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自然特征与农业 (西北地区)》示范课教学设计【人教八年级地理下册】
《自然特征与农业》(西北地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区域的划分方法,相当于是区域地理的入门。
重点强调我国四大区域的划分,要求学生在本学期开始掌握四大区域的总体特征。
本节之所以放在本学期的第一课,实际上是提醒学生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
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区内的地形、山脉、河流等自然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分析造成干旱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分析本区干旱环境下的农业特色,认识坎儿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北地区农牧业生产的特点。
教学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课堂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南方地区,现在,请大家欣赏某个地区景观图。
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教师:你知道这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景象吗?和我们之前学过的几个分区一样吗?为什么有这样的景象呢?今天,我们来学习西北地区。
【新知讲解】一、草原和荒漠1.位置和范围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地形”图。
教师:(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的哪个位置?大致的范围和重要地理界线有哪些?(2)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区和相邻的国家学生读图回答问题:(1)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北部和西北边疆。
西北地区大致范围和中国要地理界限: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包括新疆和内蒙大部、宁夏与甘肃的北部。
与蒙古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相邻。
2.地形地势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的地形”图。
教师:请同学们在图中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并说明西北地区主要以什么地形为主?学生:主要地形区有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塔克拉玛干沙漠等。
教师:新疆的地形有何特征?学生:三山夹两盆。
教师:新疆的地形就像“疆”的右半部分——“畺”,从北向南三条横线依次代表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脉,两个“田”分别代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青铜峡市四中王婷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第一节的内容,课时安排为一---二课时。
是学生在学习了中国地理差异、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学习了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之后的探究学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西北地区地域差异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学生掌握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为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一方面,增强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并使学生进一步学会分析和认识一个地区区域特征的方法,提高对比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增强学生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思想品质。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西北的位置、范围和地形特点;理解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及成因;理解西北地区东西部自然景观差异并学会分析其成因;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学会分析区域特征的能力,提高对比区域差异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西北地形图”明确西北的地理位置,地形;通过对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的分析,结合西北地区的位置图,得出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特征及成因;结合课本,分析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根据以前所学的中国地理要素的知识和分析区域特征的方法,归纳出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爱国主义和热爱边疆的情怀;通过“干旱”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构建人地和谐发展的理念。
使学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建设家乡的高尚品质。
(三)重点和难点;1.重点确立:本节的核心是让学生掌握地形,河流,气候等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关系。
他们对生产生活起到重要的影响。
所以西北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特征是重点。
2.难点确立及突破: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是他们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知识深度和广度都有待提高,所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是难点。
通过读图,查找资料,分析资料,同北方南方进行对比学习,让学生感受干旱对农业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8.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的地理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西北地区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其自然特征和农业特点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状况。
2.难点: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美景。
2.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农业实例,分析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地图、案例等教学素材。
2.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地图,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西北地区的美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如:“你们对西北地区有什么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有什么特点?”等,引发学生的思考。
2.呈现(1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详细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以及农业生产状况。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因素。
3.操练(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分析具体的农业案例,如:“为什么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会遇到困难?”、“西北地区如何发展农业?”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 第八章-第一节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教案设计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八年级下第八章第一节人教版一、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 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2. 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3. 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4.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以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三、教学难点分析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四、课程推进课前播放视频资料导入1:师:同学们,你们都知道“一带一路”吧?那你知道具体的意思吗?生:一带指的是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一路指的是21世界海上丝绸之路。
师:政治素养很不错。
陆上丝绸之路,主要途经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中的哪一区域,向西通往中亚乃至欧洲?生:西北地区师:这条路线,它不仅记录了千年之前,驼铃阵阵的传奇;它更见证了今日蓬勃发展的辉煌。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家乡所在的地区,神奇美丽的西北地区。
导入2:两千多年前,张骞首次开拓了驼铃阵阵的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繁荣、衰落,仿佛诉说着一个个传奇的故事。
如今,一带一路再次将这里点亮,又会焕发出怎样的生机与活力呢。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西北地区,了解他的传奇与魅力。
推入新课(一)探路西北西北在哪里?它又是什么样的?首先通过活动探路西北,自主学习西北地区的概况。
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完成地理填充图册P38页第一题,完成之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西北地区的位置以及地形特点,时间三分钟。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知识与技能目标:1西北地区干旱自然特征及其成因。
2干旱的气候特征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影响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利用地图,分析西北地区干旱特征的原因及其各自然要素间的相互联系。
2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然地理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关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协调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1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2.自然地理特征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和分析对比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的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在西北地区我们不仅能看到雄浑的沙漠,还能看到一望无际的草原,这时你是否又想起了一首诗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今天就让我带大家到西北地区一游!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找学生起来读一下。
教师:出发前我们先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教师问:学习一个新的区域的第一步是要学习什么?学生:可以从一个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和河流等方面来学习。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干旱)教师投影: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
1.位置范围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位置,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指图回答:西北地区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
主要包括新疆和内蒙古两大自治区、还有甘肃大部和宁夏北部。
师生小结。
教师出示课件: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以都有哪些地形,这个地区的地形有什么主要特征呢?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讨论。
学生指图回答:本区的地形特点:本区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教师转承: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那本区的气候又会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领略一下吧!3、气候教师提问:西北地区主要是什么气候类型呢?学生回答:温带大陆性气候。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_9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 运用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的范围,说出主要地形组成。
2. 掌握西北地区干旱的自然地理特征,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
3. 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影响下的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教学重点以干旱为特征的自然地理特征,以及干旱环境下的农业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教学用具 PPT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引入】西北地区景观图片【自主学习】认真阅读教材,你能独立解决下列问题!自学课文,搜集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将重点内容在书上画记号)一、草原和荒漠(自然特征)位置范围: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长城以北(位于第二级阶梯)地形特征:以高原、盆地为主。
气候类型: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降水量在400㎜以下主要河流:黄河、额尔齐斯河、塔里木河;多内流河植被变化:西部荒漠、中部荒漠草原、东部草原二、牧区和灌溉农业区畜牧业贺兰山以东:降水较多,分布有呼伦贝尔草原、锡林郭勒草原贺兰山以西:降水稀少,多戈壁、沙漠,山地降水较多,分布有高山草场种植业:由于西北地区降水稀少,种植业分布在有河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灌溉的地区【预习反馈】(略)【合作探究】P73活动: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1.景观变化2.变化原因:海陆因素:东西跨度大,距离海洋远,水汽难以到达地形因素:重重山脉阻挡水汽输送P76活动:认识坎儿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1.(看右图)坎儿井在哪儿?在图片中能获得哪些自然环境信息?坎儿井在图中表现为圆形土堆。
自然环境信息:气候干旱(沙地广布);位于山脚(远处有山);有绿洲分布(远处有村庄、林木、田地)2.坎儿井开凿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为什么修暗渠不修明渠?利用山坡的坡度自然引水。
暗渠可以减少蒸发。
3.围绕坎儿井的创举说感想。
“坎儿井”的开凿充分体现了新疆人民的聪明才智,符合人地协调发展的方向。
新疆人民充分利用当地的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的有利条件,克服降水少,蒸发旺盛,水资源匮乏的不利因素,修建了适应当地环境的“坎儿井”工程,发展富有特色的绿洲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及作业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学习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比较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用事例说明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评价任务】1.在地图上指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及界线,并说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差异。
2.对照地图,说出西北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并能进一步说明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第一站:印象之大漠风情教师:同学们,老师本次要出外旅行的目的地在哪呢?活动1:阅读中国四大地理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填出四大地理分区的名称;2.用红色笔描出西北地区的范围,并联系中国地形图等知识,填出西北地区边缘线附近的山脉、地形区,并尝试用文字叙述西北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教师:第一站我们来到了沙坡头景区,一下车眼前就是漫漫黄沙,并且游客们都是全副武装。
小组讨论:夏季西北出行,应该准备哪些必备衣物。
活动2:展示气温折线和降水柱状图、全国全年日照时数表、乌鲁木齐六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学生通过读图归纳出西北地区气候特征——干旱、光照强、温差大。
教师:读图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是什么?活动3:展示我国地形图、降水量分布图和夏季风示意图。
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归纳出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的自然原因。
教师:帮一帮:一位旅游者忘记了这三幅图片的具体拍摄地点,请你来帮其找到这三幅图片的拍摄地点。
活动4:展示西北地区植被景观。
读图分析三地的位置,感知西北地区内部干旱的差异性。
第二站:印象之黄金奶源地教师:第二站中我们来到了锡林郭勒大草原,一下车就被眼前“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场景给震撼到了。
思考西北地区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而非种植业?活动1:展示我国降水分布图和我国牧区分布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和农业发展情况;2.掌握西北地区特有的农业种植方式;3.认识西北地区的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情况。
二、教学内容1. 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1)地理位置和边界•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和新疆自治区;•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公里,中国国土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北地区与蒙古国、前苏联、印度等国家接壤。
(2)地形地貌•西北地区地势高原和山地,阿尔金山是最高峰;•凤凰山、秦岭、陇山和祁连山是西北地区主要山脉;•库姆塔格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是西北地区主要沙漠。
(3)气候条件•干燥少雨,气候类型多样;•年平均气温在-2~8℃之间;•降雨量集中在夏季,冬季是旱季。
2. 西北地区的农业发展(1)水利工程建设•靠近伊犁河谷的一些地区可以通过水渠引水灌溉,如伊犁南河、东干渠、北干渠等;•黄河、渭河、娘娘河等水利工程使陕西平原地区实现灌溉。
(2)农业种植方式•人工灌溉:小麦、棉花、玉米、高粱、大豆、花生、蔬菜、水果等;•雨养农业:黄土高原区的小麦、高粱、玉米等。
(3)特有的农作物•新疆的瓜果蔬菜:葡萄、蜜桃、石榴、西瓜、哈密瓜、甜瓜、南瓜、西红柿等;•甘肃兰州的“兰州拉面”:以硬质小麦作为原料。
3. 西北地区的环境保护(1)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西北地区资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着环境问题;•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和水资源变少、质量变差;•环境污染问题也很突出。
(2)保护措施•加强荒漠化、水土流失、物种灭绝和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强化环保宣传,提高公民环保意识;•发展可再生能源,减少传统能源消耗。
三、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让学生在前期阅读相关的资料之后,教师简要介绍相关的内容,然后分组讨论。
每个小组可以就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就与西北地区有关的话题进行展开讨论。
最后,每个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
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明确西北的范围;2.掌握西北的主要地形以及能通过地形图找出主要地形区;——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过程与方法1.初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获取图文信息的能力;2.初步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3.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区域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以及拓宽视野,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自然风光的图像,草原和荒漠,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环境以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教师讲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1、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读图明确西北地区的位置,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
2、西北地区所包含的省区读图明确西北地区所包含的省区,主要包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内蒙古自治区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甘肃省的北部等。
面积约占全国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
3、西北地区所包含的地形区读图明确西北地区的地形区,主要有三大地形区内蒙古高原、准格尔盆地、塔里木盆地,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内蒙古高原,西部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呈现“三山夹两盆”的分布特征。
4、西北地区的气候读图明确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西北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气候为主。
冬冷夏热,温差大;降水少且集中于夏季。
干旱。
读图指出西北地区的年降水量超过400毫米和低于50毫米的地区分布在哪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有何规律?从而得出气候干旱的原因:海陆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地形:山岭重重阻隔,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5、西北地区的河流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的河流?,了解西北地区是我国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河流与降水是关系密切的,简单了解西北地区河流状况,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是内流河的主要分布区。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八章 西北地区 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下地理《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西北地区》的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本节课主要介绍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特点,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对地理学科有一定的兴趣。
但部分学生对西北地区的认识较为模糊,对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情况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情况,学会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图、图片等,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西北地区的认识和了解,增强学生的地理学科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农业生产情况。
2.难点: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地图、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生产情况。
2.问题教学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案例分析法:选取典型的农业生产案例,让学生分析地理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包含地图、图片、案例等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地图、图片、案例等教学素材。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以及农业生产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教学设计《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8—1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节,主要介绍我国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以及农业发展情况。
本节内容通过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地形地貌、植被分布等自然特征,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独特的农业生产方式。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情况,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材插图,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理解农业发展的特殊性。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
2.使学生理解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特殊性,认识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2.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插图,分析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讲解西北地区典型农业发展模式,使学生理解农业生产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3.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探讨不同自然环境下的农业生产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教材、PPT等教学资源。
2.收集有关西北地区农业的案例资料,用于教学分析。
3.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知识卡片,用于巩固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西北地区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然后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这些图片,说说西北地区有哪些自然特征?”2.呈现(10分钟)讲解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自然特征,并结合PPT展示相关地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西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人教八年级下册(2023年新编)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案
《西北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明确西北的范围。
2.能够在地形图上找出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区。
3.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的原因及变化规律。
4.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下,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
(二)过程与方法1.读图获取图文信息,学会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知识。
2.通过课堂活动、练习等,提高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析区域特征,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观念;拓宽地理视野,加强地理思维,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西北地区的气候、地形等自然地理特征。
2.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农业及其他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问题法、启发式讲述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图片等。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西北地区草原、荒漠等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西北地区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师讲授:通过这些图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管是自然环境特点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西北地区和我们生活的南方地区有着明显的不同。
西北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干旱,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西北地区,了解西北地区为什么干旱,以及干旱的环境下西北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一、自然特征1.位置和范围阅读:阅读西北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图并提问:怎么描述西北地区的范围呢?西北地区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域?学生:(略)师生小结:位置: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古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以北。
政区范围主要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北部。
2.地形提问:结合教材图,判断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三级阶梯中的哪一级阶梯?主要的地形类型是什么?主要包括哪些地形单元?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并发言,教师给予指导。
地理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西北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
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找出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青藏地区的界线,确定其范围,并说出西北地区的主要地形组成。
2、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干旱,了解西北地区干旱的表现、形成原因及变化规律3、了解西北地区受干旱气候的影响,农牧业生产和生活的特色过程与方法1、通过运用西北地区地形图,确定其位置、范围、地形特征,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
2、通过对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特征的探究,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和探究知识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西北地区的学习,是学生体会我国疆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资源丰富的优势,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热情。
2、通过干旱对西北地区人们生活得影响,唤醒学生珍惜水资源、爱护环境意识。
教学重点西北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教学难点西北地区独特自然地理特征的成因及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课时安排共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向学生展示西北地区的典型景观照片。
由照片你联想到哪些诗句?板书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一、草原和荒漠活动读《西北地区地形图》,引导学生找出主要山脉和地形区,总结西北地区的位置和地形特征。
板书 1、位置2、地形:高原、盆地小结西北地区主要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
活动阅读教材P73文字内容及中国气候类型图,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什么,有什么突出特点?(2)西北地区的干旱表现在哪些方面?(河流稀少;草原、荒漠分布广) (3)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是什么?(位置:距海较远、地形:高山阻隔)板书 3、气候:干旱转承干旱的气候条件下西北地区会是怎样的景观呢?活动学生完成教材P73活动题,认识西北地区的景观变化规律及原因。
板书 4、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小结西北地区荒漠和草原广布,其中东部高原以草原为主,向西逐渐过渡为荒漠草原和荒漠,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
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优质课)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西北地区》第一节《自然特征和农业》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西北地区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和成因;(2)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情境学习:创设情境,教师引导,激发学习兴趣;(2)自主研讨:读图,用图,掌握基本知识,互相讨论加深印象;(3)竞赛展示:分组展示自学成果,在竞赛中巩固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积极思考、勇于表现的学习态度;(2)培养人类活动要适应环境,也要保护环境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影响。
难点:分析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生产生活三者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1.收集有关西北地区的视频,图片;2.准备SMART Notebook多媒体课件,增强交互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教学内容学生活动设计思路1导入创设“两会”情境;整体感受西北地区的自然人文特征播放《歌唱祖国》的歌曲,引入到两会的情境中,课堂成为“西北地区”代表团“关注民生”主题讨论会。
播放《美丽中国行》视频片段。
过渡:西北地区究竟在什么位置呢?听歌曲猜歌名;看视频,感受西北地区相对恶劣的自然环境,独特壮丽的自然景观,以及西北地区人民不畏艰难创设美好生活的精神,并说出形容西北地区的一个词语。
让每位学生成为西北地区“代表”,身处其中,拉近空间距离,激发主动性;体会西北地区并存着环境恶劣、风景美丽、生存艰难等要素,激发探索的兴趣;2研讨: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与投影“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图;教师在中国行政区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趁机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来自新疆和甘肃,另一组来自内蒙古和宁夏,既为接下来的分组竞争做好准备,也在不经意间强化了西北地区主要省区这个知识点。
在中国地形图中画出西北地区的界线,得到西北地区四周多山的地形特点。
指出西北地区的位置,概括其位于“内陆”的位置特征;回答西北地区主要包括哪些省区;说出西北地区边界线上的山脉名称。
从中国版图、省区图、地形图三种不同类型的图落实西北地区的位置,也为分析其干旱成因埋下伏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西北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西北地区位置、范围、地形、气候、河湖及植被。
2使学生掌握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及对农牧业生产生活的影响
3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
二教学重点
1 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特征
2 分析西北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自主探究
五教具准备
地图册西北地区地形图400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布图
六教学过程
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你知道这是对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哪一个区域的描述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西北地区。
板书一、草原和荒漠
1、阅读地图册34和35页找出大兴安岭、昆仑山脉、祁连山脉、长城试着说出西
北地区位置。
2、看图说出西北地区有哪些主要地形区?并注意观察东西部地形差异。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3、让学生在地图册上找出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脉、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归纳新疆地形特点。
4、结合教材图
5、1得出西北地区位于我国地势哪一级阶梯?
师: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西北最好的写照,那么你说出西北地区气候类型及特点吗?有同学去过内蒙古或者新疆,那里地面植被是怎样的?
学生:草原、荒漠、沙漠、戈壁。
师:为什么会这样?
看教材图8、4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看看西北年降水量大部分在多少毫米以下?
并让学生完成活动题1和2。
讨论西北地区降水少的原因。
小结:西北地区东西跨度较大,距海洋远近不同,东部距海近,降水较多,景观为草原,往西距海洋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景观是草原荒漠到荒漠。
板书:
距海较远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干旱自然特征东部:草原
高山阻隔西部:荒漠练习:根据你的理解,将一下几个地理要素按因果关系连起来。
1、位置: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2、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3、河流:稀少、多内流河
4、重重山岭阻隔
5、植被:草原、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