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中常见显色反应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eef8c2d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39.png)
生物碱的显色反应生物碱的显色反应啊,就像是一场神秘的魔法秀,每次看到那些颜色变化,都让人忍不住惊叹。
我记得在学校的化学实验室里,第一次做生物碱显色反应实验的时候,那场景可真是有趣极了。
老师拿出了几种含有生物碱的植物提取物,有从颠茄里提取的,还有从曼陀罗里弄出来的,这些东西看起来普普通通,就像一些不起眼的小粉末。
当老师把一种生物碱溶液滴到一块白色的瓷板上,然后又加入了一种叫 Dragendorff 试剂的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瓷板上的溶液还是无色透明的,就像一杯平淡无奇的白开水。
可没过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溶液开始慢慢地变色,从透明逐渐变成了橙红色,就像夕阳的颜色一点点在瓷板上晕染开来。
我当时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死死地盯着瓷板,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
旁边的同学也都发出了“哇”的惊叹声,就像看到了一场精彩的魔术表演。
接着,老师又换了一种生物碱,这次用的是小檗碱。
当它和另一种试剂混合后,溶液先是变成了黄色,然后又迅速地变成了绿色,那绿色鲜艳得就像春天刚冒出来的嫩草。
我好奇地凑上前去,想看看这颜色到底是怎么变出来的。
我闻了闻,有一股淡淡的气味,说不上来是什么味道,有点像植物的清香,但又夹杂着一些化学试剂的特殊味道。
我自己也动手尝试了一下。
我小心翼翼地吸取了一点生物碱溶液,滴到瓷板上,然后按照老师教的步骤加入试剂。
我的手都有点微微发抖,心里既紧张又兴奋。
当看到溶液开始变色的时候,我高兴得差点跳起来。
我做的这个反应最后呈现出了一种漂亮的紫色,就像薰衣草的颜色。
我看着自己的“杰作”,心里满是成就感,就像一个小魔法师成功地施展了一个魔法咒语。
在这个过程中,我还发现不同的生物碱和不同的试剂搭配,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变化。
这就像不同的服装搭配会给人带来不同的风格一样。
有的组合会产生明亮的颜色,有的则是比较深沉的色调。
这些显色反应可不仅仅是为了好看,它们对于鉴别生物碱的种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就像一把把钥匙,能打开不同生物碱的“身份之门”。
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
![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63bb5ae9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f2.png)
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生物指示剂是指一些生物体,它们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能够表现出明显的生理反应,广泛用于实验室、工厂、医院、环保等领域的生态监测、卫生检测和灭菌效果检测中。
其中,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是一种常见的检测方法,本文将从原理及应用两个方面对其进行介绍。
一、原理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是基于生物特征的一种变色反应。
这种反应是一种由微生物与化学试剂共同作用而引起的显色反应,通常表现为颜色的变化、吸光度的变化和发光强度的变化等。
而这种反应仅需一部分细胞即可,因此其检测方法比较灵敏和高效。
其变色原理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1. pH变色原理pH值是在实验室实验、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的一个参数,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到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
生物指示剂中一些微生物能够感知到pH值的变化,而在特定的条件下,它们会表现出特定的生理反应,例如变色。
通常,在较酸性的环境中,指示剂会变成红色,而在碱性环境下,指示剂会变成蓝绿色。
这种变色反应的原理是因为pH值的变化能够影响到指示剂中某些化学物质的离子态,进而导致吸取或释放H+,从而引起染色或褪色。
2. 温度变色原理温度是影响微生物代谢和生长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中也包括了与温度有关的反应。
这种反应通常通过寄生在生物指示器主体上的微生物来实现。
当温度达到某个特定的范围时,微生物会释放出某些化学物质,从而触发变色反应。
通常,指示剂会从绿色变成黄色,而且这种变色反应具有不可逆性,也就是一旦变色,它将一直保持变色状态。
3. 气味、氧气变色原理除了上述两种原理,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还包括气味气体和氧气反应变色原理。
比如在环保修复等领域,通常会使用土壤微生物作为生物指示剂来监测土壤污染程度。
在土壤中加入一定剂量的微生物后,如果土壤中存在污染物,微生物会释放出某些气味物质来表现出对污染物的感知反应。
此外,如果土壤中存在较高的氧气含量,则微生物生长繁殖,指示剂则会变成黄色。
二、应用生物指示剂变色原理在实验室、工厂、医院、环保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935e34ce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e.png)
高中生物学实验的颜色反应大全1 、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原理: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 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原理:苏丹Ⅲ+ 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原理: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 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 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原理:淀粉+ 碘液→蓝色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5 、DNA 的染色与鉴定染色原理:DNA+ 甲基绿→绿色应用:可以显示D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 二苯胺→蓝色应用:用于DNA 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 呈现红色原理:RNA+ 吡罗红→红色应用:可以显示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 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线粒体的染色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8 、酒精的检测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9 、CO2 的检测原理:CO2 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应用: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CO2 的产生情况。
生物颜色反应总结
![生物颜色反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41dff21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fc.png)
生物颜色反应总结
1. 亲水实验
(1) 葡萄糖溶液:加入少量碘液后,会呈现深蓝紫色,表示葡萄糖是亲水性物质。
(2) 橄榄油:没什么颜色变化,表示橄榄油是疏水性物质。
2. 醋酸反应
(1) 葡萄糖溶液:加入醋酸后无色变化,表示葡萄糖不含醇基。
(2) 乙醇溶液:加入醋酸后会出现橘黄色,表示乙醇含醇基。
3. 碘钾碘化物试验
(1) 葡萄糖溶液:加入碘钾碘化物后呈蓝色,表示葡萄糖含醛糖素。
(2) 浓盐酸:加入碘钾碘化物后无色变化,表示浓盐酸不含醛糖素。
4. 铜硫酸盐反应
(1) 葡萄糖溶液:加入铜硫酸盐显现墨绿色,表示葡萄糖含醛糖素。
(2) 甲醇溶液:加入铜硫酸盐无色变化,表示甲醇不含醛糖素。
以上总结了几种常见的生物颜色反应实验及结果,初步了解了生物分子的亲水性及基团的存在与否。
高中生物显色反应总结
![高中生物显色反应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c29c89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f.png)
高中生物显色反应总结
高中生物中常见的显色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碘液显色反应:将淀粉溶液加入碘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蓝黑色。
这是因为碘能与淀粉形成碘淀粉络合物,从而使溶液显色。
2. Benedict试剂显色反应:将葡萄糖或其他还原糖溶液加入Benedict试剂中,加热后,溶液由蓝色变为红色或黄色,颜色深浅可反映还原糖的浓度。
这是因为还原糖能与Benedict试剂中的铜离子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原铜离子生成沉淀从而使溶液显色。
3. 酚酞溶液显色反应:将酚酞溶液滴加入碱性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粉红色。
这是因为酚酞与碱性条件下的氢氧根离子发生酸碱指示反应,形成酚酞根离子,从而使溶液显色。
4. 苏丹红试验:将脂质溶液(如乳、血清等)滴加到苏丹红溶液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这是因为苏丹红能与脂质发生吸附反应,从而使溶液显色。
5. 高锰酸钾溶液显色反应:将高锰酸钾溶液滴加到含有还原剂(如蔗糖溶液)的容器中,溶液由紫色变为无色。
这是因为高锰酸钾能与还原剂发生氧化反应,从而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消失。
以上是高中生物中常见的显色反应总结。
这些反应在实验中常用于检测物质的存在、浓度等。
多肽合成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
![多肽合成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22d6c6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06.png)
多肽合成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1.引言1.1 概述多肽是由多个氨基酸残基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生物大分子。
多肽合成是一种重要的实验室技术,通过人为合成特定的氨基酸序列,可以获得具有特定功能和生物活性的多肽分子。
茚三酮显色反应是一种常用的多肽组装方法,通过茚三酮与氨基酸中的氨基反应,可以使合成的多肽产生可观察的色素变化。
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是基于茚三酮与氨基酸中的氨基之间的亲核加成反应。
茚三酮分子中的碳原子带有局部部分正电荷,而氨基酸中的氨基带有局部部分负电荷。
当茚三酮与氨基接近时,氨基的性质使其能够攻击茚三酮分子的部分正电荷,形成一个中间的的化合物。
在这个过程中,氨基酸的氨基与茚三酮发生反应,并且形成一个新的酮基。
这个酮基的存在使得茚三酮变成了有色化合物,从而使合成的多肽分子产生明显的颜色变化。
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的发现为多肽合成提供了一种简单、高效和直观的组装策略。
通过对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的深入理解,研究人员可以更好地控制反应条件,调节反应速率和产物结构,从而实现对多肽合成的精密控制和合成效果的优化。
本文的目的是系统地介绍多肽合成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的基本原理和机制。
通过了解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发展历程、原理和应用,读者可以深入了解多肽合成领域中的重要技术和方法。
本文的结构如下:首先,我们将在引言部分对多肽合成和茚三酮显色反应进行简要介绍;接着,在正文部分,我们将详细介绍多肽合成和茚三酮显色反应的原理和机制,并介绍相关的实验方法和条件;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本文所述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多肽合成茚三酮显色反应在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对多肽合成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设计对于一篇长文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非常重要。
在本文中,文章结构被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在引言部分,我们已经包括了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本篇长文中,正文部分被细分为多肽合成和茚三酮显色反应原理两个小节。
生物化学实验
![生物化学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c04a837ba8114431b90dd8ad.png)
2008—2009 学年度第 一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名称 授课班级 任课教师
水产学院 生物化学实验 养殖 0713 韩芳
试验一蛋白质显色反应和氨基酸纸层析
(一) 蛋白质的显色反应
一、 目的要求: 1、 理解蛋白质具有双缩脲反应。 2、 理解蛋白质和α--氨基酸均能与茚三酮作用产生有色化合物。 3、 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某些侧链功能基团能发生黄色反应、米伦氏反应
二、教学方法和教学学时: 1、教学方法:学生操作实验,教师指导。 2、教学学时:4 学时。
三、实验内容: 以桔络、作实验样品,用 10 倍量的 1%盐酸抽提(研磨),制得 50ml 抽
提液;用 1%盐酸作空白液。脉动和鲜橙多饮料,离心后的6—二氯酚靛酚滴定法测定该抽提液或样品液中 VC 的含量。
六、思考题
1.常用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有哪些?各有何优缺点?
2.考马斯亮蓝 G-250 法测定蛋白质含量的原理是什么?还有哪些蛋白质定
量法?
3.如何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
七、作业: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四 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测定(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
一、目的要求:
1、掌握用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样品中总糖和还原糖含量。
(1)标准曲线的制作
取 6 支具塞试管,编号后,按下表加入试剂。
管号
12345 6
蛋白质标准液(ml)
0 0.2 0.4 0.6 0.8 1.0
蒸馏水(ml)
1.0 0.8 0.6 0.4 0.2 0
考马斯亮蓝 G-250 试剂(ml)
55555 5
蛋白质含量(μg)
0 20 40 60 80 100
(二) 氨基酸的纸层析法分离
显色反应
![显色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312d9617bb68a98271fefaea.png)
1-a羟基——橙黄橙色邻二酚羟 基——蓝紫色
区别苯醌和蒽醌
间二酚羟基——橙红红色 对二酚羟基——紫红紫色
碱性,开环,-异羟肟酸——酸 化,三价铁——红色 蓝绿色
蓝色
红色缩合物
必须有游离的酚羟基,6号位有酚羟基且无取代
橙红--紫红 橙红--紫红 紫色或紫红色
异黄酮(查尔酮,橙酮,儿茶素无显色反应
碘化铋钾 饱和苦味酸 碘化汞钾 雷氏铵盐 碘-碘化钾 硅钨酸 二硫化碳-硫酸铜反应
生物碱 生物碱 生物碱 季胺碱 生Biblioteka 碱 生物碱 麻黄碱铜络盐反应
硫酸铜 ,氢氧化钠,乙醚 麻黄碱
氯化汞 Vitali
莨菪碱 东莨菪碱 莨菪烷类
DDL反应
过碘酸氧化乙酰丙酮缩合反应 樟柳碱
Molish反应
浓硫酸-a萘酚
糖苷类
硫酸铜,氢氧化钠蓝紫色,+乙醚分层
薄层色谱紫色谱的显色剂 最常用的显色剂
三种以上试剂均能发生反应为阳性判断为生物碱 少数生物碱不与一般沉淀试剂反应如麻黄碱,吗 啡,咖啡碱
麻黄碱专属反应
黄色沉淀(加热)红色 白色沉淀 深紫--暗红--消失
黄色
紫色环
紫色
苯醌,萘醌有蓝色斑点
可区别蒽醌
遇碱显红或紫红
蒽酚蒽酮二蒽酮氧化--共 轭体系--显色
feigl反应 无色亚甲蓝
碱性条件,醛,邻二硝基苯 所有醌类
无色亚甲蓝乙醇溶液
苯醌萘醌
Borntrager反应
羟基蒽醌
Kesting-Graven反应 金属离子
活性次甲基蓝
苯醌,萘醌 蒽醌有a-羟基,邻二酚羟基
异羟肟酸铁 三氯化铁反应 Gibb反应 Emerson
盐酸-镁粉 盐酸-锌粉 四氢硼钠 铝盐
生物化学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生物化学实验一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a45f957be009581b6bd9ebaf.png)
实验一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呈色反应一、目的要求验证蛋白质特性;学习和掌握蛋白质呈色反应的原理和方法;学习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蛋白质中的某些化学键或氨基酸残基中的某些化学基团可以与某些特殊试剂形成特定的有色物质。
这些反应称为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各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不完全相同。
因此,呈色反应产物的颜色也不完全一样。
呈色反应不是蛋白质所特有,一些非蛋白物质也能呈现类似的呈色反应。
因此,不能仅以呈色反应结果来判别被测物质是否为蛋白质。
三、呈色反应双缩脲反应1.原理两分子尿素经加热至180°C 后可以缩合成一分子双缩脲,并放出一分子氨。
双缩脲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结合生成紫红色络合物,此反应称为双缩脲反应。
多肽及所有蛋白质均具有肽键,与双缩脲分子中亚酰胺键结构相同,也能发生此反应,因此,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与铜离子也能呈现出类似于双缩脲的颜色反应。
2.器材与试剂1)器材试管、药匙、电炉、试管夹、滴管。
2)试剂〈1〉蛋白质溶液(10%卵清蛋白溶液):吸取鸡蛋清溶液10ml ,加蒸馏水稀释,定容至100ml 。
〈2〉10%氢氧化钠溶液。
〈3〉1%硫酸铜(CuSO4)溶液。
〈4〉0.1%甘氨酸(Gly)溶液:称0.1g 甘氨酸溶于蒸馏水中,稀释至100ml 。
〈5〉结晶尿素。
3.实验步骤双缩脲反应实验1234尿素+加热后的尿素+蛋白质溶液/滴30.1%Gly/滴310%NaOH/滴55551%CuSO 4/滴1111显色现象试管试剂/滴(1)制备双缩脲:取结晶尿素少许(约火柴头大小),放入干燥的小试管中。
微火加热至尿素熔解至硬化,刚硬化时立即停止加热,尿素放出氨,此时双缩脲即已形成。
冷却后作为双缩脲样品(1号管)。
(2)另取3支试管,与1号管一起按表加样,混匀,观察各管颜色变化,记录结果并解释现象。
茚三酮反应1.原理蛋白质或氨基酸在弱碱性条件下,其上的氨基与茚三酮共热可产生蓝紫色缩合物。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三细胞化学—联苯胺反应
![南开大学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三细胞化学—联苯胺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e7fa1179ad51f01dc381f138.png)
实验用显色反应
联产生苯新胺生反氧应,:后过者氧再化将物无酶色分的解联H苯202胺。 氧化成联苯胺蓝,进而变成棕色化 合物。
实验内容和目的
通过联苯胺反应, 掌握过氧化物 酶的显示方法及联苯胺反应原理
概述
显示过氧化物酶的联苯胺反应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过氧化物酶 (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是构成机 体防御脂质过氧化系统的内源成分,它 们构成了生物体内重要的酶促反应防御 体系,从而维护生物体内细胞正常的生 理代谢和生化反应。
实验原理
显示过氧化物酶的联苯胺反应
细胞内的过氧化物酶能把联苯胺氧化 为蓝色(或棕色)产物。因而,可根据 颜色反应判断酶的有无或多少。 联苯 胺被氧化后,脱下的H再与H2O2作用生 成水。 为了验证实验的准确性可用煮 沸杀死组织法,或用呼吸抑制剂抑制酶 的活性。
0.85% 生理盐水洗1min ↓
10% 甘油封片 ↓
镜检
油菜叶柄徒手切片
实验结果
蓝色沉淀指示有过氧化物酶存在。 注意观察细胞内蓝色沉淀的存在 部位,大小,形状和数量。
实验结果
实验报告要求
摘要及关键词 实验原理 材料和方法 结果与分析苯胺反应
(必做,综合性实验,4学时)
前言
细胞化学染色 (cytochemical staining)是 利用染色剂可同细胞的某种成分发生反 应而着色的原理,对某种成分进行定性 或定位研究的技术。利用这种方法对细 胞的各种成分几乎都能显示,包括有无 机物、 醛、 蛋白质、糖类、脂类、核 酸、酶等。
常用显色反应
生物碱显色反应名词解释
![生物碱显色反应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f88f5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2b.png)
生物碱显色反应名词解释1、生物碱名词解释:是天然产的一类含氮有机化合物,大多数具有氮杂环结构,呈碱性并有较强的生物活性。
2、两性生物碱名词解释:分子中有酚羟基和羧基等酸性基团的生物碱。
3、隐性酚羟基名词解释:由于空间效应使酚羟基不能显示其的酚酸性,不能溶于氢氧化钠水溶液。
4、生物碱沉淀反应名词解释:生物碱在酸性水或稀醇中与某些试剂生成难溶于水的复盐或络合物的反应称为生物碱沉淀反应。
5、生物碱显色反应名词解释:某些试剂能与个别生物碱反应生成不同颜色溶液的反应。
6、雷氏铵盐名词解释:即硫氰酸铬铵,其组成为NH4[Cr ((NH3)2SCN)4],其与季铵型生物碱反应生成红色沉淀或结晶。
7、Dragendorff试剂名词解释:即碘化铋钾,其组成为KbiI4,与生物碱反应生成橘红色至黄色无定形沉淀(B*HbiI4)。
8、诱导效应名词解释:生物碱分子中的氮原子上的电子云密度受到氮原子附近供电基(如烷基)和吸电基(如各类含氧基团、芳环、双键)诱导效应的影响。
供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增加,碱性增强;吸电诱导使氮原子上电子云密度减小,碱性降低。
9、共轭效应名词解释: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孤电子对与π-电子基团共轭时一般使生物碱的碱性减弱的效应。
10、空间效应名词解释:在生物碱中氮原子由于附近取代基的空间立体障碍或分子构象因素,而使质子难于接近氮原子,碱性减弱的效应。
11、诱导-场效应名词解释:生物碱中一个氮原子质子化后,就产生一个强的吸电基团-N+HR2,它对另外氮原子产生两种碱性降低的效应,即诱导效应和静电场效应。
12、氢键效应名词解释:当生物碱成盐后,氮原子附近如羟基、羰基,并处于有利于形成稳定的分子内氢键时,氮上的质子不易离去,碱性强的效应。
生物碱的化学显色
![生物碱的化学显色](https://img.taocdn.com/s3/m/910ef207de80d4d8d15a4f66.png)
生物碱的化学显色五、显色反应Frohde试剂(1%钼酸钠或5%钼酸铵的浓硫酸溶液):乌头碱显黄棕色,吗啡显紫色转棕色,可待因显暗绿色至淡黄色,黄连素显棕绿色,阿托品等不显色;Mandelin试剂(1%钒酸铵的浓硫酸溶液):吗啡显棕色,可待因显蓝色,莨菪碱显红色; Marquis试剂(浓硫酸中含少量甲醛:0.2mL30%甲醛溶液与10mL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吗啡显橙色至紫色,可待因显红色至黄棕色。
Labat反应5%没食子酸的醇溶液具有亚甲二氧基结构的生物碱呈翠绿色Vitali反应发烟硝酸和苛性碱醇溶液结构中有苄氢存在则呈阳性反应深紫—暗红—最后颜色消失黄酮的显色反应四、呈色反应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多与分子中的酚羟基及γ-吡喃酮环有关。
(一)还原试验——鉴别1.盐酸-镁粉(或锌粉)反应操作:样品←-1mL甲醇或乙醇|镁粉振摇|几滴浓HCl;△出现颜色多数黄酮、黄酮醇、二氢黄酮及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显橙红~紫红色,少数显紫~蓝色;当B环上有-OH或-OCH3取代时,呈现的颜色即随之加深;查耳酮、橙酮类无颜色反应,异黄酮类除少数外,均不显色。
注意事项:1.做对照实验(在供试液中仅加入浓盐酸进行观察),花青素及部分橙酮、查耳酮等在单纯浓盐酸酸性下也会发生色变;2.在用植物粗提取液进行试验时,为了避免提取液本身颜色的干扰,需注意观察加入浓盐酸后升起的泡沫颜色,若为红色,即示阳性,表明存在黄酮类化合物;3.盐酸-镁粉反应的机理过去认为是由于生成了花色苷元所致,现在认为是由于生成了正碳离子的缘故。
2.硼氢化钠(钾)反应NaBH4是对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专属性较强的一种还原剂,与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产生红~紫色(唯一性) 。
操作:试管←0.1mL含有样品的乙醇液|0.1mL2%NaBH4甲醇液|1min后,加数滴浓HCl或H2SO4红色~紫色另报道二氢黄酮(醇)可与磷钼酸试剂反应呈现棕褐色,也可作为二氢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鉴别反应。
三萜类化合物的常见颜色反应
![三萜类化合物的常见颜色反应](https://img.taocdn.com/s3/m/28eef5b2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4a.png)
三萜类化合物的常见颜色反应
三萜类化合物是一类在植物中广泛存在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它们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菌、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在化学研究中,三萜类化合物常常通过颜色反应进行分离和鉴定。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三萜类化合物颜色反应。
1. 水杨醛试剂(法式试剂)反应
水杨醛试剂可以与三萜类化合物中的羟基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紫色或紫红色的产物。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定性分析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如齐墩果酸和三尖杉酯。
2. 碘试剂反应
碘试剂可以与三萜类化合物中的不饱和键发生加成反应,形成暗红色、紫色或黑色的产物。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定性分析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如阿魏酸和异阿托品。
3. 高锰酸钾试剂反应
高锰酸钾试剂可以氧化三萜类化合物中的羟基和双键,形成蓝色或紫色的产物。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定性分析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如丹参酮和丹参素。
4. 硫酸铁试剂反应
硫酸铁试剂可以与三萜类化合物中的羟基和双键发生加成反应,形成绿色、蓝色或紫色的产物。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定性分析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如紫草酸和柚皮素。
5. 2,4-二硝基苯肼试剂反应
2,4-二硝基苯肼试剂可以与三萜类化合物中的羟基发生偶氮反应,形成橙黄色或红色的产物。
这种反应可以用于鉴别和定性分析一些三萜类化合物,如乌头酸和毒芹酮。
三萜类化合物的颜色反应是一种常见的鉴别和定性分析方法,可以帮助化学家们更准确地分离和鉴定这些有机化合物。
同时,这些反应也为三萜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生物素显色原理
![生物素显色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da9ca6e4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35.png)
生物素显色是一种常用的染色方法,用于检测生物素与生物素结合蛋白(如酶标记抗体、亲和素等)的存在或定位。
其原理如下:
1. 生物素-鸡蛋白结合:生物素(biotin)是一种小分子有机物,可与鸡蛋白(avidin)或亲和素(streptavidin)等结合。
鸡蛋白或亲和素是一种高亲和力的蛋白质,能够与生物素结合形成稳定的复合物。
2.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常用的生物素标记物是辣根过氧化物酶(HRP)。
HRP 是一种常用的酶标记物,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HRP可以与生物素结合形成生物素-HRP复合物。
3. 酶促反应:生物素-HRP复合物与待检测的生物素结合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
随后,加入显色底物(如3,3'-二氨基联苯基四甲基苯胺,DAB)和过氧化氢(H2O2),HRP催化底物的氧化反应,产生可见的棕色沉淀物。
4. 显色结果:经过酶促反应后,产生的棕色沉淀物可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用于检测生物素结合蛋白的存在或定位。
沉淀物的颜色和强度与待检测物的含量和活性有关。
生物素显色方法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较低的背景信号,广泛应用于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原位杂交等领域。
生物中常见显色反应审批稿
![生物中常见显色反应审批稿](https://img.taocdn.com/s3/m/b35f8c8ae009581b6bd9eb7c.png)
生物中常见显色反应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1)淀粉直链淀粉由a-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子组成,呈线状链;支链淀粉在分支处有a-1,6-糖苷键连接,其直链部分也有a-1,4-糖苷键连接。
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a-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不是。
能与醛基发生特定颜色的指示剂斐林试剂、班氏试剂进行鉴定。
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①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NaOH溶液,乙液CuSO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0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
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②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硫酸铜溶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
将A溶液倾注入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物)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蓝色溶液-红黄色沉淀化学上常用银氨溶液来鉴定还原性糖。
(3)脂肪的鉴定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都是用于鉴定脂肪(4)蛋白质的鉴定双缩脲试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DNA的鉴定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二苯胺试剂进行鉴定。
现配现用。
原理:DNA 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叫-羟基-7-酮基戊醛,再与二苯胺试剂结合显蓝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的DNA含量成正比。
实验时将二苯胺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冷却后即呈蓝色。
二苯胺有毒常温下DNA还有遇甲基绿溶液呈蓝绿色的特性。
显色反应的概念
![显色反应的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5680e119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a.png)
显色反应的概念显色反应是指一种物质或溶液在特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后,引起颜色的改变现象。
这种反应一般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来判断反应的进行与成败。
显色反应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生物医学、环境监测等领域,具有简单、敏感、快速等特点。
显色反应的基本原理是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由于电子的重新分布或物质结构的改变,导致吸收或反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从而引起颜色的改变。
根据显色反应的机理,可以将显色反应分为吸收光谱法和反射光谱法两种。
吸收光谱法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吸收特定波长的光线,产生吸收峰,进而引起颜色的变化。
这种反应常见于溶液中的有机染料或金属离子试剂与物质发生反应。
例如,布氏试剂与葡萄糖发生反应后会产生深蓝色的产物。
这种反应可以通过分光光度计等仪器来进行定量分析。
反射光谱法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由于物质结构或晶体结构的改变,反射或散射特定波长的光线,产生新的颜色。
这种反应常见于固体样品中,例如金属离子试剂与固体试样发生反应。
例如,化学发光法中的荧光试剂与物质发生反应后会产生荧光,可以通过观察样品的荧光颜色来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
显色反应不仅仅限于单一的物质,还可以利用复合材料、纳米材料等多种材料进行显色反应。
例如,利用金属纳米颗粒与物质表面的相互作用,在可见光谱范围内引起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产生颜色变化。
这种基于纳米材料的显色反应被广泛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环境检测、光子学等领域。
显色反应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化学分析中,显色反应常用于定性或定量测定物质的含量或性质。
例如,通过观察物质的颜色变化,可以判断是否存在某种离子或化合物。
在生物医学领域,显色反应常用于检测生物标记物,诊断疾病。
例如,尿液中的白细胞酯酶显色试剂可以通过颜色变化来判断尿液中是否存在白细胞,从而早期诊断尿路感染。
在环境监测中,显色反应常用于检测水质、大气污染等。
例如,利用酸雨指示剂的显色反应,可以判断酸雨的强度,从而评估大气污染程度。
实验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2021推选
![实验五蛋白质的颜色反应和沉淀反应2021推选](https://img.taocdn.com/s3/m/de4c7edecfc789eb162dc844.png)
(五)有机酸沉淀蛋白质
原理:当溶液PH小于等电点时,蛋白质颗粒带正电荷,容 易与某些有机酸如三氯乙酸和磺基水杨酸等的酸根负离子发生 原理反:浓应无机生酸(成磷酸不除外溶),性能使盐蛋白而质发沉生不淀可逆。的沉这淀反个应。反应可将生物体液中的蛋白质
(一)蛋白质盐析作用
原理: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中性盐(硫酸铵、硫酸钠或氯 化钠等)至一定浓度,使蛋白质脱去水化层而聚集沉淀。沉淀 不同的蛋白质所需中性盐的浓度也不同。
注意事项:
1、应先加蛋白质溶液,然后加饱和硫酸铵溶液;
2、固体硫酸铵若加到过饱和则有结晶析出,勿与蛋白质沉 淀混淆。
(二)酒精沉淀蛋白质
质定量测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依据。
常见的蛋白质颜色反应
1. 米伦氏反应 2. 双缩脲反应 3. 黄色反应 4. 茚三酮反应 5. 乙醛酸反应
(一)米伦氏(Millon)反应
原理:米伦试剂为硝酸、亚硝酸、硝酸汞和亚硝酸汞之 混合物,能与苯酚、双酚及某些羟苯衍生物产生颜色反应。 这些反应最初产生的有色物质可能为羟苯之亚硝基衍生物, 经变位作用变成颜色更深的邻醌肟,最终形成红色稳定产 物。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中只有酪氨酸为羟苯衍生物,因 此该反应为酪氨酸的显色反应(酚羟基反应)。
实验五蛋白质的颜 色反应和沉淀反应
蛋白质颜色反应原理
蛋白质分子中的某种或某些基团与显色剂作用, 可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不同蛋白质所含氨基酸不 完全相同,颜色反应亦可不同。颜色反应不是蛋白 质的专一反应, 一些非蛋白物质亦可产生相同的 颜色反应, 因此不能仅根据颜色反应的结果决定 被测物是否是蛋白质。颜色反应是一些常用的蛋白
原理:酒精为脱水剂,能破坏蛋白质胶体质点的水化层而 使其沉淀析出。
tmb显色被硫酸终止的原理
![tmb显色被硫酸终止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b6fcf8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ee.png)
tmb显色被硫酸终止的原理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TMB显色被硫酸终止的原理一、介绍TMB显色是一种常用的显色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实验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鉴定出现的显色反应
(1)淀粉
直链淀粉由a-1,4-糖苷键连接的葡萄糖分子组成,呈线状链;支链淀粉在分支处有a-1,6-糖苷键连接,其直链部分也有a-1,4-糖苷键连接。
一般的淀粉为直链及支链淀粉的混合物。
通常我们说的淀粉遇碘变蓝指的是可溶性直链淀粉,而支链淀粉遇碘呈紫或红紫色。
(2)还原糖的鉴定
还原性糖:指分子结构中含有还原性基团(游离醛基或a-碳原子上连有羟基的酮基)的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乳糖、半乳糖等)蔗糖、淀粉、纤维素等不是。
能与醛基发生特定颜色的指示剂斐林试剂、班氏试剂进行鉴定。
实验时,应选择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
①斐林试剂:斐林试剂是NaOH溶液,乙液CuSO4溶液配制而成,二者混合后,立即生成淡蓝色的Cu(OH)2沉淀。
Cu(OH)2:在加热条件下与醛基反应,被还原成砖红色的Cu20沉淀,醛基则被氧化为羧基。
此过程溶液的颜色变化为:浅蓝色一棕色一砖红色(沉淀)。
②利用班氏试剂:班氏试剂由硫酸铜溶液,柠檬酸钠和碳酸溶液配制而成。
将A溶液倾注入B液中,边加边搅拌,如有沉淀可过滤。
(柠檬酸作为Cu2+的络合物)班氏试剂可长期使用蓝色溶液-红黄色沉淀
化学上常用银氨溶液来鉴定还原性糖。
(3)脂肪的鉴定
苏丹Ⅲ染液和苏丹Ⅳ染液都是用于鉴定脂肪
(4)蛋白质的鉴定
双缩脲试剂分子中含有许多与双缩脲结构相似的肽键的物质如蛋白质、多肽等都可以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5)DNA的鉴定
在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中用二苯胺试剂进行鉴定。
现配现用。
原理: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叫-羟基-7-酮基戊醛,再与二苯胺试剂结合显蓝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的DNA含量成正比。
实验时将二苯胺试剂与DNA混匀后,置于沸水中加热5min,冷却后即呈蓝色。
二苯胺有毒
常温下DNA还有遇甲基绿溶液呈蓝绿色的特性。
甲基绿是碱性染料,细胞学上常用来染染色质,将它跟酸性品红一起可作植物木质部的染色。
(6)DNA和RNA的染色鉴定
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7)酒精的鉴定
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8)二氧化碳的鉴定
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pH值为6.8~7.6。
由蓝色变为黄绿色。
(9)亚硝酸盐的鉴定
在盐酸酸化的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黄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奈基乙二氨盐酸盐结合生成玫瑰红染料。
(10)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11)吲哚酚试剂与维生素C溶液呈褪色反应
原理:吲哚酚即2,6-二氯酚靛酚钠,其水溶液为蓝紫色,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能将其褪色。
应用:可用于检测食品营养成分中是否含有维生素C。
?
2.结构鉴定呈现的显色反应
(1)检测线粒体
健那绿染液(詹姆斯绿B)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2)检测染色体
染色体(质)是细胞核内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
常用龙胆紫溶液使染色体染成紫色,但也使用醋酸洋红溶液使染色体着红色。
(3)花粉粒鉴定
用做花药离体培养的花粉粒选发育时期为单核局中期向单核靠边期移动的时期。
确定花粉发育时期的最常用的方法有醋酸洋红法,细胞核被染成红色。
但是,某些植物的花粉细胞核不易着色,需采用焙花青铬钒法,这种方法能将花粉细胞核染成蓝黑色。
3.鉴别培养基显现的颜色反应
(1)鉴定纤维素分解菌
加入刚果红指示剂后,它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
(2)脲酶的检测
原理:细菌合成的脲酶可以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使PH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应用: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某种细菌后,看指示剂变红与否可以鉴定这种细菌能否分解尿素。
?
(3)伊红美蓝检测大肠杆菌
原理:在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大肠杆菌的代谢产物(有机酸)与伊红美蓝结合使菌落呈现黑色。
应用:用滤膜法测定水中大肠杆菌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