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评:大气稳定度分级
空气质量评价等级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5、浓度限值
本标准规定了各项污染物不允许超过的浓度限值,见表1。
表1:各项污染物的浓度限值
污染物名称
取值时间
浓度限值
浓度单位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二氧化硫SO2
年平均
0.02
0.06
0.10
0.10
0.15
1小时平均
0.15
0.15
0.30
二氧化氮NO2
年平均
0.04
0.04
0.08
日平均
0.08
0.08
0.12
1小时平均
0.12
0.12
0.24
毫克/立方米(标准状态)
日平均
0.05
0.15
0.25
1小时平均
0.15
0.50
0.70
总悬浮颗粒物TSP
年平均
0.08
0.20
0.30
日平均
0.12
0.30
0.30
可吸入颗粒物PM10
年平均
0.040.10015日平均0.05
0.15
0.25
氮氧化物NOx
年平均
0.05
0.05
0.10
日平均
0.10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一、概论:㈠工作步骤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正式工作主要有3个工作步骤:①调查;②预测;③评价。
2、大气环境调查主要包括:①污染源;②污染现状(或现状调查);③污染气象。
㈡评价工作分级1、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主要分成3个等级。
2、等级划分的主要依据是:①污染源强(单位时间排放量);②质量标准;③地形。
㈢复杂地形:系泛指丘陵、山区、城区(大、中城市的城区)和沿海(或大型水域附近)。
二、调查㈠自然环境调查自然环境调查中,所搜集的地理地形图,应标有:经纬度、比例尺、地形等高线、地表水域;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区和界外区范围;需要保护的环境敏感点;拟建项目厂区、村镇或城市分布;主要厂矿及大型建筑物、构筑物的高度;常规气象站和监测站位置等。
厂区布置图也应注明各个建筑结构的标高。
如果评价地区比较偏僻,还应附一张能反映评价区与著名标记之间关系的地图。
㈡现状监测的目的①为预测提供背景数据;②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进行现状评价;③结合同步观测的气象资料和污染源资料验证或调试某些预测模式;④为该地区例行监测点的优化布局提供依据。
现状监测应同步进行污染气象观测,否则无法做到上述②、③两点。
㈢大气自然净化能力主要包含:平流输送;湍流扩散和消除机制(干、湿沉积和化学转化)。
㈣风速随高度变化的幂律U2=U1(Z2/Z1)p Z2≤200m适用的高度上限为200米,超过200米时,其风速可取200米处之值。
㈤不利的气象条件有:静风;大气不稳定状态;(日出后的)熏烟;(日落前后形成的)辐射逆流;下沉逆温;海岸线熏烟;城市热岛环流;山谷风;海陆风;背风涡和下洗等。
㈥危险风速最大落地浓度和风速及有效高度的平方成正比,但有效高度中的抬升高度又随着风速增大而减小,因此必然存在一个使落地浓度最大的不利风速(危险风速)。
㈦渠道风在两侧有较高山体的山谷地区,其主导风多半都是和山谷走向一致。
㈧背风涡和下洗如果污染源设置在山体或建筑物附近,从大气环境评价的角度,应首先考虑山体或建筑物所引起的背风涡和下洗问题。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判据:等标排放量(评价等级参数)、地形(或: 污染源强、质量标准、地形)
式中: Pi——等标排放量,m3/h; Qi ——单位时间排放量,t/h; Coi——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mg/m3。
Qi 9 Pi 10 Coi
评价工作级别
Pi(m3/h) 地形
Pi≥2.5×109
2.5×109>Pi≥2.5×108 Pi<2.5×108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所生产单元的等效半径,m;根据该生产单元占 地面积S(m2)计算,r(S/π)0.5;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 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源构成类别从表6-3查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量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 · -1。 h
; 微机选取
危险风速(绝对最大落地浓度) ③ 模式的参数选取
• U——排气筒出口处风速,
c 0 u
, m/s;
z P u u10 ( ) 10
• y、z——大气扩散参数,m,国标
•
取样时间订正: y2 y1 (
2 q ) , 1
y1h=20.3 y0.5h=1.23 y0.5h 时间稀释指数 适用时间h q
(Z He )2 y2 (Z He )2 Q C( x , y, z) exp( 2 ) exp exp 2u y z 2 y 2 2 2 2 z z
② 实用公式 地面浓度公式
Cm 2Q 0.0195mg / m 3 2 ueH e P1
② Cm He-2
大气环评工作等级、评价范围的确定教学课件(精)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分 项 目 ⒈ 大 气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主要内容
一、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的确定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项目所在地区的情况 空气质量现状、环境空气功能区、气象条件、 地形特征等。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分 项 目 ⒈ 大 气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1、确定原则(考虑要点)
评价工作的难易程度 评价工作等级越高,评价工作越难(深度、 广度、工作量)。 在实际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应根据项目的 实际情况适当考虑。
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 ☆《环境影响评价》☆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分 项 目 ⒈ 大 气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C0i值的选取
C0i一般选用GB3095中1h平均取样时间的二级标准的质 量浓度限值; 没有小时浓度限值的污染物,取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三 倍值 GB3095中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TJ36-79中的居住 区大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一次浓度限值。 如已有地方标准,应选用地方标准中的相应值。 对某些上述标准中都未包含的污染物,可参照国外有 关标准选用,但应作出说明,报环保主管部门批准后 执行。
模 块 四 : 环 评 工 作 等 级 、 评 价 范 围 的 确 定
空气等级划分标准
空气等级划分标准
空气质量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有两种:
1. 按照空气污染指数(API)进行划分:
API在0~50之间,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一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优,符合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地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在51~100之间,为国家空气质量日均值二级标准,空气质量良好,符合居住区、商业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空气质量的要求。
API在101~200之间,为三级标准,空气质量为轻度污染。
若长期接触本级空气,易感人群病状会轻度加剧,健康人群出现刺激症状。
符合特定工业区的空气质量要求。
API在201~300之间,为四级标准,空气质量为中度污染。
接触本级空气一定时间后,心脏病和肺病患者症状显著加剧,运动耐受力降低,健康人群中普遍出现症状。
API大于300,为五级标准,空气质量为重度污染。
健康人运动耐受力降低,有明显症状并出现某些疾病。
2. 按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分类:
一类区为自然保护区、林区、风景名胜区和其它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
二类区为城镇规划中确定的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一般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三类区为特定工业区。
一类区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执行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执行三级标准。
衡量某个区域的空气质量达到几级标准主要就是看这个地方空气中各种污染物如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的浓度达到几级标准。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国家环境保护局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原文。
06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WNW 2.0 1.0 2.9 2.0 1.5 2.5 2.4 2.3 0.0 0.0 1.0 1.0 2.2
NW 2.2 2.0 3.3 1.0 2.0 2.7 2.1 3.0 2.5 2.5 1.5 1.5 2.3
NNW 3.4 2.9 3.5 2.4 2.8 2.8 3.6 2.7 3.2 3.2 2.8 2.7 3.0
污染物的等标污染负荷
Pij
cij coi
Qij
污染源j有n种污染物参与评价,则污染源j的等标污染 负荷Pi为各污染物等标污染负荷Pij之和;
气象要素——对大气状态和物理现象给
予定性或定量描述的物理量
气温:离地面1.5m高处的百叶箱中观 测到的空气温度。
气压:大气作用在单位面积上的作用 力。
湿度:相对湿度、露点。
百叶箱
百叶箱是安置测定温度、湿度仪器用的 防护设备。它的作用是防止太阳对仪器的 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射辐射,保护 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响,并使仪 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实地感应 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
气象要素
云:云高、云量等(用于确定大气稳定度)。 能见度:反映大气的混浊程度。 降水量、蒸发量 日照时数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等
各种气象要素星边界层):受下垫面影响的 低层大气,厚度1~2km
近地层(摩擦边界层):下垫面以上100m左右 的一层大气
逆温
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 成的逆温;
下沉逆温:又称为压缩逆温,由气团下 沉,顶部绝热增温比低部多形成;
湍流逆温:由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 成的逆温;
逆温
锋面逆温:多在对流层中,暖气流受地球旋转 作用力而与相邻的低温气流相遇时,形成一冷 暖气流交界面,当暖气流在冷空气之上时且温 差较大时,即出现锋面逆温;
环境影响评价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④点源参数调查清单 ⑤线源参数调查清单 ⑥面源参数调查清单
⑦体源参数调查清单
⑧在考虑由于周围建筑物引起的空气扰动而导致地面局 部高浓度的现象时,需要根据所选预测模式的需要,按 相应要求的内容调查建筑物下洗参数。 ⑨颗粒物粒径分布调查清单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5.2.2 一级评价项目污染源调查内容
①满负荷排放下,按分厂或车间逐一统计各有组织排放 源和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污染物排放量。 ②对毒性较大的污染物应估计其非正常排放量;对于周
期性排放的污染源,应按照季节、月份、星期、日或小
时等给出周期性排放系数。 ③对于改、扩建项目,应给出现有工程排放量、扩建工 程排放量以及现有工程经改造后的污染物预测消减量等 三个数值,并以此计算最终排放量。
应对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日变化规律与地面风向、风 速等气象因素及污染源排放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5.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与技术要点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
2
3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参数的确定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4
5
环境影响评价
防治评价区大气污染的措施和建议
5.4.1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方法 与技术要点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影响评价
5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2 大气污染源调查与分析
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4 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 案例分析
环境影响评价
5.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与范围
1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划分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范围确定
第05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08版导则
—当地经度, (°) ;
—太阳倾角, (°);
t —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h。
35
Ⅲ、确定太阳辐射等级
根据太阳高度角和云量查太阳辐射等级表,得 出太阳辐射等级。其中云量(全天空十分制)观测规 则与国家气象局编订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表中的太阳辐射等级:+3 表示强太阳射入辐射; +2 表示中等射入辐射;+1 表示弱射入辐射;0 表 示射入与射出辐射相平衡;- 1 表示地球存在弱的 射出辐射;- 2 表示存在强的地球射出辐射。
36
太阳辐射等级值
云量,1/10
太阳辐射高度角 (h0)
总云量/低云 量
≤4 / ≤4
夜间 -2
h0 ≤15° -1
15°< h0≤35°
+1
35°< h0≤65°
h0>65°
+2
+3
5 ~ 7 / ≤4 - 1
0
+1
+2
+3
≥8 / ≤4
-1
0
0
+1
+1
≥5 / 5 ~ 7 0
0
0
0
+1
≥8 / ≥8
dz
7
干绝热直减率(dry adiabatic lapse rate) 当一干空气块从地面绝热上升时,将因周围气
压的减小而膨胀,一部分内能用于反抗外压力而 作膨胀功,因而它的温度将逐渐下降。反之,当 一干空气块从高空绝热下降时,将因周围气压的 增加而压缩,外压力的压缩功转 化为它的内能, 因而它的温度将逐渐上升。这种性质可用干绝热 直减率来表示。
最大的差别出现在静风晴夜,这样的夜间,在乡 村地区大气状态是稳定的,但在城市,在高度相当于 建筑物的平均高度几倍之内是微不稳定或近中性的, 它上面有一个稳定层。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要求要点
(3)测量方法有: 示踪剂法( SF, ) ; 平移球法 ( 等容球、 平衡球) ;放烟照相法(平面、 立体) ; 固定
点, 评价区大再加
另加 2^ -3
观测周期为一年 , 至少应有冬 、 夏二季的代表月份 , 观测时间: 除 02 , 07 , 14 , 19 时外 , 在晨 , 晚另加 2- 8 次 1) 地面温度 、 湿度 、 气压 , 米高度风向、 10 风速 ;
地 面 观 测 与 分 析、 计 统 内容
2) 总云量与低云量 ; 3) 复杂地形应观测山谷风、 海陆风、 城市环流 4) 山区重视背风涡、 下洗的气象条件、 频率、 范围与程度。 5) 观测 1500 米以下的风向、 风速随高度的变化 ;
表 6-1 污染源评价中的分担率确定
工作级别 必要 时应 对评 价 区和界外 分担率
确定依据
区域 进行 更 详 细 的调 查 和
根据项 目预计的经济、 社会效益及当地 自然条件、 环境现 状、 长远规划, 给出分担率。
预测后 , 按总量控制原则提
出比较合理的分担率 。
表 6-2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小结编写
低 空 观 测 与 分 析、 计 统
内容
6) 统计各稳定度下风速随高度变化的数学表达式; 7) 求出各稳定度混合层高度 , 并分析各季的日变化规律; 8) 分析逆温出现的频率、 层次、 顶底高度、 平均厚度 , 各层 逆温的强度及生消时间。
风速随高度变化 的高度指 P 取导则之推荐值。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情况质量标准(1982年4月6日国务院情况掩护领导小组宣布 1982年8月1日实施)本标准是凭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情况掩护法(试行)的规定,为控制和改进大气质量,创造清洁适宜的情况,防备生态破坏,掩护人民康健,促进经济生长而制订。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畴的大气情况。
1 、标准的分级和限值1.1大气情况质量标准分为三级:一级标准为掩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康健,在长期打仗情况下,&127 不产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掩护人群康健和都市、乡村的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打仗情况下,不产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掩护人群不产生急、慢性中毒和都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任何一次”为任何一次采样测定不许凌驾的浓度限值。
差别污染物“任何一次”采样时间见有关规定。
***“年日平均”为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均值不许凌驾的限值。
1.2.1总悬浮微粒(T.S.P),系指100微米以下微粒。
1.2.2飘尘,系指空气动力学粒径10微米以下的微粒,该项为参考标准。
1.2.3光化学氧化剂(O3),1小时均值每月不得凌驾一次以上。
2大气情况质量区的分别及其执行标准的级别2.1凭据各地区的地理、气候、生态、政治、经济和大气污染水平,确定大气情况质量分为三类:一类区为国度规定的自然掩护区、风物游览区、名胜奇迹和疗养地等。
二类区为都市筹划中确定的居民区、商业交通居民殽杂区、文化区、名胜奇迹和宽大农村等。
三类区为大气污染水平比力重的城镇和产业区以及都市交通枢纽、干线等。
2.2一类区由国度确定,二、三类区以及适用区域的地带范畴由本地人民政府规定。
2.3种种大气情况质量区执行标准的级别规定如下:一类区一般执行一级标准二类区一般执行二级标准三类区一般执行三级标准2.4凡位于二类区内的产业企业,应执行二级标准;凡位于三类区内的非筹划的居民区,应执行三级标准。
3监测要领3.13.2大气监测中的布点、采样、阐发、数据处理惩罚等具体要领和事情步伐,按国务院情况掩护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情况监测标准阐发要领(试行)》的有关规定进行。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是根据不同区域的气象条件、大气环境特征和污染源分布情况,对空气质量进行划分和评价,以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是指根据特定的标准和指标将不同的区域划分为相应的功能区,以便对空气质量进行管理和监控。
本文将详细介绍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
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主要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划分:污染分布、气象条件和人口密度。
根据污染物的分布情况,将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污染源区、承载区和敏感区。
污染源区是指污染源密集、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的区域,如工业区、城市中心等。
承载区是指接受污染物排放、对空气质量改善有一定能力的区域,如城市郊区、工业区边缘等。
敏感区是指对污染物敏感、污染物浓度较低的区域,如生态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
根据气象条件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大气稳定区、湿度适宜区和气象条件复杂区。
大气稳定区是指大气层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变化较小、大气比较稳定的区域,如山谷、盆地等。
湿度适宜区是指湿度较高、空气湿度适宜的区域,如沿海地区、湖泊等。
气象条件复杂区是指气象条件变化较大,如山区、高原、沙漠等。
根据人口密度的不同,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为城市区、乡村区和人口稀少区。
城市区是指人口密集、城市化程度高的区域,如城市中心区、市区等。
乡村区是指人口分布相对较稀疏、农业、农村居民较多的区域,如农田、农村地区等。
人口稀少区是指人口密度很低的地区,如沙漠、高山等。
根据不同功能区的特点和要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标准分级也不同。
一般可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一级是指空气质量良好,无明显污染,适宜居住和工作的区域。
二级是指空气质量一般,轻度污染,对健康有一定影响的区域。
三级是指空气质量较差,重度污染,对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区域。
在不同的功能区,对空气质量的要求和标准分级也有所不同。
总之,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分类和标准分级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维护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第五章
第一节 概述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环境影响识别 建设项目的大气环境影响,按影响时段可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a) 建设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对大气环境产生的 影响,如道路交通施工的扬尘。 b) 运行阶段影响:指建设项目投产运行和使用期间产生的影 响,主要指项目生产过程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c) 服务期满后的影响:指建设项目使用寿命期结束后仍继续 对大气环境产生的影响,如某些放射性、挥发性的物质。 按影响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
第二节 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
一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标准 确定各评价因子所执行的环境保护标准,并说明采用标准的依据。 a) 环境质量标准 主要依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2016年全面实施)。该标准将环境空气质量划分为二 类功能区:
一类区主要适用于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 护的地区;
第一节 概述
二 地形分类
复杂地形
距污染源中心点 5 km 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复 杂地形中各参数见图2。
第一节 概述
三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任务和工作程序
任务
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对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及建成后运营期所排放 的大气污染物对环境空气质量影响的程度、范围和频率进行分析、预 测和评估,为项目的厂址选择、排污口设置、大气污染防治措施制定 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等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 性意见。 工作程序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武汉市雾霾天气
第一节 概述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重要建设项目的规划和实施中,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评价,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评价等级的确定是评价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决策和措施。
下面将介绍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
一、评价指标选择根据大气污染源的类型及设施、区域气象、空气质量、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要科学、全面、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能够全面反映项目对大气环境的影响。
典型指标有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污染物浓度、生态环境的变化、环境噪声等。
二、评价方法选择根据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类型,选择适合的评价方法。
目前比较常用的评价方法有理论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模型模拟法和监测分析法等。
评价方法选择要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科学、严谨、客观地进行。
三、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评价等级的一个重要环节。
数据来源可以采用现场监测、模拟模型、公开资料和实验室测试等方式。
要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全面性和准确性。
四、评价指标确定标准评价指标的标准要参照国家、地方及行业的相关标准和规定,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修订。
标准的制定要严格科学、合理可行、可操作性强。
五、评价等级划分评价等级应该与项目的性质、规模和类型相对应。
当前,国内采取的评价等级划分是采用“四级评价法”,即分为轻微(A 类)、较轻(B类)、较重(C类)和重大(D类)四个等级。
六、评价结果报告根据评价结果,编制评价结果报告,汇总、分析、整理评价数据,形成清晰、具体的评价结果报告,对评价结果进行具体说明和解释,评价等级和评价结论明确,同时还需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七、专家论证评价结果模型、数据和结论应进行专家论证,对评价结果进行复核和验证。
评价专家须具有科学、技术、环境等多样化领域的专业知识,保证专家的独立性、公正性、客观性和准确性,达成共识。
综上所述,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方法是一个科学、严谨、系统的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和因素,在实践中应注重合理化设计、精细化操作、信息化管理,以建设绿色、环保的社会和谐环境为目标,为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环境空气预警预报标准
环境空气预警预报标准
环境空气预警预报标准是指根据空气质量指数AQI等因素,对城市空气质量进行预报和预警,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相应的健康保护措施。
环境空气预警预报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空气质量指数AQI与健康影响级别
根据AQI数值,将空气质量分为六个级别,每个级别对应一种健康影响,包括优、良、轻度污染、中度污染、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
针对不同级别的空气质量,要发布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公众采取措施。
2. 预警等级划分
根据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和对公众健康的影响程度,将预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
一级预警表示空气质量轻度污染,需要采取一定的防护措施;二级预警表示空气质量中度污染,需要采取更加严格的防护措施;三级预警则表示空气质量已达到重度或严重污染水平,公众应采取更加紧急的措施。
3. 预警发布标准
预警发布的标准必须明确,包括预警发布的时间、区域范围、预警等级、预警内容等。
预警发布的内容应简明易懂、准确明确,方便公众理解和实施。
4. 预警解除标准
当空气质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预警应及时解除。
解除标准应包括空气质量指标、空气质量持续时间等要素。
环境空气预警预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空气污染的认知和关注程度,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四章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
第四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本章介绍了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分级和评价范围的确定方法,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内容与要求,气象观测资料调查内容与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及要求,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推荐模式等从事大气环评工作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
第一节 概述一、术语和定义1. 环境空气敏感区指评价范围内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
2. 常规污染物常规污染物指GB3095中所规定的二氧化硫、颗粒物、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污染物。
3. 特征污染物指项目排放的污染物中除常规污染物以外的特有污染物。
4. 大气污染源分类点源:通过某种装置集中排放的固定点状源。
面源: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低矮密集的方式自地面或近地面的高度排放污染物的源。
线源:污染物呈线状排放或者由移动源构成线状排放源。
体源:由源本身或附近建筑物的空气动力学作用使污染物呈一定体积向大气排放的源。
5. 大气污染物分类按存在形态分为颗粒物污染物和气态污染物,其中粒径小于15 m的污染物可划为气态污染物。
6. 排气筒指通过有组织形式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各类型装置。
7. 简单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低于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简单地形。
8. 复杂地形距污染源中心点5km内的地形高度(不含建筑物)等于或超过排气筒高度时,定义为复杂地形。
9. 推荐模式指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模式,包括估算模式、进一步预测模式和大气环境防护距离计算模式。
10. 大气环境防护距离为保护人群健康,减少正常排放条件下大气污染物对居民区的环境影响,在项目厂界以外设置的环境防护距离。
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任务通过调查、预测等手段,分析、判断建设项目在建设施工期和建成后生产期所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程度和范围,为建设项目的厂址选择、污染源设置、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或指导性意见。
煤矿环评大气等级确定
山西省矿井锅炉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的确定煤炭产业是山西省的支柱产业,煤矿环评占山西省内环境评价的多数。
随着新的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发布,矿井锅炉集中供热的实施,大吨位锅炉房的设置,矿井锅炉成为确定矿井环评大气评价等级的关键作用。
本次大气评价等级应用SCREEN软件对此进行预测,大体估算矿井锅炉大气评价等级。
1、矿井规模产业政策分析山西作为煤炭资源大省,煤炭资源的开发是山西的主导产业之一。
随着大气导则HJ2.2-2008颁布,大气评价等级的确定和预测内容发生变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告2007年第80号《煤炭产业政策》产业准入条件十五条山西省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120万吨/年。
山西省根据国家煤炭产业政策,加快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十二五”全省煤炭产业振兴发展奠定基础,特制订《山西省煤炭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发展目标第2条:关闭小矿和兼并重组取得重大进展。
到2011年,全省矿井数量减少到1000处,矿井单井生产规模达到90万吨/年以上。
到2015年,煤炭矿井数量控制在800处左右,单井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年以上。
2、锅炉选型设计根据山西省和国家煤炭产业政策的要求,2011年后,山西省矿井规模最小为90万吨/年,2015年后,山西省矿井规模最小为120万吨/年。
依据矿井规模要求,本次收集了90万吨/年~1200万吨/年矿井规模的锅炉,详见表1不同规模矿井与锅炉配置。
表1 不同规模矿井与锅炉配置对矿井锅炉总吨位不完全统计,90万t/a~1200万t/a的矿井锅炉在8t/h以上,不同矿井锅炉房总吨位与矿井规模没有线性关系,由于矿井的采暖以井筒保温为主,进风量成为决定采暖热负荷的主要因素,进风量与矿井各煤层回采工作面的瓦斯涌出量等有关系。
故本次计算锅炉选型时按照8、10、12、16、18、20、24、28、32、40、50、60、70、80t/h。
3、锅炉燃用煤质参数选取根据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 50215-2005,矿井锅炉应燃用本矿生产的燃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稳定度分级
常用的大气稳定度分类方法有帕斯奎尔(Pasquill)法和国标原子能机构IAEA 推荐的方法。
这里介绍的是中国现有法规中推荐的修订帕斯奎尔分类法(简记P ·S ),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和稳定六级。
它们分别表示为A 、B 、C 、D 、E 、F 。
确定等级时首先计算出太阳高度角按表B1查出太阳辐射等级数,再由太阳辐射等级数与地面风速按表B2查找稳定等级。
注:云量(全天空十分制)观测规则与现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注:地面风速(m/s )系指距地面10m 高度处10min 平均风速,如使用气象台(站)资料,其观测规则与国家气象局编定的《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相同。
太阳高度角h o 使用下式计算:
()[]30015cos cos cos sin sin arcsin -++=λσψσψt h o .....................(B1)
式中: h o ----太阳高度角,deg ;
ψ----当地纬度,deg.;
λ----当地经度;deg ;
t----进行观测时的北京时间;
σ----太阳倾角,deg ,可按下式计算:
π
θθθθθθσ/180]3sin 001480.03cos 002697.02sin 000907.02cos 006758.0sin 070257.0cos 39912.0006918.0[o o o o
o o +-+-+-=
式中: θo ----360d n /365,deg ;
d n ---- 一年中日期序数,0、1、2、······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