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基本知 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 园林艺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
第1节 植物病害的基本概念
1、 植物病害的定义
植物在其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如果遇到不良的环境条件,或者遭受其他寄生物的侵染,植物的正常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干扰和破坏,在生理和组织结构上发生一系列的反常变化,导致产量降低,品质变劣,影响其使用价值的现象,成为植物病害。
四要点:
1、 病原:引起病害的原因,是外因即寄生物和不良环境条件。
2、 病程:组织结构和生理异常变化过程。(机械损伤和虫伤无病
理变化过程)
3、 症状:感病植物外表呈现的不正常现象。免疫植物虽受病原影
响但不显征,即不生病。
4、 损失:产量降低、品质变劣。郁金香受病毒侵染而出现杂色花
型曾使其价格高于黄金,虽生病却并非病害。
2、 病因
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与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的因素和植物自身的因素;还有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等等。概括的说,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病变的因素谓之“病因”。
3、 植物病害的类型
按照植物或作物类型有果树病害、蔬菜病害、大田作物病害、牧草病害和森林病害等;
按照寄主受害部位可分为根部病害、叶部病害和果实病害等;
按照病害症状表现可分为腐烂型病害、斑点或坏死型病害、花叶或变色型病害等;
按照病原生物类型又分为真菌病害、细菌病害、病毒病害等;
按传播方式和介体来分,有种传病害、土传病害、气传病害和介体传播病害等;
但最客观也最实用的还是按照病因类型来区分的方法,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有病原生物因素侵染造成的病害,成为侵染性病害;第二类是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由于外界环境条件的恶化所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播,因此成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1) 侵染性病害 按病原生物种类不同,分为:
1 由真菌侵染引起的真菌病害,如稻瘟病;
2 由细菌侵染引起的细菌病害,如大白菜软腐病;
3 由病毒侵染引起的病毒病害,如烟草花叶病;
4 由寄生植物侵染引起的寄生植物病害,如菟丝子;
5 由线虫侵染引起的线虫病害,如大豆胞囊线虫;
(二)非侵染性病害 非生物性病原包括各种不适宜的环境条件,例如:干旱、水涝、日烧、冷冻、营养失调、盐碱等等。这类病害不能相互传染,也不表现病症,因此,又叫生理性病害。例如:缺铁引起的叶片黄化;缺锌引起的小叶病.
按病因不同,分为:
1 植物自身遗传因子或先天性缺陷引起的遗传性病害或生理病害;
2 物理因素恶化所致病害:
(1)大气温度的过高或过低引起的灼伤与冻害;
(2)大气物理现象造成的伤害,如风、雨、雷电、雹害等;
(3)大气与土壤水分和温度的过多与过少,如旱、涝、渍害等。
3 化学因素恶化所致的病害:
(1)肥料元素供应的过多或不足,如缺素症;
(2)大气与土壤中有毒物质的污染与毒害;
(3)农药及化学制品使用不当造成的药害;
(4)农事操作或栽培措施不当所致病害,如密度过大、播种过早或过迟、杂草过多等造成苗瘦发黄和矮化以及不实等各种病态。
4、 植物病害的症状
植物发病后,其外表的不正常变化称为症状。
植物本身表现的不正常状态称为病状;
病部长出的病原物的特征为病症。
植物病害都有病状,但只有真菌、细菌所引起的病害上表现明显的病症。
(1) 病状 植物发病后表现的症状不同:
1 变色 色症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植株、整张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除表现为褪绿和黄化外,叶片变为紫色或红色。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的变色,如花叶是指叶片黄绿相间,不同部分之间轮廓明显的变色;斑驳是指各部分轮廓不清的变色;沿着叶脉的变色叫作沿脉变色,主脉和次脉为半透明状的叫作脉明。病毒病或缺素症往往表现为变色的症状。
2 坏死 植物病部细胞和组织死亡,但不解体。有斑点、叶枯、溃疡、疮痂、立枯、猝倒等。坏死现象一般不改变植物原来的结构。
3 腐烂 腐烂是在细胞或组织坏死的同时,伴随着组织结构的被破坏和分解。按照腐败组织的质地分为干腐、湿腐和软腐三种。组织腐烂时,水份能及时消失则形成干腐;如细胞消解的很快,腐烂组织不能失水则形成湿腐;而如果是组织中的中胶层受到破坏,腐烂的组织细胞离析,以后再发生细胞的消解叫软腐。
4 萎蔫 萎蔫是指植物由于失水导致枝叶凋萎下垂的一种现象,通常是全株性的。萎蔫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因干旱引起的植株生理性萎蔫,
另一种是由于病菌侵染维管束组织引起的病理性萎蔫。
5 畸形 植物被侵染后,细胞数目增多或减少,体积增大或变少,导致局部或全株呈畸形,表现类型很多,例如矮化、丛枝,此外还有卷叶、皱叶、蕨叶、扁枝、叶片肥厚、扭曲等。畸形的病状在病毒病中较为常见。
(2) 病症 病原物呈现在植物病部表面的特征。
1 霉状物。如霜霉、青霉、绿霉、灰霉、黑霉、赤霉等。
2 粉状物。病部产生的各种颜色的粉状物,如白粉、黑粉、锈粉等。
3 点粒状物。病菌常在病部产生一些大小、形状、颜色各异的粒状物。这些粒状物有的着生在寄主的表皮下,部分露出,不易与寄主组织分离,如真菌的分子孢子盘、分子孢子器、子囊壳、子座等;有的则长在寄主植物表面,如白粉菌的闭囊壳、菌核等。
4 脓胶状物。
第二节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及所致的病害
植物的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在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宜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