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法则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法则)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主备人:

参与人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中的重要环节。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带括号有理数的化简,在第二章学习了整式的定义、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探讨问题的方法,养成了合作交流、敢于探究的良好习惯。学生能进行一定的独立思考、互相补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引导教学,能够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意识,体会整式去括号知识的内涵,并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用去括号法则正确地去括号。

2.教学难点:当括号前是“-”号和括号前有系数的括号的去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得出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乘法分配律

2、复习什么是同类项及如何合并同类项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想一想

3+2×(7-5)= 3-2×(7-5)=

3+2(a-5)= 3-2(a-5)=

二、探索新知

去括号法则1

问1 某天下午,教室里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又来了b名同学,上课时间到了来了c名同学,则教室里共有(1)a+b+c位同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后来一共进来了b+c位同学,因而教室里共有(2)a+(b+c)位同学。让学生观察两个式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他们相等

区别:一个有括号,一个无括号

问2 在上述(1)(2)式中,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答:a+(b+c)=a+b+c

问3 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观察各项符号的变化和括号变化,鼓励学生描述去括号法则)

归纳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去括号法则2

问1 某天下午,教室里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有的同学出去了,第一次出去了b名同学,第二次又出去了c名同学,请用两种方式表示教室里还剩多少位同学?答:(1)a-b-c位同学。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两次一共出去了b+c

位同学,因而教室里还剩(2)a-(b+c)位同学。让学生观察两个式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问2上面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式?

答:a-b-c=a-(b+c)

问3 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规律,并总结?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去括号法则2: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这是去括号的依据,我们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负”变“正”不变

三、巩固训练

学生做练习:

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3a-b)+(a-b)

(2)(3a-4b)-(a+b)

(3)5a-(2a-4b)

教师总结学生做的练习,作小结.

强调注意点:

1、弄清括号前是“+”还是“-”

2、去括号时,括号前的“+”或“-”也一起去掉

3、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参加,不能漏掉

4、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括号后任有几项,不能丢项

5、当括号外有数字时,使用乘法分配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来熟悉去括号法则

例: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x+y-z)+(x-y+z)-(x-y-z);

(2)8a+2b+(5a-b) (课本第66页例4(1));

分析:按去括号法则先把括号去掉,然后再合并同类项,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回顾去括号法则,在去括号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0页第3题计算

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法则)

一、导入新课

二、归纳去括号法则

法则1:

法则2:

:三、例题讲解

(1)

(2)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