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
1、资本市场:又称长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一年以上的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长期性资金交易活动的市场。
广义的资本市场包括银行中长期存贷款市场和有价证券市场;狭义的资本市场则专指发行和流通股票、债券、基金等证券的市场,统称证券市场。
2、货币政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通常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经济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3、商业银行:指从事各种存款、放款和汇兑结算等业务的银行。
其特点是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在所吸收的各种存款中占相当高的比重,商业银行存放款业务可以派生出活期存款,影响货币供应量,亦被称为“存款货币银行”。
4、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特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或所有权关系的融资形式。
其工具主要有商业票据、股票、债券等。
5、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6、企业信用:指以企业作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即由企业作为资金的需求者或债务人的融资活动。
主要形式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企业的债权信用和股权信用等。
7、金融结构:是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8、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出现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只当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铸币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即良币,被熔化、收藏或输出国外,退出流通,实际价值较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9、货币乘数:指货币供应量对基础货币的倍数关系,亦即基础货币每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货币供给量增加或减少的倍数。
不同口径的货币供给量有各自不同的货币乘数。
10、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
国际资本流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11、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2、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13、派生存款:由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14、间接标价法: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标价方法。
15、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二、简答题
1、同业拆借市场有哪些特点?
答:同业拆借市场是指各类金融机构之间进行短期资金拆借活动所形成的市场。
特点:(1)对进入市场的主体即进行资金融通的双方都有严格的限制,即必须都是金融机构或中央银行指
1 / 8
定的某类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包括工商企业、政府部门等。
(2)融资期限较短。
最初多为一日或几日
的资金临时调剂,是为了解决头寸临时不足或头寸临时多余所进行的资金融通。
(3)交易额较大,而且一
般不需要担保或者抵押,完全是一种信用资金借贷交易。
双方都以自己的信用担保,都严格遵守交易协议。
(4)利率由供求双方议定,可以随行就市。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可以由双方协商,讨价还价,最后议价成交。
同业拆借市场上的利率,是一种市场利率,或者说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利率,能够充分灵敏地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的状况及变化。
2、简述金融监管目标、原则和内容
答:(1)金融监管目标是实现金融有效监管的前提和监管当局采取监管行动的依据。
金融监管的目标分为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一般目标应该是促成建立和维护一个稳定、健全和高效的金融体系,保证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从而保护金融活动各方特别是存款人的利益,推动经济和金融发展;具体监管目标各国有差异。
(2)基本原则:监管主体的独立性原则;依法监管原则;“内控”与“外控”相结合的原则;稳健运行与风险预防原则;母国与东道国共同监管原则。
(3)金融监管的内容:市场准入监管;市场运作
过程的监管和市场退出的监管
3、什么是货币政策时滞?它有哪些分类?
答:(1)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货币政策时滞可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
(2)内部时滞。
内部时滞是指中央银行从认识到制定实施货币政策的必要性,到研究政策措施和采取实际行动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中央银行内部认识、讨论、决策的时间。
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1.认识时滞。
从客观需要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认识时滞。
2.行动时滞。
从中央银行认识到这种必要性到实际采取行动所经过的时间,称为行动时滞。
内部时滞的长短取决于货币当局对经济形势发展变化的预见能力,反映灵敏度、制定政策的效率和行动的决心与速度,等等。
(3)
外部时滞。
外部时滞是指从中央银行采取行动到对政策目标产生影响所经过的时间,也就是货币对经济起作用的时间。
外部时滞的长短主要由客观的经济和金融条件所决定。
对于外部时滞,中央银行则很难控制,所以研究货币政策的外部时滞更加重要。
一般货币政策时滞更多地是指外部时滞。
4、什么是通货膨胀?判定通货膨胀的主要指标有哪些?
答:(1)通货膨胀是由于货币供给过多而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持续上涨的货币现象。
(2)判定通货膨胀的指标:
①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一种用来测量各个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工程价格平均变化程度的指标②批发物价指数是反映不同时期批发市场上多种商品价格平均变动程度的经济指标。
它是包括生产资料和消费品在内的全部商品批发价格,但劳务价格不包括在内。
③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是衡量一国经济在不同时期内所生产和提供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格总水平变化程度的经济指标
5、简述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的意义和不足之处
答:1、金融压制论与金融深化论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在70年代提出的。
该理论以发展中国家为研究对象,重点探讨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问题,其核心观点和政策主张是要全面推行金融自由化,取消政府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一切管制与干预。
该理论被认为是对发展经济学和货币金融理论的主要贡献。
2、意义:(1)关于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分析与说明,对研究现代信用货币经济的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2)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的专门、深入的研究,弥补了西方主流经济理论在此方面的不足,丰富了西方金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3)论证了市场机制在推动金融、经济发展进入良性循环的重要作用,提出的金融自由化和运作市场化的对策和建议,对于发展中国家有一定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3、不足:1)过分强调金融自由化2)过分强调金融在经济中的作用3)认为解决了经济问题便万事大吉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6、何为金融监管?其必要性何在? 答: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
金融监管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当局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实施的监督管理。
广义的金融监管是在上述监管之外,还包括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与稽核的自律性监管、同业组织的互律性监管、社会中介组织和舆论的社会性监管等。
必要性:(1)金融行业的高风险性和金融市场的负外部效应使金融监管显得相当必要(2)中央银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保护公开竞争,提高金融效率必须进行金融监管(3)为防范金融危
机,应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降低社会成本,减少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危害。
7、什么是货币制度?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自国家干预货币流通以后开始形成的。
较为完善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逐步确立的。
内容:(1)规定货币材料(2)规定货币单位:即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规定货币单位的值(3)规定流通中的主币和辅币(4)规定货币的铸造权和发行权,金属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铸造权;信用货币流通下规定货币发行权在中央银行(5)有限法偿和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货币具
8、简述回购协议市场的交易对象和特点。
答:交易对象:回购协议市场是指通过回购协议进行短期资金融通交易的场所;回购交易是以签订协议的形式进行交易的,但协议的标的物却是有价证券;我国回购协议市场上回购协议的标的物是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可用于在回购协议市场进行交易的政府债券、中央银行债券及金融债券。
交易特点:(1)流动性强。
协议多以短期为主(2)安全性高。
交易场所为规范性的场内交易,交易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业务都有法律保护(3)收益稳定并较银行存款收益为高。
回购利率是市场公开竞价的结果,一般可获得平均高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的收益(4)融入资金免交存款准备金。
成为银行扩大筹资规模的重
要方式
9、简单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经济影响。
答:(1)逆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逆差对本币造成强大的贬值压力。
其次,如果一国动用国际储备调节国际收支,这又将导致对内货币供给的减少。
迫使国内经济紧缩,国内经济的紧缩会导致资本的大量流出,进一步加剧本国资金的稀缺性。
促使利率上升、投资下降,导致对商品市场的需求进一步下降。
(2)顺差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持续的国际收支顺差将会促使本币产生升值的压力,引致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
短期资本流入的大量增加,造成汇率波动,进一步加剧外汇市场的动荡。
国际收支的顺差将扩大货币供给量,有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最后,从贸易伙伴国的角度考虑,这容易引起国际经济交往中的贸易摩擦和冲突,从而导致国际交易成本的上升。
10、简述法定存款准备率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答:法定存款准备率是指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将其吸收存款的一部分上缴中央银行作为准备金的比率。
优点:(1)中央银行具有完全的自主权,它是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中最容易实施的手段;(2)存款准备率的变动对货币供应量的作用迅速;(3)准备金制度对所有的商业银行一视同仁,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样受到影响。
不足:(1)作用过于巨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2)其政策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
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的影响。
1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原则有哪些?
答:(1)不以盈利为目标: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维护金融和经济稳定。
(2)保持资产的流动性:以备商业银行资金紧张甚而出现整体性的银行流动性危机,或者和政府需要立即支出大笔款项时中央银行应该能够立即拥有并付出相当数量的可用资金。
(3)保持业务的公开性:影响公众,以便形成合理预期,增强货币政策效应使其活动置于公众的监督之下
(4)业务活动需遵循相应的法律规范。
一般而言,中央银行业务只能在其法定范围内进行,对法律许可以外的业务中央银行不得经营,如不得从事商业银性证券投资业务等。
12、简述基础货币及主要投放渠道。
答:(1)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的总和。
(2)基础货币投放渠道主要包括:国外资产业务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对政府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对金融机构债权与基础货币的投放;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债权的增加,主要通过办理再贴现或发放再贷款的业务。
13、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我国货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
答:(1)各国划分货币层次的共同依据是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但具体货币层次的划分均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进行.
(2)现实经济中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货币,需要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使货币供给的计量有科学的口径。
处于不同层次的货币,货币性不同。
由于不同层次的货币供给形成机制不同,特性不同,调控方式也不同,因此划分货币供给层次有利于有效地管理和调控货币供应量。
我国货币层次3个口径的划分:M0=流通中现金;M仁M0活期存款;M2=M1准货币(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的客户保证金+其他存款)。
14、简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及其含义。
答:货币政策最终目标是指通过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所期望达到最终目标,这是货币政策制定者中央银行的最高行为准则。
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政策的首要问题。
货币政策目标是随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形成的。
货币政策目标内容可分为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和金融稳定。
(1)稳定物价。
使一般物价水平保持基本稳定,在短期内不会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
(2)充分就业。
是指失业率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失业率若控制在4%左右,即可视为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
保持经济增长是各国政府追求的目标。
一般情况下,货币政策是通过保持通货和物价的稳定,保持较高的投资率,为经济运行创造良好的货币环境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目的。
(4)国际收支平衡。
良好的货币政策能使国家在对外经济贸易方面保持外汇储备的适当流动性。
(5)金融稳定: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决策与操作,维持利率与汇率的相对稳定,为防止银行倒闭。
保持本国及国际金融稳定。
15、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有什么关系?
答:只有在发生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才会有名义利率和与实际利率之分,名义利率是指没有剔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也是我们通常可以观察到的利率。
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水平后就得到实际利率。
即实际利率代表了物价不变,或者说货币购买力不变的利率条件先得利率水平。
它是在通货膨胀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真实利率水平的代表。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存在如下关系:R实=R名-R (其中R实为实际利率,R名为名义利
率,R 为通货膨胀率) 。
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之间的这一关系又被称为费雪效应。
三、论述题
1、结合利率发挥作用应具备的条件,论述我国应如何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
答:1、要使利率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1) 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2)灵活的利率联动机制。
(3)适当的利率水平。
(4) 合理的利率结构。
2、我国要充分发挥利率的作用,需要创造以下条件:
(1)改善利率发挥作用的环境,建立强有力的利益约束和诱导机制。
(2)逐步减少国家对利率的直接管制和授信限量的控制,使利率的决定与变动主要受经济内在规律的支配。
(3)改革现行利率机制,逐步实现利率决定市场化。
(4)在各种利率之间建立起灵活的联动机制。
在放松利率管制条件下,中央银行应通过对基准利率和货币供应量的调节来保持利率水平及其结构的合理性。
2、结合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论述我国目前商业银行经营体制的特点以及发展趋势。
答:商业银行的经营体制主要有职能分工型和全能型两种。
(1)职能分工型。
职能分工型又称分业经营模式,是指在金融机构体系中,各个金融机构从事的业务具有明确的分工,各自经营专门的金融业务,有的专营长期金融业务,有的专营证券业务,或信托、保险等业务。
在这种模式下,商业银行主要经营银行业务,特别是短期工商信贷业务。
与其它金融机构相比,只有商业银行能够吸收使用支票的活期存款。
(2)全能型模式。
全能型模式又称混业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的商业银行可以经营一切银行业务,包括各种期限的存贷款业务,还能经营证券业务、保险业务、信托业务等。
早期的银行都是全能型的。
与职能分工型模式下的商业银行相比,全能型商业银行业务领域更加广阔,通过为客户提供全面多样化的业务,可以对客户进行深入了解,减少贷款风险,同时银行通过各项业务的盈亏调剂,有利于分散风险,保证经营稳定。
商业银行究竟采用何种模式是由一国金融体制决定的。
自20 世纪70 年代后,特别是近10 年来,随着金融业竞争日趋激烈,商业银行在狭窄的业务范围内利润率不断降低,越来越难以抗衡其它金融机构的挑战,为此商业银行不得不突破原有的业务活动范围,增加业务种类,在长期信贷领域和投资领域开展业务,其经营不断趋向全能化和综合化;同时,许多国家金融管理当局也逐步放宽了对商业银行业务分工的限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这种全能化和综合化的趋势。
我国现行的商业银行体系是在改革开放后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目前采用的是职能分工型模式。
1995 年《商业银行法》规定了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1998 年,国务院又明确规定商业银行不得从事股票买卖、信托业务,商业银行与证券业、信托业分离。
我国现行的职能分工型商业银行模式比较切合国情,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开展综合性业务的市场基础,法制与监管的外部制约、有效的经营管理及内部控制机制还很不完善。
3、在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内容和缺点的基础上简要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
答:(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双挂钩"的安排。
实行固定汇率制。
IMF,为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困难事先作出安排.会员国不得限制经常性工程的支付, 不得采取歧视性货币措施.
(2)布雷顿森林体系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行时期, 世界经济发展迅速, 国际贸易和投资都
有很大的发展. 首先是宏观经济表现令人瞩目, 名义利率稳定在低水准上, 所有经济区域的人均实际收入增长都达到了1879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其次, 与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反复无常相比, 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汇率
稳定更让人神往。
第三, 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增长在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总之,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造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国际金融环境,对世界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布雷顿森林体系有其明显的不足之处::1)特里芬难题.早在50 年代末, 美国耶鲁大学教授罗伯特特里芬在其著作《黄金与美元危机》就揭示,美元的清偿力和信心之间的矛盾是不可克服的,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先天缺陷" ;2)调节机制失灵.布雷顿森林体系中的可调整钉住汇率制为国际收支失衡安排了两种调
整机制.由于各国因本国经济形势的变化需要不断调整其经济政策, 因而不得不经常调整各货币间的比价,但
6 / 8
各国政府很难把握到底需要做出多大的调整.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运行表明, 这两种调节机制都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其主要原因在于战后外部平衡优先的做法已难为各国接受, 以及汇率平价僵硬而缺乏弹性,这可以说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后天失调" ;3)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 政府限制国际资本流动, 而且各国政府在货币投机和金融危机的压力下往往不愿意做出货币贬值的决定, 因为这样做等于是承认经济政策的失败. 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使得联系汇率制难以维持, 政府只能靠有组织的干预市场行动和提高利率来打击投资活动.
4、在比较浮动汇率制和固定汇率制优缺点的基础上,简述我国目前实行的汇率制度。
答:(1)汇率制度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 固定汇率制是根据国际货币协议, 由各国政府按照本国货币和外国货币含金量之比,即黄金平价,确定本国货币对外国货币的汇率,并把汇率的上下波动控制在一定幅度之内。
在固定汇率下, 各国的货币的汇率由于政府承担着干预的义务而保持相对稳定。
国际汇率的稳定,不仅减少了汇率的风险,而且有利于成本和利润的核算,从而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地作用,如我国的香港地区就实行与美元挂钩的联系汇率制。
浮动汇率制是指一国货币对其他各国货币的汇率不再规定黄金平价和汇率波动的上下限,而是根据政策目标和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自行调整或浮动的汇率制度,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实行的汇率制度。
在浮动汇率下,各国可以免除为维持固定汇率而承担的干预外汇市场的风险, 从而防止外汇储备的流失.此外,各国政府还增强了对货币政策和外汇政策的管理权, 它们可以利用利用汇率的调整,改善本国进出口贸易和商品价格的条件,从而有助于国际收支的调节和平衡. 但是,汇率的频繁浮动和人为扭曲,妨碍了国际经济间经济贸易的正常顺利进行, 各国汇率政策都采取利己主义,从而削弱了国际合作, 加剧了国际经济关系的矛盾。
两种汇率制度安排各有利弊。
当前各国各国汇率制度的选择已明显地呈现出多样性,一国汇率制度的安排并非在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之间取舍,而是在现实意义上的盯住汇率制或弹性汇率制之间做选择。
(2)我国人民币汇率目前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 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它是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而选择的一种汇率制度.
5、答:试论述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基本内容。
联系我国实际,说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需注意的问
题。
答:(一)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一般作用。
货币政策包括信贷政策和利率政策。
通常所说的紧的货币政策说是收缩信贷和提高利率,松的货币政策是放松信贷和降低利率。
财政政策包括国家税收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
所谓紧的财政政策是指增税和减支,松的财政政策是减税和增支。
(二)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运用的必要性。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是当代各国政府调节宏观经济最主要的两种政策。
在实际工作中要求二者相互协调,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它们的综合伟势。
(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协调使用一般有以下四种组合: 1. “紧”货币,“松”财政;2. “紧”财政,“松”货币;3.财政、货币“双紧”;4. 财政、货币“双松”。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主要是为了解决结构问题;单独使用“双松”或“双紧”主要为解决总量问题。
在总量平衡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和政府与公众间的投资比例,一般采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一松一紧”的办法。
在总量失衡的情况下,微
7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