疲劳裂纹萌生及扩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疲劳条纹(striation) 不同于海滩条带(beach mark) Cr12Ni2WMoV钢疲劳条纹:(金属学报,85)
透射电镜:1-3万倍
S
谱块
t
循环
条纹
条带
疲劳裂纹扩展的微观机理 1976 Crooker
Cr12Ni2WMoV钢疲劳断口微观照片:(金学报,85)三种破坏形式:
微解理型 microcleavage
3)裂纹源在高应力局部或材料缺陷处。 4)与静载破坏相比,即使是延性材料,也没有明显 的塑性变形。 5)工程实际中的表面裂纹,一般呈半椭圆形。
疲劳断口观察工具与观察内容的关系:
观察 工具 放大 倍数 观察 对象 肉眼,放大镜
1-10×
金相显微镜
10-1000×
电子显微镜
1000×以上
宏观断口, 海滩条带;
裂纹源,滑移, 条纹,微解理 夹杂,缺陷; 微孔聚合
4. 由疲劳断口进行初步失效分析
断口宏观形貌: 是否疲劳破坏? 裂纹临界尺寸? 是否正常破坏?
破坏载荷?
金相或低倍观察: 裂纹源?是否有材料缺陷?缺陷的类型和大小?
高倍电镜微观观察: “海滩条带”+“疲劳条纹”,使用载荷谱,估计速率。 疲劳断口分析,有助于判断失效原因,可为改进 疲劳研究和抗疲劳设计提供参考。 因此,应尽量保护断口,避免损失了宝贵的信息。
疲劳裂纹萌生与扩展
1.2 疲劳断裂破坏的严重性
1982年,美国众议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委托商业 部国家标准局(NBS)调查断裂破坏对美国经济的影 响。 提交综合报告 “美国断裂破坏的经济影响” SP647-1 最终报告 “数据资料和经济分析方法” 断裂使美国一年损失1190亿美元 SP647-2
摘要发表于 Int. J. of Fracture, Vol23, No.3, 1983 译文见 力学进展, Vol15,No2,1985
疲劳裂纹扩展机理
“塑性钝化模型” C. Laird(1967)
S c b 0 a e d t
(a) (b) (c)
a. 开始时的裂尖形状; b. 应力增加,裂纹张开, 裂尖材料沿tmax方向滑移;
(d)
塑性钝化过程
(e)
c. 充分张开,裂尖钝化, 开创新表面; d. 卸载,裂纹收缩,但新开创的裂纹面却不能消失; e. 裂纹锐化,但已扩展了一个Da。 裂纹张开、钝化、锐化、扩展,每一个应力循环, 将在裂纹面上留下一条痕迹(striation)。
延性金属中的滑移
约0.1m
材料表面 材料表面
a) 粗滑移
b) 细滑移
4 N=104应力集中 N=2.7 105 扰动载荷 10 滑移带 驻留滑移带 N=5 微裂纹、扩展 宏观裂纹、扩展 (多晶体镍恒幅应力循环)
裂纹由持久滑移带成核,最大剪应力控制。
循环 载荷 作用
持久 滑移 带 几条 微裂 纹 一条 主裂 纹
DS
沿最大剪应力面,第一阶段扩展
沿垂直于载荷作用线的最大拉应 力面扩展,第二阶段
材 料 表 面
阶段1
DS
阶段2
DS
疲劳裂纹扩展二阶段
从第1阶段向第2阶段转变所对应的裂纹尺寸 主要取决于材料和作用应力水平,一般只有几个 晶粒的尺寸 (~0.05mm) 。 第1阶段裂纹扩展的尺寸虽小,对寿命的贡献 却很大,对于高强材料,尤其如此。
因此,工程技术人员必须认真考虑可能的疲劳断 裂问题。
1.4 疲劳破坏机理与断口特征
一、断口宏观特征
典型疲劳断口,特征明显: 1)有裂纹源、裂纹扩展区和 最后断裂区三个部分。 2)裂纹扩展区断面较光滑, 通常可见 “海滩条带”, 还可能有腐蚀痕迹。
裂纹扩展区 海滩条带
最后断裂区
裂纹源
孔边角裂纹 断口 飞机轮毂疲劳断口
低应力、脆性材料
条纹型 striation 条纹间距=da/dN?
微孔聚合型 microvoid coalescence
高应力、韧材料
断裂(包括疲劳、腐蚀引起的断裂)
使美国一年损失1190亿美元,
为其1982年国家总产值的4%。
损失最严重的是: 车辆业 (125亿/年), 建筑业 (100亿/年), 航空 (67亿/年), 金属结构及制品 (55亿/年).
疲劳断裂引起的空难达每年100次以上
国际民航组织 (ICAO)发表的 “涉及金属疲劳断裂的重大飞机失事调查”指出: 80年代以来,由金属疲劳断裂引起的机毁人亡 重大事故,平均每年100次。(不包括中、苏) Int. J. Fatigue, Vol.6, No.1, 1984 工程实际中发生的疲劳断裂破坏,占全部力学破 坏的50-90%,是机械、结构失效的最常见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