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分析:色谱概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示
➢ 固定相——CaCO3颗粒 ➢ 流动相——石油醚
色带
二、色谱法定义、实质和目的
定义:利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建立的分离、分析 方法
实质:分离 目的: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
三、分类:
1.按两相分子的聚集状态分:
流动相 液体 液体
气体 气体
固定相 固体 液体
固体 液体
类型 液-固色谱 液-液色谱
气-固色谱 气-液色谱
基本概念:固定相(s);流动相(m)
(一)吸附色谱法 (二)分配色谱法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四)空间排阻色谱法
(一)吸附色谱法
固定相: 吸附剂(硅胶或Al2O3) 具表面活性吸附中心
分离机制:吸附能力的差异
吸附平衡
X : 组分分子
Xm + nYa→Xa + nYm Y : 流动相分子
吸附系数
Ka
3.调整保留时间(adjusted retetion tiom)tR’
组分与固定相作用,比不作用的组分在柱中多停留 的时间(组分在固定相的时间)
(t
' R
tR
t0)
4.分配系数K(partition coefficient)
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组分在色谱柱中达分配平 衡后,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中的浓度比
交换到树脂上的阳离子 流动相中的游离阳离子 Ks与离子的电荷、水合离子半径、流动相性质、
离子交换树脂性质以及温度有关
图示
分离机制: 依据被测组分与离子交换剂交换能力(亲和力)
不同而实现分离
(四)空间排阻色谱法
固定相: 多孔性凝胶 流动相: 水(凝胶过滤色谱) 流动相: 有机溶剂(凝胶渗透色谱)
分离机制 凝胶孔径大小与被分离物分子尺寸的关系
渗透系数
KP
[X S ] [X m ]
注:Kp仅取决于待测分子尺寸和凝胶孔径大小, 与流动相的性质无关
图示
分离机制:
利用被测组分分子大小不同、在固定相上选择性 渗透实现分离
结论
• 四种色谱的分离机制各不相同,分别形成 吸附平衡、 分配平衡、 离子交换平衡和渗透 平衡, K 分别为吸附系数, 狭义分配系数, 选择系数和 渗透系数。
1.保留时间(retention time )tR
从进样开始到某组分色谱峰顶(浓度极大点) 的时间,即组分流经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
2.死时间(dead tiom) t0 或 tm
不被固定相滞留的组分的保留时间,即组分在 流动相中的停留时间或流动相流经色谱柱所需要 的时间(又称流动相保留时间tm, 组分在固定相的 时间 tR - t0 = tR’)。
缺点: 对未知物分析的定性专属性差 需要与其他分析方法联用(GC-MS,LC-MS)
第二节 色谱法的原理
一、色谱过程及特点 二、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 三、色谱法的基本术语
一、色谱过程、分离原理及特点 P449
(一)色谱过程 指被分离组分在两相中的“分配”
平衡过程
以吸附色谱为例 吸附→ 解吸→再吸附 →再解吸 →反复 多次洗脱→被测组分分配系数不同→ 差 速迁移 → 分离
以及柱温有关
图示
分离机制 利用组分在流动相和固定相间溶解度差别实现分离
(三)离子交换色谱法
固定相: 离子交换树脂 流动相: 水为溶剂的缓冲溶液 被分离组分 : 离子型的有机物或无机物
阳离子交换树脂
RSO3-H+ + X+ → RSO3-X+ + H+
固定离子 可交换 离子
待测 离子
选择系数 KS [RX ] /[ X ]
第17章 色谱分析法概论
第一节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概述
一、色谱法的由来 1.1906年由俄国植物学家Tsweet创立 植物色素分离 2.现在:一种重要的分离、分析技术 分离混合物各组分并加以分析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除了固体,还可以是液体 流动相(mobile phase)——液体或气体 色谱柱(column)——各种材质和尺寸 被分离组分——不再仅局限于有色物质 该方法称液相色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 LC)
液相色谱 LC
气相色谱 GC
2.按固定相的固定方式分:
柱色谱
填充柱色谱 毛细管柱色谱
纸色谱 平面色谱 薄层色谱
高分子薄膜色谱 3.按分离机制分:
分配色谱:利用分配系数的不同
吸附色谱:利用物理吸附性能的差异
离子交换色谱:利用离子交换原理
空间排阻色谱:利用排阻作用力的不同
色谱法简单分类
四、色谱法的特点
[Xa] [Xm]
nXa nXm
Sa Vm
[X a ]: 溶质分子在吸附剂表面的浓度 Sa :吸附剂表面面积
[X m ]: 溶质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Vm : 流动相的体积
Ka与组分的性质、吸附剂的活性、流动相的性质
及温度有关
图示
分离机制: 各组分与流动相分子争夺吸附剂表面活性中心 利用吸附剂对不同组分的吸附能力差异而实现分离 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无数次洗脱→分开
• 除了凝胶色谱法中的 K 仅与待测分子大小 尺寸、凝胶孔径大小有关外,其他三种 K 值都 受组分的性质、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 以及柱温的影响
在色谱柱后安装检测器,检测信号对时间 作图所得曲线称色谱流出曲线。曲线上正常 峰的形状符合正态分布。
三、分配系数与保留行为的关系
(一)基本术语(P438)
பைடு நூலகம்
(二)分配色谱法
固定相: 机械吸附在惰性载体上的液体 流动相: 与固定相不互溶的液体 载体: 惰性,性质稳定,
不与固定相和流动相发生化学反应
分离机制 溶解能力的差异
狭义分配系数
K Cs
Cs为溶质分子在固定相中的浓度, Cm
Cm为溶质分子在流动相中的浓度。
K与组分的性质、流动相的性质、固定相的性质
优点:各国药典收载了大量色谱分析方法 高选择性——可将性质相似的组分分开 高效能——反复多次利用组分性质的差异 产生很好分离效果 高灵敏度——10-11~10-13g,适于痕量分析 分析速度快——几~几十分钟完成分离 一次 可以测多种样品 应用范围广——气体,液体、固体物质 化学衍生化再色谱分离、分析
图示
• 分配系数的微小差异→吸附能力的微小差异 • 微小差异积累→较大差异→吸附能力弱的组分先流出;
吸附能力强的组分后流出
(二)色谱分离原理 色谱分离基于各组分在两相之间
平衡分配差异 平衡分配可以用分配系数和分配比来
衡量
(三)色谱分离特点
不同组分通过色谱柱时的迁移速度不等 →提供了分离的可能性
二、基本类型色谱法的分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