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doc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课程性质:社会学实包括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在内的普通高等学校管理类、文秘类专业的必修课,是研究社会问题的主干专业基础课。

主要任务: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并初步具有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社会调查、分析现实社会问题进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本课程在培养高级管理人才、文秘人才的整体过程中,具有增强学生的社会认识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开发创新能力的作用。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45学时,具体课时分配可参照下表。

序号课题讲授社会实践绪论33社会44社区44四人的社会化44五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44六社会制度4七社会结构33八社会行动44九社会变迁和社会现代化33十社会问题325社会控制33十二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44总计45三、课程教学内容第_章绪论了解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学科特点及学科知识结构;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了解社会调查的一般方法。

重点:社会学的概念、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社会调查方法。

难点:社会学的知识结构和社会学方法论。

第二章社会了解社会的内涵、社会的本质特征及社会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义化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重点:社会的概念及本质、自然环境与社会、人口与社会及文化与社会。

难点:文化的概念、文化的类型及变迁。

第三章社区了解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以及社区的类型划分;了解与认识农村社区与城市-社区等社区的基本特征。

重点:社区的概念、社区的构成要素、社区的基本特征。

难点:社区的分类。

第四章人的社会化了解社会化的概念,社会化的内容、条件和方法;了解与认识社会化的过程和社会化的整合。

重点:社会化的定义、社会化的内容及条件和方法;社会化的过程及知识化、现代化与社会化的关系。

难点:社会化整合第五章社会群体社会组织了解社会群体的概念及社会群体的分类;了解认识初级社会群体的典型一家庭、次级社会群体一社会组织的起源、涵义、特征及其构成、分类、功能和管理。

社会学 教学大纲

社会学 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教学大纲一、引言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旨在研究社会的结构、行为和变化,从而揭示社会现象背后的规律和原理。

本教学大纲旨在提供给学生一个系统且全面的社会学知识架构,并通过教学活动和评估方法的设计,培养学生的分析、批判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熟悉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掌握社会学的核心研究领域,如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不平等等。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

4. 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跨文化交流的意识。

5. 培养学生的信息检索和分析能力,提高学术写作和研究素养。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导论1.1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社会学的理论视角与研究方法1.3 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2. 社会结构与社会化2.1 社会结构的概念和组成要素 2.2 社会角色与社会身份2.3 社会化过程和社会化代理机构3. 社会不平等3.1 社会阶层与社会分层3.2 社会经济地位与社会流动性3.3 种族、性别和年龄的不平等4. 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4.1 社会群体的概念与分类4.2 社会群体的形成与变迁4.3 社会组织与社会组织变迁5. 社会变迁与社会发展5.1 社会变迁的定义和类型5.2 社会变迁的驱动力与影响因素 5.3 社会发展的阶段与模式六、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

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课堂任务,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课外阅读与论文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相关领域的阅读和研究,提高信息检索和学术写作能力。

七、评估方法1.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社会学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情况进行考核。

2.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表现:评估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

《社会学》课程教学大纲Socyiolog(三)开课对象:非社会科学类专业(四)课程性质:《社会学》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高校社会学专业以外的社会科学类其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和人文基础素质教育和综合教育选修课,不少理工农医等专业也将其作为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程。

这门课程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加深学生对社会的了解和认识。

它通过对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进行理论探讨,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同时社会学也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在制订正确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繁荣,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提供社会学的独特视角。

(五)教学目的学习《社会学》旨在面对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应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方法和解决的途径。

(六)教学内容主要讲授社会学基本知识包括研究对象、社会及运行、文化、社会化、社会角色、社会互动、社会群体、家庭婚姻性与性别、社会组织、社会设置、社会分层与流动、社区、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社会问题、社会控制、、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社会学研究方法、社会学史等。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16学时学分数:某学分教学时数具体分配:教学内容讲授实验/实践合计绪论社会学研究对象11第一章社会与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11第二章文化与社会运行11第三章社会化与社会角色22第四章社会互动11第五章社会群体12第六章家庭与婚姻11第七章社会组织11第八章社会分层与流动11第九章社区与城市化22第十章社会问题11第十一章社会控制11第十二章社会工作与社会保障11第十三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11总计1616(八)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为主,社会实践活动为辅。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40%,期末成绩占60%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绪论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教学要点:使学生初步明确社会学的独特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初步认识社会学的特点及功能,了解社会学的发展概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第一部分:社会学基础
1.社会学概述
•社会学定义
•社会学研究对象
•社会学历史发展
2.社会学方法论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学研究技术
第二部分:社会学理论
1.功能主义理论
•杜尔凯姆观点
•堂斯、演化论
•巴兰斯理论
2.冲突理论
•马克思主义
•韦伯社会学观点
•洛克、达尔格
3.符号互动主义
•柏洛克观点
•过程逻辑
•意义建立
第三部分:社会学分支
1.城市社会学
•城市化现象
•城市社会结构
•城市生活特征
2.文化社会学
•文化定义
•文化传播
•多元文化冲突
3.家庭社会学
•家庭功能
•家庭结构变化
•家庭暴力问题
第四部分:社会学应用
1.教育社会学
•教育功能
•教育不公平
•教育改革
2.犯罪社会学
•犯罪学理论
•社会制裁
•预防犯罪措施
3.健康社会学
•社会环境与健康
•医疗资源分配
•健康政策建议
结语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学科,通过探索社会结构、文化、行为等方面,帮助
我们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

本大纲涵盖了社会学的基础知识、理论分支和应用领域,希望可以为学习者提供全面的指导。

愿社会学的研究能够为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进步发挥重要作用。

社会学大纲——精选推荐

社会学大纲——精选推荐

《社会学》教学大纲第一部分说明一、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社会学是高等院校法政专业的专业必须课,是理论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门工具课,学好这门课对于大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选择、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开设《社会学》的目的和意义在于:通过学习基本的社会学理论,使学生能够掌握社会学观察问题的独特视角,运用“社会学想象力”,正确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学会超越自身的直接经验,了解世界上正在进行和将要发生的事情,把握历史和事件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相互关系,从而提高应对和处理复杂事物的能力,为未来的事业选择做好准备。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第一章走近社会学(绪论)。

主要讲授社会学认识问题的独特视角、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学习社会学的意义等内容,为以后的授课做铺垫和准备。

另外还有社会学的创立与发展。

主要讲授社会学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各个时期的主要学术流派和理论观点、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这是社会学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社会。

主要讲授西方认识社会的两种观点、基本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等内容,这是学生认识“社会”的基础。

第三章人社会化。

主要讲授社会化的条件和主体、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

第四章社会角色。

主要讲授人如何扮演好各种角色。

第五章社会互动。

主要就讲授社会互动理论和互动类型。

第六章社会群体。

主要讲授社会群体和社会群体的作用过程、我国初级社会群体的变化。

第七章社会组织。

主要讲授各组社会组织的类型和构成要素。

第八章社区。

主要讲授社区的协调发展以及虚拟社区及其特点。

第九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主要讲授社会分层的两大理论观点、我国社会分层的情况以及社会流动及其特点。

第十章越轨和社会控制。

主要讲授社会越轨的类型、成因和社会控制。

第十一章社会问题。

主要讲授当今主要的社会问题,即人口、环境、贫困和犯罪问题。

三、与教学计划中前后课程的关系本课程的开设时间是在二年级的上学期,学生已经基本学完了公共课,即将进入全面的专业课的学习。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教学大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行为和社会组织的学科。

它帮助我们理解社会结构、社会关系和社会变迁的原因和影响。

社会学教学大纲是指为社会学课程制定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本文将探讨社会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

首先,社会学教学大纲的重要性在于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教学框架。

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组织教学内容,确保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教学大纲还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目标和要求,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准备和参与课堂讨论。

其次,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社会学教学大纲应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学生应该了解社会学的核心概念,如社会结构、社会化、社会交往和社会变迁等。

他们还应该熟悉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如功能主义、冲突理论和符号互动主义等。

这些基本概念和理论将为学生提供分析和理解社会现象的工具。

其次是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学生应该学习如何进行社会学研究,包括设计问卷调查、进行访谈和观察等。

他们还应该了解如何分析和解释社会学数据,并提出合理的研究结论。

通过学习研究方法和技巧,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评估社会学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此外,社会学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一些具体的社会问题和案例分析。

通过讨论和分析实际的社会问题,学生将能够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情境,并加深对社会学知识的理解。

例如,可以探讨社会不平等、种族关系、性别角色和社会变迁等问题。

这些案例分析将帮助学生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并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

最后,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社会学教学大纲还应该包括实践和实地考察的环节。

通过参观社会机构、社区和组织,学生将能够亲身体验社会现象,并将课堂学习与实际情境相结合。

这样的实践活动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综上所述,社会学教学大纲对于社会学课程的教学至关重要。

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教学大纲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更好地组织和理解教学内容。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应用性十分广泛的社会科学,它主要是研究人类在社会中的各种社会活动、社会交往、社会工作、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方方面面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社会学会使人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以及在这种环境中各种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这种相互关系之中更为人们所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因此社会学可以说是研究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为己任,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都离不开社会的范畴。

由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互相之间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性,(例如,哲学,经济学,法学,历史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里学文化人类学,社会调查方法等多学科)因此,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较广泛的视野以及较深刻的洞察能力与分析能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认识和解释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社会问题,能够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完善自我。

二、教学目标本课程介绍社会学的基本知识以及基本理论。

主要内容有,社会学导论、社会学简史、个体的社会化、文化与社会运行、社会角色、社会群体与社会组织、社会互动、社区、婚姻与家庭、社会变迁等。

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要求主要是书熟练地掌握有关社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考察社会的基本角度,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并用于改造社会更加的完善自我。

三、教材使用郑杭生/北京/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四、考核,评分标准采用平时4次作业占20%,期末考试占80%的成绩综合评定的办法。

五、课时分配根据教学计划68学时,每周4学时。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第一章导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对社会学发展历程中的一些经典研究或论著作有概括的理解,介绍一些关于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的观点,以使学生对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通过对社会的内容,特点及其作用的介绍,使学生初步了解本课程的内容与教学目的。

重点和难点:1.熟练掌握:社会学的定义,特点,研究领域,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社会学的实践作用。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现象、社会组织和社会变迁的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2. 掌握社会学研究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4. 进行实证研究和学术论文撰写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社会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社会学的理论流派和研究方法- 社会学的基本范畴: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社会变迁等2. 社会学理论- 功能主义理论- 社会冲突理论- 交互主义理论-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3. 社会学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和文献综述- 社会学调查和问卷设计4. 社会学分支领域- 社会文化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公共政策与管理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的本质和规律;2. 课堂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社会分析能力;3. 实践教学:组织实地考察和社会调查,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中去;4. 学术论文写作: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学实证研究和学术论文写作,培养其学术研究和表达能力。

五、考核方式1. 平时表现(30%):包括课堂参与、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2. 期中考试(30%):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理论的掌握程度;3. 期末论文(40%):要求学生选定一个课题进行独立研究,完成学术论文撰写。

六、教学参考资料1. 《社会学概论》奥古斯特·康特2. 《社会学导论》安东尼·吉登斯3. 《社会学研究方法》罗伯特·布兰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深入了解社会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社会观察能力,为将来从事社会研究和社会管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愿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优异成绩,成为对社会问题具有深入洞察力和分析能力的专业人士。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大纲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第一章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一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二、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1、社会学产生的历史背景2、西方社会学的历史及其发展三、文化与社会运行1、文化的构成2 、文化问题的探索3、文化的功能第二章人的社会化一、社会化的含义二、社会化的过程三、社会化的影响因素第三章社会地位和社会角色一社会角色二社会角色的类型三社会角色的扮演四社会角色的失调第四章日常生活与社会互动一社会互动的涵义二、西方关于社会互动的理论1、符号互动论2、戏剧理论3、本土方法论4、社会交换论三社会互动的情境四社会互动的方式五、集合行为第五章社会群体一、社会群体概述(二)群体的主要类型二、群体结构模式第六章婚姻、家庭一、历史上的婚姻形式二、家庭的结构和功能三、现实中的婚姻家庭1、婚姻家庭的变化状况2、婚姻家庭问题第七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社会地位及社会不平等的理论解释二、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流派三、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四、社会流动第八章社会设置一、家庭设置二、政治设置三、经济设置四、教育设置五、宗教设置第九章社区和城市化一、社区概述二、城市化和逆城市化三、中国城市化进程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人类社会的主要社会形态二、社会变迁的类型三、社会变迁的影响因素四、西方社会变迁理论五、社会现代化第十一章社会问题与社会控制一、社会问题解决二、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及其类型三、社会问题的理论研究1、社会整合理论2、文化失调理论3、社会解体理论4、价值冲突理论四、我国当代社会问题1、人口问题2 、环境问题3、两极分化问题4、信任问题五、社会控制及特征、类型1、社会控制的特征2、社会控制的类型六、社会越轨与中国当前犯罪第十二章社会保障与社会工作一、社会保障及其构成二、世界主要社会保障模式三、探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第十三章社会学研究方法一、社会学研究程序二、社会学研究主要范式。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社会学学分: 3 总学时:48适用专业:社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社会学”是社会工作专业必修的基础课之一。

它的内容包括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是社会学的入门课程。

本课程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实践,系统阐述和介绍了社会学的基本范畴、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从社会整体的角度分析了社会关系的各个层面、各种表现及其变化发展的规律。

同时,本课程也对国际上社会学的最新发展有简明的介绍。

学习社会学,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以科学的态度指导各项工作,帮助人们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决策,提高工作效率。

同时,学习社会学也可以帮助人们建立正确的社会观和人生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第一章社会学的对象与学科性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理解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

教学内容:第一节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社会学的产生;社会学的形成与发展;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不同看法;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学的研究领域与基本问题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特点与功能社会学的知识体系与学科特点;社会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社会学的功能第二章社会及其构成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构成要素,理解文化的涵义、分类、特性、结构与功能以及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

教学内容:第一节什么是社会社会的涵义;社会的类型;社会的特点第二节社会的构成要素作为社会行动者的人;社会关系;社会行动第三节文化文化的涵义与分类;文化的特性;文化的结构与功能;文化多样性与文化变迁第三章人的社会化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理解社会化与个性发展的关系。

教学内容:第一节人的社会化的涵义与内容什么是社会化;人的社会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人的社会化的内容第二节社会化的机构与过程社会化的实施机构;基本社会化;继续社会化与再社会化第三节社会化与个性发展个性及其形成;社会化在个性形成中的作用;个性与民族性第四章社会互动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社会互动的类型及意义、社会角色,理解社会互动的理论。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

社会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社会学教学旨在通过对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并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活动来增强他们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社会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理论。

2. 掌握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三、教学内容1. 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社会学的概念、历史背景和主要发展阶段。

2. 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介绍社会学的核心理论,如结构功能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冲突理论等。

3. 社会研究方法:介绍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

4. 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探讨社会问题的成因和解决方法,以及社会变革对社会的影响。

5. 社会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社会学在教育、医疗、社会工作等领域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通过课堂讲授介绍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

2.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思想交流和观点的多样性。

3.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案例,将社会学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

4.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书籍和期刊文章,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区服务等实践活动,提升他们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课堂提问和讨论能力。

2. 作业:布置相关主题的个人或小组作业,评价学生对社会学概念和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整体掌握情况。

4.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社会学相关的论文,评价其综合运用社会学知识和研究方法的能力。

六、参考教材1. 《社会学导论》:作者:Anthony Giddens2. 《社会学的想象力》:作者:C. Wright Mills3. 《社会学与常识》:作者:Peter Berger4. 《社会研究方法》:作者:Alan Bryman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社会学的起源与发展第二周: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第三周:社会学的核心理论第四周:社会研究方法第五周:社会问题与社会变革第六周:社会学的应用领域第七周:复习与期中考试第八周:学生作业报告分享第九周:案例分析第十周:实践活动第十一周:学生论文撰写指导第十二周:学生论文展示与讨论第十三周:复习与教学总结以上为《社会学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对社会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批判思维能力,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社会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学概论》教学大纲
课程概述
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条件与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社会学把社会当作一个整体进行研究,从宏观上科学地分析和研究社会,对各种社会现象进行理论解释,对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对廓清不同的理论观念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

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把握在制定正确的社会政策、维护社会稳定和繁荣、科学地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社会学所提供的独特视角。

课程的性质
“社会学概论“是一门公共基础必修课,不同于社会学专业课,意在普及社会学知识,形成一种通识教育。

帮助学生多视角的观察社会,理解社会。

社会学本身在我国还是一个年轻的学科,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却逐渐地显示出它的生命力。

许多社会实践证明了社会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我国社会工作者在创建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密切联系中国社会实际情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方面,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今天在社会转型加速时期,我们学习和研究社会学将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对社会学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对于社会生活有一个理性的认识,
增强与人沟通的能力,能够用社会学的基本思维方式、视角和经验研究方法认识、理解分析、社会现象与社会生活,并能提出解决一些简单的社会现象、问题的对策。

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认识社会的本质与结构,培养学生承担社会角色的应具有的社会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参与社会工作的意识,并使自己的社会行动更加合理、更加符合规律性。

课程的总学时和总学分
总学时:48学时
总学分:3学分
课程使用的教材及教学参考资料
主教材:
《社会学概论新修》第三版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教学参考资料:
《社会学教程(第二版)》王思斌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代社会学》宋林飞著,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社会学原理》朱力主编,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普通社会学理论新编》庞树奇、范明林,上海大学出版社,2002版。

学时分配表
第一编社会运行概述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第一节社会学是关于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条件和机制的综合性具体社会科学
一、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历史时代根据
二、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现实社会根据
三、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作为社会学对象的中国特色
四、国内外对社会学研究对象的观点及分类
五、社会与个人关系问题的重要性
第二节社会学对象与社会学其他内容的关系
一、关于社会运行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的内容
二、关于社会运行的问题与对策分析的内容
三、关于社会运行研究手段的内容
四、关于分科社会学的内容
第三节社会学的学科地位
一、社会学学科地位的历史演变
二、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第四节社会学与社会
一、社会学是认识社会改造社会的有效工具
二、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和成长中的中国社会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
第一节社会运行的条件
一、社会运行条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内外主要条件
第二节社会运行的机制
一、社会运行机制概述
二、社会运行的主要机制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一、社会的概念
二、社会的特点
三、社会的功能
第二节社会运行
一、什么是社会运行
二、评价社会运行状态的原则
第三节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几种角度
一、宏观社会与微观社会的角度
二、个人关系、群体关系与社会制度的角度
三、血缘、地缘和业缘的角度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
第一节文化的涵义与特性
一、文化的涵义
二、文化的特性
第二节文化的区分
一、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二、主文化与亚文化
三、主文化与反文化
四、评比性文化与非评比性文化
第三节文化的结构
一、文化特质、文化丛与文化模式
二、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三、文化震惊与文化边际
第四节文化的功能
一、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二、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三、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四、文化塑造了社会的人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
二、社会化在人与社会相互关系中的作用
三、社会学研究社会化的三种角度
第二节社会化的必要条件
一、个人生物基础条件
二、外界社会环境条件
第三节社会化的过程和内容
一、社会化过程的划分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当前我国转型社会中的社会化问题
一、早期社会化的困境
二、社会失范及再社会化
三、成人继续社会化与人的现代化
四、代差问题
第二编社会运行的微观分析
第六章社会角色
第一节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一、社会觉得理论
二、社会觉得概念
三、角色集
第二节社会角色的类型
一、先赋角色与自致角色
二、自觉地角色与不自觉地角色
三、规定性角色与开放性角色
四、功利性角色与表现性角色
第三节社会角色的扮演
一、社会角色的确定
二、社会角色的表现
三、社会角色的扮演过程
第四节社会角色的失调
一、角色冲突
二、角色不清
三、角色中断
四、角色失败
第七章社会互动
第一节社会互动的涵义及理论
一、社会互动的涵义
二、社会互动的理论
第二节社会互动的情境与过程
一、社会互动的情境
二、社会互动的过程
三、社会转型与社会互动
第三节社会互动的维度与类型
一、社会互动的维度
二、社会互动的类型
第四节集合行为
一、集合行为的一般特征
二、集合行为的理论
三、几种典型的集合行为
第八章社会群体
第一节社会群体的概述
一、什么是社会群体
二、群体存在的基础
三、群体的类型
第二节社会群体结构及其作用过程
一、群体凝聚力
二、群体规范
三、群体内部关系
四、群体领导与决策
第三节初级社会群体
一、关于初级社会群体的研究
二、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三、初级群体的形成条件
四、初级群体的功能
五、我国社会转型期的初级群体
第九章家庭、婚姻、性与社会性别第一节家庭婚姻与性研究概述
一、研究对象与意义
二、研究的独特角度
三、研究的方法论原则
第二节婚姻家庭社会学
一、婚姻与家庭的宏观研究
二、婚姻家庭的过程研究
第三节性社会学
一、基本概念与理论假设
二、性的社会因素
三、性在社会活动中的表现
第三编社会运行的宏观分析
第十章社会组织
第一节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二、社会组织的涵义与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分类
第二节社会组织的目标
一、组织目标的涵义及分类
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
四、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效果
第三节社会组织结构
一、组织结构的涵义
二、组织结构的形式
三、我国社会转型期组织结构的特点和任务
第四节社会组织的管理
一、组织管理的涵义
二、组织管理理论
三、组织管理方式
第十一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第一节社会分层概述
一、社会地位及其差别
二、社会分化及其类型
三、阶级、阶层与社会不平等
第二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两大理论传统
一、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
二、西方社会学的分层理论
第三节正确认识我国现阶段、阶层状态
一、对我国社会结构进行分型研究的必要性
二、我国现阶段的平等原则及其实施过程
第四节社会分层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分层的方法和标准
二、层内关系和层间关系的定性研究
三、对多元分层结构进行量化分析
四、在社会转型中调整社会分层结构
第五节社会流动
一、社会流动的涵义
二、社会流动的类型
三、影响人们获得社会地位的条件
四、合理的社会流动是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协调机制
第十二章社会设置
第一节社会规范
第二节社会设置
一、社会设置的涵义
二、社会设置的构成
三、社会设置的类型
第三节社会规范与社会设置的功能
第四节社会设置与社会转型
第十三章社区
第一节社区概述
第二节社区自身的协调发展
一、地域环境与社区发展
二、社区发展中的人的因素
三、文化与社区发展
第三节社区互动与协调发展
一、城市的兴起与城市化
二、城乡协调发展
三、转型期社区的协调发展
第十四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第一节社会变迁
一、社会变迁的类型
二、社会变迁的因素
三、社会变迁的根源与机制
四、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与社会协调发展
第二节社会现代化
一、社会现代化的概念及由来
二、社会现代化的涵义
第三节社会现代化过程的基本特征
一、社会结构的日益分化和一体化
二、科学技术带动经济和社会发展
三、经济持续而迅速发展
四、城市化
第四节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特征
一、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历史条件
二、迟发展效应
三、二元社会结构的长期存在
四、政府在现代化过程中发挥强有力的支配和指导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