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开发模式
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
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
全域旅游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旅游发展理念,强调在一定区域内将旅游资源一体化开发,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与体验,促使旅游与文化、生态、社区等多元要素相互融合,共同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以下就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文旅融合发展,从六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文化内涵挖掘与旅游产品创新全域旅游模式下,文旅融合首要任务是深度挖掘地域文化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等,通过创意转化,将这些文化元素融入旅游产品和服务中,形成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例如,开发主题公园、文化节庆、演艺体验、非遗互动工坊等,让游客在游玩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增强旅游的文化底蕴和吸引力,实现文化传承与旅游发展的双赢。
二、旅游空间布局与文化场景营造全域旅游强调空间的整体规划与功能布局,应将文化元素自然融入旅游空间设计之中,构建一系列富有文化意蕴的旅游场景。
这包括利用古村落、老街区改造为文化旅游区,或是结合自然景观打造文化主题公园,以及在旅游线路上设置文化解说牌、艺术装置等,营造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氛围,使游客在游历过程中能直观感受到地方文化的独特韵味。
三、数字技术赋能文旅融合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为文旅融合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VR、AR、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可以复原历史场景、再现文化遗产,为游客提供虚拟现实的文化体验。
同时,数字化平台能够整合文化资源信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便捷化的旅游服务,如在线预订、智能导览、文化故事推送等,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趣味性,提升旅游体验的深度和广度。
四、促进社区参与与利益共享文旅融合的推进需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受益,形成政府、企业、社区和游客多方共赢的机制。
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开发与服务中,如手工艺品销售、民宿经营、乡土美食体验等,既丰富了旅游产品内容,又促进了当地就业和居民增收。
全域旅游发展措施
全域旅游发展措施引言全域旅游是指通过整合和优化地区内各类旅游资源,实现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旅游开发和旅游服务体系的旅游模式。
全域旅游的发展可以促进区域旅游资源的充分利用和提升,增加就业机会,改善居民生活水平,并推动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
本文将介绍全域旅游发展的措施和方法,以期为相关从业人员和决策者提供参考。
1. 旅游资源整合及优化全域旅游的核心是整合和优化旅游资源。
不同地区拥有不同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文化传统等旅游资源,通过有效整合和优化这些资源,可以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旅游目的地。
具体措施如下:•建立旅游资源数据库:对地区内所有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登记,并建立统一的数据库,方便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利用。
•实施旅游资源分类和分级:将旅游资源按照不同属性进行分类和分级,形成清晰的资源体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整合和优化。
•制定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根据地区内旅游资源的特点和需求,制定长期的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明确资源的开发方向和重点,保持可持续发展。
2. 旅游产品创新全域旅游要实现多样化和综合化的旅游开发,需要不断进行旅游产品的创新和提升,为游客提供更多元、更具吸引力的旅游体验。
以下是一些旅游产品创新的建议:•开发特色主题旅游产品:根据地区自身特色,开发主题旅游产品,如乡村旅游、美食旅游、体验式旅游等,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打造地域性旅游IP:将地区内的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整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IP,吸引更多游客前来。
•引入新技术和创新元素:结合新技术,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为旅游产品增添创新元素,增强游客的互动体验。
3. 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良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是全域旅游发展的基础。
在发展全域旅游过程中,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以提供良好的旅游服务环境。
以下是一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措施:•完善交通网络: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地区内的交通条件,提高游客进出的便捷度。
•建设旅游服务设施:增设旅游服务中心、旅游信息中心等服务设施,提供便捷的旅游信息查询和咨询服务。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是指整合地域内的各种旅游资源,突破传统旅游区的局限,推动全域旅游的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五种:1.纵向延伸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整合资源,将原本独立的旅游景点和景区连接起来,形成旅游路线或旅游线路。
通过宣传、营销等手段,吸引游客在多个景点之间流动,推动地区旅游的整体发展。
例如,地区通过开发一条沿海的旅游公路,将沿途的风景名胜点串联起来,吸引游客沿途观光旅游。
2.横向拓展型:该模式的特点是将相邻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更大的旅游目的地。
通过合作和共享资源,实现旅游产品的多样化和整合,提高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例如,地区与相邻地区签署协议,共同推广哥特式建筑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往两地旅游。
3.深度体验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丰富的旅游活动和服务,提供深度的旅游体验。
该模式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通过开展文化、艺术、娱乐等活动,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
例如,地区开展夜间观光活动,组织游客参与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让游客深度了解当地的文化内涵。
4.主题定位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对特定的旅游主题进行定位和推广,吸引特定类型的游客。
该模式注重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和特色化,提供符合特定需求的旅游产品。
例如,地区将自然风光与生态旅游相结合,推出生态旅游主题,吸引关注环保和自然生态的游客。
5.教育培训型:该模式的特点是通过开展旅游教育和培训活动,提供专业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该模式注重旅游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通过推动旅游教育和培训,促进地区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例如,地区建立旅游学院,培养专业旅游人才,提供专业的旅游教育和培训。
总之,全域旅游的发展模式多种多样,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和旅游资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模式进行发展。
这些模式的共同目标是提升旅游产业的综合竞争力,实现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全域旅游
全域旅游
1.3
全域旅游战略的目的
中国旅游业还处于一个以观光为主,休闲为辅 的大众旅游时代,一般旅游活动集中在已开发 成熟、接待成熟的城市或景区,而远离城市的 郊区,即使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非常优越,依 然不能进入旅游者的视线。全域旅游战略的提 出,最根本的就是打破这种都市(或单一景区) 旅游一枝独秀的接待格局,在不同的区域内打 造各自的旅游吸引物和服务业态。
1.2 2.1
全新的资源观,要求旅游吸引物的类型不 再是自然的、人文的还应该进一步扩张到 社会的旅游吸引物,此外还需要将吸引物 自身与吸引物所处环境结合在一起,否则 孤立的吸引物就如同博物馆中的展品,很 容易丧失其鲜活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全新的产品观
1.2 2.2
全域旅游产品观不仅仅是要包括吸引物、 吸引物所在的环境,还需要包括吸引物所 处环境中的居民。目的地的文化不仅体现 在建筑上、文物上,同时也体现在当地居 民的交流语言、生活态度、行为方式、文 化取向上,居民的参与是全新产品观的重 要体现,居民对所居城市的记忆和体验是 游客感受目的地的重要媒介和信息来源。
1.3
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
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 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 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 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 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的大旅游格局。2011年11月以来,大别 川百里生态画廊、天堂大峡谷横空出世,薄刀峰避暑养生园开园迎宾, 进士河森林漂流引爆大武汉,金盆地冰臼奇观震惊地质界,《大别山 放歌》唱响省内外。 在城乡建设的各个方面,罗田坚持以旅游的眼光抓规划,以景点的标 准搞建设,好山好水与人文景观浑然一体。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索
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开发探索◎丁丽英 摘 要:生态旅游越来越受到旅游市场青睐,发展农村生态旅游有利于农村生产结构的转变,让乡村旅游功能更趋多样化。
但是,尽管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农村经济重要的产业支撑,但是,仍然存在品牌定位不清、邻近地区同质化严重与恶性竞争等情况,有些地方旅游发展更是超出了当地生态环境承载力,不利于新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基于此,本文从全域旅游视角出发,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协同发展为农村旅游经济的绿色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生态旅游;农村经济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而在城乡经济发展影响下,人们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对美好生态环境的追求日益凸显,乡村旅游生态化获得较大发展,生态旅游的市场需求越来越旺盛。
很多农村地区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但是,由于农村地区旅游基础设施不足,缺乏环境保护意识等,目前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模式仍然较为传统,以单一景点为主。
而在城乡一体化推动下,乡村旅游不仅更注重绿色化、生态化发展,也催生了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要求更大限度凸显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带动作用,在全域旅游理念下发展生态旅游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方向之一。
一、全域旅游视角下乡村生态旅游基本概况1.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模式,既结合传统旅游要素,又契合时代发展需求,满足人们不同时期的旅游体验。
简单而言,生态旅游就是将绿色发展与生态环境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因素,在旅游过程中嵌入生态性概念,既发挥农村生态环境优势,又在旅游过程中促进环境保护。
而全域旅游视角下的生态旅游概念则更加凸显生态旅游的全局概念,超越农村旅游资源的地域性,在一定范围内打造具有互补性与完整性的旅游要素市场。
因此,在生态化发展方面,全域旅游视角下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更强调旅游业的绿色属性,强调乡村旅游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与共建共享。
而在经济上,全域旅游下的生态旅游更倾向于打造区域性旅游产业链,弥补农村地区单一景点产业支撑不足的短板,发挥旅游业的产业整合能力与协同能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产业体系。
构建全域旅游打造新模式推动绿色经济发展
构建全域旅游打造新模式推动绿色经济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最重要的产业之一。
传统的旅游模式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而且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
构建全域旅游,打造新的旅游发展模式,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方位、全产业、全时空的旅游理念,它强调旅游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以及旅游与当地社区、文化的深度互动。
构建全域旅游景区,需要从环境保护、资源利用、文化传承、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以求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推动当地经济的绿色转型。
构建全域旅游需要注重环境保护。
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往往会对当地的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如过度开发和过度开采会导致水土流失、生态平衡被破坏等问题。
在构建全域旅游的过程中,必须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可以采取生态修复、植树造林、水土保持等措施,还可以开展生态旅游,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也能够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形成环境友好的旅游观念。
构建全域旅游需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
旅游资源是全域旅游的核心,而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往往会采取短期利益的眼光,过度开发和过度开采旅游资源,导致资源错位和资源枯竭。
而全域旅游的发展,则需要根据当地的资源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和合理利用。
可以通过开展农家乐、民宿等形式,让游客亲身体验当地的农耕文化和特色风情,同时也可以带动当地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实现资源的多元化利用。
构建全域旅游需要注重文化传承。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而这些文化遗产是旅游吸引力的核心。
传统的旅游业发展往往只是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忽视了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而全域旅游的发展,则需要将文化传承作为核心,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展示,让游客了解和尊重当地的文化传统,体验当地的文化风情。
可以通过举办文化节、民俗表演、手工艺品展销等形式,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体验。
构建全域旅游需要注重产业发展。
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一、开平市全域旅游的发展现状开平市是一个以旅游业为重点的经济发展城市。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使得开平市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开平市拥有众多的历史古迹、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如开平碉楼、开平美食、开平园林等,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得益于交通的便利和基础设施的完善,开平市的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游客总量和旅游收入不断攀升。
目前开平市的旅游业仍存在一些问题。
传统的旅游业发展模式存在着单一化和重复化的现象,很多景点都是以单一景点的形式存在,缺乏整体规划和联动。
过度依赖传统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
缺乏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满足不了不同游客的多样化需求。
全域旅游是一种全方位、多层次、多领域的旅游发展模式,是一种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模式。
开平市应该以全域旅游为发展方向,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开平市全域旅游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整合资源,提升旅游品质。
开平市应该充分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包括历史文化、自然景观、民俗风情等多种资源,构建全域旅游的旅游产品链。
提升旅游产品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增加旅游的文化内涵和深度,以吸引更多游客。
2.推进产业融合,拓展旅游产业链。
开平市应该通过旅游业与其他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打造特色商圈和产业园区。
可以开发特色的旅游商品,推动本地特色美食和手工艺品的产业发展,增加游客的消费体验。
3.打造宜居旅游环境,提升旅游体验。
开平市应该注重旅游环境的改善和提升,包括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设施的完善、城市景观的提升等方面。
提升城市的宜居性,为居民和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活和旅游体验。
4.注重文化传承,创新旅游模式。
开平市应该注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文化旅游的发展。
创新旅游模式,如农家乐、体验游等,增加游客的参与感和体验感。
5.加强品牌营销,提升知名度和影响力。
开平市应该加强旅游品牌的建设和宣传推广,提升开平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全域旅游 建设方案
全域旅游建设方案引言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各个旅游资源,提升旅游目的地的竞争力与吸引力。
全域旅游的核心理念是将旅游目的地打造成一个多元化、综合性的旅游体系,通过打破传统旅游划分的界限,为游客提供更多元、丰富的旅游体验。
本文将介绍全域旅游的概念与特点,并提出一套全域旅游建设方案,以实现旅游目的地的全面升级与发展。
全域旅游特点全域旅游相对于传统旅游发展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1.整合资源:全域旅游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旅游设施等,实现资源互补与优化配置。
2.提升体验:全域旅游强调提供旅游目的地的全方位体验,通过丰富的旅游产品与服务,满足游客的多元需求。
3.拓展市场:全域旅游能够扩大旅游目的地的市场份额,吸引更多的游客,扩大旅游业的规模与影响力。
4.促进合作:全域旅游鼓励旅游目的地间的合作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提高旅游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5.提高可持续性:全域旅游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传承,通过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推动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全域旅游建设方案1. 旅游资源整合全域旅游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整合旅游资源,打破传统旅游划分的界限,形成一个有机、完整的旅游体系。
具体措施包括:•资源评估:对旅游目的地的自然、人文资源进行评估,明确资源优势与潜力。
•资源整合:在资源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资源整合方案,将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进行搭配、组合,实现资源的互补与协同效应。
•旅游线路规划:根据资源整合方案,设计多样化的旅游线路,满足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旅游体验。
2. 旅游产品创新全域旅游强调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旅游产品,以满足游客不同的需求与期望。
以下是旅游产品创新的建议:•文化体验: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项目,如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民俗活动参与等,展示地方独特的文化魅力。
•主题活动:打造多样化的主题活动,如音乐节、美食节、体育赛事等,吸引不同兴趣爱好的游客参与。
全域旅游: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 马健
全域旅游: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新模式——以辽宁省抚顺市为例马健摘要:“保二进二”、“保二进三”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主要模式。
辽宁省抚顺市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将旅游业作为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并积极探索“全域旅游”的新模式。
通过实施“1+N+1”旅游规划体系、构建全域旅游空间格局、发展“旅游+”产业规划、建立“五全”旅游体系,实现了统筹旅游资源、推进产业融合、带动区域整体发展,成为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典范。
关键词:全域旅游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一、背景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资源型城市逐步开始衰退,并出现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环境问题,推进城市转型成为资源型城市谋求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主要有“保二进二”和“保二进三”两种模式。
“保二进二”即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同时发展补充工业部门或替代工业部门,形成产业内经济新增长点;“保二进三”即在调整第二产业结构的同时,利用当地特色自然、社会资源发展以旅游业、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第三产业,形成产业外经济新增长点[1]。
辽宁省抚顺市素有“煤都”之称,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
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抚顺市煤炭资源逐渐枯竭,2008年被列入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开始了艰难的城市转型探索之路。
2013年以来,抚顺市委、市政府提出将旅游业作为抚顺转型的战略支柱产业和先导产业,举全市之力发展旅游产业。
2014年抚顺成为辽宁省唯一的旅游发展试点市,逐渐从“煤都”向旅游城市“蝶变”。
但是,抚顺市旅游业在发展同时存在景点布局分散、产业联动效应不强、旅游对城乡发展带动较弱等问题。
二、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名词,指的是各行业积极融入,各部门共同管理,居民游客共同享有,充分挖掘目的地的吸引物,创造全过程与全时空的旅游产品,从而满足游客与居民全方位的体验需求[2]。
2017年6月12 日国家旅游局发布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提出要“坚持融合发展、创新发展”,旨在推进旅游发展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转变,推动旅游与13个领域融合发展,促进产业融合,从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
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通用6篇)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1为认真落实好县20xx年度全域旅游重点任务和县委关于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全面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战略。
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20xx年镇全域旅游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全域旅游”为指导思想,按照“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借助高铁时代的机遇,大力发展黄山东大门首驿的区位优势,壮大全镇旅游发展中基础设施好、景区完善、旅游影响力大的旅游点,围绕生态旅游规划为统揽,抓好镇全域旅游示范景点打造,上下联动,全面提升我镇旅游形象,努力打造全域旅游示范镇。
二、突出重视为大力发展我镇全域旅游,在思想上、行动上、观念上突出重视,大力促进我镇全域旅游的发展,确保顺利完成20xx年全镇重点项目任务。
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全域旅游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长:第一副组长:副组长:三、工作目标为保障全域旅游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协调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围绕项目排计划、定措施,强化责任抓落实,确保完成重点项目任务。
全域旅游创建实施方案2为全面提升我市旅游业总体发展水平,提高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科学实施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进一步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机制,不断提高旅游业整体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外界知名度,尽快将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带动全市转型升级和快速发展,经市政府研究,决定20xx年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
具体创建工作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的若干意见》,根据省旅游局《关于开展“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全域景区化、景区公园化、生态经济化”目标,以体制创新、政策创新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设施、改善旅游服务环境、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建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众参与机制,发挥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中的作用,实现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产业向深度和广度空间拓展,确立旅游产业战略性支柱产业地位,把建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县。
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
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摘要】开平市是一个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的城市,全域旅游发展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本文通过对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探讨了不同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民宿和推动生态旅游发展来促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建议在选择模式时,结合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开平市的发展路径。
展望未来,开平市在全域旅游发展中可以取得更多的成就,实现可持续性发展。
整体而言,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前景,需要合理规划和良好的执行。
【关键词】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路径选择、历史文化资源、乡村民宿、生态旅游、模式选择、可持续性、旅游发展、发展展望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传统的景点旅游已经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越来越多的游客希望通过旅游来体验当地的生活文化、历史传统和自然风光。
开平市有必要提升旅游产品的内容和品质,拓展旅游业的发展空间,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制定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和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将有助于推动开平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开平市全域旅游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其发展模式及路径选择的可行性和前景。
具体而言,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开平市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和政策环境的分析,提出适合开平市特色和实际情况的全域旅游发展模式,并探讨路径选择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通过研究,我们希望为开平市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开平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提升地区经济和社会效益,促进地方文化和环境的保护与传承。
我们也希望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的研究,为其他地区的旅游业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推动全域旅游理念的传播和实践。
1.3 意义开平市位于广东省江门市,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开平市全域旅游正逐渐成为发展的新趋势。
全域旅游成效报告
全域旅游成效报告一、引言全域旅游是一种旅游发展模式,旨在通过整合地区资源,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实现旅游与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的协同发展。
本报告旨在分析全域旅游对目标地区的成效,并探讨其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经济效益全域旅游模式的实施对经济带来了显著的影响。
首先,全域旅游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来源。
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旅游景点的知名度和吸引力,使得更多游客前往目标地区旅游,从而刺激了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其次,全域旅游模式的实施还刺激了相关行业的发展,例如交通、住宿、餐饮等服务业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最后,全域旅游还能带动地方商品和特色产品的销售,提高了地区的经济活力。
三、社会效益全域旅游对社会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积极影响。
首先,全域旅游推动了文化交流和传承。
通过整合地区的文化资源和遗产,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目标地区参观、学习和体验当地的传统文化,从而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全域旅游模式的实施提高了目标地区的形象和知名度,为地方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创业机会。
此外,全域旅游还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四、环境效益全域旅游模式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全域旅游鼓励目标地区进行环境保护与资源管理。
为了吸引更多游客,目标地区不得不加强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其次,全域旅游模式的实施也促进了可持续旅游的发展。
目标地区在推行全域旅游的过程中,更加注重环境友好型的旅游开发,加强对旅游活动的监管,使得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通过对全域旅游成效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全域旅游模式的实施对目标地区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均带来了积极影响。
它提升了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带动了相关产业的繁荣,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同时,全域旅游也促进了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增强了地域间的合作和交流。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
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方案一、背景分析全域旅游是指在整个地域范围内进行有机统筹、互联互通、全面融合的旅游开发模式。
随着全球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人们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景区旅游已经无法满足游客对多元旅游体验的需求。
因此,全域旅游发展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
二、目标和战略1.目标:全域旅游发展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各类旅游资源,打造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就业创造和文化传承。
2.战略:(1)整合旅游资源:通过建立旅游资源整合机制,统筹规划和管理各类资源,打破传统产业和地域之间的壁垒,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推广便捷的旅游信息和预订平台,提升游客满意度。
(3)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更加安全、舒适和便利的旅游环境。
(4)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护和传承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三、实施步骤1.制定规划:建立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共同参与规划制定工作。
2.整合资源:建立全域旅游资源整合机制,整合各类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通过合作共享方式,实现资源优势互补。
3.提升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推广智能化旅游服务系统,提供个性化的旅游指导和建议。
同时,加强旅游市场监管,打击旅游乱象,维护游客权益。
4.改善基础设施: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包括交通、通信、水电等方面,提升设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旅游需求。
5.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动旅游业绿色发展。
同时,保护和传承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和宣传推广,提升游客对文化遗产的认知和体验。
6.推广营销:通过市场推广活动,提升全域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
全域旅游下的五种发展模式全域旅游,已成为时下最为热门的旅游词汇。
根据“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获悉,全国多个地方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发展经验和做法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龙头景区带动型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围绕龙头景区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了“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
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城市全域辐射型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越的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和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
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
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全域景区发展型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
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
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栾川、宁夏中卫等地。
特色资源驱动型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特色鲜明的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旅游综合开发为路径,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
全域旅游模式经验亮点做法全域旅游模式是指以整个地区为旅游目的地,将各种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和利用,以提供更完善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全域旅游模式注重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开发,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和差异化,通过优化旅游体验,实现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全域旅游模式中,有几个经验亮点的做法:1.旅游资源整合与优化:全域旅游模式重视整个地区的旅游资源整合和优化,将各类旅游资源进行统筹规划和开发,以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和丰富的旅游体验。
通过整合资源,可以充分发挥地区特色和优势,提供更多样化、个性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2.旅游产品差异化开发:全域旅游模式通过差异化开发旅游产品,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这些产品可以是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旅游等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吸引力。
差异化开发旅游产品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提高旅游地区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旅游服务体验升级:全域旅游模式重视提升游客的旅游服务体验,通过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增加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全域旅游模式下,地区可以通过建设更好的旅游基础设施,提供更方便的交通和住宿条件,加强旅游服务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4.旅游营销宣传:全域旅游模式下的旅游营销宣传注重整个地区的宣传推广,以提高地区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地区可以通过宣传推广自然风光、人文历史、特色美食等各类旅游资源,向游客传递地区的独特魅力和文化特色。
同时,还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媒体渠道,将旅游信息传达给更多的潜在游客。
5.旅游政策支持与合作:全域旅游模式需要政府部门制定相关的旅游政策,给予地区特殊支持和优惠政策,以吸引更多的投资和资源。
同时,地区之间还可以通过合作联动,共同开展旅游市场开发和资源整合,实现互利共赢。
全域旅游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效。
例如,中国云南省凭借全域旅游模式,成功打造了“世界旅游胜地”大理,将整个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进行品牌塑造和推广,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意大利的托斯卡纳地区也通过整合当地的自然、文化和美食资源,成为了世界闻名的旅游目的地。
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方案
发展全域旅游实施方案全域旅游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全域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发展模式,即将景区作为一个整体推广和开发,将文物、历史、自然、生态、民俗等多元资源整合起来,打造成一个综合性旅游目的地。
实施全域旅游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推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二、目标与优势1.目标:实施全域旅游,打造特色旅游目的地,提高旅游业的品质和价值。
2.优势:-综合性旅游目的地:通过整合多元资源,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吸引更多的游客;-规模化效应:整个地区共同推广,形成旅游品牌,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资源利用效益最大化:充分利用地区的自然、文化和生态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和可持续发展;-提高旅游业竞争力:通过全域旅游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的游客,增加旅游收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实施步骤1.建立全域旅游联盟:建立全域旅游联盟,由各相关部门、景区、旅行社、酒店等共同参与,合作推进全域旅游的发展。
2.制定整体规划:联盟成员共同制定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确定不同景区的地位和定位。
3.整合资源:各景区根据自身特色,整合资源,形成各自的特色品牌,整合各类资源,如文化、历史、自然等,提供全方位的旅游体验。
4.提升旅游设施与服务水平:联盟成员提升旅游设施和服务水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打造一个高品质的旅游目的地。
5.加强市场营销:联盟成员共同进行市场营销,通过线上线下广告、推广活动等方式提高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的游客。
6.培训旅游从业人员: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游客的需求。
7.促进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交通、通讯等设施的便利性和可用性,提高旅游体验。
8.强化安全管理:加强景区安全管理,制定安全标准和应急预案,保障游客的安全。
9.探索新的旅游产品:联盟成员积极探索新的旅游产品和业态,推出更多的特色项目,满足游客多样化的需求。
四、政策支持1.财政支持:提供财政扶持,在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推广、旅游培训等方面给予经济补贴。
全域旅游分析
利益共享:旅 游收益由社区
居民共享
文化保护:保 护和传承当地
文化
环境友好:注 重环境保护和
可持续发展
产业融合模式
旅游与文化融合: 挖掘地方文化特 色,打造具有文 化特色的旅游产 品
旅游与农业融合: 发展乡村旅游, 推广农业体验活 动
旅游与工业融合 :利用工业遗址 、工动,吸 引游客参与
全域旅游的实践案例
04
国际案例
瑞士:阿尔卑斯 山旅游区,注重 生态保护和可持 续发展
加拿大:班芙国 家公园,强调自 然景观与文化遗 产的保护和展示
新西兰:霍比屯 电影拍摄地,将 电影文化与旅游 相结合
澳大利亚:大堡 礁,保护海洋生 态和推广海洋旅 游
国内案例
浙江安吉:美丽乡村建设,打造 全域旅游示范区
陕西西安:历史文化与现代旅游 融合,打造全域旅游目的地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云南丽江:古城保护与旅游开发 相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海南三亚:滨海度假与生态旅游 相结合,推动全域旅游发展
成功经验与启示
案例一:浙江安吉全域旅游
成功经验:政府主导,企业参与,居民受 益
YOUR LOGO
WPS,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全域旅游分析
汇报人:WPS
汇报时间:20XX/01/01
目录
01.
全域旅游的 概念
02.
全域旅游的 特点
03.
全域旅游的 发展模式
04.
全域旅游的 实践案例
05.
全域旅游的 挑战与对策
全域旅游的概念
01
启示: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企业积极参 与,居民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问题与对策分析问题一:景点开发不均衡新县拥有丰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资源,但是景点的开发布局存在不均衡的问题。
一些景点的开发相对较好,入围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而一些优质的景点却鲜有人问津。
这种情况导致游客流量分布不均,一些景点人满为患,而一些景点却门可罗雀。
这影响了游客的游览体验,也未能充分挖掘新县的旅游资源价值。
对策一:优化景点开发布局新县应该对景点开发进行优化,合理规划景点布局,推动优质景点的开发利用。
可以通过政府引导、企业积极参与等手段,推动优质景点的开发,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问题二:交通不便捷尽管新县拥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是交通不便捷是影响其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目前,新县与周边地区的交通通道相对闭塞,交通设施相对滞后,这导致游客的出行变得不便,限制了新县旅游业的发展。
对策二: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应当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改善周边地区与新县之间的道路、铁路等交通通道,提高交通设施的便捷性和完善程度。
可以依托新技术手段,推动交通信息化建设,提高游客在新县的出行舒适度。
对策三:提高服务水平政府应该加大对旅游服务的投入,提高服务水平。
可以通过引进专业的旅游管理团队、加强员工培训、改善配套设施等措施,提高新县的旅游服务水平,使游客在新县旅游时能够享受到更好的服务和体验。
问题四:环保意识不足随着全域旅游的快速发展,新县的旅游业迎来了蓬勃的发展,但是也伴随着一些环保问题。
一些景点的开发和游客的涌入给当地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压力,环保意识不足成为制约新县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对策四:加强环保宣传和管理政府应该加强对环保宣传和管理,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引导游客文明旅游,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可以对景区进行生态修复和保护,做好环保设施建设,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县全域旅游发展模式面临诸多问题,但是通过采取相应的对策,这些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研究随着全球交通和通信的迅速发展,全域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新趋势。
全域旅游是指通过整合多种资源,打破行政和地理边界,将旅游资源和产品融入到广泛的区域内,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旅游服务。
全域旅游的发展对于提升旅游业竞争力、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域旅游背景下,传统的旅游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游客的需求。
发展“旅游+”模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
“旅游+”模式是指将旅游与其他相关产业相结合,通过创新、整合和升级,开发出创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提升旅游体验和附加值。
发展“旅游+”模式可以带来多种好处。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丰富旅游产品和服务的内容,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
将旅游与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健康养生、康体养生等相关产业相结合,开发出旅游康养、度假休闲、农家乐等产品,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
发展“旅游+”模式可以促进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形成产业链条和价值链。
将旅游与文化、体育、演艺等相关产业相结合,打造文化旅游、体育旅游、演艺旅游等产品,实现产业的互动和融合。
发展“旅游+”模式可以提升旅游业的综合竞争力。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创造独特的旅游产品和服务,增加旅游的附加值。
将旅游与高科技相结合,开发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无人机拍摄等科技旅游产品,提升旅游的创新和科技含量。
要实现有效发展“旅游+”模式还需面临一些挑战。
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需要有关部门、企业和专业人才的支持和协调。
要实现创新旅游产品和服务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要加强宣传和推广,提高游客对“旅游+”模式的认知和接受程度。
全域旅游背景下的“旅游+”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潜力。
通过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可以提供多样化的旅游选择,促进产业协同发展,提升旅游业的竞争力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水平。
发展“旅游+”模式是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最新)
关于加快推进全域旅游建设的实施方案(最新)1.1全域旅游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在全域旅游中,各行业积极融入其中,各部门齐抓共管,全城居民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目的地全部的吸引物要素,为前来旅游的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的体验产品,从而全面地满足游客的全方位体验需求。
“全域旅游”所追求的,不再停留在旅游人次的增长上,而是旅游质量的提升,追求的是旅游对人们生活品质提升的意义,追求的是旅游在人们新财富革命中的价值。
1.2意义全域旅游是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全覆盖,是资源优化、空间有序、产品丰富、产业发达的科学的系统旅游。
要求全社会参与,全民参与旅游业,通过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一体化,全面推动产业建设和经济提升。
1.3九大转变推进全域旅游是我国新阶段旅游发展战略的再定位,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从景点旅游模式走向全域旅游模式,具体要实现九大转变:一是从单一景点景区建设和管理到综合目的地统筹发展转变。
破除景点景区内外的体制壁垒和管理围墙,实行多规合一,实行公共服务一体化,旅游监管全覆盖,实现产品营销与目的地推广的有效结合。
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从景点景区拓展到全域。
例如,要从景点景区和城市的旅游厕所革命拓展为景点景区内外、城乡一体推进的全面厕所革命。
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
实行分类改革,公益性景区要实行低价或免费开放,市场性投资开发的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也要限高,遏制景点景区门票价格上涨过快势头,打击乱涨价和价格欺诈行为,从旅游过度依赖门票收入的阶段走出来。
三是从导游必须由旅行社委派的封闭式管理体制向导游依法自由有序流动的开放式管理转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域旅游开发模式
概念的提出
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全国旅游工作研讨会上首次明确提出全面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战略部署。
2016年初,国家旅游局发布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
一时间,开展全域旅游工作成为全国各省、市旅游主管部门的重要任务,广泛的媒体报道也使得“全域旅游”这一词汇成为旅游业界的新概念和新方向。
“全域旅游”并不是一个新名词,早在2013年北二外的历新建教授就曾提出这一概念,此次李金早局长将“全域旅游”提高到了全新的高度。
“全域旅游”的概念产生于以下时代背景:
一是景区泛化的“大旅游”。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者兴趣更加多样化,很多人选择到城市、乡村等地休闲度假,私家车的普及和带薪休假制度的完善更使得旅游者改变了传统的景点旅游方式,从而突破了景区围墙界限,形成了无围墙的大旅游趋势。
二是国民休闲的“大市场”。
大众休闲时代来临,国务院颁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大众出游时间更有保障。
三是产业升级的“大产业”。
我国第三产业(服务业)占GDP比重己超过第二产业,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产业,理应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根据李今早局长在《全域旅游大有可为》一文中的论述,全域旅游是顺应全民旅游和个人游、自驾游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接下来一个时期旅游业供给侧改
革的重要抓手,同时还与区域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扶贫开发等密切相关,己被上升到了国内旅游业改革发展战略方针的高度。
全域旅游在当前政策的指引下,将带领我国旅游业走向全新发展道路。
将实现从景点游到目的地游、从门票经济到全域经济的转变,将给目的地地区的产业融合和经济转型带来不可忽视的影响。
当前我国旅游目的地全域化水平比较低,基本以景区为中心,围绕景区建设旅游配套设施。
因此目的地产品与服务拥有很大的缺口和提升空间,也将带来巨大机会。
全域旅游的开发模式
发展全域旅游的开发模式
全域旅游的推进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简单复制,应根据不同旅游目的地的类型、发展阶段和目标定位,并结合该地自然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文化脉络综合考虑,选择不同的开发模式。
首先应对全域旅游目的地的类型进行深入的探讨并进行分类,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类型的旅游目的地选择恰当的开发模式,以更好更快地推进全域旅游。
在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上,全国多个地方纷纷提出要全面践行全域旅游发展理念,以此推动当地旅游业的新一轮发展。
其中五种典型全域旅游开发模式获得了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
这五种典型开发模式包括:
(1)是龙头景区带动型。
依托龙头景区作为吸引核和动力源,按照发展全域旅游的要求,围绕龙头景区部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旅游产品和景区,调整各部门服务旅游、优化环境的职责,形成“综合产业综合抓”的工作机制,推进“景城一体化发展”。
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旅游业一体化发展,以龙头景区推
动旅游业与相关产业融合,以龙头景区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其典型代表有湖南张家界、四川都江堰。
(2)是城市全域辐射型。
以城市旅游目的地为主体,依托旅游城市知名旅游品牌、优质的旅游产品、便利的旅游交通、完善的配套服务,以都市旅游辐射带动全域旅游,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等“多规合一”;促进城乡旅游互动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形成城乡互补、优势互动的城乡旅游大市场。
按照“旅游引领、融合发展、共建共享、提升价值”的思路,推动旅游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保规划等“多规合一”,以旅游引领新型城镇化。
其典型代表有辽宁大连、福建厦门等地。
(3)是全域景区发展型。
把整个区域看作一个大景区来规划、建设、管理和营销。
按照全地域覆盖、全资源整合、全领域互动、全社会参与的原则,深入开展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旅游城镇、旅游村落、风景庭院、风景园区、风景厂矿、风景道等建设,实现“处处是景、时时见景”的城乡旅游风貌。
其典型代表有浙江桐庐、河南架川、宁夏中卫等地。
(4)是特色资源驱动型。
以区域内普遍存在的高品质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为基础,推动自然资源与民族文化资源相结合,与大众健康、文化、科技、体育等相关产业共生共荣,谋划一批健康养生、避暑休闲、度假疗养、山地体育、汽车露营等旅游新业态,带动区域旅游业发展,形成特色旅游目的地。
其典型代表有重庆武隆、云南抚仙湖、贵州花溪等。
(5)是产业深度融合型。
以“旅游+”和“+旅游”为途径,大力推进旅游业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以及与文化、商贸、科教、体育、宗教、养生、教育、科研等行业的深度融合,规划开发出一批文化休闲、生态观光、商务会展、休闲度假、
乡村旅游等跨界产品,推动全域旅游要素深度整合,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其典型代表有南京江宁、北京昌平。
全域旅游开发模式
按照全域旅游的概念:“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以旅游业为优势产业,通过对区域内经济社会资源尤其是旅游资源、相关产业、生态环境、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政策法规、文明素质等进行全方位、系统化的优化提升,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
”就说明全域旅游作为旅游的发展方雄,其本身也是一种旅游的开发模式。
全域旅游开发模式有几个方面组成,具体情况如下:
(1)全域体验开发模式的资源拓展观。
现存的旅游开发模式对“域”的理解局限于地域空间的思考,强调异地性。
对于一个社会的人来说,“域”不仅仅指他生存的地域空间,还应该包括他的身份空间、职业空间、地位空间等。
因此,“域”的改变不能仅局限于地域空间的改变,还应该包含一个人的其他空间的改变。
那么,把社会的各个行业、部门,甚至单个的人以及他们的活动都纳入到旅游资源的范畴,充分发挥他们最具有吸引力的一面,这正是全域体验开发模式的资源拓展观。
(2)全域体验开发模式的市场拓展观。
现存的旅游开发模式着重于打造各种自然景观综合体、人文景观综合体或者自然和人文景观复合综合体,以快乐和放松为本,偏向于满足旅游者身体方面的动机和文化方面的动机,偏重于观光、体闲、度假等客源市场。
而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划分的人的需要五层次论来说,受尊重和自我实现是旅游者需要的最高层次,与之相结合的是旅游者人际方
面的动机、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
全域体验开发模式正是以满足旅游者对人生体验的强烈个性化需求为重要目的,制造一种旅游改变人生的深层次体验活动,突破旅游就是观光、体闲、度假的观念。
(3)全域体验开发模式的企业拓展观。
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的30年以来,在现存的旅游开发模式的影响下,在传统的旅游企业之外,旅游开发咨询企业在我国诞生并迅速发展。
旅游开发咨询企业是整个旅游行业的领军机构,起着灵魂的作用,是旅游产品的顶级组织者和供应者。
但是,这类企业的服务对象都是旅游供给方市场,没有一家是专门针对需求市场服务的。
所以,全域旅游开发模式强调市场需要新的专业性的旅游策划咨询企业,它和旅游开发咨询企业一起合作,才能真正实现供方市场和需方市场的无缝对接,让大众真正体会旅游的别样含义。
(4)全域体验开发模式的产品拓展观。
现存开发模式的旅游产品基本是针对团队旅游者的,而全域体验开发模式的旅游产品以角色旅游为主题,以精准设计为理念,是一对一的精准开发模式。
角色旅游是指旅游策划咨询企业针对旅游者对人生体验的强烈个性化需求,通过让旅游者在一定时间内变换其社会角色,制造一种深层次的体验活动,这种活动非常有影响力。
角色旅游可调整性强,破坏小。
受众面更广,参与度更大。
是市场—资源—产品比较完美的结合。
(5)全域体验开发模式强调不同的开发规划观。
全域体验式开发模式提倡依托全社会的各种人、财、物等资源,以旅游者的具体活动项目进行灵活的旅游产品设计。
强调对资源的动态使用,不对资源进行固化。
既要充分实现旅游资源的价值,以全面实现三大效益,实现社会和个人可持续发展为终极目的,又要最大限度的避免激化矛盾和不合理的破坏行为,最大限度的降低旅游业的敏感性。
强调旅游者和被旅游者的双向付出,强调旅游者和被旅游者的双向获益,减少弱势方对资本的依赖。
所以,全域体验式开发模式是一种全社会模式,需要全社会的整体配合。
各种团体或者个人既可以成为旅游者,也可以参与到咨询与策划中,参与到旅游产品的各个供应环节,成为旅游从业者,真正实现旅游业同其他行业乃至管理部门的融合。
这样,政府和企业会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旅游人才的培养和改善从业人员待遇方面,才能最终真正实现旅游业的龙头产业、支柱产业,战略产业的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大旅游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