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复习课件(共20张PPT

合集下载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阶段特征】✧政治上:国家分裂,政权更迭频繁;门阀士族崛起。

✧经济上: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北方战乱频繁,经济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上:农学、数学、地理学等方面的科技成就领先世界;书法、绘画及雕塑艺术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道教广为传播,佛教盛行。

✧民族关系上:北方少数民族内迁、北魏孝文帝改革等促进了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整体框架】【重点总结】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难点突破】1、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袁绍?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重用人才,招贤纳士。

2、在赤壁之战中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中瘟疫横行。

曹操骄傲轻敌。

孙刘联军制定了正确的战术。

3、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历史的进步还是倒退?三国鼎立改变了天下分崩的局面,实现了局部统一,有利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后来的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所以,是历史的进步。

4、请说出东汉末年以来我国人口迁移的两种情况,并从民族关系和经济格局角度阐述人口大迁移的影响。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交融;北人南迁,江南开发5、结合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说一说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社会稳定是经济发展的提前。

重视人才培养和科技的发展。

开发经济与保护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领导者的重视和国家政策的支持。

6、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东晋内部军民团结,指挥得当;有长江天险,易守难攻;前秦军队内部民族矛盾尖锐;指挥不当,战线过长;苻坚骄傲轻敌。

7、孝文帝为何要迁都洛阳①平城位置偏北,粮食供给困难,易受柔然威胁且不利于对中原地区的统治。

同时平城保守势力强大,不利于汉化改革。

②洛阳是汉文化中心,便于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备课说明

2024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备课说明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体例族交融族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单元备课说明一、单元课标要求基于《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阐述,本单元讲述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学生将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和北魏孝文帝改革、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通过了解这一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二、单元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长期分裂时期,也是民族大交融的重要时期,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东汉末年的农民起义和军阀割据,结束了秦汉时期大一统的局面。

三国鼎立是从分裂割据逐步走向局部统一的过程。

司马氏建立的西晋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实现了短暂的统一。

八王之乱不仅使西晋衰落,也导致中原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此后东晋南朝与十六国北朝对峙的局面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各族不断内迁,各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交融,区域的开发,尤其是江南地区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显著进步,都为统一局面的重新出现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史的一个大单元理念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在这一大单元理念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从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关系等多方面,为隋唐盛世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三、单元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有限,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过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师可以提供图片、文字等材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更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的时代特征,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了解人口迁徙、江南地区的开发、北魏孝文帝改革等基本史实,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意义。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案 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4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的基本史实,思考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初步了解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战争过程,提升复述重大历史事件的能力;分析两场战役曹操一胜一败的原因,提高对比、分析的能力;识读《三国鼎立形势图》,学习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认识文学作品和真实历史之间的区别。

了解历史人物的相关史实,认识到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在于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重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三国鼎立的史实。

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特点及影响。

【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三国演义》片头曲]提问:同学们看过《三国演义》吗?刚刚播放的这首歌就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

这首歌让我们感受到东汉末年与三国时期英雄辈出、成败从容的历史。

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16课:三国鼎立。

【内容探究】一、官渡之战师: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北方的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民不聊生,后来爆发了黄巾起义,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割据一方的军阀,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在北方众多军事集团中,最主要的有两个,曹操集团和袁绍集团。

从实力上讲,袁绍在各个方面都优于曹操,但是曹操却最终在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中打败了袁绍,完成了北方的统一。

这场战役是什么?生:官渡之战。

[多媒体展示《官渡之战示意图》]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二段的内容,完成官渡之战概况表。

时间公元200年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战争特点以少胜多结果曹操胜利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作用础师:阅读教材第80页“官渡之战”一目中第一段的内容,回答问题: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统一北方呢?生: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揽人才。

经济上,垦荒屯田,重视农业生产。

师:官渡之战以后,曹操陆续消灭了袁绍的残余力量,又陆续地消灭了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人教统编2024年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

曹操胜利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公元200年
袁绍 十万大军
曹操夜袭乌 巢,烧毁袁 军粮草
曹操 两三万人马
一、官渡之战 思考:曹操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1、“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占了优势; 2、招贤纳士; 3、屯田制的推行,解决了军粮问题; 4、制定了正确的战术;袁绍骄傲轻敌等。
曹操势不及袁绍,而竟能克绍者,非惟 天时,亦人谋也。
时间
公元208
地点
赤壁
作战双方 特点 结果
孙刘联军VS曹操 以少胜多 孙刘联军胜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
孙刘联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军胜利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原因
③合理利用了气候、地理条件
骄兵必败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 成奠定基础
曹操陆续消灭了北方一 些军阀,基本统一了北

依附于荆州割据势力的汉室刘备, 请来有才能的诸葛亮辅佐他,势 力有所发展。
割据江东的孙权,在周瑜、张昭 等人的辅佐下,团结旧部,招揽
人才,统治比较稳固。
三、三国鼎立
曹操死 三国始
公元220年 曹丕 洛阳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公元221年 刘备 成都
A
A.三国吴简 B.《三国演义》C.《资治通鉴》 D.官渡之战战场遗址
随堂练习
2.(2020·广东深圳·5)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历史文学
作品来了解史实。《三国演义》中“孔明草船借箭”“周瑜打黄盖”
的故事有助于我们了解 A.桂陵之战
B.官渡之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政局混乱。

占据河南一带的曹操把汉献帝从都城洛阳接到许,并招揽各种人才。

在农业消费上,曹操采用屯田的措施,权力逐渐壮大起来。

当时占据黄河以北的袁绍,实力强大。

双方都想吞并对手,称雄北方。

二、赤壁之战1.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进而消灭南方的割据权力,统一全国。

刘备派诸葛亮联络孙权,共谋抗曹之计。

孙权听从将军周瑜和诸葛亮的意见,决定与刘备结合迎战曹军。

三、三国鼎立 1.三国鼎立2.经济开展:曹魏重视农业消费,大力兴修水利。

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兴旺,开展了海外贸易。

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络。

蜀西南三国鼎立形势图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一、西晋的建立1.西晋建立: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

263年,魏灭蜀。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西晋社会:西晋统治阶级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概,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

二、八王之乱1.背景(1)西晋初年,晋武帝认为,曹魏削弱所封诸王的权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

后来,晋武帝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

这些出镇的宗室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权力日益强大。

(2)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对抗。

(3)晋武帝的儿子晋惠帝昏庸无能。

他在位时,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互相混战,史称“八王之乱〞。

2.过程:八王之乱主要在洛阳一带展开。

3.影响:八王之乱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1.内迁五族:东汉、魏、晋时期,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而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部编版七上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2024-2025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单元速记·巧练(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01 单元概览【单元概述】(总览全局高屋建瓴)本阶段时间界限为220年到589年,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三国鼎立、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继两汉之后,中国历史进入一个大分裂时期,期间也有过短暂的统一,也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时期: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

1.分裂中的统一因素:魏晋南北朝时期,各民族之间的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文化的进步等都为统一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2、历史阶段特征:政权分立、民族交融。

(分裂是这一时期的一大特点;民族融合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的另一特征)这一时期,我国封建社会由统一走向分裂,在分裂中孕育着统一的元素。

统一是历史的主流。

一次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两条线索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三个政权魏、蜀、吴。

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四大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北魏孝文帝。

【单元时空】(时空定位把握脉络)【阶段特征】(阶段发展特征鲜明)(1)政治:这一时期大多数时间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政权交替频繁,是中国封建社会政权分立最长的时期,民族交融加强;(2)经济:南方相对稳定,北方人民大批南迁,促进江南经济发展,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3)民族关系:各民族之间加强了交往、交流与交融,民族差异减少,认同感增多,出现了各民族大交融的盛况,北方各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4)科技文化:多元文化汇聚,科技成就突出,佛教盛行,文艺大放光彩。

新旧教材对比变化2024版新教材原版本单元课题单元课题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第18课东晋南朝政治和江南地区开发第18课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开发第19课北朝政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第19课北魏政治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第20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与文化第20课魏晋南北朝的科技和文化第四单元:内容聚焦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这是一个充满战争、分裂和民族交融的时期。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清单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知识清单人教版2024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 三国鼎立一位枭雄:曹操两场战争: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三个分立政权:魏蜀吴必背考点1:官渡之战与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时间 公元200年 公元208年 作战双方 袁绍 与 曹操 曹操 与 孙刘联军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结果 曹操胜利曹操失败作用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了基础 启示○1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不仅看力量强弱,还要看战略战术是否得当;○2不能骄傲轻敌,要适时出击,虚心接受好的建议等才能取胜 必背考点2: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鼎立局面是怎样形成的?国号 时间都城 开国君主魏220年称帝 洛阳曹丕 汉(蜀汉) 221年称帝 成都刘备吴229年称帝 建业孙权总结归纳1、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形成局部性统一,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为西晋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2、三国经济的发展状况:魏国: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西南地区的开发;吴国:造船业发达,吴国派卫温曾到达夷洲(现在的台湾);意义:加强了内地和台湾的联系。

3、曹操失败的原因:(1)曹军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2)曹操骄傲轻敌;(3)孙刘联军正确的战术。

启示:做人不能骄傲自满,要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

4、评价曹操:(1)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

(2)他广罗人才,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他的这些做法符合人民的愿望,顺应历史的潮流。

(3)但他有狡诈、多疑、滥杀无辜的残暴本性。

如:杀华佗、孔融、杨修等,攻打陶謙时,杀男女数万口。

5、从东汉的统一到三国鼎立(分裂)是历史的倒退还是进步?(1)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2)三国鼎立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很注重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三国鼎立还消灭东汉末年的一些割据势力,为以后再次全国统一奠定基础。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课件)-【大单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部编版2024)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单元课件)-【大单元】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课件(部编版2024)

单元整体内感容知梳理 课时安排
(四)知识建构
东汉末年 官渡之战 州牧割据 赤壁之战
科技
民族交融
北方各族内迁
孝文帝改革
魏国 蜀国
西晋
十六国 北魏
东魏→北齐 西魏→北周
吴国
东晋 宋→齐→梁→陈
八王之乱 人口南迁
江南地区开发
文化
数学—祖冲之 农学—贾思勰《齐民要术》
书法—王羲之 绘画—顾恺之 石窟—云冈、龙门石窟 文学—陶渊明、民歌
时间: 220年
建立者:曹丕
都城: 洛阳

时间:221年 建立者:刘备 都城: 成都
蜀吴
时间:229年 建立者:孙权 都城: 建业
【时空观念】阅读教材并 绘制“三国鼎立” 简图: ①明确三国方位。 ②注明国家建立者、建立 时间和都城。
【时空观念】三国鼎立 局面的形成有何影响?
实现了局部统一
一、三国鼎立趋统一 6.三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 掌控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 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
(3)西晋建立 时间:266年 开国皇帝:司马炎(晋武帝) 都城:洛阳
(4)280年,西晋灭吴,统一 全国
223年,刘备驾 崩。刘禅继位, 诸葛亮扶助朝 政。234年,诸 葛亮病逝,蜀 汉开始衰落。
二、西晋东晋谋统一
1.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目录
CONTENTS
一、三国鼎立趋统一 二、西晋东晋谋统一 三、南朝北朝蕴统一 四、科技文化促统一
八王之乱
一、三国鼎立趋统一 1.东汉末年的形势:
材料1: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 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主要介绍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和民族交融过程。

教材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让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历史知识体系,但对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知识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历史背景,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掌握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复杂多样的,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背景,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2.教学难点:理解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2.案例教学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为例,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3.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2.历史图片资料;3.历史地图;4.教学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这一时期的政权分立现象。

2.呈现(10分钟)通过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呈现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过程,如三国鼎立、八王之乱等。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的特点,如封建制度的衰落、民族融合的趋势等。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总结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特点,构建知识体系。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如对封建制度的影响、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等。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2024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第16课三国鼎立考点一、官渡之战1.背景:东汉末期,天下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

2.交战双方:北方的以曹操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和占据黄河以北的以袁绍为首的政治军事集团。

3.交战概况:200年,双方在官渡进行决战,袁绍战败。

4.曹操取胜的原因(1)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2)农业生产上:实行屯田,组织军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3)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采取打击敌人要害的战术。

5.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考点二、赤壁之战6.背景:208年,曹操挥师南下,准备消灭南方的割据势力,统一全国。

7.交战双方:曹操的军队和孙刘联军。

8.结果:孙刘联军采取诈降计策和火攻战术,以少胜多,战胜曹军。

9.影响: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考点三、魏蜀吴的建立及发展10.三分天下(1)曹操:扫平关中的割据势力,统一北方。

(2)刘备:占领荆州南部以后,又向西南发展,占取益州。

(3)孙权:把统治范围从扬州延伸到交州,不久又把刘备势力排挤出荆州地区。

11.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三国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魏220年曹丕洛阳蜀221年刘备成都吴229年孙权建业12.三国经济的发展(1)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

(2)蜀国: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

(3)吴国:开发江东,发展海外贸易,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

第17课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考点一、西晋的建立与统一1、背景: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

2.建立: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称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考点二、八王之乱与西晋灭亡3.八王之乱(1)原因:晋惠帝在位时,八个宗室亲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相互混战。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4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PPT课件

北方草原
合作探究: 北方人口南迁的原因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1)原因:西晋末年人口大迁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但总的来说,是社会动乱的结果。
(2)影响:虽然西晋末年的人口大迁徙是社会动乱 的结果,但它却客观上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技术 带入迁入地区,并使这些先进的科技、文化得到迅速 传播,从而有利于迁入地区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进步, 也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对后世的经济、政治、文化 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东汉
266年

263年
蜀 吴
西晋
三国后期, 魏国实力增强, 吴、蜀两国日益 衰落。263年, 魏灭蜀。
266年,司 马懿的孙子司马 炎自立为帝,改 国号为晋,以洛 阳为都,史称西 晋。
晋武帝司马炎
西晋版图范围
西晋人鲁褒作《钱神论》讥讽道: 钱被奉为 神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 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 今之人,惟钱而已!” 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 如兄,字曰‘孔方’”。文章问世后,广为传诵, “孔方兄”一词,也成了“钱”的同义语。
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 内迁
导入新课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及八王之乱,能正确 评价著名历史人物等,提高历史地看问题的 能力。
2.知道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 族内迁的史实。
3.知道东晋十六国的对峙的史实。
新课探究
目标导学一:西晋的建立



蜀锦行销三国





吴国造船业发达,船队曾到达夷洲
小组辩论大比拼Βιβλιοθήκη 你认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历史的进步 还是倒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22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22张PPT
A.西北地 区民族 关系紧 张 B. 丝绸之 路仍在 发挥作 用 C.中外文 化交流 基本中 断 D. 政权分 立影响 经济发 展

壹 真题在
(桂林中考)右线图是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官渡之战》为主题而发
行的一套纪念金币。下列有关官渡之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生在三国时期 B.袁绍被杀 C.发生在公元前200年 D.曹操火烧袁绍全部军粮
“江 南 地 区 的 开发 ”新课标 表述 学 习 要 点: 江南地 区的开 发。 学 习提示 :初步 了解江 南地区 开发的 原因。 学
(2018·山东青岛)7.“自东汉末年
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
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
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
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
写到前面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推动了民族融合。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化成果在世界上独树一帜。农业技术领先 世界,中医学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和独特的治疗方法,天文学、 数学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官渡之战形势图
赤壁之战形势图
淝水之战形势图
壹 政权分

三国:22028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西,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与汉族交融的重要场所。内迁 的鲜卑族政权通过改革促进了生活习俗、政权组织等方面的民族交融趋势, 与此同时,各民族之间的思想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同,促成了统一王朝的形 成。



壹目
化科 技 文
发江 南 开
融民 族 交
录 立 政 权 分
2“魏 晋 南 北 朝 时期 的科技 文化”新 课标表 述 学 习 要 点 : 《齐民 要术》 ;祖冲 之;书 法、绘 画和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课件

建立 时间 220年
221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孙权
222年
(孙权称王,三国 鼎立局面形成,
229年孙权称帝)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意 义
(1)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魏国 修水利工程、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4
10
考点 4 《齐民要术》《水经注》(识记)
作品
《齐 民要 术》
作者
贾 思 勰
朝代
内容/功用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 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 北朝 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 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 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类别/地位
我国现存的第 一部完整的农 业科学著作
目 (1)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直接目的); 的 (2)加强对黄河流域(中原)的控制,巩固北魏统治(根本目的)
(1)迁都:把都城迁到洛阳;
(2)学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措 施
(3)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4)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5)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B )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14
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 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

第四单元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课件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五胡内迁与民族汇聚
匈奴、鲜卑、羯、氐、羌
7.北魏孝文帝改革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有何作用?
材料目:的晋宋革以除来落,后号习洛俗阳,为吸荒收土汉…族长的江先以进北文,化尽,是巩夷固狄北。魏…的昨统至治
北洛阳,始知①衣冠.迁士都族到,洛并阳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富。庆之因 魏孝文此羽措仪施服式② 学悉汉如.推礼魏行等法汉,化江措表施士:庶如竞说相汉模语楷、。改—汉—姓《、洛穿阳汉伽服蓝、记与》汉族通婚、
原 ②.北人南迁,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
南江方因的经济地工位具及生产技术;(最主要原因)

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地 区表 的现
农落业后:期耕地面积扩大(垦开荒)发;期兴修水利;农业生繁产荣技术期改进(推广犁
耕,施用粪肥);水稻产量提高(双季稻);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等。 手工业:缫丝、织布、造纸、制瓷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魏晋】汉人胡食图
【魏晋】胡人牛耕图甘肃省博物馆
A.北方统一 B.民族交融 C.藏中外交流 D.文化昌盛
试题精练
4.(2022玉溪模拟改编)“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
为躲避战祸南下,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材
A 料反映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A.重要原因
B.主要表现
C.基本特点
D.积极影响
官渡之战
200年 曹操和袁绍
以少胜多 曹操胜 为统一北方奠 定基础
赤壁之战
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以少胜多 曹操败
为三国鼎立局面 的形成奠定基础
2.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重视农业生产,大力 兴修水利


发展经济, 改善民族关 系,加速西 南地区的开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37张ppt)(共3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共37张ppt)(共37张PPT)

第20课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
一.贾思勰和《齐民要术》 【北朝】
①总结农业生产经验 (1)内容 ②强调遵循自然规律 ③改进农业生产技术
(2)意义
中国现存最早的 一部完整的农书
二.科学家祖冲之
1、数学家刘徽 三国时期魏国人
第一:北方人的南迁。
第二:战乱少、较安定。
第三:自然条件优越。
317年,司马 睿建立东晋, 定都建康。
东 晋 十 六 国 形 势
1、时间:
383年
交战双方: 前秦──东晋
兵力对比: 80万对8万 成语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 风声鹤唳 结果: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以少胜多著名战役:
前207年 巨鹿之战、
(1)迁都: 494年从平城迁都洛阳; (2)推行汉化: 用汉话: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 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穿汉服:以汉服代替鲜卑服。 改汉姓:改鲜卑族姓为汉姓; 联汉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3(2)北魏孝文帝改革有什么作用?
促进了民族交融, 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4、民族交融是指各民族间共同 生活、彼此学习、共同发展、逐 渐交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 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互相影响, 趋向一致。它是中国古代历史上 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5、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方式:
生活方式:各民族相互学习。 政治制度:学习汉族君主专制。 思想文化: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 汉族学习少数民族乐舞。 社会习俗: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 民族心理: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 逐渐减少。 相互学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意义: 北方地区民族的交往、交流 与交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 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 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 化,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 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展提升
【异同比较】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名称
北魏 孝文 帝改 革
商鞅 变法
不同点 解决的主要矛盾
形式
相同点
解决鲜卑族落后文 直接借鉴中原 (1)性质相同,都是封建性质
化与中原地区先进 地区先进的制 的改革;
文化之间的矛盾 度与文化
(2)都受到了守旧势力的反对;
(3)影响相同,都顺应了时代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复习课件
时空观念
三国时期
两晋
南北朝
200年 208年 220年 221年 222年 266年
官渡 之战
赤壁 之战
魏国 建立
蜀国 建立
吴国建立 西晋 三国鼎立 建立 局面形成
420年 439年
北魏统一 黄河流域
589年
南北 统一
考点速查 考点 1 三国鼎立(理解)
人 以及他 们的家 人对
各 位 来 宾 的 光临,表 示热烈 的欢迎 和衷心 的感谢 ! 现 在 我 隆 重 宣布:张 xx先生 、江xx小 姐新 婚庆典 仪式正 式开始 ! 首 先 ,让 我 们 用热烈 的掌声 ,欢迎今 天的一 对新人 闪亮登 场。“鹊 上枝 头春意 闹,燕飞 心 怀 伊 人 来 ”。身披 洁白的 婚纱,沐 浴在 幸福甜 蜜之中 的佳人 ,在新郎 的相拥 下,伴着 幸 福 的 婚 礼 进行曲 ,肩并着 肩、手 牵着手 、心贴 着心,面 带着微 笑向我们款款走来。 “执 子 之 手 ,与 子偕 老”。此 刻,意味 着两颗 相恋已 久的心 ,终于 走到了 一起;意 味着两
考点 2 江南的开发(识记)
人 从东汉末年以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
口 族陆续内迁,内迁民族同汉族长期杂居,互相影响,民族界限日益
人 内 缩小。北方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民族融合,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作
口 迁用
迁 徙
人 口 南 迁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浪潮中, 更多的北方人迁到江南。南迁的北方人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 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
考点 4 《齐民要术》《水经注》(识记)
作品
《齐 民要 术》
作者
贾 思 勰
朝代
内容/功用
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长期积累的生 产经验,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 北朝 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强调农业生产要遵 循自然规律,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 误农时;提倡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
类别/地位
我国现存的第 一部完整的农 业科学著作
解 更 关 于 手 抄报,请 继续关 注本。 尊 敬 的 各 位 来宾、 女士们 、先生 们:
大家中午好! 新 春 伊 始 ,万 象更新 。今天 的枝城 小学张 灯结彩 ,喜气洋 洋,在 这美好 的日子 里,我们 将 共 同 见 证 一对情 侣张xx 先 生和 江xx小 姐的幸 福结合 。首先 ,请允许我代表二位新
5.230年,孙权派卫温将军率万人船队到达夷州即今天的( B)
A、海南岛 B、台湾 C、澎湖列岛 D、辽东半岛
6.“古人云,耕锄不以水旱息功,必获丰年之收。湿耕泽锄,不如归去。” 阅读后,请回答:
(1)上述这段话出自《齐民要术》,它是何人所写?作者生活在什么时期? 是贾思勰所写。他生活在北朝时期。
个相
爱 的 人 步 入 了神圣 的婚姻 殿堂;意 味着在 今后的 日子里 ,无论 是风是 雨都要 一起度 过。
好 了 ,我 们 的 一对新 人已经 来到了 我们舞 台的中 央,下面 ,请 允 许我向 各位来 宾介绍 一下今 天的
意 义
(1)政治上:三国鼎立实现了局部统一,为最终统一奠定了基础; (2)经济上:三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为统一提供了物质条件(魏国 修水利工程、蜀锦行销三国、吴国的造船业发达)

建立 时间 220年
221年
建立者 曹丕 刘备
222年
孙权 (孙权称王,三国 鼎立局面形成, 229年孙权称帝)
都城 洛阳 成都
建业
元 旦结婚 主持词
元 旦 是 很 多 快要踏 入婚姻 殿堂的 朋友首 选的佳 期之一 ,在这一 天举办 婚礼,结婚纪念 日 都 容 易 记 很多。 下面是 XX 为 你 提 供 的勿忘 国耻圆 梦中华 手抄报 内容图 片,想了
不断壮大。下列改革中最能反映这一现象的是( C )
A. 商鞅变法 B. 戊戌变法 C. 孝文帝改革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3.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的战役是( C )
A、赤壁之战 B、城濮之战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4.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A )
A、赤壁之战 B、三顾茅庐 C、官渡之战 D、巨鹿之战
(1)北方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技术(根本原因);
(2)江南地区雨量充沛,气候较热,土地肥沃,具有发展农业的优 (4)南方人民的辛勤努力;
(5)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安抚北方南迁的流民,生产得到发展 江
南 的 开 发
表 现
(1)农业上:修建水利工程,开垦荒地;江南以种植水稻为主,稻田开始使 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得到推广;小麦的种植推广到江南;东晋、南朝时期, 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农业发展迅速。福建、广东等地,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开 发;
(2)结合上述材料回答,这部书反映了哪方面的技术水平? 反映了当时我国北方农业生产技术的水平,其中有许多 技术直到现在还在应用。
(3)它有何历史地位?
《齐民要求》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也 是世界农学史上的优秀著作。
谢谢
《水 经注》
郦 道 元
北魏
全书以注录水道系统为纲,详细地介绍 了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 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
一部综合性的 地理学专著
考点 5 祖冲之推算圆周率(识记)
代表 祖冲之
时间
概况
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利用并发展前人创造 南朝 的“割圆术”,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
小了。这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B )
A. 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了北方 B. 江南经济开发新局面已初步形成 C.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江南的开发 D. 全国经济重心已转移至南方
2.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 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 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
(2)手工业上:发展迅速,灌钢法的采用是冶金技术的一大进步;瓷器已经
成为比较普遍的生活用具
影 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奠 响 定了基础
考点 3 北魏孝文帝改革(理解)
背 景
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黄河流域的各族人民长期生活在一起, 日常的接触和频繁的交往,在生产技术和生活习俗上相互影响,民族 融合已成为趋势
解决新兴地主阶级 废除旧的奴隶 发展潮流,加速了封建化进程,
与奴隶主旧贵族之 制,建立新的 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都为后
间的矛盾
封建制
期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认识启示】结合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谈谈对民族融合的认识。 (1)民族融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各民族在冲突和交往中相互学习、 相互影响,促进了民族融合; (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合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为唐朝的开放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3)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我们要树立民族平等、 友好交往的意识。
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考点 6 书法、绘画、雕塑(识记)
类别 书法
人物 钟繇
王羲 之
朝代 曹魏
东晋
成就 /代表作
钟繇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后人称他 的楷书为绝世之作
集书法之大成,他的字,或端秀清新,或 “飘若浮云,矫若惊 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 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目 (1)为了革除落后习俗,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直接目的); 的 (2)加强对黄河流域(中原)的控制,巩固北魏统治(根本目的)
(1)迁都:把都城迁到洛阳;
(2)学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措 施
(3)穿汉服: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4)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5)通婚姻: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官渡 200年,袁绍和曹操在官渡进行决战,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之战 官渡之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赤壁 之战
208年,周瑜指挥孙刘联军利用火攻的办法,在赤壁大败曹军,这 就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赤壁之战(典故:草船借箭、 连环计、借东风)。它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国家
魏 三 国蜀 鼎 立
(6)改官制: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
(7)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性 一场自上而下的封建性质(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 质
(1)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影 响
(2)有利于北方经济恢复与发展; (3)大大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对北魏社会、政治乃至整个 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绘画
顾恺 之
东晋
《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他笔下的人物,线条优美,活泼传神, 富有个性
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继承了秦汉以来造 雕塑 \ 北朝 型艺术的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综合训练
1. 战国秦汉时期,北方一直是全国经济重心,但到了魏晋南北朝时 期,中原经济独占鳌头的局面不复存在了,原本落后的江南经济获 得了显著的发展,使长期以来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和差距性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