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原文及其翻译

合集下载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原文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两小儿辩日》翻译《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注释1、东游:向东游历。

2、见:看见。

3、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4、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5、故:缘故,原因。

7、始:刚刚,才。

8、去:离。

9、日中:正午。

10、初:刚刚。

11、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12、及:到。

13、则:就。

14、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15、为:说,通“谓”。

16、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17、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18、决:判断。

19、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20、孰(shú):谁。

22、知:同“智”,读zhì,在这里指智慧。

《两小儿辩日》赏析《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通过描写两个小孩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反映出中国古代的人们对自然现象的探求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追求真理的可贵精神。

这则小故事用对话贯串始终。

全文以孔子的见不能决为贯串线索,颇有条理地叙述了两小儿辩日的过程。

从故事本身看,两小儿敢于探讨艰深问题,不管多么幼稚和肤浅,却反映了古人渴望认识自然现象的强烈愿望,这种探求精神是值得赞许的。

孔子作为大学问家,也不能通晓各科知识,而况当时人类认识自然现象的水平还很低。

孔子“不能决”承认自己无知,这种态度是对的,不该受到讥讽。

本文说明了知识无穷、学无止境的道理,同时也赞扬了孔子实事求是、敢于承认自己学识不足的精神和古代人民敢于探求客观真理,并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解析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解析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解析《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解析,希望有所帮助!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

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上下纵横,虽智者也不能事事尽知。

孔子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本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实事求是的态度,从而体现孔子谦虚谨慎的科学态度。

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一作:辩斗)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两小儿辩日的启示
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我们在平常阐明自己道理时也该像两小儿一样有根有据,用道理说明问题。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 m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 u)多知(此处念“智”)乎?”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注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⑷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两小儿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旅游。

(2)辩论:辩论,辩论。

(3)原因:原因,理由。

(4)取:认为。

(5)走:离开。

(6)正午:中午。

(7)车罩:在古代,汽车的顶篷是圆形的,像一把伞。

还有:我们到了。

(9)然后:就。

(10)盘:用来吃饭的碗和盘子。

盘:一种圆形的盘子、碗:用来盛酒和食物的敞口器皿。

(11)是的。

(12)仓仓凉:凉,微寒。

(13)汤探索:把手伸进热水。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定:裁定、判决。

(15)谁:谁,哪个。

(16)你。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两小儿辩日的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认识事物从不同角度出发考虑,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多听听身边孩子们的声音,也许能有所长进。

知识是不分年龄,不分界限的。

两小儿辩日译文

两小儿辩日译文

两小儿辩日译文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时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时看起来小而近时看起来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时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时热而远时凉吗?”孔子也无法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十分有智慧呢?”。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两小儿辩日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及注释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及注释《两小儿辩日》讲述的是,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作决断的故事,是一篇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此处念“智”)乎?”注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翻译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1.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2.我们要不断学习,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有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4.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两小儿辩日》是我们课本中额一篇古文,你还记得里面写了什么内容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父亲节活动方案”,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内容请持续关注!《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日,问其故。

(辩日一作:辩斗)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注释东游:向东游历。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争辩。

其:代词,代“两个小孩”。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yú):古代盛放食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说,通“谓”。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意思是天气很热。

汤,热水。

决:判断。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采用了反问的句式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孰:谁。

汝:你。

翻译有一天,孔子向东游历,看到两个小孩在为什么事情争辩不已,便问是什么原因。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一些,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些。

”另一个小孩却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些,而中午时离人近些。

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子,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有清凉的感觉,到了中午却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的道理吗?”孔子也不能判断是怎么回事。

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您的知识渊博呢?”赏析《两小儿辩日》表现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实事求是的精神;同时阐述了“学无止境,我们要不断学习”的道理。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翻译: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翻译: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翻译: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翻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翻译: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翻译: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

翻译: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两小儿辩日》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列子创作的一篇散文。

此文亦是一则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

其记述了孔子路遇两个孩子在争辩太阳远近的问题,而孔子不能作决断之事。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欢迎大家参考!原文:两小儿辩日先秦:佚名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日)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日)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有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距离人近,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另一个小孩则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远,而到中午的时候距离人近。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一个车盖,等到正午就小得像一个盘子,这不是远处的看着小而近处的看着大吗?”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清凉而略带寒意,等到中午的时候像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的时候感觉热而远的时候感觉凉吗?”孔子不能决也。

孔子不能判决谁对谁错。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注释: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辩斗:辩日)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以:认为。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欣赏。

两小儿辩日作者:列御寇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及翻译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翻译:孔子到东方游学,看见两个孩子争辩不已,就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一儿曰:“吾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翻译: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但是到正午的时候离人远。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翻译:另一个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翻译: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翻译:第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像车篷般大,到了正午看起来就像盘子一样,这不是远的东西看起来小而近的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翻译: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翻译:另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很清凉,到了中午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越近感觉越热而越远感觉越凉的道理吗?”
孔子不能决也。

翻译:孔子也不能判断谁对谁错。

九重神格/biquge/3_3024/dvfjdnnc220192。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

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是什么?《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

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相关资料,欢迎阅读!两小儿辩日原文和翻译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

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

下面小编收集了两小儿辩日文言文原文翻译,供大家欣赏。

两小儿辩日作者:列御寇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yú),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cāng)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shú)为汝(rǔ)多知(此处念“智”)乎?”词语解释(1)游:游学,游历。

(2)辩斗:辩论,争论。

(3)故:原因,缘故。

(4)以:以为,认为。

(5)去:离。

(6)日中:中午。

(7)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8)及:到了。

(9)则:就。

(10)盘盂:过去吃饭的碗,盘子。

盘:圆的盘子,盂:一种装酒食的敞口器具。

(11)为:是。

(12)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

(13)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

意思是天气很热。

(14)决:裁决,判断。

(15)孰:谁,哪个。

(16)汝:你。

译文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辩,便问他们争辩的原因。

有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升起来时离人近,而到中午时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儿则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到中午时离人近。

有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升起时大得像一个车盖,到了中午时小得像一个盘盂,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凉而略带寒意,到了中午时就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热,这不是近热远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不能判定他们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笑着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呢?”辩日启示.宇宙无限大,知识无限多,学无止境。

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我们要不断学习。

.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及注释

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及注释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及注释《两小儿辩日》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是孔子到东方游历,途中遇见两个小孩在争辩的事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文言文《两小儿辩日》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译文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注释东:东方。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辩论,争论.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篷盖,像雨伞一样,呈圆形。

及: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

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

沧沧:寒冷的意思。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

汤,热水,开水。

(古时还特指沐浴时用的热水。

)在文中的意思是天气很热。

决:决断,判定,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

“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沧沧凉凉:形容清凉而略带寒意。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两小儿辩日参考译文
好嘞,那咱开始。

《两小儿辩日》原文: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中时去人近,而日始出时远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诺!以日初出远而日中近。

理由是啥呢?日初出的时候感觉清清凉凉的,到了日中就热得很呐,这不就是近的热远的凉嘛。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嘿,孔子有回出去东边溜达,瞅见俩小孩在那争辩呢,就问咋回事呀。

一个小孩就说:“我觉着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到中午的时候就远喽。

”另一个小孩说:“我可不同意,我觉得太阳中午的时候离人近,刚出来的时候远。

”先说话那小孩又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那老大,跟车盖子似的,等到中午呢,就跟个盘子似的啦,这不就是远的看着小近的看着大嘛。

”另一个小孩说:“嘿哟!我觉得太阳刚出来的时候远,到中午就近。

为啥这么说呢?太阳刚出来的时候感觉可凉快了,到中午热得不行,这不就是近的热远的凉嘛。

”孔子听了半天,也没法判断谁对谁错呀。

这俩小孩就笑啦,说:“还以为你多有学问呢!”
这译文出处就是《列子·汤问》。

哈哈,咋样,我这译文是不是挺接地
气的,读起来就跟咱平常唠嗑一样。

这样大家读起来就不费劲啦,还能轻松理解这故事的意思。

你说这俩小孩可真够厉害的,把孔子都给难住喽,也不知道他们谁说得对呀。

不过这故事就是挺有意思,让咱能好好琢磨琢磨这太阳远近的问题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列子》本来是列子(战国初期郑国人列御寇)、列子弟子、列子后学著作的汇编,约在战国 后期成书。秦始皇焚书坑儒,
《列子》被禁。汉初崇尚黄老,《列子》得行于世。汉武帝独 尊儒术,罢黜百家,《列子》散落民间。汉成帝求遗书于天下,刘向将《列子》编成八篇, 藏于内宫秘府。东晋时,张湛撰《列子注》问世,《列子》得以广泛流传。《列子·汤问》是_列子_所辑注,里面具有许多_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有的人也说是孔子所著,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以:以为,认为。
去:距离。
车盖:车篷,用来遮阳挡雨。
日中:正午。
及:至,到。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
为:同“谓”,说。 Fra bibliotek沧沧凉凉:清凉而略带寒意。沧沧:寒冷的意思。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3)
探汤:把手伸到热水里去。汤,热水。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御寇所编的《列子·汤问》,是一篇极具教育意义的寓言文言文。通过两小儿争辩太阳在早晨和中午距离人们远近的问题,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的事,体现了两小儿善于观察、说话有理有据和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小儿辩日》原文及其翻译,欢迎参考~
原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翻译:
孔子到东方游历,路遇两个小孩儿在争论。便问他们争论的缘故。
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太阳运行到中午时就离人远了。”
另一个小孩儿认为太阳刚升起时离人远,而太阳远行到中午时离人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象车的伞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的,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的就觉得凉吗?”
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
两个小孩儿笑着说:“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注释:
东游:到东方游说。
辩斗:辩论,争胜负。
故:原因,缘故。
列子,名寇,又名御寇(又称“圄寇”“国寇”),战国前期思想家,是继老子和庄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郑国莆田(今河南郑州)人,与郑缪公同时。今郑州市东30里圃田乡圃田村北有列子祠。其学本于黄帝老子,主张清静无为。后汉班固《艺文志》“道家”部分录有《列子》八卷。《列子》又名《冲虚经》,(于前450至前375年所撰)是道家重要典籍。 汉书《艺文志》著录《列子》八卷,早佚。今本《列子》八卷,从思想内容和语言使用上看,可能是今人根据古代资料编著的。全书共载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有些颇富教育意义。
决:判定。
孰:谁。
汝:你。
知:同“智”智慧。
孰为汝多知乎:谁说你智慧多呢?为,同“谓”,说。
两小儿辩日
两小儿辩日(3)
及其日中如探汤:其,它(太阳)
之(本文所有):连词不译
作者介绍:
《列子》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御寇是战国时期道教代表人物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