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特殊教育理论

合集下载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在当今社会,融合教育已经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之一。

融合教育旨在将特殊需要儿童与一般教育儿童融合在一起,共同接受教育。

而在融合教育的实践中,幼儿园正是特殊需要儿童最早接触教育的场所之一。

如何在幼儿园中实现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已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探讨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相关问题。

一、理论探讨1.融合教育的概念及意义融合教育旨在促进不同能力和特殊需要的学生在同一环境中共同学习和成长。

融合教育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特殊需要儿童的自尊和学习动力,促进一般教育儿童对多样性的理解和接纳。

2.幼儿园中融合教育的意义幼儿园作为儿童教育的起点,是孩子们建立良好学习习惯和行为模式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融合教育可以帮助特殊需要儿童尽早融入正常学习环境,从小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3.幼儿园融合教育的理论支持融合教育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都有权利接受教育。

幼儿园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教学,不同能力的孩子应该在共同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中共同成长。

二、实践探讨1.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的个性化教学在实际教学中,针对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应该注重个性化。

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教学计划,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学习环境。

2.培养一般教育儿童的多元思维融合教育不仅仅是为了特殊需要儿童,也是为了一般教育儿童。

在幼儿园中,教师需要引导一般教育儿童理解和接纳特殊需要儿童,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和包容心。

3.家校合作在融合教育中的重要性家长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支持者,家校合作对于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至关重要。

家长需要与学校紧密合作,共同制定特殊需要儿童的教育方案,协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三、总结与展望融合教育背景下幼儿园特殊需要儿童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任务。

理论上,幼儿园教育要注重个性化教学,培养一般教育儿童的多元思维,同时也要重视家校合作。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的理论基础和政策法规(1)
第二讲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与政策法规
编辑ppt
1
第一节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生物学基础 发展生态学基础 心理学基础
教育学基础
编辑ppt
2
第一节 生物学基础
(一)拉马克的进化论
19世纪初,法国博物学家拉马克继承 和发展了前人关于生物是不断进化的 思想,大胆鲜明地提出了生物是从低 级到高级发展进化的学说。
高尔顿1983年提出了”优生学“,研究如何改善人的遗传 素质,产生优秀后代的学科。
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学的出现使人们致力于改善后代的素质,从而避免了
许多产前、• 产特中殊残儿疾童的问出现题是人类在藩衍过程中、社会 发展中不可避免要付出的代价。
• 特殊儿童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 为转移。
编辑ppt
5
总结基本观点:
家庭外实施,疗 治
重在改变幼儿 自身、对父母
的行为方式 儿童
再界定
重在改变父 母诠释婴幼 儿的行为方 式,父母改 变自身的信 念与期望
父母
育再 教
儿童
引导父母 如何养育 子女,特 别是改善 家庭法则
编辑ppt
返回
13
第三节 心理学基础
行为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人本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其他理论
编辑ppt
编辑ppt
7
二、生物学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患儿 入院
应用临床 路径表
各科室 合作
诊断 门诊、社 区治疗
特点:
•流程标准化 •人员专业化 •服务人性化 •效益最大化
循证 处理
循证 问题
编辑ppt
8
医学模式主要在医院实施,重点对特殊婴幼儿的 身体状况以及发展历程进行监控,有利于特殊婴 幼儿疾病、障碍的减轻。

第二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课件

第二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课件
9
美国学者Sameroff(1987)研究发现: 10项环境因素与儿童社会情绪和认知能力相关: 母亲心理疾病的长久性;母亲焦虑;父母态度以及母亲对孩子发展所持价
值观;婴儿期母亲与孩子积极互动;家长职业;母亲的教育程度;弱势 少数族群的身份;家人的支持程度;生活压力事件;家庭大小。
10
母亲
焦虑
二、心理学在学前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1、应用行为分析模式
2、认知行为矫正模式
3、合作学习模式p25
21
行为分析模式
设定需要改善的行为及达到的目标
设立基线
选定增强物
设立奖惩制度
观察行为并予以奖惩,激发与巩固正确行为
定期检讨计划之效益并做出修订
22
认知行为矫正模式
重视内部思想的矫正,而不仅仅是外部行为的矫正。贝克(1985年) 归 纳了几种认知疗法的基本技术和手段:
结合个人的专业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和演变的病理生理学理论以及个人的临床工
作经验,结合他人(包括专家)的意见和研究结果;既要遵循医疗实践的规律
和需要,又要根据“病人至上”的原则,尊重患者的个人意愿和实际可能性,
尔后再作出诊断和治疗上的决策。
6
缺点:可能导致家长形成重医轻教的观念,让家长长期停留在孩子的残障状况 中不能自拔,从而贻误了特殊婴幼儿在关键期语言、智力、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生物医学是生物医学信息、医学影像技术、基因芯片、纳米技术、新材 料等技术的学术研究和创新的基地。
4
社会心理医学模式
以往,在医疗过程中,面对即将患病、正在患病以及病后康复的人, 或 尚属健康而来咨询的人,医务工作者常常只看到所服务的生理活动 或生 物的一面,而忽视了其心理活动或社会的一面,以致常出现“见 病不见 人”的现象。他们很少研究个体心理因素与疾病发生、转归和 预防的关 系(例如某些心理因素如何引起某些疾病的发生或使某些疾 病恶化;在 疾病所呈现的症状上有多少是受心理影响或者本身就是心 理上的病态; 在治疗过程中,心理因素是否也同药物、理疗或外科手 术那样可作为有 效的治疗工具;在预防疾病发生方面,除改善环境及 生活条件外,需要 不需要心理方面的措施等等。展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演绎的
实用主义 (起源于达尔文和爱因斯坦,有皮尔斯、詹姆斯和杜威。)
实在是人的经验
认识是某种能照着行动的思想的后果
价值是从经验中引申出来的;评价过程产生出能用以评价经验的标准
形式的/演绎的和科学的/归纳的
1.2 西方主要理论观点与个人
首创者姓名
国 家
主 要 思 想
依泰尔
法国
在发展智力落后者时可用个别训练的方法
蒙泰梭利
意大利
利用具体经验和特殊设计的教材,儿童在非常早的年龄就可学习
安娜·弗洛伊德
奥地利
精神分析技术也可用于帮助有情感问题的儿童
推孟
美国
智力测验可用于鉴定一生智力都趋于优异的儿童
斯特劳斯
德国
有些儿童表现出特殊学习障碍,可能因脑伤引起,需要特别训练
*
理论观点来自多门科学;
01
理论观点和思想多不具系统性,但更具实用价值。
*
3.2 康复和社会适应的观点
康复(rehabilitation) 的定义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
1981年世界卫生组织专家委员会:
联合国大会1982年12月通过的第37/52号决议:
我国学者——对患者的疾病及疾病造成的后果进行综合性的矫治。
*
3.3 正常化与融合的观点
正常化(normalization):———— 一种思想
2.2 关于损害和补偿
01
04
02
03
损害或损伤(impairment):指身体器官组织结构的缺损。
缺陷补偿(deficiency compensation ):通过各种途径弥补、代偿损伤组织和器官的功能。
代偿(compensation):是一种生理现象。结构的破坏导致功能失常时,机体通过调整有关器官(包括病变器官本身)的功能、结构以代替和补偿,使肌体趋于新的平衡和协调。

第二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

第二章学前儿童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但又极具意义的领域,它旨在为那些有特殊需求的学前儿童提供适宜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充分发展潜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

要深入理解和有效实施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我们需要依托一系列的理论基础。

首先,发展心理学为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的心理发展过程和规律。

对于学前儿童特殊教育来说,了解正常儿童在这一阶段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它为我们评估特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制定教育干预计划提供了参照标准。

例如,我们知道学前儿童在语言、认知、社会情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发展顺序和关键期,如果特殊儿童在这些方面出现了滞后或障碍,我们可以根据其实际发展水平,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活动,抓住关键期进行补偿性教育,以促进他们的发展。

同时,神经科学的研究成果也为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神经科学揭示了大脑的结构和功能以及其发育过程。

研究发现,儿童的大脑在早期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意味着即使存在某些神经发育上的问题,通过适当的刺激和训练,大脑仍有可能形成新的神经连接,改善功能。

这就为特殊教育中的康复训练和教育干预提供了科学依据。

比如,对于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儿童,早期的感觉统合训练和社交互动干预可以帮助他们改善大脑的神经连接,提高社交沟通能力。

教育心理学中的学习理论对于学前儿童特殊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通过强化和惩罚来塑造行为,在特殊教育中,我们可以运用正强化的方法鼓励特殊儿童表现出积极的行为,如正确的发音、良好的社交互动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则关注个体如何获取、加工和存储信息,这启示我们在教育特殊儿童时,要根据他们的认知特点和方式,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材料,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特殊儿童也不例外,我们应该为他们提供丰富的学习环境和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实践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常识.doc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常识.doc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常识特殊教育和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的概念特殊教育是指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运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其增长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适应能力的教育。

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第二,特殊教育学术界的研究对象一般从概念和操作标准两个方面入手,按照统计学、医学和社会规范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和正常儿童。

特殊教育的广义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包括感官残疾,如失明和失聪、智力残疾、身体残疾、残疾和多重残疾以及其他类型和程度的残疾;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感问题和其他不同类型的问题;第三类是天才儿童,包括具有超常智力、能力和天赋的天才儿童。

特殊教育的狭义概念只包括残疾儿童,甚至包括一些残疾儿童,如盲人、聋人和弱智儿童,纳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3.特殊教育的意义(1)特殊教育的发展能更好地体现受教育的平等权利(2)特殊教育的发展能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3)特殊教育的发展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立的劳动者(4)特殊教育的发展能更好地因材施教(5)特殊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1)普通教育学(2)心理学(3)医学(4)社会学第2节特殊儿童的分类一、残疾儿童(1)感官残疾儿童(2)肢体残疾儿童(3)语言残疾儿童(4)疾病和多种残疾儿童(5)智力残疾儿童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分为八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身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他残疾二.问题儿童(一)学习障碍儿童(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三)情绪障碍儿童(四)自闭症儿童(五)孤儿和寄养儿童第三,天才儿童也被称为天才儿童或天才儿童。

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智商比普通人高,在某些方面有较高的理解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特殊能力。

特殊教育学 理论知识总知识

特殊教育学 理论知识总知识

欢迎阅读特殊教育学理论总知识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概念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育的范围。

??三、特殊教育的意义(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一)普通教育学(二)心理学(三)医?学(四)社会学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分类1990?????????????标签的优???优:标签旨在诊断所需的特定处置为何;标签可增进非障碍者采取保护性的行为反应,以保护障碍同伴;标签便于研究人员沟通研究中的发现;特殊教育所需经费有赖特殊学生的分类;标签便于特定的团体推动特殊计划或制定法律及政策;标签可彰显特殊儿童的需要,使大众易于看到这些人的需要。

???劣:标签常令人注意到儿童的缺陷;标签使他人产生负面的态度反应;标签造成他人对特殊儿童行为表现的偏见;标签使人产生不当的自我概念;标签结果使同仁拒绝他们;一旦接受标签,学生心理将受到永久的创伤;标签使他们成为少数的族群,受到另眼看待;错误诊断时有发生,标签有其潜在的危险性。

建议:诊断要审慎和有根据;尽可能选用比较中性的名称;限制它的消极影响;认识分类和标签的有限作用,满足学生的特殊需要比分类和标签更为重要;防止标签的“自证预言”作用和教师因分类标签而产生偏见或作为放弃教育的借口。

???????????????成人教育的成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训练效果。

特殊教育的过程???一、预防??(1)普遍地开展婚前教育,使青年男女充分地认识到结婚、生育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有关婚后生活的常识;??(2)广泛开展有关优生优育的知识宣传,禁止近亲结婚,大力提倡婚前检查,对有遗传疾病的夫妇提供咨询和帮助;???(3)加强孕妇产前检查,采取相应的方法来减少残疾儿童的出生率;???(4)加强孕妇产后的医疗保健工作,防止疾病感染,大力宣传儿童保健,加强儿童计划免疫,减少幼儿的致残性疾病。

幼儿园特殊儿童的指导

幼儿园特殊儿童的指导

幼儿园特殊儿童的指导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进入了幼儿园,他们有着与常规儿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行为特点,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指导。

幼儿园是特殊儿童最早接触社会的地方,对于幼儿园特殊儿童的指导,需要全面考虑其个体差异和特殊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方案,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促进其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将从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方面论述幼儿园特殊儿童的指导。

一、教育理念对于幼儿园特殊儿童的教育,我们应该树立以人为本、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应该被尊重和照顾。

我们应该通过理解和关心,帮助每一个特殊儿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发展路径。

二、教育目标针对不同类型的特殊儿童,我们可以制定不同的教育目标。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其基本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交技能;对于视觉、听觉、言语障碍儿童,我们的目标是帮助他们提高感知和交流能力;对于情绪行为障碍儿童,我们的目标是引导他们学会控制情绪和行为。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特殊儿童,我们都应该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目标。

三、教育内容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内容,我们应该注重个性化和差异化。

我们可以根据特殊儿童的特点和需求,灵活地选择教材和活动内容,设计符合其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的教学活动。

对于智力障碍儿童,我们可以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帮助他们学会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于言语障碍儿童,我们可以通过肢体语言和图示教学,帮助他们理解和表达。

四、教育方法针对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我们应该灵活多样,因材施教。

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游戏教学、体验教学等,帮助特殊儿童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学习兴趣。

我们还应该注重情感的引导和激励,通过积极的鼓励和肯定,激发特殊儿童的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性。

五、教育手段在教育特殊儿童时,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特殊的教育手段,如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教学等。

对于视觉障碍儿童,我们可以利用盲文书籍和盲文教具;对于听觉障碍儿童,我们可以利用手语和视觉教具。

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

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

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的理论基础在确定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时,首先应该明确特殊教育目标赖以建立的理论基础,以便概括出一些制定特殊教育的培养目标的基本原则。

一、特殊教育培养目标的人道主义基础人道主义是在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宗教神学和封建制度的压迫和束缚的激烈斗争中破茧而出的。

在历史的不同阶段,由于其不同的斗争任务和内容,人道主义有着不同的内涵。

但是,在各种形态的人道主义中,也有共同的内核,那就是对于个体生命的尊重,对人性的强调和对个人价值的尊重。

人道主义对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特殊教育的产生过程中,政治、文化、经济、科技的发展都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而人道主义则是特殊教育得以产生的精神苗床。

在西方,从古代直至中世纪,人们对残疾的成因进行了错误的神学解释,残疾人因而受到了杀戮、迫害、虐待。

“人皆有用”及“博爱”的口号的提出,不仅使当时社会的普通人的权利得到尊重,也使人们开始用新的人道主义目光审视的一直遭受着非人待遇的残疾人。

在新的人道主义的视野中,人们首先确立残疾人也是“人”,他们的各种权利和社会地位也应受到尊重。

这是人类对残疾认识的一次重大突破,由此奠定了残疾人有权分享教育的思想基础。

回顾西方特教发展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道主义对特殊教育的催生作用。

特殊教育发韧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意大利人卡尔丹诺提出了通过感官补偿的方法对残疾人进行教育的观点,砸烂了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缠绕的残疾身上“不可教”的枷锁,莫定了特殊教育的思想基础。

特殊教育最先诞生于人道主义氛围浓郁的法国,世界上第一所盲校、聋校及弱智儿童的教育实践都出现在法国。

所有这些都向世人昭示特殊教育是在人道主义的关怀下出现的人道主义事业。

可以说,特殊教育正是在人道主义的土壤中孕育、发芽并破土而出的。

现时代的中国的特殊教育仍然呼唤着人道主义的强有力的支持。

在现实生活中,残疾人的社会地位及个人价值未受到应有的尊重,虐待、遗弃残疾人的现象屡屡见诸报端。

《特殊教育理论基础》课件

《特殊教育理论基础》课件

特殊教育理论基础
本课件将介绍什么是特殊教育,特殊教育的目标和原则,以及特殊教育的历 史和发展。
什么是特殊教育理论
了解学生的需求
特殊教育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帮 助有学习障碍的学生,了解他们 的需求是特殊教育的基础。
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特殊教育理论提供了一系列的个 性化教学方法,这样学生的学习 过程更加适合他们的特殊需求。
适应性教学材料
特殊教育理论不仅仅考虑到教学 方法,还包括针对有特殊需求的 学生的适应性教学材料。
特殊教育的目标和原则
1
消除障碍
2
特殊教育的原则是要消除学生在学习中
所面临的障碍,让他们和普通学生一样
平等地接受教育。
3
家长参与
4
特殊教育的原则也包括需要与学生的家 长积极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促进发展
特殊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 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
个性化支持
特殊教育的原则还包括给有特殊需求的 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帮助。
特殊教育的历史和发展
2 0世纪初
特殊教育相对较少关注,不同 类型的残疾人通常被送至专门 的学校。
2 0世纪50年代
人们逐渐认识到每个学生都有 自己的需求和潜力,开始采用 个性化的教学方法。
21 世纪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 特殊教育开始更加注重创新教 学方源自以应对现代社会的多样 化学习需求。
特殊教育中的评估和评估工具
个体评估
个体评估是一种针对学生个体需求的评估方法, 用来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适应性情况。
教育进程评估
教育进程评估用来评估教育方案及教学方法是 否适应学生的需要。
成果评估
成果评估主要是通过测试或者考试等方式来检 验想要达成的目标是否实现。

特殊教育学 理论知识总知识

特殊教育学 理论知识总知识

特殊教育学理论总知识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概念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学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学术界一般都是从概念性和操作性标准两个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

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三、特殊教育的意义(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一)普通教育学(二)心理学(三)医学(四)社会学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分类一、残疾儿童(一)感官残疾儿童(二)肢体残疾儿童(三)语言残疾儿童(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五)智力障碍儿童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八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它残疾二、问题儿童(一)学习障碍儿童(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三)情绪障碍儿童(四)自闭症(五)孤儿和寄养儿童三、超常儿童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

特殊教育常用理论知识

特殊教育常用理论知识

特殊教育常用理论知识特殊教育是一门致力于满足特殊学生学习需求、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学科领域。

在特殊教育的实践中,一些常用的理论知识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首先,我们来谈谈行为主义理论。

这一理论强调通过外部环境的塑造和强化来改变个体的行为。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正强化,即给予奖励来鼓励特殊学生表现出期望的行为,比如完成作业、遵守纪律等。

同时,负强化也能发挥作用,通过消除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某种行为,例如当学生在课堂上不再大声喧哗时,不再对其进行批评,从而强化这种安静的表现。

认知发展理论对于特殊教育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这一理论,学生的认知能力是逐步发展的。

特殊教育教师需要了解学生所处的认知阶段,因材施教。

对于认知发展较慢的学生,采用更直观、具体的教学方法,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对知识的理解和认知结构。

人本主义理论关注个体的自我实现和情感需求。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要尊重每个特殊学生的独特性和价值,关注他们的情感状态,营造一个温暖、支持和包容的学习环境。

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提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如语言智能、逻辑数学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和内省智能等。

特殊学生可能在某些智能方面存在困难,但在其他方面可能具有潜力。

特殊教育应致力于发现和培养学生的优势智能,为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途径,以促进其全面发展。

生态系统理论强调个体的发展受到其周围环境的多层次影响,包括微观系统(如家庭、学校)、中间系统(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如社区)和宏观系统(社会文化背景)。

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和家长需要关注特殊学生所处的生态环境,共同努力为其创造有利的发展条件。

除了上述理论,个别化教育计划(IEP)也是特殊教育中的重要理念和实践方法。

IEP 是为每个特殊学生量身定制的教育计划,明确了学生的教育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相关的支持服务。

幼儿特殊教育理论

幼儿特殊教育理论

特教特殊儿童: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不包括超常)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1978年英国《沃纳克报告》首次提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废止了关于障碍儿童的11种分类个别差异包括:1. 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2. 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教育对象:理论上,特殊教育的对象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事实上,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特殊教育的起步和进程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就特殊教育对象进行的界定也有差异。

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

瀑布式安置体系 P6义务教育:1. 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陆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2. :安置方式:(1)特殊教育学校(2)特殊教育班(3)随班就读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1.重视生态学教育:(1)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2)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3)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2.重视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

特殊教育学理论知识总知识

特殊教育学理论总知识特殊教育学——特殊教育的概念一.特殊教育与特殊教育学概念特殊教育,是根据特殊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采用一般或特殊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最大限度地发挥受教育者的潜能,使他们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适应能力的一种教育。

特殊教育是整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特殊教育学则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和内在规律的科学。

二、特殊教育的对象学术界一般都是从概念性和操作性标准两个方面着手,根据统计、医学和社会常模等三个不同的维度来区分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

广义的特教概念认为,特殊教育的对象包括三类儿童:第一类是残疾儿童,其中包括盲、聋等感官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病残和多重残疾等不同类型和不同程度的残疾;第二类是问题儿童,包括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第三类是超常儿童,包括有超常智力、能力和资赋优异的天才儿童。

狭义的特教概念,只把残疾儿童,甚至于将残疾儿童中的一部分如盲、聋、弱智等列入特殊教育的范围。

三、特殊教育的意义(一)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体现教育平等的权利(二)发展特殊教育,能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三)发展特殊教育,能使残疾儿童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四)发展特殊教育,能更好地对儿童实行因材施教(五)发展特殊教育,有利于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四、特殊教育的学科基础(一)普通教育学(二)心理学(三)医学(四)社会学第二节特殊儿童的分类一、残疾儿童(一)感官残疾儿童(二)肢体残疾儿童(三)语言残疾儿童(四)病弱与多重障碍儿童(五)智力障碍儿童1990年底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护法》将残疾人分为八类: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智力残疾肢体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其它残疾二、问题儿童(一)学习障碍儿童(二)社会行为障碍儿童(三)情绪障碍儿童(四)自闭症(五)孤儿和寄养儿童三、超常儿童也称资质优异儿童或天才儿童,他们的主要特点是有高于常人的智商,有较高的领悟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或某一方面的特殊才能。

特殊学生教育理论

特殊学生教育理论

特殊学生教育理论特殊学生教育特殊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而正常人也常常忽视他们的心理需求,不能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使得特殊学生常常处于一种封闭、半封闭状态,极易产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作为特殊学校的老师,在完成各科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有责任、有义务走进这些孩子们中间,帮助他们疏通心理障碍,培养健康的心理。

一、老师应尽量尊重学生个性,让每个学生都能看到自己在集体中的价值,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特殊学生也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个性、人格特征及优点特长。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走进这些特殊孩子中间,了解每个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身上的潜能,真正尊重每个孩子独立的人格,并在不同场合认可、赞扬他们身上的优点,以及对集体的作用,让他们感受“自己是集体的不可缺少的一分子”,从而养成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

二、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促进特殊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特殊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对其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既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开展课堂式的讲座来进行心理辅导,也不能开设心理咨询室等待学生主动来咨询。

我们只能针对学生自身出现的问题或学生身边活生生的事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或感知、目睹具体事实后,在产生具体的经验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辅导。

抓住各种有利时机,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和学生沟通,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讲清问题利弊,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灵活地对特殊学生进行教育辅导,引导学生克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向健康的心理发展。

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个有心人,结合学生实际,抓住转瞬即逝的教育时机,及时搜索有针对性的事例,有教育意义的案例,作为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活教材,而避免宽泛空洞的说教,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三、采取学科渗透,融会贯通的方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或身边已出现的事实上。

幼儿园老师的特殊儿童教育

幼儿园老师的特殊儿童教育

幼儿园老师的特殊儿童教育教育是一个充满挑战与乐趣的职业,而幼儿园老师在教育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幼儿园老师,他们不仅要面对普通儿童,还要关注和教育特殊儿童。

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项复杂而又令人兴奋的任务,本文将探讨幼儿园老师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角色和挑战,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幼儿园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特殊儿童可能在身体、认知或情感发展上存在一些困难,但他们同样需要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因此,幼儿园老师需要了解每个特殊儿童的需求,并根据这些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例如,对于听力障碍的学生,老师可以使用手势和面部表情来辅助交流;对于视力障碍的学生,老师可以使用大字体的教材和辅助工具。

通过这些个性化的教学方法,特殊儿童可以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幼儿园老师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帮助特殊儿童树立积极的自我认同。

特殊儿童可能因为自己与常规儿童存在的差异而感到自卑或沮丧。

因此,老师需要注重特殊儿童的心理健康,并与他们建立积极的关系。

老师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小组活动,与其他儿童互动,帮助他们建立友谊和减少孤立感。

此外,老师还可以提供实际的帮助,如提供辅助工具或改变教学环境,以满足特殊儿童的学习需求。

第三,幼儿园老师应该与特殊儿童的家庭保持紧密联系。

特殊儿童的家庭通常需要额外的支持和信息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孩子。

幼儿园老师可以定期与家长交流,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表现和需求,并提供建议和资源。

通过与家庭的合作,老师可以更好地了解特殊儿童的背景和家庭环境,从而为他们提供更贴近实际生活的教育。

最后,为了有效地教育特殊儿童,幼儿园老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他们应该参加相关培训和研讨会,了解最新的特殊儿童教育理论和实践。

此外,老师可以与其他专业人员合作,如心理学家、康复治疗师和社会工作者,共同研究和解决特殊儿童教育中的问题和挑战。

总之,作为幼儿园老师,特殊儿童教育是一项重要而且有挑战性的任务。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专业资料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础专业资料

减法,智商只有30。

“弱智指挥
家”,足迹遍布20
多个国家。 2006年
中国湖北舟舟交响乐
团成立。
• 爱迪生、海伦·凯勒、贝多芬有听觉障碍; • 赫胥黎、杜鲁门有视觉障碍,开普勒兼有听觉、
视觉障碍; • 卢梭(兼有先天性膀胱畸形 )、罗斯福(小儿麻
痹症)、霍金有肢体残疾; • 爱因斯坦、达·芬奇、罗丹曾有不同程度的学习
美12岁神童智商超过爱因斯坦
• 雅各布.巴内特 智商 170,亚斯伯格综合征。
• 2岁才说话;3岁就开 始玩5000片的拼图游 戏,甚至研究了州公 路地图,记得每一条 高速路。
• 印第安那大学攻读博 士学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舟舟,原名胡一
舟,1978年4月1日,
出生在武汉,先天性
愚型儿。不会识字、
不会计算十以内的加
• 卡尔·威特
• 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 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 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 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考入 莱比锡大学;10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3 岁出版了《三角术》一书;年仅14岁就 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卡尔目前仍然是 《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中“最年轻的 博士”记录保持者);16岁获得法学博 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 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 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第二章 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基 础
一、早期教育的生物理论基础 1.器官的用进废退说和功能代偿说 2.脑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二、发展生态学基础
• 应用:互动干预模式。
三、早期教育的心理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发展的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理论
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教
特殊儿童:
广义:指与正常儿童在各方面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

这些差异表现在智力、感官能力、情绪和行为发展、身体或语言等方面,它既包括发展上低于正常的儿童,也包括高于正常发展的儿童以及有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

狭义:专指残疾儿童,即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

(不包括超常)
残疾儿童:指身心发展上有各种缺陷的儿童,又称“缺陷儿童”或“障碍儿童”。

特殊教育需要儿童:指因个体差异而又各种不同的特殊教育要求的儿童。

1978年英国《沃纳克报告》首次提出“特殊教育需要儿童”
1981年英国的教育法废止了关于障碍儿童的11种分类
个别差异包括:1. 个体间差异:指不同个体之间智力、能力、个性、兴趣等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

2. 个体内差异:指同一个体内部在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特殊教育:特殊教育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是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旨在达到一般或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教育对象:
理论上,特殊教育的对象就是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

事实上,国家和地区的教育、经济发展水平不相一致,特殊教育的起步和进程不尽相同,因此,各地就特殊教育对象进行的界定也有差异。

主要包括三类残疾儿童:智力残疾、听力残疾、视力残疾。

瀑布式安置体系 P6
义务教育:
1. 教育体系: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大陆地区已基本形成以随班就读和特殊教育班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
2. :安置方式:
(1)特殊教育学校
(2)特殊教育班
(3)随班就读
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1.重视生态学教育:
(1)传统的医学模式认为,个体的特殊性源于其内部的生理条件或疾病。

(2)生态学模式则认为,个体是在真实、自然的社会环境中成长、发展的。

(3)生态学的方法不仅仅应致力于改善儿童自身的学习和行为,而且要强调改善儿童周围的环境。

2.重视早期干预:指对学龄前有发展缺陷或有发展缺陷可能的儿童及其家庭提供教育、保健、医疗、营养、心理咨询、社会服务及家长育儿指导等一系列服务的措施。

(1)早期干预的依据:个体大脑发育速度、可塑性、关键期理论
(2)早期干预的对象:障碍儿童、有发展落后可能的儿童
(3)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3.重视个别化教育与转衔服务:常见的有
(1)个别化家庭服务计划
(2)个别化教育计
(3)个别化转衔计划
(4)个别化书面康复计划。

4.特殊儿童教育安置以融合教育为主:越来越多的特殊儿童在普通学校接受教育,学校为他们提供了多样化的支持。

5.多学科团队合作:多学科团队的工作方式
6.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
(1)立法和保障政策
(2)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作。

1994年6月1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大会通过了《萨拉曼卡宣言》
《萨拉曼卡宣言》首次正式提出“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的涵义:全纳教育应该在教育的过程中满足所有儿童的需要,学校必须无条件地接收学区内所有
资源教室方案:
1. 定义:是一种教育措施,接收辅导的特殊学生大部分时间在普通班学习一般课程,其余时间到资源教室接受资源教师或特殊教育人员的指导。

2. 特点:
(1)是一种暂时性的支援教学
(2)强调个别化教学
(3)具有预防功能
(4)具有统合功能
(5)可以缓解隔离与标记的不良影响
随班就读:
1.定义:把特殊儿童安置在普通学校的普通班级里,让他们和正常儿童一起接受教育。

2.原则:
(1)就近入学
(2)区(县)教育部门负责规划
(3)学校接收服务区的儿童入学
(4)改选适合的安置
3.教学策略:
(1)合作学习
(2)同伴辅导
(3)个别教育
(4)差异教学: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的学生的差异,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

2006年12月13日,第6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残疾人权利公约》,这是国际社会在21世纪通过的第1个人权公约。

2007年3月30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在公约上签字,成为《残疾人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

个别化教育计划:指一份由学校与家长共同制定的针对学生个别需要的书面教育协定,它应记载学生的评定结果,该年度需提供的教育安置、相关服务及教学目标等。

个别化教育计划的意义:
1.教育平等——个别化教育计划通过在教材、教法、课程以及评价方式等各个方面的权衡,努力使儿童接受最适合其发展的教育,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平等。

2.因材施教
3.教育绩效责任
4.家长参与
5.融合教育
6.多学科参与
长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一学期、一学年或更长时间)所完成的目标,表示教学的重点和范围。

短期目标:通常是指期待儿童在某一确定期限内所达成的目标。

它是长期目标的细化和具体表现。

智力障碍(也称智力残疾、智力迟钝、智力薄弱、智力落后、学习障碍、发展障碍、智力和发展障碍等等)定义(我国):指智力显著低于一般人水平,并伴有适应行为的障碍。

智力残疾包括在智力发育期间(18岁之前),或者智力发育成熟以后。

智力障碍儿童的特征:P92
1.认知特征
(1)感知:感觉特征----绝对感受较低。

知觉特征----知觉速度缓慢。

(2)注意:注意的发展水平普遍较低,难以完成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的转变
难以区别相关刺激与无关刺激
难以将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学习任务上
(3)记忆:缺乏目的性
识记速度缓慢
保持效果差,容易遗忘,再现和再认困难
(4)思维:直观具体,缺乏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
思维刻板,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缺乏独立性和批判性
2.社会适应特征:(1)日常生活自理
(2)社会交往
听觉障碍:指人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永久性听力障碍,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环境声及言语声,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听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1.认知特点
(1)感知觉特点:知觉信息加工不完整
视觉的优势地位
缺陷补偿
(2)注意特点: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的形成和发展都比较缓慢、有意注意的稳定性较差、注意的分配困难(3)记忆特点:视觉、触觉和动觉表象比听觉表象要多
形象记忆优于语词记忆无意记忆占优势
(4)思维特点:表现出更多的具体形象性
在掌握概念方面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概念的扩大与缩小
分类事物时是依据感知的特点、生活的情境或物体的功能
2.语言发展特点:发音不清、发音不好、音节受限制、语言发展落后、智力发展与语言发展不同步
3.情绪与个性发展特点:情绪特点、个性特点
视觉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低下并且不能矫正或视野缩小,以致影响其日常生活和社会参与。

视力:眼睛识别物体形状的能力。

视野:眼球固定注视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

视觉障碍儿童的特征:
1.感知活动特点:视觉感知渠道完全堵塞或严重受阻,无法对事物的色彩、形状、大小及三维空间等形成明确的概念。

虽然听觉也可为方位和距离知觉提供一定信息,但往往获取的信息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2.语言和三维特点:使用的词汇缺乏感性的基础,缺少视觉形象,常出现词与视觉形象相互脱节的现象,不能准确的把握一些视觉性词汇的内涵。

在概念形成方面往往存在较大的困难。

3.个性特点:视障儿童对失明能作出良好的心理调整,能正确对待自己的局限性,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

视障学生的情绪倾向于消极。

视障儿童独立意向较差,自制力较好。

一般不主动与人交往,显得比较孤独。

自闭症:是一种发展性障碍。

这种障碍会对言语性和非言语性的交流以及社会互动产生显著的影响,
儿童通常在3岁前症状已出现。

1934年,美国巴尔迪摩约翰布金斯医院的精神病医生坎那第一次对自闭症下了定义。

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因其缺乏社会兴趣,对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往往不加区别地表现出冷漠。

对别人的声音也不感兴趣。

不能像正常儿童那样去玩。

很少有自己的朋友。

很难理解他人的面部表情,不会察言观色。

2.语言交往障碍:表现在---语言发展的迟缓、语言应用能力的障碍、语言的重复、使用语言时,在声调、重音、速度、节律、音调等方面的异常。

说话的频率与种类比正常发展的儿童要低得多。

语言重复是自闭症的一个最大的特点。

语言重复又称回声式语言,可分为:即时语言重复、延迟语言重复。

自闭症儿童说话时的语调、速度等往往也与众不同。

最为常见的是:他们说话时表现出的语调平板单一,就像他们在情感上的机械刻板一样。

3.兴趣和行为异常:表现在---兴趣的异常狭窄、对生活中统一性的执着、重复性肢体动作、异常的感觉以及相连的行为特点。

这种对生活的同一性与重复性的坚持,以及对多样化与变化性的拒斥和缺乏,在自闭症儿童中极为普遍。

自闭症儿童普遍存在重复性肢体动作。

在听觉与视觉方面都有与众不同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