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3讲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第4讲实验一: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一、学习目标运动图像图像Ⅱ、追及相遇问题Ⅱ二、自学填空大一轮P11三、预习问题1、x-t图像(1)该图像能否描述曲线运动?(2)如何从图像上判断速度大小和方向的变化?(3)如何通过图像计算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请比较它们20s内的路程、位移、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大小。
(4)请画一个表示物体做往返运动的x-t图像。
2、v-t图像(1)该图像能否描述曲线运动?(2)如何从图像上判断速度的方向?(3)如何从图像上计算加速度的大小,判断加速度的方向?(4)如何理解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5)如图所示,乙物体何时速度方向发生变化,何时加速度方向发生变化,甲物体是否在做往返运动?3、追及相遇问题(1)匀加速追匀速、匀速(或匀加速)追匀减速,是否一定能相遇?被追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时,需要注意什么?(2)匀减速追匀速是否相遇,可能有几种情况?4、实验: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1)打点计时器有哪几种类型?都使用什么电源?打点周期是多少?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都记录了哪些信息?(2)如何通过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如何计算速度和加速度?(3)如果需要由实验数据得出v-t图像,描点之后如何作图?得到图像后如何根据图像求加速度?(4)什么叫系统误差?什么叫偶然误差?电源频率不稳定,造成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不完全相等,属于什么误差?四、典型例题《大一轮》P.12—例2、跟踪训练2-1;P.13—例3;P.18—例2、例3五、提升训练A组《大一轮》P.14和P.19—高考模拟,提升训练B组《课时作业》(三)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六、课后反思。
高一物理必修1第二讲图像和追及相遇专题
第 1 讲图像和追及相遇专题【知识点三】图像问题1、匀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1)位移时间图象( x-t 图象):从原点出发的匀速直线运动中位移x 与时间 t 成正比,x 因此其位移图象是正比率函数图象(如下图 ),x 这条而直线的斜率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
(2)速度时间图象( v-t 图象):因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不随时间而改变。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速度 - 时间图象位移-时间图象加快度-时间图象vxa图象t 0 t tt 0t初速度为零的匀加快直线运动从原点出发的匀加快直线运动特(图线和坐标轴所围成部分可是原点的直线经过原点的抛物线线(图线和坐标轴所围成部分的面点的面积大小代表位移的大小)积大小代表末速度大小)3、位移图像和速度图像的比较:x-t 图象v-t 图象x ①v ①②②x1 ③v1③④④①t ①表示初速度不为零匀加快直线运动表示初始地点坐标不为零的匀速直线运动1②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②表示物体做匀加快运动(斜率表示速度)③表示物体静止③表示物体做匀速运动④表示物体沿负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④表示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交点坐标表示相遇时的地点和时辰★交点坐标表示速度相等时的速度和时辰★ 图线的斜率代表速度★ 图线的斜率代表加快度★ 面积无心义★ 面积:代表位移。
★ 截距代表初始地点★ 截距代表初速度题型一: V-t 图像【例】如下图是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像,以向东为正方向,该物体在 t<5 s 时间内的速度方向为,加快度方向为,该物体做 (选填“匀加快” 或“匀减速” ) 直线运动 ;在 t=5s 时,该物体的速度大小为,加快度大小为 ;在 t >5S 此后该物体的速度方向为,加快度方向为,该物体做 (选填“匀加快”或“匀减速,’ )直线运动 ;在 0-10S 内该物体速度大小的变化状况是。
【例】质点做直线运动的A 0.25m/s向右B 0.25m/s向左v-t 图像如下图,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s 内均匀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C 1m/sD 1m/s 向右向左【例】某物体沿直线运动,其v-t 图象如下图,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在 1s 内和第 6s 内的速度方向相反B在 1s 内和第 6s 内的加快度方向相反C第 2s 内的加快度为零D第 6s 末物体回到原出发点【例】如下图,一起学沿向来线行走,现用频闪照相记录了他行走中映该同学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的是()9 个地点的图片,察看图片,能比较正确反【例】一枚火箭由地面竖直向上发射,其v-t 图象如下图,由图象可知()A 0 ~ t a段火箭的加快度小于t a-t b段火箭的加快度B 在 0-t b段火箭是上涨的,在t b-t c段火箭是着落的C t b时辰火箭离地面最远D t c时辰火箭回到地面【例】(2013 海南卷)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其加快度随时间变化的a-t 图象如下图。
新教材高中物理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专题二运动图像与追及相遇问题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判断同向运动两物体是否相撞,与判断同向运动两物体能否 追及相遇的方法相同。
例 2 一辆汽车在十字路口等候红绿灯,当绿灯亮时汽车以 a=3 m/s2 的加速度开始行驶,恰在这一时刻一辆自行车以 v 自=6 m/s 的速度匀速驶 来,从旁边超过汽车。试求:
(1)汽车从路口开动后,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距最 远?此时距离是多少?
[答案] B
模型点拨 (1)解决常规运动图像问题时,由图像提取特殊点、斜率、截距、面积等 数据信息,结合运动学公式解答。以速度图像为例,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2)解答非常规运动图像问题的三个步骤:一审、二列、三析
[变式训练1-1] 如图所示,x-t 图像反映了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 行驶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线与 t 轴 相切于 10 s 处,则( )
[规范解答] 由图像可知,前 4 s,a 的速度沿正方向,b 的速度沿负方 向,所以 t=2 s 时,a、b 的速度方向均没有发生改变,A 错误;图线与时 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则 t=4 s 时,a、b 相距 Δx=12×4×5 m- -12×4×5 m=20 m,B 正确;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前 4 s,a、b 的加速度方向都发生了变化,a、b 都不做匀变速直线运动,C 错误;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像可知,前 4 s,a 与 b 的加速度方向始终相 反,D 错误。
[规范解答] (1)解法一(物理分析法):汽车与自行车的速度相等时两车 相距最远,设此时经过的时间为 t1,两车间的距离为 Δx,则有
v 汽=v 自=at1 所以 t1=va自=2 s Δx=x 自-x 汽=v 自 t1-12at21=6 m。
解法二(数学极值法):设汽车在追上自行车之前,经过时间 t 两车相距 Δx, 则 Δx=x 自-x 汽=v 自 t-12at2
第三节 运动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典例印证 1】 BD 解析:可根据速度-时间图像与时间轴所围面积 大小判断位移大小,在 t1~t2 时间内,甲车位移大于乙车位移,又知 t2 时刻 两车相遇,因此 t1 时刻甲车在后,乙车在前,故 B 项正确;根据图像可知, 甲、乙的斜率均先减小后增大,因此甲、乙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 C 项 错误,D 项正确.
=04- -23 m/s2=-2m/s2,选项 B 正确;设 b 车的初速度为 vb ,对 b 车有:v′b=vb+at1,得 vb =8 m/s,选项 C 错误;相遇时 a 车的位移 xa=va t1=6 m ,b 车的位移 xb=vb+2 v′bt1=15 m,则 t=0 时两车的距 离为 x0=xb-xa=9 m,选项 D 错误.
思维总结 (1)不同的图像,其斜率、“面积”的含义不同,例如在 x-t 图像中斜率表 示速度,在 v-t 图像中斜率表示加速度. (2)速度图像中,图线斜率为正,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图线斜率为负, 物体也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1.[x-t 图像] (原创)如图所示,直线 a 和一段抛物线 b 分别表示在同一平直公路上 行驶的 a 车和 b 车运动的 x-t 图像.已知在 t1= 3 s 时,直线 a 和抛物线 b 刚好相切, t2= 4 s 时对应抛物线的最高点.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考点一 两类常规运动图像
1.比较
x-t 图像
v-t 图像
图像
其中④为抛物线
其中④为抛物线
① 表示从位置坐标为正处开始一直做反
物
表示先正向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反
向匀速直线运动并越过位置坐标为零
2022年高考物理总复习第一部分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3讲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3讲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能用图像等方法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并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物理观念:知道x t、vt图像的特征和意义科学思维:(1)能应用图像分析匀变速直线运动(2)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分析追及、相遇问题一、常见运动学图像1.xt图像: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vt图像:反映了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命题·科技情境利用DIS系统描绘出了几个物体的运动图像。
如图说出图中各物体的运动性质,其中图线3、6为抛物线。
提示:物体1静止,物体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3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4匀速直线运动,物体5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6变加速直线运动。
二、追及、相遇问题1.同向运动的物体追上时,两者位移大小之差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物体相遇时,两者位移大小之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命题·生活情境一轿车正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正前方某人骑一辆自行车同向匀速行驶,立刻刹车。
轿车速度和自行车速度都等于5 m/s时,两者位置如图所示。
(1)轿车会撞上自行车吗?提示:不会。
(2)若轿车继续减速,接下来,两者间的距离如何变化?提示:越来越大。
角度1 运动图像问题(1)物体的xt图像反映了物体的运动轨迹。
( ×)(2)物体的vt图像为曲线,说明物体的加速度在不断变化。
( √)(3)两个物体的vt图像相交,说明物体在此时相遇。
( ×)(4)物体的xt图像为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 ×)角度2 追及、相遇问题(5)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追及正前方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能够追上。
( √)(6)一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追及正前方沿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一定能够追上。
1.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
1.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和追及相遇问题一、v -t 图像1.图像的意义:v -t 图像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它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2.图像的斜率:v -t 图线(或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为正表示加速度沿规定的正方向,但物体不一定做加速运动;斜率为负,则加速度沿负方向,物体不一定做减速运动. 3.v -t 图线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这段时间内物体的位移.t 轴上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正方向,t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沿负方向,如果上方与下方的“面积”大小相等,说明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用函数法解决非常规图像问题 二、三类图像 (1)a -t 图像由Δv =a Δt 可知图像中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如图甲所示. (2)xt-t 图像 由x =v 0t +12at 2可得x t =v 0+12at ,截距b 为初速度v 0,图像的斜率k 为12a ,如图乙所示.(3)v 2-x 图像由v 2-v 02=2ax 可知v 2=v 02+2ax ,截距b 为v 02,图像斜率k 为2a ,如图丙所示.三、追及相遇问题1.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 2.追及相遇问题的基本物理模型:以甲车追乙车为例.(1)无论v 甲增大、减小或不变,只要v 甲<v 乙,甲、乙的距离不断增大.(2)若v甲=v乙,甲、乙的距离保持不变.(3)无论v甲增大、减小或不变,只要v甲>v乙,甲、乙的距离不断减小.3.分析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4.常用分析方法(1)物理分析法:抓住“两物体能否同时到达空间某位置”这一关键,认真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建立物体运动关系的情境图.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临界条件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当v B=v A时,若x B>x A+x0,则能追上;若x B=x A+x0,则恰好追上;若x B<x A+x0,则不能追上.(2)二次函数法:设运动时间为t,根据条件列方程,得到关于二者之间的距离Δx与时间t的二次函数关系,Δx=0时,表示两者相遇.①若Δ>0,即有两个解,说明可以相遇两次;②若Δ=0,一个解,说明刚好追上或相遇;③若Δ<0,无解,说明追不上或不能相遇.当t=-b2a时,函数有极值,代表两者距离的最大或最小值.(3)图像法:在同一坐标系中画出两物体的运动图像.位移-时间图像的交点表示相遇,分析速度-时间图像时,应抓住速度相等时的“面积”关系找位移关系.区分x-t图像和v-t图像1.无论x-t图像、v-t图像是直线还是曲线,所描述的运动都是直线运动,图像的形状反映了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而不是物体运动的轨迹.2.x-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v-t图像中两图线的交点表示该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并非相遇.3.位置坐标x-y图像则能描述曲线运动,图线交点表示物体均经过该位置,但不一定相遇,因为不知道时间关系.例题1.如图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C 段表示质点通过的位移大小为34 mB .在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24 mC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D .整个过程中,E 点所对应的时刻离出发点最远 【答案】A 【解析】BC 段,质点的位移为x =5+122×4 m =34 m ,选项A 正确;在18~22 s 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x =12×22 m +(-12×22) m =0 m ,选项B 错误;由题图看出,CE 段图线斜率的绝对值最大,则CE 段对应过程的加速度最大,选项C 错误;由题图看出,在0~20 s 时间内,速度均为正值,质点沿正方向运动,在20~22 s 时间内速度为负值,质点沿负方向运动,所以整个过程中,D 点对应时刻离出发点最远,选项D 错误.(多选)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如图所示为驾驶员驾驶同一辆汽车在两种路面紧急刹车时的v -t 图像,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1 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B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大于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C .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行驶距离比在干燥路面的行驶距离多15 mD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 【答案】CD【解析】从t =0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位移为x 1=30×1 m +4×302m =90 m平均速度为v 1=905 m/s =18 m/s 汽车在干燥路面的位移为x 2=30×1 m +3×302 m =75 m平均速度为v 2=754m/s =18.75 m/s ,x 1-x 2=15 m ,故A 错误,C 正确;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平均速度v 1′=302m/s =15 m/s ,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平均速度 v 2′=302m/s =15 m/s ,故B 错误; 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 1=304m/s 2=7.5 m/s 2,汽车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大小a 2=303 m/s 2=10 m/s 2,则从t =1 s 到停下,汽车在湿滑路面的加速度是在干燥路面的加速度的0.75倍,故D 正确.在平直的公路上有甲、乙两辆汽车,它们运动的位置-时间图像如图所示。
高考物理考试易错题易错点02运动图像追击相遇问题附答案
易错点02 运动图像 追击相遇问题易错总结1.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时,加速度不一定为零(运动方向可能改变)。
2.t v 图上两曲线相交的点,不一定是两物体相遇点,只是两物体在这一时刻速率相等。
若两物体同时刻同地点出发,图像与x 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则两者位移相等,即相遇。
3.匀变速运动的各公式都是矢量式,列方程解题时要注意各物理量的方向。
正方向用“+"表示,反方向用“-"表示。
4.位移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路程图像也不是物体运动轨迹。
(位移图像只能表示直线运动,不能表示曲线运动)5通常取初速度0v 的方向为正方向,但这并不是一定的,也可取与0v 相反的方向为正方向;具体的正方向选取应方便于解题。
6.解图像题前先明确两坐标轴各代表什么物理量,不要把位移图像与速度图像混淆。
7.在汽车刹车问题时,应先判断汽车何时停止运动,不要盲目套用匀减速直线运动公式直接使用已知量求解。
8.追及相遇问题:(更多免费资源关注公众号拾穗者的杂货铺) (1)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2)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匀速运动):(3)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2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解题方法 1..两种常考题型题型一:识图——通过题目所给图像获取信息此题型往往通过所给图像,求解或判断物体的位移、平均速度、加速度等,还可以比较两个物体的运动,难度大的还要根据图像斜率来判断运动情况。
题型二:选图——根据题目情景选择物理图像此题型是根据题目情景或结合函数解析式选择物理图像。
2.运动图像要点分析类别 t x -图像t v -图像t a -图像纵轴 位移 速度 加速度 横轴 时间时间时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运动物体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运动物体的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某点斜率 表示该点的瞬时速度表示该点的加速度表示该点的加速度的变化率两线交点 表示两物体相遇 表示两物体该时刻速表示两物体该时刻加度相同速度相同 面积无意义线和横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线和横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速度变化量 纵轴截距表示0=t 时的位移表示0=t 时的速度表示0=t 时的加速度【易错跟踪训练】易错类型1:逻辑推理不严密1.在人工智能机器人跑步比赛中,0t =时两机器人位于同一起跑线上,机器人甲、乙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机器人乙起跑时,机器人甲正好跑了2mB .机器人乙从起跑开始,经3s 后刚好追上机器人甲C .机器人甲、乙相遇之前的最大距离为4m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甲、乙可能再次相遇 【答案】B 【详解】A .根据v —t 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可知机器人乙在2s t =时起跑,此时,机器人甲跑过的距离121m 2x m ⨯== 选项A 错误;B .机器人乙起跑3s 后,甲通过的位移531m 4m 2x +=⨯= 乙通过的位移132m 4m 2x +=⨯= 可知x x =乙甲说明机器人乙追上甲,选项B 正确;C .两机器人在速度相等(即3s t =)时相距最远,两者间的最大距离等于03s ~内的位移之差,则max 1211m m 1.5m 22x ⨯⨯=+= 选项C 错误;D .机器人乙超过机器人甲后,乙的速度总比甲的大,则甲、乙不可能再次相遇,选项D 错误。
高考物理总复习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1.3 运动图象 追及相遇问题
3.四个质点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时间 图象分别如图所示, 在 2 s 末能回到出发点的 是( )
解析: 由选项中四个图象分析可知,只有A、 D选项的运动为往返运动,根据位移关系,在2 s 末能回到出发点,B、C选项中的运动速度方向 不变,不能回到出发点. 答案: AD
4.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图乙 选项中a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x表示位移,则 图乙选项中,可能正确的是( )
1.如图为两个物体 A 和 B 在同一直线上沿一方 向同时做匀加速运动的 v-t 图线. 已知在第 3 s 末两个物体在途中相遇,则两个物体出发点的 关系是( ) A.从同一地点出发 B.A 在 B 前 3 m 处 C.B 在 A 前 3 m 处 D.B 在 A 前 5 m 处
解析: 两物体在途中相遇,但 v-t 图象的面 积表示的位移并不相同,说明两物体出发点不 1 1 同,两物体位移差 Δx=2×3×4-2×3×2 m =3 m,即 B 在 A 前 3 m 处,C 正确.
追及和相遇问题 1.讨论追及、相遇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分析讨 论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 位置问题. (1)两个关系:即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 (2)一个条件:即两者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 体间能否追上、追不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 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的切入点.
2.运动学中的追及问题 (1)匀减速运动物体追赶同向匀速运动的物体时恰 能追上或恰好追不上的临界条件: 追赶者速度等于 被迫赶者速度时是否追上. (2)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物体追赶同向匀速运 动物体时,追上之前两者具有最大距离的条件是: 追赶者的速度等于被追赶者速度(v1=v2). (3)被追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 该物体是否已停止运动,即是否运动时间相同 .
秘籍01运动图像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解析版)-备战2024年高考物理抢分秘籍
秘籍01 运动图像问题和追及相遇问题一、运动图像问题对运动图象的认识和理解,应注意以下三点:(1)无论是x-t图象还是v-t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2)x-t图象和v-t图象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x、v与t一一对应.(3)一般试题中,关键点是根据斜率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x-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根据x-t图象的斜率判断速度变化情况;v-t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根据v-t 图象的斜率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1、x-t图像2、v-t图像3、x-t图像,v-t图像,a-t图像的对比图像识图 五要素t 上为正,t 下为负 斜 斜率表示物体加速度变化率,即加速度变化的快慢 截 纵截距表示物体初加速度面阴影部分的面积表示物体某段时间内速度变化量;t 上为正,t 下为负4、其他图像(v 2-x 图像、x-v 图像、x t-t 图像、a-x 图像)v²-x图像识图步骤 1.根据v²-v o ²=2ax 写出对应图线函数表达式; 2.找初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主要物理量;识图 五要素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经过某段相同位移或在某一位置的速度平方值相同线 ①①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3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斜 v²-x 图线料率K=2a ;上倾为正,下斜为负;陡缓示大小截 在v²-x 图线中纵截距表示物体初速度平方;在x -v 2图线中横载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平方面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无意义x-v 图像v-x 图像识图步骤 1.根据v²-vo²=2ax 写出对应图线函数表达式;2.找初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主要物理量;识图 五要素点 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经过某段相同位移或在某一位置的速度相同 线 ①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斜截 在v -x 图线中纵截距表示物体初速度;在x -v 图线中横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面图线与横轴所围图形面积无意义图像识图步骤 1.根据图像写函数表达式;2.根据表达式找初速度和加速度两个主要物理量;识图五要素点两图线交点,说明两物体此时刻相遇线①①①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①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斜①①①斜率;上倾为正,下斜为负;陡缓示大小。
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解1:(公式法)
当两车的速度速度相等时,
x汽
两车之间的距离最大。
△x
x自
v汽 at v自
t v自 6 s 2s
a3
xm
x自
x汽
v自t
1 2
at 2
6
2m
1 2
3 22 m
6m
解2:(图像法)
v-t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v/ms-1
6 tan 3
t0
t0 2s
6
α
o
t0
汽车 自行车
பைடு நூலகம்
s vt2 v02 0 (6)2 m 6m
2a
23
表示汽车相对于自行车是向后运动的,其相对于自行车
的位移为向后6m.
(2)同地出发,速度小者A(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 追速度大者B(匀速)
①当A匀加速至与B速度相等前,A、B距离越来越大; 当A超过B速度后, A、B距离越来越小。
② 当 v1=2v2 A追上B。A追上B所用的时间等于 它们之间达到最大距离时间的两倍。
v
A
v1
v2
B
o
t0
2t0 t
❖例1.汽车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 公路上前进,突然发现正前方有一 辆自行车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 的匀速直线运动,汽车立即关闭油 门做加速度大小为6m/s2的匀减速 运动,汽车恰好不碰上自行车,求 关闭油门时汽车离自行车多远?
1 2
(20 10)t0
100
t0 20 s
a tan 20 10 0.5
20
a 0.5m / s2
v/ms-1
20
A
10
o
t0
B t/s
高考物理总复习(课标版)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 之 运动的图像 追及与相遇问题
2.相遇问题的两类情况 (1)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并相遇:两物体位移大小之差 等于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2)相向运动的物体相遇: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之和 等于 开始时两物体间的距离.
1.无论是 x-t 图象还是 v-t 图象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答案] √
(
)
)
2.x-t 图象和 v-t 图象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答案] ×
[思维启迪]
v-t 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v-t
图象与 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x,利用得出的位移 x 求物体的平均速度.
[尝试解答] vt-v0 (1)加速度 a= t
由 v-t 图象并代入数据得 a=1.5 m/s2 0+vm (2)设 20 s 时速度为 vm,0~20 s 的位移 x1= t 2 1 20~45 s 的位移 x2=vmt2 vm+0 45~75 s 的位移 x3= t 2 3
[解析]
0~2 s 内速度都为正,因此第 1 s 末的速度方向
没有发生改变,A 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1~3 s 内 图象的斜率一定,加速度不变,因此第 2 s 末加速度方向没 前 2 s 内的位移为图线与时间轴所围的 B 错误; 有发生变化, 1 面积,即位移 x= ×2×2 m=2 m,C 错误;第 3 s 末到第 5 2 1 1 s 末的位移为 x=- ×2×1+ ×2×1=0,因此这两个时刻 2 2 质点处于同一位置,D 正确.
[答案]
D
3.(多选)(2015· 德阳市一诊)下图所示为甲、乙两个物体 做直线运动的运动图象,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物体运动的轨迹是抛物线 B.甲物体 8 s 内运动所能达到的最大位移为 80 m C.乙物体前 2 s 的加速度为 5 m/s2 D.乙物体 8 s 末距出发点最远
高三一轮复习秘籍-第一章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专题强化一运动学图像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解读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像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t图像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3.用到的知识有:x-t图像和v-t图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极值思想等数学方法.过好双基关————回扣基础知识训练基础题目一、运动学图像1.直线运动的x-t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位置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方向.(3)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两物体相遇.2.直线运动的v-t图像(1)图像的物理意义反映了做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图线斜率的意义①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大小表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②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3)交点两图线交点表示此时两物体速度相同.二、追及与相遇问题追及与相遇的两种情况1.若后者能追上前者,则追上时,两者处于同一位置,后者的速度一定不小于前者的速度.2.若后者追不上前者,则当后者的速度与前者的速度相等时,两者相距最近.研透命题点————细研考纲和真题分析突破命题点1.x -t 图像与v -t 图像的比较x -t 图像v -t 图像图像举例意义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特别处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运动情况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0~t 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0~t 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平均速度0~t 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0~t 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2.三点说明(1)x -t 图像与v -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2)分析图像要充分利用图像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例1】(多选)(2021·广东卷)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传统活动.下列v -t 和s -t 图像描述了五条相同的龙舟从同一起点线同时出发、沿长直河道划向同一终点线的运动全过程,其中能反映龙舟甲与其它龙舟在途中出现船头并齐的有()答案BD解析根据题意可知,五条龙舟同时、同地、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出现船头并齐,即两条龙舟在同一时刻位移相等.速度-时间图线与横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选项A错误,选项B正确;位移-时间图像中,图线的交点表示位置相同,可知C错误,D正确.故选B、D项.【变式1】a、b、c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其中a是一条顶点坐标为(0,10)的抛物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两个物体的速度相同B.在0~5s内,a、b两个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变大C.物体c的速度越来越大D.物体a的加速度为0.4m/s2答案B解析x-t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b和c为直线,斜率恒定,b、c做匀速直线运动,但斜率正负不同,即速度方向不同,A、C错误;a的切线的斜率为正,即速度为正,b的斜率为负,即速度为负,所以两者反向运动,故两物体间的距离越来越大,B正确;因为a是一条抛物线,即满足x=x0+kt2,可知物体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因为抛物线经过(0,10)点和(5,20)点,故x=10+0.4t2,所以1a=0.4,a=0.8m/s2,D错误.2【例2】(多选)甲、乙、丙是三个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物体,它们运动的v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与甲的运动方向相反B.丙与乙的运动方向相同C.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D.丙的加速度小于乙的加速度答案BC解析甲、乙、丙三个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运动方向相同,A错误,B正确.根据图象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乙的加速度大于甲的加速度,丙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C正确,D错误.【变式2】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像.t=0时刻起,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在0~t 2时间内()A .甲、乙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反B .甲、乙两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v 1+v 22C .若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t 1时刻两物体相遇D .若甲、乙两物体在t 2时刻相遇,则t =0时刻,甲物体在乙物体前答案D 解析甲、乙两物体的速度均为正值,可知两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甲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平均速度大小为v 1+v 22,乙物体在0-t 2时间内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则平均速度大于v 1+v 22,故B 错误;因v -t 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若甲、乙两物体从同一位置开始运动,则在0-t 1时间内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则t 1时刻两物体不能相遇,故C 错误;因v -t 图象的“面积”等于位移,若甲、乙两物体在t 2时刻相遇,则在0-t 2时间内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则t =0时刻,甲物体在乙物体前面,故D 正确.故选D.◆拓展点1非常规图像1.三类图像(1)a-t图像:由v=v0+at可知图像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Δv,如图甲所示.(2)x t -t图像:由x=v0t+12at2可得xt=v0+12at,图像的斜率为12a,如图乙所示.(3)v2-x图像:由v2-v20=2ax可知v2=v20+2ax,图像斜率为2a.2.解题技巧图像反映了两个变量(物理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因此要由运动学公式推导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来分析图像的意义.【例3】某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运动的时间为t,位移为x,该质点的x t -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cbB.t=0时,质点的初速度大小为cC.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平均速度为0D.t=0到t=b这段时间质点的路程为bc4答案D解析由x =v 0t +12at 2得x t =v 0+12at ,可知x t -t 图象的斜率为12a ,根据数学知识可得:12a =-cb ,加速度大小为2c b,初速度为v 0=c ,故A 、B 正确;从t =0到t =b 这段时间,质点的位移为x =v 0t +12at 2=cb +12·(-2c b)·b 2=0,则质点的平均速度为零,故C 正确;因为从t =0到t =b 这段时间内质点的位移为零,即质点做往返运动,根据运动的对称性可知整个过程中的路程为从t =0到t =b 2内位移大小的2倍,所以s =2[c ·b 2+12·(-2c b )·(b 2)2]=bc 2,D 错误.【变式3】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t =0时物体的速度为1m/s ,以此时的速度方向为正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0~1s 内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 .t =1s 时物体的速度为3m/sC .t =1s 时物体开始反向运动D .t =3s 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答案D 解析由题图可知,0~1s 内物体的加速度均匀增加,物体做变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加速度-时间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2×1m/s=1m/s,由于初速度为v0=1m/s,则1s内速度的变化量为Δv=12所以t=1s时物体的速度为2m/s,故B错误;0~1s内物体沿正向加速运动,1s末后加速度反向,物体由于v>0继续沿原方向运动,故C错误;0~3s内速度的变化量Δv′=1×2×1m/s-1×2m/s=-1m/s,则3s末物体的速度2为0,0~3s内物体一直沿正向运动,t=3s时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故D正确.【变式4】(多选)一质点以一定的初速度从A点开始向相距8m的B点做直线运动,运动过程中其速度的二次方v2与位移x之间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质点做加速度增大的变加速运动B.质点做匀加速运动,其加速度大小为2m/s2C.质点运动的初速度大小为2m/sD.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8s答案BCm/s2=4m/s2,则a 解析根据v2=v20+2ax可知图象斜率为2a,则2a=369=2m/s2,故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选项B正确,A错误;代入点(8,36)可得,v0=2m/s,选项C正确;质点末速度v=6m/s,质点从A点运动到B点所用的时间为t=v-v0a=6-22s=2s,选项D错误.◆拓展点2图像间的相互转化【例4】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取物体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下列关于物体运动的v-t图像正确的是()答案C解析在0~1s内,a1=1m/s2,物体从静止开始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像是一条直线,1s末速度v1=a1t=1m/s,在1s~2s内,a2=-1m/s2,物体沿正方向做匀减速运动,2s末时v2=v1+a2t=0,2s~3s内重复0~1s内运动,3s~4s内重复1s~2s内运动,故C正确.1.分析思路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等量关系和位移等量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到v A=v B时,若x A+x0<x B,则能追上;若x A+x0=x B,则恰好不相撞;若x A+x0>x B,则不能追上.3.三种方法(1)临界法:寻找问题中隐含的临界条件,例如速度小者加速追赶速度大者,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速度大者减速追赶速度小者,若追不上则在两物体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2)函数法:设两物体在t时刻相遇,然后根据位移关系列出关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无正实数解,则说明这两个物体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实数解,说明这两个物体能相遇.(3)图像法①若用位移图像求解,分别作出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如果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相交,则说明两物体相遇.②若用速度图像求解,则注意比较速度图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例5】A车在直线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因大雾天气能见度低,当司机发现正前方有一辆静止的B车时,两车距离仅有76m,A车司机立即刹车(不计反应时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2(两车均视为质点).(1)通过计算判断A能否撞上B车?若能,求A车从刹车开始到撞上B车的时间(假设B车一直静止);(2)为了避免碰撞,A车在刹车的同时,如果向B车发出信号,B车收到信号经Δt=2s的反应时间才开始匀加速向前行驶,问:B车加速度a2至少为多大才能避免事故.答案(1)能撞上,时间为(10-26)s(2)至少为1.2m/s2解析(1)设A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时间为t0、位移为x,由速度时间公式v0=a1t0,解得t0=10s由速度位移关系有0-v20=-2a1x,代入数据解得x=100m>76m,所以A车能撞上B车设撞上B车的时间为t1,有x0=v0t1-1a1t21,其中x0=76m,解得t1=(10-226)s,t′1=(10+26)s,(10+26)s大于10s,故舍去,故时间为(10-26) s.(2)假设A 车恰能追上B 车,设B 车运动时间为t ,则A 车运动时间为t +Δt ,此时两车速度相等,即v 0-a 1(t +Δt )=a 2t ,解得t =v 0-a 1Δta 2+a 1由位移关系x A =x 0+x B可知v 0(t +Δt )-12a 1(t +Δt )2=x 0+12a 2t 2整理得a 2=2v 0(t +Δt )-a 1(t +Δt )2-2x 0t 2解得a 2=1.2m/s 2因此欲使A 、B 两车不相撞,B 车的最小加速度为a 2=1.2m/s 2.【变式5】(多选)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 -t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则()A .在t =1s 时,甲车在乙车后B .在t =0时,甲车在乙车前7.5mC .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 =2sD .甲、乙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为40m 答案BD 解析由题中v -t 图象得a 甲=10m/s 2,a 乙=5m/s 2,两车在t =3s 时并排行驶,此时x 甲=12a 甲t 2=12×10×32m =45m ,x 乙=v 0t +12a 乙t 2=10×3m +12×5×32m =52.5m ,所以t =0时甲车在前,距乙车的距离为L =x 乙-x 甲=7.5m ,B 项正确;t =1s 时,x ′甲=12a 甲t ′2=5m ,x ′乙=v 0t ′+12a 乙t ′2=12.5m ,此时x ′乙-x ′甲=L ,所以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为t =1s ,故A 、C 项错误;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沿公路方向相距L ′=x 乙-x ′乙=40m ,故D 项正确.【变式6】如图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s =7m ,物体A 以v A =4m/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 =-2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A .7sB .8sC .9sD .10s 答案B 解析物体A 做匀速直线运动,位移为:x A =v A t =4t ;物体B 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减速过程的位移为:x B =v B t +12at 2=10t -t 2;设物体B 速度减为零的时间为t 1,有t 1=0-v Ba =5s .在t 1=5s 的时间内,物体B 的位移为x B 1=25m ,物体A 的位移为x A 1=20m ,由于x A 1<x B 1+s ,故物体A 未追上物体B ;5s 后,物体B 静止不动,故物体A 追上物体B 的总时间为:t 总=x B 1+s v A =25+74s =8s ,故选B.。
高考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追及相遇问题
[方法点拨] (1)x -t 图象中两图象交点表示相遇、v -t 图象在已知出发点的前提下,可由图象面积判断相距最远、最近及相遇.(2)“慢追快”型(匀加速追匀速、匀速追匀减速、匀加速追匀减速):两者间距先增加,速度相等时达到最大,后逐渐减小,相遇一次.追匀减速运动的物体时要注意判断追上时是否已停下.(3)“快追慢”型(匀减速追匀速、匀速追匀加速、匀减速追匀加速):两者间距先减小,速度相等时相距最近,此时追上是“恰好不相撞”.此时还没追上就追不上了.若在此之前追上,则此后还会相遇一次.1.(利用x -t 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某同学以校门口为原点,正东方向为正方向建立坐标系,记录了甲、乙两位同学的位置-时间(x -t )图线,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t 1时刻,甲的速度为零,乙的速度不为零 图1B .在t 2时刻,甲、乙速度可能相同C .在t 2时刻,甲、乙两同学相遇D .在t 3时刻,乙的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为零2.(由v -t 图象分析追及相遇问题)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两图象在t =t 1时相交于P 点,P 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 ,△OPQ 的面积为S .在t =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 .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1次相遇的时刻为t ′,则下面4组t ′和d 的组合中可能的是( )图2A .t ′=t 1,d =SB .t ′=12t 1,d =12SC .t ′=12t 1,d =34SD .t ′=14t 1,d =34S 3.(匀速追匀减速)如图3所示,A 、B 两物体相距x =7 m ,物体A 以v A =4 m /s 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 此时的速度v B =10 m/s ,只在摩擦力作用下向右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a=-2 m/s 2,那么物体A 追上物体B 所用的时间为( )图3A .7 sB .8 sC .9 sD .10 s4.(匀减速追匀减速)大雾天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比平常要高出几倍甚至几十倍,保证雾中行车安全显得尤为重要.在雾天的平直公路上,甲、乙两汽车同向匀速行驶,乙在前,甲在后.某时刻两车司机听到警笛提示,同时开始刹车,结果两车刚好没有发生碰撞.如图4所示为两车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的v -t 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图4A .甲车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0.5 m/s 2B .两车开始刹车时的距离为100 mC .两车刹车后间距一直在减小D .两车都停下来后相距25 m5.a 、b 两车在平直公路上沿同方向行驶,其v -t 图象如图5所示,在t =0时,b 车在a 车前方x 0处,在0~t 1时间内,a 车的位移为x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则x 0=x 3B .若a 、b 在t 12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 1 C .若a 、b 在t 12时刻相遇,则x 0=x 2D .若a 、b 在t 1时刻相遇,则下次相遇时刻为2t 16.自行车和汽车同时驶过平直公路上的同一地点,此后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6所示,自行车在t =50 s 时追上汽车,则( )图6A .汽车的位移为100 mB .汽车的运动时间为20 sC .汽车的加速度大小为0.25 m/s 2D .汽车停止运动时,二者间距最大7.甲、乙两车从同一地点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图象如图7所示.关于两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A .在0~4 s 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B .在0~2 s 内两车间距逐渐增大,2~4 s 内两车间距逐渐减小C .在t =2 s 时甲车速度为3 m /s ,乙车速度为4.5 m/sD .在t =4 s 时甲车恰好追上乙车8.甲、乙两物体同时开始运动,它们的x -t 图象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A.乙物体做曲线运动B.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出发C.当甲、乙两物体两次相遇时,二者的速度大小相等D.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二者的平均速度相同9.如图9所示,一汽车停在小山坡底,突然司机发现在距坡底240 m的山坡处泥石流以8 m/s 的初速度、0.4 m/s2的加速度匀加速倾泄而下,假设泥石流到达坡底后速率不变,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 s,汽车启动后以0.5 m/s2的加速度一直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试分析汽车能否安全脱离?图9答案精析1.C [x -t 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所以在t 1时刻,甲的速度不为零,乙的速度为零,选项A 错误;在t 2时刻,甲、乙速度方向不相同,所以速度不可能相同,选项B 错误;在t 2时刻,甲、乙两同学在同一位置,所以两同学相遇,选项C 正确;在t 3时刻,乙的速度不为零,加速度无法判断,选项D 错误.]2.C [如图所示,若第1次相遇的时刻t ′=t 1,则相遇后v 乙>v 甲,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A 错误.若t ′=12t 1,则由v -t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意义及三角形相似的知识可知,t ″=32t 1时一定再次相遇,且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即为原来的距离d ,所以d =34S ,B 错误,C 正确.同理,若t ′=14t 1,则t ″=74t 1时一定再次相遇,且d =716S ,D 错误.] 3.B [B 物体减速到零所需的时间t =0-v B a =0-10-2s =5 s 在5 s 内A 物体的位移x A =v A t =4×5 m =20 mB 物体的位移x B =v B +02t =10+02×5 m =25 m 则在5 s 时两物体相距Δx =x B +7 m -x A =(25+7-20) m =12 m则A 追上B 所需的时间为t ′=t +Δx v A =5 s +124s =8 s .] 4.B [根据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由题图甲车的速度图象可知,甲车刹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a =Δv Δt=1.0 m /s 2,选项A 错误;在t =20 s 时,两车速度相等,间距最小为零,此时两车的速度v =v 0-at =25 m/s -1.0×20 m /s =5 m/s ,根据速度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可知,在0~20 s 时间内,甲车的位移为x 甲=12×(25+5)×20 m =300 m ,乙车的位移为x 乙=12×(15+5)×20 m =200 m ,两车开始刹车时的距离为x =x 甲-x 乙=300 m -200 m =100 m ,选项B正确;在0~20 s 时间内,两车间距在减小,在20~30 s 时间内,两车间距在增大,选项C错误;甲车的刹车位移x 甲′=12×25×25 m =312.5 m ,乙车的刹车位移为x 乙′=12×15×30 m =225 m ,两车都停下来后相距Δx =x 乙′+100 m -x 甲′=225 m +100 m -312.5 m =12.5 m ,选项D 错误.]5.C [由图可知a 车初速度等于2v0,在0~t 1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x ,则b 车的位移为x 3,若a 、b 在t 1时相遇,则x 0=x -x 3=23x ,A 错误;若a 、b 在t 12时刻相遇,则图中阴影部分为对应距离x 0,即x 0=34×23x =x 2,由图象中的对称关系可知下次相遇时刻为t 1+t 12=32t 1,C 正确,B 错误;若a 、b 在t 1时相遇,之后v b >v a ,两车不可能再次相遇,D 错误.]6.C [在t =50 s 时,自行车位移x 1=4×50 m =200 m ,由于自行车追上汽车,所以汽车位移等于自行车位移,即汽车位移为200 m ,选项A 错误.若汽车运动20 s ,其位移只有100 m ,所以汽车要运动40 s ,位移才能达到200 m ,由此可得汽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0.25 m/s 2,选项B 错误,C 正确.两者速度相等时,间距最大,选项D 错误.]7.C [在0~4 s 内,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而乙车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选项A 错误;在a -t 图象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等于物体的速度变化,因两车的初速度为零,故面积的大小等于两车的速度大小,即t =2 s 时甲车速度为3 m/s ,乙车速度为4.5 m /s ,选项C 正确;两车沿相同方向由静止开始运动,由a -t 图象可知,4 s 时两车的速度相等,此时两车的间距最大,选项B 、D 错误.]8.D [乙物体的位移一直为正,并且在增大,所以乙物体一直朝着正方向运动,做直线运动,A 错误;甲从坐标原点出发,乙从x 0处开始出发,不是从同一地点出发,B 错误;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两者在相遇时,斜率不同,所以两者的运动速度不同,C 错误;从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两者发生的位移相同,所用时间相同,根据公式v =Δx Δt 可得两者的平均速度相同,D 正确.]9.见解析解析 设泥石流到达坡底的时间为t 1,速率为v 1,则x 1=v 0t 1+12a 1t 21,v 1=v 0+a 1t 1 代入数据得t 1=20 s ,v 1=16 m/s而汽车在t 2=19 s 的时间内发生的位移为x 2=12a 2t 22=90.25 m ,速度为v 2=a 2t 2=9.5 m/s 假设再经时间t 3,泥石流追上汽车,则有v 1t 3=x 2+v 2t 3+12a 2t 23代入数据并化简得t 23-26t 3+361=0,因Δ<0,方程无解.所以泥石流无法追上汽车,汽车能安全脱离.。
运动图像追及相遇问题:对运动图象x-t、v-t、x-y意义的理解-高三物理一轮总复习课件
【例2】 (2015·广东理综,13)甲、乙两人同时同地出发骑自行车 做直线运动,前1小时内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 确的是( ) A.0.2~0.5小时内,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0.2~0.5小时内,甲的速度比乙的大 C.0.6~0.8小时内,甲的位移比乙的小 D.0.8小时内,甲、乙骑行的路程相等
v-t图象反映了怎样 的a-t、x-t间的对应 关系?
本题详细解 析见教辅!
类型四、v-t图象的妙用
1.对于实际问题在无法运用物理公式解答的情况下,用图象 法则会使思路豁然开朗。 2.运用图象法时,要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 作出函数图象,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 理量。
C.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速度 D.t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解析 由位移时间图象可以看出,t1到t2时刻两车的距离没有发生变化, 选项A错误;0到t3时间内甲、乙的位移相同,因此平均速度相同,选 项B错误;图线斜率表示速度,可知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3时刻的 速度,选项C正确;t3时刻甲、乙走到了同一位置,选项D错误.因此答 案选C.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考点强化: 对运动图象意义的理解
1.考点精讲 2.典例剖析 3.规律方法 4.备选训练 5.真题演练
1.考点精讲
x-t图象
v-t图象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
②表示物体静止
③表示物体静止
④表示物体自x0位置向负方 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变式训练5】某同学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在平 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x,从着陆到 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实际上,飞机的速度越大,所受的阻力越大, 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应是( )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专题强化一 运动学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专题解读】 1.本专题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运动学图像的综合应用,为高考必考内容,多以选择题形式命题。
2.学好本专题,可以提高同学们通过画运动情景示意图和v -t 图像分析和解决运动学问题的能力。
3.用到的知识有:x -t 图像和v -t 图像的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临界条件的确定,求解极值等数学方法。
题型一 运动学图像的理解和应用1.x -t图像与v -t 图像的比较x -t 图像v -t 图像图像 举例意义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变加速直线运动特别处 两条图线的交点表示相遇 图线与时间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 运动 情况 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速度逐渐减小的直线运动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丁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变加速直线运动位移 0~t 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等0~t 2时间内丁的位移大于丙的位移 平均速度0~t 1时间内甲、乙平均速度相等0~t 2时间内丁的平均速度大于丙的平均速度2.三点说明(1)x -t 图像与v -t 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且均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2)分析图像要充分利用图像与其所对应的物理量的函数关系。
(3)识图方法:一轴、二线、三斜率、四面积、五截距、六交点。
【例1】 (2021·1月辽宁普高校招生适应性测试,1)甲、乙两物体沿直线同向运动,其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1所示,甲、乙图线分别为圆弧、直线。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第4 s 末,二者速度相等 D.前4 s 内,二者位移相等【变式1】 (2020·广东潮州市第二次模拟)如图2所示为甲、乙两个质点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由此可知(图中虚线与曲线相切) ( )A. 甲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乙做变减速直线运动B.在0~t 0时间内的某时刻,甲、乙两质点的速度大小相等C.甲、乙两质点从x =2x 0位置同时出发,同时到达x =0位置D.在0~t 0时间内,乙的速度大于甲的速度,t 0时刻后,乙的速度小于甲的速度【例2】 (多选)(2020·山东济南市5月高考模拟)雨雪天气时路面湿滑,汽车在紧急刹车时的刹车距离会明显增加。
第3讲 运动图像 追及相遇问题
()
(2)[v-t图像]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A.0~5 s内,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 m/s2
B.3 s时,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 m/s2
C.0~5 s内,甲物体的位移大小为236 m
D.0~5 s内,乙物体的位移大于13.5 m
解析:(1) x-t 图像的斜率表示速度,可知 t=3 s 时,两车具有相同的速度, A 错误;a 车做匀速运动,而 b 车的速度一直减小,B 错误;在运动过程中的 任意时刻,b 车的位移坐标始终不大于 a 车的位移坐标,故 b 车始终没有超过 a 车,C 正确;因在 0~3 s 内,a 车的位移小于 b 车的位移,由 v =ΔΔxt 可知, a 车的平均速度小于 b 车的平均速度,D 错误。
(2) 根据 v-t 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得 0~5 s 内甲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a 甲=ΔΔvt =43 m/s2,选项 A 错误;乙物体的图像不是四分之一圆,所以点(3,3) 处切线的斜率不是 1,选项 B 错误;根据 v=-4 m/s+43t,得 t=5 s 时甲物体 的速度大小为83 m/s,则 0~5 s 内甲物体的位移大小为 x 甲=3×2 4 m-2×2 83 m =130 m,选项 C 错误;根据图像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 0~5 s 内 乙物体的位移大于1×2 3+3×3+3×2 2m=13.5 m,选项 D 正确。 答案:(1)C (2) D
对点清 1.x-t 图像的信息 (1)x-t 图像某点切线的斜率表示物体在该时刻的速度。 (2)纵坐标之差表示该段时间内的位移。 (3)两 x-t 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位置、该时刻相遇。 2.v-t 图像的信息
2.[图像选择类问题]
2021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知识点及教案
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追及与相遇问题一、本次课知识讲授知识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问题1.应用运动图像的三点注意(1)无论是x-t图像还是v-t图像都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2)x-t图像和v-t图像都不表示物体运动的轨迹。
(3)x-t图像和v-t图像的形状由x与t、v与t的函数关系决定。
2.应用运动图像解题“六看”项目x-t图像v-t图像轴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位移x横轴为时间t,纵轴为速度v线倾斜直线表示匀速直线运动倾斜直线表示匀变速直线运动斜率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面积无实际意义图线和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纵截距表示初位置表示初速度特殊点拐点表示速度方向变化,交点表示相遇拐点表示加速度方向变化,交点表示速度相同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一)直线运动的x-t图像(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①位移随②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物体速度的③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速度的④方向。
(3)两种特殊的x-t图像①若x-t图像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说明物体处于⑤静止状态。
(如图中甲所示)②若x-t图像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在做⑥匀速直线运动。
(如图中乙所示)(二)直线运动的v-t图像(1)意义:反映了直线运动的物体⑦速度随⑧时间变化的规律。
(2)图线上某点切线的斜率的意义①斜率的绝对值:表示物体⑨ 加速度 的大小。
②斜率的正负:表示物体⑩ 加速度 的方向。
(3)两种特殊的v -t 图像①匀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与横轴 平行 的直线。
(如图中甲所示) 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 -t 图像是一条倾斜 的直线。
(如图中乙所示)(4)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①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位移 。
②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 正方向 ;若此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
注意 x -t 图像与v -t 图像不是物体的运动轨迹,反映了物体位移或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4 运动图象追及相遇问题一、概念规律题组1.如图1所示为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则()图1A.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若甲、乙两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则一定会相遇C.t1时刻甲、乙相遇D.t2时刻甲、乙相遇答案ABC2.某物体沿一直线运动,其v-t图象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2A.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反B.第2 s内和第3 s内速度方向相同C.第2 s末速度方向发生变化D.第5 s内速度方向与第1 s内方向相同答案B3.如图3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是()图3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答案AB解析由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也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做加速运动;在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速度为正,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故质点做减速运动;在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速度也为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故质点做加速运动;在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速度为负,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质点做减速运动.4.如图4所示为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图象.由图象作出的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图4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 s后沿正方向运动C.在t=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t=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D.在t=2 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答案BD解析物体的运动方向即为速度方向.由图象知,在t=2 s前,速度为负,物体沿负方向运动,2 s后速度为正,物体沿正方向运动,A是错的,B是正确的.物体的位置由起点及运动的位移决定.取起点为原点则位置由位移决定.在v-t图象中,位移数值是图象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由图象可知t<2 s时物体的位移为负,t=2 s时绝对值最大.t=2 s后,位移为负位移与正位移的代数和,绝对值减小,所以t=2 s时位移绝对值最大即物体离出发点最远,所以D正确,C错,所以选B、D.二、思想方法题组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象中(如图5所示),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5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答案C解析由题图知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乙=10 m/s,加速度大小a乙=0.5 m/s2;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v甲=5 m/s.当t=10 s时v甲=v乙,甲、乙两车距离最大,所以0~10 s内两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0~20 s内两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小,t=20 s时,两车距离为零,再次相遇,故A、B、D错误;在5~15 s时间内,两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相等,因而两车位移相等,故C正确.6.一辆警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以40 m/s的速度巡逻,突然接到报警,在前方不远处有歹徒抢劫,该警车要尽快赶到出事地点且到达出事地点时的速度也为40 m/s,有三种行进方式:a为一直匀速直线运动;b为先减速再加速;c为先加速再减速,则()A.a种方式先到达B.b种方式先到达C.c种方式先到达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答案C解析作出v-t图象如右图所示,从出发点到出事地点位移一定,根据v-t图象的意义,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相等,则只能t c <t a <t b ,所以c 种方式先到达.思维提升1.x -t 图象和v -t 图象都只能反映直线运动的规律,而不能反映曲线运动的规律.2.x -t 图象和v -t 图象是用图线直观地反映位移或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工具.图线上每一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移或速度随时间的推移,也可反映其变化情况,而正负表示了位移或速度的方向.3.利用图象解决问题要做到“六看”,即看轴、看线、看斜率、看面积、看截距、看拐点.4.解决追及相遇问题要注意“一个条件”和“两个关系”,即两者速度相等;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一、运动图象的分析与运用运动学图象主要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运用运动学图象解题可总结为六看:一看“轴”,二看“线”,三看“斜率”,四看“面积”,五看“截距”,六看“特殊点”.1.一看“轴”:先要看清两轴所代表的物理量,即图象是描述哪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2.二看“线”:图象表示研究对象的变化过程和规律.在v -t 图象和x -t 图象中倾斜的直线分别表示物体的速度和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运动情况.3.三看“斜率”:斜率表示纵、横坐标轴上两个物理量的比值,常用一个重要的物理量与之对应,用于定量计算对应物理量的大小和定性分析变化的快慢.x -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速度的大小和方向.v -t 图象中斜率表示运动物体的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4.四看“面积”:即图象和坐标轴所围的面积,也往往代表一个物理量,这要看两物理量的乘积有无意义.如v 和t 的乘积vt =x ,有意义,所以v -t 图与横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x -t 图象与横轴所围面积无意义.5.五看“截距”:截距一般表示物理过程的初始情况,如t =0时的位移或速度.6.六看“特殊点”:如交点、拐点(转折点)等.如x -t 图象的交点表示两质点相遇,但v -t 图象的交点只表示速度相等.【例1】 (2010·广东·17)图6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由图象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图6 A .0~1 s 内的平均速度是2 m /sB .0~2 s 内的位移大小是3 mC .0~1 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 s 内的加速度D .0~1 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 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答案 BC解析 由题图可以看出:0~1 s 内质点做初速度为零、末速度为2 m /s 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2 s 内质点以2 m /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2~4 s 内质点做初速度为2 m /s ,末速度为0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故0~1 s 内质点的平均速度为v =0+22m /s =1 m /s ,选项A 错误;0~2 s 内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位移的大小,x 2=(1+2)×22m =3 m ,选项B 正确;0~1 s 内质点的加速度a 1=2-01 m /s 2=2 m /s 2,2~4 s 内质点的加速度a 2=0-22m /s =-1 m /s 2,选项C 正确;因0~4 s 内图线都在时间轴的上方,故速度一直沿正方向,选项D 错误.[规范思维] 运动的v -t 图象是高考的热点.(1)v -t 图象中,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向下倾斜表示物体做减速运动.(2)v -t 图象中,图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位移,在t 轴下方的“面积”表示位移为负.[针对训练1] (201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7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8 s 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 )图7A .0.25 m /s 向右B .0.25 m /s 向左C .1 m /s 向右D .1 m /s 向左答案 B解析 在v -t 图象 ,图线与横轴所围面积代表位移,0~3 s 内,x 1=3 m ,向右;3~8 s 内,x 2=-5 m ,负号表示向左,则0~8 s 内质点运动的位移x =x 1+x 2=-2 m ,向左,v =x t=-0.25 m /s ,向左,选项B 正确. 【例2】 (2010·全国Ⅰ·2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 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8所示.图8 (1)画出汽车在0~60 s 内的v -t 图线;(2)求在这60 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答案 (1)见解析图 (2)900 m解析 (1)0~10 s 内,汽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 末速度v 1=a 1t 1=2×10 m /s =20 m /s10~40 s 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40~60 s 内,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60 s 末的速度v 2=v 1+a 2t 2=20 m /s -1×20 m /s =0.v -t 图线如右图所示.(2)x =12v 1t 1+v 1t +12(v 1+v 2)t 2=12×20×10 m +20×30 m +12×(20+0)×20 m =900 m . [规范思维] 要掌握v -t 图象的斜率表示a ,这也是a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联系点.本题由a -t 图象画v -t 图象,由v -t 图象求路程,设计新颖、环环相扣.【例3】 某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9所示(规定向东为正方向).试根据图象:图9(1)描述质点运动情况;(2)求出质点在0~4 s、0~8 s、2~4 s三段时间内的位移和路程.(3)求出质点在0~4 s、4~8 s内的速度.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2 m/s,方向向东;4 m/s,方向向西解析(1)从图象知: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持续运动4 s,4 s末开始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又经过2 s,即6 s末回到原出发点,然后又继续向西做匀速直线运动直到8 s末.(2)在0~4 s内位移大小是8 m,方向向东,路程是8 m.在0~8 s内的位移为-8 m,负号表示位移的方向向西,说明质点在8 s末时刻处于原出发点西8 m的位置上,此段时间内路程为24 m.在2~4 s内,质点发生的位移是4 m,方向向东,路程也是4 m.(3)在0~4 s内质点的速度为v1=x1t1=84m/s=2 m/s,方向向东;在4~8 s内质点的速度为v2=x2t2=-8-84m/s=-4 m/s,方向向西.[规范思维]x-t图象不同于v-t图象,x-t图象中,图线向上倾斜表示物体沿正方向运动,向下倾斜表示物体沿负方向运动,图线的斜率表示物体的速度.[针对训练2](2010·潍坊二检)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10所示,则()图10A.15 s末汽车的位移为300 mB.20 s末汽车的速度为-1 m/sC.前10 s内汽车的速度为3 m/sD.前25 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答案BC解析由位移-时间图象可知:前10 s内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3 m/s,加速度为0,所以C正确;10 s~15 s汽车处于静止状态,汽车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为30 m,所以A 错误;15 s~25 s汽车向反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 m/s,所以D错误,B正确.二、追及相遇问题讨论追及、相遇问题的实质,就是分析两物体在相同时间内能否到达相同的空间位置.1.分析追及问题的方法技巧可概括为“一个临界条件”、“两个等量关系”.(1)一个临界条件——速度相等.它往往是物体间能否追上或(两者)距离最大、最小的临界条件,也是分析判断问题的切入点(2)两个等量关系:时间关系和位移关系,通过画草图找出两物体的位移关系是解题的突破口.2.能否追上的判断方法物体B追赶物体A:开始时,两个物体相距x0.若v A=v B时,x A+x0<x B,则能追上;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恰好不相撞;若v A =v B 时,x A +x 0>x B ,则不能追上.3.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一定要注意判断追上前该物体是否已经停止运动.【例4】 汽车以25 m /s 的速度匀速直线行驶,在它后面有一辆摩托车,当两车相距1 000 m 时,摩托车从静止起动做匀加速运动追赶汽车,摩托车的最大速度可达30 m /s ,若使摩托车在4 min 时刚好追上汽车.求:(1)摩托车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2)摩托车追上汽车前两车相距最大距离x.答案 (1)2.25 m /s 2 (2)1 138 m解析 (1)设汽车位移为x 1,摩托车位移为x 2摩托车的加速度为a ,摩托车达到最大速度所用时间为t ,则30 m /s =atx 1=25×240 m =6 000 mx 2=3022a +30(240-30a) 恰好追上的条件为x 2=x 1+1 000 m解得a =94m /s 2=2.25 m /s 2 (2)摩托车与汽车速度相等时两车相距最远设此时刻为T ,最大距离为x max由运动学公式得25 m /s =aT解得T =1009s 所以x max =1 000+25T -aT 22=10 2509m =1 138 m[规范思维] (1)要抓住追上的等量关系x 2=x 1+x 0;(2)要抓住追上前的临界条件:速度相等.(3)解追及相遇问题除题中所述解析法外,还有图象法、数学极值法等.本题同学们可试着用图象法求解.[针对训练3] (2009·海南·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v -t 图像如图11所示,图中△OPQ 和△OQT 面积分别是x 1和x 2(x 1<x 2).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x 0处( )图11 A .若x 0=x 1+x 2,两车不会相遇B .若x 0<x 1,两车相遇2次C .若x 0=x 1,两车相遇1次D .若x 0=x 2,两车相遇1次答案 ABC解析 若乙车追上甲车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即此时t =T ,则x 0=x 1,此后甲车速度大于乙车速度,全程甲、乙仅相遇一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 0<x 1,则此时乙车已在甲车的前面,以后甲还会追上乙,全程中甲、乙相遇2次;若甲、乙两车速度相同时,x 0>x 1,则此时甲车仍在乙车的前面,以后乙车不可能追上甲车了,全程中甲、乙都不会相遇,综上所述,选项A 、B 、C 对,D 错.【基础演练】1.(2010·山东淄博期中)如图12所示为一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2 A .整个过程中,CE 段的加速度最大B .整个过程中,BC 段的加速度最大C .整个过程中,D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D .BC 段所通过的路程是34 m答案 ACD解析 在速度-时间图象中,斜率代表加速度,CE 段的斜率最大,故该段的加速度最大,故选项A 正确;在D 点,运动方向发生改变,故D 点所表示的状态离出发点最远,选项C 正确;在速度-时间图象中,图象与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位移大小,故x BC =(5+12)×42m =34 m ,BC 段为单向直线运动,路程与位移相等,选项D 正确.2. 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13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 -t 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13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 BD解析 如右图所示,t 1时刻,实线上A 点的切线为AB ,实际加速度的大小即为AB 的斜率,由图可知虚线反映的加速度小于实际加速度,故选项A 错误;在v -t 图象中,位移等于所对应图线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0~t 1时间内,虚线所对应的位移大于实线所对应的位移,由v =x t知,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故选项B 正确;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小,故选项C 错误;t 3~t 4时间内虚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此线反映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D 正确.3.(2011·温州模拟)如图14所示为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A 、B 两质点的x -t 图象,由图可知( )图14A.t=0时,A在B的前面B.B在t2时刻追上A,并在此后跑在A的前面C.B开始运动的速度比A小,t2时刻后才大于A的速度D.A运动的速度始终比B大答案AB解析t=0时,A质点在x1处,而B质点在原点处,故A正确;由题图可知,0~t1时间内,A质点运动的速度比B大,但t1以后A质点静止不动,速度为零,故C、D均错误;t2时刻A、B两质点到达同一位置,之后B质点继续向前运动,跑到A质点的前面,故B正确.4.(2011·潍坊模拟)如图15所示,汽车以10 m/s的速度匀速驶向路口,当行驶至距路口停车线20 m处时,绿灯还有3 s熄灭.而该汽车在绿灯熄灭时刚好停在停车线处,则汽车运动的速度(v)-时间(t)图象可能是()图15答案BC解析清楚地理解v-t图象中“面积”的物理意义是解本题的关键,A、D中的v-t图象中“面积”不等于20 m;B中v-t图象的“面积”可能等于20 m;C中v-t图象的“面积”正好等于20 m.B、C项正确,A、D项错误.5.t=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t图象如图16所示.忽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下列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是()图16A.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答案BC解析速度-时间图象在t轴以下的均为反方向运动,故2 h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A错;2 h末从图象围成的面积可知乙车运动位移大小为30 km,甲车位移为30 km,相向运动,此时两车相距70 km-30 km-30 km=10 km,B对;从图象的斜率看,斜率大加速度大,故乙车加速度在4 h内一直比甲车加速度大,C对;4 h末,甲车运动位移为120 km,乙车运动位移为30 km,两车原来相距70 km,故此时两车还相距20 km,D错.6.一物体由静止开始沿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如图17所示,取开始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物体运动的v-t图象正确的是()图1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加速度在v-t图象中的表示.在0~1 s内,a=1 m/s2,物体从静止开始做正向匀加速运动,速度图象是一条直线,1 s末速度v1=at=1 m/s.在1 s~2 s内,a2=-1 m/s2,物体将仍沿正方向运动,但要减速,2 s末时速度v2=v1+a2t=0,2 s~3 s内重复0~1 s 内运动情况,3 s~4 s内重复1 s~2 s内运动情况,故选C项.7. (2011·陕西宝鸡调研)某跳伞运动训练研究所,让一名跳伞运动员从悬停在高空的直升机中跳下,研究人员利用运动员随身携带的仪器记录下了他的运动情况,通过分析数据,定性画出了运动员从跳离飞机到落地的过程中在空中沿竖直方向运动的v-t图象如图18所示,规定向下的方向为正方向,则对运动员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18A.0~15 s末都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B.0~10 s末做自由落体运动,15 s末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C.10 s末打开降落伞,以后做匀减速运动至15 s末D.10 s末~15 s末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的大小在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在v-t图象中,图线的斜率代表加速度,从图象可以看出,0~10 s内,加速度方向向下,图线的斜率越来越小,故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是变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速度达到最大值;10 s末打开降落伞,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减速运动,15 s 末加速度为零,速度达到稳定值,以后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D正确.【能力提升】8.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 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x0=13.5 m处作了标记,并以v=9 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 m.求:(1)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答案(1)3 m/s2(2)6.5 m解析 (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t =v a① 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x 1和x 2,则x 2=12at 2② x 1=vt ③x 1=x 2+x 0④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a =v 22x 0=3 m /s 2. (2)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x 2=v 22a=13.5 m 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 -x 2=6.5 m .9.(2011·江苏海安模拟)一辆值勤的警车停在公路边,当警员发现从他旁边以v =10 m /s 的速度匀速行驶的货车严重超载时,决定前去追赶,经过5.5 s 后警车发动起来,并以2.5 m /s 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但警车的行驶速度必须控制在90 km /h 以内.问:(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两车间的最大距离是多少?(2)判定警车在加速阶段能否追上货车.(要求通过计算说明)(3)警车发动后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货车?答案 (1)75 m (2)不能 (3)12 s解析 (1)警车在追赶货车的过程中,当两车速度相等时,它们的距离最大,设警车发动后经过t 1时间两车的速度相等.则t 1=102.5s =4 s x 货=(5.5+4)×10 m =95 mx 警=12at 21=12×2.5×42 m =20 m ;所以两车间的最大距离Δx =x 货-x 警=75 m . (2)v m =90 km /h =25 m /s ,当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运动时间t 2=252.5s =10 s x 货′=(5.5+10)×10 m =155 mx 警′=12at 22=12×2.5×102 m =125 m 因为x 货′>x 警′,故此时警车尚未赶上货车.(3)警车刚达到最大速度时两车距离Δx ′=x 货′-x 警′=30 m ,警车达到最大速度后做匀速运动,设再经过Δt 时间后追赶上货车.则Δt =Δx ′v m -v=2 s 所以警车发动后要经过t =t 2+Δt =12 s 才能追上货车.易错点评1.要注意区分x -t 图象与v -t 图象的不同意义.2.要注意把图象与实际的运动情境相结合.3.比较位移相等的不同运动形式的时间长短问题用v -t 图象方便.4.用图象解决追及相遇问题简洁直观,便于理解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