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教育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教

特殊儿童:

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不包括超常)

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1978年英国《沃纳克报告》首次提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废止了关于障碍儿童的11种分类

个别差异包括:1. 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2. 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教育对象:

理论上,特殊教育的对象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事实上,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特殊教育的起步和进程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就特殊教育对象进行的界定也有差异。

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

瀑布式安置体系 P6

义务教育:

1. 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陆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

2. :安置方式:

(1)特殊教育学校

(2)特殊教育班

(3)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生态学教育:

(1)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2)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3)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2.重视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1)早期干预的依据:个体大脑发育速度、可塑性、关键期理论

(2)早期干预的对象:障碍儿童、有发展落后可能的儿童

(3)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3.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常见的有

(1)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2)个别化教育计

(3)个别化转衔计划

(4)个别化书面康复计划。

4.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

5.多学科团队合作:多学科团队的工作方式

6.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1)立法和保障政策

(2)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

《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的涵义: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

资源教室方案:

1. 定义:是一种教育措施,接收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

2. 特点:

(1)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

(2)强调个别化教学

(3)具有预防功能

(4)具有统合功能

(5)可以缓解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

随班就读:

1.定义: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2.原则:

(1)就近入学

(2)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

(3)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

(4)改选适合的安置

3.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

(2)同伴辅导

(3)个别教育

(4)差异教学: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的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2006年12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1个人权公约。

2007年3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公约上签字,成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个别化教育计划: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1.教育平等——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课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权衡,努力使儿童接受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2.因材施教

3.教育绩效责任

4.家长参与

5.融合教育

6.多学科参与

长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学期、一学年或更长时间)所完成的目标,表示教学的重点和范围。

短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某一确定期限内所达成的目标。它是长期目标的细化和具体表现。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迟钝、智力薄弱、智力落后、学习障碍、发展障碍、智力和发展障碍等等)定义(我国):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P92

1.认知特征

(1)感知:感觉特征----绝对感受较低。

知觉特征----知觉速度缓慢。

(2)注意:注意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完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变

难以区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

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上

(3)记忆:缺乏目的性

识记速度缓慢

保持效果差,容易遗忘,再现和再认困难

(4)思维:直观具体,缺乏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

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2.社会适应特征:(1)日常生活自理

(2)社会交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