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括号法则教案

合集下载

探究七年级数学去括号法则的教案分析

探究七年级数学去括号法则的教案分析

这篇文章将对七年级数学中的去括号法则进行深入探究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教授并帮助学生掌握该规则。

一、教学目标1.简述去括号法则的定义和概念。

2.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的意义与应用。

3.让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快速化简表达式。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去括号法则,以及何时需要使用去括号法则。

2.如何帮助学生快速完成去括号法则的运算。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学:运用实例,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解去括号法则的重要性。

例如:给定表达式 (a+b)×c ,让学生自己展开后化简,再给出 (a+b)×c 的结果(ac+bc),然后再让学生询问这个过程的本质是什么?有什么规律性?2.系统概述去括号法则的定义及应用。

定义:对于两个单项式相加的式子,如(a+b),它和另外一个系数作乘运算,如c,则需要将括号内、外各个单项式进行相乘运算,化简成ac+bc的形式。

这个操作称之为去括号法则。

应用:化简多项式式子的过程当中,非常常见。

例如:ax+bx=(a+b)x3.讲授去括号法则的操作步骤步骤一:先将括号内的乘法进行展开化简。

步骤二:将括号外乘以括号内的每一项。

步骤三:把展开的式子中同类项进行合并。

4.举例讲解应用去括号法则的问题。

例如:化简(2a+3b)×5展开:(2a+3b)×5=10a+15b5.操练与巩固提供多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完成,以此巩固并加深理解。

例如:(1)8(3a+2)(2)4(x+y-3)(3)3(2x-4y)(4)(5a-2b)×76.教学反思在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先从举例展开化简的过程,让学生了解整个思路以及运算过程。

同时,从一些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入手,例如求某个体积的答案,进行验证与应用,争取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该规则的意义与作用。

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适当地增加教学难度和偏难题目,以此达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效果。

通过实时的在线互动,及时纠正学生的失误,并且给予积极的认可与激励,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信心。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
这是七年级去掉括号的教案,是一篇优秀的数学教案文章,供老师和家长借鉴。

七年级去括号法则教案第 1 篇
教学目标对数的运算法则教案
1.理解并掌握对数性质及运算法则,能初步运用对数的性质和运算法则解题.
2.通过法则的探究与推导,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思想,渗透化归思想及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法则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胆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对数的运算法则及推导和应用
难点是法则的探究与证明.
教学方法
引导发现法
教学用具
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引入新课
我们前面学习了对数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对数呢?通过下面的题目来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看到这个式子会有何联想?
由学生回答(1) (2) (3) (4) .
也就要求学生以后看到对数符号能联想四件事.从式子中,可以总结出从概念上讲,对数与指数就是一码事,从运算上讲它们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既然是一种运算,自然就应有相应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今天重点研究对数的运算法则.
二.对数的运算法则(板书)
对数与指数是互为逆运算的,自然应把握两者的关系及已知的指数运算法则来探求对数的运算法则,所以我们有必要先回顾一下指数的运算法则.
由学生回答后教师可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看:,,.
然后直接提出课题:若是否成立?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实例说明其不成立(如可以举而 ),教师在肯定结论的正确性的同时再提出
可提示学生利用刚才的反例,把 5改写成应为,而
32=2 ,还可以让学生再找几个例子,.之后让学生大胆说出发现有什么规律?
由学生回答应有成立.。

去括号教案

去括号教案

课题:3.4.3 去括号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掌握去括号法则;会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去括号法则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概括问题能力.(2)根据去括号、合并同类项题目的求解过程,养成规范解题的习惯.情感态度通过实际问题情景得出等式,探索出去括号法则,进一步认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观测、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难点对“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正负号”的理解.教学方法与手段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以生活情境为载体,以数学活动为主线,以问题串的形式展开,采用观察、分析、归纳、探究的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流程安排流程图目的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通过旧知的复习很自然的导入新课,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二、研究实例,探索新知通过对情境问题的探究,概括并理解去括号法则.三、应用新知,拓展训练通过对找朋友、火眼金睛两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在直接应用中进一步理解并掌握去括号法则.通过教师板演、学生板演并让学生及时纠错、讲解,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验数学就在身边,感受数学的价值.四、回眸课堂,自我提升通过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则,将知识内化.教学过程设计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1、多项式8a+2b-(5a -b)中有同类项吗?2、想一想怎样才能合并同类项?教师首先提出两个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点题.教师板书课题教师关注:学生能否准确回答.通过两个问题的复习,让学生很自然的在复习旧知中进入本节课的学习.实现新旧知识的衔接和统一.3、出示目标(1)探索去括号法则;(2)能正确运用去括号法则,化简代数式.教师出示目标,一学生读目标.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任务,以备在后续的学习中做到心中有数.二、研究实例,探究新知最近,各个超市为了留住顾客,都在打优惠战,佳联超市也打出了各种优惠条件. 教师出示问题情境在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1、佳联超市牛奶区在优惠活动前夕,为了备足货源,在原有牛奶a箱的基础上,又从仓库运货两次,第一次运牛奶b箱,第二次运牛奶c箱,该牛奶区共有牛奶多少箱?提出问题(1),学生分析思考后,回答牛奶区共有牛奶数量的两种不同的代数表达式.教师关注:1、学生可能对a+(b+c)的表示方法,若想不起来,应适时点拨.2、对学生的讲解,及时进行点评.探究得出等式a+(b+c)=a+b+c,为探究去括号法则做好准备.2、活动结束,超市负责人清点货物,若牛奶区原有a箱牛奶,第一天卖出去b箱,第二天卖出去c箱,请同学们帮他算一算还剩多少箱牛奶?在问题(1)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分析结果并回答.教师关注:1、学生对代数式“a-(b+c)”的理解,学生对等式a-(b+c)=a-b-c的理解.2、对学生的讲解,及时进行点评,及时鼓励.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进一步体会a-(b+c)=a-b-c意义.为探究去括号法则做好准备.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3、观察等式a+(b+c)=a+b+ca-(b+c)=a-b-c等式从左到右有何改变?你能用自己的语言叙述一下吗?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1、先独立思考;2、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想法;3、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见解.4、师生共同总结从形式上——括号没了从符号上——①括号内b、c的符号没有变②括号内b、c的符号改变了教师接着提问:1、符号变与不变和谁有关系?2、等式右边b的符号是括号前面的符号吗?3、你能用准确的语言叙述去括号的规律吗?学生叙述法则,师生共同总结法则.教师关注: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程度.通过让学生观察、思考、探索、交流来亲身感受“去括号法则”的探究发现过程,体会成功的快乐.教师层层设问,让学生思维自然发展,教学有序的进入实质部分.同时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很好地让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中、活动中,有意义地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获得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从而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探究能力、分组合作能力、概括总结的能力等.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四、应用新知,拓展训练1、法则的直接应用你能找到它们的好朋友吗?① a+(b-c)A、a-b+c②a-(b-c) B、-a-b+c③-a+(-b+c)C、-a+b-c④-a-(-b+c)D、 a+b-c 教师给出问题,你能在A、B、C、D中找到①、②、③、④的好朋友吗?说一说你依据什么找到的?请举手回答.教师关注:学生能否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还要及时肯定和鼓励.这个环节是直接应用法则,主要是为了让学生熟悉法则,初步理解法则的应用.2、判断下列去括号是否正确?请指出错在哪里:(1)-(a-b+c)=-a+b+c ()(2)-(a-b)-(-c-d)=-a+b+c-d ( )(3)2b+(-3a+1)=2b-3a+1()(4)c+2(a-b)=c+2a-b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里交流,学生讲解.教师接着提问:通过做这几个题目,你觉得应该给你的同伴提醒应注意什么问题?学生各抒己见,师生共同总结.教师关注:学生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对第(4)题的错误是否真正理解.继续巩固去括号法则的应用,强化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认识. 特别是应用乘法分配律时常出现的错误的认识.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3、讲解例题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a2+2ab+b2)-(a2-2ab+b2) 2、3(2x2-y2)-2(3y2-2x2)1、学生独立思考第一题,然后学生说教师板演,强调格式.2、学生总结解题步骤.先去括号,在合并同类项.教师提问:1、第(2)题和第(1)题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学生看到括号前面的系数不为一.)2、第一个括号怎样去?(学生回答,教师板演.)3、第二个括号呢?学生口答.4、还有不同的做法吗?引导学生得出两种做法.一种是:现将3分配到括号里每一项中去,再去括号;第2种方法:直接将-3看作整体分配到括号中的每一项,强调注意符号.教师关注:1、学生语言的准确性.2、对例2的理解程度.通过例题教学,突出本节重点,特别是练习难度层层加大,尤其对例2的一题多解的分析,其目的是让学生加强对新知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4、练一练你一定行化简:(1)(x+y-z)+(x-y+z)-(x-y-z) (2)(x2-y2)-3(2x2-3y2)(3)7a2b-(-4a2b+5ab2)-2(2a2b -3ab2)三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做,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引导学生关注:①书写是否规范、结果是否正确.如有错误,学生纠错并讲解原因.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规范地做题.2、对括号前面是“-”且系数不为1时,能否正确解题.采用学生板演,教师巡回的辅导方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检验本节课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对书写格式,及时的订正和指导.5、佳联超市出售牛奶糖和水果糖,牛奶糖单价(2x-y)元/千克,水果糖单价(X+y)元/千克(1) 1千克牛奶糖比1千克水果糖多多少元?(2)1千克牛奶糖和2千克水果糖共多少元?教师出示问题,学生阅读题意,通过独立思考,列式计算.进行抢答.教师关注:①学生能否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正确的列出算式;②学生计算的准确性.根据初一学生的特点,以他们喜爱的糖果为背景,进一步突破根据题目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这一难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情境师生行为设计意图五、回眸课堂、自我提升1、归纳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教师让学生从知识、应用、启示方面总结收获.教师关注:①学生能否正确叙述去括号法则;②是否体会到去括号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通过回顾反思,总结知识,提炼方法,进一步明确本节的主题和中心环节.使学生养成学习→总结→学习的良好习惯,发挥自我评价的作用,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挑战自我(备用)如果一个三角形第一条边长为a厘米,第二条边比第一条边长(a-2b)厘米,第三条边比第一条边的2倍少b 厘米,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在上一题的基础上,学生阅读题意,通过独立思考,教师引导:第一条边长为( )厘米第二条边长为( )厘米第三条边长为( )厘米怎样求三角形的周长?学生独立做,教师在多媒体上出示解题过程,规范解题格式.教师关注:①学生计算的准确性;②是否丢掉“答”.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他们认真、严谨、规范的学习习惯.2、布置作业(1)(必做题)课本112页习题3.4 第7、8题(2)(选做题)已知:x、y 满足 5(x+2)2 +∣y-3 ∣=0,求代数式-7x2+(6x2-5xy)-(3y2+xy-x2)的值.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通过必做题作业的完成,巩固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应用.通过选做题作业的完成,对学有余力的同学,引导他们关注新旧知识的综合运用.。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法则,能够正确地去掉整式中的括号。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去括号法则的讲解。

2. 去括号练习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去掉整式中的括号。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去括号法则。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去括号。

2. 讲解去括号法则:讲解去括号的基本原则,让学生明白如何去掉整式中的括号。

3. 练习题:布置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掌握情况。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中的问题。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去括号法则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去括号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知识点。

7.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去括号技巧的应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精神。

七、教学资源:1. PPT课件:使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去括号的过程和例题。

2. 练习题库:准备充足的去括号练习题,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

3. 小组讨论工具:提供适当的工具,如白板或黑板,以便学生在讨论时展示和解释他们的思路。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去括号法则,讲解基本概念和规则。

2. 第二课时:进行去括号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理解。

3. 第三课时:小组讨论和实践,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4. 第四课时:总结去括号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复习和巩固。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教案标题:去括号法则教案教案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去括号法则的定义和应用。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数学表达式中的问题。

3. 学生能够将去括号后的表达式进行简化和求解。

4. 学生能够应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步骤:引入:1. 引起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思考:如何将包含括号的数学表达式进行简化或求解?2. 提出问题:如果有一个数学表达式,包含括号和运算符,你如何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或求解它?3. 引导学生思考:去括号法则是什么?有哪些应用场景和步骤?讲解:4. 解释去括号法则的定义和原则:去括号法则是指将数学表达式中的括号去掉,并按照各项运算符的规定进行运算。

5. 解释去括号法则的步骤:a. 第一步:按照括号内的运算规则进行计算;b. 第二步:将括号去掉,保持运算符的位置不变;c. 第三步:继续按运算符的规定进行运算。

示范:6. 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去括号法则的应用步骤:例子1:简化表达式 3(2 + 4) - 7a. 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2 + 4 = 6;b. 将括号去掉:3 × 6 - 7;c. 根据运算符规定进行运算:18 - 7 = 11。

练习:7. 给予学生一些练习题目,通过解答来巩固去括号法则的应用。

例如:a. 简化表达式 2(8 - 3) + 4b. 求解表达式 5(2 + 3) - 7(4 - 1)c. 应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某商品原价为28元,现在打折2/5,求实际售价。

总结:8. 总结去括号法则的应用步骤和注意事项。

9.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运用去括号法则能够简化和求解数学表达式?10. 鼓励学生提问并解答他们的疑惑。

扩展:11. 鼓励学生挑战更复杂的数学表达式,并应用去括号法则解决。

1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去括号法则应用于代数表达式中?评估:13. 给学生一份针对去括号法则的练习题目,评估他们对该法则的掌握程度。

延伸活动:14. 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其他数学运算法则并进行比较。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4.2去括号法则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3.4.2去括号法则
-在处理如[3(x - 2y) - 2] - (x + [y - 3z])的表达式时,学生需要先去掉内层括号,再处理外层括号,容易出错。
-对于已简化的表达式如5x - 7y + 2z,要求学生逆运用去括号法则,将其还原为原式,如可能是5(x - y) + 2z或者其他形式,这需要学生对去括号法则有深入的理解。
2.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素养,让学生能够从具体实例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形成一般性的数学认知。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去括号法则,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使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正确推理,提高解决问题的严谨性和条理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去括号法则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去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去括号法则是整式加减运算中的一个重要法则,它告诉我们如何去掉表达式中的括号。这个法则是解决整式运算的基础,对于简化计算过程和提高解题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将展示如何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一个复杂的整式,并解释它在解题过程中的作用。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积极性很高。但从成果展示来看,部分小组在讨论和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可能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引导不够,或是留给他们的时间不足。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给予他们更多的思考和讨论时间。

4.2.2 去括号-教案

4.2.2 去括号-教案

分课时教学设计
预设:主桥与海底隧道长度的和(单位:km )92b+72(b-0.15)
主桥与海底隧道的长度相差(单位:km)
92b-72(b-0.15)
指出:与数的运算一样,进行整式的运算时也会遇到去括号的问题。

想一想:上面的两个代数式都带有括号,应如何化简它们?
预设:利用分配律,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解:92b+72(b-0.15)
=92b+72b-10.8
=164b-10.8
92b-72(b-0.15)
=92b-72b+10.8
=20b+10.8
归纳:一般地,一个数与一个多项式相乘,需要去括号,去括号就是用括号外的数乘括号内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试一试:你能为下面的式子去括号吗?
(1)+(x-3);(2)-(x-3).
分析:这两个式子可以分别看作是1与-1分别乘(x-3),据此可以去括号.
解:(1)+(x-3)=x-3
(2)-(x-3)=-x+3
例1:化简
(1)8a+2b+(5a-b);(2)(4y-5)-3(1-2y).解:(1)8a+2b+(5a-b)
=8a+2b+5a-b
活动意图说明:。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实例讲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实例讲解

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去括号实例讲解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例讲解,让学生掌握去括号法则的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去括号运用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教学的难点是:通过实例说明去括号法则的具体运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练习,让学生快速回忆一下第一课的知识点,为本课的内容做好铺垫。

2、讲解接下来,教师可以依次讲解以下实例:(1) a×(b+c) = a×b+a×c (分配律)例如:5×(2+3) = 5×2+5×3 = 10+15 = 25(2) (a+b)×c = a×c+b×c (分配律)例如:(2+3)×5 = 2×5+3×5 = 10+15 = 25(3) (a+b)² = a²+2ab+b² (平方公式)例如:(2+3)²=2²+2×2×3+3²=4+12+9=25(4) (a-b)² = a²-2ab+b² (平方公式)例如:(6-3)²=6²-2×6×3+3²=36-36+9=9(5) (a+b)³=a³+3a²b+3ab²+b³ (立方公式)例如:(1+2)³=1³+3×1²×2+3×1×2²+2³=1+6+12+8=27(6) a²-b²=(a+b)×(a-b) (差平方公式)例如:3²-2²=(3+2)×(3-2)=53、归纳整合教师可以通过课堂小测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总结归纳本次讲解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点,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去括号优秀教案

初中去括号优秀教案

初中去括号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方法;(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 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复习相关知识点,如加减法、乘除法等;(2)提问:如何将一个含有括号的数学表达式简化?2. 教学新课:(1)介绍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举例讲解,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方法;(3)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去括号的题目。

3. 应用拓展:(1)让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2)小组讨论:如何将去括号法则应用于实际生活中?4.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2)强调去括号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课后作业:1. 巩固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2. 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去括号方法和规律的掌握程度;2. 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在课后,要及时巩固所学内容,提高学生的记忆效果。

总之,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去括号的方法和规律,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初中去括号法则教案

初中去括号法则教案

初中去括号法则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2. 掌握去括号的法则,并能够运用到实际计算中;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2. 去括号的法则及应用;3. 实际计算例题讲解和练习。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去括号的概念,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括号知识;2.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去括号?去括号的意义和重要性是什么?二、讲解去括号法则(15分钟)1. 讲解去括号的基本法则:括号前是加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的算式不变;括号前是减号时,去掉括号,括号内加号变减号,减号变加号;2. 强调括号前的符号是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是否变号的依据;3. 提醒学生在去括号时要注意括号前的符号,不能只改变第一项或前几项的符号,而忘记改变其余的符号;4. 讲解当括号前是数字因数时,应利用乘法分配律先将数与括号内的各项分别相乘再去括号,以免发生错误;5. 提示学生在遇到多层括号时,一般由里到外逐层去掉括号,也可由外到里。

三、例题讲解和练习(15分钟)1. 举例讲解去括号的步骤和应用,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解题,理解去括号的过程;2. 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去括号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讲解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和复习(5分钟)1. 对去括号法则进行总结,让学生再次确认所学内容;2. 提醒学生在实际计算中要注意去括号的原则和方法;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复习和练习,巩固去括号法则。

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去括号法则的掌握程度;2. 课堂练习: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去括号的实际计算题,观察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3.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了解学生在学习去括号法则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教学资源:1. PPT课件:制作去括号法则的PPT课件,配合讲解和示例;2. 练习题:准备一些去括号的练习题,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去括号教案

去括号教案

3.4.3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第一课时:去括号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去括号的法则,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进行整式的化简。

过程与方法:通过利用运算律主动探究去括号法则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去括号法则及其运用教学难点:括号前面是“—”号时法则的运用及括号前面有系数的去括号。

三、教学方法教法:引导发现法、合作探究法学法:观察分析法、自主探究法、合作交流法四、教学过程(一)、提出问题,展示目标1. 复习: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的法则。

2. 问题:多项式8a+2b+(5a-2b)中有同类项吗?怎么样才能合并同类项?3. 学习目标:①理解并掌握去括号法则;②能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

(二)、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引例一:周三下午,学校图书馆内起初有a 位同学。

后来某年级组织阅读,第一批来了b 位同学,第二批来了c 位同学。

则图书馆内共有()c b a ++位同学。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后来两批一共来了()c b +位同学,因而, 图书馆内共有()[]c b a ++位同学。

由于c b a ++和()c b a ++均表示同一个量,于是,我们可以得到:()c b a c b a ++=++ ⑴引例二:教室里原有a 名同学,下课后同学们陆续离开教室,第一批走了b 名同学,第二批走了c 名同学,试用两种方法写出教室里还剩下多少同学?第一种:c b a --第二种:()c b a +-()c b a c b a --=+- ⑵(三)、观察交流,达成共识观察我们刚刚得到的两个等式中括号和各项符号的变化,你能发现什么规律?(1)()c b a c b a ++=++(2)()c b a c b a --=+-(1)括号没了,正负号没变;(2)括号没了,正负号却变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然后用语言描述变化,总结去括号的法则: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

去括号与添括号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去括号法则: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不改变符号;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括号内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2. 添括号法则:添括号时,要注意保持等式的平衡,即等式两边要添加括号,并且括号内的符号要根据括号前的符号进行变化。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2. 教学难点:如何判断去括号或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的符号变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讲解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2.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方法。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讲解去括号和添括号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去括号法则:通过例题,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3. 讲解添括号法则:通过例题,讲解添括号的方法和步骤。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去括号和添括号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练习题目中的问题。

6.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去括号和添括号的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和小测验等形式进行评价。

2. 评价内容:判断学生对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评价标准:正确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成绩优良;基本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能解决简单问题,成绩中等;未完全掌握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需要进一步学习,成绩较差。

七、教学拓展1. 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运用去括号和添括号的知识解决问题。

2. 引导学生探索去括号和添括号法则的规律,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2.2整式的加减:去括号教案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去括号法则,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3.在分析去括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时,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4.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
5.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培养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和自主学习能力。
这些目标与新教材的要求相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提高其综合素质。
举例:对于表达式2x + (3x - 4y + 5) - (x - 3y),先去括号得到2x + 3x - 4y + 5 - x + 3y,再合并同类项得到4x - y + 5。
(3)实际问题中的去括号应用: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学会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具体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举例:计算长方形面积时,长为(x + 3)厘米,宽为(x - 2)厘米,引导学生先去括号得到面积表达式x^2 + x - 6。
最后,我认识到在整式的加减中去括号这一部分,学生们容易出现的错误主要集中在符号处理、分配律运用和括号嵌套等方面。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克服这些困难,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增加一些针对性的练习,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调整教学进度。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去括号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2.通过实例讲解去括号的方法,包括分配律的应用。
3.练习不同类型的去括号题目,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
4.分析和讨论在去括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

2024去括号与去分母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

2.能够熟练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

难点:运用去括号与去分母的法则进行混合运算。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去括号1.导入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那么大家知道如何去掉式子中的括号吗?2.探索我们来观察一个简单的例子:\(2\times(3+4)\)。

大家觉得去掉括号后,这个式子会变成什么?很好,去掉括号后,式子变成了\(2\times3+2\times4\)。

这就是去括号的法则,即乘法分配律。

3.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去括号的法则。

题目1:\(5\times(2+3)\)题目2:\(4\times(62)\)题目3:\(3\times(24)\)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去括号的法则。

记住,当我们遇到括号前面有乘号时,要将括号内的每一项分别乘以括号外的数。

第二课时:去分母1.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去括号的法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去掉式子中的分母。

2.探索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frac{2}{3}\times(4+5)\)。

去掉分母后,这个式子会变成什么?对,去掉分母后,式子变成了\(2\times4+2\times5\)。

这就是去分母的法则,即乘法分配律的逆运用。

3.练习下面我们来做一些练习题,巩固一下去分母的法则。

题目1:\(\frac{3}{4}\times(52)\)题目2:\(\frac{5}{6}\times(7+3)\)题目3:\(\frac{2}{5}\times(94)\)经过刚才的练习,大家应该已经掌握了去分母的法则。

记住,当我们遇到分母时,要将分子乘以分母的倒数,然后进行计算。

第三课时:混合运算1.导入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分别学习了去括号和去分母的法则,那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如何进行混合运算。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去括号-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以及去括号后的最简形式。

2.能够正确去掉括号,并会应用分配律把式子拆开。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正确应用去括号法则。

二、教学重点1.去括号法则的学习和运用。

2.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3.应用去括号和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理解和应用分配律。

2.运用分配律拆开式子。

3.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引入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去括号和分配律的思想。

2.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分组,共同研究一个问题,配合完成一个问题,增强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教师引入例如,一个表达式(a + b) × c,其中有括号,后面出现了× c的乘号。

我们想要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但这样要怎么操作呢?2. 理解加法分配律通过引入适当的例子,如3 × (4 + 2) = 3 × 4 + 3 × 2,让学生理解加法分配律。

3. 理解乘法分配律引入例子,如2 × (3 + 4) = 2 × 3 + 2 × 4,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

4. 与学生一起应用分配律通过引入表达式(a + b) × c,与学生一起运用乘法分配律去掉括号,即(a+ b) × c = ac + bc。

5.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加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的理解。

第二课时1. 教师应用例子引导针对去括号问题,引入问题2(x + 3) + y(x + 3),并以具体操作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发现结果为 3x+2y+6。

2. 提出类似例子如(a + b) × (c + d)或(a - b) × c + (a - b) × d,与学生一起去掉括号,让学生发现这些式子可以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3. 练习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巩固去括号和分配律的应用。

初一数学教案之去括号法则.doc

初一数学教案之去括号法则.doc

初一数学教案之去括号法则
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师:上面是根据去括号法则,由左边式子得右边式子,现在我们把上面四个式子反过来,可以怎么样?(学生回答)
[板书]
师:上面四个式子由左到右是添括号的过程,你能发现添括号的法则吗?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学们互相叙述,补充和纠正,语言较通顺后举手回答,师生共同补充纠正.
根据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板书:
添括号后,括号前面是-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号.
师:谁能分析一下,上述法则中添,各项,不变,改变是什么含义.按法则添括号多项式的值改变吗?
学生活动: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后,再指导学生回答.
【教法说明】添括号法则的发现与总结,让学生观察、讨论得出,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可培养学生积极动脑的良好习惯,法则得出后,让学生自己分析法则中的关键性词语,也是为了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能力.
总结:由去括号与添括号互为逆运算的关系,渗透事物之间可相互转化的辩证思想.教师出示探索性练习,学生讨论归纳添括号法
则,教师出示巩固性练习,学生以多种方式完成.。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教案主题:去括号法则教案目标:1. 了解去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2. 学会根据去括号法则简化代数表达式;3. 掌握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或其他相关教材;2. 教学投影仪;3. 黑板、彩色粉笔;4. 教学实例。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知识(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去括号的概念,例如:(2x + 3) + (4x - 5)。

Step 2:展示去括号法则(10分钟)将去括号法则展示在投影仪上或黑板上,要求学生记下去括号法则的基本公式:a. 对括号内的每一项都做加减法;b. 乘法分配律:用一组数乘一个括号内的和,等于用这组数分别乘和中的每一项,然后把结果相加。

Step 3:练习去括号法则(15分钟)在黑板上出示一些代数表达式,要求学生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这些表达式。

例如:(2x + 3) + (4x - 5) 或 (3a + 2b) - (5a - 4b)。

Step 4: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出示一些与实际问题相关的代数表达式,要求学生分析问题并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表达式。

例如:某公司一项产品的成本为(50x + 10y)万,销售价格是原成本的3倍,求销售这种产品的收入。

Step 5:总结与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拓展到多项式的去括号法则。

例如:(2x + 3y)(4x - 5y)。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

教学评价: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检查他们对去括号法则的理解和应用程度。

对于学生的回答提问、解题过程和作业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

拓展活动:1. 进一步巩固去括号法则:出示更复杂的代数表达式,要求学生解答。

2. 给学生提供更多实际问题,要求他们根据情境进行建模和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决问题。

3. 分组进行竞赛,出示一些需要运用去括号法则简化的代数表达式,组内学生进行比赛,看谁能最快正确解答。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去括号--教案

最新202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4.2 第2课时  去括号--教案

4.2 整式的加减第2课时去括号教师追问:通过这两个式子的计算,同学们对前两个含字母的式子的化简有没有什么思路呢?学生尝试解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进行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归纳:结构相同,用字母b代表数字2,因此根据分配律(1) 92b+72(b-0.15)= 92b + 72b - 10.8= 164b - 10.8(2)92b-72(b-0.15)= 92b + (-72)·b - (-72)×0.15= 92b - 72b + 10.8= 20b + 10.8定义总结:师生活动:教师提问:括号里的符号相同,为何去括号后符号会不一样?教师可提示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适时更正,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与填空: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正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同;如果括号外的因数是负数,去括号后原括号内各项的符号与原来的符号相反.讨论:比较+ (x - 3) 与- (x- 3) 的区别.师生活动: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引导得出:+(x- 3) 与-(x- 3) 可以看作1 与-1 分别乘(x- 3).教师追问:同学们可以将这两个式子去括号吗?学生代表发言,教师予以适当评价与引导,得出结果:+ (x- 3) = x- 3;-(x- 3) = -x + 3.例题精析例1 化简下列各式.(1)8a + 2b + (5a-b);(2) (5a-b) - 3(a2- 2b).师生活动:学生先独立解答,然后请学生代表上台板书,教师给予恰当评析,肯定学生的成绩,对出现的疑问给予鼓励,帮助他们形成正确认知.练一练1.判断下面去括号的算式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里打“√”;错误的在括号里打“×”,并改正.- (a-b) = -a + b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梳理并完善知识思维导图.1.数式类比,提升迁移能力。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

去括号法则教案括号法则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2)能够熟练运用括号法则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3)能够应用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3)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2)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精神;(3)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1)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2)括号法则的运用方法;(3)括号法则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1)括号法则的灵活运用;(2)括号法则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一道简单的数学题目,让学生尝试用传统的计算方法解答,然后指出传统方法的不足之处,引出括号法则的概念。

2. 拓展训练。

教师通过多个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括号法则的运用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括号法则的基本技巧。

3. 拓展应用。

教师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括号法则解决,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4. 练习与巩固。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括号法则的运用技能。

5. 总结与反馈。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手段。

1. 教学课件。

2. 教学实例。

3. 教学练习题。

4. 教学反馈表。

五、教学效果评价。

1. 学生的课堂表现。

2.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的课后学习情况。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括号法则的基本概念和运用方法,然后能够应用括号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括号法则的理解和掌握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实践。

下节课我将更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更加熟练地运用括号法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法则)
授课时间:授课班级:主备人:
参与人员: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去括号是中学数学代数部分的一个基础知识点,是以后化简代数式、分解因式、配方法等知识点中的重要环节。

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接受该知识点存在一个思维上的转换过程。

所以又是一个难点,由此不难看出,该知识点在初中数学教材中有其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

学情分析:本节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带括号有理数的化简,在第二章学习了整式的定义、同类项以及合并同类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分析、推理和探讨问题的方法,养成了合作交流、敢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学生能进行一定的独立思考、互相补充。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去括号的必要性,能运用运算律去括号;
(2)掌握去括号法则并能利用法则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启发式引导教学,能够由一般到特殊,再由特殊到一般,体会研究数学的一些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勇于探索的思想意识,体会整式去括号知识的内涵,并锻炼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去括号法则,并能用去括号法则正确地去括号。

2.教学难点:当括号前是“-”号和括号前有系数的括号的去法。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及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大胆探索,得出规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复习有理数加法法则,乘法分配律
2、复习什么是同类项及如何合并同类项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想一想
3+2×(7-5)= 3-2×(7-5)=
3+2(a-5)= 3-2(a-5)=
二、探索新知
去括号法则1
问1 某天下午,教室里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又来了b名同学,上课时间到了来了c名同学,则教室里共有(1)a+b+c位同学。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后来一共进来了b+c位同学,因而教室里共有(2)a+(b+c)位同学。

让学生观察两个式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联系:他们相等
区别:一个有括号,一个无括号
问2 在上述(1)(2)式中,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式子?
答:a+(b+c)=a+b+c
问3 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规律?(提示学生观察各项符号的变化和括号变化,鼓励学生描述去括号法则)
归纳去括号法则1: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不改变.
去括号法则2
问1 某天下午,教室里起初有a名同学,后来有的同学出去了,第一次出去了b名同学,第二次又出去了c名同学,请用两种方式表示教室里还剩多少位同学?答:(1)a-b-c位同学。

我们还可以这样理解:两次一共出去了b+c
位同学,因而教室里还剩(2)a-(b+c)位同学。

让学生观察两个式子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问2上面能得到一个什么样的等式?
答:a-b-c=a-(b+c)
问3 让学生观察等式两边有什么规律,并总结?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去括号法则2:
括号前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后,原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改变.
这是去括号的依据,我们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负”变“正”不变
三、巩固训练
学生做练习:
去括号并合并同类项
(1)(3a-b)+(a-b)
(2)(3a-4b)-(a+b)
(3)5a-(2a-4b)
教师总结学生做的练习,作小结.
强调注意点:
1、弄清括号前是“+”还是“-”
2、去括号时,括号前的“+”或“-”也一起去掉
3、去括号时,括号内的各项都参加,不能漏掉
4、括号内原有几项,去括号后任有几项,不能丢项
5、当括号外有数字时,使用乘法分配律
下面我们来看一例题来熟悉去括号法则
例:去括号,合并同类项:
(1)(x+y-z)+(x-y+z)-(x-y-z);
(2)8a+2b+(5a-b) (课本第66页例4(1));
分析:按去括号法则先把括号去掉,然后再合并同类项,要注意括号前面是“-”号的情况
四、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讨论,回顾去括号法则,在去括号时,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教师总结
五、布置作业
课本70页第3题计算
板书设计
整式的加减(第二课时去括号法则)
一、导入新课
二、归纳去括号法则
法则1:
法则2:
:三、例题讲解
(1)
(2)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