法理学复习参考答案只是分享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3c0cb5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d3.png)
法理学试题与答案一、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法的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B. 法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意志的体现C. 法是社会道德的体现D. 法是经济基础的反映2. 法的基本特征不包括以下哪项()A. 国家制定或认可B. 具有普遍约束力C. 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D. 以道德教化为手段3. 下列关于法的作用的说法,错误的是()A. 法具有规范作用B. 法具有教育作用C. 法具有强制作用D. 法具有道德教化作用(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答案(一)选择题1. A2. D3. D(二)简答题1. 简述法的基本特征。
答案:法的基本特征包括以下几点:(1)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国家意志的行为规范。
(2)法具有普遍约束力。
法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无论身份地位、财富状况,都必须遵守。
(3)法以权利义务为调整内容。
法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
(4)法具有强制性。
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
2. 简述法的主要功能。
答案:法的主要功能包括以下几点:(1)规范功能:法通过规定权利义务,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
(2)教育功能:法通过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法律意识,提高人们的法律素质。
(3)强制功能:法对违法行为进行制裁,保障法律权益的实现。
(4)保障功能:法保障国家、社会、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三)论述题论述法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法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法通过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保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
没有法,社会秩序将陷入混乱。
2. 法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力保障。
法通过调整经济关系,保护产权,维护市场秩序,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3. 法是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
法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时显群,9787512101142)
![法理学复习题参考答案(时显群,9787512101142)](https://img.taocdn.com/s3/m/b53e1124ed630b1c59eeb5db.png)
复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一、判断分析1.对。
2.错。
法学不仅仅研究法律现象,还要研究其发展规律。
同时,为了更能更好的认识法律现象,法学还得研究与法学密切联系的非法律现象,比如法律与政治、法律与经济等的关系。
3.错。
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占有特殊地位,与部门法学的关系是“一般”与“特殊的关系。
4.错。
法学的研究方法除了阶级分析法,还有价值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
5.错。
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法律现象进行调查、分析、归纳、总结,进而说明涉及法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这是实证分析法。
6.对。
7.错。
社会契约论是古典自然法学派的思想,由卢梭最先提出。
8.错。
依法治国的主张是由法家提出的,儒家主要“德主刑辅,礼法合一”。
9.错。
法理学研究的范围具有宽泛性,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
它随着整个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而不断限定和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10.错。
法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学科,它有着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从而与其他社会学科区别开来。
但是,法学的研究对象又涉及许多社会现象,所以法学又不是绝对独立的社会学科。
法学与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是保持着密切的联系,相互借鉴、相互渗透的。
二、不定项选择1.C 2.A 3.ABCDE 4.D 5.B6.ABCD7.A8.B9.A 10.ABC三、案例分析分析提要:在本案中,法官在面对事实上违背正义原则的“合法”行为的时候,主要合理地采用了价值分析的方法,对法律规范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和判断,最终使得法律自身得到了净化,使正义得到了伸张。
一、判断分析1.错。
法律产生在,法学产生在后。
法学的产生必须以法律现象和职业法学家集团的出现为前提。
2.对。
3.错。
中世纪最大的神学家是托马斯.阿奎那。
4.错。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被誉为“在法学领域引起的一场伟大革命”。
5.对。
6.错。
马克思主义法学揭示了法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指出法不是永恒存在的,而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级的产物。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cf178d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2.png)
法理学-概述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1、法律事实的类别包括()。
A、假定B、处理C、事件D、制裁正确答案:C2、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根本途径在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下列活动中体现民主立法的是_____。
A、某市在棚户区改造时张贴告示,广泛征求群众意见B、某地环保局在一家企业决定投资建厂时,邀请周边居民参与环境影响评价C、在《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止条例》制定时,立法部门召开听证会听取建议D、某省为制定一部地方性法规,先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试点,到时机成熟后才出台法规正确答案:C3、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句话说明,和法律相比,道德具有的鲜明特征是()。
A、强制性和自律性B、自觉性和他律性C、自律性和自觉性D、强制性和他律性正确答案:C4、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A、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B、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C、社会主义法律实施的基本原则D、社会主义法治基础正确答案:C5、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的法的特征是()。
A、国家意志性B、规范性C、强制性D、普遍性正确答案:D6、法的本质特征在于()。
A、法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B、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C、法具有国家强制性D、法具有规范性正确答案:B7、王某经营一家服装店,近期想进一批动物皮草大衣。
在上网查询相关信息时发现贩卖国家珍稀动物皮草是触犯法律后,谨慎选择了人造皮草大衣。
这能体现法律的:A、教育作用B、评价作用C、指引作用D、强制作用正确答案:C8、在我国,凡是中央国家机关制定的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除非有特殊规定,就在我国的全部领域内发生效力,这主要体现了法()。
A、对人的效力B、在空间上的效力C、对物的效力D、在时间上的效力正确答案:B9、甲在网络上发布视频,称胖子烧烤店深夜发生大火,造成数十人伤亡。
后经查证,该信息为谣言,并无视频中反映的情况。
甲因散布谣言故意扰乱公共秩序被公安机关依法处以行政拘留10日。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https://img.taocdn.com/s3/m/fb008da2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67d9441.png)
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优选篇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12017国家司法考试《法理学》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某法学院学生就有关法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下列哪一选项的说法正确?A.甲同学说,一个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以具有不确定的指引作用B.乙同学说,法对人的行为的指引必须是规范性的,是适用于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而不能是个别性的指引,不能是只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情况的指引C.丙同学说,立法者表述法律并创造法律D.丁同学说,在我国,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但国际惯例不可以作为__法的渊源答案:A解析:A选项的内容是正确的,举例说明,比如《合同法》第162条规定:“出卖人多交标的物的,买受人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
”此条规定内容已明确肯定,无须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故是确定性规则;确定的指引,是指通过设定义务要求人们作出或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而本条文给人们以一定的选择,“可以接收或者拒绝接收多交的部分”宣告的是买受人的__,是不确定的指引。
所以“一项确定性的法律规则可能表达出不确定的指引”是正确的。
故A选项正确。
法的规范作用是法律必备的,任何社会的法律都具有的,可以分为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__五种。
法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这种对人(指引自己)的行为的指引分为两种形式:个别性指引和规范性指引。
前者指通过一个具体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的具体情况的指引,后者指通过一般的规则对同类的人或行为的指引。
个别指引非常重要的,不过就建立和维护稳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而言,规范性指引具有更大的意义。
故B选项错误。
立法者不是在创造法律,而只是在表述法律,是将社会生活中客观存在的包括生产关系、阶级关系、亲属关系等在内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相应的社会规范、社会需要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运用国家权威予以保护。
故C选项错误。
在我国,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都可以作为我国法的渊源,故D选项错误。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4ce0058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b8.png)
法理学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法理学的研究对象是()。
A. 法律现象B. 法律制度C. 法律规范D. 法律实践答案:A2. 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
A. 国家强制力B. 社会公认C. 法律条文D. 道德约束答案:A3. 以下哪项不属于法律解释的方法?()A. 文义解释B. 历史解释C. 比较解释D. 直觉解释答案:D4. 法律效力的普遍性是指()。
A. 法律对所有人有效B. 法律对所有地区有效C. 法律对所有时间有效D. 法律对所有事件有效5. 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包括()。
A. 主体、客体、内容B. 权利、义务、权力C. 法律、规范、制度D. 行为、责任、后果答案:A6. 法律规范的分类不包括()。
A. 授权性规范B. 义务性规范C. 禁止性规范D. 指导性规范答案:D7. 法律推理的主要形式是()。
A. 演绎推理B. 归纳推理C. 类比推理D. 溯因推理答案:A8. 法律效力的相对性是指()。
A. 法律效力的绝对性B. 法律效力的有限性C. 法律效力的无限性D. 法律效力的普遍性答案:B9. 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不包括()。
B. 处理C. 制裁D. 条件答案:D10. 法律解释的目的在于()。
A. 确定法律规范的含义B. 改变法律规范的内容C. 创造新的法律规范D. 废除旧的法律规范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法律效力的特点包括()。
A. 强制性B. 规范性C. 普遍性D. 相对性答案:ACD2. 法律解释的基本原则有()。
A. 合法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系统性原则D. 目的性原则答案:ABCD3. 法律关系的主体可以是()。
A. 国家机关B. 企业法人D. 非法人组织答案:ABCD4. 法律规范的效力终止的情形包括()。
A. 法律被废止B. 法律被修改C. 法律被宣布无效D. 法律适用期限届满答案:ABCD5. 法律推理的类型包括()。
法理学 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 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a7481b7a32d7375a41780d3.png)
《法理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从总的方面探究法学研究的各种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规律的法学分支学科,被称为( C )A.历史法学B.应用法学C.理论法学D.综合法学2.不问主体的意愿如何而必须加以适用的规则属于(B )A.权利规则B.强行性规则C.权义复合规则D.准用性规则3.在法的要素中,作为法的解释和法的推理据以进行的重要依据和指南是( C )A.法律概念B.法律规则C.法律原则D.技术性规定4.立法者将生活中已存在的某些零散的社会规范加以改造制作,使其条文化和系统化,整合为规范化的法律文本。
这样的行为是( A )A.法的认可B.法的制定C.法的修改D.法的补充5.下列关于正义的认识正确的是( D )A.正义是主观的B.正义是客观的C.正义是永恒的D.正义是绝对和相对的统一6.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是(A )A.经济和阶级根源B.人类理性C.民族精神D.社会契约7.最早提出公法和私法划分的是( B)A.保罗B.乌尔比安C.盖尤斯D.查士丁尼8.下列不属于司法特点的是( C)A.中立性B.终极性C.主动性D.独立性9.不成文法主要包括习惯法,同时也包括(D )A.国际法B.基本法C.一般法D.判例法10.有权制定和修改基本法律的机关是(A )A.全国人大B.全国人大常委会C.国务院D.中央军委11.认为法学应该以“理想法”为研究对象的观点属于( B )A.分析法学派B.自然法学派C.社会法学派D.哲理法学派12.法律正义是(B )A.一种高层次伦理规范B.基本正义C.一种常见的制度规范D.在社会生活中自然形成的13.划分法系的主要依据是(D )A.法所依赖的经济基础B.法所体现的阶级意志C.国家的性质和特点D.各国法的历史传统14.英国学者斯坦和香德在《西方社会的法的价值》一书认为法的基本价值在于维护( A)A.秩序、公平、自由B.秩序、正义、财产C.秩序、利益、正义D.生命、自由、财产15.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提交的报告中指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涵义,该报告是(C )A.《21世纪议程》B.《生物多样性公约》C.《我们的共同为来》D.《京都协定书》16.现代国家权力调控的重点是(A )A.行政权B.立法权C.司法权D.主权17.被称为“第四种权利”的传媒所进行的法律监督属于(C )A.国家机关监督B.司法监督C.社会监督D.行政监督18.那种认为法律应该具有普遍、公开、可预见、能够被遵守执行等要素的观点属于( C)A.法制论B.民主论C.形式性法制论D.实质性法制论19.在古代西方,深受法学家著作影响的著名法典是( D)A.《法国民法典》B.《德国民法典》C.《瑞士民法典》D.《国法大全》20.法制应该包含两重涵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是制定良好的法律。
法理学_复习题及答案
![法理学_复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8cc9da02d276a201292e1f.png)
《法理学》复习题一、判断分析题1、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比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具有学术性;()错误,海洋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的法律体系比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体系国家的法律体系更具有学术性;2、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关系不能用法律调整;()错误,中国共产党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
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既定方针3、法治与民主无关;()错误,民主政治是法治的基本内容。
4、熟悉法律的人必然有良好的法律意识。
()错误,熟悉法律的人不一定就有积极的法律意识5、法是衡量全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错误,由于是非正义本身有阶级性,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法并不是衡量全人类是非正义的标准。
6、党章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党法。
()错误,未经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不具有法律效力7、统治阶级意志就是法;()错误,法表现为国家意志8、法是从来就有的。
()错误,法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9、自杀是违法行为。
()错误,对国家、集体、他人不构成直接危害的自杀行为不构成违法。
10、违法行为必然会带来法律责任。
()错误,违法情节显著轻微的可以免予追究法律责任,且对违法者能否追究法律责任还取决于法律实施的情况。
11、人权是天赋的。
()错误,人权不是天赋的,阶级社会中,人权主要是靠斗争和立法取得的。
12、法仅反映统治阶级内部掌握政权的少数人的意志。
()错误,法反映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13、法所规范的行为只是社会关系中围绕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行为。
()正确,法作为调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所规范的行为只是社会关系中围绕权利和义务实施的行为。
14、法律事实不等于客观事实。
()正确,依据证据的有无等等认定的法律事实不同于客观事实。
215、人民法院不得依据法律原则作出判决。
()错误,没有具体的法律规范可以适用时,人民法院可以依据法律原则作出判决。
16、司法是指操作法律的活动。
()错误,司法是指司法机关适用法律,解决社会纠纷的活动。
二、实例分析题1、某公司职工小王在学习刑法时产生了如下疑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故意杀人者,判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80ea5e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9f6ec64.png)
法理学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法理学期末复试题与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我国具有关键性的法律监督形式是(B)人民群众的监督。
2.关于XX的正确表述是(D)可能是侵犯了法律所保护的社会关系。
3.在法律解释中,从传统的角度,民法法系国家比较趋向于(A)严格解释。
4.在法律适用中,当出现“合法”与“合理”的矛盾时需要进行(A)实质推理。
5.在法律解释中,从法律条文的字面意义来说明法律规定的含义的方法,被称为(C)文义解释。
6.认为法律解释的目标应当是“探求历史上的立法者事实上的意思”的观点被称为(B)法律解释的客观说。
7.被称为“构成法律的最基本细胞”的是(C)法律规定。
8.根据一定的原则和标准所划分的本国同类法律规定的总称是指(A)法律体系。
9.法律的效力来自于它的国家强制力和它的(C)合法程序。
10.法律关系属于上层建筑和(D)现实的权利义务关系。
11.被称为“是实现法的作用与目的的条件,是建立法治国家的必要条件”的是(B)法律实效。
12.狭义的执法的特点是(B)法的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与其公职人员。
13.《中华人民XX国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公布的案例在我国(C)是法院审理案件的参考。
14.公法和私法的划分主要存在于(A)大陆法系。
抱歉,文章中没有格式错误或明显有问题的段落。
以下是对每段话的小幅度改写:一、单项选择题:共30道题,每道题1分。
正确答案分别为C、B、B、A、C、A、C、B、C、B、D、B、C、A、C、A、D、B、B、C、C、D、B、D、B、B、C、B、C、D。
二、多项选择题:共5道题,每道题2分。
正确答案分别为ARCD、ABCD、ACDE、BC、ABCD。
三、名词解释题:共5道题,每道题3分。
36.法系是一种法律分类方法,以法律的共性或历史传统为标准来划分法的类别,属于某种共性或传统的法律就构成一个法系。
37.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对于法律,特别是本国现行法律的思想、观点、心理或态度等等。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b32d2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e.png)
《法理学》期末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下列关于法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A、法可以管制人的思想;B、合同具有法律效力,故合同是法;C、所有国家机关的内部规章制度都是法;D、法的根本属性是其阶级性。
2、“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这一法律规范中,()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C、“有配偶而重婚的”;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3、结婚登记会引起()。
人、法律关系的发生;8、法律关系的变更;做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口、法律关系的消灭。
4、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
5、违法行为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
A、主观存在过错;B、应受法律制裁性;C、违法性;D、社会危害性。
6、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
A、违法行为的客观方面;B、违法行为的主观方面;C、违法行为的客体;D、违法行为的主体。
7、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A、法系;B、立法体系;C、法学体系;口、法律体系。
8、法律调整是一种()。
A、个别性调整;B、规范性调整;C、习惯性调整;D、具体性调整。
9、法律调整的对象是划分部门法的()。
A、唯一标准;B、次要原则;C、主要标准;D、主观标准。
10、大陆法系是以()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
A、法国民法典;B、德国民法典;C、罗马法;D、美国法。
11、下列对法的认识,正确的是()。
A、法可以调整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B、好的法律文件必然会导致公正的法律后果;C、法是唯一的统治工具;D、法与现实生活总有一定程度的不适应。
12、在司法实践中,当行为发生在新法事实之前,而新法与旧法规定不同时,应当适用()。
法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d4da1efc4ffe473368abc4.png)
法理学作业参考答案导论一、名词解释1、法学所谓法学,也称法律学,法律科学,就是研究法律现象的知识体系。
是以特定的概念、原理来探索法律问题之答案的学问。
2、法学的职业性就是法学的专业性,即通过系统的法学专业学习培养职业素养,而所有从事法律专业的人员是在统一的法学语言中对话。
或者说,要把社会现实中的问题转化为法律专业问题进行思考。
3、法学体系也叫法学的分科体系,是指法学各分支学科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法理学的地位?法理学在法学体系中的地位与其研究对象的特殊性是一致的,即,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第一、法理学是研究法学的一般理论的学科。
法理学以一般法——整体法律现象为研究对象,不具体分析法律制度和部门法问题;将部门法的具体制度抽象为法律的一般问题;运用一般理论指导具体的法律活动,解释具体的法律现象。
第二、法理学研究法学的基础理论。
可以从两方面理解:其一,法理学研究法的普遍问题,即适用于一切部门法的理论基础,其二,法理学要提出和构建系统的、统一的法学范畴——具有内在意义的概念系统,如法、权利、义务规范、法律原则,等。
第三、法理学研究法学方法论。
可以理解为法理学要培养学生理解和判断法律问题的基本方法,核心是法律推理方法和法律解释方法。
第一章、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比较法学是指以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及法律文化为研究对象、以比较为其基本研究方法的法学学科。
2、法系是指由若干国家或特定地区的、具有某种共性或共同传统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法系不是一个国家法律的总称,而是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法律的总称。
3、英美法系是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习惯法)为基础和传统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的总称,因此又叫做普通法法系。
二、问答题1、如何理解法是调整人们关系行为的规范?第一、法是一种规范。
所谓规范,就是标准,针对不同的人有效。
如果只针对特定的个人,则不是规范。
法律的规范性表现为三个方面,法律调整一般行为,具有概括性;法律表达一种规则,就是规则性;法律明确地表达抽象的意思,以此区别于宗教与道德,因而具有明确性。
法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法理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abbfd8abceb19e8b8f6ba7f.png)
《法理学》课程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法律起源的根本原因[ ]A.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私有制的产生C.社会分工的出现D.氏族公社的瓦解2.我国执法体系中,最重要的执法形式是[ ]A.政府工作部门的执法B.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的执法C.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的执法D.人民政府的执法3.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我国的国家监督体系?[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对法律实施的合法性进行的监督B.国家审计机关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的监督C.全国人大对不符合宪法、法律的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的撤销D.人民法院对行政机关的监督4.下列关于守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守法的主体具有广泛性B.守法的内容既包括履行法律义务,也包括行使法律权利C.守法的高级形态,是依法办事,形成统一的法律秩序D.守法既是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的要求5.人民法院公开审判和宣判案件有助于发挥[ ]A.法律的预测作用B.法律的教育作用C.法律的指引作用D.法律的强制作用6.下列对法理学的地位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法理学与部门法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B.法理学是法学体系结构的最高层次C.法理学是法学体系中的基础理论D.法理学研究的是法律现象中的具体问题和细节问题,因此它在整个法学体系中起统帅和指导作用7.法律的要素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A.法律概念B.法律原则C.法律规则D.法律技术8.下列有关法律的形式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律的形式,指法律的具体外部表现形态B.“法律的形式”概念所表征的是一国法律的分类问题,即一个国家的法律,从其效力、等级地位及表现形态的角度来划分C.法律的形式仅仅指法的效力形式D.法律的形式包括成文法形式与不成文法形式,正式的法律形式与非正式的法律形式9.凡是能直接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情况,在法学上称为[ ]A.法律关系主体B.法律关系内容C.法律事实D.法律关系客体10.对我国法律的对象效力范围具体表现表述正确的是[ ]A.中国公民和组织在中国领域内一般适用中国法律,但也有例外B.在中国领域外原则上仍适用中国法律,但当中国法律与其居住国法律相冲突时,应区别不同情况而定C.在中国领域内的外国人,一律适用中国法律D.外国人在中国领域外,只有对我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十年者,适用中国法律11.“在住宅区内机动车车速应限制在每小时20公里以内”这一规则是[ ]A.规范性规则B.标准性规则C.强制性规则D.构成性规则12.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的关系是[ ]A.法制体系与法律体系是两个完全不相关的概念B.法制体系包含法律体系C.法律体系说明的是呈静态的法律本身的体系构成,法制体系说明的是呈动态的法制运转机制系统D.法制体系组合在法律体系之中13.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达,哪一项是错误的?[ ]A.权利能力是公民成为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C.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D.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14.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选项中不能减轻与免除法律责任的是[ ]A.家住偏僻山区的王某把入室抢劫的李某捆绑起来,关押了六小时后,才将王某押送扫40里外的派出所B.王某偷了一辆价值150元的自行车,十年后被人查出C.医生王某征得患者张某的同意,锯掉其长有恶性肿瘤的小腿D.王某在与三个青年打架时,拔出刀子将对方一人刺成重伤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违法与违反道德是一回事B.违反道德的行为不一定是违法行为,但违法行为一定是违反道德的行为C.违法行为与无效行为是一回事D.违法行为不一定无效,法律上无效的行为也不一定违法16.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都规定:人民法院审理案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理学复习题一、单项选择1、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B )。
A统治阶级的意志B社会物资生活条件 C 生产力D阶级斗争状况2、以“他人的行为”作为作用对象的法的( B )。
A 指引作用B评价作用C教育作用D预测作用3、下列不属于法产生的共同规律的表述是( C )。
A、由个别性调整逐步发展为规范性调整B、由习惯演变为习惯法,再发展为成文法C、由公法为主发展成为公法、私法并重D、由法律、道德和宗教规范混合为一体到逐渐分化4、根据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地位可将其划分为:(C )A 一般法律关系和具体法律关系B 绝对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C 平权型法律关系和隶属型法律关系D 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5、下列属于智力成果这类法律关系客体的是:(A )A 商标B 厂房C隐私 D 公交车承载乘客6、下列关于法与自由的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D )A 自由是法所体现或促进和实现的价值之一B 法是保障自由和实现自由的重要的社会条件C 法既要保护和实现自由,又要对自由作出合理的限制D 法律对自由的限制没有任何标准可以遵循7、下列不享有立法权的机关为:(C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 国务院C 镇人民政府D 省人大常委会8、按照是否允许依法自主调整,法律规范可以分为:(A )A 任意性规范和强行性规范B 绝对确定性规范和相对确定性规范C 授权性规范和禁止性规范D 调整性规范和保护性规范9、下列属于法的工具性价值的是:(B )A 公正B 保护C 自由D 效益10、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和示威的权利,这种权利属于:(D )A 普通权利B 救济权C 相对权利D 基本权利11、下列没有立法提案权的是( A )。
A、十个全国人大代表B、中央军委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各专门委员会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12、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 B )。
A、权力机关的干涉B、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C、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13、黄某是甲县人事局的干部,他向县检察院举报了县人事局领导叶某在干部调配中收受钱物的行为,两个月后未见动静,黄某几经努力才弄清是检察院的章某把举报信私下扣住并叫给了叶某。
黄某于是又向县人大、市检察院举报章某的行为。
黄某的行为属于下列哪种?( B )A、法的适用B、法的遵守C、法的执行D、法的解释14、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解释体制,司法部对《律师职业道德和执业纪律规范》的解释属于( A )。
A、行政解释B、立法解释C、司法解释D、非正式解释15、在我国,法律监督的专门机关是( C )。
A、国家审判机关B、国家监察机关C、国家检察机关D、国家权力机关二、多项选择1、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BCD )。
A 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纠2、法产生的基本标志是(ABC )。
A 国家的产生B权利和义务的分离C诉讼和审判的出现D私有制的产生3、划分法的部门的标准是(AD )。
A法的调整方法B法的调整范围 C 法的调整内容D法的调整对象4、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ABD )A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成的B权利和义务是相互联系的C权利和义务都有严格的法律界限 D 权利和义务两者不可分割,且有统一性。
5、我国法学工作者研究法学通常使用的方法有(ABCD )。
A 社会调查的方法B历史考察的方法C逻辑分析和比较方法D语义分析的方法三、选择题1.法学是专门以(D )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的总称。
A.法律行为B.法律关系C.法律规范D.法律现实2.我国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要求是(C )A.合理、合情、合法B.正确、合宪、从快C.准确、合法、及时D.从严、合法、及时3.“凡法所不禁止的,都是允许的”,这一原则体现的是(A )A.一般允许型的法律调整B.一般禁止型的法律调整C.协调型的法律调整D.隶属型的法律调整4.“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这一法律规范中,(B )是该规范的假定部分。
A.“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B.“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C.“有配偶而重婚的”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5.“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这一法律规范属于(B )A.积极义务性规范B.禁止性规范C.冲突性规范D.定义性规范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属于(C)A.行政解释B.检察解释C.审判解释D.非正式解释7.民事法律关系、行政法律关系、诉讼法律关系都属于(A )A.一般法律关系B.具体法律关系C.平权型法律关系D.隶属型法律关系8.权利主体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被称为(D )A.权利能力B.责任能力C.法律能力D.行为能力9.在司法实践中,当新法与原有法律发生矛盾时,应当适用(B )A.旧法优于新法的原则B.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C.从新兼从轻原则D.从旧兼从轻原则10.结婚登记会引起(A )A.法律关系的发生B.法律关系的变更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D.法律关系的消灭11.法的历史类型更替的根本原因是(D )A.生产关系发展的要求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C.社会革命力量的推动D.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规律12.法产生的根本原因是(B)A.阶级斗争不可调和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私有制的出现D.奴隶主阶级的需要13.下列情形中,(C)不属于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的组成部分。
A.宪法、法律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C.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D.我国参加的国际条约14.下列活动中属于法的创制的有(C )A.法规汇编B.法规清理C.法典编纂D.法规整理15.违法最基本、最本质的特征是(D )A.主观存在过错B.应受法律制裁性C.违法性D.社会危害性16.法通过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实现对人们行为的评价、指引、预测,实现对合法行为的保护和对非法行为的谴责、制裁、警戒和预防的作用。
这种作用被称为(C )A.法的价值B.法的阶级统治职能C.法本身的作用D.法的公共职能17.“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指的是(B)的法律调整。
A.一般允许型B.一般禁止型C.协调型D.隶属型18.“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该法条中,属于法律规范的处理部分的是(无答案)制裁部分选CA.有配偶而重婚的B.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C.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D.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19.国务院及其主管部门对自己制定的行政法规所作的解释是(C)A.立法解释B.司法解释C.行政解释D.任意解释20.债权关系(如合同关系)属于(B)A.绝对法律关系B.相对法律关系C.一般法律关系D.隶属型法律关系21.法律监督中,中国共产党的监督是(C )A.社会团体的监督B.人民群众的监督C.社会监督D.权力机关的监督22.法律责任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可以分为(A )A.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B.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C.财产责任、非财产责任D.有限责任、无限责任23.法律所保护而为违法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是(C )A.违法的客观方面B.违法的主观方面C.违法的客体D.违法的主体24.法律事实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事件,另一类是(B )A.事实关系B.行为C.动机D.法律现象25.“本法律对居住在本国领域内的一切人,不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或无国籍人,一律适用本国法。
”这一表述说明,该法律在对人的效力上采用(A)A.属地主义原则B.属人主义原则C.保护主义原则D.折衷原则27.下列不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是(D )A.法规清理B.法规汇编C.法典编纂D.示范立法28.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所作的分类,是指(D )A.法的体系B.法系C.法制体系D.法的部门29.在制定法律的程序中,属于最后一个阶段的是(B)A.法律案的通过B.法律的公布C.法律案的审议D.法律案的提出30.主张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干预的是(B)A.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B.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C.封建社会法律制度D.奴隶社会法律制度31.到(B)时期,法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A.古希腊B.古罗马共和国C.中世纪D.19、20世纪3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这一法律规范中,属于处理部分的是(B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B.不得损害国家、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C.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D.不得损害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33.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D )A.法系B.立法体系C.法学体系D.法的体系34.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体系中,主导的法律部门是(C)A.行政法B.民法C.宪法D.经济法35.一般公民、社会团体、辩护人、代理人等按照自己的理解,对法律所作的解释是(A )A.任意解释B.学理解释C.司法解释D.正式解释36.知识产权、人身权等领域的法律关系属于(B)A.相对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C.隶属型法律关系D.调整型法律关系37.下列属于法律关系客体的是(D )A.公民B.国家机关C.社会团体D.智力成果39. 下列调解形式中,达成的调解协议有强制执行力的是(B)A.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调解B.人民法院在审理案件中的调解C.行政机关的调解D.任意第三人的居间调解41.下列各项不属于法学的边缘性学科的是(C)A.法医学B.法律心理学C.婚姻法学D.司法统计学42.根据宪法规定,在国家、社会组织、公民以及其他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形成的一种法律关系,是(D )A.具体法律关系B.绝对法律关系C.相对法律关系D.一般法律关系43. 结婚登记会引起(A)A.法律关系的发生B.法律关系主体的变更C.法律关系客体的变更D.法律关系的消灭44. 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的各种法律活动,是法律监督的(B)A.主体B.客体C.内容D.目的45. 法律溯及力是指法律颁布后,(C )是否适用。
如果适用,就是有溯及力,如果不适用,就是无溯及力。
A.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B.对其生效以后的行为C.对其生效以前发生的事件和行为D.对其生效以后发生的事件和行为46.法学和法的阶级本质(C )。
(删)A.是一致的B.是不一致的C.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D.统治阶级的法学和法是一致的47.法的起源的根本原因(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