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器皿
中国古代器物解说
56
瓮
盛水酒的陶器,大腹小口,体型较大。宋·张元干《奉和希道新句兼简祖颖漕使》 :“手酿瓮中春, 春浮玉丹色。”
57
罎
Tan2
简化字为“坛”,盛水酒的陶器,大腹小口,体型与瓮类似,但体型较小。唐·陆龟蒙《谢山泉》:“ 决决春泉出洞霞,石坛封寄野人家。”
58
罐
陶或金属制的汲水器,与坛大同小异,体型最小,通常带有系纽。宋·范成大《固城》 :“柳棬凉罐 汲泉遥,味苦仍咸似海潮。”
32
簋
Gui3
古代用于盛放煮熟饭食的器皿,圆口,两耳或四耳。宋·苏轼《石芝》:“跪陈八簋加六瑚,化人视 之真块苏。”
33
甗பைடு நூலகம்
Yan3
古代蒸食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隔一层有孔的箅。宋·陆游《道院遣兴》:“甗炊青 饭留岩客,露点朱毫勘玉书。”
34
瓿
Bu4
古代一种小瓮,青铜或陶制,圆口、深腹、圈足。宋·范成大《鹿鸣宴》:“墨沼不忧经覆瓿,琴台 重有赋凌云。”
14
篚
Fei3
圆形竹器,用以盛物,相当于现在的竹笼。宋·李廌《上姑丈闾丘通牧少卿》:“实篚携浆壶,马首 拜且迎。”
15
筐
竹子或柳条等编的盛东西的器具,方曰筐,圆曰筥。唐·杜甫《过客相寻》:“挂壁移筐果,呼儿问 煮鱼。”
16
箧
Qie2
小箱子。唐·罗隐《七夕》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62
锅
炊具,由小釜演化而来。宋·无名氏《题太和楼壁》 :“铜锅熔尽龙山雪,金波涌出西湖月。”
63
鍑
Fu4
古代的一种大口锅,与锅不同处在于方形耳,底部稍微有点尖,类似肚脐眼。唐·皮日休《吴中苦雨 因书一百韵寄鲁望》:“䗂蝓将入甑,蟚蜞已临鍑。”
中国古代各时期瓷器介绍_陶瓷史
将 军 佣
(
秦 )
武士佣 (秦)
秦汉时期
汉代陶器整体造型风格比较端庄,腰腹多用几 条弦纹装饰。陶佣以表现生活为主,造型与制作上 不受拘束,神态准确,表情丰富。
灰
绿
陶
釉
骆
罐
驼
(
(
汉
汉
)
)
三国两晋时期的青瓷。 佑陶之神【赵慨】
三国两晋时期
青
青
瓷
瓷
提
扁
梁
壶
罐
(
(
三
三
国
国
)
)
隋唐时期
隋朝的陶瓷业发达,是一个承上(南北 朝)启下(唐代)的过渡时期。
汉代是中国陶瓷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所制器物的表面被广泛施釉,汉代的陶瓷器, 造型浑厚而饱满,许多器形模仿铜器造型。器 物表面施釉烧成温度约在950oC1000oC之间, 为低温釉,所以今天所见到的汉器表面出现有 细微碎纹。
秦汉时期
秦代陶器以兵马佣为最,形象逼真、神态 各异,身高一般在175cm-196cm,从服饰、相 貌上可分辨出将军、武官或武士及他们各自的 分工。
唐代的唐三彩,和喝茶进入达官贵人的 生活中,文人仕士把饮茶器的互为关系, 南方的越窑和北方的邢窑。
隋唐瓷器
宋朝时期
宋代,陶瓷史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成 熟阶段。最为著名的五大窑有定、汝、 官、哥、钧。 斗茶的器皿,对品茶的影响
宋朝时期
定窑白悉孩儿枕 (宋) 作品长18.3cm,收藏于故宫博
物馆。造型活泼,形象生动,可谓 是宋代雕塑的经典。
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的陶器大致分为:灰陶、白陶、 印纹陶、红陶、原始陶等。其中日常生活中用的 最多的是灰陶,陶器表面有素面、绳纹或蓝纹或 各种复杂图案,还有运用拍、刻、印、堆、划等 手法留取的肌理效果。白陶在这一时期得到发展, 所使用的材料是瓷土,质地较细密,烧成温度也 比其他陶器品种要高。
古器图鉴:图示介绍中国古代常见器具
古器图鉴
图示介绍中国古代常见器具
尊
Zūn 今作樽,是商周时代的一种大中型盛酒器。青铜器,尊的形制圈足,圆腹或方腹, 长颈,敞口,口径较大。尊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时期,春秋后期已经少见。
2
罍
Léi 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小口,广肩,深腹,圈足,有盖,多用青铜或陶制成。
15
鑒
Jiàn 鉴是盒子。有铜冰鉴,即鉴里头放冰,再将食物放在冰的中间,起到对食物防 腐保鲜的作用。
16
斛
Hú 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17
3
卣
Yǒu 古代一种盛酒的器具,口小腹大,有盖和提梁。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4
瓿
Bù 古代盛酒器和盛水器,亦用于盛酱。流行于商代至战国。器型似尊,但较尊矮小。圆 体,敛口,广肩,大腹,圈足,带盖,有带耳与不带耳两种,亦有方形瓿。
5
觶
Zhì古代酒器,青铜制,形似尊而小,或有盖。盛行于商代晚期和西周初期。
6
觚
Gū 古代酒器,青铜制,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初期,喇叭形口,细腰,高圈足。
7
觥
Gōng 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 附有小勺。
8
爵
Jué 古代饮酒的器皿,三足,以不同的形状显示使用者的身份。
9
斝
Jiǎ 古代青铜制的酒器,圆口,三足。
10
觴
Shāng 羽觞,古代盛酒器具,外形椭圆、浅腹、平底,两侧有半月形双耳,有时饼形足 或高足,考古界亦称为耳杯。出现于战国时期,延续使用至汉晋,其后逐渐消失。
中国古代器皿
中国古代器皿中国在新石器时代开始出现陶器,并在距今6000多年的半坡文化中开始出现彩陶。
青铜器始于夏朝,商周时达到鼎盛。
青铜本质上一种铜锡合金,在黄铜中加入锡以用来降低熔点。
青铜器种类众多,按照使用方式可分为炊器、礼器、乐器、酒器、水器、食器、车马器和生产工具等。
春秋时期,冶铁业发展,到秦汉时已经出现百炼钢技术,铁器逐渐取代青铜器作为炊器。
两汉魏晋时期,漆器成为酒具的主要类型。
瓷器大致出现于东汉前后,到唐宋逐渐成熟,唐代有邢窑和越窑,宋代有龙泉窑、磁州窑以及官窑、定窑、钧窑、汝窑、哥窑五大窑。
●炊器:鼎,鬲,甗,甑,鬶,镬,釜,鍪,鍑,铫。
●酒器:尊,彝,罍,盉,卣,壶,锺,钫,觥,觚,爵,斝,角,觯,卮,杯,觞,盅,盏,斗,勺。
●水器:瓶,罐,瓿,缶,盘,盆,坛,缸,瓮,鑑,匜,洗。
●食器:簋,簠,盨,豆,铺,敦,盂,碗,钵,碟,盒,匕。
●其他:钅和,盦,灶,俎,盆托,擎盘,灯,炉,笄,镜,香囊,车,禁。
鼎,古代烹煮和盛贮肉类食物的食器具,也是宗庙祭祀用的一种礼器,多用作烹饪肉食,水在鼎里翻滚称为“鼎沸”。
一般有三足圆鼎和四足方鼎两类,又分有盖的和无盖。
最早为黏土烧制,后来用青铜铸造。
《说文解字》:“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昔禹收九牧之金,铸鼎荆山之下,入山林川泽,螭魅蝄蜽,莫能逢之,以协承天休。
”因为禹铸九鼎的传说,鼎逐渐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商灭夏,九鼎迁于亳京;周灭商,九鼎又迁于镐京。
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
因鼎很大、很重,故后世被赋予“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
▲司母戊鼎,又称商后母戊鼎、司母戊大方鼎, 1939年出土于河南安阳,是迄今发现最大、最重的青铜器,被称为“镇国之宝”,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辛方鼎,商代晚期殷墟妇好墓出土,现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祖丁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带盖龙纹鼎,西周早期,现藏于宝鸡青铜博物院。
古代金属器与器皿鉴赏
古代金属器与器皿鉴赏古代金属器与器皿是中国传统工艺的瑰宝,代表了古人智慧和艺术的结晶。
它们以其精湛的制作工艺和独特的造型风格,吸引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目光。
本文将通过对古代金属器与器皿的分类和特点的介绍,为读者带来一次精彩的鉴赏之旅。
一、青铜器青铜器是古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器物之一。
它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迄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青铜器包括各种形制的鼎、尊、爵、觥等,它们的形状各异、线条流畅,具有雄伟大气的艺术效果。
青铜器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需要经历多个步骤,包括铸造、浇注、开脱等。
在这个过程中,艺人不仅要掌握精湛的工艺技巧,还要融入自己的创作理念。
青铜器鉴赏的重点在于形制和纹饰。
形制包括器物的外形、大小、比例等,通过观察器物的整体构造和线条的流畅程度可以判断其制作水平的高低。
纹饰则是青铜器中的装饰元素,多表现为动物、植物、图案等,这些纹饰不仅有装饰作用,还承载着特定的象征意义,比如龙纹代表着尊贵和权势。
二、铜镜铜镜作为一种古代金属器与器皿,不仅具有实用价值,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古代铜镜的制作精良,其光洁度和反光度都非常高。
镜面上常常刻有各种纹饰,如龙纹、凤纹等,通过这些纹饰的排列和设计,展现出了古人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铜镜鉴赏需要关注的是其反光度和纹饰的刻制。
反光度高的铜镜代表着制作工艺的高超,蕴含着古人追求完美的态度。
而纹饰的刻制则体现了古人的创新精神和对美的追求,通过观察铜镜上纹饰的内容和质量,可以了解到古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审美趣味。
三、陶器陶器作为古代金属器与器皿的一种,因其制作简便、适应性强而广泛流传。
陶器的形制和纹饰各异,具有浓厚的民俗色彩和地域特色。
比如汉代的彩陶器,采用彩绘技法,通过绘制多彩的图案和形象,烘托出古代人们的生活情趣和审美需求。
陶器的鉴赏重点在于形制和装饰。
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陶器形制和装饰风格各异,通过观察器物的形态特征和纹饰的构图,可以了解到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器皿
鼎拼音dǐng 部首“鼎”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说文》鬲拼音lì部首“鬲”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
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
——宋·沈括《梦溪笔甗拼音yǎn 部首“瓦”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
——《汉书·百官表》注。
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簋拼音guǐ部首“皿”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
——《说文》每食四簋。
——《诗·秦风·权舆》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韩非子·十过》簠拼音fǔ部首“皿”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左拥簠梁。
——《仪礼·公食大夫礼》盨拼音xǔ部首“皿”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
——《说文》敦拼音duì部首“攵”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
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
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
——《礼记·明堂位》豆拼音dîu 部首“豆”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
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
——《说文》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
——《周礼·考工记》觚拼音gū部首“角”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 3升,一说是2升。
觚,乡饮酒之爵也。
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
古代器皿
礼器主要有食器、酒器、水器和乐器四大类。
礼器又叫彝器。
“彝,常也,谓钟鼎为宇宙之常器是也”。
(一)食器食器主要有鼎、簋、鬲、豆,西周开始出现簠与。
食器中最主要的是鼎,大多圆腹、两耳、三足,有圆足、尖足、扁足,少数是方形四足,或分裆袋足。
鼎主要用于煮肉或盛肉,是古代中原华夏民族最主要的食器,也是祭祀及朝聘、册封、宴飨、丧葬等礼仪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用器。
1939年安阳殷墟武官村出土的商代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最重的古代青铜器,重达832.84公斤,为方形腹四圆足,口沿上有两直耳。
腹四周饰兽面纹和夔纹,耳外侧饰双虎食人纹,并皆饰有云雷纹作地纹,系用多块陶内范和外范拼合浇铸而成,制作十分精美。
河南郑州商城遗址南顺城街窖藏出土了4件方鼎,最高者83厘米,最低者59厘米,大小依次递减,与西周、春秋时期流行的列鼎颇为相似。
张寨南街窖藏出土的一件方鼎,高100厘米,重86.4千克,是目前为止发现的商代早期最大的一件礼器。
湖南宁乡出土的一件人面方鼎极为罕见,其腹部四面的主题纹饰是4个表情严肃的人脸,脸宽而方,五官刻画逼真,眉毛粗弯,双眼较小,颧骨较突,嘴较宽大。
地纹也为云雷纹,鼎四角有凸起的扉棱。
鼎内壁有铭文“大禾”二字,字体极为规矩深峻,器表色泽碧绿,器型朴实凝重,整个造型极具创意。
比较著名的列鼎有西周晚期的虢季列鼎和晋侯苏列鼎,虢季列鼎出自河南三门峡上村岭,上有铭文“虢季作宝鼎,季氏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共七鼎,大小依次递减,同时出土的六个列簋,大小型制相同,上刻铭文为“虢季作宝簋永宝用”。
后者出自山西北赵晋侯墓地,4组保存完整的墓中,晋侯墓都配制5鼎4簋或6簋,并有乐器随葬,夫人墓则是3鼎2簋或4簋,无乐器。
虢、晋同为诸侯,但在墓葬上显然低了一级,也是很奇怪的事情,尚有待研究。
第二种用具为簋,主要用于盛饭,其形状略似今天的大碗,一般口侈颈敛,腹圆鼓,下有圈足,有的腹部有两耳。
1976年陕西临潼出土了利簋,这是一件具有重要史料价值的青铜器,由铭文可知,此簋是由周武王一个叫“利”的右吏,为纪念周王赏赐而作,铸于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后的第八天。
古代容器大全
已经不用的古代容器大全1、觥:汉语拼音:gōng??基本解释: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
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
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
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
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约定俗成之名。
出现于殷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基本式样有:角形圈足式,当为觥的早期式样。
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盖前端为龙首形,顶上有虺龙一条,拱起成环梁。
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器形稍高,截面椭圆形略短,圈足亦高,盖前端为象首卷鼻,后部为兽面,器腹饰咸组的兽面纹,和盖的造型纹饰不相连属。
虎凫合体式,器体为凫形,凫颈即为凿,两翼居中,后尾延及前流,盖前端为虎头,后端为竖耳的鸷鸟头,造型特异。
长方体龙头盖圈足式,体及圈足皆为长方形,流前伸较长,盖前端为大龙头,后端为一大兽面,圈足内收,鋬厚大,作鸟形。
长方体垂角兽头盖圈足式,器体长方,盖前端为大垂角兽,似为羊头,后端为大兽面纹,圈足周边较其他样式有所放大。
椭圆体龙头盖鼓腹内隔式,器体椭圆而长,腹鼓出,龙头盖有钮,附一小斗,体内有一隔层,分为二室。
2、鬲汉语拼音:lì基本解释: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
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
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
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之饮食器皿
一、古代主要食器案:又称食案,盛食物的木托盘。
短足,有四足或三足。
“举案齐眉”,以示敬意。
豆:像高脚盘,有的有盖。
本用来盛黍稷,供祭祀用,后渐渐用来盛肉酱与肉羹了。
簠(fǔ):盛装食物的青铜制长方形器具,器与盖的形状相同。
簋(ɡuǐ):盛食物的器具,圆口,无耳或有双耳,也有四耳。
方座,或带盖。
皿:碗碟杯盘之类食器的总称。
盂:盛饮食等的圆口器皿。
箸:筷子,夹食的用具。
二、古代主要炊具鼎:圆形,三足两耳,故有“三足鼎立”之说。
也有长方四足的。
鬲(lì):陶制。
与鼎相近,但足空,且与腹相通,是为了更大范围地接受传热,使食物尽快烂熟。
镬(huò):无足的鼎,与现在的大锅相仿,主要用来烹煮鱼肉之类的食物。
甑(zènɡ):蒸饭的一种瓦器。
底部有许多透蒸气的孔格,置于鬲上蒸煮,与今之蒸笼、笼屉相似。
三、古代主要酒器杯、盏、盅:圆形,用来盛羹汤、酒、水的器物。
质料有玉、铜、银、瓷器。
小杯为盏、盅。
觥(ɡōnɡ):盛酒、饮酒兼用的器具。
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为兽形的,并附有小勺。
“觥筹交错”,形容宴饮尽欢。
壶:敛口、深腹的盛酒器,不仅装酒,还能装其他液体。
“箪食壶浆”指犒劳军旅。
角:形似爵而无柱,两尾对称,有盖,用于温酒和盛酒。
爵:饮酒器。
下有三足,可用于温酒。
卮(zhī):盛酒器。
尊:古代酒器的通称。
也作盛酒器,敞口,高颈,圈足。
圆形或方形,形制较多。
尊上常饰有动物形象。
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中国古代器皿名称与器形鼎拼音dǐng 部首“鼎”本义:古代烹煮用的器物置于宗庙作铭功记绩的礼器。
描述:青铜制,三、四足两耳,盛行于商、周。
鼎,三足两耳,和五味之宝器也。
——《说文》鬲拼音lì部首“鬲”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
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古鼎中有三足皆空,中可容物者,所谓鬲也。
——宋·沈括《梦溪笔谈》甗拼音yǎn 部首“瓦”本义:古代炊器。
描述: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昆甗研,善升甗。
——《汉书·百官表》注。
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簋拼音guǐ部首“皿”本义:古代青铜或陶制盛食物的容器。
描述:圆口,两耳或四耳。
簋,黍稷方器也。
——《说文》每食四簋。
——《诗·秦风·权舆》臣闻昔者尧有天下,饭于土簋,饮于土簠。
——《韩非子·十过》簠拼音fǔ部首“皿”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古代祭祀时盛稻粱的器具。
左拥簠梁。
——《仪礼·公食大夫礼》盨拼音xǔ部首“皿”本义:古代盛食物的青铜制器皿。
描述:有盖和两个耳子,圈足或四足。
盨,负戴器也。
——《说文》敦拼音duì部首“攵”本义:古代食器。
描述:青铜制。
盖和器身都作半圆球形,各有三足或圈足,上下合成球形,盖可倒置。
流行于战国时期。
有虞氏之两敦。
——《礼记·明堂位》豆拼音dòu 部首“豆”本义:古代一种盛食物的器皿。
描述:形似高脚盘,或有盖。
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出现,盛行于商周时,多陶制,也有青铜制或木制涂漆的。
后世也作礼器。
豆,古食肉器也。
——《说文》食一豆肉,中人之食也。
——《周礼·考工记》觚拼音gū部首“角”本义:古代酒器。
描述: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 3升,一说是2升。
中国古代饮酒器具名称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
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 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
”《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
”(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4、尊:古代酒器(同樽)。
《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
”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5、樽:酒杯。
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滤的酒)。
”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
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
《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 (黄 :gou长寿。
指老人。
”《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
《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
”《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 者,浮以为大白。
”( :jiao把杯中酒喝干。
浮:罚)13、角(jue):酒器。
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
《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中国古代酒具
1、觥(gong):酒器,盖作兽头形。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2、觥筹:酒杯和酒筹。
酒筹用以计算饮酒的数量。
欧阳修《醉翁亭记》中:“射者中,羿者胜,~~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3、 罍(lei):同“罍”盛酒的器皿,形状像壶。
《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金~,维以不永怙。
”《礼记•礼器》:“庙堂之上,~尊在阼。
”(阼:古代东面的台阶,迎客宾处)4、尊:古代酒器(同樽)。
《管子•中匡》:“公执爵,夫人执~,觞三行管子趋出。
”元稹《有酒》诗:“有酒有酒香满尊,居宁不饮开君颜?”5、樽:酒杯。
杜甫《客至》:“盘飧市远无兼味,~酒家贫只旧醅(pei:没过滤的酒)。
”李白诗:“金樽清酒斗十千。
”6、觞(shang):酒杯。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起行酒,至武安武安膝席曰:不能满觞。
”颜延之《陶徵士诔》:“念昔宴私,举~相海。
”7、钟:酒器。
班固《东都赋》:“于是庭实千品,旨酒万~。
”8、盅:饮酒、喝茶用的没有把的杯子。
9、斗:盛酒器物,也叫羹斗,有柄。
《诗经•大雅•行苇》:“酌以大斗,以祈黄(黄 :gou长寿。
指老人。
”《史记•项羽本纪》:“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10、酌(zhuo):酒杯,酒。
《楚辞•招魂》:“华~既陈,有琼浆些。
”《始得西山宴游记》:引觞满酌,颓然就醉。
11、爵:古代酒器。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酌彼康~,以奏尔时。
”12、白:古时罚酒用的酒杯。
刘向《说苑•善说》:“魏文侯与大夫饮酒,使公乘不仁为觞政曰:“饮不 者,浮以为大白。
”( :jiao把杯中酒喝干。
浮:罚)13、角(jue):酒器。
形状像爵,上口无两柱。
《礼记•礼器》:“宗庙之祭,尊者举觯,卑者举~。
”14、觯(zhi):一种盛酒的器皿,似尊而小。
《礼记•礼器》:“尊者举~,卑者举角。
”15、壶:古代一种盛粮食或酒浆的器皿。
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古代饮酒的器皿
古代饮酒的器皿古代饮酒的器皿可以追溯到早期人类的居住时代。
随着文明的进步,人们开发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器皿来盛放和享用酒类饮品。
这些器皿的形状、材质和饮用方式都与当时社会的风俗和文化密切相关。
下面将介绍一些中国古代常见的饮酒器皿。
1.角觥(jiǎo gōng):角觥是古代中国饮酒的器皿之一,它来源于白鹿角制成。
角觥独特的造型,具有一端尖锐而另一端开口,可以倒酒。
角觥的主人通常会以它来款待宾客,并展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财富。
觥的大小也可以反映人们的身份和地位,它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具有很高的象征意义。
2.玉杯(yù bēi):玉杯是中国古代贵族和皇室常用的饮酒器皿。
玉杯通常由上等的玉石制成,外观光滑、纹理精美。
玉杯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与祥瑞、吉祥的象征物有关,同时玉杯也被视为一种奢华的象征。
在古代,举行重要场合的宴会时,玉杯常常被用来盛放美酒,以示隆重。
3.金银杯(jīn yín bēi):金银杯在古代中国是富有和权力的象征。
这些杯子通常由黄金或白银制成,外观华丽、光彩照人。
金杯和银杯多用于贵族、王室和富商举办的盛宴上。
拥有金银杯的人可以向来宾展示他们的财富和地位,同时也凸显了他们的崇高身份。
4.青铜爵(qīng tóng jué):青铜爵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酒器,它源于青铜器的发展。
青铜爵一般造型独特,容积较大,用于举行宴会时供宾客饮用。
青铜爵通常由青铜制成,上面雕刻着各种图案和纹饰,展示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美学观念。
爵的形状通常是高大的杯身,杯口和杯底都扩大,方便盛酒和稳固放置。
5.瓷杯(cí bēi):瓷杯是中国古代及现代常见的饮酒器皿之一。
瓷器的制作技术首次出现在中国,后来传播到世界各地。
瓷杯外观光滑、质地坚硬,透明度高。
瓷杯的种类很多,可以根据不同的风格和用途来选择。
瓷杯的使用广泛,既可以在宴会上使用,也可以在家庭聚会和日常生活中使用。
以上介绍了古代中国常见的饮酒器皿。
古代陶器的名称其介绍
古代陶器的名称其介绍
古代陶器是古人用陶土制作的各种器皿和工艺品,以下是对一些常见古代陶器名称及其简要介绍:
1. 瓦罐:瓦罐是一种古代常见的用于储存食物和液体的陶制容器。
它通常有圆形或方形的身体和短而宽的口,底部带有小孔以便排水。
2. 瓷盏:瓷盏是一种古代用于品茗的陶制杯子。
它一般以细腻的瓷土制成,具有良好的色彩和形状。
瓷盏造型多样,有的带有精致的雕刻或绘画图案。
3. 瓷瓶:瓷瓶是一种古代用于贮存和展示花草的陶制容器。
它的外形多种多样,有的呈圆形,有的呈方形,还有的呈葫芦状。
瓷瓶制作精细,有的上面还饰有各种纹饰。
4. 土灶:土灶是古代用于做饭和取暖的陶制炉灶。
它通常由陶土制成,形状为长方形或圆柱形,上面有一个燃烧的爐眼。
土灶能够有效地保持热度和控制火力,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烹饪工具。
5. 黑陶器:黑陶器是一种古代制作工艺复杂的陶器,以其纯黑色的外表而闻名。
它常见于中国古代的各个时期,制作过程包括成形、打磨和烧制等。
黑陶器造型优美,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6. 琉璃器:琉璃器是一种古代宝贵的陶瓷工艺品,通常以红、绿、蓝等鲜艳的颜色为主。
制作琉璃器对原料的筛选和技术要求非常高,制品常见于瓶、碗、盘等不同形状的器皿。
总结:古代陶器作为古人生活中的重要用具,以其多样的形状、精美的工艺和独特的特色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它们不仅是古代文明的物质载体,也是我们了解古代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窗口。
古代容器大全
已经不用的古代容器大全1、觥:汉语拼音:gōng基本解释:古代酒器,腹椭圆,上有提梁,底有圈足,兽头形盖,亦有整个酒器作兽形的,并附有小勺:~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
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
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
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
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
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
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真正器名尚不可知,觥是约定俗成之名。
出现于殷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有圈足和三足、四足鸟兽形之类,基本式样有:角形圈足式,当为觥的早期式样。
椭圆体龙首盖圈足式,盖前端为龙首形,顶上有虺龙一条,拱起成环梁。
椭圆体象首盖圈足式,器形稍高,截面椭圆形略短,圈足亦高,盖前端为象首卷鼻,后部为兽面,器腹饰咸组的兽面纹,和盖的造型纹饰不相连属。
虎凫合体式,器体为凫形,凫颈即为凿,两翼居中,后尾延及前流,盖前端为虎头,后端为竖耳的鸷鸟头,造型特异。
长方体龙头盖圈足式,体及圈足皆为长方形,流前伸较长,盖前端为大龙头,后端为一大兽面,圈足内收,鋬厚大,作鸟形。
长方体垂角兽头盖圈足式,器体长方,盖前端为大垂角兽,似为羊头,后端为大兽面纹,圈足周边较其他样式有所放大。
椭圆体龙头盖鼓腹内隔式,器体椭圆而长,腹鼓出,龙头盖有钮,附一小斗,体内有一隔层,分为二室。
2、鬲汉语拼音:lì基本解释:古代煮饭用的炊器。
铜鬲最初是依照新石器时代已有的陶鬲制成的。
其形状一般为侈口(口沿外倾),有三个中空的足,便于炊煮加热。
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
商代前期的鬲多无耳,后期口沿上一般两个直耳。
西周前期的鬲多为高领,短足,常有附耳。
西周后期至春秋的鬲大多数为折沿折足弧裆,无耳;有的在腹部饰以觚棱。
描述:金文字形,象饮食器具形。
用于烧煮或烹炒的锅,特指类似于鼎状的炊具。
中国 陶瓷器皿 种类
中国陶瓷器皿种类中国的陶瓷器皿种类繁多,历史悠久。
在中国古代,陶瓷器皿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长时间的发展演变,到了唐代达到了巅峰,也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不同种类。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比较重要的陶瓷器皿种类。
1.青铜器:青铜器是中国早期陶瓷器皿的一种,用青铜铸造而成。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在商代,这些器皿有瓦形器、尊卣、铜鼎等,它们具有相当的制作水平,是当时最重要的礼器。
2.陶罐:陶罐是中国最早的陶瓷器皿之一,起源于新石器时代。
陶罐形状多样,有圆形、方形、蛇形等,用途广泛,可以用来存放食物、水等。
3.瓷杯:瓷杯是一种常见的陶瓷器皿,用来盛放饮品。
中国古代的瓷杯以青瓷和白瓷为主,形状多样,有碗形、盘形、瓶形等,其中以汝窑、官窑、哥窑最为著名。
4.宝瓶:宝瓶是一种宗教用途的陶瓷器皿,用于装饰寺庙或作为供品。
它通常由青瓷或白瓷制成,形状高大,有腹部鼓起,典雅精致的纹饰,被认为具有神圣的意义。
5.瓷碗:瓷碗是用来盛放食物的陶瓷器皿,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瓷碗的形状多样,有圆碗、浅碗、深碗等,制作精细,纹饰丰富,其中汝窑、官窑的瓷碗是最受欢迎的。
6.陶瓷花瓶:陶瓷花瓶是一种用来插花的器皿,起源于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的陶瓷花瓶制作精美,形状多样,有高瓶、瓜瓶、尊瓶等,纹饰丰富,经过历代的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风格。
7.青瓷瓷器:青瓷是中国古代陶瓷器皿的一种,以武陵青瓷最为著名。
青瓷质地细腻,釉面平滑,瓷胎坚硬,色泽淡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8.白瓷瓷器:白瓷是中国陶瓷器皿的一大特色,以景德镇白瓷最为著名。
白瓷质地细腻,透明度高,釉面洁白,纹饰简约,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9.碗托:碗托是一种用来承托碗的小巧陶瓷器皿,通常为方形或圆形,可以防止碗烫手,也可以增加碗的稳定性。
碗托的纹饰多样,有的物有所值,非常精美。
10.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的一种彩绘陶瓷器皿,以釉下彩绘技法制作,色彩鲜艳、绚丽多样,纹饰丰富,表现了当时社会的多样性。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
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CATALOGUE目录•陶器造型•瓷器造型•铜器造型•玉器造型•漆器造型•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CHAPTER陶器造型炊具类三足有流无耳,主要用于盛酒。
三足圆口,主要用于温酒。
上下双层结构,上层用于蒸煮,下层用于煮水。
三足两耳,主要用于煮肉、盛三足袋状,主要用于煮粥、蒸食等。
瓿小口大底,用于贮藏酱、醋等。
贮藏类瓮大口小底,用于贮藏酒、醋等。
缸大口大底,用于贮藏粮食、盐等。
罍大方口小底,用于贮藏酒、水等。
壶长颈鼓腹,用于贮藏酒、水等。
礼器类方柱形,上端有圆形的横穿,用于祭琮环形有缺,用于佩戴或赠送他人。
玦圆形有孔,用于祭祀天神。
璧珪雕刻成虎形的玉器,用于祭祀山神。
琥0201030405CHAPTER瓷器造型010203花瓶香炉是古代用于焚香的器物,造型有圆形、方形、六角形等,纹饰有云雷纹、弦纹、乳钉纹等。
香炉烛台CHAPTER铜器造型鼎簋鬲甗礼器类兵器类前有刃,后有柄,是古代战场上常用的武器。
戈矛剑盾尖锐锋利,用于刺击敌人。
轻便锋利,是古代武士的主要武器之一。
圆形或方形,用于防御敌人的攻击。
其他实用器类壶盘匜簋CHAPTER玉器造型琮一种方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于祭地。
璧一种圆形玉器,中间有孔,常用作祭天的礼器。
圭一种长条形玉器,上尖下方,常用于朝见天子时手持。
礼器类玉握玉塞玉蝉CHAPTER漆器造型餐具类盘深弧形的器皿,用于盛放汤、米饭等食物。
碗壶杯01020403小巧的圆形器皿,用于饮酒或饮茶。
通常为圆形,用于盛放食物,如水果、菜肴等。
长圆柱形的器皿,常用于盛放酒、茶等饮品。
1陈设类23通常为长身、宽肩、收口的陶瓷或玻璃器皿,内可插花或盛放其他装饰物。
瓶短身、宽肩的器皿,常用于存放茶叶、香料等。
罐浅弧形的器皿,通常用于盛放水果、花卉等装饰物。
盆家具类CHAPTER古代器皿造型特点及发展历程03烧制技术初现早期器皿造型特点01简单实用02石器为主中期器皿造型特点追求工艺美中期器皿造型开始注重工艺,制作工艺更为复杂,装饰增多,器皿表面多有雕刻、绘画等装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