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七年级地理下册 10.1 极地地区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10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
第十章《极地地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出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
3.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4.培养从图片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二)能力目标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掌握使用两极地形图和景观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3.使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的特点。
4.掌握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地区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
(三)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二)教学难点1.判断两极地区的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区分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3.读图分析能力与技巧的培养。
三、教学突破1.分别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地图,说明两极地区的位置。
2.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用经纬网辨别方向。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4.利用图片等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两极地区气温比较图、有关阅读资料、图片、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一)冰雪覆盖的地区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请大家看一段录像,猜一猜片中展现的是哪儿的景象?(播放极地地区的景观录像)总结:这就是神秘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今天我们进入到这两个特殊地区,去揭开它们神秘的面纱。
板书:两极地区2.两极地区都是被冰雪覆盖的地区,为什么呢?我们来揭示这一问题。
板书:冰雪覆盖的地区展示北极地区图和南极地区图。
请同学们从图中查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北极地区:位于北纬66.5以北,中心位置是北冰洋,周围被亚洲、欧洲、北美洲环绕。
南极地区:位于南纬66.5以南,中心位置是南极大陆,周围被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环绕。
新版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10章《极地地区》教案1新人教版
新版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第10章《极地地区》教案1新人教版第十章极地地区(1)上节作业反馈:教学目标:1学会根据要求对资料进行分析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使学生学会判读极地投影图,并能根据两极地区的气温特征比较两极自然环境的差异。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导:3分钟学生纠错(红色)任务一.冰雪覆盖的地区(一)北XX地区位于,是指北纬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南XX地区位于,是指南纬(),包括,以及周围的海洋。
(二)1.沿一条经线飞行,一直向北,能否回到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2.沿一条纬线,一直向东(或西),能否回到原出发点?说明什么问题?(三)1.假如你们现在站在北XX点,请你们依次告诉同学们,你们的正前方应该是什么方向?为什么?。
2.要建一座四面向南的房子,你认为可能吗?可将在那里?(四)读右图完成下列各题,1.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什么方向?2.纬线指示什么方向?3.从极点上空俯视,观察所看到的经线和纬线是什么形状?4.以极点为中心向外呈放射状的一系列直线表示的是什么线?那些圆圈又表示的是什么线?5.下图中,该图中心点是哪极?C点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B点位于C点的什么方向?B点位于A点的什么方向?任务二.1.读课本北极图图10.1:1)北XX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北极圈)2)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洋?3)北冰洋四周有哪几个洲环绕?2.读课本南极图图10.2:1)南极地区是指哪个范围?(用红笔描出南极圈)2)南极点所在的是洋还是陆?什么洲?3)南XX四周有哪几个洋环绕?3.完成以下题目:1).极地地区是指纬度高于南北纬_度的区域;2).北XX中心的大洋是_;3).南极地区的大洲是_;4).环绕南极地区的三个大洋是_、_、_。
4、思考问题:南XX与其他大陆在景观上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南极厚厚的冰雪覆盖层能给我们人类带来什么资源呢?5、讨论:如果南极冰川全部融化,世界将会怎样?我们的生活是否会受到影响?6.读图:“南XX年平均气温图”“南XX年平均降水量图”,参考课文内容回答:气温、降水、风速的概况,并总结极地的自然特征7.读图10.5,比较南北极地区的气温差异,分析南XX地区气候严寒的原因?8、酷寒的气候对两极的动植物会产生哪些影响?极地生物怎样?练:12分钟一、填空题1南XX几乎全部位于南XX圈内,周围被_洋、印度洋和_洋包围。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十章 极地地区》教案_11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第十单元《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极地地区二、设计理念通过创设情境、读图分析、合作探究和游戏竞答等方式组织教学,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应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化解教学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
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
五、重难点和关键重点:两极的位置及范围;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关键:通过读图对比分析,合作探究等教学方法有效攻克重难点知识。
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学生准备:做好课前预习八、教学过程情境导入:展示有关南北极的照片,让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产生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
【通过创设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旅行前准备教师讲述:旅行前,要先确定路线,就要知道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学生活动:参考课本第92~93页地图,自主完成学案练习,从而认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
【让学生利用学案进行自主学习,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养成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思维导图课标内容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课标分解同课异构【教学设计一】目标与策略重点与难点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科学考察的意义及极地环境的保护。
难点:极地投影图的阅读。
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教材和学案进行教学。
过程与方法1.教学思路:本节课根据课标和学情确定教学目标,通过图释导学,让学生体会地理位置对极地独特自然环境的决定作用,尝试通过图文资料对比分析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通过问题设计,引导学生对图文资料进行分析,逐步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在感受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精神的同时,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流程如下图:2.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情景导入,激趣质疑情境导入:播放纪录片《冰冻星球》节选。
问题引领:看完《冰冻星球》,你认为极地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形成不同于其他区域的独特的自然环境?设计意图:极地地区距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对其独特的环境,学生缺乏了解和感知,通过视频,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在真实的环境、唯美的画面、完美的音乐和解说中感受自然界的神奇与壮美,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获得具体而深刻的感知,并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深入了解的兴趣。
教学评价:通过问题直接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可以看出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是否正确。
教学环节二:图释导学,寻果探因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读图、析图、讨论和完成学案,归纳出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及成因。
学生活动1:在图中找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重要的经线和纬线,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问题引领:在地球上是不是所有的地点都只有一条经线和一条纬线相交?有没有几条经线同时经过的地点?北冰洋和南极洲跨越多大的经度范围?它们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黄河站位于亚洲大陆的什么方向?中山站位于长城站的什么方向?教学评价:考查学生对经纬网的理解和对极地投影图方向判读的掌握情况。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第1课时)》的主要内容是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初步了解,为他们以后学习更多关于极地地区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这一特殊的地域,他们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逐步建立起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课文和参与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图片观察法、阅读讨论法和案例分析法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
2.准备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3.准备案例分析题,让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极地地区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阅读材料,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和句子,加深对极地地区的认识。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阅读材料,找出极地地区的特点。
然后,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世界地理基础知识后,进一步了解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内容。
本章主要包括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独特之处,增强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对世界各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关爱自然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和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极地地区的相关课件,包括图片、视频、动画等素材。
2.教学素材:收集极地地区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科研论文等。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等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生态系统、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新人教版
让学生理解科学家不畏艰难,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质疑导法
人们对极地地区的科学研究活动越来越多,到极地地区考察的人也越来越多,人们应采取哪些措施来更好地保护极地地区,请同学们畅谈自己的观点,为保护极地地区献计献策。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畅所欲言。
通过讨论,增强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认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检测导效
1、中国南极长城站邻近的南极半岛(D)
A.东临太平洋、西临大西洋B.东临大西洋、西临印度洋
C.东临印度洋、西临太平洋D.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
2、关于南极洲的叙述,正确的有(A D)
A.南极洲是未来南半球联系三大洲大陆的捷径
B.七大洲中只有南极洲才有极昼极夜
学生充满好奇,准备领取任务,进行探究。
通过预设任务,激励学生的好奇心,带着兴趣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自学导疑
出示本节课的自学提纲:
1、展示课件:科学家赴南极考察录像,思考各国科学家为什么到南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
2、为什么说南极地区是一个自然资源的“大仓库”?
3、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26材料。在地图上找出我国的两个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思考:我国的两个南极考察站的位置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建站时间为什么都选择在2月?
4、天然实验室
四、极地考察
1、南极科学考察站:中国长城站、中山站
2、北极考察
五、极地的保护与和平利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养成关心和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2、了解我国在南极地区科学考察方面的成就,我国和平利用南极地区的主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运用地图说出南北两极特殊位置、范围。
运用资料认识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举例说出极地地区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3.了解极地科考意义和我国主要考察站。
了解极地环境保护,树立环保意识。
2.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特殊的位置和独特的自然环境3. 教学用具课件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看一段视频,感受企鹅和北极熊的生活环境。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极地地区,板书第五节极地地区(二)新课:以丁丁去极地考察为线索,让学生认识极地地区。
一、知识储备--认识极地地区1展示.南北极地区图,请同学们找出两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周围的大洲和大洋。
(南极地区是指以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洋包围,北极地区是指以北的地区,以为主,被哪三大洲包围,北极圈穿过世界最大的岛是。
)引导从纬度位置看,两极地区是高纬度地带,接受的热量少,是地球上的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过渡:因为特殊的纬度位置使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更为独特,板书独特的自然环境二、极地探险——独特自然环境1.读课本48页两则资料,结合地图请同学们说说北极地区对未来交通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被三大洲所包围,是北美洲到亚洲和欧洲的空中捷径。
2.读课本48页,结合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引导:南极洲是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冰层厚度2000米,周围的海洋上有冰山,冰山是陆地上的冰川断裂下滑漂浮在海面的冰川。
是丰富的固体淡水资料,具有:冰雪高原:之称。
3.读课本48页,根据图中资料分析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
酷寒,干燥,列风。
引导如此恶劣的自然环境,仍有生命存在,说出最代表的动物是什么?4读课本资料,分析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引导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周围被三大洲包围,受海洋的影响,气温比南极高,降水比南极多,风速比南极小。
5.用南北两极企鹅对话,总结.比较归纳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用两个学生扮演模拟企鹅和北极熊的对话。
引导:从海陆差异,海拔高低分析南样自然环境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10章 极地地区教案1 (新版)新人教版
精品教案极地地区可编辑精品教案年级_ 七__ 学科地理时间_ 6.3课题第十章极地地区第 1 教时地点办公室成员主备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并能说出由此而造成的特殊的自然环境特征。
2.理解人类对两极地区开展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合作探索能力目标: 1.初步学会综合分析气候、水、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及其形成的区域自然环境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
2.学会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能够根据两极的气温比较图比较两地自然环境的差异,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认识极地地区,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以及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材分析重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难点1.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用“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辨别方向。
3.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一. 自主学习(自学课本尝试解决重点基本问题)探讨小结:组织学生以学习小组讨论列举(教师注意启发或提示)交流后,教师评价第三,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
第五,需要考虑人类考察的最终目的。
集体交精品教案可编辑教 学 过 程三.教师点拨、师生互动(重、难点突破)1、先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 104活动2中图10.5“南、北极地区气温比较”的数据,并与人体体温以及水的冰点来对比,突出极地地区环境的恶劣程度。
然后再让学生列举出南、北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和平均风速等数据进行比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特征(尤其是气候状况)的异同,以及南极地区的环境更加恶劣。
2、分组讨论:先指导学生分组观察课本P 103图10.3“南极的暖季”和图10.4“北极景观”景观上的差异。
再让各组1名同学模拟企鹅和北极熊作自我介绍。
然后就两极地区各自的生物资源状况、极地地区寒冷的气候对当地生物造成的影响等问题展开讨论。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1新版新人教版
《极地地区》【课标要求】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材分析】“极地地区”是是地球上两个十分特殊的区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区域,却具有非常高的科研价值,因而成为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非常关注的地区.极地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得这里自然环境十分特殊,是一个冰雪世界,人迹罕至.正是由于其特殊的自然环境,使得那里留下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原始的自然环境,成为了科学家研究地球的重要场所.而科学考察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何保护极地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必须要思考的问题.教材将这些知识以三个框题呈现:独特的自然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内容上呈现出一个递进的内在联系;也让学生通过学习,认识到极地环境保护与我们的生活存在关系,从而能够从小事做起,保护地球环境.【学情分析】极地地区是本册课本的最后一章,学生通过前面区域地理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读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基本的地理现象,并且明白了区域地理的基本学习方法,明白了各地理要素之间存在的联系,这是有利于学习的方面.但由于极地地区离我们较远,我们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不是太多,加上七年级的学生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思维活跃,积极性高,所以教师可以提供充足的图文资料及视频资料,创设情境,降低难度,必要时加以正确的引导.【教学目标】:1.运用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图,说出两极地区的位置及范围,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2.运用图文资料,对比说出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让学生初步形成求真求实、热爱科学的态度3.通过分组学习的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教学重点】:1.两极的位置及范围2.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学难点】: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激趣法、图释导学法.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有关南北极的视频,让学生谈感受.在谈感受的过程中,学生对极地的神秘与美丽非常向往,有想亲自去体验的冲动,从而设计极地游,导入新课.设计意图:通过视频,给学生以震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吸引学生注意即将开始的新课,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二、教学过程:教学围绕极地之旅展开,以“在哪里”——“带什么”——“吃和住”为教学主线,依次展开.(一:在哪里极地揭秘——位置与范围展示南北极地区图,出示以下问题:走进新知,完成学案:1.描图.在图一和图二中分别描画北极圈和南极圈.2.填图.在图一和图二中分别填出北冰洋、南极洲.3、据图说说极地地区的位置特点.4、结合图,找出环绕北冰洋的大洲和环绕南极洲的大洋,说说极地地区海陆分布的差异.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学习结果,教师或学生给予回答问题学生及时的评价.总结:位置范围我来说南北极地位置高—南北极地纬度位置高,大部分在极圈以内三洲三洋将其绕—北极地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极地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设计意图:这个环节,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描图、填图、识图等,认识极地地区的位置范围,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读图、用图能力.(二:带什么极地探访——特殊气候提出问题:极地的位置十分特殊.如果要去极地旅游,我们需要带什么装备呢?由此过渡到特殊气候的学习.(一)酷寒出示美国南极科考队员理查德·伯德的文章《独自在南极》以及我国科考队员秦大河的日记让学生通过去过南极的科考队员的描述,去体会南极的寒冷.之后,展示“两极地区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图”,让学生读图说出南极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和最低气温.教师补充,目前测得的南极地区的最低气温是-93.2℃,创造了新的最低温记录.从而的得出南极的寒极称号,其气候特点是酷寒.解读酷寒由海拔高引出南极洲的另一个称谓“冰雪高原”.(二)烈风首先,播放有关南极风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南极的风大.之后,出示资料:南极的风特别大,人在南极暴风中不过像迅猛流水中的一片叶子和一粒石子,休想站住脚.在南极的各国科学站,都经常遇到暴风袭击的情景.尤其是寒冷而黑暗的冬季,呼啸的狂风,将房屋摧毁,推倒通讯铁塔,卷走车辆,甚至将一座科学站变成一片废墟的事时有发生.让学生再通过文字描述再次去体会南极的风大,从而的出南极是地球上的风库.风库的风到底多大呢?继续出示资料:南极的风到底有多大呢?我们通常所说的12级台风,风速达到32.6米/秒,可南极的狂风常常超过12级台风,风速常常达到55.6米/秒,有的时候甚至达到83.3米/秒!让学生通过数据体会南极风的大,得出南极气候的第二个特点——烈风.(三)干燥出示人民网有关南极科考队员的一则报道“58天不洗澡,泥水堵住管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学生思考得出不洗澡的原因是因为南极大陆是个十分干燥的大陆,降水非常少.在南极用水全部依靠就地化雪融冰,代价昂贵.由此得出“白色沙漠”的称号,进一步得出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是干燥.小结:南极气候特点:酷寒——冰雪高原干燥——白色沙漠烈风——风库北极气候:寒冷、大风、降水少之后,出示下列表格,让学生对比南极,分析北极的气候特点:南极地区北极地区平均气温 -50℃ -18℃年平均降水量 55mm 200mm年平均风速 18米/ 秒 10米/秒通过分析得出:北极气候:寒冷、大风、降水少最后,教师出示以下图片让学生思考除了刚才所说的之外,这些装备中我们有没有还需要带的,它又是如何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的.小结:特质羽绒服、羽绒靴:两极地区非常寒冷.绳子:两极地区风大,安全之用.保湿霜:两极地区非常干燥.墨镜:太阳照在雪上反射的光非常强,眼睛长时间受到照射,会感到疲劳,至眼花最后到雪盲症.设计意图:通过由感性到理性的逻辑顺序,让学生逐渐明白极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并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锻炼了读图能力以及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最后的选装备是考察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能否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三、住和吃1、到了极地地区住在哪里呢?——借住我国的科考站里.出示我国南极长城站的图片出示问题:极地考察站的房屋为什么这样设计?(1)房屋的墙壁采用“夹心”式,中间是保温材料.窗户较小,且多为双层玻璃,玻璃夹层间几乎为真空.(2)房屋地基很深,下面为立柱,房屋通常高出地面1——2米.房屋朝不同方向开窗,还设有天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结束后展示.之后,播放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再去了解这样设计的原因,加深理解.2、到了南极吃什么?——南极科考站里种的蔬菜展示图片及资料记者日前在中山站的蔬菜温室实验室内看到,16平方米的房间内郁郁葱葱地生长着近20种蔬菜,蜿蜒的藤蔓爬满整个屋顶,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据悉,这些试种蔬菜都是生长周期较短、栽培难度较低的品种,目前生长情况基本达到预期.以黄瓜为例,一棵黄瓜藤平均2天可以收获一根黄瓜,如果种植20棵,就能保证18名越冬队员在越冬期间每天都吃上新鲜黄瓜.提出问题:在南极种植蔬菜,需要哪些条件?有哪些好处?学生思考后回答.之后展示新闻资料,揭晓答案.设计意图:用南极种蔬菜的资料,不仅给学生新鲜感,也让学生在疑惑中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种蔬菜的条件,能够调动积极性.(四、特殊景观由南极生态园引出南极特殊景观.教师以图片形式展示特殊景观之后,播放视频《冰封的世界》,展示极地地区的特殊的冰川景观, 知道其蕴藏的淡水资源为解决全球水资源短缺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展示极地特殊的自然景观,并让学生明白这些自然景观是由于极地特殊的环境导致的.(五、广告设计极地游,是最近新兴起的一种旅游方式,我们今天学习了极地地区,如果让你为旅游公司设计广告语,去宣传极地地区,你会怎样设计?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发散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再次对所学知识进行运用.三、梳理新知【测评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不是南极洲的气候特点的是()A.酷寒B.凉爽C.烈风D.干燥2、七大洲中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南极洲3、下列属于北极地区的代表动物是( )4、南极洲和北冰洋的绝大部分都位于寒带,但南极洲的年均气温比北冰洋低得多,其原因是( )①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比南极洲低②南极洲地势比北冰洋高③南极洲被冰雪覆盖,对阳光反射强④北冰洋海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多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5、关于两极地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合称为极地地区B.南极地区主要位于南极圈以南,包括南极洲和周边的海域C.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以北,包括北冰洋大部分和周边的亚、欧、北美三洲部分地区D.北极地区是指北极圈以北的海洋,南极地区是指南极圈以南的陆地二、综合题1. 写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地理事物名称.①②③④⑤⑥⑦⑧2. 将南极地区的特征与称谓进行连线.干旱自然资源“大仓库”大风“风库”矿产丰富“冰雪高原”寒冷“白色荒漠”3、建筑的特点大都是为了更好的适应所处地区的地理环境.结合下图推测泰山站架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A.利于防寒保暖B.通风防暴雪堆堵C.便于天文观测D.防紫外线辐射。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是关于地球两极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方面的内容。
本章教材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理解极地地区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以及人类对极地地区的探索和保护。
教材包括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但对于极地地区的了解可能较为有限。
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图片来进行引导。
此外,学生可能对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有一定的兴趣,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识,增强学生对地球环境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
2.难点:极地地区的气候特点和对全球环境的重要性。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内容进行讲解。
2.观察法:让学生观察极地地区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阅读法:让学生阅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4.讨论法:分组讨论极地地区的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
2.图片: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生物资源、矿产资源等图片。
3.资料:关于极地地区的保护措施、人类活动等方面的资料。
4.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图片和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图片,引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讲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气候特点、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保护等方面的内容,同时展示相关资料和图片,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人教版7下地理 10极地地区 教案
《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掌握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范围;2、掌握极地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3、了解极地科学考察的价值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极地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
教学难点:南北极地区两地的自然差异。
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剪辑的视频等创设生动的教学氛围,通过自主学习、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合作探究等环节,突出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表达、总结的能力;在合作探究和课堂训练时,运用互联网+云互动的方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成效进行分析、反馈,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环节1【导入】展示视频——《极地地区》【设计意图】播放极地地区相关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并对视频内容进行相应的提问,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极地地区。
环节2【自主探究】结合课本,课前预习完成以下内容一、独特的自然环境1、位置和范围在地球南北两端,有两个十分特殊的地区:和,合称为。
南极地区位于以南,包括________及其周围海域。
北极地区位于以北,包括________及其周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洲部分地区。
2、自然环境(1)南极地区①气候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烈风②冰层平均厚度__________,_________是该地区独特的自然景观③特殊称号:“冰雪高原”、“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北极地区终年冰封,但气温比南极______,降水量比南极地区________,风速比南极_________.(3)代表性动物:南极_________,北极________。
二、科学考察的宝地1、丰富的资源①南极地区地下埋藏着丰富的_________资源,地上储存着大量的___________资源,海域及沿岸栖息着无数的___________。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极地地区的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极地地区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
2.难点: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创设极地地区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图片、视频、资料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极地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让学生对极地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针对极地地区的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寻找答案。
例如:“极地地区有哪些独特的自然环境特点?”、“极地地区的自然资源有哪些?”等。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完成一个关于极地地区的任务。
例如:制作极地地区的手抄报、PPT等。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极地地区的保护意义和措施,讨论交流,培养学生保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下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第10章《极地地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章是七年级下册最后一章,是所学世界区域的最后一个区域,也是一个特殊区域,至此,完成了对整个世界范围的宏观学习。
本章是对“人地和谐关系”主题的突出和升华,更是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宣传,学生由此进一步受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体验。
二、知识目标
1.认识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
2.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三、能力目标
1.掌握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某一地区位置特点的方法。
2.利用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
3.利用两极地区气温图表,区分两极气候特点。
四、情感价值目标
感受到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并增强他们保护两极地区环境的意识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五、教学重点
1. 极地地区的位置;
2. 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六、教学难点
极地地区的环境特征及其成因。
七、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合作探究八、教学准备。
02 10.1极地地区【教案】七年级下册地理人教版
极地地区设计说明本节课采用学生们非常喜欢的一个综艺节目《极限挑战》的形式展开,“极”限又与极地地区的主题契合。
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如“冰山一角”的含义,干燥的南极地区为什么有2 000多米厚的冰层,企鹅和北极熊的御寒本领是什么,去极地地区旅游应准备哪些物品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思考。
学习目标1.从地理位置和范围、自然景观、气候特征、自然资源等角度,说出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3.学会在以南极点或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重点难点1.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征、代表动物、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
2.两极地区地球自转方向的判断。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归纳法、小组合作。
资源与工具(一)资源视频、图片、歌曲、地图、PPT课件。
(二)工具1.智慧黑板。
2.网络搜索。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学习情境今天我们来一次真正的“极”限挑战,走进极地,畅游极地,保护极地。
二、预习检查课前分组搜集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多角度展现极地地区真实景观。
三、学习任务一续表四、学习任务二续表五、过程性评价随堂练习六、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极地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认识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代表性动物:企鹅和北极熊。
认识了极地地区的我国的科考站,也了解到极地地区现在面临着环境问题,为了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我们每个人应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共同行动起来。
七、布置作业所有同学完成本课时《七彩作业》的基础通关和能力突破,有余力的同学可以同时完成素养达标。
八、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十章极地地区教案新人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第⼗章极地地区教案新⼈教版第⼗章极地地区【教学⽬标】1.运⽤地图,指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说出其地理位置特点,并能在以两极地区为中⼼的图上辨别⽅向。
2.运⽤⽐较的⽅法认识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3.运⽤资料说明极地地区的科学考察价值。
4.运⽤地图了解本区丰富的⾃然资源。
5.理解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联系⽣活说明低碳⽣产与全球变暖的关系。
【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然环境特征及差异。
2.两地的科考价值。
【教学难点】1.在以两极地区为中⼼的图上辨别⽅向。
2.理解极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法】讲授法、读图归纳法、讨论法等。
【教具准备】两极图⽚,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1.罗斯海新站奠基经过不懈努⼒,中国第五座南极考察站罗斯海新站正式选址奠基了。
我们为什么要在南极建科学考察站?这⾥的⾃然环境有什么独特之处?让我们⾛进极地地区考察⼀下。
2.冰上丝绸之路2018年,中俄合作共建“冰上丝绸之路”受到热议,与传统航线相⽐,“冰上丝绸之路”有哪些优势,⼜会遇到哪些挑战?讲授新课(⼀)独特的⾃然环境1.读南极地区图,找出南极地区中⼼的⼤洲,周围的海洋,南极地区周围的三个⼤洲,并观察距离南极洲最近的⼤洲。
2.读北极地区图,找出北极地区中⼼的⼤洋,周围的三个⼤洲、格陵兰岛,找出⽩令海峡。
1.课件出⽰南极地区图⽚,概括南极地区的景观特征。
2.阅读教材的材料:南极地区的⽓候有哪些特征?3.⽐较: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异同点?(1)阅读教材的内容,列表⽐较南、北极地区在⽓温、降⽔、风⼒和动物⽅⾯的差异。
(2)想⼀想: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有哪些共同特征?为什么?(3)⼩组内交流⾃⼰的思考成果。
总结:南极地区的⾃然环境远⽐北极地区更为恶劣,所以北极地区有定居居民,⽽南极地区没有定居居民。
1.讲述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向判断的⽅法。
(1)在南极地区图上,靠近南极点为向南,远离南极点为向北;顺时针⽅向为向东,逆时针⽅向为向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极地地区》一、课标要求1.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
2.认识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七年级地理的最后一课,是《世界地理》的终结篇章。
其主旨是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理解两极地区是科学考察宝地,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区域地理基础知识和学习方法,具备相应的知识背景,但仍需要借助形象直观的手段进行教学。
因此,在教学中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把教材中“独特的地理环境”“科学考察的宝地”和“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三个框题转化为科普、科考、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分析、讨论、查找资料、论证等方法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三、学习目标1.通过模拟科普、科考和环保课等教学方式,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气候条件、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状况。
掌握运用极地地区相关地图和图片总结归纳两极地区气候特点的方法。
2.学会利用经纬网在以两极为中心的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运用右手定则辨别三大洋的位置和方向。
会用地图、景观图片和相关资料,总结归纳两极地区的环境特点及差异。
3.通过创设“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这一情境主线,预设科普、实践、环保三个主题活动,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把感性的认识转化为理性的知识。
4.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探究意识,提高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享受思维美和发现美,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5.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科学家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
通过对极地地区环境保护的讨论,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两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自然环境、自然资源。
(二)教学难点1.在两极地区的极地投影地图上判断方向,辨别周围环境。
2.读图理解并区分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差异。
五、教学策略根据课标要求和知识特点,科学制定目标,准确指导学生运用学习方法,通过“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学习成长这一情境主线的创设和资料搜集等感性知识的积累,逐步达到分析、比较、归纳极地地区的区域特点的学习目的,形成区域地理的学习策略。
六、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观看30集纪录片《中国南极记忆》、动画片《快乐的大脚》激发灵感,创作多媒体课件“快乐的大脚”企鹅波波极地求学记。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课前搜集有关极地地区的图文资料。
七、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引】介绍动画片《快乐的大脚》的主角企鹅波波。
波波接到极地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它高兴地去上学了。
在极地大学,它有哪些同学呢?要学习哪些课程呢?它能顺利毕业吗?让我们和波波一起学习极地大学的课程吧!【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喜欢的动画片《快乐的大脚》主人公企鹅波波为情境主线,以极地大学课程学习为主题活动,寓教于乐,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综合探究启迪思维】认识波波的同学:白熊、科考员、记者、机械师、队医和厨师。
在极地大学里,通过网络学习的课程主要有科普、科考、环保三科,如果通关试题都答对了,就可以顺利毕业踏上极地之旅了。
环节一科普课──独特的地理环境让南北极的动物代表介绍家乡的位置和范围。
展示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位置和范围图,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周围的大洲或大洋。
通关试题:有人说南极地区的特点是“水包陆”,具体是指哪个大陆、哪些大洋呢?三个大洋的相对位置关系如何准确判断呢?有人说北极地区的特点是“陆包水”,具体是指哪些大陆、哪个大洋呢?请你在图上指出并标注。
波波,有人找不到北了,怎么办?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在两极考察时,要会判别方向。
在南极,四面朝北(即四面一方);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地球呈顺时针方向自转,以南极为中心点,有“内南外北、顺东逆西”的定向法则。
北极地区的方向和南极地区相反。
波波和白熊交流并比较家乡的异同。
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去过南极的人亲身感受到了,请聆听专家的讲述。
模拟访谈:记者模拟采访徒步横穿南极洲的第一位中国人──秦大河院士,秦院士是2007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主席团成员,于2013年度获沃尔沃环境奖。
记者:南极大陆到底有多冷?秦大河:我经历的最低温度是零下49.5摄氏度,帐篷内的温度是零下39.5摄氏度。
因为走路要出汗,汗水结成的冰块都挂在绒衫与外套之间的绒上,每天外套脱下来一刮,就有一小盆儿冰块!记者:您的成功似乎与冒险相伴。
在生活中您是喜欢冒险的人吗?秦大河:不是冒险,是探险。
探险考察要“沉着、勇敢、机智、安全”。
生活中我不是一个喜欢冒险的人,而是一个规规矩矩的人。
但只要有机会,看到值得一做的事情时,我会锁定目标向它挑战。
我觉得我是一个沉着、冷静分析之后才去挑战的人。
记者:探险就难免遇险。
在您的科考生涯中,有没有碰到过有生命危险的事?秦大河:第一次去南极时(1983年),有次观测海冰时,突然刮起大风,将我脚下的冰层吹断,幸亏同事及时展开救援,不然我就像企鹅一样随着海冰飘走了。
记者:这几年大学里自发组织登山探险队的热情很高。
您愿意对那些喜欢探险的年轻人说点什么吗?秦大河:我很欣赏也很敬佩喜欢探险的年轻朋友。
但我要告诉他们,要做好非常详细、周到的准备工作,还要注意掌握相当的专业地理知识。
要有勇有谋,不要蛮干,头脑一定要冷静,要千方百计避免事故的发生。
探险一定要讲究科学。
记者:我在您的南极日记中看过,您有掌握南极地理事物位置的窍门,请您教一下大家,如何用手判断南极附近大陆和海洋的位置关系好吗?秦大河:教大家一个秘籍,伸出左手,半握空拳,大拇指伸直表示南极半岛,掌心代表南极点,虎口对着大西洋,手腕对应太平洋,手掌外侧印度洋,小指对应中山站。
启发同学也这样想:南极像只鸟,头对着大西洋,腹部对着太平洋,尾部是印度洋,“头大、腹(富)太、尾印”。
采访笔记:科普课──独特的自然环境极地地区特征:酷寒(“世界寒极”)──冰山;干燥(“白色沙漠”)──降水少;风极(“风库”)。
北极地区气候:气温高于南极,降水多于南极,风速小于南极。
【设计意图】模拟采访情境,做手指操,调动学习兴趣,让学生玩中学,学中玩,源于课堂,超越课堂。
承转:极地独特的魅力召唤着探险者,他们如何进行科学考察呢?波波和同学们接着上科考课。
环节二科考课──科学考察的宝地科研人员介绍:丰富的矿产资源、淡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原始的自然环境,是我们天然的实验室。
关注科考装备:由队医介绍个人服饰:防寒服的颜色,多为红色、橘色等鲜艳颜色,不用灰色或白色,以利于在雪地发生危险时容易搜救。
太阳眼镜的功能主要有三个方面:防紫外线灼伤,防雪盲,极昼时造成夜间假象利于睡眠。
避免使用金属镜架,金属降温快容易冻伤脸部皮肤。
由机械师介绍交通工具:过去的交通工具多为狗拉爬犁,甚至还有驯鹿爬犁。
现在多数是卡特雪地车、雪地艇和雪地摩托。
在南极内陆考察时,除了面临高原缺氧、低温酷寒的考验,一路上还会经常遇到暴风雪、白化天、地吹雪等恶劣天气。
在这种天气开车,只能依赖于全球定位系统(GPS)导航,根本看不见路,等于闭着眼睛开车,非常疲劳,由于看不清路面,无法避让一些大的雪丘,车颠簸得非常厉害,对车辆、雪橇损害较大,车辆发生故障时,现场很难维修。
由队长介绍科考站:波波建站时间谜团:1.为什么南北极地区建站时间不同?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2.为什么我国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择在1或2月?这时是其暖季。
3.我国未来第五个南极科考站站名征集中,欢迎大家踊跃为新站命名!在极地采雪样和冰芯:【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材料,模拟科考队中不同身份人员对极地地区的不同感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极地科考的热情。
承转:人类的足迹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这两块净土上,因为没有约束,过度捕杀动物而破坏了这里的生态平衡,接下来波波他们开始研究环保主题内容。
环节三环保课──极地地区的环境保护模拟参观博物馆中大海雀的标本,悼念“北极大企鹅”,并说出类似的案例,谈谈自己的感想。
两极地区有大量的生物资源,但都不同程度地遭到滥捕和滥杀,南极地区的鲸鱼资源已陷于危机之中。
该怎样对待两极地区的资源呢?保护极地地区的环境,和平利用,科学考察。
【环球网综合报道】澳大利亚最长寿老人(Alfred Date)响应菲利普岛企鹅基金会的号召,为岛上因石油污染而濒危的小企鹅织毛衣。
据了解,由于石油污染严重,岛上不少企鹅的皮毛都覆盖了一层厚厚的石油。
工作人员担心企鹅清洁身体时会误食石油,决定招募志愿者为企鹅织毛衣。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提供感性图片,水到渠成地介绍相关条约,让学生感悟两极地区对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及其现实意义。
【拓展延伸学以致用】观察图片,探究问题。
观察极地科考三十年纪念邮票和杆栏式建筑,说出这两种建筑分别在哪里,其环境有什么特色?回答:一个在南极,气候酷寒,为防止风雪吹蚀建筑底部而悬空。
一个在气候湿热地区,为了通风和防潮湿而建。
这是建筑与环境相适应的典范。
【设计意图】对比极地建筑和干栏式建筑,引发学生对建筑文化迁移的思考,探究其原因,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承上启下总结回顾】师生总结收获,学生梳理板书。
八、教学反思《极地地区》是七年级地理下册的结尾篇章,因此要注意区域地理学习方法的总结和归纳。
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内容对学生而言遥不可及,但又充满神秘感和魅力,因此地理学习兴趣的培养最关键。
动画片《快乐的大脚》喜闻乐见,其主人公对于学生而言有吸引力,借助“快乐的大脚求学记”这个情境主线开展学习是一个创新,我预设了一系列虚拟课程和实践活动,有机地融入了一些常识,对于学生而言大有裨益,对于教学本身是言,是灵动思维和拓展思维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