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岭牛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云南省地方牛遗传资源介绍
应知应会在1月21日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重点谈了四个方面,首先谈的是发展:新时代抓发展,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1 地方品种 1.2水 牛1.2.1槟榔江水牛槟榔江水牛,主产于保山市腾冲市槟榔江上游的乡(镇),全县各乡(镇)均有零星分布。
2019年腾冲市存栏6030头。
槟榔江水牛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背腰平直、胸宽适中、良腹、斜尻,母牛后躯发达、侧视楔形、整体结构中度,是我国迄今发现的唯一河流型水牛,具有独特遗传特性。
有较好的产奶性能、适应性较强、耐粗饲、抗病力强、采食能力强、性情温驯,易管理,稍有神经质。
但由于未经选育,个体生产性能差异较大。
今后,需加强本品种选育,向乳用方向发展,将槟榔江水牛培育成我国的奶水牛优良品种。
1.2.2德宏水牛德宏水牛,主要分布于云南省德宏州境内,保山市、临沧、大理州等周边地区也有分布。
2019年德宏水牛存栏3.7万头,德宏水牛体型高大、骨骼粗、体质强、繁殖力强、性情温顺、耐粗饲、役用能力强、产肉性能好,具有优良的地方品种特征。
但其后躯肌肉不够丰满、斜尻,部分水牛后肢有前踏现象。
今后,应坚持保护与开发并举,以本品种选育为主,并开展纯繁保种的繁育工作,不断提高德宏水牛的役用和产肉性能。
有条件的地区,可有计划地引进摩拉水牛、尼里-拉菲水牛等河流型水牛对其进行杂交改良,逐步向乳肉兼用型发展。
1.2.3滇东南水牛滇东南水牛,主要分布在红河州、普洱市、西双版纳州、文山州等滇东南地区,2019年产区存栏120万头。
滇东南水牛头大小适中,额宽、头较长、鼻梁短,公牛头较粗重,母牛头略窄长。
滇东南水牛体态发育匀称、骨髂粗壮结实、产肉性能良好、性情温顺、耐粗饲、适应性、抗病力和役用性能强,易驯养,是一种优良的役肉兼用型水牛。
今后,有条件的地方应划定滇东南水牛保护区,淘汰劣质公牛,不断提高滇东南水牛优良性状。
其他产区可有计划地引入摩拉水牛、尼里 - 拉菲水牛进行杂交改良,培养和开发乳、肉、役兼用型水牛。
农业部关于2014-2015年度-农业农村部
农业废弃物规模化生产园艺基质关键技术及应用
刘克锋,赵永志,何忠伟,高程达,郭宁,刘笑冰,王亚楠,张鑫,陈娆,陈洪伟,王胜涛,曲明山,王崇旺,刘彬,刘瑜
北京市土肥工作站,北京农学院,河北省土壤肥料总站,天津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北京市大兴区土肥工作站,河北龙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一特农业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
附件2
2016-2017年度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科研成果二等奖获奖名录(共49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1
水稻钵形毯状秧苗机插技术及其应用
朱德峰,陈惠哲,徐一成,李革,张玉屏,霍立君,岳玉兰,万克江,殷延勃,怀燕,向镜,张义凯
中国水稻研究所,浙江理工大学
2
前期功能型超级专用早稻中嘉早17的选育与应用
34
食品功能微生物资源发掘及其应用
李秀婷,郦金龙,朱运平,滕超,熊科,刘晓真,姚鹃,程少博,杨然,范光森,徐友强
北京工商大学,河南兴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35
高配合力优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南A7选育与应用
邓武明,文凤君,赵昌斌,田露申,毛双林,张中华,余青青,胡然,宋稀,杨玉恒,阳小虎,陈胜荣,黄成云,代兵兵,唐丽
南充市农业科学院
36
防治畜禽感染性疾病的中兽药创制与应用
单虎,陈洪亮,蒋贻海,张启迪,殷中琼,王海挺,钟英杰,吕海涛,王艳玲,秦志华,张传美
青岛农业大学,齐鲁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青岛蔚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农业大学,青岛康地恩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齐鲁晟华制药有限公司,潍坊诺达药业有限公司
37
克氏原螯虾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
四川省草原科学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新希望六和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大学,四川省龙日种畜场,四川省畜牧总站
加快云岭牛在楚雄市推广应用的步伐
国畜禽种业中2019.01动态加快云岭牛在楚雄市推广应用的步伐王思达(云南农业大学650201)摘要:楚雄市养牛业已成一定规模,但在楚雄养殖中滇中黄牛为主要品种年代过长,多年来很少引进新品种进行改良,近亲繁殖较多,目前该品种的各方面性能退化严重,个体越来越小,养殖户对新的肉牛品种期待已久。
本文就楚雄养牛业发展情况、推广云岭牛存在问题及对策与建议提出一些个人想法。
关键词:加快;楚雄;云岭牛;推广应用作者简介:王思达(1979.8-),男,云南省楚雄市人,大专,高级畜牧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云岭牛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自主选育的一个肉牛新品种,用婆罗门牛(BB)、莫累灰牛(MM)和云南黄牛(YY)3个品种杂交选育而成,也称为BMY 牛,是适应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个肉牛品种。
云岭牛被毛以黄红色、黑色为主,体型中等,成年体重♂747kg、♀506kg,对自然生态环境适应性很强,有较强的耐粗饲能力,适宜于全放牧、放牧加补饲、全舍饲等饲养方式,对体内外寄生虫等有较强的抵抗力。
云岭牛成熟早,生产周期短,能繁母牛的利用年限长,具有生长发育快、产肉性能高、肉品质好、可生产高档雪花牛肉等优良特性,在楚雄市各乡镇推广应用,成本低、见效快、效益好。
1楚雄市的基本情况和养牛业发展现状楚雄市位于楚雄州中西部,是楚雄彝族自治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地处北纬24°30′~25°15′,东经100°35′~101°48′,距离昆明市152km,距离大理市179km,辖鹿城、东瓜、吕合、紫溪、东华、子午、苍岭、三街、八角、中山、新村、西舍路12个镇和大过口、大地基、树苴3个乡,153个村(居)民委员会,2834个村(居)民小组。
行政区域面积4433km 2,海拔691~2961m,年平均温度15.6℃,年降雨量822.4mm,有耕地面积35.8万亩,其中:水田17.21万亩,旱地18.6万亩全市户籍总人口530491人。
云岭牛如何养殖出上好的雪花牛肉?
云岭牛如何养殖出上好的雪花牛肉?7月16日,中美百日计划开始实施。
时隔14年,美国牛肉大量入驻中国市场,对内地的一些牛肉产业冲击。
入驻三个多月以来,虽然一些地方存在供不应求的现象,但普遍还是尝鲜心理。
因为美国的牛肉因长途运输大多是冻肉(鲜肉只能通过空运价格昂贵),而国内主要是冷鲜肉,冷鲜肉的味道更为鲜嫩,口感更好,所以对于冷鲜肉的冲击力还是比较小的。
特别是一些走高端销路的鲜冻肉,霜降雪花牛肉用来火锅涮肉非常畅销。
在云南当地的饭店,5A级的220克雪花牛肉688元一份,每天都能卖出150盘。
一头成年牛5A级的肉品可以占到整头牛的74%,3A级的占70%以上。
那这种牛是什么品种的?又为何这么受欢迎呢?这种牛就是云南自主研制的云岭牛,是三元杂交的一个品种。
所谓三元杂交指的是:云南黄牛(特点:适合当地气候,肉质优良)+莫累灰牛(特点: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婆罗门牛(特点:抗病强,抗虫力强的优势)=云岭牛(特点:耐粗饲、抗病性强、出肉率高)杂交的云岭牛犊刚出生就比其他品种的牛犊大,24个月就能达到650~700公斤。
一年可以产两胎,成年之后,母牛可以卖到2万,公牛卖到三万,种牛可以卖到五万元。
在家庭养牛一般选择圈养,精饲料喂食,不过也不会放弃青草养护,紫花苜宿就是云岭牛的主食。
每天早上8:00——10:00喂谷草、玉米秆粗料,下午6:00——8:00喂酒糟、紫花苜宿。
等牛犊喂到150公斤就售卖到专业公司育肥,四五百公斤才会出栏。
育肥过程中,一只成年云岭牛一天可以吃5、6斤的苜蓿草一点没问题,苜蓿草的营养价值高,同时还有消炎作用。
将苜蓿草用秸秆有机肥粉碎机打碎,加入酒糟和玉米面,搅拌均匀。
不仅饲料适口性好,还有益于肠胃消化。
公司一般将场建设在上坡或者高地,便于牛群奔跑运动,这样有利于提高牛肉品质,利于雪花牛肉的形成。
另外,在场四周设有很多专门的分栏,一个分隔栏大小只能站下一头成年牛,专门处理、照顾一些特殊牛群,如:产后产道脱肛、胀气、生病的各种类型,都可以将这类牛群赶到分隔栏,然后单独照顾,方便又卫生。
云南省农业厅召开云岭牛产业发展推进会
关企业负责人 、云岭牛产业 发展推进] 作组成人 员单位
负责人参加 。
会 议 在 热 烈 的气 氛 中 进行 。会 议首 先 听取 草
山饲 料 处 处 长 徐 祖 林 对 《云南 省高 原 特 色现 代 农 业
“ 十 三五”云岭牛产业 发展 规划 》的介绍 ,并 全面客观
地 回顾 了云岭牛产业 发展的有关情况 。省草地动物科学
一 f . _
云 南省 用目 1 I
一 一
1 月6 日上午 ,云南 省农 业厅在 昆 明召开云岭 牛产
业发 展推进会 。省农业厅党组书记 、厅长王敏正 } i _ j 席会
议并作 重 要 讲话 。会议 由省农业厅副厅长 、省畜牧 兽医
局局长寸强主持 ,邀请各州 ( 市) 农业局分管领导 、有
研究院院长黄必志对云岭牛的育种情 况 、生产性 能做 r
云 岭 牛 产 业发 展 座 谈 会
详细 介绍 。相关州市农业局分管领 导和有关企业代表分
敏正在充分听取各 界意 的基础 上 ,提 H { _ r今后的 r
别就云岭牛产业 发展中取得 的成果 和存在 的困难进 行了探
作思路 和奋斗 目标 。
t .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曙 :
距
王敏 强调 ,今 后云岭牛产 、 【 发展重 点从六个力 面 发力 :一是 创新育 种模式 ;二是创新 推广方 式 ; 是创 新发 展模 式 ;四是创新 营销方式 ;五是重 点抓妇
“ i区一 园三平 台”建设 ;六是全面推进绿色发展 。
话
。. '■● l
.一
。
I r
王敏正指 出,尽管部 分州市和企业在 云岭牛 产业
云南肉牛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
挫伤了养殖户积极性。
(1) 养殖用地难。目前,肉牛养殖建设用地越来越难获 批复,养殖场须以设施农用地报批;调研过程中,养殖户反映 最多的就是养殖建设用地批复难的问题,农户有扩大养殖的 积极性,但用地难成为关键制约因素。(2) 融资贷款难。一方 面,肉牛养殖固定资产投资额度大,流动资金占用多,但肉牛 产业扶持政策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了肉牛养殖的发展与规 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养殖场固定资产无法作为抵押物抵押 融资,肉牛养殖融资贷款难问题突出,亟待配套完善的金融 保险政策,解决肉牛养殖融资贷款难问题。调研发现,企业享 受到的扶持政策较少,呼吁加大品牌建设、走高端市场,建立 长期稳定的支持政策。
经调研发现屠宰场的基础设施简陋,宰杀区域卫生条件 差,当地没有出台相应屠宰条例,牲畜屠宰检疫标准、产品质 量安全追溯体系、屠宰监督检验工作等不明确。而肉牛养殖 成本高、周期长、利润薄,牛肉相比于其它畜产品价值偏高, 这导致不顾卫生条件和质量的私屠乱宰、走私以及进口老残 牛肉盛行,注水肉、僵尸肉和进口廉价肉等充斥市场,一方面 挫伤了国内肉牛养殖行业和肉牛屠宰行业的公平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也严重扰乱了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使肉牛业的发 展陷入混乱局面。此外,信息不对称也造成了市场监管机制 的无效性。多数养殖户缺乏销售的渠道,他们主要依靠牛经 纪人交易肉牛,有时牛经纪人故意压低肉牛收购价格,导致 养殖户以高额的成本养牛,但却获得微薄的利润,这都极大
建立科研人员的激励机制。从目前的肉牛行业发展情况 来看,生产环节中技术普及率低的原因并非是缺技术,而是 缺使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进行转化的科研人员以及让技术 落到企业、养殖户中去的技术服务和管理人员。2017 年初省 政府发布的“云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实施方案”等规 定和实施意见,科技人员职务成果转化及激励机制有了政策 依据,但在实施过程中,因为主管部门及相关监管部门的具 体要求不同,导致了办法难于落地,有的甚至流于形式。如对 于公益类科研单位,科技管理部门鼓励支持职务成果进行转 化并可按规定享受转化收益,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审计部门 和纪检部门均认为除财政给的绩效外事业单位科研人员不
“云岭牛”产业化步伐加快
“云岭牛”产业化步伐加快为加快云岭牛产业化培育,让百姓的餐桌上多一道美味佳肴,省科技厅立项实施了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热带亚热带优质肉牛(BMY 牛)产业化示范”。
3年来,通过“科技成果+企业+科研院所+基地+餐桌”的扩繁模式,有效解决了云岭牛实际生产推广中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将云岭牛重大科技成果及相关技术、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完善了云岭牛上下游产业链,为云岭牛繁育及产业化提供了全方位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云岭牛是我省自主培育的我国首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4个、南方第一个自主培育的肉牛新品种。
由于云岭牛特殊的身价、稀少的数量和及其鲜嫩的肉质,计算成本每公斤价格高达3000元,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
为做大做强云岭牛产业,科学扩繁已迫在眉睫。
2012年,省科技厅依托省肉牛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8家成员单位立项实施了生物重大科技专项“热带亚热带优质肉牛(BMY牛)产业化示范”,下设8个项目,由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云南爱伲农牧(集团)有限公司、云南海潮集团天牧肉牛养殖有限公司、石林云昊农产品有限公司、云南金江绿色产业有限公司和大姚齐和牧业开发有限公司5家企业共同承担。
项目通过3年的实施,通过“科技成果+企业+科研院所+基地+餐桌”,实现了云岭牛扩繁模式。
作为云岭牛的培育单位,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与各相关企业密切合作,把好每个繁殖技术关,确保了各培育基地育出的云岭牛血统纯正,送到百姓餐桌上的牛肉名副其实。
据了解,3年来项目共完成“BMY牛卵泡发育规律研究”、“BMY 牛MOET技术研究”等18项研究任务,实现存栏云岭牛核心群母牛1167头,累计繁育并供种云岭牛1070头,移植云岭牛胚胎3103枚,平均移植受胎率为42.08±2.34%、产犊率为34.66±3.88%、犊牛成活率达95.3±2.64%,累计扩繁云岭牛2438头。
同时,项目推广云岭牛冻精达30.26万剂,平均云岭牛冻精冻改妊娠率为77.98±2.33%、犊牛成活率平均为95.3±2.64%,累计扩繁云岭牛及其杂交肉牛5.9455万头。
云岭牛简介
云岭牛云岭牛(Yunling cattle),由婆罗门牛(Brahman)、莫累灰牛(Murray Grey)和云南黄牛(Yunnan Yellow cattle)3个品种杂交选育而成。
育种过程中,先用莫累灰公牛与云南黄牛杂交,产生莫云杂,再以婆罗门牛为终端父本,形成含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1/4云南黄牛血缘的云岭牛新种群。
培育过程中建立了核心育种场、扩繁场、商品改良饲养场三位一体的开放式育种模式,采用同质选配,应用BLUP法,不断吸纳优秀个体,通过横交选育,最后形成体型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的云岭牛新品种。
育成于云南,是中国南方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也是中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方式培育成的肉用牛品种。
中文学名:云岭牛;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门:脊椎动物亚门;纲:哺乳纲;亚纲:真兽亚纲;目:偶蹄目;亚目:反刍亚目;科:牛科;亚科:牛亚科;属:牛属;种:黄牛;亚种:云岭牛。
1、简介云岭牛(Yunling cattle)是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历经31年主持培育而成的肉牛新品种。
云岭牛核心育种场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小哨示范牧场,截止2014年底,选育区云岭牛存栏四世代以上基础母牛5000余头,主要分布在云南的昆明、楚雄、大理、德宏、普洱、保山、曲靖等地。
2、培育过程自1984年至1995年,以云南黄牛为母本,分别以莫累灰和婆罗门牛为父本开展了多系列杂交组合试验,最终确定并实施了婆罗门牛⨯(莫累灰⨯云南黄牛)——婆莫云的杂交路线,完成了云岭牛的杂交创新;自1996年至2014年,进行横交选育、自群繁育及中试推广,最终成功完成品种申报及验收。
育种技术路线为:3、外貌特征及适应性云岭牛以黄色、黑色为主,被毛短而细密;体型中等,各部结合良好,细致紧凑,肌肉丰厚;头稍小,眼明有神;多数无角,耳稍大,横向舒张;颈中等长;公牛肩峰明显,颈垂、胸垂和腹垂较发达,体躯宽深,背腰平直,后躯和臀部发育丰满;母牛肩峰稍有隆起,胸垂明显,四肢较长,蹄质结实;尾细长。
优良肉牛云岭牛特性及高档肉开发探讨
活重的 7 . 4 %.按照 日本和牛 的分割与定级标准 ,7 0 %个体 的
肉质达到 A 3 级 以上 。其 口感 好 ,可 与 日本 和 牛相 媲 美 。
表 1 云 岭 牛 各 阶 段体 重 ( 单 位 :k g )
云岭 牛
公。 ‘ 母牛
初 生重
3 O. 2 / I ±2 . 7 8 2 8. 1 7±2 . g 8
皮 .具 有 典 型热 带 牛 的特 征 。
3 生产 性 能
3 . 1 生 长性 能
横交 等方式培育而成 的肉牛 新品种 ,其 m缘 由二 分之一婆罗 门 、四分之一萸 累灰牛 、四分之一云南黄牛组成 ,改变 了云 南黄牛体 型较小 .生长速度慢 ,个体产品率低 :莫 累灰牛抗 蜱能 力差 .不耐热 .不耐粗 饲 ;婆罗门牛产 肉率低 、肉质差 等 缺陷 :同时 保 留了云南 黄牛适 应性 强 、耐粗 饲 、肉风味 好 、莫 累灰牛 生长快 、繁殖 性 能高 、肉质 好 ,婆 罗门 牛耐 热 、抗 蜱易 饲 养 管 理 等 优 良特 性 。云 岭 牛公 牛成 年 体 重 ( 8 1 3 . 0 8 + _ 1 1 2 . 3 0 )k g ,母牛成年体重 ( 5 1 7 . 4 0 + 6 0 . 8 1 )k g其适
2 云 岭 牛外 貌特 征
云 岭牛 以黄 色 、黑色 为 主 ,被毛 短而 细而 密 ,体 型 中 等 ,各 部结 合良好 ,细细致 紧凑 ,肌肉丰厚 ;头 稍小 ,眼 明
有神 ,多数 无角;耳稍大 ,横 向舒 张 ;劲 中等长 ;公牛肩峰
明显 ,劲 垂 、胸 垂 和 腹 垂 较 发达 ,体 躯 宽 深 ;背 腰 平 直 ;后
断奶重
1 82 . 4 2 ±5 4 . 81 1 7 6 . 7 9  ̄4 2 . 5 9
云岭牛规模养殖技术
色 无 添加 。
一 点 ,就 是更 换饲 料 的 循 序渐 进 ,禁 止 骤然 变 换 饲 料 ,打 乱 牛 只
2 喂料 管理
原有 的饮 食 习惯 。至 少要 有一 个 3~4d的 过渡 期 ,换料 期 间 留意牛
2.1 饲 料 搭 配 与混 合
体变 化 ,发现 有异 常 情 况 ,及 时采 取 防 应激 准 备 ,以使 牛 只逐 渐
在 喂料 管理 期 间 ,尤 其 从 进栏 到 栏 ,做 到饲 喂 相 同 的饲 料
有 秸 秆 等一 些 大块 )粉 碎 成一 致 的直 径 。这 些 发酵 腐 熟后 的粪 便 是有 困难 的 。因 为 ,这 期 间牛 的体 重 时 刻在 变 化 ,各 喂 料 比例 同
秸 秆 ,又可 以重 复利 用 作 为有 机肥 ,施 用于 作 物 ,纯 天 然 的 、绿 样会 有 调整 。为此 ,饲 喂饲 料 的 变化 时 有发 生 。但 是 ,应 注意 的
理 想 的育 肥 牛 饲料 应 常 年饲 喂 全株 青贮 玉米 或 糟渣 饲 料 。 因此 , 体 的正 常新 陈 代谢 。满 足 云岭 牛 的 饮水 需求 ,多 采 用 自由饮 水 的
在 喂 牛前 将 蛋 白饲 料 (棉 籽 饼 、胡 麻 饼 、葵 花 籽饼 )、能量 饲 料 方法 。为此 ,早期 牛栏 舍设 计 ,都要 设 置必 要 的 能 确保 牛 只 随 时
饲 喂 中 可 以 把 精 料 、粗 料 、糟 渣 料 、青 贮 饲 料 、干 草 饲 料 适应 新 的更换 饲料 。
分 开饲 喂 ;也 可 以混 合拌 匀 后 饲 喂 ,将 育肥 牛 日粮 组 成 的各 种 饲 3 饮 水 管 理
料 ,按 比例 (称量 准确 )全部 混合 ,肉牛 养殖掺 匀后 投 喂 。
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
、
一 一 一 — 一 一 — — — — h J 一 一 . . — 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一
积 ( 8 5 . 7 ±8 . 8) 平 方厘米 ,肉骨 比 4 . 7: 1 。高 档 肉块 ( 牛 柳 、上 脑 、 眼 肉 、四冷 )占活重 的7 . 4 %,按 照 日本 和 牛 的分 割 与定级 标 准 ,7 0 % 个体 的 肉质 达  ̄ J l A 3 级 以上 ,其 口感 好 ,可与 日本和牛相媲美 。 云岭 牛母 牛母 性极 强 ,繁 殖性 能好 ,初情期 8 ~l 0 月龄 ,适配月龄
一
骨骼 粗壮 ,头粗 大 ,肩背 宽 ,胸 宽 深 ,身躯 较短 ,腹 部 深且后 方突 出 明显 。母鸡 长羽 比公鸡早 ,2 月龄 小 母鸡在 头 、颈 、翅 、尾 、腿 部 已着 生部 分羽 毛 。母 鸡 体型 比公 鸡 小 , 胸腹 宽深 ,腹部 向下后 方 突 出 ,显 得很 丰满。 2 . 生 产性 能 象洞鸡 开 产为6 ~7 月龄 ,公 、 母 比例为 1:( 1 0 ~1 2) 的条件 下 , 种 蛋 受精 率 为8 3 % , 受精 蛋 孵 化 率8 0 %。3 0 0日龄 平均 蛋 重4 8 克, 5 0 0日龄 平 均 蛋重 5 2 克 ,年 产 蛋 量 8 0 ~1 2 0 枚 ,有较 强的就巢性 ,一般 次就 巢5~1 5 天。
一
百 赫 将 膻 柚 的 子 辛 皮 香 料 的 自 筋 撕 下 , 放 在 通 风 处 , 待 干 硬 时 。 用 刺 有 小 孔 的 塑 胶 袋 装 好 , 可 用 做 肉 类 去
.
也 可放在 橱柜 内防虫蚁 ,或放 入米缸 中防虫. .
2 0 1 7 / 2 1 I 捌 百 事遇
云岭牛:中国的“神户牛”
53农家之友 2017. 6新技术 养殖葵宝 说到牛肉,很多人会说世界上最好吃的牛肉是日本的神户牛肉,4000多元1公斤的价格还是让很多消费者趋之若鹜。
但是中国的消费者也许更加有口福了,因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历经31年选育的“云岭牛”,2015年已经被正式定为国家畜禽新品种。
据悉,大型动物新品种选育的周期一般都是28年到35年左右。
单胎动物中,牛是最难进行品种选育的。
“每次怀胎都只有一个,而且必须是母的才能继续进行品种选育,所以选育周期相当长。
” 为改善云南黄牛个头小、产肉量低的特点,1983年云南和澳大利亚联合开展新品种肉牛的选育工作。
以云南本地黄牛为母本、莫累灰牛为父本,通过杂交等方式选育。
通过努力,选育出的牛产肉量高了,但不抗病。
“莫累灰牛不适应云南高温、高湿的气候,很容易得一种病,差点让选育失败。
” 为让选育的牛更加抗病,研究人员想到了婆罗门牛。
这种牛有着发达的汗腺和垂皮,适应炎热、干旱及沙漠地带,耐热且抗体表寄生虫。
1854年,印度人赠送了两头公牛以答谢英国棉花和甘蔗种植专家。
从此,婆罗门牛开始了周游世界的旅程,英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国都有引种。
中澳研究人员把云南黄牛和莫累灰牛的后代与婆罗门牛进行杂交,选育出了新品种。
它含婆罗门牛50%的血缘、莫累灰牛25%的血缘和云南黄牛25%的血缘,具有莫累灰牛高繁殖、婆罗门牛耐热抗蜱和云南黄牛肉质好及适应性广泛的特点。
经过11年的横交,使得选育的新品种各种特点得以稳定下来,研究人员将其定为“云岭牛”,产肉量高肉质已超过日本神户牛。
育成的“云岭牛”有几大优势,一是适应中国南方地区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抗病能力强,且耐粗饲,适合饲养;二是从产肉量来说,云南黄牛要3年至5年才能成熟,体重一般在250~350公斤。
而“云岭牛”最多2年半就成熟了,体重可以达到六七百公斤。
饲养期大大缩短,且产肉量成倍提高,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三从牛肉口味上来说,其肉质已达到5A 级水平,肉质超过了日本神户牛肉。
云岭牛育成母牛冬春季日粮构成模式
农业科学 2019.06云岭牛育成母牛冬春季日粮构成模式王云凤(云南省巍山县畜牧工作站,云南 巍山 672400)摘 要:近年来,因云岭牛能生产高档的雪花牛肉,受到养殖户的喜爱,使其饲养和培育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云岭牛育成母牛的日粮构成模式关系到育成牛的品质,所以探讨育成牛的日粮构成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阐述了云岭牛的来源和特点,分析了云岭牛的关键养殖技术,探讨了云岭牛育成母牛冬春季日粮构成模式。
关键词:云岭牛;育成母牛;养殖技术;日粮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ADietary Composition Model of Breeding Cows of Yunling Cattle in Winter and SpringWANG Yun-feng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Yunling cattle can produce high-grade snowflake beef, which is loved by farmers, its breeding and breeding technology has been widely concerned. The dietary composition model of Yunling cows is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the cows, so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explore the dietary composition model of the cows. In this paper, the origi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Yunling cattle were expounded, and the key breeding techniques of Yunling cattle were analyzed. At last, the winter and spring dietary pattern of Yunling cattle were probeed.Keywords: Yunling cattle; Breeding cows; Breeding technology; Diet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肉食品的消耗量不断增加,据统计,我国牛肉的消耗量已达世界前列。
云岭牛规模化养殖发展思路
livestock science | 畜禽养殖科学86 ·2018.11查饲料质量,提升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对猪群可以采取封闭式的管理方式,从而从根本上切断猪瘟的传播途径。
在免疫监测方面,需要定期对免疫猪群进行抽查,检查猪群抗体是否达到免疫保护水平,如果进行疫苗接种后仍然达不到免疫保护水平,则需要及时应对,对抗体不达标的猪群进行隔离观察,不能将其放置在猪群内,以便造成大范围的免疫感染,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4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生物安全是指能通过某些方式减少新病原体进入猪场,能够避免这些病原体在猪场中持久存在和危害猪群的所有措施,是猪场最基本、最重要的兽医管理准则。
其内容大致包括:设置病原入侵屏障,实施封闭式管理;制定防疫制度,规范防疫工作;做好免疫接种,保护易感动物;严格卫生消毒,防止病原扩散;实施药物预防,控制继发混合感染;全进全出饲养方式,防止交叉感染;提倡自繁自养,避免病原入侵风险;及时隔离治疗病猪,无害化处理病死猪尸等[3]。
3 结束语猪瘟是一种对猪群危害极大的疾病,患病的猪体死亡率很高,并且该病具有较强的潜伏性,很难在猪体患病时及时发现,因此,该病的防控工作主要依靠疫苗接种的方式,但是在免疫的过程中失败的现象时常发生,相关人员应对免疫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找到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
参考文献[1] 曾咏芳,曹佳媛,杨可妍,等.猪瘟病毒广西流行毒株E0基因的克隆与分析[J]. 动物医学进展,2015(1):31-35.[2] 解乃全.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防治对策[J].中国农业信息,2017(8):45-46.[3] 刘旗,宋听文,和东来.规模养猪场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应对措施[J].中国猪业,2010,5(9):30-31.0 引言云岭牛是通过云南黄牛、莫累灰牛和婆罗门牛三种牛杂交选育出来的新品种,是由我国独立自主研发出的三元杂交牛种。
云岭牛身上有莫累灰牛生长性能好、婆罗门牛抗蝉虫耐热和云南黄牛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是一种适合我国南方特殊热带亚热带气候养殖的牛种,可作为我国南方牛业发展的首选品种[1]。
云岭牛养殖技术及推广运用
云岭牛养殖技术及推广运用作者:高祥来源:《畜牧兽医科学》 2019年第23期高祥(云南省大姚县农业农村局动物卫生监督所,楚雄 675400)摘要:云岭牛是云南省自主研制的养殖牛种,属于三元杂交的品种之一。
三元杂交即是选取云南黄牛、莫累灰牛、婆罗门牛进行杂交,这3类牛适应气候能力较强、生长速度较快、肉质优良且出肉率高、抗病与抗虫性较强。
杂交后的云岭牛耐粗饲、出肉率较高、抗病性较强。
为了保障云岭牛养殖效益全面提升,要选取针对性养殖技术。
做好养殖栏舍设计、饲料管理、饮水源管理、育肥管理等。
该文就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对云岭牛养殖技术及推广运用进行探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云岭牛;养殖技术;推广应用中图分类号:S823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2096-3637.2019.23.0630 引言大姚县幅员面积4 146 km2,山区占81.7%。
当地资源丰富、民俗浓郁、生态良好,自2010年10月,大姚县开始发展云岭牛养殖。
云岭牛有自身生长速度较快、育肥性能较好、繁殖成活率较高、综合抗病性较强等养殖优势,得到当地养殖户追捧。
2017年大姚县齐和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在大姚县金碧镇胡屯村委会付冲小组新建了1条日产50头肉牛、100只羊的标准化屠宰生产线,每年可向市场供应优质牛肉1 500 t、优质羊肉300 t,实现产值10 500万元。
新增60个就业岗位,辐射带动1 800余户养殖户发展养殖云岭牛。
本文以下针对云岭牛养殖现状、养殖技术应用与全面推广进行探析,通过技术管理推动养殖生产,实现优质高产生产目标。
1 场地及栏舍设计在云岭牛养殖中,定期对云岭牛组织各项性能测定,能有效提升云岭牛肉质,提高养殖市场竞争力。
首先要选取最适宜的养殖区域,比如可以选在高地以及上坡,或是在养殖区域中设定多个养殖分栏,1个分隔栏中只能放1批成年牛(大约6~8头),对其进行专业化管理,对特殊牛群采取专业化照顾措施。
云岭牛考察报告
2020.4作者简介:孙雁征(1984.3-),女,研究生,技术员,主要从事家畜改良、畜禽监理、良种繁育和推广、种子资源建设等工作。
云岭牛考察报告孙雁征郭杰王景山(内蒙古通辽市家畜繁育指导站028000)摘要:根据实地考察,了解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的云岭牛的实际培育情况,在此基础上分析总结云岭牛培育取得优异成果的主要因素,旨在为繁育站肉牛繁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云岭牛;三元杂交;肉牛品种;培育情况;肉牛繁育;繁育站;考察;云南省2019年3月18~23日,通辽市农牧局科尔沁肉牛育种委员会赴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对云岭牛培育及推广情况进行考察,研究院专家讲解云岭牛培育过程、管理办法、核心场基本情况及品种验收程序和档案完善工作。
1考察单位基本情况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于1983年在“中澳技术合作-云南牲畜和草场发展项目”基础上成立,是云南省农业厅下属专业从事“反刍动物”和“草业科学”应用研究的公益性科研事业单位。
1985年由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云南省肉牛和牧草研究中心,2008年更名为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承担中澳合作项目的具体工作。
累计实施各类项目100余项,在品种选育、人工草地建植、草地利用和管理、牧草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及热带肉牛新品种选育、胚胎移植、肉牛肉羊生产技术配套研究等方面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
研究院下设肉牛研究所,主要从事云南肉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利用、新品种选育、饲料与营养、疫病防治等研究工作;草地研究所,研究领域涉及牧草种质资源与育种、草地生态、牧草抗逆生理等研究;云南省肉牛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多个实验室开展肉牛工程规划设计、养殖、分析测试等技术服务工作;科研管理处、计划财务处,办公室、后勤服务部7个部门。
2云岭牛培育情况云南省属于山地高原地形,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高温高湿,蜱虫病及血液原虫病高发。
由于环境因素牛产业发展备受制约。
1982年澳大利亚外交部国际发展援助局与中国外经贸部国际联络局在中国10余个省市的项目点中选定昆明市官渡区小哨云南省种畜场作为项目实施地,开展肉牛新品种培育。
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佚名【期刊名称】《《养殖与饲料》》【年(卷),期】2019(000)004【总页数】2页(P35-36)【关键词】云岭牛; 优势; 饲养环境; 品种特性【正文语种】中文云岭牛是我国第一个采用三元杂交培育成的肉牛新品种,是我国科学家自主培养的4 个肉牛新品种之一,因其具有适应能力强、繁殖性能好、生长速度快、营养价值高、抗病能力强等特点而受到养殖者追捧[1];又因其肉质鲜美、内脏营养价值极高而备受消费者青睐。
为此,本文拟对云岭牛生长条件的优势和品种自身的优势展开阐述,以期云岭牛的养殖得到更多养殖户的认知和云岭牛的肉品得到更多消费者的认可,从而大力发展云岭牛养殖业。
1 云岭牛生长条件的优势1.1 饲养环境得天独厚云岭牛喜欢在光照充足、热量充沛的地区生长。
我国南部地区属于低纬度季风气候,并且冬春干旱风大、夏秋多雨湿润、干湿季节明显,这正好适合云岭牛生长,可以为云岭牛提供得天独厚的饲养环境[2]。
1.2 食物来源充盈富足中国是粮食生产大国,作物秸秆及副产物资源量大,因而云岭牛的食物来源丰富;又由于中国退耕还林政策在不断实施,故现有的天然草木也在不断增加,于是云岭牛的食物来源更加充盈。
2 云岭牛品种自身的优势2.1 适应能力强,饲养相对简单云岭牛是我国肉牛品种中对生态环境适应能力最强的品种,它能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表现出很好的生长速度和繁殖能力,与此同时对南北方冬春季的气候变化有很强的适应性,因其是我国自主培育的杂交品种,故更适合我国气候和生长环境[3]。
云岭牛的耐粗饲能力强、生长性能好,在一般的管理条件下即可进行饲养,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在云岭牛的日常饲养和管理中,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饲料质量和配合的方法,了解云岭牛最喜欢高秆类植物和禾本科牧草,其次是豆科牧草,作为云岭牛牧草的品种有很多,主要以杂交狼尾草、苜蓿草最为常见。
2.2 繁殖性能好,成活率高云岭牛母牛繁殖性好,母性极强,在8~10 月龄时就会进入初情期,交配月龄要达到12 月龄,体重达到250 kg 以上。
云南省优质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云南省优质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吴洁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15(0)1
【摘要】日前,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专家组经过现场审定,一致同意云南省优质肉牛新品种"云岭牛"通过国家级畜禽新品种初审。
按照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程序,通过现场审定的"云岭牛"新品种,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后,由农业部公告宣布正式成为国家肉牛新品种。
"云岭牛"有望成为我国首个自主培育的三元杂交肉牛品种,新中国成立以来全国第4个、南方第1个自主培育的肉牛品种。
【总页数】2页(P42,73)
【作者】吴洁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云南省农业厅召开云岭牛产业发展推进会 [J], 云南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2.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J], 夏嘉
3.优良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J],
4.云南:自主培育出中国首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J],
5.云南:培育出中国首个三元杂交肉牛新品种“云岭牛”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15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部分获奖项目展示
2015年度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部分获奖项目展示
佚名
【期刊名称】《中国科技奖励》
【年(卷),期】2016(0)7
【摘要】云岭牛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主要完成人:黄必志、王安奎、袁希平、文际坤、金显栋等主要完成单位: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等该项目主要技术内容及创新点:1.采用三元杂交育种技术选育专门化肉牛新品种。
以莫累灰牛、婆罗门牛和云南黄牛为育种素材育成了含1/2婆罗门牛、1/4莫累灰牛、1/4
云南黄牛血缘的云岭牛新品种,具有耐热、抗蜱、耐粗饲、生长速度快、早熟、繁殖性能强、产肉性能高、肉质好等优良特性,从品种层面解决了我国热带亚热带肉牛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总页数】1页(P62-62)
【关键词】云南省;科技进步奖;获奖项目;杂交育种技术;新品种选育;婆罗门牛;云南
黄牛;产业化示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641.2
【相关文献】
1.2013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展示 [J],
2.2013年度天津市科技进步奖技术创新工程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展示 [J],
3.2015年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科研成果获奖项目介绍(Ⅲ)上海市科技进步
奖一等奖 [J],
4.2015年度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展示 [J],
5.2015年度云南省技术发明奖一等奖获奖项目展示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2、项目基本情况
云岭牛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
肉牛业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和人们生活水平,我国南方有资源优势,由于本地黄牛体型小、生长慢,长期依赖国外引种改良,难以解决高温高湿环境的适应性、蜱及蜱传性疾病等问题。
自1983年开始,在引进澳大利亚产肉性能好的莫累灰牛杂交改良基础上,利用抗病、耐热性强的婆罗门牛开展三元杂交培育新品种研究。
通过杂交、选育及技术创新,历时31年培育出我国第一个适合热带亚热带气候、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肉牛新品种—云岭牛,其产肉性能及肉品质达到国际知名牛种水平,打破了肉牛良种长期依赖国外的局面,从品种层面解决了我国南方肉牛生产的制约因素。
创新内容:1. 创新利用种质资源,创建了我国三元杂交培育肉牛新品种模式,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研究国内外优良肉牛品种改良南方黄牛效果的基础上,引进肉用性能突出的莫累灰牛改良云南黄牛,发现改良后代环境适应性差,进一步研究了国外热带优良肉牛品种,借鉴国内外育种经验,引进耐热抗蜱的婆罗门牛,开展杂交创新研究,从11个杂交组合中筛选出适应热带亚热带气候的最优杂交组合模式,确立“云南黄牛♀×莫累灰牛♂→莫云杂♀×婆罗门牛♂→婆莫云→新品种”三元杂交育种路线和目标,创建了我国三元杂交培育肉牛新品种模式。
2. 创建了三元杂交高效定向选育技术体系,解决了多性状固定难、育种周期长的技术难题,选育出肉用性能突出的肉牛新品种,从品种层面解决了热带亚热带地区肉牛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
创建了核心群、扩繁群和改良群三位一体的开放式选育模式,加快遗传进展,增加核心群的有效群体,有效控制群体近交系数,解决了传统育种周期长、繁育慢的技术难题;创建高效定向选育技术体系,解决了多目标、多性状的固定难的难题;创建耐热抗蜱定向选育技术和高温高湿环境下蜱及蜱传性血液原虫病防制技术,解决了优良肉用性状与耐热抗蜱能力难以统一的技术难题,形成我国特色的蜱及蜱传性血液原虫病防制技术。
3. 构建了云岭牛高效健康养殖及高档雪花牛肉生产技术与推广体系,实现了云岭牛高档牛肉生产的国产化。
通过早期断奶、提前配种、一年一胎和一胎双犊的技术研究,创建母牛高效繁育技术体系,解决了肉牛繁殖效率低的问题;建立从品种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标准和追溯系统,构建云岭牛优质高效健康养殖技术与推广体系;结合云岭牛生产,建立了南方经济作物副产物饲料化开发利用体系;建立育肥和精细分割、分级、评价技术与标准,形成了云岭牛高档雪花牛肉生产技术体系及高档牛肉国产化。
应用及效益:项目累计推广种牛8892头,冻精506.45万剂,扩繁及生产杂交牛259.13万头,新增效益85.98亿元;培育全产业链“新三板”上市公司2家,云南省知名牛肉品牌4个;2016年,云岭牛被农业部列为“十三五”南方肉牛主推品种,云南省政府召开了云岭牛招商引资大会;央视、人民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云岭牛及产业化进行了宣传报道。
知识产权:获肉牛新品种书1个;授权专利11件,其中发明专利5件;出版专著2部,发表论文222篇;制定地方标准11个;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合作奖1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