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类文阅读

合集下载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香远益清益:(4)亭亭净植:(5)宜乎众矣宜:【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爱菊”和世人“爱牡丹”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2分)【小题4】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分)答案【小题1】(1)通“繁”多.(2)洗涤(3)更,更加。

(4)“植”通“直”,立。

(5)应当【小题2】(1)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2)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

【小题3】陶渊明“爱菊”的原因:花之隐逸者也;世人“爱牡丹”的原因:花之富贵者也。

【小题4】示例一:这是一个反问句。

表达了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一方面照应上文“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示例二:既明确写出了作者对莲花的喜爱,又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的事态的厌恶,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

解析【小题1】试题解析:“可爱者甚蕃”中“蕃”通“繁”,多的'意思。

“濯清涟而不妖”中“濯”是洗涤的意思。

“香远益清”中“益”是更加的意思。

“亭亭净植”中“植”“植”通“直”,立的意思。

“宜乎众矣”中“宜”是应当的意思。

此题考查考生的文言实词的运用和积累情况。

针对这种类型,方法是考生可以根据文意和语境,以及自己的积累,即可得出答案。

因此,考生在备考前也须特别注意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词语,以便考试时能够灵活运用。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爱莲说》比较阅读及课外类文阅读训练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爱莲说周敦颐(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莉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二)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婀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亵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者”字的用法或意义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A.莲,花之君子者.也B.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C.知之者不如好之者.D.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4.语段(一)赞莲为“花之君子”,语段(二)赞荷为“花中仙子”,两文作者为什么有这样不同的赞誉?古文阅读芙蕖李渔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迨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中考语文专题3爱莲说对比阅读(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3爱莲说对比阅读(解析版)

爱莲说(一)(2022·四川广元·中考真题)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材料二:①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②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古代汉字意蕴丰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文解字注》“盖大叶骇人,故谓之荷”与“自荷钱出水之日”中“荷”的意思相同。

B.《说文解字》“莲,芙蕖之实也”与“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中“莲”的所指相同。

C.《说文解字》“菡也,实为菡萏,未发为菡萏”与“迨至菡萏成花”中的“菡萏”意思相同。

D.《尔雅》:“芙蓉之含敷蒲也。

”李时珍也说芙蓉是“敷布容艳之意”,所以常用“出水芙蓉”来形容天然艳丽的年轻女子。

2.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水陆草木之.花避暑而暑为之.退B.出淤泥而.不染乃摘而.藏之C.长跪而谢.之及花之既谢.D.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3.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B.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C.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D.自夏至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阅读答案1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注释】①群葩(pā):百花。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

③妍:美丽。

④迨至:等到。

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

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周敦颐,字,号,北宋哲学家。

(1分)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宜乎众矣()③陶后鲜有闻()④不可亵玩焉()小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小题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3分)参考答案:小题1:茂叔濂溪小题1:多应当少轻慢小题1: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小题1: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风的批判和讽刺。

小题1:(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

专题09 爱莲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9 爱莲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9 爱莲说(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

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③伏:暑天。

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

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洗)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D.无所不宜.(合适)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至少提出三点)【答案】1.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C 3.(1)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含答案)

人教版《爱莲说》对比阅读六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8 题。

(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爱莲说》)1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含义。

(5分)(1)有仙则名.()(2)惟吾德馨.()(3)何陋之.有()(4)出淤泥而不染.()(5)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文都采用了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甲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高雅的生活三方面描写陋室。

(3分)18.乙文写莲,同时还写了菊和牡丹,这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何作用?(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专题04 爱莲说(七下)(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4  爱莲说(七下)(原卷版)-初中文言文阅读中考必考篇目之对比阅读

专题04 爱莲说(七下)一、文言文阅读(共9题)1.(2020七下·宜宾期末)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自古人知贵兰①,不待楚之逐臣②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君子:生于深山薄丛③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④,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⑤,不见⑥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⑦与萧艾⑧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⑨,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⑩也。

(节选自黄庭坚《书幽芳亭记》)(注)①贵兰:以兰花为贵。

②楚之逐臣:即屈原。

③薄丛:贫瘠的丛林。

④见杀:被摧残,遭受摧残。

⑤闷:烦忧,烦闷。

⑥不见:不被人知道。

⑦平居:平时。

⑧萧艾:也叫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可入药。

⑨蔼然:香气芬芳的样子。

⑩含章以时发者: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生于深山薄丛之.中B.濯清涟而.不妖康肃笑而.遣之C.可爱者甚.蕃兰甚.似君子D.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和对相关知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甲乙两文都表明了作者要退隐山林、藏善以待时机施展自己才华的人生态度。

B.甲文的莲花和乙文的兰花,生长环境虽有区别,但都有高洁、纯朴的品质。

C.甲文批判了菊和牡丹的傲然超脱;乙文则赞美了萧艾和兰花的清香宜人。

D.乙文画波浪线文字的断句划分为“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②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

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资料、初中资料、高中资料、大学资料、文言文、中考资料、高考资料、近义词、反义词、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materials, ju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senior high school materials, university materials, classical Chinese, senior high school examination materials,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materials, synonyms, antonym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爱莲说原文翻译及阅读答案《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

爱莲说古文阅读附答案

爱莲说古文阅读附答案

爱莲说古文阅读附答案爱莲说古文阅读附答案「篇一」《爱莲说》,回答问题。

(13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①出淤泥而不染()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③亭亭净植()④陶后鲜有闻()【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6分)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②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周敦颐喜欢莲的淡雅高洁,你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理由不少于20个字)(3分)答案【小题1】①沾染(污秽)②亲近而不庄重③树立④少【小题1】①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②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1】略解析【小题1】学生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理由充分,文通句顺即可。

爱莲说古文阅读附答案「篇二」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2分)①香远益清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②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小题3】陶渊明的“独爱菊”与周敦颐的“爱莲”分别表现了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谁?(4分)【小题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5托物言志类第36篇爱莲说

2025年中考语文总复习文言文阅读5托物言志类第36篇爱莲说
长,轻易不可得。这教会我们要志存高远,树立远大目标,善于
借力使自己成长。②《爱莲说》中的莲,生长于淤泥之中,却洁
净通透、香气远闻。这教会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保持高
洁的操守,不同流合污。(各2分)
1
2
34
• 词语迁移 • [1]卒
• ◀课内篇目迁移▶ • ①卒· 买鱼烹食(《陈涉世家》) •士_兵_____ • ②卒· 或有所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3分)
• A.予年有几/能为奇石古木之先辈而蓄之乎/欲有此花/非入深山不可
• B.予年有几/能为奇石古木之先辈/而蓄之乎欲有此花/非入深山不可
• C.予年有几能/为奇石古木之先辈/而蓄之乎欲有此花/非入深山不可
• D.予年有几能/为奇石古木之先辈而蓄之乎/欲有此花/非入深山不可
1
2
34
• 2.参考表格中的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加点(词3语分)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莫若·凌霄
关联教材。孰若·孤(《孙权劝 学》)
(1)若:_比__得__上___
查阅词典。 卒:①差役之人;②
死;③同“猝”,迅疾,敏捷; (2)卒:同___“__猝__”___,__突___然__, 卒·急不能招致 ④同“猝”,突然,急遽[《古 __急__遽________
• 藤本类花卉中值得敬佩的,没有比得上凌 霄花的了。然而它望去就像天上神仙,仓促急 迫不能将它招到身边,真是又值得敬佩又令人 遗憾。想得到这种花,一定要先储存奇石古木 用来扶持它,不然它没有可依附的东西就不能 很好地生长,即使生长了也长不大。我寿命还 有多少,能够为凌霄花预先储存好奇石古木吗 ?想要拥有这种花,不进入深山是不行的。要
文言文阅读 五、托物言志类 第36篇 爱莲说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兰之味》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兰之味》含答案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阅读《爱莲说》《兰之味》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兰之味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②无所,故称瑞耳。

体兼彩③,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指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弥漫飘忽的样子。

③兼彩:兼有不同的颜色。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不求闻.达于诸侯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固国不以山溪之.险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名之不可.D.不可得而亲./其将归见其亲.也2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莲花形象的铺排描绘,后一部分揭示莲的喻义,并以莲自况。

B.甲文作者用“予独爱莲”一语道出了自己的心意,写出了自己与陶渊明消极避世的区别,也表达了对世间众人随波逐流的不满。

C.乙文认为,兰花是周文王、孔夫子、屈原大夫的同类,不可以过于亲近而亵玩,也不可不存于世间。

D.乙文中,作者认为兰花兼有各种颜色,但色彩素淡清纯,不走极端,所以兰花被视为寓意吉祥的花草。

2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2)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

25.《爱莲说》中,“莲”被称为“花之君子”,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君子”应具备哪些美好品质?26.✬请你结合文章内容,从写法与语言风格两方面,说一说两文的异同。

【答案】22.C 23.D 24.(1)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爱莲说仿写(20篇)

爱莲说仿写(20篇)

爱莲说仿写(20篇)爱莲说仿写(20篇)爱莲说仿写第1篇:爱草说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陆上牡丹月季,水中莲花芬芳;余独爱草之顽强.牡丹,盛极一时沦为土;月季,花败成泥无问津;草,天寒地冻仍出现,烈火熊熊春又生.余谓世人多爱牡丹,为富贵者;略显草之寒酸,谁又知富贵显赫只一时,皆是身外物噫!草之爱,同余者何人爱莲说仿写第2篇:爱书说唐诗宋词元曲,派别者甚藩,唐白居易独爱诗。

自元朝来,世人甚爱歌曲,予独爱书包含唐诗宋词元曲,现代文,文言文及外国作品。

予谓诗,书之景物者也:词,书之抒情者也:曲,书之歌唱者也。

咦!书之爱,白后鲜有闻。

词之爱,同宋者何人?曲之爱,宜乎众矣!爱莲说仿写第3篇:爱猫说水陆、自然之兽,可爱者常有。

家母独爱猴。

自养犬之日起,家父甚爱犬。

予独爱猫之钻床底而不浊,步轻盈而不娇。

毛色光洁,身形柔软,可爱抚而不可戏虐焉。

予谓猴,兽之泼皮者也;犬,兽之机敏者也;猫,兽之悠然者也。

然世人皆以为猫为懒惰者也。

其猫懒惰邪?其真不知猫也。

爱莲说仿写第4篇:天地树木之花,品性各异,兰以清雅为贵,竹以坚韧为贵,菊以隐逸为贵,然则梅,以傲为贵。

风吹不谢,雪打不落。

于风雪中伫立,集日月之精华,吸风雪之清露。

聚以枝头,与雪同居,清清五瓣,雪之辉映,更显其傲然;飘以空中,与风同舞,朵朵清淡,风之掩映,更显其洁净。

梅与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却更胜其之。

梅,为天地之傲骨寒霜也!爱莲说仿写第5篇:寒梅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宋周敦颐独爱莲。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梅之冰雪林中著此身,不一样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予谓莲,花之君子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梅,花之出尘者也。

噫!莲之爱,周后鲜有闻。

梅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仿写第6篇:历史说纵观中国历史,数尽各代王朝。

夏商周之亡,皆起于暴君。

炀帝统治残暴,故隋仅传二代。

太宗从善如流,赢取民心,乃国力强盛。

观此种种,安不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焉!为一代君主,于民间疾苦之声,兼听之,治之,明;拒之,弗治之,暗。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一」(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下列句子中的之字与例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分)A.董宣廉洁,死乃知之B.孔子云:何陋之有C.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D.无案牍之劳形【小题2】.根据你对文段的理解,完成下列各小题。

(2分)(1)甲文中统领全文、表明作者品德的语句是:(2)乙文中多次提到菊和牡丹的'作用是:【小题3】.甲文先说斯是陋室,结尾又说何陋之有,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

(2分)答:【小题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表现作者安贫乐道的情趣,乙文表现作者洁身自好的高贵品质。

B.甲乙两文都是托物言志的名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

C.铭和说都是古代文体,铭侧重于议论,说侧重于叙事。

D.甲文句式整齐,对仗工整;乙文语言精练,骈散相间。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4分)(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答案【小题1】D【小题1】⑴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⑵衬托莲之高洁。

(如果答对比或衬托也给分)【小题1】不矛盾,因为居室环境雅,生活情趣雅,主人品德高尚。

【小题1】C【小题1】(1) 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

(2) 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当然是很多了。

爱莲说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爱莲说》是北宋学者周敦颐所作的一篇议论散文。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爱莲说》阅读练习题及答案篇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

(3分)①可爱者甚蕃()②晋陶渊明独爱菊()③濯清涟而不妖()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莲之爱,同予者何人?3.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而周敦颐则说莲“出淤泥而不染”。

围绕“环境与人”的关系,提炼出这两句话各自蕴含的观点(2分)答案1. ① 多②只③洗涤2.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3.环境可以改变人;人可以不受环境的影响。

【解析】1.试题分析:“蕃”:副词,多。

“独”:一次多义,只。

“濯”:动词,洗涤。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点评: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动词的使动用法、通假字等,尽量做到翻译准确、恰当。

2.试题分析:翻译要注意把“同”(一样,相同)、“予”(我)、“何”(什么)这些字词翻译准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点评: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翻译句子时,要注意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

3.试题分析:“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黑泥),与之俱黑”的意思是蓬长在大ma田里,不用扶持,自然挺直,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也会跟他一起变黑。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__(2)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3)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蔽林而窥之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说出(2)树立(3)少(4)香气,指品德高尚2、C3、A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

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阅读及答案翻译周敦颐《爱莲说》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是北宋时著名的哲学家家. “元公”是他的谥号。

2、《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3、《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5、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7、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9、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

但在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言之成理即可。

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10、《爱莲说》在写作方法上是借助某种事物来抒发情感,我们称这种写法为: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实用5篇)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实用5篇)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实用5篇)1.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第1篇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1)可爱者甚蕃:(2)濯清涟而不妖:(3)不蔓不枝:(4)陶后鲜有闻:【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小题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答案【小题1】(1)多(2)洗涤(3)长枝节(4)很少【小题2】(1)我则惟独喜爱莲从淤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泥的沾染。

(2)(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小题3】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遵循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词不离句”,一定要结合上下文来确定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如果孤立片面地理解某个词语,往往会出现错误。

所以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枝”这个字就活用为“动词”,意思为“长枝节”。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句子时,除了要注意“独为只的意思、之为无意义、而是转折的意思、染是被沾染、亵是玩弄的意思”等重点字的意思,还要补充出省略的成份,同时还要注意整个句子翻译句子的完整性、准确性。

所以翻译句子时,第一步:写出主干。

第二步:字句落实莫疏漏。

第三步:翻译句子要得法。

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替、补、删、移、猜。

【小题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阅读题(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鄂州市2007年初中升学考试样卷20.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1.下列句子中的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2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24.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0.⑴长枝节,生出枝节⑵少⑶停止⑷合宜,适合(2分) 21.C(2分) 22.⑴(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

⑵无时无刻不适合人观赏。

(4分) 23.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乙文:赞美荷花“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

(3分) 24.甲文作者喜爱莲花的原因是基于莲花洁身自好又不孤高自诩的品格。

乙文作者喜爱荷花是因为荷花“可看”“可闻”“可吃”“可用”,有实用价值。

(3分)(2007湖北省鄂州市中考语文试题)(二)(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馀,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 (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4分)①亭亭净植②陶后鲜有闻③而名之不可④莫能肖也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

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释是( )。

(2分)A.强迫 B.接近,迫近 C.狭窄 D.威胁20.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2分)A.体兼彩,而不极于色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B.纯以情韵胜皆以美于徐公C.花之富贵者也辍耕之垄上D.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其子好骑2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译文:22.对“善绘者以意取似”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2分)A.擅长绘画的人因为个人的原因只能类似模拟。

B.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感受把兰画得像样。

C.善于画画的人也只能用自己的意思去理解它。

D.擅长绘画的人已经描绘得很相似了。

23.同为花中君子,莲与兰有相通之处,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填在下面空格里。

(2分)香味:莲——;兰——氲氲无所。

品位:莲——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兰——。

24.(甲)文以莲为托物言志的对象,表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乙)文将兰比作“文王、孔子、屈原之徒”,让我们领悟到兰的品性。

(2分)【答案】18.①树立②少③说出④酷似,逼真(“相似”亦可)(4分。

每格l分) 19.B(2分) 20.A(2分) 21.(莲)从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沾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2分。

“染”、“濯”、“妖”各0.5分) 22.B(2分) 23.香远益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2分。

后一格填出其中一句得0.5分) 24.洁身自好高洁(2分)(意思接近即可) (2008年浙江省宁波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2分)【甲】水陆草木之花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元丰六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庭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加点的词。

(4分)①陶后鲜有闻鲜:②濯清涟而不妖濯:③亭亭净植植:④相与步于庭中步:8.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译: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译:9.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的心情。

(4分)【答案】7.①少②洗涤③竖立④走 8.①我惟独喜爱莲花,莲从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受一点沾染。

②庭院地面,沐浴在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的月色之中,“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

9.托物言志壮志未酬的苦闷(山东泰安市2009年中考语文试题)(四)阅读两则与“赏荷”有关的文言文,完成6—10题(15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2分)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②余以为妙绝()7.《古汉语词典》对“鲜”字有以下几种解释。

请根据语境,选出对“陶后鲜有闻”中“鲜”字的解释最恰当的一项。

(2分)A.读xiān,活鱼。

B.读xiān,新鲜。

C.读xiān,鲜艳。

D.读xiǎn,少。

8.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 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 D.余忆年/少时9.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0.读文赏荷:(5分)(1)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填空)(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答案】6.(2分)要点与评分:解释准确,每个1分。

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 7.D(2分) 8.B(2分) 9.(4分)要点与评分:翻译准确,表达通顺。

每句2分。

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0.读文赏荷:(5分)(1)(2分)要点与评分:依照题意,用原文填空。

每处1分。

雨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雨后: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2)(3分)要点与评分:观点明确,联系文段内容,有理有据,2分;表达1分。

例一: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点,这与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二:我喜欢称莲为“花之君子”。

因为莲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点,这与君子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品质是相通的……例三:我喜欢称荷为“花中仙子”。

因为被雨洗涤过的荷花,更显得鲜妍明媚、清新脱俗,如仙子般美丽动人……(2009年厦门市中考语文试题)(五)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9.解释加点的字。

(4分)(1)可爱者甚蕃蕃(2)濯清涟而不妖濯(3)不蔓不枝枝(4)陶后鲜有闻鲜10.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分,每小题2分)(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应是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12.你喜欢什么花?请谈谈你喜欢这种花的原因或它寄托了你怎样的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