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83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06,2012
(CumulativetyNO.483)
应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研究
罗彦杰
(云南财经大学,云南昆明650221)
【摘要】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到了最后的阶段,通过研究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及失败的经验,对于提出改革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政策措施以及具体实施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的思路和方案已经基本明晰的前提下,主要任务是积极创造存款利率市场化推进的客观条件,防范和化解利率市场化进程中隐藏的各种风险。

【关键词】利率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
一、为何我国要实行利率市场化
(一)利率市场化概述
利率市场化是指中央银行放松对商业银行利率的直接控制,把利率的决定权交给市场,由市场主体自主决定利率,中央银行则通过制定和调整再贴现率、再贷款率及在公开市场买卖有价证券等间接调控手段,形成资金利率,使之间接地反映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种机制1。

在市场利率的基础上,市场主体根据不同金融交易的特点,自主决定利率。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利率市场化并不是指人民银行完全放开对利率的管制。

人民银行仍然可以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如确定基准利率、根据特殊行业设定相应的利率政策、公开市场操作等对利率进行间接、宏观的调控。

(二)我国为何要实行利率市场化
麦金农和肖提出,利率市场化是一国金融深化重要的标志。

对于我国是一个由计划经济转轨至市场经济的国家来说,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利率作为非常重要的资金价格,应该在市场有效配置资源过程中起基础性调节作用,实现资金流向和配置的不断优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也是不可避免的过程。

改革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优化资源配置的必要条件是利率市场化。

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就是要让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通过价格机制优化配置资源,价格的决定取决于市场的供求状况。

对于利率来说也是如是,管制下的利率弱化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

利率市场化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可以使央行有效的使用利率杠杆以增强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

利率市场化改革已成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关键一环。

第二,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与国际接轨的需要。

在经济发展和金融深化的今天,任何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都应该适合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

在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要进一步融入国际大市场,放开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行政管制,与国际经济接轨。

第三,管制利率不能真实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

中央银行对利率的管制程序复杂、决策滞后、信息不及时导致决策失误,是管制利率体制存在的突出问题。

中央银行统一规定的利率无法体现不同的风险特征,使利率机制在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被扭曲。

利率管制还导致体制外融资活动严重,民间融资成本很高。

第四,利率市场化将推动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主要是存贷业务,而存贷业务与利率密切相关,因此利率市场化会对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产生巨大冲击。

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深入,银行存贷款利差不断缩小。

为了应对利率市场化的冲击,商业银行必须将业务范围扩大,更多的投向非利差收入业务,进行产品和服务的金融创新,寻求新的利润来源。

二、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发展经验借鉴
(一)外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叙述
1.美国成功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上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通货膨胀,利率飞涨,资金大量流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导致了美国出现“金融脱媒”的现象。

为了缓解资金过度流失引起的银行经营困难,美国的商业银行进行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经过6年的渐进改革,美国于1986年实现了利率的市场化。

美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970年,放松对10万美元以上,90天以内的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1973年,放松所有大额存单的利率管制并取消1000万美元以上,期限5年以上的定期存款利率上限;1978年,准许存款机构引入货币市场存款账户(6个月期,l万美元以上),不受支票存款不允许支付利息的限制;1980年,允许所有金融机构开设NOW账户;1982年,准许存款机构引入短期款账户(91天期限,7500美元以上),并放松对3年6个月期限以上的定期存款的利率管制;1983年,取消所有定期存款的利率上限;1986年,取消NOW账户的利率上限。

2.日本的成功利率市场化改革。

二战后初期,日本国内金融秩序混乱,为了整治金融秩序,防止利率高涨,日本政府在1947年对利率进行了严格的管制,但是随着日本经济形势的变化和资金流量结构的变化,以及个人与企业对金融资产运用的多样化,利率管制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责难,日本银行认识到必须进行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分为以下几个主要阶段:1975年,废除日本银行对贷款利率的指导性限制;1978年,银行间拆借利率和票据买卖利率市场化;1985年,引入大额货币市场存单(5000万元以上)和取消大额定期存款利率管制(10亿元以上);1992年,引入自由、浮动利率的储蓄存款;1993年,取消较小额的定期存款和货币市场存单的利率管制(低于1000万元);1994年,取消除活期存款外的所有存款的利率管制。

3.阿根廷的失败利率市场化改革。

阿根廷是拉美国家中率先推行利率市场化的国家,但其利率市场化却是在国内经济不稳定的背景下展开的。

1971年2月,阿根廷就开始了部分利率市场化的尝试,但却在不到一年里夭折,原因是资金大量从商业银行流向率先市场化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1975年,在恶性通货膨胀的压力下,阿根廷第二次启动金融改革,再度推行利率市场化,除了储蓄存款利率上限仍定在40%外,取消了其他所有利率管制措施。

1976年9月,储蓄存款利率放宽到55%,次年6月全部放开利率管制,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就完成了利率的全面市场化。

利率市场化并未有效缓解阿根廷国内通胀率高企、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的局面,反而增加了经济的波动性。

利率市场化后,阿根廷的GDP增长率在经历了大幅提高之后,很快又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通货膨胀率也并未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深化率出现了小幅上升,但规模仍较小。

改革后,阿根廷国内利率迅速上升,且利差进一步放大,银行等金融机构放贷热情高涨,国内资金供不应求,资金需求者转向利率较低的国际金融市场借贷资金,导致外债过度膨胀,大批企业因无法偿还银行贷款而倒闭,反过来又冲击银行,导致银行破产,中央银行被迫发行10万多亿比索救助,最终导致债务危机。

在1981年3月爆发的阿根廷金融危机中,70多家金融机构被清算,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16%、金融
2012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83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06,2012
(CumulativetyNO.483)
公司总资产的35%。

在这种情况下,阿根廷政府只好在20世纪90年代初放弃了利率市场化政策。

(二)外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特点
1.以美日为代表的成功国家改革中的特点。

美国利率市场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有效地法律出台。

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解除利率管制的议案,然后就颁布相关法律,有序开展利率市场化。

美国先后颁布的两部法律,既对前期利率市场化改革成果予以确认,又提出了利率市场化的目标。

在法律保障下,利率市场化得以有序推进。

二是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

1961年美国花旗银行率先推出CD,之后美国银行业又陆续创新出利率不受限的金融工具和业务,促进了市场利率在银行业务中发挥作用,使银行产品定价能力得到提高。

三是加强了金融监管。

美国在改革中颁布了相关法律,还成立了专门的管理机构——
—存款机构自由化委员会,由其对利率市场化进行监督管理,保证利率市场化的有序进行。

四是利率市场化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中小银行倒闭。

利率市场化为金融机构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缓解了“金融脱媒”的现象,提高了银行吸收存款和支付能力。

但同时公平的竞争环境导致抗风险能力弱的中小银行倒闭。

日本利率市场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金融创新与利率市场化同步进行。

日本在实施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通过引进带有市场化性质的新的存款和贷款品种来推进。

如在存款方面推出大额CD、市场利率连动型定期存款(MMC、小额MMC);在债券方面,将金融债的票面利率和贷款信托的预期红利率与新存款品种联系;贷款方面采取以银行平均融资利率决定短期优惠贷款利率的新办法,并通过不断降低新品种限额、放宽期限、增加品种等方式,扩大新的存贷款品种的市场份额,通过其规模的扩大来提高银行机构存款、贷款的市场化程度。

二是循序渐进的推进利率市场化。

先国债利率后存贷利率,先长期资金市场利率后短期资金市场利率,先大额存款利率后小额存款利率。

先是定期存款利率后流动性资金存款利率。

日本利率市场化改革共用了16年,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改革时间明显较长。

这充分体现了日本政府从国情出发,充分考虑间接融资规模大、影响大,以及利率市场化可能对社会产生的冲击和影响,在具体推进中持审慎态度和保守做法,保持了经济金融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三是对中小金融机构实行必要保护。

在日本的银行类机构中,有专门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而建立的中小企业金融机构,主要有相互银行、全国信用金库联合会、信用金库、商工组合中央金库等。

这些中小金融机构分布广、数量多,占全部存款式民间金融机构较大。

日本政府考虑到中小金融机构基础薄弱、自由竞争能力小、难以与大金融机构抗衡的现实,以及中小金融机构对日本经济发展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利率放松的实施都能控制在中小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范围内,不对其正常的经营产生大的冲击,使其平稳过度。

2.以阿根廷为代表的失败国家改革的特点。

阿根廷利率市场化呈现以下特点:一是改革时的宏观环境不稳定。

20世纪70年代的阿根廷,宏观经济情况极不稳定、通货膨胀严重、存在巨额财政赤字,这成为阿根廷利率市场化改革失败的原因。

二是改革启动时间早、项目多。

阿根廷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启动时间比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等国都要早。

此外,利率市场化与金融自由化的其他内容同时实施,如放开设立金融机构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进入本国经营、放开汇率管制、开放资本账户等措施往往与利率市场化同时实行。

三是改革方式过于激进。

在通货膨胀没有得到有效控制、金融深化没有实现之前,阿根廷就放松了对银行系统的管制,并且激进的实现了利率市场化,整个过程只用了2年时间,最终导致改革失败和国内经济恶化。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及现状
上世纪90年代,我国从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开始,这20年来通过逐步开放,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我国利率市场化经历了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改革,最后进行到存贷款利率市场化的改革。

人民银行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总结了改革的顺序是“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2。

同业拆借市场开放后,又开放了债券市场利率、银行间国债市场利率以及政策性金融债发行利率等等。

2002年,简化贷款利率种类,取消了大部分优惠贷款利率,完善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体系。

2004年4月25日起,中央银行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并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

2004年10月2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并房款人民币贷款利率浮动区间,允许人民币存款利率下浮。

2005年9月20日,商业银行被允许决定除定期和活期存款外的6中存款的定价权。

2006年8月,将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浮动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85倍。

2008年10月,将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线扩大至基准利率的0.7倍。

近期,人民银行加快了改革的步伐,最新消息显示,人民银行公布了4月1日起对央行专项票据置换进展顺利的县域法人金融机构,给予1%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优惠,政策实施期为2012年4月1日-2013年3月31日。

此举并非全面放宽资金面,但体现了货币政策微调的灵活性,可谓对部分地区的小微企业、涉农企业定向宽松。

另外,人民银行还公布了自2012年4月16日起,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5‰扩大至1%。

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不得超过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由1%扩大至2%。

四、应对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而且存款利率市场化势在必行,尽管银行存款利率尚未完全实现市场化,但理财产品收益率己率先放开。

近期由于准备金率连续上调至历史高点,在资金紧张的驱动下,各银行为了稳定存款,加大了理财产品发行力度,回报率不断攀升。

据Wind资讯统计,2011年上半年商业银行共发行10239款理财产品,较2010年同期增长101.95%;产品收益率不断提高,预期收益为3%~5%(含)的产品占比达62.84%。

结合三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来看,未来国内利率市场化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有如下几方面:
(一)稳定的宏观基础
稳定的宏观经济,会给利率市场化改革创造一个较好的稳定的经济基础。

相反,在宏观经济不稳定时推进利率改革,利率波动会引发一系列超出管理者所能有效调控的问题,导致改革失败。

目前,我国的通货膨胀已经基本得到控制,2011年第四季度通胀率走入下行通道,2012年3月份为3.6%,可见我国的通胀治理已经初见成效。

2012年,全球宏观经济形势较为复杂,经济下滑的风险增大,通胀压力仍然存在;由于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存在国际金融市场大幅震荡的隐患;各国宏观调控目标和方向的不一致,会加大风险的可能性。

而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2012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已不再把通胀作为最主要宏观调控的目标,但通货膨胀问题仍不容忽视,但考虑到中国经济内生动力和外围环境都面临一个严峻形势,应当对于增长情况赋予更多的关注。

在国内经济中对民生和经济总量有重要影响的房地市场调控已经取得成效,从经济的长远健康角度而言,目前的房价仍具有泡沫成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2012年仍然重要。

(二)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设
根据国际经验,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更倾向于把同业拆借利率作为货币市场基准利率,而金融市场尚未成熟的发展中国家选择债券市场利率更有利于本国经济的发展。

目前国内较为理想的基准利率是Shibor,但是使用Shibor作为基准利率也有存在的问题,首先,我国应当增强Shibor的市场性。

虽然Shibor是报价利率,但是其运行不可能完全脱离实际市场,没有发达的实际市场作为支撑,Shibor只不过是空中楼阁,不可能具有良好的市场性。

其次,我国应当提高Shibor的报价质量。

Shibor的报价质量是决定其能否真正成为我国货币市场基准利率的关键因素。

Shibor的形成基于各报价行的报价,很大程度上依靠报价行的道德水平和专业水平。

倘若报价行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故意扭曲报价,蓄意操纵市场,将会极大地
(下转第15页)
2012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83期)
时代金融
Times Finance
NO.06,2012
(CumulativetyNO.483)
削弱Shibor的准确性,妨害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动摇市场参与者对Shibor的信任感。

再次,将Shibor向实际交易利率引导。

Shibor 已经在许多衍生品交易中扮演定价基础,但在其“老本行”同业拆借市场中却尚未实现较好的定价作用。

如果采取成交报价的模式,将使Shibor具有真正意义上的财务约束力,能挤出名义报价中被夸大的成分,进一步提高基准利率的现实意义。

最后,推动Shibor在外汇领域的应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由此带来的外汇储备一直居高不下。

为了帮助Shibor更好地在货币市场中发挥基准利率的作用,除了继续巩固在衍生品定价领域已有的地位之外,还可以考虑效仿Libor的做法,适时推出外币Shibor利率体系,增强Shibor在国际货币市场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对于Shibor基准利率地位的确定和巩固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
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的存款保险制度在加强审慎监管、维护金融稳定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

在我国宏观经济发展良好,银行业在风险控制、信息披露、会计准则等各方面要求与国际接轨的时机下,应该尝试建立强制存款保险制度来辅助监管,从而帮助银行机构更好地应对危机,并促进行业竞争结构的合理化。

(四)金融市场体系、金融工具创新及其他
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应与金融市场的完善同步进行,因为这两者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

没有利率市场化,利率被抑制,各种与利率有关的金融创新产品难以涌现,完善金融市场就无从谈起;而如果没有金融市场的完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定价能力将很难得到提高,利率市场化也将举步维艰。

在现阶段,应从以下方面发展和完善金融市场:
第一,继续完善现行的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发达、完善、有效的金融市场是利率市场化的基础。

近年来我国同业拆借市场和债券回购市场等货币市场发展迅速,中央银行利用该两个市场的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效果显著,但是,票据市场仍有待完善,囚为票据市场关联到企业和银行两个经济主体,其完善程度对于市场利率的形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央银行应尽量调整再贴现率的波动频率,使之更加贴近市场利率。

我国股票市场在最近两年发展异常火爆,融资融券业务在近期也开始试点,股指期货也己推出,这对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债券市场相对于股票市场而言,发展相对滞后,尽管国债市场近几年发展迅速,但是国债品种单一,金融债和企业债市场函待发展,因此加大债券市场的发展,是当前资本市场发展的关键。

第二,加大金融创新,促进多种金融衍生产品的产生与发展。

金融市场的完善绝对离不开金融衍生产品的发展,在未来的金融市场发展中,应根据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逐步引进国外已经发展的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比如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互换、利率期权等,同时,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国金融市场特色的金融创新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金融创新产品的同时,要注意防范金融创新产品同时带来的风险。

注释
①刘义胜,《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论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59页.
②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02年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其中公布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总体思路.
作者简介:罗彦杰(1984-),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在校研究生,研究方向:货币理论。

展全局的重点大型国有企业采取的一项监督管理制度。

根据《国务院稽查特派员条例》的规定,稽查特派员不参与、不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其主要职责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实施财务监督,通过财务监督和检查国有企业经营成果,对企业领导人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和经营业绩作出考核,国务院根据稽查结论,通过人事部对企业主要领导人进行奖惩任免。

企业依法享有法律、法规所赋予的充分的自主权。

稽查特派员制度是在保证企业自主经营前提下政府对企业所实施的外部监督,进一步促进了政企分开,强化了监督的公正性和严肃性,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对经营者的选拔和实施激励与约束提供了依据,这项制度已于1998年正式执行。

(二)内部监督与制约机制
国有资本的内部监督约束机制是指国有资本出资者为保障投资收益,通过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财务总监委派、会计委派等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与制约的一种机制。

这种机制表现为来自企业的内部作用力。

我认为国有资本内部作用力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股东大会。

按照《公司法》规定,在公司的正常经营状况下,股东是公司的最终所有者,对公司资产拥有最终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即股权。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股东通过股东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力,维护自己的法定权益。

股东大会拥有批准和监督的权力,并行使相应的职能。

但由于股东大会行使权力的成本很高,因此,股东对经理的有效监督是通过股东大会与董事会之间的信任托管关系,委托董事会这一内部治理机制来实现的。

2.董事会。

董事会是由股东选举产生的,并作为股东的代表行使对经理的监督和控制,并批准有关企业的重大决策,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核心。

由于董事会通常由执行董事(一般为经理)和非执行董事(一般为外部董事)组成的,执行董事不可能自己监督好自己,非执行董事特别是其中的独立董事就成了董事会内部分工蓝督机制的重要一环。

所谓独立董事,是指公司制企业中独立于公司股东且不在公司内任职的董事。

其特点是:其一,独立董事不拥有企业股份,不代表特定群体的利益,较少受内部董事的影响,公正性强,可以确保董事会集体决策,防止合谋行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利益:其二,独立董事不在企业任职,能够对经理层进行更有效的制衡并客观评价经理层的业绩;其三,独立董事大多为财务、市场、法律方面的专家,有决策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可以解决董事会决策的妥当性问题。

3.监事会。

我国的监事会在公司党委领导之下,其成员主要是公司的雇员,是无法监督经理的,而且,监事会成员多是一种荣誉安排,缺少监督的专业知识,监督形式采取的是议事方式,因此,监事会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制约作用很小。

4.会计委派制。

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投资者向所属单位或投资企业派出会计人员,通过对企业具体经营活动及其结果进行核算和监督,来防止会计信启、失真和国有资本流失的一种监督方式。

实施会计委派制,有四方面是必须注意的:第一,只能由国有资本所有者的代表部门或授权机构委派;第二,要依照现行法定程序委派,即在《公司法》、《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会计法》、《总会计师条例》等有关法规、条例限定的范围内委派;第三,被委派的会计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和权限;第四,要针对不同类型的企业,采取不同的会计委派做法。

参考文献
[1]宋静,孔玉生.国有资本出资人财务监督浅论[J].商场现代化,2008(31).
[2]宗静.国有资本财务管理体制的构建研究[J].现代商业.2009(17).
[3]张锐.对国有资本财务管理体制的思考[J].财政监督.2008(8).
[4]冯颖亮.浅谈国有资本财务考核评价体系中的几个问题[J].财经科学.2001(S1).
作者简介:张志强,本科,济南中信医药有限公司财务部副经理,会计师。

(上接第13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