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8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8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8a616b6bd97f192279e9f1.png)
2018惠州高三第一次调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4.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
这反映了汉代A.倡导愚孝思想B.强化宗法伦理C.确立儒学正统D.重视文化教育25.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
而唐代规定,士子可以自带一种叫做“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
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C.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D.官僚政治逐步形成26.宋代一些商人往往通过购藏图书、构筑馆阁、延师课子等多种方式积极向士阶层靠拢。
另一些士人阶层逐渐抛却“安贫乐素”“口不言利”的传统信条,纷纷加入商人的行列。
这一现象说明宋代A.四民界限渐趋模糊 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 D.士商阶层相融合流27.明末清初张履详的《补农书》中记载了一个他设计的薄产十亩的经营方案:桑田三亩供一家衣食,其余麦豆竹果鱼之收,按低标准计,足可抵十人之食,即年余五十石,扣除田粮等苛扰,至少每年可积余三十石。
积十余年,除“养生送死”、读书外,还可买田数亩。
该方案重在强调A.农业生产结构的优化 B.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发展C.精耕细作技术的应用 D.家庭经营的自给自足性28.1864年,京师同文馆聘请的英文教习丁韪良翻译出版了惠顿的国际法著作。
当时正值普丹战争中,普鲁士军舰在渤海湾扣押了一艘丹麦船,清政府按照惠顿著作中提到的关于领海的规则,向普鲁士提出抗议,并使该船获得释放。
这反映了清政府A.初步具有近代外交意识 B.抛弃了传统夷夏观念C.开始接受国际交往原则 D.突破了“中体西用”思想29.1902年梁启超发表《新民说》强调现代国家的国民应具自由、自治、进步、进取思想、权利思想、国家思想等公德;1915年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则提倡“新青年”应具备自主、进步、进取、世界、实利、科学的思想和意识。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普通高等学校2018届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四)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0c323c9b9f3f90f76c61bda.png)
24.春秋初年,晋献公曾利用群公子诛戮游氏之族,然后,“尽杀群公子”,骊姬得宠后,又“尽逐群公子”,一时间竟至“国无公族”。
由此看出当时晋国A.民众不断反抗贵族的统治B.新旧势力之间展开激烈的斗争C.王室旧贵族势力遭到削弱D.新兴势力威胁奴隶主贵族统治25.宋仁宗时,政府规定交子的发行限额:每一界(“界”是交子流通的期限)交子的发行量只能是1256340缗,到期更新交子,收回旧交子。
同时,政府每年还准备了三十六万贯铁钱作为储备金。
北宋政府的上述做法A.不利于交子的推广使用B.说明铁钱是主要的流通货币C.损害了交子的信用功能D.有助于币值稳定和经济繁荣26.《黄帝内经》把人的身体当作“小宇宙”;其结构与功能是与“大宇宙”(即天地)相对应的。
身体的健康就是体内阴阳之气的平衡和各种脏腑功能的正常运行。
这套理论构成了中医的理论基础。
这反映出中国古代医学A.具有一定的神权色彩B.深受墨家思想的影响C.强调严谨的逻辑思维D.具有天人合一的特点27.上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康熙帝去世的历史叙述。
据此我们能认定的历史信息是A.康熙帝去世的主要原因B.康熙帝去世的具体时间C.康熙帝执政的时间最长D.当时皇子激烈争夺皇位28.下列材料表明A.列强侵略严重损害中国政治经济主权B.清政府追求与列强平等的外交C.清政府能主动接受西方近代外交理念D.中国近代的外交体制逐渐形成29.近代史上有人曾说:“我们为什么要打倒蒋中正,因为他赤化;打倒蒋中正,就是扑灭赤化。
”还有人指责蒋“妄行共产以招破产之祸”“妄倡阶级革命之说”。
当时北方的宣传画常把蒋介石描绘为赤焰熏天的“赤魁”形象。
材料所述现象A.说明蒋介石的统治遭到全民反对B.与当时北伐战争进程关系很大C.夸大了蒋介石对民主革命的贡献D.影响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30.1935年11月国民党五大通过《请积极发展民营重工业以充实国力案》指出:“为从事经济建设应速完成重工业”,重工业建设应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以民营为主,或官民合办,以助成之”。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惠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2b500ea216147917112834.png)
2018届文科综合考前热身测历史试题1. 表1是西汉时期州刺史权力核心内容的嬗变过程。
表1据此可知A. 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B. 诸侯王国问题彻底解决C. 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D. 刺史丧失地方监察职能【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刺史权力由督察郡国到“镇压诸侯的谋反、民众反抗” “安置流民、处理少数民族事务、参与某些中央决策”,表明汉代社会问题不断暴露,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A正确;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刺史权力的不断扩大,无法体现地方行政权力大大加强,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刺史的权力在监察郡国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权力,D 错误。
2. 唐代长安城坊市格局井然,尊卑秩序呈现鲜明。
宋代开封、临安却展现…一种开放式的街市状态,官府、民户、商家混杂毗邻。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城市经济不断发展B. 市民政治地位提高C. 商业地域限制打破D. 抑商政策出现松动【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是唐代实行坊市制,而宋代市的发展打破了这种商业活动空间上的限制,这一变化是由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故答案为A项。
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中商业活动地点限制被打破的原因也是城市经济的发展,排除C项;D项不是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排除。
3. “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民的审美趣味有机结合,以酣畅、本色、绌野为主要审美特征。
”下列体现这一特征的文学作品是A. 《离骚》B. 《子虚赋》C. 《窦娥冤》D. 《水浒传》【答案】C【解析】元朝是蒙古族建立,“汉族下层人民和以蒙古族为主的少数民族”符合元朝的社会特征,《窦娥冤》是元朝的作品,C正确;A是战国时期;B是西汉时期;D是明末时期。
点睛:元曲又称夹心,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
杂剧,宋代以滑稽搞笑为特点的一种表演形式,元代发展成戏曲形式。
每本以四折为主,在开头或折间另加楔子,每折用同宫调同韵的北曲套曲和宾白组成。
(完整版)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7fc0559ec3d5bbfc0a7408.png)
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4分。
24【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战国授田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各诸侯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农民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答案为B。
25【考点】史学理论——历史文献的功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基本史学素养。
材料前半部分强调历史文献遗失不利于传承文化和提供历史借鉴,材料后半部分强调历史文献便于考证传承前代文化。
由此可以得知历史文献可以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故答案为C。
AD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片面,故不选。
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6【考点】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历史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材料主要讲的是儒家内部师道尊严的“道统”与君尊臣卑的“治统”之间的冲突。
从皇帝的态度来看,可排除B,材料与士大夫社会地位无关,排除C,理学成为官学试在明代,排除D。
唐以来,皇帝虽三教并重,但对佛道思想异常重视,且佛道中的法会道场场面隆重,宗教人物基本都是坐讲,这给部分尊崇古儒的士大夫以极大的刺激,他们希望坐讲,一方面希望提升传统儒学地位,同时也含有三教争胜的意味,故选A。
27【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小。
从材料可知,明代官修史书没有把内阁单列为典章制度,其原因究竟为何?A与史实不符,可轻易排除,内阁本身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不能成为材料描述现象的原因,D与材料也缺乏严密的逻辑。
纵观明代政治,内阁地位举足轻重,但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C。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55c84bad02de80d4d8403f.png)
惠州市2018高三第二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24.西周王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各诸侯国国君继承也遵此制,这种现象一种延续到东周。
但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仅二人,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在秦国并未成为定制。
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的世袭的特权25.汉初,丞相位高权重,辅佐天子处理政务,出现了多位如萧何这样的名相。
但据《汉书》记载,武帝时多位丞相虽由列侯继任,但大都谨小慎微,难有建树。
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主要是A.社会稳定大一统局面形成B.罢黜百家削弱了丞相权利C.制度改革使丞相职能转变D.汉武帝个人能力特别突出26.中国古代在社会动乱比较激烈的时候,或是在大动乱的前后,总有史学的杰作出现。
经过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的社会变乱,到了汉武帝时,司马迁写出了《史记》;唐中叶以后,内部矛盾突出,杜佑写出了《通典》;两宋时阶级、民族矛盾交织,司马光写出了《资治通鉴》。
这说明中国古代史学A.注重历史的借鉴功能B.繁荣于社会动乱时期C.编撰体例呈现多样化D.私人与官方编撰并重27.下图为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著作《便民图纂》的插图,插图中竹枝词为:“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
”此图可用来说明当时A.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B.农业经济结构得到改变C.重农抑商政策严格实行D.家庭经济模式仍未打破28.据统计,1894 年以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人数扩大起来,中国近代产业工人的出现一定程度促进了中国产业近代化的进程。
这一时期产业工人数量增多主要得益于A.自然经济解体速度快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国内外环境有所改善D.洋务运动的推动作用29.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
2018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8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94b834ed630b1c59eeb59c.png)
2018届高三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24.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
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
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25.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工夫论,强调道德实践不再是迫于外在天理的合目的性行为,而成为真正意志自由的主体行为。
王阳明的主张A.彻底否定程朱理学B.启迪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C.维护封建道德伦理D.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29.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
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30.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
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31.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
这一划分()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32.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
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两派争论A.导致民主的衰败B.引起社会的分裂C.促进阶级的分化D.利于思想的进步以上数据最能表明英国A.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B.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D.殖民掠夺提供巨大经济红利34.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B.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35.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
2017-2018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7-2018届广东省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29dc7b8b0717fd5360cdc78.png)
2017-2018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12.‚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以能固……理天下者,若身之使臂,臂之使指,则小大适称而不悖焉。
‛与材料相符的观点是A.重农抑商B.中央集权C.君主专制D.削弱相权13.中国古代一思想家认为‚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他可能是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王阳明14.明代张燮在《东西洋考》中说:‚市舶之设,始于唐宋,大率夷人入市中国,中国而商于夷,未有今日之多者也。
‛明代出现这种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坊市界限打破 B.重商主义政策推行C.商品经济发展 D.‚海禁‛政策实行展B.新文化运动传播了西方的民族、民主和科学思想,为革命做了思想准备C.国民大革命从武汉迅速席卷到全国D.辛亥革命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有较充分的思想基础16.‚同志们,我们的大会闭幕之后,我们就要上战场去,根据大会的决议,为着最后地打败日本侵略者和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文中的‚大会‛是指中共召开的A.三大B.七大C.七届二中全会D.八大17.毛泽东指出,‚我们反对的只是帝国主义制度及其反对中国人民的阴谋计划,不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中国人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实行友好合作,恢复和发展国际间的通商事业,以利发展生产和繁荣经济。
‛建国初,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 不结盟政策 B.‚一边倒‛政策C. 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8.打油诗‚出工鹭鸶探雪,收工流星赶月,干农活李逵说苦,挣工分武松打虎‛,说明了A. 三大改造解放了农村生产力B. 大跃进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 人民公社化运动促进了农民觉悟的提高D.‚一大二公‛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19. 马丁·路德说,‚经商、来往、吃喝、睡觉和其他一切于身体有益的事,都是善功。
‛对他的言论理解有误的是A.反对宗教的束缚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C.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需求D.挑战了教皇权威20.‚自然选择的理论已建立在非常牢固的基础上,因此,现代的工作只不过是进一步证实这一理论,尽管随着知识的增加而需对它作新的表述。
完整版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070d6251e79b8969022669.png)
惠州市 2018 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照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每题 4 分。
题号242526272829303132333435答案B C A C B C B C A C D C24【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战国授田制【答案】 B【解析】此题主要观察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资料论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各诸侯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农民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增强了君主权益,削弱了贵族的权益,有益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进了社会的转型,故答案为B。
25【考点】史学理论——历史文件的功用【答案】 C【解析】此题观察学生观察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基本史学涵养。
资料前半部分重申历史文件抛弃不利于传承文化和供给历史借鉴,资料后半部分重申历史文件便于考证传承前代文化。
由此可以得知历史文件可以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故答案为C。
AD 选项对资料的解读片面,故不选。
B 项资猜中没有表现。
26【考点】宋明理学【答案】 A【解析】此题主要观察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历史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资料主要讲的是儒家内部师道尊严的“道统”与君尊臣卑的“治统”之间的矛盾。
从皇帝的态度来看,可除掉 B,资料与士医生社会地位没关,除掉 C,理学成为官学试在明朝,除掉 D 。
唐以来,皇帝虽三教并重,但对佛道思想异常重视,且佛道中的法会道场场面浩荡,宗教人物基本都是坐讲,这给部分尊敬古儒的士医生以极大的刺激,他们希望坐讲,一方面希望提高传统儒学地位,同时也含有三教争胜的意味,应选 A 。
27【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增强——内阁制【答案】 C【解析】此题主要观察学生获得和解读信息、描述和论述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小。
从资料可知,明朝官修史册没有把内阁单列为典章制度,其原由终归为什么? A 与史实不符,可轻易排除,内阁自己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不可以成为资料描述现象的原由, D 与资料也缺少严实的逻辑。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答案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445aa676eeaeaad0f3302b.png)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答案1、【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派出制度从秦一直延续至清,材料已经明确派出制度的基本内涵,不难推断出。
根据材料对派出制度的阐述可知并没有削弱地方权力,故A错误。
B与材料逻辑明显不符。
从秦至清,其中不乏分裂时期,但仍实行派出制度,此项制度不足以达到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故D不选。
作为中央派出机构监督地方官吏,显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2、【答案】B..................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
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
历史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C.。
4、【答案】B【解析】从材料“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空间——清代昆山,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
A明显与史实不符。
明清古典小说繁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但与材料不符,故不选C。
戏曲兴盛确跟民众需求相关,但也与材料含义脱离,故D错误。
5、【答案】D【解析】在材料中,魏源提出了国人应向西方学习铸造和驾驶技术的具体主张,这为后期的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思想奠定基础,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一脉相承,故选择D选项。
其他三个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6、【答案】D【解析】税收是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南京国民政府放弃对地方农业土地税的管理,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全国农业失去了调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丧失了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契机,故此题正确选项为D选项。
A选项迷惑性比较大。
南京国民政府把土地税划拨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换取地方支持,加强中央集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省是支持中央的。
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地方军阀派系、国共对峙。
各省对土地税的征收、对农业的发展、管理政策不一,国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发展农业、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权。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2018届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88a43aa8114431b90dd8a1.png)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二)文综历史试题1. 下表反映了历代官话的变迁。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官话A. 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B. 有利于促进文化认同C. 消除了各地语言的隔阂D. 强化了封建君主专制【答案】B【解析】秦朝已经实现了全国文字的统一,且材料反映的是官方语言的发展,故A错误;材料反映了朝代更迭、都城迁移与官方语言的融合发展紧密相关,这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认同,故B正确;官方语言的变化并未消除各地语言的差异,故C错误;官方语言的变化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无关,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表格材料的内容,抓住关键信息“官话的变迁”,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官方语言形成的背景原因和性质作用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官方语言的融合发展有利于促进中国文化的认同”的结论,据此进行正确判断。
2. 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经过两百余年的彼此联姻、互通声息、积累声望、垄断知识,终于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
这一现象反映了A.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最终确立B. 古代选官重视经济基础C. 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D. 儒学对政治的强大影响【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为士族集团,这体现了儒学对当时政治的强大影响力,故D正确;秦朝已经确立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A错误;材料未涉及选官的经济基础问题,故B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古代政治制度不断发生变化,故C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汉代独尊儒术后,儒学士大夫家族……演化为各地的士族集团,并且在魏晋时期居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中心”,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学对士族集团政治地位的影响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3. 下表为宋代各地书院的数量情况表。
该表说明当时A. 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B. 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C. 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D. 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解析】材料数据反映了宋代浙江、江西等江南地区书院的数量居多,当时经济重心南移,故说明江南地区经济文化比较繁荣,故A正确;王阳明是明代思想家,材料并不能说明陆王心学成为主流思想,故B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书院数量,也无法体现政府选拔官员以南方人为主,故C错误;宋代之前经济重心已经开始南移,故D错误。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c892a39227d3240c8547efda.png)
惠州市 2018 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一试题文科综合本试题卷共12 页,共 46 小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 分。
考试用时150 分钟。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据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据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地点。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种类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署名笔挺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
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地点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地区内,写在试题卷、底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地区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选择题)本卷共35小题,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切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图表示2000~ 2013 年中国工业废水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转移路径。
据此达成1~ 3 题。
1.据图可知,2000~ 2013 年我国A.中部地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B.南方废水污染状况比北方严重C.东部经济发展速度快于中西部D.鄂州市废水污染状况最严重2.致使 2000~ 2013 年我国经济重心挪动变化的主要要素是A.国家政策B.技术水平C.市场需求D.人口迁徙3.工业废水重心2007 年后主要向北挪动,原由可能是A.北方地域水资源利用率提高B.南方地域水资源耗费量减少C.南方地域鼎力治理工业废水D.北方地域的水资源总量增添以下图表示近50 年新疆绿洲农田区三种主要农作物栽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总面积的比例。
三种作物中,棉花的生长周期要显然擅长小麦和玉米。
据此回答4~6 题。
4.与新疆南部对比,新疆北部大规模栽种棉花的限制性要素是A.地形B.热量C.水源D.光照5.促进新疆主要农作物栽种面积比率发生变化的主要原由是A.积温的年际颠簸B.生态退耕的需要C.浇灌技术的改进D.市场需求的变化6.农业栽种构造的变化最可能致使新疆A.粮食总产量降落B.棉花价钱降落C.农业耗水构造改变D.土壤盐碱化加剧以下图表示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观,街区建筑平面图。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f2c57f783e0912a2162af3.png)
2017-2018学年州市高三二调文综历史试题24.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相克)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
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它用以弥补政权更替中自然证据的不足。
根据下图,推断秦、汉两朝的德性应是A.火德、土德B.金德、火德C.水德、土德D.土德、木德25.春秋战国时期,晋国的郤氏“其富半公室,其家半三军”,鲁国的季氏“富于周公”。
时人预感“夫皆富,政将在家”。
据此分析,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诸侯国间的争霸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引起诸侯国经济地位的变化C.经济地位的变化推动封建社会的快速转型D.经济地位的变化引发政治权力格局的变化26.北魏均田制规定奴婢授田与平民相同,耕牛也可授田。
至唐初,唐高祖下令推行均田制,但取消了对奴婢、耕牛的授田。
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A. 门阀氏族势力的衰落B. 政府掌握的土地数量减少C. 均田制度的逐渐衰落D. 部曲奴婢的社会地位下降27.南宋思想家叶适认为,要实现对道的全面认识,就必须要全面观察事物,并亲身实践然后进行考核验证 。
据此分析叶适A. 主张万物皆理 B .反对空谈性理C .提倡经世致用 D. 否定格物致知28.下图为中国近代某时期政府发布的文告。
根据所学推断该文告应发布于A.太平天国运动期间B.辛亥革命期间C.新文化运动期间夏D.北伐战争期间29.下表为1882年股票市场行情(部分),据此推断当时的中国A.军事工业收益日渐增长B.民用工业发展势头良好C.民间资本主导地位明显D.民用工业资金得到解决30.从1931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在鄂豫皖赣闽等地大力推行农村合作运动,当地的农村合作社得到空前发展。
这反映了当时国民政府A.受到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B.试图彻底解决农民土地问题C.企图抵制中共农村革命的影响D.把经济建设的重心放在农村31.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决定在工业、交通运输业的部分行业试办托拉斯(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高级形式),建立了如中国烟草工业公司等一批专业性大公司,到1965年,全国工业产值比1962年增长8.5%,成本降低了9.5%。
最新-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f51bd92cc58bd63186bdbd.png)
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25.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26.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
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
”《妒律》的写作是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27.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这反映了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28.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
”这说明李鸿章A.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B.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C.推行清末新政不被理解D.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29.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 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C. 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30.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
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
![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b4de75ae19e8b8f67c1cb99b.png)
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4月模拟考试试题24.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A.推广精耕细作 B.推动社会转型C.抑制土地兼并 D.改变地租形式25.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A.服务统治 B.提高修养C.传承文化 D.总结历史26.经筵是宋朝正式形成的一种教育皇帝的制度。
两宋时期,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坐讲论者以《礼记》中“尊师重道”思想为依据;立讲论者以孔子“正名”主张为依托。
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
这反映了A.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 B.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士大夫社会地位比较高 D.儒家思想地位稳固27.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
这主要是因为A.内阁地位无足轻重 B.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内阁不是法定机构 D.阁臣多来于翰林院28.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
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的推动 B.民族危机的加深C.洋务运动的破产 D.民族工业的发展29.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
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
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A. 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B.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 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D.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30.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广东省惠州市2017-2018学年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6495e504a1b0717fd5dda1.png)
2017-2018学年高三惠州市第一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模拟题参考答案24.商代的统治者在封赏贵族时,往往会冠以相应名号。
例如,血缘相近而辈分低者称为“子”;辈分高或年长者称为“公”、“伯”;负责边境地区警戒安全任务者称为“侯”、“卫”;在畿内主要负责垦殖者称为“男”、“甸(田)”。
这说明商代A.宗法分封制形成中B.贵族爵位等级萌芽C.统治秩序尚未稳固D.神权色彩比较浓厚25.道教产生于东汉末年,并成为黄巾起义的工具。
而东晋道教代表人物葛洪认为黄巾军领袖张角“诳眩黎庶,纠合群愚,招集奸党,称合逆乱”;同时强调“道者,儒之本也;儒者,道之末也”,信道求仙者应“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
葛洪的主张A.体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B.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C.反映了下层民众的诉求D.动摇了儒学的统治地位26.晚唐时期,朝廷授予众多节度使同平章事的头衔,与宰相并称,号为使相,但并不行使宰相权力。
北宋前期,被授予使相头衔的官员类型增加,包括亲王、枢密使、留守、节度使等。
这种变化反映了北宋A.宰相权力的扩大B.藩镇问题依然较严重C.君主专制的强化D.重文轻武的基本国策27.两宋以来,民间流传“苏湖(今江浙地区)熟,天下足”的谚语;明嘉靖后,“湖广(今湖南湖北地区)熟,天下足”成为当时的普遍认知。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江浙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经济重心转移至湖广地区C.江浙地区经济出现衰退D.“海禁”政策大力推行28. 1902年梁启超回信给康有为:“至民主、扑满、保教等义真有难言者,弟子今日若面从先生之诫,他日亦必不能实行也,故不如披心沥胆一论之。
今日民族主义最发达之时代,非有此精神,绝不能立国……唤起民族精神者,势不得不攻满洲。
”这反映了A.清末新政加剧清政府统治危机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梁启超与革命派主张基本一致D. 梁启超有革命排满倾向29.1927年“八七会议”上瞿秋白代表中央常委作报告,指出:现在主要的是要从土地革命中造出新的力量来,我们的军队则完全是帮助土地革命的。
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
![精品解析: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4月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6a680e6c7fd5360cba1adbe2.png)
2018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1.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
A. 推广精耕细作
B. 推动社会转型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改变地租形式
【答案】B
【解析】材料“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实际有利于形成土地私有制,从而推动社会转型,故选B;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特征,排除A;材料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排除C;材料与地主无关,排除D。
2. 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
A. 服务统治
B. 提高修养
C. 传承文化
D. 总结历史
【答案】C
【解析】材料“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可见材料强调历史文献可以,故选C;材料无关服务统治、提高修养和总结历史,故排除ABD。
3. 经筵是宋朝正式形成的一种教育皇帝的制度。
两宋时期,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坐讲论者以《礼记》中“尊师重道”思想为依据;立讲论者以孔子“正名”主张为依托。
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
这反映了
A. 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
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C. 士大夫社会地位比较高
汇聚名校名师,奉献精品资源,打造不一样的教育! 1。
2018年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年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910a8fc915f804d2a16c1a2.png)
2018年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历史试题及答案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省文科综合模拟试卷(一)文综历史试题24.表1记述出处河内本殷之旧都,周既灭殷,分其畿内为三国(邶,以封纣子武庚:庸,管叔尹之;卫,蔡叔尹之。
以监殷民,谓之三监)班固《汉书·地理志》周武王既克殷,乃巳三监于殷。
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彔子耿。
成王屎伐商邑,杀彔子耿(彔子耿亦称禄父,或称武庚禄父)《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之《系年》周武王伐纣,以其京师封纣子武庚为殷后,庶殷顽民,被纣化日久,未可以建诸侯,乃三分其地,置三监,使管叔、蔡叔、霍叔尹而教之郑玄《诗谱·邶鄘卫谱》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周初“三监”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西周初期中央集权雏形已开始出现 B.武庚是周初“三监”中的一位C.周初设“三监”以加强对殷地的控制 D.武王猝死直接导致“三监之乱”25.汉武帝规定王侯宗室朝觐聘享,进献的玉璧必须以作价高昂的白鹿皮币包裹,同时规定白鹿皮币只能由宫廷机构独家经营。
据此可推断,汉武帝推行白鹿皮币的目的是A.顺应市场流通的需要 B.凸显皇帝独尊的权威费,腾出的饷,聘请西国名将,迅练劲旅,或犹可以立国,若犹是因循迁就,恐四分五裂。
”这一言论A.凸显了在民族危机下政府的应对不力 B.说明中体西用思想已深人人心C.完整地表达了维新派社会改革的要求D.认识到洋务运动存在着弊端29.20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思想界主要是围绕东西文化孰优孰劣进行比较、评判和论争。
而自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后,对中国传统文化与资源的重视则成为其主要共识。
当时思想界这一变化主要是为了A.反思新文化运动中存在的不足B.提振民族精神以抵抗日本侵略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抨击国民党政府的专制与独裁30.抗战结束后,国民政府宣布美国来华投资企业“应课征之税捐与本国人民同”,“将来亦不致颁布足以阻碍获得合理利润之新税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惠州市高三4月模拟考历史试题1. 战国时期,诸侯国先后推行“授田制”,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
这一制度有利于A. 推广精耕细作B. 推动社会转型C. 抑制土地兼并D. 改变地租形式【答案】B【解析】材料“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贵族,而是直接分配给奴隶和农民耕种,或赏给有军功的贵族”,实际有利于形成土地私有制,从而推动社会转型,故选B;精耕细作是农业生产技术的特征,排除A;材料是土地兼并的根源,排除C;材料与地主无关,排除D。
2. 唐初,有大臣认为前朝历史文献多有遗失,担忧“十数年后,事迹湮没,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元朝马端临强调“生乎千百载之后,而欲尚论千百载之前,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
”据此可知历史文献可以A. 服务统治B. 提高修养C. 传承文化D. 总结历史【答案】C【解析】材料“如文史不存,何以贻鉴今古”“非史传之实录俱存,何以稽考”,可见材料强调历史文献可以,故选C;材料无关服务统治、提高修养和总结历史,故排除ABD。
3. 经筵是宋朝正式形成的一种教育皇帝的制度。
两宋时期,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坐讲论者以《礼记》中“尊师重道”思想为依据;立讲论者以孔子“正名”主张为依托。
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
这反映了A. 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B. 专制皇权不断加强C. 士大夫社会地位比较高D. 儒家思想地位稳固【答案】A【解析】材料与专制皇权不断强化无关,排除B;材料的主旨不是反映士大夫社会地位,排除C;由士大夫对经筵官在御前是坐讲还是立讲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来看,儒家思想存在不同的意见,排除D;由“两宋帝王多采取折中态度,两种讲授方式并用”折射儒释道三教并立的现实,故选A。
4. 始纂于弘治十年(1497)的《大明会典》是记载明代典章制度为主的官修史书,然而在该书中始终没有将“内阁”单列章目,仅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最高学术机构)之下。
这主要是因为A. 内阁地位无足轻重B. 皇帝权力过度膨胀C. 内阁不是法定机构D. 阁臣多来于翰林院【答案】C【解析】材料不承认内阁制度的合法性,“将内阁职权附于翰林院之下”,说明内阁不是法定机构,故选C;材料中毕竟赋予内阁的职权,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皇权问题,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内阁的来源,排除D。
5. 鸦片战争前后,近代报刊已引入中国,但在当时办报被视为“洋人营利之举”,或是“莠民之贱业”。
然而1895年到1898年,国人所办报刊就达50余种,形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创办报刊的第一个高潮。
造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 维新变法的推动B. 民族危机的加深C. 洋务运动的破产D. 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B6. 宣统年间,卢彤编绘了一套《中国历史战争形势全图》,图中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
民国初年,作者修改全图,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
从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当时部分知识分子A. 期望富国强兵的强烈愿望B. 深受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C. 认同多民族国家建国模式D. 摆脱偶像崇拜的思想束缚【答案】C【解析】材料“超越单纯汉族英雄叙述,转以历史上开疆拓土、扬威异域、增进国家光荣、促进国民进步者为依归”,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富国强兵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民主思想,排除B;材料“战争英雄以黄帝、岳飞等汉族英雄为主”,并非以偶像崇拜,排除D。
7. 据统计,1939年仅南京市区就有私塾16所,塾师162人,学生6164人,而周边地区农村私塾的数量更是大大超过正式小学,如泰县姜埝区私塾与小学的比例竟高达200:1。
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可能是A. 国民政府重视农村教育发展B. 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C. 日本侵略摧毁中国民族工业D. 民众重视传统的儒学教育【答案】B【解析】由“1939年仅南京市区”,可知,南京已经是日本控制的沦陷区,排除A;由于正式小学推行奴化教育,而私塾教学内容比较自由,故私塾学校人数超过正式学校,说明沦陷区民众抵制奴化教育,故选B;材料没有涉及具体的教学内容,排除D。
8. 下表是“一五”时期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指数变化的比较(以1952年为100)。
据此可以推知A. 农产品收购价高于工业品零售价B. 农村生产关系已发生根本变化C. 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 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速不均衡【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农产品收购价格总指数高于农村工业品零售价格总指数,说明政府重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材料只是总指数,并非一概而论,排除A;材料无关农村生产关系,排除B;材料只是涉及农产品和农村工业品的信息,排除D。
9. 希腊史学形成之初,历史叙述多涉及公众的记忆,史书的价值只有在城邦的语境中才能得以体现。
希罗多德也承认,《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
据此可知古希腊A. 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B. 推崇人文主义精神C. 增强公民的参政意识D. 忽视历史的真实性【答案】A【解析】由“《历史》需要保存公众的记忆,使人类的丰功伟绩不被遗忘”,可见古希腊重视城邦的公共利益,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排除B;C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C,保存人类的丰功伟绩,并非忽视历史的真实性,排除D。
10. 德意志帝国统治期间,教师们常将自己看做是训练场上的军官,商人们自豪地向人们展示其后备役的军官证,中产阶级则将军事阶层当做是社会的最高层。
这反映了德国A. 民主政治的缺失B. 军事实力的强大C. 历史传统的延续D. 对外扩张的企图【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军官意识已经渗透到教育、商业和中产阶级,说明德国由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战争,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军事力量,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对外扩张的信息,排除D。
11. 1934年2月,苏联通过二五计划决议,规定对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
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产值要求增加1倍。
这表明苏联A. 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B. 积极推动工业化的实现C. 注重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D. 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答案】D【解析】由“生产生产资料的工业部门的投资比一五计划增加1.5倍,而对生产消费品的工业部门的投资则增加3.6倍。
对农业的投资增加50%”,可见苏联力图调整国民经济结构,故选D;苏联斯大林模式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A;材料主要涉及投资信息,排除B;斯大林模式忽视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排除C。
12. 二战后初期,美国主导建立关贸总协定,践行自由贸易理念。
1974年,美国制定《贸易改革法》,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并授权总统可以对外采取贸易报复措施。
这反映了A. 世界性经济危机愈演愈烈B.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C. 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D. 苏联对美国形成巨大挑战【答案】C【解析】材料与经济危机无关,排除A;材料涉及的是国际贸易问题,而非货币体制,排除B;材料与苏联无关,排除D;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为例维护美国的经济霸主地位,美国提出“公平而有害”与“不公平的贸易”等概念,折射出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故选C。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当铺遍布全国城市集镇以及农村。
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
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
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
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
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
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摘编自孔祥毅《明清中国金融革命及其货币商人》材料二17世纪晚期以来英国海外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
政府通过发行国债来向社会募集资金,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东印度公司等大股份公司的借款,政府往往给这些公司一些垄断的特许经营权。
光荣革命后英国股份公司不断涌现,1720年英国股份公司已经多达190家,证券交易异常活跃,伦敦也成为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同时一些商人酝酿成立一家与荷兰机构类似的银行,把政府直接借贷的功能银行化。
1694年议会通过了《英格兰银行法》,英国第一家股份制银行成立,成为政府筹集资金的重要来源。
到1793年英国全国银行总数达到353家。
18世纪中期,英国的近代金融体系初步建立起来。
——摘编自曹瑞臣《论“金融革命”与18世纪英国社会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金融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17-18世纪金融革命与明清金融革命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答案】(1)表现:典当业尤为发达,且分布广泛;资本相对雄厚;经营主体来源广泛;业务类型多样;金融机构类型众多;政府积极参与;注重协调行业内部各种关系。
影响:有利于促进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便利清政府赋税征收,调节货币流通,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未能促进经济转型。
(2)相同: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政府都积极参与;都出现金融机构创新;都推动了新的经济因素发展和增加了政府收入。
不同:政府参与方式不同:前者是直接创办金融机构;后者是通过发行国债以及将特权折算成股份入股金融机构。
金融创新的力度不同:前者金融创新力度有限,业务相对单一;后者则出现了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和股份制银行,更具有近代特征,且初步建立了近代金融体系。
规范经营活动的举措不同:前者为协定和规则,后者上升到法律的层面。
影响不同:前者未能促进经济转型,后者推动英国经济转型。
原因:中国:君主专制强化,缺乏政治环境;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阻碍海外贸易发展;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发发展缓慢;传统的重义轻利等观念束缚。
英国:较早确立代议制;新航路开辟后,海外殖民扩张的需要;争霸战争频繁,军费开支庞大;实行重商主义,西方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人文主义思想的推动。
【解析】(1)由材料“金融业有显著发展,尤其是典当业日趋发达……有的当铺资本额高达数万两或十几万两。
经营典当业的主要是商人,此外还有地主、官僚,甚至政府也投资设当铺,称为“官当”。
当铺的业务除放款外,还接受存款,兼营兑换等。
明清时期还出现钱庄、银号、票号等新的金融机构。
除了民间自办的各种机构外,清政府也设立了官方的金融机构“官银钱号”,从事各项金融业务。
清代金融机构还在一些城市设立了同业行会,订立共同规则,协调金融业内部及其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