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学课程总结

合集下载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精选全文

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通过这学期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学习与了解,我对中国古代文献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收获了不少新的知识。

这本书大体上可分为六个章节,分别是:古代文献的形式、古代文献的类型、古代文献目录学、古代文献版本学、古代文献校勘学以及古代文献注释学。

我学习了古代文献典籍的主要形式及其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学习了目录学的性质、公用、体例;版本学的内容与功用;除此之外,还有校勘学和注释学。

下面我将谈一谈自己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

一、中国古代文献学什么是古代文献学?简而言之,就是有关古代文献典籍搜集、整理、研究和利用的学问。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极其丰富的传世和出土文献,成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献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边缘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

它是研究古代典籍的产生、发展、整理和利用的科学。

它主要以中国古代文献为对象,以目录学原理为基础,并运用版本、刻印、校勘、辨伪、注释、编纂等知识和检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组织和检索中国古代文献工作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

古代文献实际有两层含义:一是具有一定价值的古代图书档案资料;二是能传递信息符号的文物。

前人已经在整理和研究古典文献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如目录的编纂、版本的鉴别、文字的校勘、训诂、古书的辨伪与辑佚等。

二、对中国古代文献学的认识与收获我国中国古代文献学起始于先秦时期孔子整理六经,奠基于西汉末年的刘向、刘歆父子。

刘氏父子整理群书,广泛搜集各种本子,把同一种书的不同的本子进行校雠,缮写出比较完备的本子,同时撰写叙录,也就是撰写提要,然后编纂出所有书籍的分类目录,以揭示学术源流,并供查考之用。

刘氏父子所做的工作,就是古典文献学最基础的研究工作。

后人用广义的“校雠学”来阐释刘氏父子所开创的学问,也就是将目录、版本、校雠三者统统塞进“校雠学”的大口袋中。

于是,校雠学就几乎成了古典文献学的别名。

自此之后从汉代的班固、许慎、郑玄直到后来的纪昀、章炳麟、王国维等许许多多的学者从事过研究和整理古典文献的工作。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

古典文献学知识总结古典文献学1、传说中最古老的典籍:《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2、最早的传世文献:《易经》《诗经》《尚书》3、儒家早期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4、三豕己亥5、汉成帝河平三年,使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领校中秘藏书,开始了中国古典文献学史上第一次由政府组织的大规模的有计划的文献整理工作。

6、叙录汇编成《别录》,起着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巨大作用,开创中国古典目录解题的范式。

刘向、刘歆父子中国古典目录学、校勘学的奠基人。

7、《别录》《七略》散失,但分类思想基本内容保存在班固《汉书·艺文志》8、东汉定经书文字,“熹平石经”蔡邕隶书东汉灵帝熹平四年,朝廷诏诸儒正定经书文字,校书官和书法家蔡邕亲自书写于碑,使工用汉隶镌刻,立于太学门外,供后儒晚学取正经文,史称“熹平石经”该石经六朝后渐散亡,现有残石存世。

9、三玄《周易》《老子》《庄子》10、《汉书·艺文志》确立的六分法转变为经史子集四分法,史部是新增加的一大类别,四部分类法成为中国古典书目的主流。

11、三体石经:又称为正始石经。

魏废帝齐王芳在正始二年,安排人用古文、篆文、隶书三种字体刊刻儒家经典,故称三体石经或三字石经。

完整刊立的有《尚书》,《春秋》,未刊全的《左传》12、唐代《史记》学上的代表人物是司马贞和张守节,分别著有《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与南朝裴骃《史记集解》合称为“《史记》三家注”。

13、李善和五臣的《文选》注本,研究《文选》在唐朝成为专门学问,号称“《文选》学”14、唐代的石经提议与大和元年,开雕于大和九年,雕成与开成二年,故称开成石经,其规模在唐前石经中是最大的。

15、李昉、徐铉《太平御览》(综合性类书)《太平广记》(专科性类书),《文苑英华》(诗文总集)上续文选,王钦若、杨亿《历代君臣事迹》称为宋代四大书。

16、金石考据学,欧阳修《集古录》,金石学著作赵明诚《金石录》吕大临《考古图》17、公私目录学。

文献搜集与课程总结

文献搜集与课程总结

资源综合利用与总结主要内容1 文献信息搜集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1 文献信息搜集1.1 搜集原则及时系统针对性计划1 文献信息搜集1.2 信息搜集常用方法系统文献检索手工检索计算机检索跟踪最新信息1 文献信息搜集1.3 文献阅读策略先读文摘,再读全文先粗读,后精读先读综述性文章,再读专题性文章先读现刊,后读过刊优先阅读核心期刊和专业期刊1 文献信息搜集1.4 文献整理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1 学术论文写作概述2.2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2.3 资料搜集2.4 文献综述写作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1 学术论文写作概述(1)学位论文:是高校和研究机构的本科生、研究生为获取学位资格而撰写的学术论文。

有学士、硕士和博士论文。

学术论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

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1 学位论文写作概述(2)学术论文的特点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1 学位论文写作概述(3)学术论文的分类理论型应用型调查型综述型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2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论文准备论文撰写论文答辩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2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论文准备选题资料搜集和整理论文结构设计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2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论文准备:选题(1):原则针对学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注重学术价值,有所感,有所出现实可能性:主观、客观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2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论文准备选题(2):方法了解本学科专业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学术研究的争论中选题他人没有研究或是没有研究透彻的课题国外研究过而国内尚未研究过过去研究过、尚需继续研究的从新角度去研究老问题善于发现旧理论的不适应性、分析学术争论中有矛盾、分歧的问题,发现有意义的选题2 学位论文(从选题到写作)2.2 学位论文完成过程论文准备选题(3):注意事项选题切忌过大。

中国历史文献学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总结

中国历史文献学总结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一、文献、历史文献与历史文献学1、文献。

2、历史文献。

3、历史文献学。

4、学习历史文献学的意义。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二、常用文史工具书介绍●1、概念:比较完备地汇集某一方面的知识、资料、事实,按照特定的方法加以编排,供读者检索查考的图书。

也就是专供人查阅、寻求答案的书,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

● 2、工具书的种类古今中外,工具书类型很多,划分方法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工具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字典、词典、百科全书、类书、政书、书目、索引、年鉴、手册、表谱、图录等。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3、工具书的功用(1)解疑答难。

(2)提供资料线索。

(3)指引读书门径。

(4)提供学术信息和各科知识。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三、文献载体变化与历史文献学发展的阶段特征●●1、历史文献的载体及其演变刻铸型(甲骨、金石),书写型(简牍、缣帛),书写兼印刷型(纸张),感应型(胶片、磁带、磁盘、光盘等)。

历史文献的载体以书写兼印刷型的纸张为主。

2、我国历史文献学的三个发展阶段及其特征我国历史文献学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即简策时期、纸写本时期、雕版印刷时期。

每个时期的历史文献学都有各自的特点。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四、文献的体例和体式● 1、文献的体例●(1)书名与作者。

(2)古书的篇题与序传。

(3)古书的附益。

(4)古书的篇与卷●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 2、文献的体式●(1)简策体式。

●(2)卷轴体式。

●(3)折叠体式。

●(4)册页体式。

中国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线装书:中国用线装订书籍,大约在唐末五代即已出现,盛行于明代中期以后。

明清时代的线装书,往往一书分装数册,为防止损坏,有时外加硬纸布面的书函(书套),或上下夹以木版,用带子扎紧,以便收藏。

线装书成为古书传统的最具代表性的装帧体式。

现代新印古籍,还有采用线装的,而且被认为是一种典雅的装帧体式。

文献学心得体会教师

文献学心得体会教师

首先,文献学让我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

文献是前人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文献,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领域的知识体系和发展脉络。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而文献学正是我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在学习文献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也更加注重自身知识的积累和更新。

其次,文献学培养了我的批判性思维。

在阅读文献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分析、评价和批判性地看待文献中的观点。

这种批判性思维不仅有助于我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还能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再者,文献学让我明白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

文献学是一门涉及广泛、内容繁杂的学科,要想掌握其中的精髓,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以下是我总结的一些学习方法:1. 做好文献整理工作。

在阅读文献前,先对文献进行分类,以便于查找和整理。

同时,做好文献的摘抄和笔记,为后续的学习和教学提供便利。

2. 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文献。

在阅读文献时,不仅要关注作者的观点,还要关注文献的背景、研究方法和结论。

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阅读,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文献内容。

3. 注重文献之间的联系。

文献学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各个领域的文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在阅读文献时,要善于发现这些联系,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献内容。

4. 学会引用和评价文献。

在撰写论文或教案时,要学会正确引用和评价文献,以增强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5. 保持持续的学习态度。

文献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学科,我们需要保持持续的学习态度,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

最后,文献学让我明白了教师的责任。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引导学生在文献学中汲取知识,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同时,我们还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总之,文献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它让我受益匪浅。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深入研究文献学,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文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篇)

文献课程学习心得体会(2篇)

第1篇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文献课程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通过文献课程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文献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提高自身学术素养、拓展知识视野、培养科研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以下是我对文献课程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文献阅读的重要性1. 提高学术素养文献课程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学术素养的重要性。

学术素养包括学术道德、学术思维、学术表达能力等方面。

通过阅读文献,我学会了如何尊重他人的研究成果,如何严谨地进行学术研究,如何用规范的学术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这些素养的提升,使我更加自信地面对学术挑战。

2. 拓展知识视野文献课程的学习让我认识到,知识是不断更新、发展的。

通过阅读不同领域的文献,我能够了解到国内外最新的学术动态,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这对于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培养科研能力文献课程的学习让我掌握了科研的基本方法。

通过阅读文献,我学会了如何选题、如何查阅资料、如何进行实验、如何撰写论文等。

这些能力的培养,为我今后的科研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文献阅读的方法与技巧1. 选择合适的文献在阅读文献时,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文献。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筛选:一是与自己的研究方向相关;二是具有权威性、代表性;三是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通过筛选,可以确保阅读的文献具有较高的价值。

2. 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文献时,要注意提高阅读速度。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是熟悉文献的格式和结构;二是掌握关键词、短语;三是利用目录、摘要等快速了解文献内容。

3. 做好笔记在阅读文献时,要做好笔记。

记录下文献中的关键信息、自己的思考、疑问等。

这样有助于加深对文献的理解,为今后的学术研究提供参考。

4. 交流与讨论阅读文献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交流与讨论。

通过与他人分享自己的观点,可以加深对文献的理解,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三、文献课程学习的体会1. 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文献课程的学习让我学会了自主学习。

文献学期末总结

文献学期末总结

文献学期末总结一、引言本学期,我在文献学课程中学习了文献检索与利用、文献写作与评议等相关知识。

通过课堂学习、作业训练和实践操作,我对文献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本文将对我所学的文献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回顾,同时分享我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法,并对文献学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二、文献检索与利用本学期,我学习了文献检索与利用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文献检索是找寻和筛选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资料的过程。

在课上,我学会了使用各种文献检索工具和数据库,如Google Scholar、PubMed等。

通过这些工具,我能够快速地找到与我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为我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实践中,我发现了一些困难。

首先,有时候我会遇到很多无关的文献结果,这给我的文献检索带来了一些困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学会了使用高级检索技巧,如使用布尔运算符、引号搜索等,这样可以更精确地定位到我需要的文献。

其次,有时候文献检索的结果可能会很庞大,难以快速筛选出有价值的文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学会了使用筛选工具和关键词搜索,这样可以快速地找到我需要的文献。

除了文献检索,文献利用也是我学习的重点之一。

文献利用是指如何充分利用已获取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课上,老师教我们了文献的整理和笔记方法,如如何建立文献数据库、如何编写文献摘要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能够更好地利用文献资料,为我的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三、文献写作与评议本学期,我还学习了文献写作与评议的相关知识。

文献写作是指撰写与研究课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或报告的过程。

在课上,老师教我们了学术写作的基本规范和格式,如标题、摘要、引言、方法、结果、讨论等。

同时,老师还教我们了有效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进行段落组织、如何进行逻辑推理等。

在实践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首先,我发现写作论文时难以找到合适的文献支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学会了使用文献引用软件,如EndNote、Zotero等,这样可以帮助我管理和引用文献,并为我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文献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文献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

文献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文献学习心得体会(精选9篇)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文献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文献学习心得体会篇1通过修井工程网上学习系统,我阅读了很多与修井作业有关的优秀文献,其中很多都让我学到知识,以下是我精心选取的部分文献,一并谈谈我在其中学到的知识。

文献一:封隔器受力封隔器解封和管柱永久变形是混相驱油田高压注气过程中遇到的重要问题之一。

高压注气作业过程中温度和压力的剧烈变化引起管柱伸缩或受力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有:温度变化引起的温膨效应;压力变化引起的膨径、活塞和螺旋弯曲效应。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给出了复合管柱的各种计算模型。

初始力是预防管柱损坏的可操作性重要因素,它和管柱各种受力及应力之间有密切关系,对此做了定量分析。

研究结果对矿场作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文献二:高压注水井套管保护管柱受力分析探讨针对中原油田注水压力逐年增高及套损严重的问题,开展了注水井套管保护技术研究工作,其管柱由水力锚+Y341封隔器+大通径注水器+球座组成。

该管柱下部可接入分层注水管柱,实现多层分注管柱的上部套管的有效保护,延长套管的使用年限。

文章详细分析计算了该管柱在加压锚定前、坐封、注水等状态下的受力、变形情况。

其结果可指导现场施工及今后的工具设计工作。

文献三:两层压裂井下管柱力学分析及其应用不动管柱两层压裂技术是环保施工、提高劳动效率的新型工艺。

为保证该工艺的科学有效实施,对井下管柱及各种压裂工具进行了屈曲分析、变形分析、轴向受力分析、应力与强度分析,确定管串的危险截面为井口和封隔器上截面,并编制了应用软件。

通过输入油井的井眼轨迹、井身结构、油管柱组成、摩擦系数、油管内流体性能、温度、注入方式、井口油管内压力、锚定状态等各项参数,给出了井口与井下封隔器处的内外压、轴力、应力强度、安全系数及轴向变形情况。

古典文献学研讨课程感悟

古典文献学研讨课程感悟

轻启金匮石室之门——五堂课以来的自己的收获与体会12124184 林悄雨有人说:“读诗使人灵秀,读史使人明智”。

历史的魅力在于它那千年时光的面纱遮掩下的神秘,在于它那千年风雨沧桑侵蚀下的斑驳,也在于它那扑朔的真相被抽丝剥茧一缕一缕揭开后的喜悦。

而确凿的文献资料,就是一个个揭开历史真相的有力证据。

《走进金匮石室:探究古代文献珍品》是我来到上大后修的第一门新生研讨课,蔡教授用她丰富的文献材料和精彩的讲演为像我这样的门外汉开启了一道通往古代文献的大门。

本门课程所对应的专业应该是古典文献学。

中国灿烂辉煌的五千年历史,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的古代文献、典籍。

研究这些文献,不仅能还原历史真相,更能帮助后人了解每个朝代生活方式、习惯等。

我国最早的文字记录出现于商代,是在殷墟(今河南安阳)发现的甲骨文。

1899年由时任北京清政府国子监祭酒的王懿荣在药店买中药“龙骨”时发现,所谓龙骨正是刻有甲骨文的龟甲。

甲骨文的发现不仅引起了中国与世界学术界的轰动,更将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向前大大推进了几百年。

远古文字中所蕴含了丰富文化信息向我们揭示了那几千年前的那一段段故事、那一帧帧画面,令人不禁感叹古代文献传承文化的这一使命的神奇与伟大。

与甲骨处于同一时期的便是古代青铜器,中国灿烂的“青铜时代”据专家们的保守估计,这一时期主要从夏商周直至秦汉,时间跨度约为两千年左右,这也是青铜器从发展、成熟乃至鼎盛的辉煌期。

根据蔡教授所说,青铜器本身是文物,但一旦上面有铭文,变成了珍贵了文献,就如教授上课时给我们举的两例——小臣艅犀尊。

犀尊内腹共有铭文27字“丁子(巳),王省夔,王易(赐)小臣艅夔贝,隹(惟)王来正(征)人方,隹王十祀又五彡日”,记载了商王十年,商王在征伐山东半岛“人方”(在山东夷族的方国)的战役中巡视夔时把那里出产的海贝赏给了小臣艅。

犀尊上的铭文为研究商人和东夷的关系提供了重要史料,还有许多其他青铜器上的铭文因为其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所以显得十分珍贵。

文献检索课程总结

文献检索课程总结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总结报告本学期,在李老师别具特色的讲授中,我完成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学习,接触到知网、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CSMAR、CNKI、搜数网、道琼斯全球资讯教育平台等许多实用的中外文数据库。

通过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一、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意义文献检索课程不仅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图书馆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同时也是一门面向高等院校的所有学科专业学生开设的公共课程。

现在是一个数字资源与纸质资源并存的时代,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不仅需要了解和掌握传统的手工检索方法,更需要熟悉和掌握计算机检索尤其是网络文献检索的理论与技术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

文献检索课程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找到自己需要的文献信息,从而避免重复研究或走弯路,一定程度上为我们学习节省了不少时间。

学习文献文献检索课程让我们了解了文化的宽广魅力,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促使我们从这获取更多的知识,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一方面可以继承和借鉴他人的成果,避免重复或少走弯路;另一方面可以开拓思路、提高效率、节省时间、减少人力或投资费用。

我们可以建立与自己专业密切相关的行业动态信息的获取渠道与范围,随时收集和掌握相关信息,培养行业信息的敏锐性。

另外,通过文献检索,我明白了可以帮助识别信息,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是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课,找到适应自己的方法,按时上课,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多看课件,按照老师说的进行上机实验二、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收获(一)学习收获学习文献检索这门课之前,在查资料这一问题上,我所用的工具不是“百度知道”就是“百度文库”,觉得很简单,没必要学习这门课。

不过在真正的查询学术文献或有关专业的资料(特别是在写思政理论课论文时要查的相关资料)时,却发现这些搜索引擎所提供的内容跟自己想要的由很大的出入,顿时觉得自己的技术不足。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

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职场文书、公文写作、党团资料、总结报告、演讲致辞、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place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party and youth information,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letters, experience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中医文献学心得体会(专业18篇)心得体会是整理和归纳自己在某个领域中的思考和实践经验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文献分析课程心得体会(2篇)

文献分析课程心得体会(2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术研究对文献的需求日益增长。

文献分析作为学术研究的基础环节,对于提升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学期的文献分析课程中,我受益匪浅,对文献分析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以下是我对这门课程的心得体会。

二、文献分析课程的学习内容1. 文献检索课程首先介绍了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包括关键词检索、布尔检索、高级检索等。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利用图书馆、数据库等资源进行文献检索的技巧,提高了文献检索的效率。

2. 文献阅读文献阅读是文献分析的核心环节。

课程讲解了文献阅读的步骤,包括浏览、阅读、评价、总结等。

通过学习,我明白了如何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献内容,为后续分析打下坚实基础。

3. 文献评价文献评价是文献分析的重要环节,它有助于我们判断文献的质量和价值。

课程介绍了文献评价的标准,如文献的权威性、创新性、实用性等。

通过学习,我学会了如何对文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4.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研究领域或问题的系统梳理和总结。

课程讲解了文献综述的写作方法,包括文献筛选、分类、归纳、总结等。

通过学习,我掌握了撰写文献综述的技巧,为撰写学术论文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文献分析课程的学习体会1. 提升了文献检索能力通过学习文献分析课程,我掌握了多种文献检索方法,能够迅速找到所需文献。

这对于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使我能够更快地获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 增强了文献阅读技巧在课程学习中,我学会了如何高效地阅读文献,提高了文献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这对于我今后的学术研究具有极大的帮助,使我能够更好地把握文献内容,为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3. 学会了文献评价方法文献评价是学术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学习文献分析课程,我掌握了文献评价的标准和方法,能够对文献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这有助于我提高学术素养,为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奠定基础。

4. 提高了文献综述写作能力文献综述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

历史文献学课程总结

歷史文獻學課程總結“文獻”一詞,在現存古書中,最早見於《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

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獻不足故也。

足,則吾能征之矣。

”文獻,鄭玄注雲:“獻,猶賢也。

我不以禮成之者,以此二國之君,文章賢才不足故也。

”鄭玄以“文章”、“賢才”解釋文獻,其意義較為明確。

歷史文獻學學科體系:(一)歷史文獻目錄學(二)歷史文獻版本學(三)歷史文獻校勘學(四)歷史文獻傳注學(五)歷史文獻輯佚學(六)歷史文獻辨偽學(七)歷史文獻史源學(一)歷史文獻目錄學定義:目錄學者,將群書部次甲乙,條別異同,推闡大義,疏通倫類,將以辨章學術,考鏡源流,欲人即類求書,因書究學之專門學術也。

目錄學即為將眾多書籍分類,古籍分為經史子集四部,部下有類,類下有目,分門別類。

以考察學術的源流,想要查找某類書籍,可根據相應的書來探究相應的學問。

“目錄”一詞現存文獻以《漢書》為最早。

《漢書·敘傳》:“劉向司籍,九流以別,爰著目錄,略序洪烈。

”劉向是我國目錄學的創始人,劉向對圖書進行分類,並撰寫目錄。

目錄學的功用:讀書學習的指南,科學研究的良伴。

圖書分類:西漢劉向、劉歆父子《七略》將圖書分為六大類三十八小類:六藝略:易、書、詩、禮、樂、春秋、論語、孝經、小學。

諸子略:儒家、道家、陰陽家、法家、名家、墨家、縱橫家、雜家、農家、小說家。

詩賦略:屈賦之屬、陸賦之屬、荀賦之屬、雜賦、歌詩。

兵書略:兵權謀、兵形勢、兵陰陽、兵技巧。

數術略:天文、曆譜、五行、蓍龜、雜占、形法。

方技略:醫經、醫方、房中、神仙。

《七略》已亡佚,圖書六分法是根據《漢書·藝文志》。

魏晉時期圖書由六分發展為四分,西晉秘書監荀勖《晉中經簿》分為四部,即:甲部:六藝、小學。

乙部:古諸子家、近世子家、兵書兵家、術數。

丙部:史記、舊事、皇覽簿、雜事。

丁部:詩賦、圖贊、汲塚書。

東晉李充就西晉荀勖《晉中經簿》加以校核,重編《晉元帝書目》,仍以甲、乙、丙、丁分四部。

文献检索课学习总结_学习总结_

文献检索课学习总结_学习总结_

文献检索课学习总结文献检索是指根据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获取文献的过程。

以下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文献检索课,感谢您的阅读!文献检索课学习总结【一】通过本学期的文献检索课程的学习,我个人觉得这是一门很有现实用途意义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虽然在课程属性里是一门专业选修课程,但是它的用途却是关乎我们今后很多课程的,认真学习好这门课将会使我们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学习工具,还是一种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很好的文化素质。

文献检索,顾名思义,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

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相当于人们通常所说的信息查寻。

当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人们每天需要大量的信息以便进行各项活动。

网络就成为一个很便捷的信息查询方式。

就对学生来说,各高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但是只有纸质的藏书是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的,所以高校的电子藏书就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纸质图书和电子图书两种方式的结合下,学生可以很方便地找到自己所需的文献。

除此之外,学生们可以利用很多的网站进行相关信息的查询,这些检索方法都可以在文献检索这门课程里学到,更重要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能够改进和提升我们对文献进行检索的效率和质量,避免我们因为不懂检索方式和检索工具而造成的浪费时间,资源等现象。

对我个人来说,我在查询文献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进。

以前我很少在学校馆藏数据库里进行文献的搜索,很多情况下都是借用图书馆里的纸质资源,有时候图书被借完,还有的时候根本借不到自己想要书籍,这样使得我的完成相关作业时很棘手。

除此之外,我用的最多的也就是网页上寻找相关信息,但是还是由于查找文献的技术和方法不是很熟悉,最终导致我自己对所查找到的文献并不是很满意的结果。

在学习了文献检索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在实际检索过程中,仅需一个检索词就能满足检索要求的情况并不很多。

中医文献学总结

中医文献学总结

中医文献学总结第一篇:中医文献学总结概论1.1984年4月1日国家标准局公布实施的文献标准定义是——“文献: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

”2.文献含有三大要素:记录有知识、依附于一定的载体、有一定的记录手段或方式。

3.知识范畴属于中医学领域的文献,即为中医文献。

4.中医文献学是探究中医文献的学术源流,探究整理、研究、利用中医文献的方法及其理论的一门学问。

中医文献学主要研究中医文献的著录、考订与整理,以目录、版本、校勘为核心内容。

5.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式:①善本影印:文物、艺术、学术价值较高,刻印与抄写较好的版本。

②类书:辑录各门类或某一门类的资料,按照一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便于应用的一类工具书。

③从书:编集各种单独著作而冠的总名。

6.P4第一章中医文献的载体于形制1.文献载体是指用来记录文献的物质材料。

2.甲骨文:是在殷商时代用坚硬的契刀凿刻于龟甲或兽甲上的,故甲骨文又称为“契”、“契文”、“殷契”、“殷文”等。

3.金文:主要是指青铜器上的铭文。

4.金文多铸于乐器钟、礼器鼎,故又称“钟鼎文”。

其中大多是凹下的阴文,称为“款(刻)”;也有一些是凸出的阳文,称为“识”。

5.缣——细绢。

帛——丝织品的总称。

6.简牍:简是狭长的竹片。

牍是比简更宽大的木片,二者经过加工后作为记录文字的材料。

7.卷轴是纸张(纸卷、卷子)发明至雕版印刷术发明之间盛行于六朝隋唐时期的主要文献载体和书籍形式。

8.书籍制度:为了避免散乱,将各种载体的文献加工装订成一定的形式,便于阅读保存,这就是文献的装订制度。

9.根据中医文献的具体历史情况,古医籍的装订制度可分为简策、卷轴、册叶三种。

10.简策制度是将竹木简牍用编绳串联成策,予以保存的制度。

11.卷轴制度是将帛书或纸叶用书轴卷成卷子,予以保存的制度。

12.册叶制度是将纸卷、写叶或印叶用各种方法装订为整册,予以保存的制度。

13.册叶分为: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

第二章中医文献的目录1.目录是著录一批相关文献,并按一定的次序编排而成的一种揭示与报导文献的工具。

文献检索课程总结报告

文献检索课程总结报告

《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总结报告本学期,在陈老师别具特色的讲授中,我完成了《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学习,接触到Nature、EBSCO、CABI、CNKI、Elsevier、SpringerLink等许多实用的中外文数据库。

通过一个学期的认真学习,无论是在课程理论还是实践方面,我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一、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的意义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

文献检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并通过经常性的实践,逐步掌握文献检索的规律,从而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文献。

学习该课程对我们今后更高效的学习和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奠基作用。

(一)为广大学生提供了开启知识宝库大门的钥匙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荀子有言:“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被称为词典之父的英国学者S·约翰逊说过:“知识分两类,一类是我们所知道的科学知识,另一类是关于哪儿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

”《文献检索与利用》正是向我们系统讲述“关于哪儿和怎么样可以获得这些知识的知识”的一门课程,是指导我们获得“致信息之千里的舆马、绝文献之江河的舟楫”的一门课程。

德国柏林图书馆门前有这样一段话:“这里是知识的宝库,你若掌握了它的钥匙,这里的全部知识都是属于你的。

”这里所说的“钥匙”即是指信息检索的方法。

研究生在校期间,在教师讲授式的课堂上已经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

但是,“授之以鱼”只能让其享用一时。

学习《文献检索与利用》,掌握信息检索的方法可以使同学们无师自通,找到一条吸收和利用大量新知识的捷径,让我们不分时间不分地点地自主获取所需知识。

是谓“教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无穷。

(二)培养我们快速、准确、全面地获得所需信息的能力当今时代,文献资料的数量浩如烟海,信息社会的浪潮正冲击着一切有人类的地方,这一现实大家应该都深有体会。

学习文献学的感想

学习文献学的感想

学习文献学的感想第一篇:学习文献学的感想学习文献学的感想、体会首先是要有一些古籍阅读能力,通文字音韵训诂。

谁也不能说自己掌握得多好,不过基本的一些,还是要懂,否则无法进行下去。

学习的方法,无非多读,多看。

具体说:1、会一些篆文。

甲骨文之类的,太专业,就算了。

但得识一些篆文,因为藏书印之类的,篆文多。

方法:看《说文解字》,不能通读的话,看五百四十部首也行。

2、会一些草书。

许多材料,是稿本、钞本,用草书、行书写成,有些刻印的书,序跋之类的,也是行书、草书。

不识一些草书,无法阅读。

学习方法:找本《草书千字文》,或孙过庭《书谱》。

多看。

3、会一些俗字,敦煌卷子固然有很多俗字,许多世俗材料也有俗字,钞本、稿本也有俗字,许多刻印的书,也有俗字。

不误俗字,有的书就读不下去。

方法:《干禄字书》、《龙龛手镜》、《碑别字新编》或黄征老师的《敦煌俗字典》等。

其次,要会查工具书。

可以看一看《文史工具书举要》之类的,介绍文史工具书使用法,不仅要学会,更要时时用。

要知道有哪些工具书,什么情况下,可以去查哪个工具书,如何去查。

具体的,就不用多说了。

我常常看到有些朋友,有个什么问题,到处问人,不得其解。

其实只要知道有应该查什么工具书,一检便得的。

再次,要知道如何找材料。

我要研究一个什么问题,得需要查哪些材料,心里得有数,这需要一些目录学的知识。

然后是如何去查,像清人的集子,可以看《清人别集总目》之类,上面列有馆藏,可以到处跑跑。

材料又分纸质材料、电子材料。

有些材料,数典、龙腾、爱如生,包括我们韩山书院,能够下载,也就免得东奔西跑。

一、查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查考人物,可以首先查检几种最常用的工具书,如臧励龢等编的《中国人名大辞典》,彭作桢的《古今同姓名大辞典》,姜亮夫编、陶秋英校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二十五史刊行委员会编的《二十五史人名索引》,杭州大学图书馆编的《中国历代人物年谱集目》等等。

1.要了解一个人的姓名、字号、时代、籍贯及其简单的生平,可查《中国人名大辞典》。

文献学课程总结

文献学课程总结

文献学课程总结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始于《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宋学者加注释时,都把“文”解为典籍;“献”解为贤人。

过去学者所强调的“征文考献”,便是说要了解过去的历史,一方面取证于书本记载,一方面探索于耆旧言论。

用“文献”二字自名其著述,起于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自叙》指出:“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雠学家。

所以,校雠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

凡有关整理、编纂、注释古典文献的工作都是校雠学的研究范围。

在校雠学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保存下来和发现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编纂、注释的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危险方面,做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历史文献学这一学科是白寿彝等倡导的,白先生说“历史文献学是指关于历史文献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历史文献的方法。

”在目录学中,如何运用目录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目录学知识研究学习是最重要的。

目录学的研究和目录树的编纂主要对象是书籍,重要作用之一是尽量反映附属情况。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谈到读书要领时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张之洞在《鞧軒语·语学篇》中说:“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生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后又在《书目答问补正》书前的《略论》明确指出:“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半功倍。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文献学专题》课程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文献学专题》课程分析

山东师范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文献学专题》课程书面作业答案简答题:1.文献的散佚有哪些原因原因?答(1)保存介质的缺乏和不易长期保存的结果。

(2).战乱和兵燹的破坏。

(3)近现代外国列强侵略的影响。

伴随着帝国主义的侵略,一些居心叵测的外国学者也以游历、访问、考察、探险和传教为名,深入我国内地对古籍大肆搜购并将其运到国外。

(4)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文化统治的恶果。

自秦始皇始,历代帝王大都重视加强中央集权,至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而集权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思想文化的专省图书馆付之一炬。

(5)个人思想观念的影响。

(6).保管不善,水火虫蛀等自然灾害,也使不少典籍残缺损失。

(7).质量低劣之书往往被淘汰消亡,由于作者时代,阶级,等种种原因。

2.古籍的错误有哪些类型?即前人概括出的“误”、“衍”、“脱”、“倒”,每类略举几个有代表性的例子。

1、误(讹)是古籍中最常见的错误。

自有书籍以来,只要经过复制,无论是抄写、雕版、活字排印、电脑输入,均会产生这类错误,前人所说“无书不错”、“无错不成书”,应该说有一定道理。

致误出于多种原因,前人总结,主要有几种类型,与汉字本身特点有关。

(1)形近而误(2)字形的其他错误(3)音同音近而误(4)误改而误2、衍造成衍文,主要以下几方面原因。

(1)形似而衍(2)因字义同而衍(3)因不明文义而衍(4)注文误入正文而衍(5)因误据他书而衍3、脱古书在流传过程中,由于某些自然或人为原因,会产生缺文漏字,称为脱文,也是常见错误之一。

(1)因原书缺损而脱(2)因重文而脱(3)因上下文而脱(4)正文误入注文而脱(5)因误删文字而脱4、倒古籍中文字语句出现前后颠倒,也是常见错误。

这种颠倒,有的出于无心,有的是前人校改时将不应乙正的改错了,是为妄乙。

(1)因上下字句关联而倒上下文字相连或相隔不远,传抄者很容易因疏忽造成相互颠倒。

(2)因错简错叶而倒(3)因不明词义文义乙正而倒(4)因误乙正而倒3、唐代四大类书是哪几部?是指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和白氏六帖四部类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献学课程总结文、献二字联成一词,始于《论语·八佾》篇记载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汉、宋学者加注释时,都把“文”解为典籍;“献”解为贤人。

过去学者所强调的“征文考献”,便是说要了解过去的历史,一方面取证于书本记载,一方面探索于耆旧言论。

用“文献”二字自名其著述,起于宋末元初的马端临的《文献通考》。

《自叙》指出:“凡叙事,则本之经史而参之以历代会要,以及百家传记之书,信而有证者从之,乖异传疑者不录,所谓文也。

凡论事,则先取当时臣僚之奏疏,次及近代诸儒之评论,以至名流之燕谈、稗官之记录,凡一话一言,可以订典故之得失、证史传之是非者,则采而录之,所谓献也。

”我国古代,无所谓文献学,而有从事于研究、整理历史文献的学者,在过去称之为校雠学家。

所以,校雠学无异成了文献学的别名。

凡有关整理、编纂、注释古典文献的工作都是校雠学的研究范围。

在校雠学的方法和经验的基础上对保存下来和发现的图书、资料进行整理、编纂、注释的工作,使杂乱的资料条理化、系统化,古奥的文字通俗化、明朗化,进一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条别源流、甄论得失,替研究工作者们提供方便,节省时间,在研究、整理历史危险方面,做出有益的贡献,这是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历史文献学这一学科是白寿彝等倡导的,白先生说“历史文献学是指关于历史文献的专业知识和研究历史文献的方法。

”在目录学中,如何运用目录学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目录学知识研究学习是最重要的。

目录学的研究和目录树的编纂主要对象是书籍,重要作用之一是尽量反映附属情况。

清代学者王鸣盛在谈到读书要领时说:“凡读书最切要者,目录之学。

目录明,方可读书;不明,终是乱读。

”张之洞在《鞧軒语·语学篇》中说:“读书宜有门径,泛滥无归,终生无得;得门而入,事半功倍”后又在《书目答问补正》书前的《略论》明确指出:“读书不知要领,劳而无功,知某书宜读而不得精校精注本,事半功倍。

”“读书宜有门径”就是说要利用目录学知识,找到最适合的书和“精本”书。

目录的主要功用在于记录图书文献的有关信息,如书名、撰者、卷数、版本、提要等。

根据这些资料,读者能借以了解书籍名称的含义,撰写者的生平经历、撰述的旨意、主要内容、师承流别、版本异同、有关评论和学术价值等信息。

阅读前如果能检索相关的书籍文献目录,对阅读对象的版本性质和内容有一个基本的甄别,可以避免盲目和迷惑,做到“即类求书,因书就学”。

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卷一开宗明义的说:“目录之学,学中第一紧要事,必从此问途,方能得其门而入。

”在阅读及研究上,须掌握目录徐的基础知识。

首先是《别录》和《七略》,为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整理校录国家藏书而编写,开创了我国目录学。

其次是古代列入“正史”中的“艺文志”、“经籍志”都是目录学著作。

第三是清代纪昀等人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和《四库全书简明目录》。

第四是私人撰写的目录著作。

在此利用课上一个例子:宋代朱彧《萍洲可谈》里记载的故事,教授一次用《周易》出题,题目为“乾为金,坤亦为金,何也?”另一个例子:明朝陆深《俨山外集》记载,名医戴元礼外出,见一医馆门口有很多人来求医问药,得知此医馆以古方为人治病,便上前想学习求教。

这时医者对病人说一定要用“锡”做药引。

这两个例子说明古籍中的错讹给人们的研究、生活带来了麻烦,应是“乾为金,坤为釜”,药引为“餳”。

因此,研究学习古籍一定要择取善本。

张之洞《鞧轩语·语学篇》中说“读书宜求善本”概括善本为“善本非纸白、版新之谓,谓其为前辈通人用古刻数本,精校细勘付刊,不讹不缺之本也。

”并进一步指出对“善本”的要求:“善本之义有三:一足二精三旧”。

“精本”是善本选择最重要的前提,因为实际上“足本”和“旧本”已经包含在其中。

“精本”除了在极大程度上保障文字无错讹外,也保证了“无阙卷,未删减”的“足本”;而“精本”所据以校勘的底本,也是质量经得起推敲的“旧本”。

所以“精本”实际上保证了书籍文献最原始的体貌。

校勘是中国历代学者整理古籍的重要方法,特别是在清代,校勘之风盛行,但校勘学尚未形成专门的学问。

清代学者的学术重心在校勘考据的实践上,而对与校勘的理论方法缺乏有效的总结。

陈垣一生以校勘为治学考史为要务,所校典籍甚多,最为突出的就是校勘《元典章》,撰成《沈刻元典章校补》、《元典章校补释例》。

前者校出校记一万二千余条,为人们提供《元典章》善本。

后者又称《校勘学释例》,是陈垣对传统校勘学进行理论总结的重大贡献。

该书归纳了古籍文字致误各种形式的通例和特例,探讨了古籍文字致误的各种原因。

《校勘学释例》的精义在于将以往运用的校勘方法系统的总结为四校法: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

在书中,他对每种方法的具体操作方法做了星系的解释和说明,并总结出了古籍校勘的方法论体系。

陈垣先生认为,在校勘实践中,这四种校勘方法不是独立使用的,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工作阶段,可以使用其中一种,也可同时使用其中几种。

在校勘四法中,对校是最客观的方法,是校勘最基本的方法,其他三种则是分析考证的方法。

在校勘实践中,陈垣总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除了文字词句的校勘之外,陈垣特别注重史实的校勘。

校勘和考证的结合,正是陈垣校勘学的独到之处。

辑佚学是把遗失的古书根据他书引用而集中起来,让我们知道一些遗书的部分情况,唐宋时期的类书,如《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册府元龟》以及诸经注疏等,都引用不少佚书。

清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里辑出大量的佚书。

马国翰的《玉函山房辑佚书》所辑佚书有五百八十余种之多,是私人辑佚工作中成绩最显著的。

研究历史,寻考史源应该是首要问题。

因为不少史料在长期流传中,经过辗转传抄,自然会出现疏漏讹误。

因此,寻求最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就相当重要。

历史是一门实证性科学。

因此在治史中,对史料史实的来龙去脉认真搜寻考证,特别是对原始的第一手资料要下苦功夫来探求。

历史科学需要理性思考和理论提升,而翔实、精确、可靠的史料是理论抽象的基础。

同时,史源学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能够端正学习者的学风,培养学习者的能力。

胡应麟在其著作《四部正讹》中指出考核伪书之法有八。

梁启超鉴别史料之法十二。

杜泽逊辨伪方法廿。

张之洞曰“一分真伪,而古书去其半。

”所以,辨识伪书,是研究、整理古文献的人必须学会的本领。

历史文献学这一学科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它所包含的了四个部分:理论、历史、分类、应用。

而学习理论、历史、分类的基础知识,是为了能在在今后的研究学习中应用。

文献学学科体系:一、目录学:定义:目录学者,将群书部次甲乙,条别异同,推阐大义,疏通伦类,将以辨章学术,考镜源流,欲人即类求书,因书究学之专门学术也。

功用:读书学习之指南,科学研究之良伴部类: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藏书的目录刘歆《七略》:六艺类、诸子类、诗赋类、兵书类、数术类、方技类、辑类荀勖《中经新簿》经、子、史、集李充《元帝四部书目》经、史、子、集流别一:官簿 《四库全书总目》《四库存目》《续修四库全书》二:史志 《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旧唐书·经籍志》《新唐书·艺文志》《宋史·艺文志》《明史·艺文志》《清史·艺文志》三:私录 《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遂初堂书目》《千顷堂书目》 《读书敏求记》《皕宋楼藏书志》《爱日精庐藏书志》四:其他 《经义考》《史籍考》《书目答问》《子略》《贩书偶记》《增订四库简明目录标注》《郘亭知己见传本专目》检索:四角号码检索中国字庋撷法:单体1:不得断为两段,或试断为两段而其中一段只余一笔者。

包围体2:四面或三面受围,或两面受围而非上、左者。

上下体3:可断为上、下两段而每段含两笔以上者。

左壳体4:上面和左边受遮蔽者。

左右体5:可断为左右两段而左段不得仅为一点者。

、0 —1 /2 十3 又4 插5 系6 丁7 角8 八9二、版本学定义:版本学脱胎于校勘,体现于目录,以鉴定版本、探讨版本源流为核心内容的历史文献学分支之一。

功用:一:读书应择善本,善本之义有三:一足二精三旧;现代图书馆各古籍部选取善本遵循三性九条。

二:校书应备众本,版本之学为考据之先河,一字千金,于经史尤关紧要,每印一书,恒罗致多本,此残彼足,籍得补正。

三:购藏应鉴异本,夫藏书而不知鉴别,尤盲之变色,聋之听音。

采购工作者必熟悉版本,就古籍说,某本书历来传世者有多少版本,现在某本稀见、某本习见。

四:研究应考版本版本造伪:1、以残书充全书2、以丛书零种冒充单刻3、挖改书名、作者4、增删刻书牌记5、增删年款6、挖改序跋紧要处或改换序跋7、伪钤名家藏书印8、染纸造蛀9、以真带假,版本杂拼10、装帧造伪版本考定:一、依据刻书特点二、依据原书序跋三、依据牌记四、依据题跋五、依据刻工六、依据讳字七、依据地理建置沿革八、依据机构职官变迁九、依据衔名十、依据尊称十一、依据谥号十二、依据书名冠词称谓十三、依据卷端题名十四、依据卷数变迁十五、依据藏书印十六、依据著录十七、依据所涉人物十八、依据公文制度十九、依据刻书二十、依据纸张活字印本的鉴定:1、依据序跋牌记2、边栏界行衔接不紧密的为活字3、断版之有无4、行字疏密、歪斜、横置、倒置5、依据墨色:活字不均匀版本源流意义:1、有助于辨明版本的优劣2、有助于科学的选定校勘的底本3、有助于学术研究版本源流考查方法:1、考察集结成书时原貌2、考察同书异本3、剖析源流三、校勘学解题:“校,木囚也”“勘,覆定也”功用: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的错误最少的书面材料。

必要性:影响对原貌、原意的理解,避免伪史。

陈垣:四校法对校: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本校: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择其异同,则知其中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他校: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则以前人之书较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共载者,可以同时之书较之。

理校: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

”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需用此法。

原则:1、选取善本为底本2、底本不误,他本误者,不出校记3、底本与他本不同,而不知孰正孰误时,当详列异文4、凡校改之处,务必说明校改的理由,绝不主观臆断而妄改5、三步到位四、传注学标点:不谙典制、不熟史实、不明字义、不通文义、不明称谓、不明语法、不谙文体、不知古韵、不知天文、不知地理、不知乐律、不熟经典、不重校勘注释:标准—四忌二宜1、忌以难解难2、忌避重就轻3、忌苟简失度4、忌漏注典实5、宜靠边原著谬漏6、宜臧否历史是非翻译:要求信、雅、达即忠实原文、保持原语言特点文雅、通达原则:1、原文中专有名词不翻2、不宜把古代事物、古人思想现代化3、原文反动观点不宜改正4、掌握习惯句式的翻译五、辑佚学亡佚原因:兵燹动乱、奇货可居、一书成而众书废、因人废言、保管不善水火虫蛀、不合时宜、质量低劣、统治阶级禁毁辑佚途径:古籍注疏、类书、政书、诗文总集、笔记与诗话、小学书、地方志、正史、金石辑佚标准:辑录完备、佚文可靠、注明出处、考校精审、讲究史源、符合原貌、选题适宜六、史源学定义:史源学是以考察历史文献记载的原始出处为主要内容的历史文献学的一个分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