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题库及
1 [名词解释]天穹
参考答案:
人们所能接观测到的地平之上的半个球型的天空。
2 [问答题]简述沉积作用及根本类型。
参考答案:沉积作用:被运动介质搬运的物质到达适宜的场所后,由于条件发生改变而发生沉淀、堆积的过程,成为沉积作用。
经过沉积作用形成的松散物质叫沉积物。
沉积方式根本可以分为3种类型,即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机械沉积作用是指被搬运的碎屑物质,因为介质物理条件的改变,而发生堆积的过程。
化学沉积作用:水介质中以胶体溶液和真溶液形式搬运的物质,当物理、化学条件发生变化时,产生沉淀的过程称化学沉积作用。
与生物生命活动及生物遗体紧密相关的沉积作用成为生物沉积作用。
3 [问答题]试述地质作用的根本类型。
参考答案:
4 [问答题]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哪几种典型的变质岩它们的原岩是什么
参考答案:
接触热变质作用形成的典型岩石有斑点板岩和角岩,原岩为泥岩;大理岩,原岩为石灰岩;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岩。
5 [单项选择题]诱发海啸的原因是〔〕
A.台风
B.龙卷风
C.海底地震
D.大陆地震
参考答案:C。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
地球科学概论考题答案整理一、地磁场有哪些基本特征和起源假说?(一)基本特征1.地球有两磁极(靠近地理两极〉:2.2.在两极处,I最大,Z最大,H=0:3.3.在赤道处,I最小,Z趋向于0, H最大;4.4.H指向磁北,Z北半球向下,南半球向上:5.5.磁轴与地球旋转轴不重合,夹角约为11. 50;6.6..地球磁场类似于一磁偏极子或均匀磁化球体的磁场;7.7.偶极子磁矩的衰减,非偶极子磁场的西向漂務;8.8.地磁的北极大致在地理南极附近,地碱南极约在地理北极附近;9.地磁场的水平分量总是从地球南极指向地球北极,而竖直分量则南北相反,南半球垂宜地而向上,北半球垂直地面向下.起源假说1.永磁体假说:磁体在它的周用产生磁场,因而很早就有人设想,地球内部可能存在着一个大的永久磁体。
但这种假设不能成立。
从实验中知道,铁磁质的磁化与温度有关,随着温度的升高,它的磁化能力将逐渐减小,当温度升到一是温度时,铁磁性就完全消央了,这个温度被称为居里温度。
这时铁磁质中的磁性将消失殆尽。
地核的主要成分是铁。
已知铁的居里温度是770!,而地核的温度在2200!以上。
如果地核曾有过磁性,那么由于地核内的温度升高并超过居里温度,这种磁性也早就消失了。
而且有资料表明,地球磁场的南北极性至今曾经发生过很多次的倒转。
通过对各地岩石所属地质年代和它们化石磁性的精密测泄可知,在距今约450万年的时间里,地磁场的极性曽发生过9次倒转,最晚的一次极性倒转发生在约60万年前。
利用永碱体学说是很难解释地磁场的倒转和其他观测到的一些长期变化特性现象的。
2.电荷旋转假说:根据电流周围产生磁场而且已测出外地核可能是液态的,这是因为在那里测出地震波横波消失。
地核的温度又很高,外地核可达4000!左右,于是有学者提出,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
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外地核流动起来形成了强大的电流而产生磁场。
按照这种假设,外地核是处于高温电离了的液体状态,但在高温下,电离了的液体状态必然同时存在着正负离子,且两种电荷的量值相等。
地球科学概论总复习简答
总复习问答题:一、1.地球系统是由哪些内部圈层与外部圈层构成的复杂系统?2. 太阳、地球处在宇宙中的什么位置?简述“日地距离平均保持一天文单位“的意义。
3.如何知道地球的历史发生的事件?4.为什么说大气圈是地球表面及生命的保护盾牌?5.为什么说水圈通过“削高填低”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6.生命起源于何时代、何环境?现代生命的什么特征对生命起源的环境提供了鲜明证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参考答案:1地球系统是由地核、地幔、地壳三个内部圈层和大气圈、水圈及生物圈三个外部圈层构成的复杂系统。
2.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它位于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处;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与太阳相距约一亿五千万km;这一距离被定为1天文单位。
1天文单位(AU)是太阳系天体距离的基本单位。
从太阳系行星接受太阳辐射能量角度看,1AU是最佳的距离,使地球表面平均温度在15℃左右,有利于液态水圈的存在和生命的生存、发展。
3.根据地球历史中形成的岩石特征、地层层序律(地层在形成后,若未受地壳运动的影响而不发生位置的颠倒,应是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化石层序律(特定地层各有其特定的化石)、同位素年龄测定,并运用“将今论古”的方法原则来恢复地球历史事件。
4. 巨厚的大气圈使撞向地球的其他天体摩擦燃烧掉或形成流星雨,使地表免受其它天体的直接撞击;巨厚的大气圈、尤其是臭氧层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以保护地球表面生物界不受侵害。
5.因为在地表较高处,不断运动的水体发生着强烈侵蚀作用,使高处变低;而在地表较低处或盆地,不断接受运动水体侵蚀、搬运而来的沉积物。
6.生命起源于38亿年前的早太古代的海洋环境。
生命的本质是不断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具有新陈代谢与自我复制能力的活物质——核酸和蛋白质。
二、•1.何谓地震与地震作用?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的区别?地震是地壳快速颤动的现象。
地震作用是孕震、发震和余震发生的全过程。
地震震级是一次地震能量的度量。
地震烈度是一次地震震域内地震对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地球科学概论(长安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长安大学
地球科学概论(长安大学)长安大学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第一章测试1.构成恒星的主要气体为氢、其次为氦,其他元素较少。
A:对 B:错答案:A2.陨石分为石陨石、铁陨石和石铁陨石三类,大部分陨石在通过地球大气圈时都会发生燃烧。
A:错 B:对答案:B3.对流层上部存在含臭氧的层,能吸收紫外线,因而是生物的保护伞。
A:对 B:错答案:B4.上地幔上部的固态与地壳组成岩石圈,为刚性,有强度。
A:对 B:错答案:A5.地球最主要的热源是( )。
A:太阳能B: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能 C:构造作用能 D:重力分异能答案:B第二章测试1.Quartz exhibits conchoidal fracture.A:错 B:对答案:B2.The hardness of mica is ().A:4-5B:2-3C:1-2 D:3-4答案:B3.Galena exhibits perfect cleavage.A:对 B:错答案:A4.Olivine crystals normally form granular habit.A:错 B:对答案:B5.Cleavage angle of pyroxenes is about 78°/93°.A:对 B:错答案:B第三章测试1.风化作用包括哪些类型?A:化学风化 B:物理风化 C: 太阳风化 D:生物风化答案:ABD2.成岩作用包括以下哪些作用?A:胶结作用 B:重结晶作用C:压实作用 D:沉积作用答案:ABC3.风化作用的影响因素有哪些?A:构造 B:地形 C:气候D:地质答案:ABCD4.下列哪些岩石属于陆源碎屑岩A:硅质岩B:砾岩 C: 粘土岩 D:砂岩答案:ACD5.下列哪些岩石属于化学沉积岩?A: 硫酸盐岩B:硅质 C:石灰岩 D:砂岩答案:ABC第四章测试1.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 "U" 形谷。
地球科学概论总结
绪论1简答题:①地球科学概论的意义:⑴实践意义:地球科学概论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地球科学概论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各种自然灾害做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⑵理论意义:它承担着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起源,使命起源等问题的最后研究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②将今论古的含义及其辩证分析:含义:通过各种地质事件遗留下来的地质现象与结果,利用现今地质作用的规律,反推古代地质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及其特点。
将今论古是一种研究地球发展历史的分析推理方法,它的提出对现代地质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一原理的理论基础是“j均变论’,均辩论认为,在漫长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地球的演变总是以渐进的方式持续的进行,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其方式和结果都是一致的。
但是现代地质学的研究证明,均变论的观点是片面和机械的,地球演变的过程是不可逆的,现在并不是过去的简单重复,而是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前进性,地球的演变也并不总是以渐进、均变的方式进行,而是在渐变的过程中存在一些短暂的、剧烈的激变过程。
所以这个地球的发展过程应是一种渐变-激变—渐变的前进式往复发展过程,在运用将今论古时,必须用历史的,辩证的,发展的思想作为指导,而不是简单的,机械的将今论古,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③简述均变论的学术思想,并予以简要评论莱伊尔与1830年出版的《地质学原理》中明确提出了地质学的现实主义原则,即将今论古。
指出地球的发展历史是漫长的,解释地球的历史用不着求助于上帝和灾变,那些看起来非常微弱的地质作用,经过长期缓慢的作用过程,就能使地球面貌发生巨大变化,这就是均变论的主要思想。
随着《地质学原理》一书的问世,均变论的思想逐渐取代了“灾变论”,现实主义原则成为了地质学方法论的一条基本原则,但是“均变论”强调“古今一致”与渐进发展的同时,本身又存在忽视地球发展过程中有飞速发展阶段(灾变)的片面性和机械性。
地球科学概论(部分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课件绪论一、名词解释地球系统:地球由固体地圈(地核、地幔、岩石圈)、流体地圈(大气圈、水圈)和土壤圈、生物圈(含人类圈)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称为地球系统。
地球表层:指的是和人最直接有关系的那部分地球环境(即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相互交替、渗透的部分)。
二、论述题1)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⑴地球是人类在宇宙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家园⑵人口、资源、环境是人类21世纪面临的三大基本问题(资源严重短缺固体矿产,能源,水资源,环境污染严重大气污染水污染)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的基础⑶人们从改造地球表层正反两方面的收益与教训中逐渐认识到,人类社会的发展最终要受到地球表层的遏制。
人类无限制的发展,只能带来灾难,人类只有与地球表层环境相协调,才能持续发展。
人类要向生物学习,顺应地球表层自然演变规律,与地球表层协同进化。
⑷21世纪的建设者和领导者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以地球系统科学的新地球观从整体上来认识地球并关注当前资源、环境热点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为政府实现人类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宏观决策中(发展规划与法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基础。
2)地球科学的特点?全球性20世纪60年代板块构造学说的出现,首先在固体地球研究中建立了全球观概念。
全球监测与国际合作调查研究的时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调查研究的空间尺度的极大差异性现实主义类比研究方法第1章宇宙中的行星地球一、名词解释太阳系:太阳系位于银河系中心约27000光年,距银河系边缘23000光年。
约2亿年环绕银心一周太阳系以海王星的轨道为界。
包括:1颗恒星,8颗行星,66颗卫星,一些小行星,彗星,星际物质等。
彗星:彗星也是围绕太阳旋转的天体。
不过它们质量很小,是一种云雾状小天体,围绕太阳旋转的轨道是十分扁长的椭圆。
距离太阳近的时候,从彗核蒸发出大量物质抛洒在远离太阳的方向,形成光带,称为彗尾。
在太阳系中,现已发现1600多颗彗星。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及答案及地球科学知识竞赛题库
地球科学概论一,名词解释1.将古论今:根据保留在地层和岩石中的各种痕迹和现象,结合现在正在发生的各种地质现象来分析和推断地质历史时期各种地质事件的存在和特征的方法。
2.克拉克值和丰度:地壳中50余种元素的平均含量称克拉克值。
化学元素在宇宙或地球化学系统中的平均含量称丰度。
3.解理:矿物受力后沿一定的结晶方向裂开成光滑平面的性质。
条痕:矿物在无釉的白色瓷板上磨划时留下的粉状颜色。
断口:矿物受力后在解理面以外的裂开面。
4.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主演要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5.地层层序律:地层层序正常的条件下,下伏岩层老、上覆岩层新,利用地层的上下关系来确定相对年代的方法。
6.变质作用:原岩处在特定地质环境中,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其在固态下改变其矿物成分、结构和构造,从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
经变质作用所形成的岩石称变质岩。
7.地质构造: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受力而发生变位、变形留下的形迹。
8.构造运动:主要由地球内力引起岩石圈的机械运动。
9.结晶分异作用:岩浆冷凝过程中,各种矿物按结晶温度不同而先后分离出来。
10.重结晶作用:岩石在固态下同种矿物经过有限的颗粒溶解、组分迁移,而又重新结晶成粗大颗粒的作用,但并未形成新矿物。
11.地球岩石圈物质的快速震动叫地震,地表以下始发震动的位置叫震源,地表上任一点到震中的水平距离叫震中距,震源到地面任一点的距离叫震源距,地面及房屋建筑物遭受破坏的程度叫地震烈度。
12.风化作用:由于温度的变化,大气、水和水溶液以及生物的生命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使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从而形成松散堆积物的过程。
13.土壤:风化壳的表层,它是由各种风化作用的产物再经过生物风化作用改造而形成的,其主要特点是富含腐殖质。
(分为表层、淋积层、淀积层)14.风化壳:残积物和土壤在地表形成的一个不连续薄层称为风化壳。
15.准平原化:当一个地区在相当长的历史阶段中地壳保持稳定或处于缓慢的沉降状态,由于高地受到剥蚀,低地接受沉积,在此双重作用下,地形可能达到最小限度的波状起伏。
地球科学概论练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考试会从中选5题)1.地球科学:简称地学,是一门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科学。
是地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等六大基础学科之一。
2.重力:地球吸引力和离心力的合力叫做重力。
3.重力场:地球周围受重力影响的空间称为重力场。
4.地磁场:地球周围存在的磁场,它有两个磁极,其S极位于地理北极附近,N极位于地理南极附近,但不重合。
5.磁倾角:磁针指北针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
6.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之间的夹角。
7.纵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一致的纵波,又称P波8.横波:一种是质点振动方向与传播方向相垂直的横波,又称S波9.地壳的重力异常:在地面某点用重力仪获得的实际重力观测值与该点的正常重力值常常存在偏差,这种偏差称为重力异常。
10.地壳的重力均衡:地壳物质为适应重力的作用,总是力求与其深部的物质之间达到质量或重量上的平衡状态的现象称之为地壳的重力均衡。
11.地质年代:就是指地球上各种地质事件发生的时代。
12.矿物:是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因而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外部形态。
13.晶体:晶质矿物在有利的条件下能生长成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外形,这种几何多面体称为晶体。
14.气压:从是指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空气柱的重量。
15.气压梯度力:它的方向是沿着垂直于等压面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其大小为这个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气压的改变量。
16.锋:不同性质冷热气团的交界区。
17.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多年平均气温的综合指数。
18.片流:是指沿着山坡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19.洪流:是指沿着沟谷流动的面状暂时性流水。
20.水系:支流和主流所构成的流水运行网络。
21.冰川:由积雪形成的,并能运动的冰体,它是陆地上以固体形式存在的水。
22.雪线:是指终年积雪区的下部界限。
二、填空题(考试从中选15空)1.地球科学以(地球)为研究对象,包括环绕(大气圈)、(水圈)、(地球表面形态)和(固体地球)。
地球科学概论 地质学 简答题
简举地质学的主要分支:1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方面的科学,如结晶学,矿物学,岩石学等。
2研究地球的内部构造方面的科学,如构造地质学,构造物理学,区域构造学,地球动力学。
3研究地球的形成演化方面的科学,如古生物学,地层学,地史学,古地理学,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学等。
4研究地质学的应用方面的科学,可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研究地下资源方面的分科,如矿床,石油地质学,煤田地质学,水文地质学等;其二是研究地质与人类生活环境及灾害防护方面的分科,如工程地质学,环境地质学,地震地质学等。
地球作为其研究对象具有的特点:1空间的广泛性和微观性。
2整体性与分异性(或差异性)。
3时间的漫长性与瞬间性。
4自然过程的复杂性与有序性。
地球科学的研究方法:1野外调查。
2仪器观测。
3大地测量。
4航空航天和遥感技术。
5实验室分析测试与科学实验。
5历史比较法。
6总和分析。
7电子计算机应用技术。
地球科学研究的工作方法:1资料收集。
2归纳总和和推论。
3推论的验证。
陆地地球特征:1山地。
2丘陵。
3平原。
4高原。
5盆地。
海底地形特征:1大陆边缘(大陆架,大陆破,大陆基,岛弧与海沟)。
2大洋中脊。
3大洋盆地。
大气的组成:1恒定组分。
2可变组分。
3不定组分。
大气圈的结构:1对流层。
2平流层。
3中间层。
4暖层。
5散逸层。
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及划分依据:地球的内部构造可以以莫霍面和古登堡面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
根据次一级界面,还可以把地幔进一步划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把地核进一步划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及内地核。
在上地幔部存在着一个软流圈,软流圈以上的上地幔部分与地壳一起构成岩石圈。
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在地球中传播的不连续面。
地球内部的主要物理性质:密度,压力,重力,温度,磁性及弹塑性等。
推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物质组成的主要依据:1根据各圈层密度和地震波速度与地表岩石或矿物有关性质对比进行推测。
2根据各圈层的压力,温度,通过高温高压模拟实验进行推测。
3根据来自底线深部的物质进行推断。
地球科学概论
一、相对地质年代概念、确定原理、地质年代表。
答:相对地质年代概念:地质时间系统最初主要是根据各种岩石的相对新老关系、即形成的先后顺序建立起来的,陈为相对地质年代。
它只表示顺序,不表示各个时代单位的长短。
用测定岩石中放射性同位素蜕变产物的方法确定岩石形成的地质年代,求得的为岩石绝对年龄,即绝对地质年代。
确定原理: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和喷出岩等成层产出的岩石,其原始产状是水平或接近水平的,沉积或喷发物质层层叠臵,较老的岩层一定在下面,较新的岩层一定在上面。
即使以后受构造运动影响,岩层发生变形变位,只要二者未分开,未倒转,上面的岩层一定比下面的新。
2、化石层序率:就是利用地层岩石中保存的化石(生物遗体或遗迹)是否相同来对比不同地区的岩层是否属于同一时代。
化石是岩层中保留的古生物记录。
生物进化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这种演化规律是不可逆的,因此可利用一些演化较快、存在时间短、分布较广泛、特征较明显的生物化石种(标准化石)或生物化石组合,作为划分相对地质年代的依据。
每一地质时代以某种标准化石或或是组合作为标志。
3、地质体和地质界面的相互关系:这一原理主要用于岩浆岩,①一种岩浆岩穿插、关入另一种岩石,则明显北穿插的岩石形成较早。
②岩浆岩周围的“围岩”如在接触带附近有受焙烤、变质等现象,也表明围岩形成在现,演讲侵入在后。
③捕虏体为岩浆中捕获的周围岩石碎块,也可以帮助解决相对时代关系。
③沉积岩中砾岩中的砾石所代表的岩石一定比砾岩生成的早。
⑤也可推广用于一般地质界面。
如:根据断裂间的切割关系确定不同断裂形成的顺序等。
在实际地质工作中,也总是首先将各种沉积岩的相对年代确定下来,然后以其作为时间的已知标志,去分析判别其他岩石和地质事件的相对年代。
地层为一定地质时期形成的成层岩石组合,包括沉积岩、喷出岩和变质岩。
界、系、统与代、纪、世对应,是国际统一的,以一定的古生物特征为标准。
称为国际性地层单位。
二、滨海带地质作用答:滨海带:指低潮线与最大高潮线之间的地带,为海陆交互相。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和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和答案①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显生宙划分为代、代和代。
2.冰川按分布规模、形态和所处地形的条件,可分为冰川和冰川两个基本类型。
3.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4.爬行动物最早出现在纪。
5.单向环流是河流在岸进行侵蚀,在岸进行沉积的主要原因。
6.地球上的内能包括、和。
7.海洋环境可分为带、带、带和带。
8.河流对碎屑物质的搬运方式可分为、和三种。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变质作用;2.岩石圈;3.层间水;4.地质构造;5.岩浆作用;6.冲积物;7.潮汐;8.风化作用;9.泻湖;10.冰川。
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其是如何划分的?2.何谓外动力地质作用?其主要类型有哪些?3.试述滨海带的概念及其环境的主要特点。
4.什么是矿物?其肉眼鉴定的主要依据有哪些?5.简述断层存在的证据。
6.简述矿产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
②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1.地质年代单位分为、、和。
2.地面流水根据流动特点可分为、和三种。
3.类地行星包括、、和。
4.岩浆岩按SiO2含量划分为、、和。
5.岩层产状要素是、和。
6.湖水按含盐量的多少,可以分为含盐度小于18%的湖和含盐度为1—35g/L的湖。
二、解释下列术语(每题2分,共20分)1.地质作用;2.潮汐;3.滨海带;4.熔浆;5.沼泽;6.矿物;7.三角洲;8.冰川;9.构造运动;10.地缝合线三、回答下列问题(每题10分,共60分)1.试述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及其划分方案。
2.何谓冲积物?其有哪些特点?3.何谓浅海带?其环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4.组成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分为那几大类?5.试述大陆漂移的证据。
6.简述土壤污染源及其主要物质。
③试题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1.年代地层单位分为、、和。
2.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分为、和。
3.单向环流可使河流在凸岸,凹岸。
4.洋壳在增生(离散),而在消亡(会聚)。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
地球科学概论详细习题与答案地球科学是一门广泛的学科,它涵盖了地球的自然环境、历史、结构和演化等多个方面。
在学习地球科学的过程中,习题与答案的练习是很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地球科学概论的习题与答案,以便初学者更好地掌握地球科学的知识。
第一章: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地球的两个自转周期是多少?它们分别代表什么?答:地球的两个自转周期分别是星周日和恒星日。
星周日是指地球绕太阳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365.24天,恒星日是指地球自转一周所需的时间,约为23小时56分钟。
2.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分别为多少?答:地球的赤道半径约为6378.14千米,极半径约为6356.75千米。
3.为什么地球的赤道半径和极半径不同?答:地球自转产生了离心力和阿贝尔效应,使得地球赤道周围的物体离地球中心更远,因此赤道半径比极半径略大。
第二章:地球的磁场1.地球的磁场是由什么形成的?答:地球的磁场是由地核中液态外核的対流运动所形成的大电流所产生的。
2.地球的磁场有什么作用?答:地球的磁场对宇宙射线的影响很大,它可以抵御太阳风及粒子辐射,并将它们引导到地球两极区域形成极光。
此外,地球磁场还对导航、地质方向勘探和航空等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3.地球磁极的位置和方向有变化吗?答:是的,地球磁极的位置和方向是会随时间而变化的,这种变化称为地磁极漂移。
在过去几千年中,地磁极已经移动了很多,有时甚至会翻转其方向。
第三章:地球的大气1.地球大气的主要组成是什么?答:地球的大气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1%的稀有气体(如氩、氦、氖等)以及水蒸气和二氧化碳等组成。
2.地球大气的结构如何?答:根据大气的温度变化和成分的变化,地球大气被分为五个层次。
从地表起分别是对流层、平流层、臭氧层、中间层和热层。
3.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是什么?答:地球大气中的温室效应是指大气中的水蒸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温室气体吸收地球表面上向外散发的红外辐射,使其在大气中产生所谓的“温室效应”,增加地球表面和大气的温度。
地球科学概论简答题
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学习和研究地球科学的主要目的和意义?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实际意义和应用意义:(1)地球科学在寻找、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中起着巨大作用。
(2)地球科学在指导人类如何适应、保护、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以及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地球科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和目的是什么?主要研究对象是固体地球。
目的是揭示自然界奥秘与规律,同时也为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如何利用、适应和改造自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地球外部由哪三大圈层组成?其间相互作用会对固体地球产生何种影响?(08、10)大气圈:是因地球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体圈层,是地球最外部的一个圈层。
大气是人类和生物赖以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也是使地表保持恒温和水分的保护层,同时也是促进地表形态变化的重要动力和媒介。
水圈:是指由地球表层水体所构成的连续圈层。
水是组成自然界最重要的物质之一,是一切生物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对地球表层环境的形成和改造起到重要的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复习资料及答案
第一讲 地球的物理性质和圈层结构一、名词解释(1)重力异常:将实测的重力值减去该点的重力正常值,其差值即为重力异常。
(2)地磁异常:实测地磁要素的数据与正常值(地球基本磁场)的差别。
(3)地磁场倒转:地磁极出现 “反转”,即南、北极互相颠倒的现象。
● 地磁场正向期:与现代地磁场方向一致的时期。
● 地磁场反向期:与现代地磁场方向相反的时期。
(4)莫霍面:莫霍面(Moho discontinuity)(莫霍洛维奇1909年发现):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深度:大陆地表之下平均33km ,大洋地下5-8km ;纵波P 波速突然增加, 地内温度突然升高。
(5)古登堡面:(Gutenberg 1914年提出):地幔与地核的分界。
深度: 2900km 深度处,纵波P 波速急剧降低,横波S 波到此中止 (固态转为液态)。
(6)地壳;:地壳是岩石圈上部的次级圈层。
▲大陆型地壳:指大陆及大陆架部分的地壳, 具有上部硅铝层(花岗质层)和下部硅镁层(玄武质)层的双层结构, 以康德拉面为分界;▲大洋型地壳:往往缺失硅铝层, 仅发育硅镁层, 不具双层结构。
(7)岩石圈:软流圈之上的固体地球部分。
(8)软流圈:又称低速带, 是指地下60-250km 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特性: 1、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厚度厚薄不一。
2、平均密度3.5g/cm 3,物质成分与石陨石相当。
3、具有可塑性和流动性。
二、简答题(1)地球的内部(固体地球)层圈的划分及其划分依据?地幔 地幔圈(中间圈)———2900km 古登堡面 地核:外核———5000km 莱曼面 内核 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球物理依据 :据地震波波速在地内的变化将地球内部划分成若干圈层. 不连续面(discontinuity ):地震波的速度在某些深度发生明显的改变,这个深度可以作为上下物质的分界面,称为不连续面。
地质学依据:通过研究深源岩石及其形成时的温压条件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信息。
地球科学概论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地球表层 :是指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交错、渗透局部。
2太阳系: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的引力约束天体的集合体。
8 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卫星及其他小天体组成。
3 小行星带:是太阳系内介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
4 太阳黑子:是在太阳的光球层上发生的一种太阳活动,太阳外表一种炽热气体的巨大漩涡,其温度低于周围温度。
5 科里奥利力:地转偏向力,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外表运动物体受到与其运动方向相垂直的惯性力。
6 地球的偏心率: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的轨道的两焦点间的距离和长轴长度的比值。
7 地层层序律:在一个地区,如果没有发生构造变动,年代较老的地层在下,年代较新的地层叠覆在上。
8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一个样本内,其放射性原子的衰变至原来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9 化石:保存在岩层中地质历史时期的生物遗体和生命活动的痕迹。
10 地磁场倒转:地球磁场的方向发生180°的改变,也就是地磁两极的极性发生的倒转现象。
11莫霍面: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
12古登堡面:地幔和地核之间的分界面;13地壳:莫霍面以上的固体刚性的主要由岩石组成的地球外壳局部;14岩石圈: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圈之上的地球内部的刚性局部;15软流圈:又称低速带,是指地下 60-250km 之间,地震波速度减低的地带(塑性流动 )16地温梯度:沿等温面的法线朝向地球中心方向上单位距离内温度所增加的数值, 又称地热增温率。
17地壳元素的丰度:元素在地壳的平均含量;18主量元素〔常量元素或造岩元素〕:是岩石中含量大于1%的元素19微量元素:地壳 (岩石 )中含量低于 0.1%的元素20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21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22碎屑结构:是指在一定动力条件下共生在一起的碎屑颗粒所具有的内在形貌特征的总和,其中包括粒度、分选度、圆度、支撑类型和孔隙等几个方面。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
地球科学概论试题及答案(共8套)第一套《地质学基础》试题姓名 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一、名词解释(4′×8共计32分)1.新构造运动2.风化壳3.莫霍面4.标准化石5.岩石圈6. 矿物7. 向斜8. 转换断层二、填空(1′×20共计20分)。
1、古登堡面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分界面。
2、火山喷发类型有_________和_________两类。
3、火成岩可以分为超基性、基性、中性、酸性、脉岩等类别,请按此顺序分别列举一类岩石名称_________ 、 __________、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_________。
4、中生代从早到晚有,它们的代号分别为。
5、变质作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三类。
6、火山碎屑岩按照碎屑粒径大小可以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类。
7、岩石变形发展的三个阶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选择题(20×1共计20分)1、人和真象,真马等出现于哪一个纪___________。
A、JB、KC、TD、Q2、印支运动发生于______纪。
A、石炭纪B、二叠纪C、三叠纪D、白垩纪3、矽卡岩型矿床是下列哪一种变质作用形成的_____。
A、接触交代型变质作用B、区域变质作用C、埋藏变质作用D、动力变质作用4、加里东运动发生于________。
A、中生代B、晚古生代C、早古生代D、新生代5、下列哪一种褶皱构造一定发生了地层倒转________。
A、倾伏褶皱B、直立褶皱C、倾斜褶皱D、翻卷褶皱6、在推覆构造中,由于强烈侵蚀作用,如果较年轻岩块出露于较老岩块之中,这种构造称为________。
A、飞来峰B、构造窗C、逆掩断层D、冲断层7、片理构造是区域变质岩中的常见构造,下列哪一种片理构造变质作用最强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地球科学的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地球科学承担着揭示整个地球的形成、演变规律的科学使命。
它的研究对人类正确地认识自然界、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起着重要作用,对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也具有促进和推动作用。
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重大基本理论问题,如天体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问题的最后解决也都离不开地球科学的研究。
生物圈:是指地球表层由生物及其生命活动的地带所构成的连续圈层,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它同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的表层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交错分布,它们之间没有一条绝然的分界线。
生物圈所包括的范围是以生物存在和生命活动为标准的,从现在研究现状来看,从地表以下3km 到地表以上10 多公里的高空以及深海的海底都属于生物圈的范围,但是生物圈中的90%以上的生物都活动在地表到200m高空以及从水面到水下200m 的水域空间内,所以这部分是生物圈的主体。
生物圈中的生物分布极不平衡,受太阳辐射量、气候、地形、地质、大气环境、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例如,在沙漠、两极地区的生物数量、种类都很少,而在气候炎热、湿润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仅生物种类繁多,而且生物量也很大。
地质年代表中,自老而新包括哪五个代,最古老的代始于距今多少亿年?(10)
自老而新包括: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最古老的为太古代,距今25亿年。
何谓地质作用?包括哪些成因类型?(09)
地质学把自然界引起地壳或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构造及地表形态等不断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称为地质作用。
地质作用可根据能量来源和发生部位分为表层地质作用和内部地质作用两大类。
表层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外部的能源引起的、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地质作用。
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是指主要由地球内部能源引起的地质作用。
内部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
简述相对地质年代表确定的基本原理,并对地史进行划分(到“纪”)(07)
相对地质年代的的确定方法通常依靠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和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三条准则。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
比
浅海是海岸以外较平坦的浅水海域。
1.浅海的碎屑沉积。
近岸带颗粒粗以砂砾质沉积为主。
远岸带粒度细,以粉砂和泥质为主。
2.浅海的化学沉积。
主要有碳酸盐沉积、硅质沉积、Al,Fe,Mn及海绿石沉积、磷质沉积。
含量减少,碳:其在浅海化学沉积物中占比重最大,主要由温度升高或压力降低,引起海水中CO
2
重碳酸钙过饱和形成碳酸钙沉淀。
形成:鲕状沉积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
硅:分两部分,一部分硅质来自大陆,以溶解硅和悬浮硅形式搬运;另一部分来自海底火山作用、海水溶解作用、生物活动。
进入海洋后在温度较低偏碱性的环境中逐步沉淀为蛋白石,脱水至燧石。
Al:Al,Fe,Mn以交替状态自大陆入海,在近岸带遇电解质凝聚沉淀。
海绿石为绿色粘土矿物,为海水中Si,Al,Fe的胶体吸附钾离子形成
磷:主要以HPO
42-形式存在,富含磷质的海水随上升洋流至浅海区后,因压力减小温度升高,CO
2
含量减少,沉淀为胶磷石。
3.浅海的生物沉积。
浅海带的底栖生物死亡后与灰泥混杂沉积形成的生物碎屑岩。
还有珊瑚等生物礁。
简述地震的成因类型,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及其成因。
(07)
根据地震的形成原因,可把地震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诱发地震等。
环太平洋地震带这是一条地震活动最强的地震带,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源地震以及
①
②
③
④
所以,1
2
坏物剥离原地的作用。
剥蚀作用不断破坏和剥离地表物质,使地表形态发生改变,形成新的地形。
3、搬运作用是指经风化作用、剥蚀作用剥离下来的产物,随运动介质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的作用。
搬运作用与剥蚀作用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物质剥离原地的同时也是其进入搬运状态的时刻。
4、沉积作用是指各种营力搬运的物质,在介质动能减小或物化条件发生改变以及生物作用下,在新的场所堆积下来的作用。
5、成岩作用是指使松散沉积物固结形成沉积岩的作用。
经沉积作用形成的沉积物,在适当的条件下(如埋藏一定的深度),在胶结、压实和重结晶的作用下,它们就可固结成岩石。
相对地质年代表与同位素测年有何不同,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准则是哪几种?(09)
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同位素地质年龄是指各地质事件发生的距今年龄,由于主要是运用同位素技术。
确定相对地质年代的主要准则是:地层层序律、化石层序律、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
地层层序律:地层形成时的原始产状一般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并且总是先形成的老地层在下面,后形成的新地层盖在上面,这种正常的地层叠置关系称为地层层序律。
化石层序律:不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不同的古生物化石组合,相同时代的地层中具有相同或相似的古生物化石组合;古生物化石组合的形态、结构愈简单,则地层的时代愈老,反之则愈新。
地质体之间的切割律:较新的地质体总是切割或穿插较老的地质体,或者说切割者新、被切割者老。
简述海洋环境分带、以及各带的地质作用特点。
(07)
海洋主要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
滨海:滨海是海陆交互地带,其范围是最低的低潮线与最高的高潮线之间的海岸地带。
滨海区当潮汐、波浪和沿岸流的搬运动力变小时,就产生机械沉积。
滨海区由于潮汐、波浪的作用还可带来较多的生物碎屑,形成一定的生物沉积。
浅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