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一)
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基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的实证研究
长 分 析方 法还 有 丹尼 森 因素分 析 法 和乔 根 森 方法 。 三者本 质上 都是基 于经 济增 长 中直接 投入 因素分 析
的, 抑或 说是 从拉 动经 济增 长 的资本 、 劳动力 和技 术 三方 面人 手分 析 的 。 而 本 文 从 另 一 个 角 度 —— 从
国 民收 入 核算 恒 等 式 , y C , G ( y代 表 即 = ++ + 用 G P 。由于定 义变 量 的方 法使 该等 式恒成 立 。 D ) 在 该恒 等式 基础 上 , 我们 可 以进 行 G P各 构成 D
y。 一Y。I ( 。C一 + , , I+ G 一 。 ) ( 。 = C一 。 ) (l l ) ( 。G 一 + ^ 一 I 一— I
一
上年增 长 1. 进 出口相抵 , 45 %。 顺差 12 9亿美元 。 5. 5 事 部 分对 经济 增长 贡献率 的数 学推导 : 实 上 , 观福 建省 改革 开放 以来有 关经 济指标 , 见 纵 可
福 建省国民经济长期 平稳较快增 长。 那么促使 福建国 民经济稳步增长 的因素何在 , 其影响 又有多大 呢?以
孙美慧 , 平勇 , 吴 兰 天
( 南 财 经 大 学 经 济 研究 院 , 明 60 2 ) 云 昆 5 2 1
摘
要 : 过 选取 19 通 9 5年 以 来 福 建 省 国 民 经 济核 算相 关数 据 , 用 宏 观 经 济 学 中 国民 经 济 核 算 恒 等 式 有 关 原 运
理 , 算 出 国 内生 产 总值 各 个 组 成 部 分 对 福 建 省 国 民经 济 增 长 的 贡献 率 。 结 果 显 示 , 年 来福 建 省 经 济增 长的 主 要 计 近 贡 献 来 源 于投 资 、 费和 政 府 购 买 , 消 而净 出 口对 福 建 经 济增 长 的 贡 献 极 为有 限 。 出 口产 品 档 次低 、 附加 值 不 高 ; 口 进 产 品 多为 中 高档 产 品 , 附加 值 较 高 ; 口市场 过 于集 中, 术 壁 垒 严 重 ; 务 贸 易滞 后 等 是 限 制 净 出 口对福 建 经 济增 出 技 服
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对策
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及对策本文利用stata软件进行了对福建省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建立了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为被解释变量,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投资额、、农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解释变量,并运用2013年《福建统计年鉴》的数据得到模型再对模型进行计量经济学检验,,结合福建省城市发展的具体实际,对福建省9个地级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寻求途径来解决区域经济的差异问题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标签:多重共线性;异方差;经济发展;回归一、研究方法简介1.多重共线性的含义和检验多重共线性就是指解释变量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或者解释变量之间不完全的线性关系。
经济现象的变化涉及的影响因素之间一般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他们之间具有共同变化趋势,模型中包含滞后变量,而且使用截面数据可能出现多重共线性,或者样本自身的原因。
完全多重共线性会产生很大的后果,比如参数的估计值不确定和参数估计值的方差无限大,或者参数估计值的方差与协方差增大。
因此,多重共线性的检验室很有必要的。
检验多重共线性的方法有: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反差扩大因子法、直观判断法、逐步回归检测法。
2.异方差的概念和检验异方差的概念就是,被解释变量观测值分散的程度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对于一些经济现象,我们会假定经济现象的变量是具有同方差的,但是现实生活中,由于经济现象的错终复杂,往往就出现了相悖。
某些被解释变量观测值分散的程度随着解释变量的变化而变化。
这样不仅对参数估计式统计特性产生了影响,还会对模型假设检验产生影响,更会对预测产生影响。
因此,我们要检验模型中式否有异方差,还要知道随机误差项的概率分布。
常用的方法有:图示检验法、戈德菲尔德和夸特检验、White检验、ARCH检验、Glejser检验。
二、福建省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因素分析1.多重共线性检验OLS回归结果该模型R2=0.9900,可调节的R2=0.9733,可决系数很高,F检验值为59.37,显著性较高,但是当a=0.05时。
欠发达地区经济增长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与分析——以三明市为例
累、 规模 经济 、 结构 优化等 因素促进 经济 增长 , 表现为
在投入 等量 的生产要 素却 能产生更 多 的产 出 , 一种 是 内涵式增 长 , 称 为集 约式 增长方 式 , 也 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种低投 入 、 高产 出 、 高效 率 的增 长方 式 。改 革 开放 以来 , 明经 三
洛 提 出 , 也称 为索 洛余值 。其基本 思路是 估算 出总 故
量 生产 函数后 , 采用产 出增长 率扣 除各投 入要素增 长
高消耗 、 高产 出的增 长 方式 , 常常 伴 随严 重 的环境 污
染, 由于各类 资源是 有 限 的 , 因此 这 种增 长 方 式也 是 不可持 续 的 , 在工业 化 的初 级 阶段 一般表 现为该 种增 长方式 。另一 类 因素则是 通过技术 进步 、 人力 资本积
步, 全要 素生产 率 ( F ) T P 增长率 公式 为
作者 简 介 : 华 林 ( 99 ) 男 , 西 高 安 人 , 明 学 院 经 济 管 理 系 讲 师 , 士 研 究 生 , 究 方 向 : 域 经 济 ; 应 春 熊 1 7 , 江 三 硕 研 区 李 ( 9 3 ) 男, 建 将 乐人 , 明 学院 经 济 管理 系教 授 , 16 一 , 福 三 本科 , 究 方 向 : 研 区域 经 济 。
1 1 模 型的设 定[ . 3
业 DP 国内生产总 值 ) G ( 的增 长或 GNP 国民生 产 总值 ) ( 的增长 。经济增 长 是 怎 么实 现 的? 经济 增 长 的源 泉
是什 么?这 类 问 题 都 是 经 济 学 界 研 究 的热 点 问 题 。
本文 的全要 素生产 率是 指各要 素 ( 资本和劳 动 如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
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全要素生产率(TFP)是衡量经济效率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在一定生产要素投入下,经济中各种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
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于经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所有生产要素的输入相对于产出所实现的生产效率。
它不仅包括劳动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效率,还包括技术进步、创新等因素的影响。
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实现单位产出的增加,从而推动经济实现更高水平的增长。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意义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提高企业竞争力。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竞争激烈,企业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企业永续经营的关键。
其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再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能够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
三、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技术进步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推动经济增长。
其次,教育水平和人力资本的提高也是全要素生产率提高的重要因素。
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力队伍能够更好地适应经济变化,提高创新能力。
另外,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市场竞争环境等也会对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深远影响。
四、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贡献。
首先,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实现单位产出的增加,推动经济增长。
随着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企业能够更高效地利用资源,生产更多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促使企业提高工资水平,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
最后,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还能够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
经济增长贡献率公式经济增长贡献率(Contribution of economic growth)是衡量一个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哪些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大,以及制定相应的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
贡献率=(实际值-基期值)/基期值×100%其中,实际值是指想要衡量的经济因素在特定时期(通常是一年)的实际值,基期值是指该因素在一个基准时期(通常是其中一年)的值。
举个例子,假设我们想要计算一些行业在2024年对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
2024年的GDP为1000亿,而该行业在2024年(基期)的GDP为800亿。
那么按照上述公式,该行业在2024年对GDP的贡献率为:贡献率=(1000-800)/800×100%=25%这意味着该行业对2024年的GDP增长贡献了25%。
1.产业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帮助分析各个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通过计算不同产业在特定时期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产业扮演着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者,从而指导政府制定相应的产业政策。
2.区域分析: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研究不同地区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通过比较不同地区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较为强劲,哪些地区需要加大投资力度以实现更好的经济增长。
3.国际贸易:经济增长贡献率可以用于分析不同国家(或地区)对国际贸易的贡献程度。
通过计算出口和进口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哪些国家是贸易顺差的主要推动者,以及哪些国家的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进口。
4.收入分配:经济增长贡献率还可以用于研究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通过计算不同收入层次的贡献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收入群体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例,从而判断收入分配是否公平,以及是否需要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收入均衡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经济增长贡献率只是一个衡量经济因素对整体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的指标,它并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
东部沿海五省高质量发展差距及因素分析——基于山东与粤、苏、浙、闽的对比
东部沿海五省高质量发展差距及因素分析——基于山东与粤、苏、浙、闽的对比张秩宁;黄彩虹;张晓青【摘要】19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point out:China's economy has shifted from high-speed grow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facing China at present and for a long time.This paper analyzes and compares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Shandong, Guangdong, Jiangsu, Zhejiang and Fujian from 2001 to 2016 by Solow residual method and built 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ndex fromthe aspects of innovation-driven level, input-output ratio, and environmental cost of development, and compared the\"high-quality development\"of the above five provinces from 2001 to 2016.The results show that Shandong Province has a low level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and lags behind Guangdong, Jiangsu, Zhejiang being equivalent to Fujian, the shortcomings in the input-output ratio are an important reason for the lag in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Shandong Province..The low level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in Shandong Province is due to the lack of innovative capacity, unreasonable industrial structure, insufficient openness of ideas and economy is not a closed loop.To improve thequality of Shandong Province economy, it is necessary to actively introduce talents to improve the regional innovation system, accelerate the modernization of the industr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reasonably, and seize the policy dividends of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test area for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Key words:high-quality development;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input-output ratio;environmental cost of develop%我国经济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高质量发展成为我国目前及今后相当长时间内面临的主题.文章通过索洛余量法分析比较了2001—2016年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的全要素生产率, 并从创新驱动水平、投入产出比、发展的环境成本三个方面构建了高质量发展指数测度, 比较了2001—2016年上述五省份的\"高质量发展\"程度.结果表明, 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较低, 落后于广东、江苏、浙江, 与福建相当.投入产出比方面的短板是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滞后的重要原因.要提高山东省高质量发展水平, 需积极引进人才以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加快产业现代化变革、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红利.【期刊名称】《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30)004【总页数】8页(P86-93)【关键词】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投入产出比;环境成本【作者】张秩宁;黄彩虹;张晓青【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 25035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127;F299.27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土地、环境成本吸引了大量的外来资本,对推动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
论泉州市城市经济发展
论泉州市城市经济发展泉州市地处中国东南沿海,自古就是著名的交通港口城市、经贸中心,历史文化名城。
但是由于海峡两岸政局在一段时期内的不稳定,造成了以福建省为主的海西经济区的经济“塌陷”,在普遍快速发展的沿海地区,海西成为了不进则退的“落后地带”。
伴随着海峡两岸政局逐步稳定升温,海西经济区迎来了经济发展的浪潮。
泉州,这曾经闻名世界的港口城市、经济文化繁荣的城市,将回顾历史、开创明天,迎来泉州的又一次经济繁荣。
关键词:经济城市塌陷崛起Abstact:Quanzhou is located in the southeast coast of China, has always been famous traffic port city, trade center,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However, due to the instability of cross-strait political situation in the period, resulting in th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in Fujian Province-based economy “collapse” in general rapid development of coastal areas, Hercynian fall behind the “backward zone. “Along with the cross-strait political situation is gradually warming stable, Western Taiwan Straits Economic Zone has ushered in a wav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nzhou, which has the world-famous port city, economic and cultural prosperity of the city will look back at history, and create tomorrow, ushered in Quanzhou, another economic prosperity.Keywords: economy, urban ,collapse, rise一.城市区域关系分析(一)国家层面泉州市在国家的历史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文化地位、交通贸易地位,但是在城市经济发展普遍快速的今天,由于政治原因以及港口不能与时俱进等问题,泉州已不复当年的辉煌。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贡献率影响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主要基于消费、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分析,选取我国1989~2008年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出口总额和实际GDP时间序列,在单位根、协整检验的基础上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我国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
关键词:三大需求经济增长误差修正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之一,而消费、投资、出口三大需求又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因此,研究三大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在三大需求作用拉动下,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提高,而目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出现了居民消费不足、投资效率下降和对外出口受阻等现象。
因此,如何运用“三驾马车”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成为关注焦点,本文主要具体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影响。
有些学者对地区研究,如赵晓雷、申海波(2004),李远莉(2009),陈元清(2010),董晖(2007),张福生(2005),魏其礼、段小兵(2004)分别对上海、深圳、天津、福建、海南、甘肃的三大要素对其地区GDP贡献进行研究。
其中李远莉和陈元清利用格兰杰因果关系、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天津经济增长与消费、投资和出口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得出在长期和短期经济增长中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作用,其次是投资和出口贸易;而其他学者就三大需求对各个区域GDP的贡献度及投资与消费的相关性作实证研究。
有些学者运用其他方法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如赵德友、顾俊龙(2003)在研究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中,引入考伊克分布滞后模型对模型进行重新估计,提出优化投资率是政府制定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宋小翠(2008)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模型,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刘庆宝、未良莉(2007)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建立扩展的索洛模型进行估计,并与实际联系提出对策与建议。
有些学者对需求的部分因素与经济增长进行分析,如余文建、李雪俏、杨文玉、陈少敏(2010),宋琳、房珊珊(2010)针对投资和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作用进行实证研究;孔群喜(2006)运用出口、进口总额和国内生产总值,建立误差修正模型且进行相关的格兰杰因果检验,得出二者与经济增长的长短期动态关系。
宏观经济制度变迁与福建省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1978-2008数据的实证研究
巴泽 尔 把交 易 费用 的概念 限 定 为权 利 的获 得 , 护 与转 让 保 的成 本 。由于 交 易是有 成 本 的 , 以产 权 作 为经 济 问题还 从 来 所
没有 被 完全 界 定过 。产 权 的界 定越 不 完 全 , 的获 得 、 护 和 它 保 转 让 的成 本 即交 易 费用 越 大 。交 易 费用 的 大 小 直接 影 响 经 济
奖勤 罚懒 乙
但 他们 同样 忽 略 了制 度变 迁 的 影 响 因素 , 把制 度 变迁 作 为外 生 变 量 。制 度 学 派对 经 济 增长 则提 出 了全 新 的观 点 , 为 资本 积 认
累 、 术进 步 等 因 素与 其 说 是经 济 增 长 的原 因 , 不 如 说是 经 技 倒 济 增 长 的本 身 ; 济增 长 的 根本 原 因 是制 度 的变 迁 , 种提 供 经 一 适 当 个 人刺 激 的有 效 产 权 制 度 体 系 是促 进 经 济 增 长 的 决定 性
勤 而 现 代 经 济增 长 理 论 出现 的 标志 。但 是 , 于哈 罗 德— — 多 马模 勤 罚懒制 度 下 , 快 的人 可 以获得 4个 单位 的报 酬 , 懒 惰 的 由 人 只 能获 得 2 单 位 的报 酬 , 个 在此 制 度 下 , 乙两 人 的 占优 策 甲 型 假 定 资本 报 酬 率是 常数 , 就 间接 地 假 定 了资 本和 劳 动在 增 这 无 长 过 程 中不 能 相 互替 代 , 从而 使 均衡 增 长 的条 件 难 以满 足 。美 略都 是选 择 勤快 。在平 均 分配 主 义 制度 下 , 论 是勤 快 的人 还 因此 , 得注 意 的 是 , 值 在 国经 济学 家 索 洛在 仔 细研 究 哈 罗德 经 济增 长 理论 之 后 , 放松 了 是懒惰 的人 都能 获 得 2个单 位 的报 酬 , 人懒 惰 而 另一 人勤 快 但两 人 却 获得 同 一报 酬 的情 况 下 , 两 这 资本与 劳动 不 可替 代 的假 定 , 而创 立 了新 古典经 济增 长理 论 。 从
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
的三大产业的固定 资产投资和产值进行协整性分析 , 探讨三大产 业 的固定资产投资与产值的关系 , 并利用因素分析法对福建省固
定资产投资的三种投资效应进行分析 , 从 而为福建省更好地利用
第二产 业 △ _ N s _ G D P
△L NS F A
L G D P
l 0 l
1 O l
1 0 1
— 2 9 g l ∞0 l 2 l 3 6 _ 2 9 5 7 l 1 0( 傩)
3 ∞0 3 5 7 l西0 0 1 4 _ 2 G 5 7 l 1 0( 日 j 6 )
0 4 5 5 4 50 1 g 3 8 3 3 8 _ 2 9 5 7 1 1 0( )
第三产 业 △ l N l T _ G c P
△L N T F A
1 0 1
1 0 1
— 3 5 5 5 4 4 5 2 2 1 0 3 4 3 _ 2 9 5 7 1 1 0 r 日 j 6 )
变量
L N F G D P
模型 类型
1 0 1
A 值
值
临界值
一 l 2 2 O 4 0 9 1 7 6 9 0 8 1 _ 2 9 5 7 1 1 0 ( )
F A
1 0 1
j ∞ 1 0 1
1 0 1 l O l
- 1 4 8 O ∞2 1 弱5 3 7 1 _ 2 嘶7 1 l 0( 鄙)
LNF
_
投资被认 为是促进经济增长 的三驾 马车之 一 ,同时西方主
要经济学 流派包括凯恩斯学说 、新古典综合学 派 、新凯恩斯主
福建省消费需求现状分析与思考
福建省消费需求现状分析与思考连孝浦王双明连锁1001 1号 15号[内容提要]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本文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对福建的消费需求现状进行分析,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原因所在。
[关键词]福建省消费需求现状促进消费对于经济增长具有不容忽视的积极作用。
因此,研究福建消费需求的情况,探寻如何拉动消费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福建省消费需求的现状分析(一)总量发展特征近年来,福建的经济迅速发展,G D P由2 0 0 0 年的3764.54亿元,上升到2008年11431.86亿元,年均增幅达14.89%。
其中,消费由2000年的2049.66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5053.95亿元,年均增长11.94%,低于GDP增速2.95个百分点。
这个数据暗示着消费对GDP增长的作用在弱化。
从社会经济发展上看,消费需求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重要方面。
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支出法生产总值×100%,它可以用来衡量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程度。
根据测算(见表1),从2000年至2008年,福建省最终消费的比例逐年下降;从54.45%下降到44.21%,累计下降了10.24个百分点;而投资需求的比例逐年上升,在2007年甚至超过了最终消费的比例;净出口的比例则基本稳定,但也有下降趋势。
显然,在拉动福建GDP增长的三大需求因素中,投资需求成为主推动力,而最终消费需求的作用则在逐年减弱。
我们通过将福建的最终消费率同我国的平均水平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福建省的最终消费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与地理位置相近、经济结构相类似的广东省比较,也发现福建省的最终消费率较低(见表2)。
这说明福建省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对较弱。
(二)结构发展特征最终消费由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组成,其中居民消费又可分为农村消费和城市消费。
居民消费与政府消费之比2000年为75.1:24.9,2008年为73.6:26.4,政府消费的比重略有增加,但消费的主体仍然是居民消费。
基于主成分回归模型的福建省农民增收因素分析
3 模 型 的建 立
主成 分分 析通过构 造原 始变 量 的线 性组合 ,得 到 一组互 不相关 的能反 映原 始变 量绝大 部分信息 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或者 只讨 论统计 意义显 著 的因素 ,而统计 意义 不显
收稿 日期 :2 0 — 1 ~2 09 1 3
作者 简 介 :胡 虎 肇 (9 3 ,男 ,硕 士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统 计 学 18 一)
第二产 业 G DP为 X ;( ) 人 均第 三 产 业 GD 8 P为 X ; ( )第 一 产业 就 业 比 x :反 映农 业 的劳 动力 。 9 资源 的变化 。
农 业技术 ,农 业产 业化程 度低 ,农村 劳动力 转移 困
难 ;城 乡二元 经济结 构是造 成农 民贫 困的体 制性 障 碍 ] 。国内学者 的研究显 示 出 以下 特点 :第 一 ,对 农 民收入 增加 的研究 主要集 中在某 几个 因素 上 ,缺 乏综 合性 考虑 ,建 立 的 回归 方 程 只考 虑个 别 因素 ,
著 的因素 则未予 考虑 ;第二 ,进行 实证分 析 时 ,建 立 多个 回归方程 ,分组 计算 并讨论 各个 因素对农 民 增 收的影 响 ,但 没有综 合所 有 因素 于 同一 环境下 进
行分 析 比较 。
但是 从 1 9 9 8开 始 ,农 民人 均 纯收 入增 长 率一 直 都 处于 5 的低水 平 ,同时 ,城 乡居 民及 农 村 内部 收
关 键 词 :福建 省 ;农 民增 收 ;主 成 分 回归模 式
中图 分 类 号 :F 2 31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 7 —5 1 ( 0 0 2 O O 6 3 6 7 2 1 )O —5 — 3
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
中国经济增长要素贡献率实证分析刘斌;孙录见【摘要】In order to explore the driving force of China'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paper studies the economic growth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otal factors like the annual real GDP, capital investment and labor age population in the years from 1980 to 2014.The results show that,in the two different periods from 1981 to 1990 and from 1991 to 2014,because of different macroeconomic environment and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 's national conditions,different factors made different contributions to economic development.But in the whole period from 1981 to 2014,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 was increasing,while the capital's contribution was greatest and kept stable in the long-term.By contrast,the influence of labor force was gradually decreasing,which was not consistent to the traditional concept of "many hands make light work".Therefore,the demographic dividend was not obvious in China.%为了探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所在,文中使用1981-2014 年的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全要素视角进行了分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 1981-1990 年与 1991-2014 年两个时间段,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差异.在 1981-2014 年,技术进步的影响日趋增大;资本的贡献度最高,且长期保持平稳;劳动力因素的影响逐渐下降,与传统的"人多力量大"的理念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期刊名称】《西安工业大学学报》【年(卷),期】2015(035)011【总页数】5页(P921-925)【关键词】改革开放;经济增长;技术进步;资本量;劳动力【作者】刘斌;孙录见【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015一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与发展,除了具有稳定的社会体制外,主要源自生产资料诸如劳动力、资本等的投入及技术的运用.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社会化大生产的方向,引导着经济体由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的转变.在这个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有所差异,这一点已为经济学界所熟知.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改革开放30余年,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GDP 年均增速超过9%,经济总量已居全球第二位,中国经济的发展奇迹引起国际社会极大关注,众多国内外学者纷纷就此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希望挖掘出支撑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源动力.对中国30余省份的农业部门研究发现:尽管不同省份间生产效率差距较大,但大部分地区农业经济的增长来自生产效率的提高[1];而对中国制造业和服务业的迅猛发展的研究也发现,同样源自劳动力使用效率的提高,表现在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要么倒闭,要么转型为私有企业,导致工人下岗,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2];有学者对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研究发现,中国和越南的高速增长归因于经济结构从农业向工业的转变以及有利的人口年龄结构[3];张军认为生产要素的高投入及要素配置效率的提高引致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4];而郭继强指出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数量、物质资本、技术进步、社会体制以及制度机构等因素共同对经济增长起作用[5];蔡昉更是从人口红利与刘易斯拐点视角出发,进行了一系列相应研究,提出人口红利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随着生育率下降、老龄化到来,中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后人口红利时期应从提高技术进步着手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6-9].纵观现有对中国令人吃惊的经济发展进程的研究,可以发现大多数学者从理论及实证两个方面对不同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时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因素及其贡献并不一致,原因在于研究所选时间段以及经济指标的各异,同样,现有研究中所采的实证计量方法因为假设以及条件的差异也使得分析结果有所差别.鉴于此,本文从改革开放出发,选取更为全面的时间段,以成熟的全要素生产率为考察视角,分析中国经济发展的要素构成,进一步探究不同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以针对性的提出相关建议从而促进中国经济发展.1 理论分析与模型设定对于经济增长的源泉,一般通过增长核算的方法来认识与度量.增长核算是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两个不同的来源:生产要素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当生产要素只包括资本和劳动时,则增长核算方法把产出的增长分解为资本增加、劳动增加与技术进步的贡献[10].为了更具有一般性,假设经济社会生产函数形式为式中:Y为国民收入或总产出;A为经济的技术状况,也称为全要素生产率;L为投入的劳动量;K为投入的资本量[10]对(1)式两边取全微分有两边除以Y式(3)进一步变形为由于式(4)中分别表示总产出中劳动收益与资本收益所占的份额,假定二者分别记为α与β,于是得到增长的核算公式为即产出增长=技术进步+劳动收益份额×劳动增长+资本收益份额×资本增长.从而产出可以由技术进步、劳动量变动以及资本量变动三个因素来解释.2 数据选取与处理本文考察不同因素尤其是劳动力数量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大小,这里分别以年度GDP来表征国民收入Y,以A代表技术因素,以年度固定资产投资来表征资本投入量K,以年度15~64岁人口数量表征劳动量L,其中,为了剔除掉价格因素的影响以使分析结果更有经济学意义,通过GDP平减指数对年度GDP进行相应处理.由于早前数据的缺失,文中选取1981-2014年的年度宏观经济数据来研究劳动力、资本和技术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具体包括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3组1981-2014年的年度时间序列数据,这在统计学上符合大样本规定,因此具有代表性.这些数据均来自《中国统计年鉴(1982-2014)》与《2015年中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3.1 数据平稳性检验如果研究的时间序列不平稳,那么极有可能出现伪回归,导致研究结果就不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所以先要进行平稳性检验[11].文中采取ADF单位根法检验平稳性.考虑回归模型式中:a为常数;δt为时间趋势项;ut独立同分布于正态分布N(0,σ2).对式(1)左右两边同时减去yt-1,得式中:τ=ρ+1.平稳性检验的原假设为H0:τ=0,即模型具有一个单位根,非平稳;备则假设为H1:τ<0,即模型不具有单位根,平稳.Dickey-Fuller经研究发现参数τ的t统计量不再服从t分布,Mackinnon经模拟给出了不同显著性水平下的临界值,于是通过参数τ的显著性检验即可拒绝或者接受原假设,从而知道原模型是否具有平稳性.这便是DF平稳性检验.为了修正DF平稳性检验的一些不足之处[11],Dickey-Fuller发展了DF检验,提出了 ADF单位根检验法.给式(2)的右边加上yt的若干阶滞后差分项,模型化为类似于上述DF检验,通过估计值的显著性检验即可知道原序列是否平稳.通过Eviews 5.1软件,对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见表1.表1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Tab.1 The stationarity test of variables检验项 ADF统计值临界值(1%)临界值(5%)平稳ΔL/L-4.043 407-3.670 170-2.963 972 平稳ΔK/K-3.591 738-3.679 322-2.967 767结果ΔY/Y-4.171 224-3.699 871-2.976 263平稳经ADF检验,ΔY/Y、ΔL/L在1%和5%显著性水平下都是平稳的,ΔK/K在5%显著性水平下是平稳的.3.2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将ΔY/Y作为因变量、ΔL/L和ΔK/K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结果有注:()内为标准差,[]内为t统计量,R2=0.56,D.W.=1.11,F=17.99.回归发现,系数均通过显著性t检验.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受到劳动力、资本量以及技术因素的显著影响,其中劳动力数量增加1个百分点,引起经济增长0.25个百分点,资本量增加1个百分点,引起经济增长0.20个百分点.为了更深入分析劳动力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里以上述回归结果为基础,分别计算1980年至今技术、劳动力以及资本量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如图1所示.图1 1981-2014年不同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Fig.1 The contribution rates of different factors to economic growth from 1981to 2014从图1可以看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达到9.7%,其中,技术因素贡献率为25.44%,劳动力因素贡献率为7.33%,资本投入量贡献率为67.23%.分不同时期看:①1981-1990年,技术因素贡献率虽在20%以下,但逐步提高,也说明这一时期改革开放中国开始走科技兴国之路;劳动力贡献率在10%以上,资本量贡献率处于高位且较为平稳,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中,资本贡献占主要因素;劳动力贡献占比也较高,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早前的高生育率引致这一时期劳动年龄人口较多,从而体现为一定程度的人口红利;②1991-2006年,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升,相比较,这一时期尽管人口总量以及劳动年龄人口也逐年增加,但劳动贡献率反而呈不断下降趋势;资本投入贡献率较平稳,在65%左右,说明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中,资本量依然占主要因素,技术进步影响逐年上升,劳动因素贡献率下降;③2007年至今,技术及劳动力因素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下降,资本量贡献率上升明显,这可以从这一时期国际经济环境影响中国基本面来解释,受次贷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双重影响,以投资及外需为主导的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实体经济惨淡,虚拟经济萎靡,直接表现在产量过剩,CPI逐年下降,劳动失业率上升,而国家及时出台4万亿资金、央行持续降准降息等刺激计划,扩大投资规模来盘活、提振经济,从而资本量的贡献度上升明显.4 结果分析基于1981-2014年的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全要素视角分解发现: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差异,但技术进步的影响日趋增大,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最高,且长期保持平稳;相比之下,劳动力因素的影响逐渐下降,同人们传统所认定的“人多力量大”的思想并不一致,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究其原因,一方面,中国政府大力培育技术创新,尤其“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因此,技术因素从内生与外在两个方面均对中国经济的增长贡献度逐步提高,另一方面,国民经济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对于消费,由于中国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富人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而低收入群体因住房、养老、医疗、子女教育等的考虑而提高储蓄率,相应减少消费,所以内需不足,对于出口,国际经济危机导致外需严重下降,增长乏力,从而给以出口为导向的中国经济产生极大负面影响,因此,投资,就成了中国刺激经济增长的唯一有效手段,从而表现在资本的贡献度长期居高不下.此外,人口红利并没有表现出人们的预期,主要在于尽管劳动年龄人口众多,给经济增长提供了丰富的廉价劳动力,但是中国特殊的户籍制度以及收入差距、生活成本等经济制度等因素致使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趋缓,劳动人口参与率不高,劳动力并没有转化为生产力,这从近年来企业岗位空缺和失业率高企这一矛盾明显能够看出,严重阻碍了二元经济结构的消除.对此,可以从改变现有户籍制度、降低劳动力流动成本、加大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以及因地制宜建设劳动密集型产业等方面着手,来切实提高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5 结论文中依据西方经济增长理论构造了经济增长的多因素模型,然后使用1981-2014年的年度实际GDP、资本投资以及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对中国经济增长从全要素视角进行了分解研究.1)在1981-1990年与1991-2014年两个时间段,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同以及中国国情的特殊性,不同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有所差异.2)技术进步的影响日趋增大,而资本的贡献度最高且长期保持平稳;劳动力因素的影响呈逐渐下降趋势,与传统的“人多力量大”的理念并不一致,同时也表明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3)我国虽然人口众多,人口红利在中国表现并不明显,因此在切实提高中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我国政府未来10年时间里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相关文献】[1] HU B D,Michael McAleer.Estimation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Efficiencies with Panel Data[J].Mathematics and Computers in Simulation,2005,26(5):652.[2] LIU S N.Efficiency Made at Cost of Workers'Interest[N].China Daily:North Amercian ed,2006-08-30(4).[3] COOK S.Structural Change,Growth and Poverty Reduction in Asia:Pathways to Inclusive Development[J].Development Policy Review,2006,24(1):179.[4]张军.中国经济还能增长多久[N].文汇报,2004-05-10(5).ZHANG Jun.How Long can Chinese Economic Grow[N].Wenhui news.,2004-05-10(5).(in Chinese)[5]郭继强.教化投资:人力资本投资的新形式[J].经济学家,2006,32(4):78.GUOJi-qiang.Education and Influence Investment:A New form of Human Capital Investment [J].Economist,2006,32(4):78.(in Chinese)[6]蔡昉.刘易斯转折点——中国经济发展新阶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CAI Fang.Lewis Turning Point:a Coming New Stage of China’s Economic Development[J].Beijing:Social Sciences Academic Press,2008.(in Chinese)[7]蔡昉.未来的人口红利--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开拓[J].中国人口科学,2009,18(6):2.CAI Fang.Demographic Dividend in the Future: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ic Growth Fountainhead[J].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2009,18(6):2.(in Chinese)[8]蔡昉.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农民工:论中国特色的深度城市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0,73(2):40.CAI Fang.Chinese Migrant Workers receving the World’s Attention:On Deepening Urbanization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2010,18(2):40.(in Chinese)[9]蔡昉.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刘易斯转折点[J].经济研究,2010,55(4):4.CAI Fang.Demographic Transition,Demographic Dividend and Lewis Turning Point [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2010,55(4):4.(in Chinese)[10]高鸿业.西方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GAO Hong-ye.Western Economics[M].Beijing:China Renmin University Press,2004.(in Chinese)[11]高铁梅.计量经济分析方法与建模——Eviews应用及实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GAO Tie-mei.Econometric Analysis Method and Modeling:Eviews Application and Instance[M].Beijing: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2000.(in Chinese)。
基于LMDI模型的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
文章编号:20950365(2018)03004109基于L M D I 模型的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刘琼芳(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㊀350117)㊀㊀摘㊀要: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税收增速呈下滑趋向,研究税收新增长点成为学术界的新议题.以福建省为例,基于L M D I 指数分解方法分析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㊁行业税收结构对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05 2015年,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㊁行业税收结构对福建省税收增长均具有正效应,其中经济增长的税收产出效应最大,行业税收结构对税收增长的影响最小.最后,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㊁优化产业结构㊁稳定税源㊁构建税收分类分级管理以及完善税收管理系统等五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㊀㊀关键词:福建省;税收收入;经济增长;产业结构㊀㊀中图分类号:F 812.42㊀文献标识码:A ㊀D O I :10.13319/j .c n k i .s j z t d d x x b s k b .2018.03.07收稿日期:20180110基金项目:福建科技厅软科学项目(2017R 0033);福建省社会科学一般项目(2013B 190)作者简介:刘琼芳(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财政与国有资产管理研究.本文信息:刘琼芳.基于L M D I 模型的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3):41G49㊀㊀近年来,在我国宏观经济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经济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速度,逐渐放缓到7%左右的增速,进入了非周期性的结构减速阶段,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必然导致税收增速下滑.从国家层面来看,据国家统计局数据计算,按1978年不变价格为基准,2005 2015年国家税收收入从6652.38亿元增长到22110.18亿元,年平均增长12.76%,其中,2012年前税收年均增速达到16.27%,但2012年后宏观经济放缓,税收年均增速下降到4.99%;从福建省税收总收入来看,(按1978年不变价格),2005 2015年福建省税收收入从2005年的178.47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655.83亿元,年平均增长13.90%,其中,2012年前税收年平均增速达到17.47%,但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2012年后税收年均增速下降至5.99%.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约束背景下,探索税收新增长点以保证税收收入的稳定增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福建省为例,以2005 2015年为样本期,采用L M D I 指数分解技术,全面分解出影响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4个关键因素,并测算每个因素对税收收入变化的作用强度和贡献率,并从逐年效应和累计效应两方面进一步研究影响因素贡献值的变化趋势及产生这种变化的作用机理.希望能为稳定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提供政策指导,同时也可为其他地区的税收增长影响因素分析提供参考.一㊁文献综述(一)经济增长因素邢锋等[1]以福建省为例,定量分析了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度,指出经济增长是税收收入高速增长的支撑点;张斌[2]认为经济产出因素对税收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但其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呈下降趋势;王道树[3]从经济增长㊁物价变动㊁税收征管三个方面来探讨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动因,指出经济增长在税收收入增长中起到主导作用,经济增长的快慢程度直接决定税收增长的进度.(二)产业结构变动因素第12卷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 o l .12㊀N o .32018年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J o u r n a l o f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T i e d a oU n i v e r s i t y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E d i t i o n )㊀㊀㊀㊀㊀㊀㊀S e p.2018贾莎[4]指出产业结构因素的税收产出效应呈下降趋势,而各产业税负率的税收产出作用不断增强;关飞[5]认为,产业结构影响下的税源结构因素对于税收增长起到重要作用,以增值税等为代表的产业税源对税收增长有显著的拉动作用;吕冰洋等[6]通过研究以东㊁中㊁西部三大区域为例,发现提高第三产业与第二产业的产值比有助于税收收入的增长,其中东部地区最为显著,中部次之,西部最弱.孔翠英[7]㊁姚公安[8]通过统计第二㊁三产业的税收弹性系数㊁产业税收协调系数等指标,表明税收与产业的结构不匹配一定程度会阻碍经济发展.(三)税制因素吕冰洋等[9]分析指出,间接税的税制设计放大了纳税主体的纳税能力,这是促使税收增长超G D P 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李珂等[10]指出,流转税是税收增长的主导力量,对税收增长的效应度维持在55%以上;高培勇[11]发现,现行税制所形成的巨大 征管空间 ,是促使中国税收持续走高的源泉所在.(四)其他因素刘金东从存量资产对税收的贡献度的角度出发,认为来自存量资产的税收收入的持续增加,使税收超G D P 增长成为必然;王剑峰[12]认为中央征收集权对税收增长呈显著的正向关系.张赞媖[13]以湖南省为例,从投资㊁消费㊁出口三个方面构建税收收入增长模型,研究发现投资对税收的贡献度最大,出口次之,消费最小.综上,税收收入指标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而现有研究较多是从单个因素或者两种因素进行税收增长分析,研究方法多数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前者不能揭示变量之间的深层次关系,不能提供影响因素的效应值,其提供的结论及建议必然存在偏差.后者由于模型误差的存在,会降低实证结果的可靠性.为此,如何规范的采用综合分解技术进行税收增长因素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杭秀兰㊁王久瑾[14],刘金东㊁冯经纶[15],邢锋㊁刘炜敏[1]依次初步探索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均采用的是三因素分解法,存在税收影响因素分解不全面的局限.本文以福建省为例,借鉴A n g [16G17]的对数平均D 氏指数法,基于2005 2015年相关数据对影响福建省税收增长因素进行四个方面的实证分解,从地税收入增加量和发展速度两方面测量每种因素对税收增长的贡献率及效应值,以期能为稳定福建省税收收入持续增长提供政策指导.二㊁福建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分析据«福建省统计年鉴数据»,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呈下降趋势(按1978年不变价格),2005 2015年G D P 年均增速累计下降5.13%.随着福建省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以及营改增的全面展开,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据统计,2015年福建省税收收入比上年仅增加了1.06亿元,年增长速度为0.162%,创10年来的历史新低.这种挑战不仅来自于税收规模上的相对萎缩,也来自于税收产业结构上的待优化.(一)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总体规模分析从税收收入的规模来看(按1978年不变价格),2005 2015年福建省税收收入占G D P 的比重呈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年平均占比为14.99%,其中2005年达到比重最小值为13.09%,2013年达到11年间比重最高位为16.68%,比重在13%~17%区间范围波动,说明福建省税收收入与G D P 的占比维持在相对稳定的范围.从年均增速看,福建省G D P 从2005年的1363.86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4195.0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1.89%,税收收入从178.47亿元增加到655.8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为13.90%,说明10年来福建省税收收入的年均增速略高于G D P 的年均增速(表1).表1㊀2005 2015年福建省税收收入与G D P 的相关分析%项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G D P 增长率11.314.815.911.915.216.713.29.58.37.86.2税收收入增长率13.020.418.816.312.319.718.716.311.07.10.2税收收入/G D P 13.113.714.114.614.314.615.316.316.716.615.6㊀㊀数据来源:2005 2015年«福建省统计年鉴»㊁«中国税务统计年鉴»整理计算.24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2卷㊀㊀㊀(二)福建省各产业税收收入结构分析从三次产业的产值比重来看(按1978年不变价格),福建省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㊁第三产业转移.2005 2015年福建省第一产业占G D P 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产值比重处于8%~13%区间波动,总体下降了4.47%;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处于48%~52%区间波动,总体增加了1.84%;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处于39%~42%区间,总体增长2.63%(图1).据福建省统计局数据分析,福建省第一㊁第二㊁第三产业结构比例从2005年的12.6ʒ48.5ʒ38.9调整为2015年的8.2ʒ50.3ʒ41.5,产业结构决定税源构成,随着第二㊁第三产业占G D P 的比重提高,对税收收入的贡献值也不断攀升.2005 2015年第二产业税收收入由113.77亿元增加到319.96亿元,增长了2.81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0.89%.第二产业的税收贡献值虽在增加,但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累计下降了14.96%,其中,年平均贡献率为55.43%.第三产业税收收入由2005年的64.64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35.26亿元,增长了5.19倍,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7.89%,第三产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呈上升趋势,累计上升了14.90%,其中年平均贡献率为44.49%.第一产业的税收负担远远小于第二㊁第三产业,2006年国家全面取消农业税后,10年间第一产业对福建省税收收入的贡献率为0(图2).60504030201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48%49%48%49%49%51%52%52%52%52%50%11%11%11%10%9%9%9%9%8%8%13%39%40%41%39%40%42%39%40%41%40%4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份产值比重/%图1㊀福建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结构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36%38%40%42%44%44%45%47%49%50%49%64%62%60%57%56%56%54%53%51%50%51%0%0%0%0%0%0%0%0%0%0%0%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706050403020100年份税收贡献率/%图2㊀福建省三次产业税收贡献率㊀㊀(三)福建省各行业税收收入结构分析从各行业税收贡献率看(图3㊁图4),2005 2015年制造业㊁批发零售业㊁金融业㊁房地产业㊁建筑业直接拉动福建省税收增长,这五大行业对福建省税收收入的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43.25%㊁11.59%㊁7.09%㊁12.83%㊁5.82%.制造业是福建省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11年来福建省制造业共缴纳税收收入1927.25亿元,从2005年的90.28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248.58亿元,年平均贡献率为43.25%,制造业的税收贡献值虽在增加,但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5年的50.59%下降到2015年的37.90%,年平均下降2.85%;房地产行业对税收收入的贡献率增长最快,从2005年的13.63亿元增长到2015年的119.13亿元,年平均增长了24.21%.在全行业中,金融业㊁批发零售业㊁制造业㊁房地产业㊁建筑业是税收增量的重要来源,2015年这五大行业占全省税收收入总额的比重高达83.58%.34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刘琼芳:基于L M D I 模型的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采矿业制造业电水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2%51%6%5%12%3%1%2%3%8%8%税收占比/%行业6050403020100图3㊀2005年福建省各行业税收占比403530252015105038%4%6%9%12%18%8%1%2%1%2%采矿业制造业电水供应业建筑业批发零售业交通运输业餐饮住宿业信息技术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行业税收占比/%图4㊀2015年福建省各行业税收占比㊀㊀三、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L M D I 指数分解㊀㊀L M D I 指数分解技术能够测算出事物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和贡献率,近年来在学术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运用.A N G (2004)[16]在比较各种分解技术的基础上,指出对数平均D 氏指数法(简称L M D I )具有不产生残差㊁满足因素可逆㊁能够处理数据中的0值问题等优点,在理论基础㊁实践操作㊁结果呈现方面相较与其他指数因素分解方法更具有说服力.本文采用L M D I 模型从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㊁行业税收结构这四个方面对福建省税收收入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量化每个因素的贡献值和作用强度,以期为稳定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提供参考依据.(一)L M D I 模型原理与数据假定税收总额来自三大产业各行业税收收入额的汇总,即公式表示为T =ði j T i j ,对该式进行因素分解,具体结果如下:T =ði j T i j =ði j Y ˑY i Y ˑT i Y i ˑT i jT i=ði jG i ˑS i ˑI i ˑK i j(1)式中,i 表示产业;j 表示行业;T 表示税收收入总额;T i 表示i 产业税收收入;T i j 表示第i 产业的第j 行业税收收入额;Y 表示经济总增加值;Y i 表示第i 产业经济增加值.在这里定义G i =Y 表示经济增长因素;S i =Y i Y ,为第i 产业增加值占总增加值的比重,表示产业结构因素;I i =T iY i,为第i 产业的税收收入占该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代表产业税负因素.K i j =T i jT i,为第j 行业税收收入额占该产业税收总额的比重,代表税收结构因素.显然,总税收是包含总产出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㊁税收结构四种影响因素的综合性指标.接下来,从税收增长量和发展速度两个方面进行税收变动考察.增长量变动表示为әT ,税收发展速度表示为R ,具体表示如下:әT =T t -T 0=ði j G t i ˑS t i ˑI t i ˑk t i j -ði jG 0i ˑS 0i ˑI 0i ˑk 0i j =әT G +әT s +әT I +әT K (2)R =T tT 0=ði j G t i ˑS t i ˑI t i ˑk t i j )(ði j G 0i ˑS 0i ˑI 0i ˑk 0i j=R G ˑR S ˑR I ˑR k(3)加法分解法下,式(2)的4因素贡献值公式如下:әT G =ði j W i j ln G t G 0æèçöø÷әT S =ði j W i j ln S t S 0æèçöø÷әT I =ði j W i j ln I t I 0æèçöø÷әT k =ði j W i j ln K t K 0æèçöø÷其中,w i j =(T t i j -T 0i j )(l n T t i j -l n T 0i j )根据加法分解与乘法分解的相互转换关系,得出乘法分解法下,式(3)的4因素贡献值公式如下:R G =e x p ði j W i j ln S t S 0)æèçöø÷R S =e x p ði j W i j ln G tG 0)æèçöø÷R I =e x p ði j W i j l n I tI 0)æèçöø÷44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2卷㊀R K =e x p ði j W i j l n K t K 0)æèçöø÷其中,W i j =(T t i j -T 0i j )/(l n T t i j -l n T 0i j )(T t -T 0)/(l n T t -l n T 0)本文样本研究期间为2005 2015年,为剔除物价变动和通货膨胀影响,各指标数据以1978年为基期.由于第一产业的税收产出比重不到1%,因此剔除第一产业的经济增加值与税收收入额.根据数据可得性,将第二产业划为采矿业㊁制造业㊁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㊁建筑业,第三产业划分为交通运输㊁仓储及邮政业㊁批发和零售业㊁住宿和餐饮业㊁信息传输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㊁金融业㊁房地产业和其他行业.福建省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数据源自于2005 2015年«福建统计年鉴»,其他指标数据源自于2005 2015年«中国税务统计年鉴».(二)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L M D I 因素分析本文运用L M D I 分解法对福建省20052015年福建省税收收入进行加法和乘法因素分解,得到了逐年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和行业税收结构的各效应值(见表2㊁表3㊁图5).表2㊀福建省税收收入增加量效应因素分解分析表(加法)亿元年度经济增长效应T G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产业结构效应T S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产业税负效应T I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税收结构效应T k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总效应T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2005 200627.0427.042.412.417.077.070.020.0236.5536.552006 200734.1461.181.223.634.8511.920.100.1240.3076.852007 200830.9492.121.204.838.5320.450.230.3540.89117.742008 200940.78132.902.847.66-6.7913.660.250.6037.08154.822009 201056.08188.982.9710.646.2919.940.100.7065.44220.262010 201156.10245.081.3612.0016.3536.290.951.6574.76295.012011 201251.21296.291.4513.4522.4158.711.783.4276.85371.872012 201344.14340.432.0815.5311.1069.813.016.4460.34432.212013 201441.39381.821.4616.99-0.3269.491.087.5243.61475.822014 201520.75402.570.8417.83-21.8247.671.228.741.00476.81㊀㊀注:当年年度变化=当年累计效应-上一年累计效应;累计效应=各年度效应之和.表3㊀福建省税收收入发展速度效应因素分解分析表(乘法)亿元年度经济增长效应R G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产业结构效应R S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产业税负效应R I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税收结构效应R k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总发展速度R 年度变化累计变化2005 20061.151.151.011.011.041.041.001.001.201.202006 20071.161.331.001.021.021.061.001.001.191.432007 20081.121.491.001.021.031.091.001.001.161.662008 20091.151.711.011.030.971.061.001.001.131.872009 20101.171.991.011.041.021.081.001.001.202.232010 20111.132.251.001.041.051.131.001.011.192.652011 20121.092.451.001.041.061.191.001.011.163.082012 20131.072.641.001.051.021.221.011.021.113.422013 20141.082.841.001.050.991.211.001.021.073.672014 20151.063.001.001.050.941.141.001.021.003.67㊀㊀注:当年发展速度-1=当年增长速度;累计发展速度等于各年发展速度之积.54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刘琼芳:基于L M D I 模型的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产业税负行业税收结构908070605040302010084.43%3.74%10.00%1.83%影响因素贡献率/%图5㊀福建省税收收入各因素累积贡献率1.税收增长的总体因素分析2005 2015年,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行业税收结构㊁产业税负结构对福建省税收收入均具有正向影响.税收增长总量分解结果表明(表2),10年间,福建省税收收入累计增加了476.81亿元,其中经济产出贡献值累计增加了402.57亿元,产业结构贡献值累计增加了17.83亿元,产业税负结构是税收收入累计增加了47.67亿元.行业税收结构效应累计增加值为8.74亿元,而税收发展速度分解结果表明(表3),2005 2015年,福建省税收收入发展累计增加了367.27%,其中经济产出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和行业税收结构对税收发展增速的累计带动贡献分别为299.92%㊁104.99%㊁113.89%和102.41%.其中经济增长导致的税收收入增长率累计达到199.92%,产业结构变动㊁产业税负结构变动和行业税收调整带来的税收增速仅为4.99%㊁13.89%和2.41%,经济增长是促进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税收增长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经济增长累积效应占税收收入增长的比重为84.43%,在四个影响因素中位于第一位,表明经济增长是促进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从逐年效应看,经济增长对各年税收收入变动的贡献率波动性大,总体维持在66%的水平上.其中2005 2011年,经济因素对税收的效应值逐年递增,年均达到40.84亿元,随着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2012年后经济的税收产出效应值呈递减趋势,2015年下降到20.75亿元.福建省经济增长效应对税收总量贡献度的波动趋势,不仅与经济产出的税收增加值下降有关,还与国家实施税制结构改革,推行结构性减税政策等改革密不可分.但总的来说,经济增长因素仍是现阶段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主导因素.3.税收增长的产业结构因素分析产业结构累积效应占税收收入增长的比重为3.74%,在四个影响因素中位于第三位,表明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正向作用,但效果较不显著.从逐年效应看,产业结构各年度的效应值均为正值,年平均贡献率达到12%,说明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持续的拉动作用.在产业内部结构调整上,10年来第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变化不大,其中制造业占第二产业产值比重由78.61%下降到75.33%,建筑业占比由11.78%上升到17.34%,随着 营改增 税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工业税负有所下降,2015年,采矿业㊁制造业宏观税负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4.48%和1.76%,总体上第二产业的结构变动对税收增长具有负向作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变化较大,其中金融业占第三产业比重增加了8.28%,其他行业比重均有下降,但第三产业税负率上升较快,自2005年来金融业和房地产的宏观税负分别上升了13.76%和48.70%,因此第三产业产值结构变动对税收增长具有显著正向作用.由此分析,第三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税收增长效应优于第二产业,福建省产业结构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于第三产业结构调整.4.税收增长的产业税负因素分析产业税负累积效应占税收收入增长的比重为10%,在四个影响因素中位于第二位,表明产业税负因素是对税收收入增长的影响较为显著.从逐年效应看,产业结构各年度的效应值呈现出不稳定性,其中有7个正值,3个负值,产业税收效应在税收收入的贡献呈现出波动趋势,但产业税负结构优化调整在多数年份对税收增长具有拉动作用,总体作用强度足以抵消其他年份对税收收入产生负效应的影响.从产业内部上看(图6),第二产业税负变动整体呈下降趋势,总体维持在15%~17%区间水平上,而第三产业税负变动幅度较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总体上升了7.05个百分点.前者是由于第二产业中产值份额较大的工业税负的下降所引起,2005 2015年间,工业的行业税负由20.23%下降到17.22%,年均下降1.6%;后者由于第三产业中金融业㊁房地产业的行业税负逐年变动性所引起,10年来,金融业的行业税负年均增速为6.78%,房地产行业税负年均增速为13.24%.总体而言,第三产业税负结构变动是提高税收产出效应的主要因素.64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2卷㊀第三产业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52015105017.1%16.6%13.1%13.8%15.4%16.0%15.2%16.2%12.2%15.8%17.5%17.2%17.5%17.8%16.3%16.2%19.6%19.2%21.4%21.1%15.8%15.2%第二产业年份税负变动/%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数据来源:由2005 2015年«福建省统计年鉴»㊁«中国税务年鉴»整理计算.图6㊀2005 2015年福建省产业税负变动情况㊀㊀5.税收增长的行业税收结构因素分析行业税收结构累积效应占税收收入增长的比重为1.83%,在四个影响因素中位于末位,表明行业税收结构对税收增长具有一定的微弱正向效应.从逐年效应看,行业税收结构各年度的效应值均为正值,年平均贡献率为13.05%,表明行业税收结构优化调整在对税收增长具有持续的拉动作用.从产业内部结构上看,第二产业税收贡献值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其中建筑业税收结构变动是第二产业税收变动的主要因素,2005 2015年来,建筑业税收收入占该产业税收比重增长了4.94%,建筑业税收结构调整带动了第二产业税收增加,而工业税收结构变动则产生了微弱负效应,尤其是2013年后,制造业税收比重的下降是导致第二产业税收增长缓慢的诱因.第三产业税收贡献值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税收结构变动是第三产业税收增长的主因,而交通运输㊁仓储邮政㊁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的税收结构调整产生了微弱的负向影响.20052015年,金融行业对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累计增加14.27%,房地产业累计增加14.44%.近年来,第三产业税收结构调整优于第二产业,尤其在2013年后第三产业的税收总量超过了第二产业,逐渐成为福建省税收增长的主要来源.由此分析,福建省行业税收产出微弱正效应来自于第三产业内部税收结构调整的作用.五㊁结论与对策建议(一)结论从累计效应上看,在各项税收收入影响因素中,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结构㊁行业税收结构对税收增长均具有正向影响.经济增长是拉动地税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对地税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84.43%,但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的贡献值总体上呈下滑趋势;产业结构㊁产业税负结构和行业税收结构对税收增长的贡献度不高,分别为3.74%㊁10%和1.83%,其中第二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对税收产出具有负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工业产值结构㊁税收结构变动和工业行业税负下降;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的税收产出呈正向影响,主要原因在于金融业和房地产业的产值变动.从逐年效应上看,2005 2015年,经济增长㊁产业结构㊁行业税负结构的逐年效应均为正值,说明三者的变动对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起到持续的正向拉动作用.其中,经济增长对福建省税收收入增长的逐年平均贡献率为282.35%,产业结构和行业税收结构的逐年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2%和13.5%.说明经济增长的税收产出的作用强度最大,产业结构次之,行业税负结构最小.同期,产业税负结构的逐年效应既正值,也有负值,且正效应的年度在整个分析期间占多数,说明产业税负结构的在大多数年份对税收收入增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二)对策建议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经济增长是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在经济增速下降的背景下,应建立可持续经济发展战略,实现生产方式转型㊁产业结构优化㊁产业层次升级.改变过去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方式,实现福建省经济生产方式由自然资源密集型过渡到要素积累型最后向集约型转变.其次,发展地方经济,扶持重点企业,稳住地方重点税源,不断提高福建省经济核心竞争力.最后,努力培育经济新增长点,目前福建省税源仍高度集中于房地产㊁建筑㊁金融㊁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产业74㊀第3期㊀㊀㊀㊀㊀㊀刘琼芳:基于L M D I 模型的福建省税收增长的因素分解分析结构不合理导致税源结构单一,福建省应结合省域特色,加强招商引资,培育新兴产业,扩大税源.2.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各产业经济产出效应首先,加快以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结构调整,从制造业发展高端化㊁工业发展技术化方面入手;加快培育等新能源㊁低能耗的新兴产业,提高福耀玻璃㊁龙马环卫等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值的贡献率,从而降低第二产业对税收收入增长的负效应.其次,从全行业税负水平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的平均税负水平最高,因此应加快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高第三产业对税收增长的作用强度,发挥地区优势,大力发展海峡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餐饮业等传统行业的高端化和社区服务㊁电子信息等新兴服务业的特色化,扩大第三产业对税收变动的正效应.最后,实现三次产业的协调发展.加速第一产业向第二㊁三产业转移步伐,科学提高产业结构的税收产出质量,同时通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经济发展速度,控制经济增长对税收收入贡献率下降趋向.3.优化税制结构,重建地方税收体系首先,适当调整直接税与间接税比重.降低间接税比重,提高所得税等直接税比重,加快推进营改增 与其他税收政策的结构性衔接,将政策调整引起的间接税比重减少而导致宏观税收变动的冲击最小化.其次,在 营改增 政策的过度时期,地方政府可将现有税制进行优化整合或通过新设税种等形式增设辅助税种,例如巩固完善资源税,福建省矿产资源较为丰富,目前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300多处,砂㊁花岗石㊁叶蜡石等探明储量居于全国前列,据2006 2020年«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指出,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近20年内仍将保持不变,到202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2000年的2倍,消费量预计在30亿吨标准煤左右.由此分析,资源税可成为福建省地方税收的主要税种之一,福建省可结合资源稀缺程度㊁市场价格㊁生态补偿成本等因素,完善计价方式和扩大征税范围,例如将高能耗㊁高污染的资源型产品计入纳税范围,从而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地税收入增长.最后,以税制结构的优化带动产业税收结构调整,有利于均衡产业税负水平,加强税收结构对地税收入变动的正向作用.4.实行税收分类分级管理第一,加强重点税源管理,将税源按照重点税收企业㊁中小企业㊁个体户的税源分类标准进行管理,核定地区重点税收企业标准,实现重点税源企业集中管理,对零散税源的科学化征管.第二,革机构设置体系,打破地域限制,将原本按片管户的税源管理模式转变为以税源分类为依据的基层分局模式,针对各类税源企业的特点,实现精细化管理和风险防御.在组织形式上设立扁平式机构层次,拓宽管理幅度,保证信息畅通,有利于征税效率的提高.第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根据税源专业化管理的需要,定期分类开展纳税评估指导工作和岗位分类培训,有针对性地对纳税重点环节加强培训,优化税收征管人力资源,提升税务人员的征管能力,使税收管理工作高效化㊁专业化㊁便捷化.5.构建科学化的税收管理系统首先,利用信息技术建立综合性省域税务信息系统,实现税务信息的自动化采集和高效使用,实现税务各部门的信息共享,不仅提高税收部门征税效率,还为地方税收监管考核提供依据.其次,构建税收因素分析机制,合理的税收计划依托于科学的调查分析和预测,建立以L M D I因素分解法为基础的税收增长分析体系,科学评估影响税收变动的各个因素贡献率,增强税收增长变动的敏感性分析,政府部门可依据评估情况及时采取风险预防措施和制定科学的税收筹划.再次,完善纳税评估体系,纳税部门应在数据采集㊁税务核查㊁评价考核等方面制定严格的评税工作制度,提高纳税人员征税效率,保证纳税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最后,理清税收政策与依法治税的关系,在实践中将政策的指令性转化为指导性,保证税收政策的顺利实施,实现税收征管与宏观调控职能相统一,保证福建省税收收入稳健增长.参考文献:[1]邢锋,刘炜敏.福建省税收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关联分析[J].税收经济研究,2016(6):51G59.[2]张斌.基于L M D I分解技术的中国税收增长宏观因素分解分析[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5(8):50G59.[3]王道树.关于税收增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统计学中的指数体系方法在税收分析领域的一个应用案84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第12卷㊀。
福建省产业结构地区差异聚类分析
福建省产 业结构地 区差异聚 类分 析
李航飞 ,汤小华
( 建 师 范 大 学 地 理 科 学 学 院 ,福 建 福 州 福 3o o ) 5o 7
摘要 :选取 19 - 0 4年数据 ,对 福建省各 地区经济增长情况进行偏离一 9 5 20 份额分析 ,以此 为依 据对福建省 9个地
级 市 进行 聚类 分 析 ,将 其 产 业 结 构 的特 点 分 成 产 业 结 构 贡 献 率 与 竞 争 力 贡 献 率 都 大 于 零 、产 业 结 构 贡 献 率 小 于 零 而 竞 争 力 贡 献率 大 于零 、 产业 结 构 贡 献 率 和 竞 争 力 贡 献 率 都 小 于 零 三 类 ,说 明福 建 省 产业 结构 地 区差 异 明显 ,并 对 不 同 地 区 产业 结构 对 经 济 增 长 的贡 献 情 况 进 行 分 析 ,以 期 为 福 建 省 各 地 区产 业 结 构 调整 和优 化提 供 一 定 的参 考
力 因素 ( 区位 因素 )来解 释 这 种偏 离 。这样 ,一 个
各 种 自然 资源 与 物质 资料 在 国 民经济 各 部 门的 配 置 及 其 相互 制约 的方 式 ,反 映着 一 个 国家 或地 区经 济
发展 的水 平 、发 展 的程度 、 内在 的 活 力与增 长 的 潜
地 区的经 济增 长 ()可 以分解 为 3个 分量 :地 区增 G 长 分 量 () N 、产业 结 构 偏 离 分量 () P、竞 争力 偏 离 分 量 () 以此 说 明 区域 经 济 发 展 和 衰 退 的 原 因 , D, 评 价 区域经 济 结构 优 劣和 自身 竞 争力 的强 弱 ,找 出
式 中 :G、l 、 、D 依 次 表示 研 究 区域 在 计 算 期 i v , i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经 济 增 长研 究 的 简要 述 评
增长 是世 界各 国经 济 的关键 问题 之一 。在 发展 中 国家 ,经 济增 长 更是特 别 为人们所 关注 。 因此 ,现代 经 济学 对 经 济 增长 进 行 了大量 研 究 ,如 新古 典 增长 理论 、新增 长 理论 及制 度变 迁 理论 ,都分 析 了经 济 增长 的源 泉及 内生机 制 。 2 世 纪 4 年 , 哈 罗德 和 多马 的长期 经 济增长 模 型被视 为 现代 经济 增长 理论 出现 的标志 。 O 0 代 这一 模 型 强调 的是 资本 增加 对 经济 增长 的作 用 ,分 析 的是 资本 增 加与 经济 增 长之 间 的关 系 。 但是 , 由于 “ 哈罗 德 一 多 马模 型 ”假 定资 本报 酬 率 是常 数 ,这 就 间接 地假 定 了资本和 劳动 在
实际 增长 率 ) 。美 国经济学 家索 洛在 仔细 研 究哈罗德 经济 增长 理论 之后 ,放弃 了资本 与劳动 不 可 替 代 的假 定 ,从而 创立 了新 古 典经 济 增 长理论 。新 古 典经 济增 长理论 的模 型是 封 闭的 ,仅 研 究 某 一 国家 的经济 增 长 ,以资本 边 际 收益 递减 、完全竞 争 经济 和 外生 技 术及 其 收益 不变 为 其 理 论假 设 。该模 型认 为 ,技 术进 步 是经济 增长 的主要 动 力 ,从长 期看 可称 之 为唯 一 的动力 。 另外 ,新 古 典经 济增 长理 论还 假定 各 个 国 家有相 同的机会 得 到 同样 的技 术 , 冈而 各 国间没 有 技 术 水平 的区别 。该 模 型 由此 得 出结 论 :各 个相 互独 立 的 国家有 很 强的 使 经济 发 展水 平和增 长率趋 于一 致 的倾 向 ,在 各 国间要 素 可 自由流动 的情 况下 将增 强 这一 趋 势 。新 占典增 长理论 的局 限性 在 于它 假 设技术 进步 是外 生 的 ,它 也不 能解 释技 术进 步 的原 因 , 也无 法解 释世 界各 国人均 收入 水平 的差 异和 实际人 均 G P 增 长率 的差异 。 D 以美 国经 济 学家 罗默 和卢 卡斯 为代 表 的 “ 新增 长理 论 ”充 分 吸纳 了经 济 增 长研 究 的最新 成 果 , 克服 了在 增 长理论 中 占主导 地 位 的新 古典 经济 增长 模 型 的局 限性 , 为经 济增 长理 论带 来 了生机 和 活力 。 罗默认 为 ,生产 要 素 的收 益 问题 是 经济 增 长 的一个 重 要 闵素 ,新 古 典增长 理 论 关 于边 际收 益递 减 的假 设 是导 致 其 失败 的原 因 。因此 ,他 的增 长模 型放 弃 了这 个假 设 。 在 罗 默 的增 长模 型 中,特殊 的知识 和 专业 化 的人 力 资本不 仅进 入 了生 产 函数 ,而且 成 为经济 增 长 的主 要 因素 。它 们不 仅能 形成 自身递 增 的收 益 ,而且 能使 资本和 劳 动等 要 素投 入也 产生 递 增 收益 ,从而 使整 个经济 的规模 收 益递 增 ,递增 的收益保 证 着 长期 经 济增 长。卢 卡斯 的建 模 思 想和 罗 默稍 有不 同。他 的增 长 模 型 以人 力资本 为 核心 ,把 资 本划 分 为物 质 资本 和人 力 资
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2015年32期总第807期中国经济增长因素分析■史心怡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要:经济增长因素研究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通过经济计量模型和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探讨了资本因素、劳动力因素和制度因素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并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说明。
关键词: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经济计量模型一、引言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经济飞速发展,这种高速增长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根据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
此外,政治和经济制度也对一国经济增长起重要作用。
本文将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因素加以分析,对维持我国经济稳定持续增长以及更好地促进我国的长期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经济计量模型与变量说明1.模型构建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认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资本、劳动力和技术进步。
除此之外,某些非积累的因素也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制度因素,特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权制度、市场化程度以及对外开放程度。
由此本文把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劳动力投入、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支出水平七个因素纳入生产函数,设定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
假定初始生产函数为Y=F (K,L,H,I,G,IO,M ),为了研究各影响因素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弹性,在此生产函数基础上将其设定为对数线性模型,即LnY=β0+β1Ln (K)+β2Ln (L)+β3Ln (H)+β4Ln (I)+β5Ln (G)+β6Ln (IO)+β7Ln(M)+ε其中:Y 即总产出,K 即资本存量,L 即劳动力投入,H 即人力资本,I 即知识资本,G 即政府支出,IO 即对外开放程度,M 即市场化程度。
2.变量选取、数据来源与处理(1)变量选取把K、L、H、I、G、IO、M 七个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解释变量,把Y 作为被解释变量,其中各变量指标说明如下:Y,在此选用GDP 代表总产出作为经济增长的总量指标;K,指经济系统运行中所使用的资本量,在此资本量使用资本存量净额;L,本文选择各年度从业人员数量作为劳动力投入的度量;H,用年度教育投资额表示;I,用R&D 经费支出来表示;G,本文选用财政支出代表政府支出;IO,反映该指标是进出口贸易总额;M,本文选用利用外资总额代表市场化程度。
第三节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一、索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索洛认为,经济增长的源泉来自于两方面: 一是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投入的增加; 二是要素生产效率的提高,即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为:Y=AF(K,L)
dY dA F ( K , L) Y Y dK dL K L
dY F ( K , L) MPK MPL dA dK dL Y Y Y Y
1983年,丹尼森又对美国1948~1981年的经 济增长进行类似的分析,结果发现: 美国经济年均增长3.2%, 其中:★要素投入量产生的增长率为1.1%, 占总增长率的34%; ★全员要素生产率提高带来的增长率 为2.1%, 占总增长率的66%。
从丹尼森计算的结果看,美国的经济增长 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劳动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相当大;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资本积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到20%,大 大低于传统理论对资本作用的估计。 丹尼森的增长核算结果验证了索罗的结论: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技术进步的 作用主要来源于知识的进步。
dA dy dk A y k
索罗估算了美国GDP的增长情况,得出了 以下结果: ★技术进步大致是希克斯中性; ★ 1909~1949年间,平均每年GDP增长 2.9%,其中0.32% 归因于资本积累,1.09%来 自于劳动投入的增加,剩余的1.49%归因于技 术进步。在总产出增长中,技术进步的贡献占 51%; ★ 人均产出增长1.81%,其中1.49%的增 长来自于技术进步,技术进步对人均产出增长 的贡献占82.3%。
三、库兹涅茨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
库兹涅茨对国民生产总值及其组成成分进行了长 期的估量和对比分析,发现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一)知识存量的增长 当人们的知识存量被转化为生产力后,它就成为 现代经济总量高比率增长和经济结构迅速变化的源泉。 (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特征之一是人均产出的高速 增长。经济增长主要靠生产效率的提高,而不是资源 投入数量的增加来推动,这又依赖于生产技术的不断 进步。
政治丨福建省名校联盟部分中学2025届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暨11月名校联考政治试卷及答案
保密☆启用前准考证号姓名(在此卷上答题无效)部分中学2025届高中毕业班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思想政治试题2024.11本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75分钟,总分100分。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几年“预期”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预期管理的重要性持续凸显。
2024年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统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
关于上述政策的预期影响,传导路径正确的是()①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社会总供给→发挥市场决定作用一提高经济运行效率②大规模设备更新→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减少环境污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消费品以旧换新→降低消费者置换成本→释放消费升级需求→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④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实施稳健的货市政策→保障长期资金需求→拉动经济增长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2024年6月2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
该法明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权利义务和成员确认规则,规范农村集体财产的经营管理和收益分配制度,依法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等财产权益。
该法的制定()①确立了归属消晰、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②有利于广大农民分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农民共同富裕③能实现企业、农村、农民三方共赢,为乡村振兴赋能聚力④合理设定各方权责,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思想政治试题第1页(共8页)3.]下表为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部分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指标绝对量(元)比上年增长(%) (括号内为实际增速)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18 6.3(6.1)按收入来源分工资性收入220537.1经营净收入6542 6.0财产净收入3362 4.2转移净收入7261 5.4对上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①人均工资性收入增长表明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相对稳定②人均经营净收入增长说明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分配更加公平③人均可支配收入墙长为推动经济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重要动力④各类收入来源都实现增长说明我们居民收入途径日益多元化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4.2024年8月,党中央首次以党内法规形式制定出台《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与期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经济增长贡献因素分析(一)
摘要:通过选取1995年以来福建省国民经济核算相关数据,运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有关原理,计算出国内生产总值各个组成部分对福建省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近年来福建省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而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的贡献极为有限。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进口产品多为中高档产品,附加值较高;出口市场过于集中,技术壁垒严重;服务贸易滞后等是限制净出口对福建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经济增长;贡献率;国民经济核算
据福建省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初步核算,福建省全年实现生产总值656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居民收入、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2321元和4440元,分别比上年实际增长8.2%和5.8%。全年进出口总额544.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5%。进出口相抵,顺差152.59亿美元。事实上,纵观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有关经济指标,可见福建省国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那么促使福建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的因素何在,其影响又有多大呢?以下将从国民经济核算恒等式入手进行分析。一、经济增长贡献率测算方法
经济增长就区域而言是指一定时期中商品和劳务供应能力的增加,即产出量的增加。国内生产总值(GDP)通常被作为对经济运行状态的最好衡量。经济学界具有代表性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有索洛的“新古典增长模型”——把经济增长归因于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和技术进步。较为成熟的国民经济增长分析方法还有丹尼森因素分析法和乔根森方法。三者本质上都是基于经济增长中直接投入因素分析的,抑或说是从拉动经济增长的资本、劳动力和技术三方面入手分析的。而本文从另一个角度——从GDP的各个组成部分入手分析经济增长。宏观经济学里国民收入核算把GDP分为四个广义的支出项目: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和净出口(NX)。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即Y=C+I+G+NX(用Y代表GDP)。由于定义变量的方法使该等式恒成立。
在该恒等式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数学推导:
Yt-Yt-1=(Ct-Ct-1)+(It-It-1)+(Gt-Gt-1)+(NXt-NXt-1).……①
rt=(Yt-Yt-1)/Yt-1.……②
rt=(Ct-Ct-1)/Yt-1+(It-It-1)/Yt-1+(Gt-Gt-1)/Yt-1+(NXt-NXt-1)/Yt-1……③(将①代入②得到)
1=(Ct-Ct-1)/(Yt-1*rt)+(It-It-1)/(Yt-1*rt)+(Gt-Gt-1)/(Yt-1*rt)+(NXt-NXt-1)/(Yt-1*rt)……④(③两边同时除以rt得到)
其中Yt表示t期国内生产总值,Yt-1表示t-1期国内生产总值,其他指标含义依此类推。rt表示经济增长率。则由推导过程及经济含义可见(Ct-Ct-1)/(Yt-1*rt)即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C表示;It-It-1)/(Yt-1*rt)为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I表示;(Gt-Gt-1)/(Yt-1*rt)为政府购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G表示;(NXt-NXt-1)/(Yt-1*rt)为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用ξNX 表示。
二、福建省GDP各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依上述测算方法收集1995—2004年福建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净出口以及政府购买的数据,计算得到福建省1995—2004年经济增长率及GDP各构成要素的贡献率解析表。从表中可知福建省近十年来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除1999—2002年略有放慢之外,GDP年增长率均超过10.82%,其主要贡献来源于投资和消费。由下表容易得到近十年福建省投资对GDP 增长平均贡献率为47.70%,消费对GDP增长平均贡献率为27.08%,政府购买也对推动GDP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平均贡献率为19.70%。可见,投资、消费和政府购买构成了促进GDP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但是令人惊讶的结果是,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极低,甚至1999年时出现负贡献。福建省位
于沪、宁与广东之间,与台湾隔海相望,被经济强势地区围绕,具有优良的港口和发达的路运系统,这些极佳的进行国际贸易的客观条件为何没能使净出口对福建省经济增长做出巨大的贡献呢?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福建的出口“瓶颈”。出口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不高,企业低价竞销造成出口秩序混乱。出口产业结构是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贸易和轻纺产业为主,出口增长主要靠数量扩张。福建省最大宗的轻工产品鞋类出口生产大多靠贴牌来支撑,平均每双鞋单价仅为2.5美元;服装出口的档次也偏低,平均单价为3.96美元;出口日用陶瓷平均每件0.2美元,仅为英、日等国同类产品价的1/7,进口陶瓷则是出口瓷价格的14倍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占该产品总额不足10%。
其次,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对美、日、欧盟等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占总量的70%。而这些发达国家又恰恰是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最多的国家,并通过种种技术壁垒,限制我国出口产品。例如,欧盟对中国机电产品实施两个指令,涉及10类产品约310亿美元。福建机电出口占全国7%,其中欧盟达13亿美元,约占全省出口机电产品的1/3。另外,欧盟自2005年2月1日起对进口来源于中国的鞋类产品实行“预告进口许可监控”,于6月份决定对来自中国的劳保鞋实施反倾销调查;美国对我19种纺织品设限,涉及36个类别,下半年多类纺织品将无缘美国市场。石狮市有千余家纺织类企业,仅有6家可获输欧纺织品配额,与企业实际出口量相差很大。诸如此类,都成为闽货出口的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