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造工艺设计要点
铸造工艺流程中的砂型设计要点
铸造工艺流程中的砂型设计要点铸造是一种将熔融金属注入特定的砂型中并冷却固化的制造工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
在铸造过程中,砂型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成型效果。
因此,正确的砂型设计是确保铸造工艺成功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讨论铸造工艺流程中的砂型设计要点。
一、材料选择在进行砂型设计之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砂型材料。
常用的砂型材料包括石英砂、宝石砂和石膏砂等。
不同的铸件形状和要求需要选择不同的砂型材料。
例如,对于大型和复杂的铸件,石英砂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它具有高热稳定性和耐腐蚀性。
而对于小型和简单的铸件,石膏砂则更适合,因为它成本低廉且易于加工。
二、砂型结构设计砂型结构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铸件的形状和尺寸,并结合铸造工艺的要求。
常见的砂型结构包括单孔型、多孔型和复合型等。
单孔型适用于形状简单、尺寸小的铸件,而多孔型适用于形状复杂、尺寸较大的铸件。
复合型砂型由多个部分组合而成,可以解决一些特殊形状的铸件。
三、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是指将熔融金属引导到砂型中的管道和孔道系统。
浇注系统的设计应该考虑到金属的流动性和填充性能。
一般而言,浇注系统包括浇注口、浇注道和顶冲道等。
浇注口应位于铸件上部,并且足够大,以确保金属能够流畅地进入砂型,而浇注道和顶冲道则起到引导和均匀分布金属的作用。
四、砂芯设计砂芯是在砂型中设置的用于形成内腔的砂制件。
在一些需要孔腔或空腔的铸件中,砂芯起到关键作用。
砂芯的设计应考虑到铸件的内部结构,并保证其稳定性和耐高温性。
同时,还需要正确设置砂芯的定位和支撑方式,以保证其在铸件填充过程中不发生移位或变形。
五、壁厚设计和收缩考虑在砂型设计过程中,需要合理考虑铸件的壁厚和热收缩。
壁厚过薄容易导致铸件变形和开裂,而壁厚过厚则可能导致凝固时间过长和铸件质量不佳。
同时,热收缩也会对铸件的尺寸和形状稳定性产生影响。
因此,在砂型设计中需要根据具体材料和工艺要求,合理预留壁厚和收缩量,以保证最终成型的铸件满足要求。
铸造成形技术铸造工艺设计
①选择铸件的浇注位置及分型面 ②型芯的数量、形状及其固定方法 ③确定工艺参数(加工余量、起模
斜度、圆角、 收缩率) ④浇冒口、冷铁形状、尺寸及其布
置
铸造工艺图——在零件图上用各种工艺 符号表示出铸造工艺方案的图形
它是制造模样和铸型,进行生产准备 和铸件检验的依据——基本工艺文件。
使型腔和主要芯位于下箱,便于下 芯、合型和检查型腔尺寸。
3.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铸造工艺参数包括收缩余量、 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 芯头、芯座等。
①收缩余量:
为了补偿收缩,模样比铸件图纸尺寸 增大的数值称收缩余量。收缩余量的大小 与铸件尺寸大小、结构的复杂程度和铸造 合金的线收缩率有关,常常以铸件线收缩 率表示:
工艺 打箱、清理等工艺操作 根据批量大小填写必要条
卡片 过程及要求
件
⑨ 综合整个设计内容
实例分析:
以C6140车 床进给箱体 为例分析毛 坯的铸造工 艺方案如下: 质量约35Kg。
车床进给箱体零件图
该零件没有特殊质量要求的表面, 仅要求尽量保证基准面D不得有明显 铸造缺陷,以便进行定位。
材料:灰铸铁HT150,勿需考虑补缩。
为了便于采用机器造型、尽量 避免活块,故凸台和凹槽均应 用型芯来形成。
为了克服基准面朝上的缺点, 必须加大D面的加工余量。
单件、小批量生产,采用手 工造型,使用活块造型较型芯 更为方便。同时,因铸件的尺 寸允许偏差较大,九个轴孔不 必铸出。
此外,应尽量降低上型高度, 以便利用现有砂箱。
显然,在单件生产条件下,宜 采用方案II或方案III。
在制订铸造工艺方案时,主要应着 眼于工艺上的简化。
1.分型面
三个方案供选择: 方案I:分型面在轴孔 的中心线上。 方案II:从基准面D分 型,铸件绝大部分位于 下型。 方案III:从B面分型, 铸件全部置于下型。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
铸造工艺设计说明书一、引言铸造工艺设计是针对特定铸件的生产过程进行规划和安排的过程。
本文旨在详细介绍铸造工艺设计的内容,确保读者能够全面理解并掌握该过程的要点。
二、铸造工艺设计的目标铸造工艺设计的目标是实现高质量的铸件生产。
具体而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确定适宜的材料:根据铸件的要求和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铸造材料,确保其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
2. 设计合理的结构:在铸造工艺设计中,需要考虑到铸件的结构特点,合理设计铸件的形状和尺寸,以确保在铸造过程中易于铸造和冷却。
3. 确定适宜的工艺参数:通过合理选择浇注温度、保温时间、浇注速度等工艺参数,以确保铸件的成形质量。
4. 确保铸件的表面质量:通过采用适当的除砂、除气和清洁工艺,确保铸件表面的光洁度和平整度符合要求。
三、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铸造工艺设计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铸件设计分析:在铸造工艺设计之前,需要对铸件的结构和形状进行分析。
通过对铸件进行结构强度分析、模具结构分析以及热力学分析等,确定铸造工艺的基本要求和技术指标。
2. 模具设计: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要求,进行模具设计。
包括模具的整体结构设计、分型面设计、模腔和冷却系统的设计等。
3. 工艺参数确定:根据铸件的特点和模具设计,确定适宜的浇注温度、浇注速度、保温时间等工艺参数。
这些参数对于保证铸件成形质量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4. 检验和调整:在铸造工艺设计结束后,需要进行试验验证和工艺调整。
通过对铸件进行质量检验,查找潜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调整,以确保最终生产的铸件质量达到要求。
四、铸造工艺设计的注意事项在铸造工艺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材料特性:铸造工艺设计需要充分了解所选材料的特性和性能,确保其适用于特定的铸件要求。
同时,需要根据材料的熔化温度和流动性,合理选择浇注温度和浇注系统。
2. 模具设计:模具设计需要兼顾铸件的结构特点和生产效率。
7.3铸造工艺设计解析
冒口
上
上
中
下
单件小批
中 下
放收缩率1% 余量:上面>侧面>下面
手工三箱造型 大批量
外 型 芯 块
两箱机器造型
7.3.5铸造工艺设计示例
例:支架零件如下图所示,材料为HT200, 单件、小批量生产工作时承受中等静载荷, 试进行铸造工艺设计。 1.零件结构分析:筒壁过厚,转角处未采用 圆角。修改后的结构如图b)所示。 2.选择铸造方法及造型方法 采用砂型铸造 (手工造型)中的两箱造型。 3.选择浇注位置和分型面
1.铸造工艺图: 利用各种的工艺符号,把制造模型和
铸型所需的资料直接绘在零件图上所得到 的图样。
即表示铸型浇注位置、分型面、浇冒口 系统、工艺参数、型芯结构尺寸、控制凝 固措施等的图样。
2. 铸件图:又称毛坯图,是反映铸件实际形 状、尺寸和技术要求的图样,也是铸造生产、 铸件检验与验收的主要依据。
(1)定义: 指铸件从线收缩开始温度冷却至室温时,
线尺寸的相对收缩量。 (2)选取: 大件、重要件不同部位可选取不同的收缩率; 一般件可选取同一收缩率。
4. 起模斜度
(1)定义:为了起模方便,在平行于起模方向的侧壁 加放的一定斜度。
(2)选取:对同一件,尽可能选用同一起模斜度; 立壁愈高,斜度应越小; 内壁的斜度值应大于外壁; 机器造型比手工造型斜度小; 金属模比木模斜度小。
3.铸型装配图:表示合型后铸型各组元之间
装配关系的工艺图。包括:浇注位置、型芯、 浇冒口系统和冷铁布置及砂箱结构和尺寸等。
7.3.2 铸造方法和造型方法选择
1.选择依据: 1)零件结构特点;2)合金种类; 3)生产批量等
2.选择原则: 单件、小批生产时一般采用砂型铸造
铸造件工艺要求
铸造件工艺要求以下是 9 条关于铸造件工艺要求的内容:1. 咱就说铸造件那尺寸精度可重要得很呐!你想想,要是尺寸偏差大了,那还能用吗?就好比你盖房子,墙歪七扭八的,能住得安心吗?比如一个发动机的铸造件,尺寸不精准,那整个发动机性能不就受影响了吗!2. 铸造件的表面质量也不能马虎呀!这表面要是粗糙得像砂纸一样,多磕碜呀!难道你愿意用一个看起来坑坑洼洼的铸造件吗?好比一件漂亮的衣服有很多线头和瑕疵,你会喜欢吗?像汽车的外观铸造件就得光滑漂亮呀!3. 成分控制这一块儿在铸造件工艺中那可是关键呀!如果成分不对,那性能还能好吗?这不就像做菜,调料放错了,味道能对吗?比如说钢铸造件,碳含量不合适,那硬度强度能达标吗?4. 铸造件的内部组织得紧密呀!要是松松散散的,能结实吗?这就跟搭积木似的,不紧密的话一下就垮了呀!像大型机械的关键铸造件,内部组织不紧密怎么能行呢?5. 浇铸工艺也很有讲究的哟!浇铸得不好,那不是容易出现缺陷吗?这就好像倒水,倒得不稳到处洒,能行吗?好比一个复杂形状的铸造件,浇铸工艺不合理的话,不是这里缺一块就是那里多一块。
6. 冷却速度在铸造件工艺里那可是要把握好呢!太快太慢都不行呀,你说是不是?就跟跑步一样,速度得适中才好。
像一些对性能要求高的铸造件,冷却速度不对那性能能有保障吗?7. 工艺设计得合理呀,不然怎么能造出好的铸造件呢?这就和画画一样,得先构思好呀!要是瞎设计,能出精品吗?例如一个特殊形状的铸造件,工艺设计不好,根本就做不出来呀!8. 模具的质量在铸造件工艺中太重要啦!模具不好,铸造件能好到哪里去呢?这就好比鞋模不好,能做出好鞋子吗?像生产精密铸造件,模具可得精心制作呀!9. 最后呀,铸造件工艺要求真的是每一项都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那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呀!就像一场接力赛,一个人掉链子,全队都受影响!所以我说,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呀!我的观点结论:铸造件工艺要求非常严格,每一个方面都必须高度重视和精心处理,这样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铸造件。
铸造方案设计
铸造方案设计铸造工艺方案设计,是整个铸造工艺及工装设计中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正确的铸造工艺方案,可以提高铸件质量,简化铸造工艺,提高劳动生产率。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的内容主要有:铸造工艺方法的选择;铸件浇注位置及分型面的选择;铸件初加工基准面的选择;铸造工艺设计有关工艺参数的选择,型芯的设计等。
一、铸造工艺方法的选择目前铸造方法的种类繁多,按生产方法可分为砂型铸造和特种铸造两大类,而砂型铸造按浇注时砂型是否经过了烘干又分为湿型、干型、表面干型和自硬型铸造。
特种铸造可分为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低压铸造、离心铸造、壳型铸造,熔模铸造、陶瓷型铸造,等等。
各种铸造方法都有其特点和应用范围,究竟应该采用哪一种方法,应根据零件特点、合金种类、批量大小、铸件技术要求的高低以及经济性加以综合考虑。
1.零件结构特点零件的结构特点主要包括铸件的壁厚大小、形状及重量大小等,应根据不同铸件的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铸造工艺方法。
(1)砂型铸造的特点①由于内部砂芯、活块模样、气化模及其他特殊的造型技术等有利条件,可以生产结构形状比较复杂的铸件。
②铸件的大小和重量几乎不受限制,铸件重量一般是几十克到几百千克。
③砂型铸造对铸件最小壁厚有一定限制。
(2)熔模铸造的特点①可以铸出形状极为复杂的铸件,其复杂程度是任何其他方法难以达到的。
虽然一个压型所能制出的熔模形状较简单,但可用几个压型分别制出复杂零件的不同部分,然后焊合在一起,组成复杂零件的熔模。
②熔模铸造可铸出清晰的花纹、文字。
③能铸出孔的最小直径可达0.5mm,铸件的最小壁厚为0.3mm,但不宜铸造壁厚大的铸件。
其比较适宜生产的铸件重量为几十克至几千克,但它能生产的铸件重量为几克至几十千克。
(3)金属型铸造的特点①金属型铸造的铸件重量范围一般为0.1~135kg,个别可达225kg。
②由于金属型的型腔是用机械加工方法制出的,所以铸件的结构形状不能很复杂,更应考虑从铸型中取出铸件的可能性。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设计是指将零件从最初的基本形状转变成最终的定型
形状的整个工艺行为。
它主要涉及了很多方面,包括选择铸件形状、选择熔炼性能、选择合金材料、选择铸件精度等。
在设计铸件工艺时应考虑铸件体积、重量、强度以及其他性能,因此必须仔细考虑各方面因素,以确保铸件工艺的正确性。
首先,要正确选择铸件形状。
铸件形状受到铸件的材料、尺寸、结构特征和其他因素的限制,因此在铸件设计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以确保铸件形状的正确性。
其次,要确定熔炼性能。
根据铸件的材料、尺寸和结构,熔炼工艺应有所不同,以确保树脂的完美熔炼。
此外,还要正确选择合金材料。
合金材料可提高铸件的强度,从而满足铸件的要求。
最后,要确定铸件精度。
精度要求根据铸件的功能和性能而定,需要进行技术性的分析和优化,以确保铸件的准确性。
在设计铸件工艺时,除外边的要素外,还必须考虑模具的设计和制造,以满足铸件尺寸和精度的要求;同时,还必须考虑到铸锻模具和机械加工模具的选择,以确保铸件的质量。
此外,必须注意铸件加工过程,例如铸造温度、浇铸方式、铸件表面处理和其他因素,以保证铸件质量。
以上是铸造工艺设计的基本内容,只有正确了解并设计出合适的铸件工艺,才能确保铸件的质量。
因此,在设计铸件工艺时,应当有深入的了解,并将各部分因素考虑进去,以确保设计的铸件工艺能够
满足铸件使用要求。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
典型铸铁件铸造工艺设计铸造工艺是制造铸铁件的关键环节之一,其设计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性能。
本文将以典型铸铁件的铸造工艺设计为主题,对铸造工艺的设计要点和流程进行详细介绍,以期能够为相关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一、典型铸铁件的特点铸铁件是一种常见的铸造件,其主要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低成本和高强度。
铸铁件通常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汽车工业、农机具等领域,如汽车发动机缸体、机床床身等。
二、铸造工艺设计的要点铸造工艺设计的关键是确定合适的铸造工艺参数,以实现铸件的准确成型和优良性能。
以下是铸造工艺设计的要点:1.铸型设计: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合适的铸型结构和尺寸。
铸型的设计应考虑到铸件的收缩和变形,以避免出现缺陷和不合格品。
2.熔炼工艺:根据铸件的材料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工艺参数,包括炉温、熔化时间、炉中温度等。
同时,还需要考虑铁水的质量和成分控制,以保证铸件的化学成分符合要求。
3.浇注系统设计: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合适的浇注系统,包括浇杯、导流冒、浇口等。
浇注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浇注过程中的液态金属流动和气体排出,以避免铸件内部的气孔和夹杂物。
4.冷却系统设计: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合适的冷却系统,包括冷却水道、冷却器等。
冷却系统的设计应考虑到铸件的冷却速度和收缩形变,以避免出现裂纹和变形。
5.铸造工艺参数设计: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合适的铸造工艺参数,包括浇注温度、浇注速度、浇注压力等。
铸造工艺参数的设计应考虑到铸件的凝固过程和收缩变形,以保证铸件的准确成型和良好性能。
三、铸造工艺设计流程铸造工艺设计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铸件的形状和尺寸,以及材料要求。
2.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适的铸型结构和尺寸。
3.根据铸件的材料要求,确定合适的熔炼工艺参数。
4.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设计合适的浇注系统和冷却系统。
5.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合适的铸造工艺参数。
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原则
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原则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原则是为了提高铸造工艺的效率和质量,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下面介绍一些常见的设计原则。
1. 综合考虑铸造工艺需求:在设计铸造工艺装备时,首先要全面考虑铸造工艺的需求,包括铸件形态、材质、放料方式、浇注温度、冶炼方式等因素,确保装备的设计能够满足这些需求。
2. 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装备的结构设计要合理,能够满足铸件的形态要求。
例如,铸造成型机械设备要具有较大的开启高度和宽度,以适应大型铸件的生产需求;浇注设备要具有较高的流量和压力,以确保熔融金属能够充分填充模腔。
3. 优化工艺参数设置:装备的设计要考虑到工艺参数的设置,包括温度、时间、速度等因素。
通过优化参数设置,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时间和能耗。
例如,可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精确控制温度和时间,提高工件的质量和稳定性。
4. 选择适当的材料:铸造工艺装备要选择适当的材料,能够耐高温、耐磨损和耐腐蚀。
例如,铸型材料和熔炼设备要选用高温耐磨材料,以确保长时间使用不损坏。
同时,材料的选择还要考虑到装备的成本和可靠性。
5. 强调安全性和可靠性: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要强调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操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例如,设备要安装可靠的安全保护装置,如紧急停机按钮、过载保护装置等,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6. 提高装备的自动化程度: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要注重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人为操作和劳动强度。
例如,可以采用自动开关、自动调温、自动输送等功能,实现部分或全部自动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7. 考虑装备的维护和维修: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要考虑装备的维护和维修,降低设备故障率和维修成本。
例如,设备要有较好的易维护性设计,如易更换的零部件、模块化结构等,便于维修和更换。
8. 鼓励创新和改进:铸造工艺装备的设计要鼓励创新和改进,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提高装备的性能和效率。
例如,可以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仿真技术,优化装备的结构和工艺参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铸造工艺设计
铸件的结构斜度与拔模斜度不同,前者由设计零件的人确 定,且斜度值较大;后者由铸造工艺人员在绘制铸造工艺 图时设计,且只对没有结构斜度的立壁给予较小的角度 (0.5~3.0°)。
铸件要有结构斜度
铸件上垂直于分型面的不加工表面,最好具有结构 斜度,这样起模省力,铸件精度高。
➢ 拔模斜度的大小取决于该垂直壁的高度、造型方法及表面 粗糙度等因素。
➢ 随垂直壁高度的增加,其拔模斜度应减小;机器造型的拔 模斜度较手工造型的小;外壁的拔模斜度也小于内壁的。
拔模斜度---为便于起模,凡垂直于分型面的立壁在制 造模型时必需留拔模斜度。
型芯头---型芯端头的延伸部位,芯头须留有一定斜 度。
顶盖铸件的设计
阀体铸件的设计
壁厚有差别时铸件的设计
铸 件 壁 厚 应 均 匀
图(a)所示各部分冷却速度不同,易形成热应力,致使铸 件簿壁与厚壁连接处产生裂纹。厚壁处易形成缩孔、缩松。
在设计铸件时,应尽可能使壁厚均匀,以防止上述缺陷 产生,如图(b)所示。
(二)铸件壁的连接
(2) 壁与壁之间应避免锐角连接,以减小热节和内应力。 (3) 厚壁与薄壁的连接应逐步过渡,以防止应力集中。 (4) 壁与壁之间应避免交叉。对中、小型铸件壁与壁的连
侧面,便于安放冒口,使铸件自下而上顺 序凝固。
在液体浇注过
程中,其中的
车 床
气体和熔渣往
床
上浮;
身
由于静压力较
小,使铸件上
部组织不如下
图中机床床身导轨是主要工 作面,浇注时应朝下。
部的致密。
卷 扬 筒
主要加工面为外圆柱面,采用立式 浇注,卷筒的全部圆周表面位于侧位。
铸造工艺注意
铸造工艺注意
1. 材料选择:铸造工艺中材料的选择非常重要,应根据产品的性质、用途、承受的载荷和工作环境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材料。
2. 设计与模具制作:铸造工艺中的设计和模具制作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
设计时应考虑到铸件的结构、壁厚、浇口、冷却系统等因素,模具制作时应注意模具的精度、耐磨性等。
3. 浇注温度控制:铸造工艺中的浇注温度直接影响铸件的质量。
应根据材料的熔点和热膨胀系数等因素来控制浇注温度,并确保浇注温度均匀。
4. 浇注方式选择:铸造工艺中的浇注方式也会影响铸件的质量。
应根据铸件的结构、形状和材料的流动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浇注方式。
5. 铸件处理:铸造工艺中的铸件处理包括砂芯拆除、去毛刺、清洗等。
应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处理,确保铸件的质量。
6. 检验与质量控制:铸造工艺中的检验和质量控制是保证铸件质量的关键。
应建立完善的检验和质量控制体系,对铸件进行严格的检验和控制。
熔模铸造的工艺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熔模铸造的工艺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熔模铸造是一种常见的铸造工艺,它可以制造出形状复杂、尺寸精确的金属零件。
以下是熔模铸造的工艺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
1. 材料选择:熔模铸造通常使用耐火材料制作模具,如陶瓷、石膏等。
要根据所需零件的材料选择合适的熔模材料,并确保其能够承受高温和金属液体的侵蚀。
2. 模具设计:模具的设计要考虑到零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质量要求。
模具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以抵抗金属液体的压力和温度变化。
同时,还应考虑到材料浇注和铸造后的冷却收缩等因素,并合理设置浇口、排气口和浇筑系统。
3. 浇注温度控制:熔模铸造的关键是要控制好金属液体的浇注温度。
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铸件表面粗糙,过低的温度则会引起金属流动的困难。
因此,在铸造前,需要对金属液体进行合适的预热和测温,确保温度控制在合适的范围内。
4. 熔模烧结:熔模铸造的首要步骤是烧结模具。
烧结过程需要控制好温度和时间,以保证模具能够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火性。
烧结后,还需要进行模具的表面修整和涂料处理,以提高模具的表面质量和涂层的粘附力。
5. 金属液体的浇注:对金属液体进行浇注时,需要注意浇注速度和浇注方式。
过快的浇注速度会引起金属液体剧烈冲击模具,容易导致模具破裂或产生气孔和夹杂物。
而过慢的浇注速度则会导致金属液体凝固不完全。
此外,还需注意金属液体的均匀浇注,避免产生冷隔。
6. 冷却和晾热处理:在铸造完成后,需要对铸件进行冷却和晾热处理。
冷却过程应缓慢进行,以防止因温度变化引起的热应力和变形。
晾热处理有助于提高铸件的机械性能和组织均匀性。
总之,熔模铸造的工艺设计要点及注意事项包括材料选择、模具设计、浇注温度控制、熔模烧结、金属液体的浇注和冷却晾热处理等。
合理的工艺设计能够确保铸件的质量和精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品质。
继续写:7. 模具温度控制:熔模铸造中,模具温度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模具的温度过高会导致模具磨损加剧,模具寿命减少,并且可能引起铸件的气孔和缺陷。
铸造工艺流程中的砂芯设计要点
铸造工艺流程中的砂芯设计要点在铸造工艺过程中,砂芯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砂芯的质量和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铸件的成型效果和性能。
本文将介绍铸造工艺流程中砂芯设计的要点,并详细解析每个环节的注意事项。
1. 铸造工艺流程概述铸造是一种将熔化金属浇注到模具中,经凝固和冷却后获得所需形状的工艺方法。
在铸造过程中,为了使金属铸件内部为空洞或某些特殊形状而使之成型,需要使用砂芯。
2. 砂芯材料选择砂芯材料的选择应根据铸件的要求来确定。
常用的砂芯材料有石膏砂芯、水玻璃砂芯和硬化砂芯等。
选择适合的砂芯材料,可以提高砂芯的强度和耐高温性能。
3. 砂芯设计要点(1)砂芯形状设计:砂芯的形状设计应根据铸件的形状和几何要求来确定。
砂芯的形状应与铸件配合紧密,确保铸件内部空洞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砂芯结构设计:砂芯的结构设计要考虑铸件的冷却和收缩情况,以及砂芯的支撑和固定方式。
合理的砂芯结构能够提高铸件的冷却效果,避免缺陷的产生。
(3)砂芯通气设计:砂芯内部空洞与铸件之间需要良好的通气,以保证熔融金属充分填充到空洞内。
通气孔的位置和数量需要合理设计,避免砂芯烧结或阻塞通气。
(4)砂芯的涂料选择:砂芯在使用前需要涂覆一层涂料,以提高砂芯的表面质量和耐热性。
根据铸件的要求和砂芯的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涂料进行涂覆。
4. 砂芯制作工艺制作砂芯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模具制作、芯盒装配、砂填充、振动压实、脱模等。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要点:(1)模具制作:模具的制作应根据砂芯的形状和结构要求进行,确保模具的精度和稳定性。
(2)芯盒装配:芯盒的装配应注意芯盒之间的配合准确性,避免砂芯在装配过程中变形或偏移。
(3)砂填充:砂芯的砂填充应均匀、充实,避免砂芯内部出现空隙或变形。
(4)振动压实:在砂芯振动压实过程中,应注意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的控制,以充分压实砂芯,提高其密实度。
(5)脱模:脱模时要注意砂芯的整体性和完整性,避免在脱模过程中产生砂屑或破损。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有
铸造工艺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
铸造工艺选择:确定所需产品的铸造方法,例如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等。
选择适合产品形状、材料和数量的最佳铸造方法。
材料选择:选择合适的铸造材料,如铸铁、铸钢、铝合金等,根据产品的要求和性能进行材料选择。
模具设计:设计和选择合适的模具,以便制造产品的准确形状和尺寸。
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结构设计和模具制造工艺。
浇注系统设计:设计合理的浇注系统,确保熔融金属能够顺利流入模腔,并获得良好的充型效果。
包括浇注杯、浇口和浇注道的设计。
凝固与冷却控制:确定合适的凝固与冷却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的凝固过程正常进行,并避免缺陷的产生。
包括冷却介质的选择、冷却通道的设计等。
铸造工艺参数设定:确定合适的铸造工艺参数,如浇注温度、浇注速度、浇注压力等,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模具和铸件加工工艺:确定模具和铸件的加工工艺,包括修模、修边、修砂等工艺步骤,以确保产品的精度和表面质量。
铸造设备选择:选择适当的铸造设备,如铸造机床、熔炼设备等,以满足产品的生产要求和工艺流程。
检验与质量控制:制定合理的检验和质量控制方案,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要求和方法,以确保产品符合规定的质量标
准。
铸造工艺设计
铸造工艺铸造生产要根据铸件的结构特征、技术要求、生产批量、生产条件等因素,确定铸造工艺方案。
其主要内容包括浇注位置、分型面、铸造工艺参数(机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圆角、收缩率、芯头等)的确定,然后用规定的工艺符号或文字绘制成铸造工艺图一、浇注位置的确定(1)铸件的重要工作面或主要加工面朝下或位于侧面。
浇注时金属液中的气体、熔渣及铸型中的砂粒会上浮,有可能使铸件的上部出现气孔、夹渣、砂眼等缺陷,而铸件下部出现缺陷的可性小,组织较致密。
(2)铸件的大平面朝下或倾斜浇注。
由于浇注时炽热的金属液对铸型的上部有强烈的热辐射,引起顶面型砂膨胀拱起甚至开裂,使大平面出现夹砂、砂眼等缺陷。
大平面朝下或采用倾斜浇注的方法可避免大平面产生铸造缺陷。
(3)铸件的薄壁朝下、侧立或倾斜。
为防止铸件的薄壁部位产生冷隔、浇不到缺陷,应将面积较大的薄壁置于铸件的下部,或使其处于侧壁或倾斜位置,如图所示。
(4)铸件的厚大部分应放在顶部或在分型面的侧面。
主要目的是便于在厚处安放冒口进行补缩,二、分型面的选择(1)分型面应选择在模样最大截面处,以便于起模。
(2)尽量减少分型面。
分型面少则容易保证铸件的精度,并可简化造型工艺。
对机器造型来说,一般只能有一个分型面,下图所示的绳轮铸件,大批量生产时,为便于机器造型,可按a分型方案,采用环状型芯,将二个分型面减少为一个分型面。
当然在单件生产时,采用手工造型时,为减少工装的制造,采用b方案,三箱造型,二个分型面也是合理的。
(3)尽量使分型面平直。
为了使模样制造和造型工艺简便,(4)尽量使铸件的全部或大部分位于同一砂箱中。
铸件处于同一砂箱中,既便于合型,又可避免错型,以保证铸件的精度。
(5)尽量使型芯位于下箱,并注意减低砂箱的高度。
这样可简化造型工艺、方便下芯和合型、便于起模和修型。
如图缩示机床立柱的分型方案,采用Ⅱ方案比较合理,可使型腔和型芯大部分处于下箱中,便于起模、下芯、合型。
三、工艺参数的选定机械加工余量和公差起模斜度收缩率铸造圆角芯头四、浇注系统(1)浇注系统的组成与作用通常有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和冒口等组成。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
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一、引言轴承座是一种常用的机械零件,用于支撑轴承并将其固定在机械设备上。
轴承座的质量和精度对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轴承座的铸造工艺设计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轴承座铸造工艺的设计要点和注意事项。
二、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的要点1. 材料选择:轴承座一般采用铸铁或铸钢材料。
铸铁具有良好的铸造性能和机械性能,适用于大多数轴承座的制造。
铸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耐磨性,适用于承受较大载荷和高速旋转的轴承座。
在选择材料时,需根据轴承座的使用条件和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2. 浇注系统设计:浇注系统设计是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的重要环节。
合理的浇注系统设计可以保证铸件内部的金属流动顺畅,避免气孔和夹渣等缺陷的产生。
通常采用上浇式浇注系统,即从轴承座上部开始注入熔融金属,使金属流动方向与轴承座的形状相适应,以确保金属充填完整。
3. 型芯设计:型芯是铸造过程中用于形成轴承座内部空腔的部件。
型芯的设计要考虑到轴承座的形状和内部结构,以保证铸件的几何尺寸和形状的精度。
型芯通常采用砂芯或金属芯,其中砂芯适用于形状复杂的轴承座,而金属芯适用于要求高精度和光洁度的轴承座。
4. 砂型材料选择:砂型是轴承座铸造中的重要工艺参数之一。
砂型的质量和性能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表面光洁度和尺寸精度。
常用的砂型材料有石英砂、石膏砂和石英石砂等。
石英砂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和光洁度,适用于高要求的轴承座制造。
5. 熔炼和浇注温度控制:熔炼和浇注温度是轴承座铸造中的关键参数。
熔炼温度过高会导致金属氧化和烧损,熔炼温度过低会影响金属流动性和铸件的凝固过程。
浇注温度过高会引起金属收缩不均匀和气孔的产生,浇注温度过低会导致金属流动不畅和铸件凝固不完全。
因此,熔炼和浇注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
三、轴承座铸造工艺设计的注意事项1. 铸造设备和工艺参数的选择要合理,以满足轴承座的制造要求。
2. 铸造过程中应加强熔炼和浇注温度的监控,确保金属的质量和流动性。
铸造工艺技术要点
铸造工艺技术要点铸造工艺是一种通过将液态金属或合金注入到模具中,然后通过凝固和冷却使其成型的工艺。
它是制造金属零件和组件的重要方法之一。
以下是铸造工艺技术的一些要点:1. 材料选择:铸造的主要材料是金属或合金。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应用环境、工作温度、强度要求等因素。
常用的铸造材料有铁、铝、镁、铜等。
2. 模具设计:模具是铸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决定了最终产品的形状。
模具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形状、尺寸、壁厚等因素,并确保模具的强度和耐用性。
3. 熔炼和准备金属:在铸造过程中,需要熔炼原材料以得到液态金属。
这个过程通常在高温下进行,通常使用电炉或燃煤炉进行。
熔炼后,金属被倒入预先准备好的浇口中。
4. 浇注和充填:一旦金属熔化,它将通过浇口注入到模具中。
浇口的大小和位置要经过合理的设计,以确保金属能够充分填充模具的空腔。
充填过程需要控制浇注速度和温度,避免产生气泡和缺陷。
5. 凝固和冷却:一旦金属进入模具,它会开始凝固和冷却。
这个过程需要控制好时间和温度,以确保金属能够完全凝固并达到所需的机械性能。
通常,凝固和冷却的过程是自然进行的,但也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设备来加速。
6. 脱模和后续处理:一旦金属凝固,模具可以打开,并将铸件取出。
在脱模过程中需要小心操作,以避免破坏铸件的形状。
取出后,铸件可能需要进行修整、抛光、热处理等后续步骤,以达到最终的要求。
7. 检验和质量控制:铸造工艺中的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铸件需要经过非破坏性和破坏性的检测,以确保其尺寸、密度和机械性能符合要求。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X射线检测、磁粉检测、超声波检测等。
8. 设备和工艺改进:铸造工艺技术在不断发展和改进中。
随着新材料和新工艺的引入,铸造设备和工艺也在不断提升。
例如,电磁搅拌技术可以提高液态金属的均匀性,数控铸造技术可以提高铸件的精度。
总结来说,铸造工艺技术在金属制造领域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模具设计、熔炼、浇注、凝固、冷却、脱模、后续处理、检验和质量控制等步骤,可以获得质量优良的铸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铸造工艺设计
1.铸造工艺方法的选择:(1)零件结构特点:主要包括铸件的壁厚大小、形状及重量大小。
砂型铸造不受影大小、重量影响;熔模铸造能铸出最小孔径为0.5mm,
最小壁厚为0.3mm,不适合做厚件。
(2)合金种类:熔模铸造可铸造任何合金,对高熔点合金效果更为突出
(3)批量大小及交货期限:砂型铸造的生产批量不受限制,特别适合于交货期限较短,批
量不大的铸件;熔模铸造生产周期长,但对生产批量限制不大。
(4)铸件技术要求:熔模铸造表面粗糙度可达12.5~3.2μm,砂型铸造为~12.5μm
(5)经济分析:当铸件批量小时,砂型铸造费用最低
2.铸件浇注位置的选择原则:(1)铸件上的重要工作面和大平面应尽量朝下或垂直安放。
(2)应保证铸件有良好的液态金属导入位置,保证铸件能充满。
(3)保证铸件能自上而下的顺序凝固。
(4)应尽量少用或不用砂芯;若需要使用砂芯时,应保证其安放稳固、通气顺利和检查
方便
3.铸件的分型面选择:(1)最好将整个铸件安置在同一半型中成型,若铸件不能在同一半型内成型时,应力求将铸件
上机械加工面或若干重要的加工面与机械加工初基准面安置在同一半型内成型。
(2)应尽量减少分型面的数目。
(3)应尽量不用或少用砂芯。
(4)分型面应尽量选择平面。
(5)注意减轻铸件清理和机械加工量。
4.铸件机械加工初基准的选择:(1)应尽量选择铸件非加工面为初基准。
(2)应选择加工余量最小或尺寸公差最小的表面为初基准面、
(3)应选择铸件尺寸最稳定的表面为加工初基准面。
(4)当铸件上没有合适的初基准时,可增设工艺凸台作为“辅助”基准(工艺基准)
5.铸造工艺设计参数:它是指铸造工艺设计时需要确定的某些数据,它包括:
(1)铸件机械加工余量:在铸件加工表面上留出,准备切削去的金属层厚度,称为机械加工余量。
其选择与铸造合金种类、铸造方法和生产批量、铸件尺寸大小和加工精度要求、铸件加工面在浇注时的位置有关。
(2)铸造工艺余量:它是为了满足工艺上的某些要求而附加的金属层,主要应用于:a、为保证铸件顺序凝固,有利于冒口补缩,因而在铸件上附加的工艺余量(即补贴);b、为保证铸件机械加工精度和简化铸造工
艺、模具结构,对一些需要进行加工、尺寸精度要求搞的小孔、凸缘、台阶以及难以铸造的狭窄沟槽等
均以工艺余量的形式,由机械加工直接成型。
(3)铸件工艺补正量:为了防止零件因局部尺寸超差而报废,需要把铸件上这种局部尺寸加以放大,铸件被放大的这部分尺寸,称为工艺补正量,通常应用于:a、铸件上加工表面到非加工表面之间的壁厚不易保
证时,需要加放工艺补正量;b、在铸件上需要钻孔的凸二、耳座,由于铸造工艺造成的位置尺寸偏差或
加工引起的偏差,常使孔的边距尺寸小于图纸的要求,为保证凸耳和耳座的强度,控制其边距尺寸不小
于负偏差,在不加工表面加放工艺补正量。
(4)铸造斜度:为方便起模或铸件出型,在模样、芯盒或金属铸型的出模方向留有一定斜度,以免损坏砂型或铸件。
这个斜度称为铸造斜度。
金属模具取0.5°~1°,木模取1°~3°
(5)铸件线性收缩率。
(6)铸件尺寸公差。
6.型芯设计:型芯的功用是形成铸件的内腔、空洞和形状复杂阻碍取模部分的外形及铸型中有特殊要求的部分。
型
芯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确定砂芯形状、个数和下芯顺序,设计芯头结构和核算芯头大小等,其中还
要考虑型芯的通气、加强、型芯制作和材料选择等。
其按材料不同可分为:砂芯(砂型铸造、金属性
铸造、低压铸造等)、金属芯(金属型铸造)、可溶性型芯(砂型铸造、金属型铸造、压力铸造)
7.浇注系统设计:基本要求:(1)应在一定的浇注时间内,保证充满铸型。
保证铸件轮廓清晰,防止出现浇不足缺陷
(2)应能控制液体金属流入型腔的速度和方向,尽可能使金属液平稳流入型腔,防止放
生冲击、飞溅和漩涡等不良现象,以免铸件产生氧化夹渣、气孔和砂眼等缺陷。
(3)应能把混入金属液中的熔渣和气体挡在浇注系统里,防止产生夹渣和气孔缺陷。
(4)应能控制铸件凝固时的温度分布,减少或消除铸件产生缩孔、缩松、裂纹和变形等
缺陷
(5)浇注系统结构力求简单,简化造型、减少清理工作量和液体金属的消耗。
其通常由浇口杯、直浇道、横浇道、内浇道等单元组成。
8.浇注系统分类:(1)按金属液导入铸型的位置:顶注式、底注式、中注式、阶梯式、缝隙式、复合式。
(2)按浇注系统各单元断面积的比例:收缩式、扩张式、半扩张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