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武术校本课程全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中国武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民族传统文化底蕴,这一直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沉淀,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武术作为学校体育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传播武术、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有效途径。然而,众多因素的存在严重干扰了学校武术的教学指导思想,导致学校武术的开展现状不容乐观。因此,为了继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应以小学武术教学现状为切入点,研究怎样更科学、有效地普及武术教育。
武术,我校把它作为传统特色项目来抓,列入学校规划和工作计划。我校将在此方面进一步进行探讨,开展的武术教学研究,更强调系统性、阶段性、融合性,让少年儿童在动作、思维、创新中培养良好个性、强健体魄,使他们成为充满自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形成我校体育教育的特色,为弘扬民族体育文化作出努力。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
1.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所倡导的教学观: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综观新课标小学体育教材内容,基本是保健、田径、球类、体操、武术体操、游戏。然而,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相对短缺,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体育教材的全面实施,无法满足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致使学生运动领域狭小。为此,我们农村学校,要善于看到自身实际问题,遵循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的原则,创生、开发校本课程,适应新课标要求。因此,我们将传统武术引入小学体育课堂,是发掘乡土资源,发挥自身优势,补充、完善教学内容,丰富阳光体育运动内容,是顺应体育课程内涵发展的需要。
2.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孩子自身发展的需要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就是要使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充分而良好的发展,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校本课程在开发的形式上看是“以校为本”,而隐藏其背后的真正哲学理念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充分自由发展为最高目标。以人为本的理念既强调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强调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与众不同的唯一。
3.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是学校升华办学特色的需要
苏霍姆林斯基说:“办学校办的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这种精神和文化
是学校的立足之本、创新之源;是学校长期办学经验的积淀,办学优势的弘扬和办学个性的彰显。一个学校有没有特色要看它有没有明确办学目标,应该说国家对于各级各类的培养目标和规格都有一定的规定,但是这规定是基本的普遍的,不可能照顾到各类学校,所以也不能形成特色,那么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一种具体的可行性保障。我们后小是一所百年老校,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一直是我校的特色,“以武养德,以德立教”的学校特色已浸润每位后小教师的心田,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使武术特色更加鲜明。
4.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有助于提升民族素养
以武育德,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中所特有的人文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学生的品德修养。学武不仅能让学生在练武中露一手,更重要是能让学生在练武中懂得武德,学到武德。通过武术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还借助武术项目内外兼修的运动特点,向学生宣扬了民族正义感,从而不断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三、概念的界定
1.课程: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借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课程不限于课堂内,亦可以包含课堂以外的非规范学习。广义地讲,课程是学习者从无知通过学习而得知的过程。
2.武术校本课程:国家在课程计划中预留10%-25%的余地,让学校自主地进行新的课程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是由学校针对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结合学校的武术传统和优势,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自主开发和实施的课程。
3.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结合地方特色资源与优势,发挥学校课程建构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农村小学武术校本课程的教材、文化架构、整体校园环境进行构建。从开发、途径、原则、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的探索。
四、研究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学生对民族体育活动的兴趣,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基础,通过实践和研究,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具体目标:
1.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丰富武术知识,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发展。
2.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3.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校本课程,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五、理论支撑
1.新课程理论
蔡金明在《现代武术运动的社会价值探析》一文中指出:不论活泼奔放的武术套路,还是快速激烈、斗智较力的武术搏斗运动,其对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综合素质都有较高的要求和锻炼作用。
2.多元智能理论
1983年,美国加德纳教授提出多元智能理论,证明了人类思维和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多元化的。这一理论认为,人的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
3.武术实践研究理论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教授认为,“现在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下,每一个民族的个性如何体现,民族精神很重要。体育课中增加武术内容,不仅将武术作为锻炼身体的方法,还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方法。
4.心理学理论
目的的一致性。心理学理论提示,行为是需要引发的,行为的积极程度与需要的强度有关。而武术本身所具有的健身、防身、教育的功能正好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
六、课题研究内容
1. 培养学生武术兴趣,丰富武术知识,促进学生武术技能的发展,内化武德休养。
(1)结合本校实际,依据《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小学体育教育大纲》,根据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制定低中高三个年段的武术校本教材《武韵》,学会一套武术操,制定统一的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和考核标准,逐步形成本校一整套武术项目教学的教学体系。
(2)学校每周利用一节体育课,在体育教师的组织下,带领学生一起练习武术基本动作。
(3)分层次进行武术教学训练。一是利用校本教材,通过学校体育老师对全体学生授课,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武术的基本动作。二是聘请专业教练进行动作指导。
(4)充分挖掘武德教育中的优秀人文素材
我校在武术教学中将注意武术人文精神的宣传,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的楷模,建立崇拜的偶像,为习武者不断输送精神养料,激发学习热情和动力。
2. 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以及课程开发能力
(1)增强教师科研意识,树立全新教育理念
加大校本培训力度,使教师清楚认识到教育科研就产生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产生在每一节的课堂教学中。
(2)从移植经验入手,开阔教师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