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合集下载

“12· 23”特大井喷事故案例

“12· 23”特大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二十四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吴华赶至距事故矿井五百 米左右的高桥镇后,并未立即派人或自己到事故矿井进
救 助 中 的 伤 者
在医院治疗中的受灾群众
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

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人员也积极行动,奔赴灾区, 对灾民集中安置点进行消毒和卫生监督,确保了灾民 点无疫病流行和食物、饮水中毒事件发生。压井成功 后,又在四十八小时内迅速完成了灾区消毒防疫处理 清理并指导 焚烧、深埋畜禽尸体六千八百九十九头 (只),消毒面积达一百二十五万平方米,为确保灾 民返乡后的生活安全身体健康提供了保障,赢得了社 会各界和几万灾民的广泛赞誉。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2.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5.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6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
灾区群众撤离现场
事故发生后民众转移到安全地带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在灾难压顶、情势纷乱、人心难安的紧要
关头,开县县委设立15个灾民救助点、10个医
疗救治点、82个搜救小组。

由于各基层组织及时组织撤离搜救,开县
灾区6万多灾民的疏散、搜救、安置、返乡,在
8天时间里完成。
灾民被妥善安置
灾民被妥善安置
特大井喷事故抢险救灾纪实

中石油紧急通知各油气企业排查钻井安全隐患: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26日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 油气企业对正在施工作业的各钻井现场逐井检查,特别是 对重点井、可能含硫油气井要重点检查。

庆开县井喷事故

庆开县井喷事故

庆开县井喷事故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庆开县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罗家寨发生了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罕见的特大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

事故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下,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直接指挥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无私援助下,重庆市、开县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全力以赴应急救援,积极稳妥处理善后,最大限度地减轻了事故灾难影响,降低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整个应急救援工作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一、基本情况高桥镇是重庆市开县西北方向的一个边境镇,离开县县城约80公里。

位于高桥镇晓阳村境内的“罗家16H”井,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含二氧化碳,该井设计井斜深4322米,垂深3410米,水平段长700米,于2003年5月23日开钻,设计日产100万立方米。

在日常钻探过程中,该气井运行正常。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

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统计,井喷事故发生后,离气井较近的开县高桥镇、麻柳乡、正坝镇和天和乡4个乡镇,30个村,9.3万余人受灾,6.5万余人被迫疏散转移,累计门诊治疗27011人(次),住院治疗2142人(次),243位无辜人员遇难,直接经济损失达8200余万元。

其中受灾最重的高桥镇晓阳、高旺两个村,受灾群众达2419人,遇难者达212人。

二、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置情况12月23日晚11时左右,重庆市政府接到市安监局关于川东北矿区发生井喷的报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即责成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抢险队赶赴现场。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Page 7
经验教训
1、严格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
2、加强“三基工作”。事故暴露出人员素质不适应作 业,应通过培训使各级人员掌握基本技术要求,熟悉安 全操作程序、技术措施及应急措施。 3、杜绝“三违”。事故暴露出管理人员和现场技术人 员没有按法规、标准做好技术和施工方案组织生产。
4、重视设施管理,保证相关人员能熟练使用配备的各 种HSE设施,加强生产启动过程中的安全检查。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没有进行安全评价、审查,对危险因素缺乏分析
论证。
Page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Page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Page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经典课件:四川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号井井喷事故介绍

经典课件:四川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号井井喷事故介绍

.
31
井喷过程: 溢流 → 井涌 → 井喷
.
32
一旦井喷失控,井筒内大量的泥 浆、砂石以及地层内的石油、天然 气等就会喷出地面,极易造成火灾 爆炸。
.
33
井喷火灾的特点:
1.火灾发生突然,危险性大
井喷失控火灾着火物主要是天然气和石 油,还有少量的氢、硫、遇明火即发生爆炸。
2.地下压力大,火焰温度高
灾民被妥. 善安置
14
灾民被妥. 善安置
15
救 助 中 的 伤 者
.
16
在医院治疗中. 的受灾群众 17
在医院治疗中. 的受灾群众 18
救护人员准. 备上现场
19
二、硫化氢知识介绍
.
20
硫化氢是无色、具有臭鸡蛋味的刺激性和窒息 性气体,硫化氢只有在浓度很轻的时候才是这种臭 味,当毒气达到可以致命的浓度时,就一点臭味 也没有了。
从井口喷出的油、气流能冲出地面几十 米高,形成一个高大的油气流柱,火焰辐射 强度1000-1800℃,人在距燃烧火焰200米时 就感到辐射热。
.
34
3.多处冒火,火焰形状各异
井喷着火后,往往出现井口变形、法 兰漏气、放喷管破裂等,同时还有可能 造成井架倒塌。
4.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井喷后,原油流淌,造成火灾扩展, 另外强热辐射极易引起周围的可燃物或 建筑物燃烧,造成火灾进一步扩大。
3、用湿毛巾掩住口鼻呼吸;在通过无火的浓烟时, 可在无烟的地方用透明的塑料袋充满空气套住头, 以避免吸入有毒烟雾和气体;人在烟雾中,用折叠8 层的湿毛巾蒙鼻保护,可减少60%烟雾毒气的吸入。
.
42
1、出现井喷火灾、有毒气体的现象: 钻 井 队 汽 笛 长 鸣 为 井 喷 火 灾 信 号 ; 两 声 15 秒长笛为硫化氢报警信号;(平时钻井队在 演练时提前通知村民,否则为真实情况); 井场有油、气流发出的声音,火中烟雾四 处漂动;硫化氢气体溢出时有臭鸡蛋味; 有人员吆喝声、嘈杂声、人员跑动声等。

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井喷事故案例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 硫化氢是一种剧毒气体。 正常情况下,人吸入760~1000毫克 /立方米数秒钟后就会出现急性中毒,呼 吸加快直至呼吸麻痹而死亡。 而该井的硫化氢含量达151克/立方米。
类似重庆开县井喷的两次事故
• 事故一:
1998年四川温泉4井(气井)特大天然气意
外窜漏事故。1998年3月22日17时,钻井至 1869米左右时,发生溢流显示,关井后在准备压 井泥浆及堵漏过程中,天然气通过煤矿采动裂隙于3 月23日凌晨5时40分左右,自然窜入井场附近的
井喷事故实例
近期发生的重大井喷事故
•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 云南曲靖天然气井喷
• 中原油田特大井喷事故 • 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川东北 气田所属钻井队对晓阳村境内的罗家 16H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这是 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井喷事故。
此次事故造成万余名群众转移,一万多名学生停课, 无人员伤亡。
84小时后,压井封堵成功。
事故原因: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的 直接原因。 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 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人员中毒伤亡。
工,井深3404m,日产气六十三万方。此次井漏是在
实施二次完井作业、准备投入开发的作业过程中发生 的。 • 此次天然气井漏事故情况很复杂,是井底井喷, 井中管漏,地面泄漏。来自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事故

2003年12月重庆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

2003年12月重庆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

重庆川东北气矿天然气井喷事故191人已死亡资料来源:/jzcm/2c9a8ede1f02633b011f075cd16f000a.html新华网重庆12月25日电(记者陈敏、王金涛、郭立)23日晚11点左右,位于重庆开县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重庆钻探公司川西北气矿发生井喷事故,截至25日18时40分,事故死亡人数达191人。

记者了解到,事故发生时富含硫化氢和二氧化碳的天然气喷至30米高,非常猛烈。

硫化氢为有毒气体,吸入会导致人死亡。

发生“井喷”的矿井是罗家16H矿井,属于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

罗家16H矿井所在气田共有五六百亿吨的天然气储量,是西南地区的大气田,同时也是高含硫气田。

川东气矿作为业主和甲方,将16H矿井承包给乙方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开采,二者同属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重庆市委、市政府对此高度重视。

事故发生后,副市长吴家农当即率10多个市级有关部门和救灾物资赶赴现场组织施救工作。

25日,市委书记黄镇东、市长王鸿举也中断正在召开的会议,赶赴现场。

事故发生后,开县县委、县政府迅速会同川东北气矿组成了临时指挥部,紧急疏散群众,并成立了交通控制组、后勤保障组、医疗救护组、抢险小组。

目前抢险救灾工作正在统一指挥下有条不紊地紧张进行。

据开县副县长王端平介绍,井喷发生后,开县县委、政府迅速组织公安、医务等相关人员赴高桥镇事发现场抢险,事发现场当时空气中弥漫着像臭鸡蛋一样的硫化氢气味,已有许多群众打着火把、背着老人自发地转移。

他们迅速组织群众大规模地撤离。

目前事发地方圆5公里内的群众已被疏散到安全地带。

截止到24日15时,由于采取了封堵措施,“井喷”已得到初步控制。

25日凌晨,中石油方面确定了控制天然气井喷的技术方案,表示最晚将于26日10时实施压井,成功与否在3个小时内就可见分晓。

川东北气矿副矿长钱治家在解释井喷原因时说,平时16H矿井每天生产100万立方米天然气,井深4000米,又水平横穿700米。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分析精编版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分析精编版
驻渝某集团军派出70人防化分队:
26日上午10时,奉成都军区命令,重庆警备区政委段 树春率领驻渝某集团军防化连70余名防化兵和20台运送成都 军区救灾物资的车辆驰援开县灾区,投入井喷事故现场搜救 行动。
救护人员准备上现场
救护人员准备上现场
“12 · 23”特大井喷事故突然发生后,开县卫生局立 即启动应急机制,迅速成立了临时指挥部,组织医疗队赶 赴事故现场开展抢险救灾和医疗救治工作先后设立十八个 临时医疗救治站,十个巡回诊疗组,抽调一千六百名医护 骨干,全力投入医疗救治工作。医疗卫生人员顶着刺鼻的 毒气,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事故核心区抢救中毒灾民。有 42800多灾民得到救治,2155人被收治住院,经过医护人员 精心护理和全力抢救,他们得到了康复,恢复了正常的生 活。
吴斌的主要责任在于:作为钻井队队长的吴斌明知钻井 队没有安置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的后果,但他既未向上 级汇报,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消除隐患,放任有关人员违章操 作,致使井喷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吴斌既未抓住时机及 时点火,也未向上级请示采取点火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增多。
犯罪嫌疑人肖先素,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录井 工作人员。
会各界和几万灾民的广泛赞誉。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2.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5.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6.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 的直接原因。 7.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 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救 助 中 的 伤 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
Page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
重庆12·23特大井喷事故概况
▪ 事故造成243人因硫化氢中毒死亡,4000多人受 伤,6万多人被疏散转移,9.3万多人受灾,直接经 济损失高达6432.31万元。
▪ “12.23”井喷事故是建国以来重庆历史上死亡人 数最多、损失最重的一次特大安全事故,导致开县 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环境遭到破坏,人民群众 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Page ▪ 3
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 7、卸掉钻具回压阀,接顶驱不成功。 ▪ 8、关防喷器未能控制。 ▪ 9、应急决策系统权限不明确。 ▪ 10、高产高含硫水平井工艺不成熟。
Page ▪ 6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4、高危作业企业没有对社会进行安全告知。井队 没有向当地政府通报生产作业具有的潜在危险、可 能发生的事故及危害、事故应急措施和方案,没有 向人民群众做有关宣传教育工作,致使当地政府和 人民群众不了解事故可能造成的危害、应急防护常 识和避险措施。由于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没有硫化氢中毒和避险防护知识,致使事故损害扩 大(有部分撤离群众看到只是井喷没有发生爆炸和 火灾,自行返回村庄,造成中毒死亡)。
▪5、加强应急管理。做好应急预案制定与演练的落实工 作。
Page ▪ 8
Page ▪ 5
原因分析(管理原因)
▪3、事故应急预案不完善。井队没有制订针对社会 的“事故应急预案”,没有和所在地政府建立“事 故应急联动体系”和紧急状态联系方法,没有及 时 向所在地政府报告事故、告知组织群众疏散 的方向 、距离和避险措施,致使地方政府事故 应急处置 工作陷于被动。现场的一片慌乱中,至少1小时17分 钟的点火最佳时机被忽略掉了 。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分析

〔4〕录井工肖先素在罗家16号井录井房 值班,负责对钻井作业进行监测,23日 18时40分至19时40分,录井记录已显示 有9柱钻井液未灌注泥浆的严重违章行为, 肖先素未及时发现;之后,她发现了也 未立即提出警告纠正,违反有关规定。 从而丧失了最后一次将事故扼制在萌芽 状态的时机。
事故专家组的鉴定报告认为:起钻过程中存在违 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是造成溢流并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中石油集团川东钻井公司虽然钻井技术 和设备都属一流,但公司上下都对平安生产缺 乏足够的认识,尤其是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 缺乏思想准备、组织准备和技术准备,中石油 集团上下虽然也制定有一系列平安操作标准,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石油 与天然气钻井井控规定?、四川石油管理局?钻 井技术操作规程?等,但这些操作标准根本没 有认真贯彻、执行,成为蒙混上级的摆设。因 此,才会出现层层违章作业,设计的层层“关 口〞没有一道真正起到了把关的作用,从而导 致重大事故的发生。
1. 危机的预防成为摆设。公共危机的预 防,是指危机发生前,政府和社会所采 取的旨在防止危机发生、防止〔未来可 能发生的〕危机扩大、减少危机损失的 各种措施,包括思想准备、组织准备、 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术准备。
危机预防是危机管理的第一步,也是减少危机 发生、减少危机损失的关键,是其他危机管理 措施的根底。危机预防的目的有两个:一是通 过平时采取的预防措施消除危机的隐患,从而 防止危机发生;二是通过充分的思想准备、组 织准备、制度准备、物资准备和技பைடு நூலகம்准备为 〔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的爆发设置层层“屏 障〞、建立各种“防火墙〞,提高整个社会抵 抗危机的“免疫力〞,一旦危机爆发,就能及 时启动应急预案,沉着应对,从而防止危机扩 大,防止危机升级和失控,尽可能减少危机造 成的损失。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

重庆开县特大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003年12月23日22时,位于重庆市开县的某井发生天然气井喷失控和H2S中毒事故,造成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死亡,2142人中毒住院,6500余人紧急疏散转移,直接经济损失6432万元。

1 井况简介该井是四川盆地川东断褶带罗家寨构造上的一口国家重点工程科研项目水平井,拟钻采高含硫天然气。

同一井场还部署另外三口水平井组;已建成的邻井测试产量62.3×104m3/d,H2S含量125.53g/m3,暂时封井待脱硫厂建成后输气。

该井设计井深4322m,垂深3410m,水平段长700m;水平段设计在邻井区飞仙关组第二套储层内(厚度20m以上),是培育100×104m3/d级的高产气井之一;预测目的层地层压力40.45MPa,地压系数1.28;井喷时井深4049.68m,水平段长424m;井口与邻井仅距3.8m。

2 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2003年12月23日2时29分钻至井深4049.68m;3时30分至12时循环起钻过程中顶驱滑轨偏移,导致挂吊卡困难,强行起至安全井段(井深1948m套管内),灌满泥浆后,开始修顶驱滑轨;12时至16时20分修顶驱滑轨;16时20分至21时51分起钻至井深195.31 m,发现溢流1.1 m3,立即放钻具至197.31m;21时55分抢接回压凡尔、抢接顶驱未成功,发生强烈井喷,钻杆内气液喷高5~10 m,钻具上行2 m左右,大方瓦飞出转盘;21时59分关万能、半封防喷器,钻杆内液气同喷至二层台以上;22时01分钻杆被井内压力上顶撞击在顶驱上,撞出火花引发钻杆内喷出的天然气着火;22时03分关全封防喷器,钻杆末被剪断而发生变形,火虽熄灭,但井口失控,转盘面以上有约14m钻杆倾斜倒向指重表方向;22时32分向井内注入1.60g/cm3的钻井液,关油罐总闸,停泵、柴油机和发电机;24时井队人员全部撤离现场,24日13时30分井口停喷,两条放喷管线放喷,井口压力28MPa,24日16时点火成功。

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

中石油川东钻探公司12.23井喷特大事故
4. 重视设施管理,配备并完善必要的设备、仪器。 5.加强应急管理。甲乙方、上下级分清职责。使各级管
理干部在应急做出正确反应。
• 接顶驱不成功,
• 钻杆内喷高5-10米,
• 大方瓦飞出转盘,钻具上行2米
• 21:59 关闭球形、半封防喷器,

钻杆内液气喷高达二层台
• 22:01 钻杆顶部着火
• 22:04 关全封,火熄灭,

钻杆内仍然喷气体、液体
• 23日24:00人员撤离井场
• 24日16:00点火 • (从井喷到此共18小时)
• 专家组组长沈忠厚 共7人。
• 调查组组长孙华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 管理局副局长)
• 下设三个组,综合组6人、

管理组10人、

技术组8人。
目前为止的责任认定:
排除这次事故的自然灾害不可抗力和 人为破坏的因素, 本次事故定性为责任 事故。
专家组围绕事故原因的四个。
罗家16H井是位于川东罗家寨构造(该构造 已打6口井)的一口水平井,属国家重点工 程科技项目。
罗家16H井、15H井、14H井,井组中的第一 口水平井,目的层富含硫化氢(151g/m3), 设计井深4322m,垂深3410m,水平段长700m。
距邻井罗家2井(已完钻的直井)地面井口 距离仅3.8m,目的层位相同。
直接原因
1、起钻前循环时间严重不足 2、起钻中途修理设备,长时间停留 3、起钻过程灌注液量不够 4、计量用泥浆池,没有计量罐 5、观察溢流方法错误 6、未能及时发现溢流 7、卸掉钻具回压阀,接顶驱不成功 8、关防喷器未能控制 9、应急决策系统权限不明确 10、高产高含硫水平井工艺不成熟
1-3 溢流的 原因

04.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04.重庆开县12.23特大“井喷”事故

201004 重庆开县重庆开县“12·23”“12·23”“12·23”特大特大特大““井喷井喷””事故事故■事故经过事故经过2003年12月23日夜,重庆市开县高桥镇,由川东石油钻探公司承钻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号井,在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

由于大量的天然气和硫化氢气体从井口喷出达30米高程,失控的有毒气体随空气迅速扩散,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

井喷事故波及28个村庄,总共造成2142人因硫化氢中毒住院治疗,243人死亡,4000多人受伤,9.3万多人受灾。

当时有媒体估算,事故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人民币,间接经济损失以及环境受到的影响无法估量。

■事故事故原因原因原因事故直接原因:现场作业人员对这口高产出的气井预测不足,对高含硫高产出的水平井钻井工艺还不够成熟,违章违规,在起钻过程中,泥浆的循环时间严重不足,又不按规定进行灌注,没有及时发现溢流的征兆,采取有效的措施,从而产生井涌、井喷。

事故扩大、恶化原因:现场人员违反有关规定拆除了在钻具中安装的回压阀,也就是防井喷的装置,导致了井喷的严重失控。

井喷失控以后,没有及时对放喷管线实施点火,以致大量含有高浓度硫化氢的有害气体喷出,造成了这次事故的扩大和恶化。

经国务院事故调查组确定为特大责任事故后,重庆市公安机关随即成立了“12·23”专案组,于2004年1月2日正式立案侦查,1月10日,经检察机关批准,依法对王建东等3人实施逮捕。

王建东,四川省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研究院定向井中心工程师、开县高桥镇16号井现场负责人。

宋涛,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公司12队技术员。

向一明,四川省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12队副司钻。

公安机关侦查查明,2003年12月20日、21日,王建东在发现并证实钻具内的测斜仪已损坏后,将此情况告诉了宋涛,提出要换测斜仪,卸下钻具内的回压阀,并令工人实施。

中石油川东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

中石油川东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

中石油川东气矿“12.23特”大井喷事故事故经过2023 年12 月23 日2时52 分,地处重庆市开县高桥镇小阳村境内的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钻至4049.68m 时, 因需更换钻具,经过35 分钟的泥浆循环后,开头起钻12 时,起钻至井深1948.84m,此时,因顶驱滑轨偏移,致使挂卡困难, 于是停顿起钻,开头检修顶驱。

16 时20 分检修顶驱完毕,连续起钻。

21 时55 分,起钻至井深209.31m 时,录井员觉察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消灭特别,泥浆总体积上涨,溢流1.1m3。

录井员随即向司钻报揭露生了井涌。

司钻接到报告后,马上发出井喷警报,并停顿起钻,下放钻具,预备抢接顶驱关旋塞。

21 时57 分,当钻具下放10 余米时,大量泥浆猛烈喷出井外,将转盘的两块大方瓦冲出,致使钻具无支撑点而无法对接,抢接关旋塞未成功。

21 时59 分,实行关球形和半闭防喷器的措施,但喷势未减,顶驱下部起火,作业人员使用灭火器灭火,但粉末喷不到着火部位而失败,随后关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随后的一系列压井措施不当,未能准时把握井喷,导致大量硫化氢泄漏……事故预防设计不符合标准要求,审查把关不严—钻井地质设计未按《含硫油气钻井法》、《钻井井控安全规程》等有关行业标准,在设计书上未标明井场四周2km 以内的居民住宅、学校、厂矿等—有关人员在审查、批准钻井地质设计时把关不严现场违章作业,违章指挥—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峻不够;—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且在长时间检修顶驱后,没有下钻充分循环,排出气浸泥浆就直接起钻;—违章卸掉回压阀,井队负责人和钻井工程监视觉察后未准时制止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监视检查不到位—未配备专职安全治理人员,未向井队派出井控技术监视;钻井工程监视人员未切实履行安全监视职责—对川钻12 队落实井控责任制等规章制度状况监视检查不力;事故预警—没有安排专人观看泥浆罐入量和出口变化—录井队负责人不按规定接班,对特别状况不把握。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硫化氢中毒事故案例

事故案例1:中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开县川东北气矿“12.23”特大天然气井喷事故2003年12月23日22时15分,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庆开县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发生天然气井喷事故,造成天然气中硫化氢中毒,井场周围居民和井队职工243人中毒死亡、2142人住院治疗、9万余人被紧急疏散安臵、直接经济损失达6432.31万元。

这起事故造成的巨大伤亡,在国内乃至世界气井井喷史上也是罕见的。

中石油川东北气矿罗家16H井位于重庆开县高桥镇东面lkm处的晓阳村,井场位于小山坳里,井场周围300m范围内散布有60多户农户,最近的距井场不到50m。

当地属于盆周山区,道路交通状况很差。

罗家16H井是一口布臵在丛式井井场上的水平开发井,拟钻采罗家寨飞仙关鲕滩气藏的高含硫天然气(硫化氢含量7~10.44%)。

2003年12月23日2时52分,罗家16H井钻进至井深4049.68m处,因更换钻具,开始正常起钻,21时55分,录井员发现录井仪显示钻井液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组分出现异常,钻井液总体积上涨。

泥浆员随即经钻井液导管出口处跑上平台向司钻报告发生井涌,司钻发出井喷警报。

司钻停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但在下放钻具十余米时,发生井喷,顶驱下部起火。

通过远程控制台关全闭防喷器,将钻杆压扁,火势减小,没有被完全挤扁的钻杆内喷出的钻井液将顶驱的火熄灭。

拟上提顶驱,拉断全封闭以上的钻杆,未成功。

启动钻井泵向井筒内环空泵注加重钻井液,因与井筒环空连接的井场放喷管线阀门未关闭,加重钻井液由防喷管线喷出,内喷仍在继续,22时04分左右,井喷完全失控。

至24日15时55分左右点火成功。

高含硫天然气未点火释放持续了18小时左右。

经过周密部署和充分准备,现场抢险人员于12月27日成功实施压井,结束了这次特大井喷事故。

经过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调查,认定这次事故是一起责任事故。

有关人员对罗家16H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这些都是导致井喷的主要因素。

重庆开县 井喷事故分析

重庆开县 井喷事故分析
会各界和几万灾民的广泛赞誉。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工作人员焚烧掩埋家畜尸体
导致井喷的主要原因
1.有关人员对罗家16井的特高出气量估计不足; 2.高含硫高产天然气水平井的钻井工艺不成熟; 3.在起钻前,钻井液循环时间严重不够; 4.在起钻过程中,违章操作,钻井液灌注不符合规定; 5.未能及时发现溢流征兆。 6.有关人员违章卸掉钻柱上的回压阀,是导致井喷失控 的直接原因。 7.没有及时采取放喷管线点火措施,大量含有高浓度硫 化氢的天然气喷出扩散,周围群众疏散不及时,导致大量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二十四日上午十点三十分吴华赶至距事故矿井五百米 左右的高桥镇后,并未立即派人或自己到事故矿井进行现 场勘测、检验硫化氢与空气结合后点火是否会发生爆炸; 二十四日上午十一时吴华在明知发生硫化氢中毒已造成人 员死亡后也未及时做出点火决定,吴华直到下午十四时许 才前往事故矿井,在进行勘验后才实施点火。
重庆井喷事故责任人被处理
犯罪嫌疑人吴斌,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钻井二 公司十二队队长。
吴斌的主要责任在于:作为钻井队队长的吴斌明知钻井 队没有安置回压阀可能引发井喷事故的后果,但他既未向上 级汇报,也未采取任何措施消除隐患,放任有关人员违章操 作,致使井喷事故发生。事故发生后,吴斌既未抓住时机及 时点火,也未向上级请示采取点火措施,造成人员伤亡增多。
犯罪嫌疑人吴华,系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副经理、 总工程师、公司应急指挥中心主任。目前为警方在此次事故中逮 捕的最高职位的犯罪嫌疑人。吴华在川东钻探公司分管安全工作。
吴华的主要责任在于:发生井喷事故的当晚二十二时十三分, 吴华接到事故发生的报告后,没有果断采取点火措施;从川东钻 探公司本部所在地重庆赶往井喷事故发生地开县,二十四日凌晨 一点左右在途中有人向其请示点火,吴华并未答应。

12.23开县井喷

12.23开县井喷
川东钻探公司与川东北气矿签订了《罗家16H 井钻井工程施工合同》 和《 罗家 16H 井钻井工程服务安全生产合同》 (以下简称《 安全生产合同》),由川钻12 队 具体负责钻井施工作业。川东钻探公司安排地质服务公司、泥浆公司分别提供驻井 地质技术服务、泥浆技术服务。四川石油管理局钻采工艺技术研究院与川东北气矿 签订了罗家16H 井的定向技术服务合同。
21 时55 分,起钻至井深209.31 米,录井员发 现录井仪显示泥浆密度、电导、出口温度、烃类 组分出现异常,泥浆总体积上涨,溢流1.1 立方米。 录井员随即向司钻报告发生了井涌。 司钻接到报告后,立即发出井喷警报,并停 止起钻,下放钻具,准备抢接顶驱关旋塞。21 时 57 分,当钻具下放10 余米时,大量泥浆强烈喷出 井外,将转盘的两块大方瓦冲飞,致使钻具无支 撑点而无法对接,故停止下放钻具,抢接顶驱关 旋塞未成功。
12月26日晚拍摄的川东北气矿事故发生“井 喷”的井口通过点火燃烧的方式排除毒气
点火后
抢险队员连夜作业
12月26日,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 的员工在清理事故现场,为“压井”做准 备
工人在压井成功后欢呼
图为压井后的罗家矿井
12月27日中午,重庆开县正坝镇居民陆续 开始返回家园
事故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
22 时3 0分左右,井队人员开始撤离现
场,疏散井场周边群众,随后向110、120、
119 报警,并向当地政府通报情况。23 时20
分左右,钻井队派人返回井场,关闭了泥
浆泵、柴油机、发电机,随后全部撤离井 场,并设立了警戒线。
(二)抢险救灾经过 23 日23 时左右,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管局接到川东
(三)罗家16H 井概况
罗家16H 井为罗家寨气田的开发井,地处重庆 市开县高桥镇晓阳村境内。气藏天然气高含硫、中 含二氧化碳,其中甲烷82 . 14 % ,硫化氢9. 02 % , 二氧化碳6 . 79 % ;原始地层压力41 . 7 兆帕,具有

川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16号井井喷事故介绍

川重庆开县高桥镇罗家16号井井喷事故介绍

整理ppt
23
预防硫化氢的设备
四 通 道 固 定 式 检 测 仪
整理ppt
24
预防硫化氢的设备
整理ppt
25
预防硫化氢的设备
整理ppt
26
预防硫化氢的设备
整理ppt
27
三、井喷知识介绍
整理ppt
28
钻井作业是机械动力通过钻头破碎 地下岩石,然后由钻井液将岩屑从井 底带到地面而形成井筒的施工作业。 在钻井作业中,由于地下压力、钻井 液比重等原因,可能会发生井喷事故。
2.地下压力大,火焰温度高
从井口喷出的油、气流能冲出地面几十 米高,形成一个高大的油气流柱,火焰辐射 强度1000-1800℃,人在距燃烧火焰200米时 就感到辐射热。
整理ppt
34
3.多处冒火,火焰形状各异
井喷着火后,往往出现井口变形、法 兰漏气、放喷管破裂等,同时还有可能 造成井架倒塌。
4.容易造成大面积火灾
整理ppt
38
❖ 井喷失控后还会伴有大量的有毒气体 产生,主要有硫化氢(H2S)、二氧化硫 (SO2)、一氧化碳(CO)气体。
整理ppt
39
四、井喷失控出现火灾、 有毒气体后如何逃生
整理ppt
40
逃生中的注意事项
3条撤离原则:“背离井口;向高处走;逆 风走。”
整理ppt
41
逃生时比较有效的自救手段
一、四川重庆开县高桥镇 罗家16号井井喷事故介绍
整理ppt
1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在四川重庆开县 高桥镇,正在进行钻井作业的罗家16号井突然 发生井喷事故,大量硫化氢有毒气体从井底溢 出,导致附近村民中毒。截止2004年1月5日, 造成243人死亡、396人受伤住院,其中危重病 人27人。事故发生后,当地已紧急疏散 3万多 群众,周围约5公里范围内已被封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运用所学事故应急救援知识,从企业环节,政府环节,疏散环节,通讯环节等方面探讨重庆开县井喷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3年12月23日21时55分,四川石油管理局川东钻探公司川钻12队对该气井起钻时,突然发生井喷,来势特别猛烈,富含硫化氢的气体从钻具水眼喷涌达30米高程,硫化氢浓度达到100ppm以上,预计无阻流量为400万-1000万立方米/天。

失控的有毒气体(硫化氢)随空气迅速扩散,导致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面积灾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

二事故原因分析
1企业环节
第一,中央在渝企业突发事故灾难的报告程序不完善,严重贻误应急救援时间。

因此,打破条块关系,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程序已成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灾害损失的当务之急。

第二,企业员工不负责任和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现场作业人员的违章违规是导致事故的重要的直接原因。

在各自的工作环节连续出现的不正确履行职责的行为,成了井喷事故发生的“导火索”。

在各自的生产管理环节一连串的麻痹,甚至一连串的失误,共同导致了如此严重的后果。

因此,实行责任追究和落实首问责任制是减少企业生产灾害损失的重要环节。

第三,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力度不够,埋下了重大安全隐患源。

罗家16H井这样的天然气井附近1公里之内不应有常住居民。

但事实却是两个村的2419人绝大多数都居住在距矿井1公里范围内。

从事高危产品生产的企业没有向周边居民群众普及安全防范常识,使他们在事故发生后没有采取自我保护措施,主动迅速撤离。

第四,企业应急预案未建立,缺乏应急处理措施,使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得不到及时挽回。

因此,强化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事故必要演练是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可靠保证。

2政府环节
政府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机制还不够健全,难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类灾难损失。

在事故应急救援的过程中,事故灾难应急指挥的科学、统一、规范、高效有待提
高。

应急处理保障体系和事故应急处理防范体系不够科学;预测预警、应急响应、后期处置等工作的开展,有时存在临时决策和组织安排的问题,特别是应急救援的设备、器材和专业队伍及应急处理技术等十分缺乏,救灾物资应急保障不力;应急救援队伍、交通、医疗、通讯、治安、技术、专家等都还不能满足应急抢险救援工作的需要,造成应急应急救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

可以说,尽快建立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综合预案是加固安全防护锁的有力支撑和重要屏障。

3疏散环节
群众安全意识和防范知识严重缺乏,是防灾减灾效率低和滋生再生灾害的主要根源。

井喷喷出的有毒气体硫化氢,人吸入后数秒钟后很快会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量加大后会麻痹而死亡吸量加大后会麻痹而死亡。

指挥部针对毒气不断向周边地区蔓延扩散的情况,在对硫化氢的PPM浓度进行科学检测后,决定采取果断措施:将以气井为中心半径5公里范围内的群众全部转移。

但当地农民和部分乡村干部普遍不知道这口井喷出来的气体会带来灭顶之灾,更不知道如何自救,也不知道如何防范有毒气体。

对井喷的毒气危害性认识不足,造成深度中毒受伤直至死亡,造成不必要的巨大牺牲和惨重损失。

因此,加大安全宣传力度,增强群众安全保护意识和自我防范知识已刻容缓。

4通讯条件及保护措施
开县高桥镇离县城约80公里,属贫困乡镇之一,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医疗条件差,其周边的麻柳、天和、紫水乡同样没有便捷的出入通道,加之道路狭窄,路基不稳、弯多路陡,通行能力较差,运输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器材等均不能及时到位。

井喷灾区信息通讯不畅,在井喷发生时,该镇境内没有一座联通或电信基站,移动电话信号差,程控电话十分稀少,没有高音喇叭等,对灾情动态信息掌握严重滞后。

灾情发生后,仅靠口头通知群众逃离,这样传统落后、原始机械的信息传输手段严重延缓了撒离的最佳机会。

医疗条件落后,使当人民群众受到硫化氢中毒后,当地卫生院所既无防毒面具,也无防护药品,没有一台救护车辆,就连临时抢救的手段也极其有限,造成了当时抢险施救的最大悲哀。

因此,加快地方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才能在应急救援过程中达到防灾抗灾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