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唯物主义复习提纲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一、基本概念:1.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
它既包括各种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
3.经济基础——指生产关系的总和。
4.上层建筑——指一定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以及该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
※5.人民群众:A.含义: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6.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7.价值观:指人们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8.价值判断:人们对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作出判断,称为价值判断。
9.价值选择: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进一步作出的选择,称为价值选择。
10.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特征: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二、基本框架(一)社会发展的规律: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2.社会生活的本质——实践(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
3.人类社会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2)实现方式:①总的来说:②具体来说:A.在阶级社会里:B. 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改革:①性质: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根本目的: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③总体作用: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第一,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高中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汇总
四、历史唯物主义(一)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识别的关键词:落后腐朽思想╱先进思想╱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识别的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所有制╱分配制度改革╱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识别的关键词:政治体制改革╱政府(大部制)、政党、民族、宗教等制度变革╱上层建筑(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识形态)╱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识别的关键词:人民╱人民群众╱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群众相结合╱农民,老百姓╱群众利益╱弱势群体╱民生╱以人为本╱人权╱(二)人生观价值观5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人生价值的评价主要是看他的贡献。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人生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些先进人物的价值正是体现在于他们对社会的贡献╱6价值观具有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识别的关键词:说明不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说明先进人物之所以会取得成功,是因为他们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如航天英雄╱十大感动中国人物等╱7.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
识别的关键词:时空的推移和条件的改变价值观念会变化╱忠于人民╱地位、需要、角度、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个人利益、局部利益与最大多数人的利益╱眼前利益与根本利益╱8.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概念及含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重要基础,它是以人类社会历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历史发展的分析研究,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是人类认识历史、改造历史的重要理论基础。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含义是: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它强调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是社会实践的结果,是由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的演变逐渐形成的。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以客观规律为指导,通过社会实践的发展过程,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演变规律,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理论。
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原理等。
1.历史的客观性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认为历史发展是客观的社会实践结果,而不是主观意志的结果。
历史的客观规律包括历史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和规律性等,它们是客观存在的,独立于人的主观意志而存在。
因此,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它不是主观意志的产物,也不是个人经验的积累。
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必然遵循历史的客观规律,而不是个人的主观想象。
2.唯物史观与唯意志论原理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了唯物史观的重要性,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导致的。
它反对唯意志论,不把人类的历史和社会看成是单纯由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的,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客观规律性,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
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是物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的总体和发展水平,是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基础。
3.阶级斗争与历史发展原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规律的核心,也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
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总结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历史进程中,社会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变革的政治经济动力,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不断发展而来的。
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知识点。
一、生产力的概念生产力是指人们通过劳动使用自然资源、物质资料和文化遗产,创造商品和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技术和器具的改进,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变革,都可以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生产关系的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和分配商品和服务中的相互关系。
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劳动的组织形式。
不同的生产关系会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影响。
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会面临旧生产关系的束缚,因此会出现它们之间的矛盾。
这种矛盾将催生首先生产关系的崩溃,然后是生产方式的根本变化。
四、社会形态的发展和演进根据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社会形态会发生演进。
社会形态是指人类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
这些社会形态都是由特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决定的。
五、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社会矛盾的一种表现形式。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是最为激烈的。
而在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中,阶级斗争逐渐减弱。
六、历史的发展趋势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但是,历史的发展不是一条直线,它包含着波折和曲折,人们必须经过艰难的斗争才能实现历史的进步。
七、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历史唯物主义指出,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社会生产和经济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不仅研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还研究阶级斗争、价值规律、货币和资本等问题。
总之,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分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指出了社会形态的演进、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提纲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提纲一、大范围: 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社会历史观: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我们要坚持一切从社会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我们要树立先进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社会意识。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要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4.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我们要不断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5.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6.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展开),我们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人生价值观:1.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对一个人价值的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
2.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
】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我们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如何实现人的价值:(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实现人生价值,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要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坚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5.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征,随着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提纲
第一节:总论
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世界总的看法及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指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是由世界观所决定的。
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的基本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在人脑中的客观产物。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用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和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量变质变规律(即发展),否定之否定观点。
④辩证否定观:辩证的否定是食物自身的否定,实质是扬弃。
第二节:历史唯物主义。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
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二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知识点归纳...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学习政治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历史唯物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群众史观)知识点归纳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推荐下载】
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高考政治复习要点: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历史观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原理: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无论正确与否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幺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幺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表现为: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可能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两者的发展并不一定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2)方法论:①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分析社会现象时,要尊重社会实际,从社会存在出发;②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2.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其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
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3.社会发展的两大基本矛盾和两大普遍规律(1)原理: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这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普遍规律之一。
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它是人类社会的又一普遍规律。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
1. 唯物史观: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社会、政治、文化等现象是人们物质生活的反映和基础。
2. 唯物辩证法: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论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3. 总量和矛盾的结合:它是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的结合,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对立面的矛盾运动和一定量的积累逐渐转化为新的质变而实现的。
4. 阶级斗争:它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理论之一,认为历史的发展是由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的,只有通过阶级斗争,才能实现社会的前进和发展。
5. 革命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之一,认为为了彻底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必须进行革命斗争。
6. 社会主义建设: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之一,认为只有彻底消除资本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使社会得到全面的发展和进步。
7. 共产主义理论:它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认为只有实现了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类的自由、平等和幸福。
马克思主 义的历史唯物主 义原理复习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复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动力。
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把握历史发展趋势以及指导社会实践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原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又一重要原理。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
意识形态又称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和政治组织又称政治上层建筑,包括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以及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变革,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通过控制和调节社会生活来维护和巩固经济基础。
当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应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社会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可以通过改革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目的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这就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群众观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高中政治高考考点整理《历史唯物主义》
高中政治高考考点整理《历史唯物主义》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
但主要是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即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包括的内容很多,如艺术、道德、政治、法律、思想、宗教、科学以及风俗习惯等。
2.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落后的、反动的、不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认为精神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原因。
考点2价值观1.价值是人的需要与事物属性之间的特定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
这里的事物既包括物质现象,也包括精神现象。
2.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①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根本观点和评价标准。
②价值观是一种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它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人皆有之。
但是,由于历史条件不同,人们的需要和利益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就往往不一样。
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事物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观。
在阶级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
3.价值观的导向作用:①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②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就不同。
只有正确的价值观,才能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去从事有益的活动。
③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人们进行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实际上都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进行的,实际上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观,将自己的价值观转化为现实。
高考政治 二轮复习 专题十二 历史唯物主义
家性质、政府的性质和职能,党的宗旨和执政理念,联
系文化生活中的文化创新的主体等。
栏 目 链 接
核心 考点
必考点一 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的观点
知识线索
栏 目 链 接
核心 考点
核心考点透析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的观点
内容阐释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
社会 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 栏
社会
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历
②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栏 目
史的
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
链 接
主 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
体
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
众中来,到一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即便是在自然观上
接
价值观,①②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③④夸大了价值 观的导向作用,属于唯心主义观点。
感悟 高考
命题启示
1.本专题多与社会热点相结合,特别是核心价值
观、思想道德、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背景材料,时代性
强。
栏
2.从命题形式上看,既有选择题,也有主观题。
目 链
接
3.命题的重点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
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
会
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栏
发 ③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
目 链
展 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 接
规
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律 ④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
过程是曲折的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知识点
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知识点(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演讲稿、总结报告、合同协议、方案大全、工作计划、学习计划、条据书信、致辞讲话、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peech drafts, summary reports, contract agreements, project plans, work plans, study plans, letter letters, speeche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Want to know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different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历史唯物主义高考政治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是高考政治必考的知识点,你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了么?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高考政治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考点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口因素。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马克思主义复习提纲(详细)
一、社会历史发展和唯物史观
1. 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 社会形态的演进和转变
3. 唯物史观的核心要点
二、生产方式和阶级斗争
1. 基本生产方式及其特点
2. 阶级斗争的基本矛盾和动力
3. 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和未来前景
三、剩余价值理论和资本主义经济
1. 剩余价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3. 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
四、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
1. 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基本特征
2. 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贡献
3. 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路径和目标
五、社会主义建设和共产主义社会
1. 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和基本特点
2.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困难
3. 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境界和实现条件
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实践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特点
2.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实践和贡献
七、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1.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和价值
八、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与科学性
1.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九、其他相关内容
以上提纲旨在帮助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关键内容,透过对这些重要议题的梳理和理解,有助于全面把握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理。
请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和拓展,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和把握。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
(完整版)高中政治哲学{唯物论-认识论-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知识点哲学基本知识点(唯物论)物质与意识(1). 物质1.自然界是物质的:上帝造人的荒诞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和起源史2. 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3.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4. 自然界是物质的方法论:处理人和自然关系时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遵循自然规律正确认识改造5.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人类社会是物质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社会是劳动的产物人类社会有其客观的规律6. 人类社会的组成部分:人,地理环境,生产方式(决定性因素)7. 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方法论:在处理人与社会关系时承认社会的物质性遵循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才能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2). 意识1. 意识的本质:物质决定意识2.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3. 意识是人类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意识是劳动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1).主观能动性1. 能动的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2. 能动的改造世界的含义:人们在意识的指导下,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不可能出现的东西3. 怎么样能动的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推动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即反之4. 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正确的言论指导人重视精神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思想,克服错误的思想5.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含义: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依据客观事实,制定方针政策计划方案使主观符合客观6. 为什么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的要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要求是我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党制定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有利于主观符合客观7.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该怎么做: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相结合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结合起来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从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做到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2). 客观规律1. 运动的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 物质的固有属性与存在方式:运动3. 物质与运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4. 静止的含义: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是运动的特殊状态5.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短暂的事物的发展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6.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理解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7.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只要客观条件存在规律就存在并发挥作用我们不能创造发明消灭规律我们不能违背规律只能遵循规律8. 把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我们要认识和利用规律并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主观能动性一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和基础9. 方法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突破旧的条条框框,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变化着的客观实际相适应,使主观符合客观,与时俱进按照客观规律办事10.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只有解放思想才能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真正的解放思想11. 为什么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2. 怎么做才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做到主观符合客观,使主观和客观实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两种错误思想(夸大主观能动性的唯心主义观点,消极坐等不所做的思想)哲学基本知识点(认识论)认识(包含了真理)1.真理的含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最基本属性:客观性3.真理与谬误的关系:(1)谬误的含义:主观与客观不相符合(2)联系: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换4.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5.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6.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认识的特性:(1)反复性:从主体来看认识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认识的对象受限制正确的认识要从实践到认识反复多次才能完成(2)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认识的主体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3)从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实践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2.实践的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3.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与归宿认识反作用于实践实践与认识是辩证统一的哲学基本知识点(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含义: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2.联系是普遍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各内部同其他事物联系着3.联系的普遍性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联系的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5.联系客观性的分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为事物的联系6.联系客观性要求: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状态建立新的联系7.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8.联系的条件性:每一个具体的联系都是有条件的9.整体的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10.部分的含义: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11.整体与部分的区别:含义不同地位不同:整体处于主导地位部分处于被支配和服务地位功能不同:整体具有部分没有的功能部分结构是否合理,影响整体功能的发挥12.整体与部分的联系: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起决定性作用在一定条件下整体与条件可以相互转化13.方法论:树立全局观念,树立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14.系统的基本特性: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5.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重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16.优化系统方法要求: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发展1.发展的含义:自然界总是处在由低级到高级,又简单到复杂的运动过程2.运动与发展的区别:运动不具有方向性发展具有方向性3.运动与发展的联系:发展是一种运动,运动不一定是发展4.发展实质的含义: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5.新事物判断的标准:符合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程6.方法论要求:用发展的眼观看问题,反对禁止的形而上学观点把事物如实的看成一个发展的过程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做新事物的促进派7.新事物前途光明(前进性):是什么:新事物的不可战胜性为什么: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旧事物没有的优越性代表人民的利益,为人民所拥护8.新事物前进道路曲折(曲折性):是什么:新事物成长道路不是一帆风顺的为什么:旧事物的抵抗新事物的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需要完善新事物为人民群众所接受需要时间9.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联系:任何新事物的成长过程中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事物发展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前进新事物的成长事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10.方法论要求:促进新事物成长,相信新事物前途光明准备走曲折的路,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曲折,正确对待社会主义事业前进中的困难11.量变的含义:数量和场所的变化12.量变的表现:渐近的不显著的13.质变的含义: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14.质变的表现:根本的显著的变化15.量变与之质变的联系: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准备:事物变化发展没有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产生量变引起质变从数量看可增可减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变化,也会引起质变量变引起质变有两种结果,发展或后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发展通过质变实现量变到一定程度时事物才会发生质变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的两种状态,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物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16.方法论要求:不失时机促成飞跃(做好量的准备,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的原则重视量的积累矛盾1.矛盾的定义: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两个方面2.矛盾的特性:斗争性,同一性,,普遍性(共性),特殊性(个性)3.矛盾的基本属性:斗争性4.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事物内部的矛盾是其发展的源泉事物的矛盾运动推动事物的变化发展5.统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区别:斗争性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同一性是相对的有条件的联系:同一性以斗争性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统一性所制约6.矛盾同一性的含义: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连接的属性和趋势7.矛盾斗争性的含义: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8.矛盾的斗争性: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9.相互转化:转化是需要条件的转化是必然的转化是指矛盾双方地位的变化而非消灭对方10.矛盾的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11.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一分为二,用矛盾及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否认矛盾回避矛盾的片面观点12.矛盾的特殊性的定义: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个侧面各有其特点13.矛盾特殊性的三种情形: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14.矛盾特殊性的方法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5.矛盾特殊性方法论的关系:区别:哲学原理依据不同含义不同角度不同作用不同:解决矛盾的关键制定方针政策的依据强调尊重客观规律,才能认识和改造世界联系: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的基础强调主观符合客观16.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相互转换(不同的范围内)17.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方法18.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19.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我们怎么办:坚持矛盾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主观与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20.主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1.次要矛盾的定义: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22.主次矛盾的关系: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3.主次矛盾的方法论:善于抓住重点,集中主要力量解决主要矛盾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24.矛盾的主要方面: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25.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25.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26.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相互排斥相互依赖:事物的性质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次要方面也有影响作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27.主次矛盾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比较:含义不同角度不同方法论不同28.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善于分清主流与次流全面的看问题29.两点论与重点论的关系:两点论是有重点论的两点论,而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看到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抓住主流与支流30.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方法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坚持重点论,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辩证法的方法论)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事物内部肯定与否定的双方矛盾运动的结果是发展的环节:新事物增添了旧事物没有的内容是联系的环节:吸取,保留,改造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2.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扬弃:既肯定又否定即克服又保留3.辩证否定的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考察事物时,采取科学的方法,同时看到肯定与否定的双方全面的看待事物4.形而上学的否定观:强调外力的作用(否定是外物作用的结果)事物发展的中断否定是简单的否定一个事物,消灭一个事物是绝对的肯定与否定5.辩证法是革命的,批判的和创新的:任何事物对它发生的那个时代和那些条件说来,都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对它自己内部逐渐发展起来的新的,更高的条件来说,他就变成过时的和没有存在的理由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对每一种即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他的暂时性方面的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创新的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的联系:创新是对理论实践的突破要创新就要有批判和发展7.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怎么办):关注密切变化着的实际敢于突破陈规旧说敢于破除落后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8.生产力: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工具9.科学的本质:创新10.创新: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出更广阔的劳动对象11.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2.生产关系:生产资料归谁所以劳动成果如何分配人与人的关系13.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14.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哲学基本知识点(历史唯物主义)1.社会存在:生产方式人口因素地理环境2.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3.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4.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5.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性质决定社会意识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重视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克服错误的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存在与意识具有不完全统一性社会存在对意识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6.生产方式的决定作用:生产活动(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社会意识形态的更替7.贯穿人类始终的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8.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不适应既反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8.经济基础的定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9.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理解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的理解)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10.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但过程是曲折的11.解决途径:在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通过内部改革解决12.人们群众的定义: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13.人们群众的定义(特指中国):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15.人民群众的作用: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16.方法论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时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7.坚持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的意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8.价值的定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所需的属性和功能19.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20.评价人的价值:看他的贡献21.价值观的定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22.价值观的作用: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3.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两种标准:是否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本标准)是否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只针对中国,最高标准)24.价值判断的定义:事物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以及满足的程度做出的判断25.价值选择的定义: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做出的选择26.方法论:树立正确价值观,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27.价值判断与选择的历史性:价值判断与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28.价值判断与选择的主体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阶级性价值判断与选择,往往会因人而异29.如何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级,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当选择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的标准,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衡取其轻30.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是人的存在方式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31.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2.如何实现人生价值: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归纳
用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知识分析
1、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 程是曲折的 2、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 实现的 3、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 4、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 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 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强大动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通 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 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 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 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
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框架、归纳
四 历史唯物主义 第11课 社会历史观 第12课 人生观、价值观
★ 社会历史观 即唯物史观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运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社会发展的规律答题: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3、社会发展总趋势: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 人生观、价值观:
1、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 择的标准 补充:要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集体利益关系,要 把个人、集体、社会利益三者的统一作为选择的标准 3、人生价值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5、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6、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知识点人生观价值观.
考点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价值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2、不同的价值观对个人与社会有着不同的导向作用
第一、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就不同 第二、价值观不同,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指向作用
运用分析:社会主义价值体系、集体主义、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和谐
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循环经济、新型工业化道路、节能减排、
低碳经济、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倡诚信、和谐世界等。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
价值观
集体主义
(1)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与社会 存在并非同步变化。 (2)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与物质(意识) 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社会存在(社会意 识)范畴与物质(意识)范畴是部分与整体 的关系。 (3)价值具有客观性和社会性。“人的 需要”及其满足的程度往往受到社会实 践水平、社会历史发展条件的制约。
2、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为什么)
社会生活、社会地位、生活环境、所受教育……在阶级 社会中,社会意识往往打上阶级烙印。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歧)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历史唯心主义:否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个人活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影响与制约 人生价值的实现受到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源于现实,高于现实 在艰苦奋斗中实现 人生价值和理想
• 注意: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
历史唯物主义知识点归纳〖注〗此部分内容主要包含唯物史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个内容。
第一部分:唯物史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原理(1)〖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2)〖方法论〗:要树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原因;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建立健全社会诚信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民族精神的产生及作用二、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反之,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要求我们遵循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反之,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要求我们遵循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
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分析改革(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各个方面)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1)〖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们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和走一切为了群众、一起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
这一原理主要应用于分析说明以人为本;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弱势群体、下岗职工、农民工)第二部分:人生观和价值观四、人的价值原理〖原理内容〗:1。
人的价值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需要。
2。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生价值的 创造与实现
个人与社会相 统一原理
7、(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劳动着的人是幸
福的,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
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
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
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
发展是统一的。
普遍规律。
(3)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
过程是曲折的。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
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
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7、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
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是通过阶级斗争
实现的。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观点和群众路线。
(2)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①人民群众的
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②人 错误倾向:历史唯
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 心主义的英雄史观
条件;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 从社会意识决定社
富。
会存在的前提出
8、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是非对抗
性的矛盾,只能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加以
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
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
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的强大动力。
9、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方法论:坚持群众
①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 错误倾向:历史唯
会存在而变化。(不完全同步)
心主义认为社会意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 识决定社会存在
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
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反作用)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
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基本观点,是打开社会
③一个人的社会意识由社会环境决定,与他的社会地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
位、受到的教育、从事的职业相关。人们所处的社会 动的反作用,树立
经济关系、社会实践不同,形成的社会意识就不同。 正确的社会意识,
阶级社会中的社会意识带有阶级性。
克服错误的社会意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 识。
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历史奥秘的钥匙。
生产力和生产 关系的关系原 理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 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 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 发展起阻碍作用。
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
方法论:
(1)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改革上层建筑中与
(2)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经济基础发展不相
①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 适应的部分,使上
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 层建筑更好地促进
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经济基础的完善和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①需要充
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
②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
③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8、个人与社会是相统一的。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 在个人与社会的统 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发展。只有在集体中, 一中,实现人生的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发,夸大英雄人物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 的作用,否认人民
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 群众是社会历史的
根本利益,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
主体,是历史的创
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造者,宣扬少数英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 雄人物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学习。
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
5.1-9,servicandmkthyogpublf
人生价 值观
人的价值的原 理
价值观的导向 作用原理 3、
正确的价值判 断与价值选择 的标准原理
1、 价值与价值观的含义
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
②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 发展,更好地为经
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 济基础服务。
础服务时,就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的进步。
6、(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
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的
享受者。
根本的是对社会发
(或人生价值包括两方面:一是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 展和人类进步事业
贡献,二是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人生价值是社 的贡献。评价一个
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生的真正价值是对社会 人价值的大小,就
的责任和贡献。)
是看他为社会、为
人民贡献了什么。
3、价值观作为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 方法论:要求我们
不同的价值观决定了人们不同的选择,决定着人们的
基本态度、思维方式和行动结果。
4、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既要自觉遵循社会发 3、方法论:树立正
展的客观规律; 又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 确的价值观,作出
正确价值判断和价
值选择,必须坚持
真理,遵循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走
历史的必由之路。
要自觉站在最广人
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价值观是指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
上,形成的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 方法论:我们对一
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 个人价值的评价主
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也是价值的 要看他的贡献,最
正确处理个人 利益与他人、 集体利益的关 系
6、(1)最重要的是必须首先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 的利益要求。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 决定性的因素。 (2)当个人利益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站 在人民群众的立场上进行选择。 (3)当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要理解和 尊重他人的正当利益。 (4)当个人利益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利益没有冲突 时,要把个人、集体、社会三者的统一作为自己选择 的标准。
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
价值,正确处理好
个人与集体、社会
的关系。(即既要
充分利用社会提供
的条件,同时又要
为社会的进步发挥
个人的聪明才智。
4
5.1-9,servicandmkthyogpublf
方法论: 调整生产关系,改 革生产关系中与生 产力不相适应的部 分,建立与生产力 发展相适应的生产 关系
5.1-9,servicandmkthyogpublf
经济基础和上 层建筑关系原 理
人类社会基本 矛盾、社会发 展基本规律、 历史发展总趋 势
对社会主义改 革的认识
人民群众是历 史的创造者原 理(人民群众 的历史作用)
民的立场上,把人
民群众的利益作为
最高的价值标准,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
务的思想,把献身
人民的事业、维护
人民的利益作为自
己的最高的价值追
求。
3
5.1-9,servicandmkthyogpublf
价值判断与价 值选择的特点
5、(1)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会因 时间、地点和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2)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 ①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价值判断和选择就不同。 在阶级社会,价值判断和选择具有阶级性 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因人而异,人们认识事物角度 不同,对其价值的评价也不同。 ③立场不同,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不同
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
道德、宗教、哲学、科学以及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等。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方法论:要求我们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 既要认识到社会存
反映
在的决定作用,又
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要认识到社会意识
②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具有相对独立性,
高二年级政治复习提纲(哲学部分)
第四单元: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
历史唯物主义
原理
社会历 史观
社会存在和社 会意识的辩证 关系原理
世界观
方法论
(或错误倾向)
1、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存在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自然地理环
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但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
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
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树立和坚持正确的
(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 价值观,发挥正确
重要的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值观影响着人们改造世界的
活动。(双重性)
(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