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研究性学习

合集下载

孔子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对当代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启示

孔子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对当代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启示
要能够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一方面要从社会实践中概括总结出原理另一方面要能够运用原理去解释一定的社会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孔子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对当代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启示
作者:刘辉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更新时间:2005-6-23
孔子的“学思结合”“学以致用”对当代研究性学习方法的启示
要能够“学以致用”,形成能力,多参加社会实践,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一方面要从社会实践中概括总结出原理,另一方面要能够运用原理去解释一定的社会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学”和“用”结合起来,形成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只会学,不会用”对现代社会是无所裨益的。
刘辉
在孔子的教学论中,他非常重视“学”和思”的作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思结合,是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过程。其中“疑思问”在教学中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只要认真地独立思考,必然生疑,疑则生问,问则求解,通过不同的形式解问答疑;学生不仅增长知识,而且还养成了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如果把“学”和“思”作为孔子教学过程的第一、二阶段的话,那么,“习”和“行”就是第三、四阶段。在第一、二阶段中,孔子要求学生获得知识和巩固知识,在第三、四阶段则要求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和躬行践履。《论语》的首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孔子在教学过程中特设了练习、实习阶段,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本领,将“习”纳入教学过程是孔子的一大创造。“学而时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形成能力的过程,而且也是学生猎取新知识的过程。孔子是第一个将知行一致的观点纳入教学过程之中的人,这样就完成了他们学、思、习、行的教学过程。

研究性课题孔子

研究性课题孔子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自孔父嘉之后,其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

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政治理想在当时无法得到实施,但孔子之伟大在于“知其不可行而行之”,他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寄托于后世。

孔子因而在回到鲁国之后停止了直接的政治活动,一面继续整理文化典籍,修订六经;一面广收弟子,大规模的开展文化教育事业,相传教授弟子3000余人,其中精通六艺的弟子有72人。

晚年,孔子的最得意弟子颜回不幸早逝,得意门生子路死于卫国内乱,儿子孔鲤亦早逝,孔子在“道不行”和这一连串的打击之下,笔者猜测孔子的身体健康受到了极大的损害,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农历二月十一日73岁时(72周岁)与世长辞。

在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光辉?【生平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政治家和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据有关记载,孔子出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南辛镇鲁源村);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先秦和秦汉保存下来的典籍中。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武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5篇范文[修改版]
引言
本文旨在介绍五篇论语研究性研究论文的范文,这些范文旨在
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论语的重要性和意义。

以下是对每篇范
文的简要介绍。

范文一:《论语中的仁义》
这篇论文探讨了《论语》中的仁义概念。

通过分析孔子和他的
学生之间的对话,论文阐述了仁义的内涵和实践,并将其与现代社
会价值观进行比较。

范文二:《孔子的教育思想》
该范文重点研究了孔子的教育思想。

论文分析了孔子对教育的
重视以及其对学生培养和道德品质的影响,同时探讨了如何将孔子
的教育思想应用于现代教育体系。

范文三:《孔子的修身之道》
这篇论文探讨了孔子的修身之道。

论文着重分析了孔子的自律
和自省的品质,并且提出了如何在当代社会中实践这些修身之道以
提高个人品德和道德观念。

范文四:《孔子的政治哲学》
该范文研究了孔子的政治哲学。

论文探讨了孔子对于政治理论
和领导才能的看法,并提出了如何将这些思想应用于现代政治实践。

范文五:《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这篇论文将重点放在《论语》对现代社会的启示上。

论文讨论
了《论语》中的智慧和人生哲学,并提出了如何借鉴这些智慧和哲
学来解决现代社会面临的问题。

结论
通过阅读这五篇范文,读者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研究论语的内
容和价值。

这些范文也为读者在撰写自己的论文时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孔子研学方案

孔子研学方案

孔子研学方案1. 引言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之一,他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传承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以及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孔子的思想,我们设计了一套针对孔子研学的方案。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孔子研学方案的内容、目标和实施计划。

2. 目标孔子研学方案的目标主要包括:•增强学生对孔子思想的理解和认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自信;•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3. 方案内容3.1 孔子生平研究通过研究孔子的生平,了解孔子的成长经历、思想演变和教育成就,以及孔子对于政治、伦理、教育等方面的思考和贡献。

可以通过讲座、讨论、读书会等形式进行。

3.2 孔子思想教育通过学习孔子的思想,了解孔子对于教育的内涵和目标。

包括孔子的人性论、教育方法、教育目标等方面的内容。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进行深入学习和思考。

3.3 孔子经典诵读对于孔子的经典著作进行诵读,包括《论语》、《大学》、《中庸》等重要文献。

通过诵读,提高学生对经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培养他们的文化素养。

3.4 孔子教育实践体验通过参观孔庙、孔林等孔子相关地点,了解孔子的文化背景和教育实践环境。

可以安排学生进行访谈、观察、实地考察等活动,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4. 方案实施计划孔子研学方案的实施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4.1 筹备阶段确定方案的目标、内容和实施计划,成立工作小组,安排相关资源和教材,准备开展方案的宣传活动。

4.2 实施阶段开展相关的教育活动和课程,包括讲座、读书会、诵读活动、参观考察等。

同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学习和实践任务,进行小组讨论和写作,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3 结束阶段对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和完善,为下一次的研学活动做好准备。

5. 结语孔子研学方案旨在通过研究孔子的生平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文化自信,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孔子六艺研学方案

孔子六艺研学方案

孔子六艺研学方案
孔子六艺是指学习的六门基本技能,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以下是针对这些六艺的研学方案:
1. 礼:参观古代礼制遗址和博物馆,了解古代礼仪的重要性和应用。

学习传统礼仪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如何行礼、如何规范言谈举止等。

2. 乐:参与音乐活动,如学习演奏传统乐器、参与合唱、学习古代音乐曲目等。

通过乐器演奏和音乐表演,了解古代乐曲的特点和演奏技巧。

3. 射:参加射箭活动,学习射箭的基本姿势、技巧和安全知识。

了解古代射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4. 御:了解古代马车的结构和驾驭技巧,参与马车驾驶体验。

学习古代驾车礼仪和相关文化常识。

5. 书:参观古代书法展览和书法家工作室,学习基本的书法笔画和字体。

同时,研究古代书法家的作品,了解他们的创作背景和风格特点。

6. 数:参与数学游戏和解谜活动,学习古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解决数学问题,培养逻辑思维和数学推导能力。

总之,孔子六艺研学方案包括参观、体验、学习和实践这些基
本技能。

通过与古代文化的接触和了解,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和体验孔子六艺的内涵和价值。

孔子六艺研学方案

孔子六艺研学方案

孔子六艺研学方案
孔子六艺是孔子所提出的六种基本学习方式,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下面是一个孔子六艺研学方案的整体流程,并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

1. 礼:礼仪学习(1小时)
- 研究源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学习,包括各种场合下的正确行为和交往礼仪。

- 安排学员参加模拟场景,如家庭聚会、商务宴请等,进行礼仪实践。

2. 乐:音乐学习(1小时)
- 学习古代音律、乐器和音乐表演技巧。

- 学员可以选择学习一种乐器,并进行基础训练和表演。

3. 射:射箭训练(2小时)
- 学习古代射箭技巧和射箭礼仪。

- 安排学员进行射箭训练,包括基本姿势、瞄准和发射。

4. 御:马术学习(2小时)
- 学习古代马术技巧和马术文化。

- 安排学员进行骑马训练,包括基本骑术动作和马匹控制技巧。

5. 书:书法学习(1小时)
- 学习中国传统书法的基本笔画和书写技巧。

- 学员可以选择一种字体,进行基础练习和字帖书写。

6. 数:数学学习(1小时)
- 学习中国古代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 安排学员进行数学题目练习,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在整个研学方案中,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加强学员的学习体验和效果:
- 组织专家讲座,介绍六艺的历史和意义。

- 安排实地考察,参观与六艺相关的博物馆或文化遗址。

- 设计小组活动,鼓励学员合作并表演他们所学的技能。

- 定期评估和反馈学员的学习进展,鼓励其持续努力和改进。

通过这样的孔子六艺研学方案,可以帮助学员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并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同时也能够培养学员的毅力和自信心。

研究孔子像高度的研学报告

研究孔子像高度的研学报告

研究孔子像高度的研学报告
一、引言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至圣先师”,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孔子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其形象与思想被广泛传承与研究。

本文将从孔子像的高度出发,探讨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研究现状。

二、孔子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孔子像,是中国古代人物塑像中的一种,首先出现在汉代。

其形象传承了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的“神人”形象,强调了孔子的威严和崇高地位。

孔子像的制作,既是一种祭祀行为,也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宣扬的手段。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孔子被视为“圣人”,其思想被视为“正统”,因此,孔子像的制作和传承是一种文化表述和文化认同的表现。

三、孔子像的研究现状
孔子像研究早在清代就已经开始。

清代学者曾在《礼记注疏》中对孔子像的制作和传承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20世纪初,文化学者钱钟书提出了“三种孔子像”(云台、庙堂、街头),并对其制作和传承进行了深入探讨。

目前,孔子像的研
究已经成为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涉及到考古学、艺术史、文化史、神话学等多个学科。

其中,孔子像的制作、风格、形象、意义等方面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四、结论
孔子像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符号之一,其形象和思想被广泛传承和研究。

从孔子像的高度出发,我们可以探讨其历史、文化背景和研究现状。

通过对孔子像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价值观念,同时也可以为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论语》研究性学习计划

《论语》研究性学习计划

《论语》研究性学习计划一、指导思想通过诵读古今中外最经典的篇章,达到文化熏陶,智能锻炼与人格培养的全面发展目的。

二、学习目的1、通过读背《论语》,丰富语言积累。

2、通过读背《论语》,潜移默化地变化性格气质,以维护人性光辉,以提升人格品质,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

三、预期目标1、能顺利读、背《论语》全书。

2、具有君子风范,人文素养全面提高。

四、具体措施1、先读背,后感悟,再活用。

2、每日坚持做到读背写《论语》两则,用时十五分钟,上午早读前十分钟读背。

3、每天由专人负责在黑板上写出读背内容,每天上午预铃前完成。

4、每月安排一节背诵或默写《论语》比赛。

5、每月在摘抄本上写一次学习《论语》的心得体会,要学会运用《论语》中的语言阐述道理。

五、具体时间:2010年10月——2010年6月六、具体安排(见附表)主题学习系列—《论语》全文潍外初中部“减负”工作方案一、目的切实落实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二、组长:殷术明成员:学校所有教师三、措施:1、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开足所有的课程。

2、严格执行作息时间,上午上课不得早于8点,下午放学不得迟于下午5点,并按学校作息时间表严格执行。

3、保证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的时间。

4、作业要求:七八年级作业总量控制在1小时,九年级学生家庭作业不得超过1.5小时,不得以增加作业量的形式惩罚学生,否则按违纪处理。

5、各班一律不安排早自习,确保学生早晨的睡眠时间,课外活动,任何学科教师不得随意占用讲课,否则按违纪处理。

6、各科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课不得拖堂,拖堂一次按违纪处理。

7、各年级各学科不得给学生排名次,学生考试成绩应作为学生隐私,不得在家长会和其他集体场合公布等。

8、音体美学科教师的课时不得自行转让给其他学科教师,否则按空堂处理。

9、各科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10、严格控制考试次数,每学期取消月考,不得擅自提前父子应考和延长学生上课时间。

孔子研学主题名称

孔子研学主题名称

孔子研学主题名称
孔子研学主题名称可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古代哲学思想探索:介绍孔子的人生哲学思想和他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让学生了解孔子的思想对于古代社会的影响。

2. 礼仪文化传承:重点讲解孔子对于礼仪的重视,探讨孔子对于社会道德规范和社会秩序的看法,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中的礼仪问题。

3. 传统文化教育:介绍孔子所创办的学术思想体系,如儒家学派、五经博物。

通过阅读《大学》、《中庸》等经典,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

4. 教育理念研究:探讨孔子的教育理念,如“教书不倦”、“学而时习之”,思考如何将这些教育理念运用到现代教育中。

5. 对话与沟通技巧培训:以孔子的修养与谦和的个性为例,引导学生学习他的对话和沟通技巧,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以上仅为一些可能的孔子研学主题名称,具体的研学内容可以根据学校或机构的要求进行进一步的设计和规划。

孔府研学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

孔府研学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

孔府研学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孔府研学研究报告范文怎么写近年来,随着研学教育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机构开始重视研学活动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意义。

而孔府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成为了研学活动的重要目的地之一。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的学说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因此,选择孔府作为研学的对象,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和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学活动我们前往孔府,旨在深入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他的思想体系,并通过参观、访谈等方式进行详细的观察和研究。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实际情况,以范文的形式介绍本次研学活动的内容和收获。

一、研学活动的准备工作在研学活动开始之前,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首先,我们对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了解。

通过阅读相关的资料和书籍,我们对孔子的教育思想、家庭背景、学说传承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其次,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研学计划和安排,并对相关的研学工具和设备进行了准备。

最后,我们组织了一次研学前的讨论会,对本次活动的目的、内容、注意事项等进行了讨论和总结,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研学活动的实施过程在孔府的研学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探索和学习。

首先,我们参观了孔庙、孔府等相关史迹,感受了传统的文化氛围和历史底蕴。

通过参观,我们了解了孔子诞生的地方,他的家族背景以及他们的生活环境等。

其次,我们参与了孔子文化研究院的讲解活动,向专业讲解员请教了关于孔子生平事迹和他的思想等方面的问题,并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此外,我们还受邀参加了孔庙的祭孔仪式,亲身体验了传统的祭祀仪式和礼仪的重要性。

通过这些丰富多样的活动,我们增强了对孔子和他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三、研学活动的结果和收获通过本次研学活动,我们获得了很多宝贵的收获。

首先,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孔子的思想和他对于教育的重要贡献。

孔子提出的“仁爱”、“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思想,对我们今天的道德与行为准则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议孔子的教学观与研究性学习

浅议孔子的教学观与研究性学习

浅议孔子的教学观与研究性学习作者:闫贝贝来源:《文学教育》 2012年第17期闫贝贝内容摘要:孔子,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和当今被称作西风渐进的研究性学习,乍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大家为提倡研究性学习,总是会大批特批传统教学模式。

把一切都归咎于传统教育,似乎一言以蔽之,说传统教学重教,轻学,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轻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

但是细究来,回顾我国的教育界鼻祖――孔子的教学观,你不难发现其思想精华对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孔子教学观研究性学习孔子,一位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和当今被称作西风渐进的研究性学习,乍一看,似乎风马牛不相及,而且大家为提倡研究性学习,总是会大批特批传统教学模式。

把一切都归咎于传统教育,似乎一言以蔽之,说传统教学重教,轻学,重知识结论的灌输,轻知识发生过程的探究。

但是细究来,回顾我国的教育界鼻祖――孔子的教学观,你不难发现其思想精华对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一.研究性学习强调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即把学习过程看作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学习发端于问题。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存在问题,从而产生困惑与求解的愿望,进而促使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的展开自始至终都围绕问题,问题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思维的动力和契机,促使学生运用原有知识和技能去探求问题的解法。

这和孔子的学习观正是不谋而合。

他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学、思、习、行”并重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多动脑筋,主动地去探索问题,教师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引起学生足够的求知欲,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启发,在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时诱导,从而收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性学习是一种自主取向的自主性学习,是一种探究发现知识发生过程的创造性学习,是一种没有教练学生照样能在游泳池里学会游泳的过程。

总结当今对传统教法的批判,不外乎:一是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由教师的教决定学生的学。

《孔子世家》研究性学习报告

《孔子世家》研究性学习报告

《孔子世家》研究性学习报告问题的源起:在指导学生学习高中语文读本第六册时,一个学生突然提出了一个非常“特别”的问题:孔子为什么难以推行他的仁政主张?我认为是他个人的原因,他说话太“冲人”,他的主张很好,但说话太“生硬”,不易为人接受。

我的第一感觉是,这个“观测点”很新。

以前我们看孔子,关注的大多是他的思想,即使谈到孔子的语言,也是作为《论语》这部语录体著作的语言,大多是从语录的角度去分析他的思想价值。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爱因斯坦语)。

我决定搞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复述了张同学的问题,肯定了他的“重大发现”。

或许是我煞有介事的开场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个同学说:“孔子很幽默,有些话很搞笑。

”(举例略,下同)另一个接着说:“他说话太损人了,他并不‘娴于辞令’。

”“孔子经常言行不一,出尔反尔。

”“他言不由衷,好像是迫于无奈。

”……对一个问题的切入,首先是感性的,它将是理性研究的必经过程。

第一步,我需要的仅是他们对这个话题的浓烈兴趣。

课题的创设:先由学生自主广泛地提出问题,然后让他们从“孔子的语言”入手,研究他的话语特点,推选出一个“总题”――桀骜的语言,沉重的幽默。

研究的目的:1、了解孔子“桀骜的语言,沉重的幽默”形成的原因、背景,全面了解中国文化的巨人――孔子。

2、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激活他们的研究兴趣,为将来从事研究活动提供一个思路。

3、有意寻找文与史的结合部,对春秋时代的历史作进一步的了解。

4、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时间和条件,提高自己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

5、协作与资源共享。

活动的原则:围绕课题,学生可以自行设计问题,教师主要起组织、协调、指导和评估作用,重点在调动学生学习与探讨的积极性。

高三时间紧迫,老师可以向他们多提供一些资料。

研究的方式:利用纸本和网络,阅读《孔子世家》、《论语》以及后人评述孔子的文章,掌握一定的资料,制作、整理卡片;采用讨论、资料论证和询问等方式,形成初步的观点;再经过讨论、辩论,确立观点,写成小论文。

我眼中的孔子研究性课题

我眼中的孔子研究性课题

我眼中的孔子研究性课题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康熙皇帝封孔子为"千秋帝王之师,万世人伦之表。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

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

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

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

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

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论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孔子在先秦诸子中的政治地位并不算最高,然而其政治思想之后却被拥趸为主流的政治理念,流传至今。

纵观其《论语》中提出的政治观点,产生多方面的影响,最重要的就是其“德治”在君主专制体制下为民众谋得夹缝中生存的利益,二为其“仁”和“恕”而产生的“和”的政治理想,而任何一本书都应该瑕瑜互见,其在演化过程中消极作用也渐渐体现,那便是对读书人的思想禁锢,因为涉及思想领域,本篇暂不提及。

一社稷之主素无常位,而民心向背至关乎此。

我国自古至今,历代统治者所共同认同的一个政治思想,便是民本思想,“德治”与“法治”并重,也不是从当代中国才开始施行。

早在周公时期,便提出“敬德保民”,而德治的发展,大概在于孔子,《论语》一书充分体现此种思想,“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贯穿《论语》始终,影响后世,直至今日。

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国的皇帝,而秦国善于改革的政治家也不在少数,商鞅,李斯,韩非等为秦朝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但秦始皇及二世的猛如虎的苛政,使不可一世的秦王朝灭顶而亡。

而后面的西汉则是充分汲取了秦王的惨痛经历,领导阶级对于前人亡国的深刻反省,《论语》乃至更深发展的儒家思想遇到了绝好的历史机遇,正式成为我国封建王朝的政治指导思想,并一步步演化为我国的治国方略,西汉由此成为我国繁荣王朝之始。

可见《论语》极其衍生出的思想对于政治,的确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论语》中反映出的“德治”思想,大概分为以下几点:其一,“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显然,《论语》中对于德治的要求是从最上层的领导阶级开始的,也便是古代君主(以至于当今的党政机关)应该率先做出模范作用,道德标准是远高于法律制度的,这就要求领导阶级要更高对自己有高度的要求,领导阶级从根本上是为大众而服务的,不应身居高位而对自己无所要求。

这就说明,《论语》思想不仅仅是忠君,其更加强调的是领导阶级对民众的教诲与引导。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研究性学习

孔子研究性学习

我眼中的孔子指导教师:研究主要涉及学科:语文、历史、政治所属班级一、研究背景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圣人被称为“万世师表”,以其美好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为世人所敬仰。

1、提出的问题真实的孔子到底是怎样的?2、确定的课题是?我眼中的孔子二、研究意义我们接触到的孔子总是以儒家代表人物的身份出现,通过阅读古籍、查阅资料、观摩电影,能从中概括出一个很不一样的孔子。

三、研究目标总目标:我眼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1、思想家的孔子2、教育家的孔子3、作为普通人的孔子四、研究内容我眼中的孔子(任选以上目标中的一点或几点完成)五、课题分组及任务小组长六、研究计划周次该周任务方法和手段承担小组?孔子的“礼”文献法(阅读《论语》)、共同承担?孔子的性格文献法(读《论语》、观看电影《孔子》)共同承担七、可行性论证所需条件存在困难解决办法书籍、教室、电影古籍阅读较为困难老师讲解,自己查阅等八、预期成果表达形式幻灯片展示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活动形式参加人员签名2013/5/3 办公室自己阅读,老师讲解2013/5/10 教室观看电影,分享观后感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摘要课题名称:我眼中的孔子课题组长:研究周期:从10周到14周共4周研究过程分条摘要1、思想家的孔子(礼、仁)2、教育家的孔子(杏坛授业,万世师表)3、作为普通人的孔子(幽默、豁达、乐观、正直)结论和生成的问题一、不知礼,无以立也。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义: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

学校孔子研学方案

学校孔子研学方案

学校孔子研学方案1. 简介学校孔子研学方案是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而设计的一套教育方案。

通过这个方案,学生将参观孔庙、孔林,参与儒家经典的研讨和诵读,了解儒家思想在中国社会中的影响。

2. 目标学校孔子研学方案的目标是让学生在实地参访和亲身体验中,深入了解和感受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通过这个方案,学生将:•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思想的基本原理;•探索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引导他们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素养的公民。

3. 方案内容3.1 参观孔庙和孔林参观孔庙和孔林是学校孔子研学方案中重要的一环。

在参观中,学生将亲眼目睹孔子的祭拜仪式和瞻仰孔子的牌位,并了解孔庙和孔林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色。

学生将通过参观孔庙和孔林,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孔子的尊崇和儒家思想的重要地位。

3.2 应用经典的研讨和诵读学生将参与儒家经典的研讨和诵读活动。

在研讨中,学生将分析和讨论儒家经典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并将这些思想和价值观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相结合。

在诵读活动中,学生将通过朗读儒家经典的经典段落,感受经典文化的内涵和力量。

这些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儒家思想的精髓。

3.3 社会实践和道德修养学生将通过社会实践项目来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修养。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公益活动,如清洁环境、义务授课等,让学生通过实际行动来践行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乐于助人的价值观。

通过这些实践,学生将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并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行为中。

4. 方案实施4.1 方案时间安排学校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学校孔子研学方案的时间安排。

一般来说,这个方案可以安排在寒暑假期间进行,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参与和完成相关活动。

4.2 方案教师指导学校孔子研学方案需要有专业的教师进行指导和组织。

学校可以聘请有丰富儒家思想研究经验的教师来负责该方案的实施。

儒家孔子研学活动

儒家孔子研学活动

儒家孔子研学活动咱今儿个就来唠唠这个“儒家孔子研学活动”,听着这个名字是不是有点儿高大上?不过别担心,我给你讲讲,这事儿其实跟咱们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

你想啊,咱中国人从小就听着孔子的故事长大。

孔子那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不就是在说学习这事儿得常温习才有意思吗?就像咱小时候背书,背了又忘,忘了再背,那叫一个折腾。

我记得小时候,家里老头儿老太太们总爱讲些古人故事,孔子、孟子、老子,讲得绘声绘色。

有一回,老头儿说:“孔子周游列国,忙得像个陀螺,求学问,传道统。

”我当时就想,这不就是咱现在说的“四处奔波”吗?这回的“儒家孔子研学活动”,就是把这些古人的智慧给咱现代人再串联起来。

你瞧,活动里有讲座,有讨论,有实地考察,啥都有。

就像是把古人请到现代来,和咱面对面聊一聊人生道理。

有一次,我去参加了这个活动,现场人山人海,热闹得像个大集市。

主讲老师一开口,嗓门儿大得像打雷似的:“各位朋友,今天咱们来聊聊孔子!”那架势,简直像是古代的说书先生在讲评书。

讲到孔子周游列国时,老师说:“孔子带着他的弟子们,风餐露宿,披星戴月,累得跟个叫花子似的。

”我旁边一老哥立马接话:“这不就是咱现在说的‘加班’吗?”全场哄堂大笑。

然后,老师又讲到孔子“因材施教”的故事,说孔子教学生,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像个书呆子,有的像个小混混,但孔子都能因人而异,教得他们个个都像宝贝似的。

这不就是咱现在的个性化教育吗?我还记得那天有个小伙子问老师:“老师,孔子那么忙,他怎么有时间教学生啊?”老师笑着说:“孔子是个大忙人,但他总能挤出时间,就像你挤牙膏一样,挤一挤总还是有的。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

活动里还有个环节是去曲阜拜访孔庙,那地方啊,香火鼎盛,香客络绎不绝,堆得像小山似的。

要说那感觉,就像是回家探亲,拜访老祖宗。

我当时还跟一个大叔聊天,他说:“你看这孔庙,里面的碑文、雕像,个个都像活的似的。

”我笑着说:“大叔,您这是把咱老祖宗给‘活’出来了。

论语 研究性学习

论语 研究性学习

学思并重 孔子说如果只是死读书,而不善于思考, 那么你只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找不到方 向,在书中失去自己的个性和见解,最后 只能显得很罔然,好像一无所得似的;如 果只是空想,任思维上天入地,遨游八方, 却对读书显得不够重视,仅仅把自己封闭 在自己的思考当中,那么你则很难摆脱狭 隘少见识的处境。用《论语》中的话概括 学而不思则罔, 就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我 们在学习当中不可不谨记这两点。
《论语》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孔夫子 正是以此来影响他的弟子。
《论语》的思想精髓就在于把天之大、地之厚的精华融入人的内 心,使天、地、人成为一个完美的整体、人的力量四,要虚心求教,不耻下问。 孔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这说明学无常师, (《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作为人应 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 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 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 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 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 学,不耻下问”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 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孔子的教育目标当然是要培养君子,培养社会的栋梁, 而不仅仅是培养成器的学生,他经常对学生们讲君子当怎 样怎样。不过,孔子也没有放弃对一般学生的培养,比如, 子张学干禄,就是子张问怎样才能挣钱养活自己,孔子并 言寡尤, 没有教他生活的某种技能,而是告诉他“言寡尤,行寡悔, 言寡尤 行寡悔, 禄在其中矣”,说话少犯错误,行动少后悔,俸禄就在其 禄在其中矣 中了,并告诉他如何才能少犯错误,少做后悔的事,其实 这也是教的为人处事的 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孔子研究性学习范文

孔子研究性学习范文

孔子研究性学习范文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他的思想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他的教育思想中,研究性学习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指学生积极探究问题,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通过研究、实践等方式来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

在孔子的教育思想中,他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主动参与学习,并通过自己的实践和研究来获取知识。

他说过:“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视。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回顾过去的知识和经验,来发现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以推动自己的学习和成长。

孔子还提出了“入境问禁”的教学方法。

他鼓励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来获取知识。

他说过:“不学禁不言,不问禁不识。

”这句话强调了学生通过实践和调查来获取知识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应该亲身经历和观察,以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孔子还强调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他认为学生应该在集体中相互合作,共同取得成就。

他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团队合作的重视。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与他人的合作和交流来共同解决问题,以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孔子认为,研究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说过:“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表达了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

他认为学生应该具备知识、仁德、勇气等多方面的素养,以应对复杂的现实情境。

至于实施研究性学习,孔子提出了“以官师,以研师”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向专家请教和研究来获取知识。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当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孔子非常重视研究性学习。

他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和研究来获取知识,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他提出了“入境问禁”和“以官师,以研师”的教学方法,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他认为研究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有效途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眼中的孔子
指导教师:
研究主要涉及学科:语文、历史、政治所属班级
一、研究背景
孔子是儒家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他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在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圣人被称为“万世师表”,以其美好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为世人所敬仰。

1、提出的问题
真实的孔子到底是怎样的
2、确定的课题是
我眼中的孔子
二、研究意义
我们接触到的孔子总是以儒家代表人物的身份出现,通过阅读古籍、查阅资料、观摩电影,能从中概括出一个很不一样的孔子。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我眼中的孔子是什么样的
1、思想家的孔子
2、教育家的孔子
3、作为普通人的孔子
四、研究内容
我眼中的孔子(任选以上目标中的一点或几点完成)
五、课题分组及任务
小组长
六、研究计划
周次该周任务方法和手段承担小组孔子的“礼”文献法(阅读《论语》)、共同承担
孔子的性格文献法(读《论语》、观看电影《孔子》)共同承担七、可行性论证
所需条件存在困难解决办法
书籍、教室、电影古籍阅读较为困难老师讲解,自己查阅等
八、预期成果
表达形式
幻灯片展示
研究性学习活动记录表
时间:地点主要内容及活动形式参加人员签名
2013/5/3 办公室自己阅读,老师讲解
2013/5/10 教室观看电影,分享观后感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摘要
课题名称:我眼中的孔子课题组长:
研究周期:从10周到14周共4周
研究过程分条摘要
1、思想家的孔子(礼、仁)
2、教育家的孔子(杏坛授业,万世师表)
3、作为普通人的孔子(幽默、豁达、乐观、正直)
结论和生成的问题
一、不知礼,无以立也。

1、“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仁者爱人” “克己复礼为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意义:儒家学说是以“仁”释“礼”,“仁”、“礼”合一,力图将社会外在规范化为个体的内在自觉,再由个体自觉推广至整个社会,从而铺垫了中华民族文化心理、文化精神的根基。

二、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2、教育目标: 不仅把学生培养“成人”,而且要培养成“君子”。

3、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注重言传身教。

4、教学内容: 孔子晚年整理编撰出“六经”,是我国第一套完整的教科书,五经在
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一直是官学和私学的最基本的教材。

三、我眼中的孔子
亦庄亦谐,幽默的达人;
学问渊博,毕生好学的通人;
和蔼温逊,循循善诱的良师;
敢爱敢恨,正直守中的真人;
写作时参考的资料: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