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应重视的风险防范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33de17be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22.png)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小儿麻醉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多常见问题,下面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
一、儿童麻醉的剂量选择小儿麻醉的剂量选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儿童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差异。
儿童的器官功能尚未完全发育,药物的代谢和排泄功能也不同于成人。
儿童麻醉剂量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儿童年龄、体重、生理状态、手术类型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儿童对药物的敏感性也较高,麻醉药物的剂量不宜过大,以防止药物过量引起的不良反应。
二、儿童麻醉中的镇痛管理镇痛管理是儿童麻醉中一个重要的环节。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对疼痛的感知和反应不同,因此镇痛的方式也需要进行个体化的选择。
在小手术或轻度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局部麻醉或静脉输注镇痛药物。
在大手术或重度疼痛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全身麻醉的同时联合应用镇痛药物,以达到更好的镇痛效果。
三、儿童麻醉中的麻醉深度监测麻醉深度监测对于儿童麻醉的安全和效果至关重要。
麻醉深度的监测可以通过心率、血压、呼吸、瞳孔等指标来进行评估。
还可以采用脑电图监测、熵值监测等先进技术来评估麻醉深度。
通过监测麻醉深度,可以及时调整麻醉药物的剂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安全和稳定。
四、儿童麻醉中的恶心呕吐管理恶心呕吐是儿童麻醉中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
恶心呕吐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手术刺激、麻醉药物、麻醉深度等。
为了预防和处理恶心呕吐,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根据病史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尽量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量;术前禁食时间要合理掌握;术后及时祛除氧分泌物;必要时给予抗呕吐药物等。
五、儿童麻醉中的术后镇痛管理术后镇痛是儿童麻醉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
术后镇痛的目的是减轻术后疼痛,提高术后恢复质量。
常用的术后镇痛方法包括局部麻醉、静脉镇痛、硬膜外镇痛等。
选择合适的术后镇痛方法应根据手术类型、术后疼痛的程度等因素来判断。
术后镇痛管理的6Rs原则是“恰当的镇痛药物、合理的剂量、适当的途径、足够的时间、及时评估、有效的解决措施”。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cf9c5165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0b.png)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小儿麻醉是一项非常复杂且具有一定风险的医疗操作,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常常会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常见问题入手,对小儿麻醉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进行浅析,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参考和学习的方向。
一、小儿麻醉的常见问题1. 麻醉前评估不足在小儿麻醉前,对患儿的评估非常重要。
然而许多医生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中往往会忽略对患儿的全面评估,导致术前计划不足,术中出现问题。
医生在进行小儿麻醉前应该充分了解患儿的病史、过敏史、家族史以及术前是否有感染等方面的情况,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麻醉计划和处理突发情况。
2. 用药不当小儿麻醉中用药的选择和用量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和药物代谢的不同,容易导致用药不当。
一方面是因为小儿的肝肾功能未完全发育,药物代谢受到影响;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儿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不同于成人。
在给小儿麻醉时应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用量,并根据术中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3. 术中风险评估不足在小儿麻醉中,意外事件和并发症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一些医生在术中进行风险评估时往往不够全面,导致对患儿的风险把控不足。
术中应该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做好风险评估和预防工作,确保术中安全。
4. 术后镇痛管理不当术后疼痛是小儿麻醉中常见的问题,但是一些医生在术后的镇痛管理上存在不足。
术后疼痛会导致患儿烦躁不安、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影响患儿的康复。
在术后应该对患儿的疼痛进行及时评估,并制定合理的镇痛方案,确保患儿的术后舒适。
5. 术后护理不足小儿麻醉后的护理工作非常重要,但是一些医生在术后的护理上往往存在不足。
术后患儿的情况变化较快,需要密切监测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并且要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术后护理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保证患儿的安全和康复。
1. 加强团队合作小儿麻醉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多学科的协作才能完成。
在小儿麻醉中,麻醉师、外科医生、护士等各个环节的医护人员都需要密切合作,相互协助,才能保证患儿的安全。
小儿麻醉的风险及注意事项
![小儿麻醉的风险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6b2736d3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0c.png)
小儿麻醉的风险及注意事项陈斌小儿麻醉专指对14岁以下病儿的麻醉,由于面向群体的特殊性,小儿麻醉已成为麻醉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医学科目。
一、小儿麻醉的特点小儿麻醉与成人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在于年龄小、病情变化快且多样。
6岁以上的小儿,只是在精神状态上与成人有差别,具体的麻醉用药和方法是基本类似的,唯一的不同在于比成人所用的剂量相对减少。
6岁以下的小儿,在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和成人有着明显区别,麻醉处理就会有着很明显的特点。
小儿对药物的反应与脂肪、肌肉、体温、蛋白结合、心排血量等很多因素有关,小儿的体液总量、血容量与细胞外液量之比也大于成人,在使用水溶性药物时分布容积比较大,所以要想小儿能够达到合适的血液药物浓度,就要按照体重给出偏大的剂量[1]。
新生儿的血脑脊液屏障还未发育好,剂量一样的药物,在新生儿脑内的浓度就会较大。
药物主要经由肝脏代谢,代谢速率受肝脏大小与肝微粒体酶系统能力的影响,小儿肝脏与全身体积的比例略大于成年人。
肾脏为药物及代谢产物进行排泄的主要器官,但小儿的肾小球滤过率不如成年人高。
小儿麻醉在剂量上和成年人有着不同,还要顾及病儿生理未成熟的适应能力,因此小儿麻醉多采用全身麻醉,口服给药途径运用比较多。
总体来讲,小儿麻醉的显著特点就是病儿的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受到的影响因素较多,剂量的选择和麻醉的方式有着明显特点。
二、小儿麻醉的风险相比成人麻醉,小儿麻醉的风险是要略高的。
小儿麻醉的风险主要分为呼吸系统风险、心血管风险和其它风险。
尽管医疗技术在不断进步,但是呼吸不良事件仍比较常见。
超过60%的围术期紧急事件是呼吸不良事件,而且有30%的小儿围术期心脏骤停是由呼吸原因引起的。
呼吸不良事件具体包括喉痉挛、上呼吸道感染、呼吸暂停和气道梗阻等。
应针对容易产生风险的因素,克服围术期内的治疗难度,以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
在预防喉痉挛中,要避免浅麻醉下的不适当刺激,此外还要在深度麻醉下清除分泌物,避免不必要的气管插管和反应性气道刺激。
小儿麻醉你需要注意这些
![小儿麻醉你需要注意这些](https://img.taocdn.com/s3/m/792f0d1d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bb.png)
小儿麻醉你需要注意这些当儿童进行手术时不可避免的会进行麻醉,很多家长都会担心麻醉会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其实只要做好相应的措施,那么就不会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产生太大的影响。
今天就一起走进小儿麻醉的课堂吧!1.什么是麻醉呢?麻醉是由药物或其他方法产生的一种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系统的可逆性功能抑制。
主要包括局部麻醉和全身麻醉两大类。
局部麻醉是指麻醉剂作用于周围神经系统,使相应区域的痛觉消失,运动出现障碍,但病人意识清醒。
全身麻醉是指麻醉剂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使其抑制病人的意识和痛觉消失,肌肉松弛,反射活动减弱。
1.小儿麻醉有哪些常见的问题呢?(一)全麻手术会对儿童有影响吗?全麻手术使用的药物会直接作用于人的大脑,当小朋友接受过多次全麻手术就会对大脑的生长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但是,如果小朋友没有接受过多次全麻手术或只做过一两次全麻手术,那么这将不会对儿童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在对动物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手术本身带给动物的伤害要比麻醉带给动物的伤害要大。
(二)麻醉药会对大脑发育产生影响吗?医疗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麻醉技术的发展。
麻醉会对大脑产生抑制作用,但是这种抑制作用只是暂时的并且它可以控制哦。
当医生结束麻醉时,药物也会完成代谢,儿童的神经功能也会在清醒后恢复正常,麻醉药并不会持续影响大脑的正常功能。
因此,只要小朋友的代谢较为正常,全麻是不会对大脑发育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人的脑功能会受全麻的影响吗?相信大家都会注意到,在全麻手术的过程中都会配备麻醉师,看似麻醉师不会参与到手术过程中,其实麻醉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儿童在进行全麻手术的过程中出现5到8分钟以上的大脑缺氧时,就很有可能引起大脑功能障碍,这时就需要麻醉师发挥作用了。
麻醉师会仔细观察儿童在手术过程中的供氧情况以及身体体征的平稳情况,从而减少手术中的意外情况,降低儿童在手术后的神经功能损伤。
1.小儿麻醉有哪些风险呢?1.麻醉的普遍风险普遍风险主要包括心脑血管意外、胃内食物的返流误吸以及药物过敏等几方面内容。
小儿麻醉注意事项
![小儿麻醉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2e616e2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e9.png)
小儿麻醉注意事项小儿麻醉是指针对儿童患者进行的麻醉操作。
由于儿童的生理特点和麻醉过程的复杂性,小儿麻醉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性。
以下是小儿麻醉的一些注意事项。
一、术前准备1. 针对小儿患者的特点,医生应提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年龄、体重等信息,并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为麻醉操作做好准备。
2. 医生应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解释麻醉的过程和风险,获取家长的同意和配合,让家长理解麻醉对孩子的必要性。
3. 在术前,医生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敏史、既往药物使用情况等,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确保麻醉的安全性。
二、药物选择1. 小儿麻醉时,要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对于婴儿和幼儿,应尽量选择起效快、恢复迅速的药物,并根据年龄和体重等身体指标进行剂量调整,避免药物过量带来的风险。
2. 小儿麻醉应选择仅对中枢神经系统起作用的麻醉药物,以避免对心血管系统等其他器官功能的不良影响。
三、麻醉护理1. 小儿麻醉操作时,应有专门的麻醉医生和护士团队,对患者进行全程监测和护理。
护士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呼吸、血压等。
并及时采取措施,如调整氧气浓度、维持通气通畅等,保障患者的安全。
2. 小儿麻醉需特别注意患者的体温调节。
儿童的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发育完全,易受术中麻醉影响,容易出现低体温。
医护人员需采取保温措施,确保患者的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四、术后护理1. 患者苏醒后,应在专业医生和护理人员的监护下,观察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情况、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的恢复情况,并适时进行相关处理。
比如,如果术后患者出现呼吸不畅等情况,需要及时辅助通气。
2. 术后患者对于镇痛和抗恶心、呕吐药物的使用需要患者的意愿和家长的理解和合作。
医生需告知家长相关注意事项,并提供相应的解释和建议。
总之,小儿麻醉是一项复杂的操作,在麻醉前、麻醉中和麻醉后都需要医护人员特别注意,考虑到儿童的生理特点和麻醉过程中的安全性,并与家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和配合。
小儿麻醉风险
![小儿麻醉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65c5660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21.png)
加强术前评估,了解儿童的健康状况和药物过敏史
确保手术环境和设备安全,防止感染和设备故障
加强麻醉医生和护士的培训,提高麻醉技术和护理水平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家长了解麻醉风险和预防措施,共同参与风险管理
紧急处理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防止窒息
02
维持血压稳定:密切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输液速度和药物剂量
演讲人
小儿麻醉风险
01.
02.
03.
04.
目录
小儿麻醉概述
小儿麻醉风险因素
小儿麻醉风险管理
小儿麻醉风险案例
1
小儿麻醉概述
其他方法使患者暂时失去知觉或感觉的技术。
02
麻醉的目的是减轻手术或检查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
03
麻醉可以分为局部麻醉、区域麻醉和全身麻醉。
04
情绪波动:小儿的情绪波动可能导致麻醉效果不稳定,增加麻醉风险。
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的选择:根据小儿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麻醉药物的剂量:根据小儿的体重、年龄等因素精确计算麻醉药物的剂量,避免过量或过少
02
麻醉药物的副作用:了解麻醉药物的副作用,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了解麻醉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避免不良反应
麻醉风险分类
麻醉药物风险:药物过敏、副作用等
麻醉操作风险:操作失误、麻醉深度不当等
麻醉设备风险:设备故障、氧气供应不足等
麻醉环境风险:环境污染、噪音干扰等
麻醉人员风险:麻醉医生经验不足、技术不熟练等
5.
4.
3.
2.
1.
2
小儿麻醉风险因素
生理因素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b110622d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ff.png)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小儿麻醉临床中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浅析,以提高小儿麻醉临床医生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问题一:如何正确评估小儿麻醉风险?小儿麻醉风险评估需要考虑病史、体格检查、术前检查和手术类型等方面,对孩子的生命体征、心跳监控、血压、呼吸情况进行监测。
在评估中应注意医务工作者的专业程度和服务态度,对儿童的耐受性进行评估,以及在药物选择和量化方面要谨慎,考虑到儿童的体重及年龄等因素,及时与患者家属沟通,获得必要的同意及提供建议。
小儿麻醉深度的控制应根据手术操作的类型、孩子的体重和麻醉剂的剂量等多种因素考虑。
常用的控制方法包括:静脉麻醉药物输注泵进行精确控制;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如脑电监测)进行深度控制;定时的药物治疗法,经过随时调整,较为灵活;运用联合技术更为安全可靠。
问题三:如何快速有效地终止小儿麻醉?小儿麻醉终止时,应采用安全可靠、快速有效的方法。
钝化类麻醉药物过量的解毒处理主要使用纳洛酮,一般剂量为0.01mg/kg;气管内注入麻醉药物的解救,须用到喉腔镜,检查气道通畅性并清除异物;常用于较长时间手术的戴脑部耳压贴,可通过此压贴的针刺或电刺激来达到加速清醒的目的。
儿童麻醉后应定时监测病情,保持吸氧,避免二氧化碳潴留,保持通畅的呼吸道。
同时,应随时关注儿童的麻醉后反应,避免使用可能可引起副作用的药物,并逐渐将麻醉药物注射量降至最低水平。
需要提醒,手术后儿童宜在专业医疗机构内接受术后观察,以及家属应常识普及,了解儿童术后饮食、心理及睡眠等注意事项,此方可避免并发症和风险。
问题五:小儿麻醉临床中家长的作用如何?家长对儿童的陪伴和照料是十分重要的。
在提前沟通和评估过程中,家长应积极配合,向医生提供详细、真实的病史和病情,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评估和决定使用何种方法进行麻醉。
术前说明会中要让家长知道麻醉方案、术后恢复情况及注意事项等信息,让家长更加明确孩子面临的事情及术后恢复过程中的细节,以增加心理方面的承受能力和减轻家庭负担。
浅析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如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
![浅析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如何提高风险防范意识](https://img.taocdn.com/s3/m/6c532ed8360cba1aa811da35.png)
中图分 类号 :R61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8351(2013)05—0159—01
无论任何手 术均需要 承担一定的麻醉风 险,不管 麻醉 的
在手术开展前 ,叮嘱学生对患儿 的个人信息 以及 相关 情
操作方法是否简单 ,都可 能出现风险和意外 。麻醉风险 的程度 况进行统计核对 ,并对麻醉机的工作情况进行严格检查 ,要求
术前 准备工作的重要性 ,以免在出现紧急情 况时 ,因术 前准备
麻醉记录可 以说是学生的必修工作之一 ,麻醉记 录能够
工作不充分 而导致严 重后 果。例如 :当进行右侧肺 叶切 除术 真实地反映麻醉时患儿出现的各种情况 ,且干净整洁 的麻醉
时 ,需要 同时给予 患儿单肺 通气 ,在手术开 展前 ,必须及 时告 记 录 ,对 术 后 治 疗 也 有一 定 的帮 助 。由 于麻 醉 记 录 涉 及 项 目非
教学质 量 ,同时还应 当加 强麻 醉风 险防范意识 ,尽 可能地减 少 4严格临床操作规范 。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小 儿 麻 醉 风 险 。
带教教 师均是经过权 威考试才获 得 了带教 资格证 书 ,对
1加强安全教育 。思想上始终保 持高度警惕
临床 的操作规范非常清楚 ,但 由于学生仅是学习了理论知识 ,
北 方药学 2013年第 l0卷第 5期
l59
浅析dxJL麻醉 临床教 学 中如何提 高风 险 防范意识
李 洪 杨天德 杜智勇 黄 河 钟河江 包晓航 (重庆市新桥医院麻醉科 重庆 400037)
摘 要 :由于麻醉操作不可避免地会 带来不同程度的麻 醉风 险,尤其是小儿的发 育不完全 ,出现麻醉风险的情况也 更多,教 师在 带 教过程 中,必须强化 学生麻 醉风 险意识 ,通过 以身作则帮助 学生认识到麻 醉操作规 范的重要性 ,并不断增强 自己的技术能力,成 为更加优 秀的麻 醉师 。 关键词 :小儿麻醉 教 学 风 险意识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702422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00.png)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小儿麻醉临床中常见问题有很多,下面我将就其中一些问题进行浅析。
1. 小儿麻醉的安全性:小儿麻醉相比成人麻醉更加复杂和风险较高。
小儿麻醉需要充分考虑患儿的年龄、体重、发育程度等因素,并且患儿对药物的敏感性较高,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因此在进行小儿麻醉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评估和准备,并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进行监护和管理,以确保麻醉过程的安全性。
2. 麻醉药物的选择:小儿麻醉中常用的药物包括全身麻醉药物、镇静药和局部麻醉药物等。
在选择药物时,需要考虑到患儿的年龄、体重、病情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
一般情况下,常用的全身麻醉药物包括丙泊酚、异丙酚等;镇静药物有咪达唑仑、氯胺酮等;局部麻醉药物有利多卡因、布比卡因等。
药物的选择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3. 监测项目的选择:在小儿麻醉过程中,需要对患儿进行全面的监测,以及时掌握患儿的生命体征和麻醉效果。
一般选择的监测项目包括血压、心率、呼吸、麻醉深度等指标。
对于高危患儿,还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体温等指标。
通过对监测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采取相应措施。
4. 并发症的防治:小儿麻醉中可能出现的常见并发症包括呼吸抑制、过度镇静、心律失常、低血压、恶心呕吐等。
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在使用镇静药物时,要密切观察患儿的呼吸情况,避免呼吸抑制的发生;在手术结束后,要适当控制镇痛药的使用,以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等等。
5. 麻醉后恢复的评估:小儿麻醉结束后,需要对患儿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包括患儿的呼吸、循环、神经系统功能等。
对于小儿,常用的恢复评分工具有ALDRETE评分和PEDS评分等。
评估结果可以为麻醉医生提供决策依据,确保患儿的安全顺利地恢复过程。
小儿麻醉临床中的常见问题涉及到麻醉的安全性、药物的选择、监测项目的选择、并发症的防治以及麻醉后恢复的评估等方面。
对于麻醉医生来说,了解这些问题并能够熟练地解决,是保障小儿麻醉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证。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https://img.taocdn.com/s3/m/80fd841b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08.png)
小儿麻醉临床的常见问题浅析
小儿麻醉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医疗技术,旨在为年幼的病人提供有效的镇痛和无痛手术体验。
然而,小儿麻醉临床中存在一些常见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分析和解决,以确保手术安全和病人良好的治疗体验。
一、麻醉药的选择与管理
小儿麻醉药物对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影响与成人不同,应根据年龄、体重、个体差异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
常见的麻醉药物包括芬太尼、异丙酚、丙泊酚等,应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管理。
二、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护
小儿麻醉前应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病史询问、身体检查、心肺功能评估等。
术前评估有助于发现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减少麻醉并发症的发生。
术中监护也是小儿麻醉的关键环节,应配备专业的监护设备和技术人员,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的问题。
三、镇痛管理和恢复期护理
小儿麻醉后应及时进行镇痛管理和恢复期护理,包括疼痛评估、疼痛缓解、休息、营养等方面的护理。
疼痛是小儿手术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根据病情和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镇痛方式和药物,及时缓解疼痛。
四、家长的参与和沟通
小儿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医疗人员的技术水平,还与家长的参与和配合密切相关。
在小儿麻醉临床中,应充分尊重家长的意见和需求,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引导家长正确处理与孩子有关的问题。
总之,小儿麻醉是一项重要的医疗技术,需要我们重视和关注。
只有通过细致的麻醉药物选择和管理、详细的术前评估和术中监护、及时的镇痛管理和恢复期护理、充分的家长参与和沟通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更好地保障小儿手术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小儿麻醉风险处置预案
![小儿麻醉风险处置预案](https://img.taocdn.com/s3/m/36289860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9b.png)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小儿麻醉手术安全,预防和及时处理小儿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小儿麻醉手术科室,适用于所有小儿麻醉手术。
三、风险识别1. 麻醉药物不良反应:如血压下降、心率变化、呼吸抑制等。
2. 呼吸系统并发症:如呼吸道梗阻、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
3. 循环系统并发症:如血压下降、心率失常、心力衰竭等。
4. 体温调节异常:如体温过高或过低。
5. 呕吐及误吸:术中呕吐物或反流物误吸入气道。
6. 神经系统并发症:如意识丧失、抽搐等。
7. 药物过量:麻醉药物使用过量导致严重不良反应。
8. 远期神经认知发育影响:早期接触麻醉药物可能对儿童神经认知发育产生不利影响。
四、风险处置预案1. 麻醉药物不良反应:(1)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如心率、血压、呼吸等。
(2)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3)出现血压下降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4)出现心率变化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或调整麻醉深度。
(5)出现呼吸抑制时,立即给予氧疗、吸痰、呼吸支持等处理。
2. 呼吸系统并发症:(1)严密监测患儿呼吸情况,如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等。
(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必要时给予吸氧、呼吸支持等治疗。
(4)出现呼吸道梗阻时,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或支气管镜检查。
(5)出现呼吸困难、呼吸衰竭时,立即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
3. 循环系统并发症:(1)严密监测患儿心率、血压、心电图等。
(2)根据患儿具体情况,调整麻醉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3)出现血压下降时,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支持。
(4)出现心率失常时,给予相应药物治疗或调整麻醉深度。
(5)出现心力衰竭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治疗。
4. 体温调节异常:(1)严密监测患儿体温变化。
(2)术中给予保温措施,如使用保温毯、加热装置等。
(3)出现体温过高或过低时,给予相应处理。
5. 呕吐及误吸:(1)术前做好禁食禁水工作,减少术中呕吐风险。
小儿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小儿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https://img.taocdn.com/s3/m/cbb41a236edb6f1aff001fb2.png)
小儿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关键词:麻醉并发症小儿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pdf)随着小儿外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应用于小儿手术。
麻醉医生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小儿在解剖、生理和病理等方面有其特殊性。
这就需要从事小儿麻醉的专业人员熟练掌握其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选择相应的麻醉方法,使患儿平稳度过围手术期,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下面就小儿手术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作一总结。
小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有诸多因素,相关因素有:(1)麻醉前准备不足:如对术前高热、上呼吸道感染等未作适当处理。
(2)麻醉器械准备不足。
(3)麻醉方法选择不当或药物逾量:长时间手术,氯胺酮常超量。
硬膜外阻滞局麻药或辅助药量过多,毒性反应或呼吸循环抑制。
(4)麻醉期间观察及监测不够。
(5)输液输血不当:输血输液逾量引起的并发症比输液不足更多见。
1呼吸系统呼吸系统并发症常见。
主要有:(1)呼吸抑制、气道阻塞及氧供不足。
处理:清除分泌物,辅助呼吸及增加氧供。
(2)喉痉挛,多因浅麻醉下局部刺激所致。
严重者给与面罩加压供氧辅助呼吸,如无效,气管插管。
支气管痉挛时有喘鸣音,试用阿托品、氨茶碱或地塞米松静注,未改善,用琥珀胆碱。
(3)拔管喉痉挛。
小儿全麻后拔管时常会出现一过性喉痉挛,拔管前应保持充分氧合,拔管时应备好再插管的器械。
对那些看起来不正常或有综合征或有缺陷者,均应考虑有气道异常可能。
对任何有怀疑者,均以困难插管者对待。
包括要仔细询问病史和体检,正确判断插管的难易度等等。
困难插管者在拔管时要特别加以小心,不要急于拔管,拔管时须医生在场并备抢救器材。
Shaw[1]等观察分析了120例1岁以下婴儿全麻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发现麻醉诱导过程中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与低体重儿有关,有时需使用琥珀胆碱。
而拔管期间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则与低体重儿和出生时孕期有关。
即低体重儿和早产儿易发生呼吸道并发症。
30%~40%患儿在麻醉诱导和拔管时氧饱和度降低,SpO2降至94%,甚至更低。
儿科麻醉的潜在风险
![儿科麻醉的潜在风险](https://img.taocdn.com/s3/m/9d581a8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2.png)
疫苗接种
疫苗接种后可能出现局部肿胀、疼痛、 发热、头痛、皮疹、疲倦和肌肉痛, 所有 这些能持续1天至3周
择期手术推迟至免疫接种死亡的生物体 (百日咳疫苗)或灭活毒素(破伤风和 白喉类毒素)后至少3天;或减毒生物体 (麻疹、腮腺炎、风疹、脊髓灰质炎病 毒)后至少2周, 来减少对疫苗产生全身 反应的高峰与手术的巧合
28
接受手术
清鼻涕 干咳 小手术 非气管插管
29
延期手术
年龄<1岁 脓鼻涕 咳嗽频繁 喘鸣或肺部啰音 一般症状: 发热>38.5℃,头疼、过敏术延期多久?
存在严重症状如发热(>38.4℃)、不适、 排痰性咳、喘鸣或肺部啰音, 手术最好延 迟4-6周
儿科麻醉的潜在风险
.
1
一、什么是儿科麻醉的潜在风险? 二、儿科麻醉风险因素 三、风险的高危人群 四、哪些检查是必要的?
2
一、什么是儿科麻醉的潜在风险?
3
2000年,儿科围术期心搏骤停(POCA) 调查报道,在1994~1997年共有150麻醉 相关的心跳骤停,其中: 药物引起最多,占37%,主要是氟烷 心血管因素 32%,主要是出血和输血导致 的高血钾 呼吸因素 20% 与操作有关 7%
14
年龄是呼吸道不利事件的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 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婴幼儿胸壁的高顺应性所致相关的呼吸末 肺内低压,导致周围小气道塌陷的趋势增加, 甚至出现在正常的潮式呼吸中。由于童年期胸 壁顺应性迅速地减少,气道塌陷的趋势也随着 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第二,婴幼儿迷走神经张力较高,由于被分泌物、 气管插管或气道吸引刺激气道感受器引起迷走 神经刺激后随之出现的呼吸暂停或喉痉挛
10
喉痉挛
喉痉挛系声门或喉入口运动肌肉发生强 烈不自主收缩, 使声带内收,声门部分或 完全关闭
关于儿童麻醉的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
![关于儿童麻醉的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https://img.taocdn.com/s3/m/5e8b45c6bed5b9f3f80f1c52.png)
关于儿童麻醉的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麻醉会让孩子变笨吗?麻醉前后应该注意些什么?麻醉是手术必不可少的环节,可是很多家长对麻醉心存疑虑,也有很多认识误区,结果对手术望而却步,使得孩子的病情一拖再拖。
那么,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儿童麻醉,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谜团,寻求真相。
一、儿童麻醉的特点比起成人麻醉,儿童麻醉的情况更为复杂,麻醉医师需要具备更加高超的技术和审慎的态度:(1)儿童的气管和血管都非常细,因此对麻醉操作的精准性要求极高。
(2)重要脏器发育不成熟,意味着需要精准控制麻醉药物的用量。
(3)儿童的年龄还小,一旦与父母分开,单独进入手术室,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群,很容易产生焦虑、害怕、紧张的情绪,结果影响术后苏醒和术后康复。
(4)儿童的配合性较差,所以需要在深度镇静或全身麻醉状态下实施局麻和区域阻滞。
(5)麻醉药物会刺激胃肠道,而儿童的神经功能仍不健全,所以儿童麻醉的术后恶心比较多,呕吐的也有,家长在术后一定不要着急给孩子吃东西。
二、儿童麻醉的常见误区误区1:麻醉会让孩子变笨吗?父母往往担心麻醉(特别是全麻)会对孩子的智商产生影响,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目前,全球还没有证据可以证明正规麻醉操作会让孩子变笨。
正规的麻醉操作不会对儿童智力造成不良影响,虽然可能对短期记忆力会有影响,但并不影响长期记忆力和智力发育。
全身麻醉是小儿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麻醉药通过静脉滴注、呼吸吸入进入身体,主要作用于大脑中枢神经,产生麻醉和肌松的效果,有利于顺利实施手术。
药品进入血液以后,会被肝脏代谢,代谢产物通过肾脏最终排出体外,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目前常用的全麻药只有三四种,在12小时内基本上90%被排出去了,24小时以后100%全部排泄完毕,因此药品是不会滞留体内的,当然也不会对大脑产生什么后遗症。
误区2:麻醉就是打一针这么简单吗?很多人以为麻醉非常简单,打一针麻药就行了。
事实上,麻醉医师对麻醉药的使用是很讲究的,绝不是仅仅“打一针”这么简单。
初探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应重视的风险防范
![初探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应重视的风险防范](https://img.taocdn.com/s3/m/3222933c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d5.png)
初探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应重视的风险防范平春枝【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方法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实习学生为对照组,予以常规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以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实习学生为观察组,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加强风险防范教育.对比两组教学质量.结果观察组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学生对麻醉安全意识教学、麻醉技能教学、麻醉记录教学3方面的满意度评分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加强风险防范教育,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风险防范知识,提高小儿麻醉技术,提升教学质量.【期刊名称】《卫生职业教育》【年(卷),期】2017(035)001【总页数】2页(P91-92)【关键词】小儿麻醉;临床教学;风险防范【作者】平春枝【作者单位】甘肃省妇幼保健院,甘肃兰州 73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4麻醉风险是临床麻醉专业特有的职业风险,而麻醉也是大型手术前的重要准备工作。
无论麻醉方法是否复杂,麻醉后出现危险和意外的情况仍存在,如何确保麻醉安全,始终是麻醉学的首要问题[1]。
麻醉风险不仅和患者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相关,麻醉医生的安全意识、麻醉操作技能和临床应变能力均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有必要提升麻醉学教学质量,为临床输送高素质的创新性医学人才。
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方法,研究具体效果和临床应用可行性,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以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实习的学生为对照组,开展常规小儿麻醉临床教学;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实习的学生为观察组,在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加强风险防范教育。
对照组有50名学生,男生9名,女生41名,年龄19~25岁,平均(21.47±1.47)岁;观察组有50名学生,男生10名,女生40名,年龄18~25岁,平均(20.75±1.94)岁。
采用相关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基本资料进行分析,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小儿麻醉的风险和挑战讲课文档
![小儿麻醉的风险和挑战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5cb558c7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3.png)
小儿全麻中易出现的问题(二)
• 全麻中出现心率减慢具有重要意义,可由低氧血症、迷走 神经刺激、低血容量、心肌抑制或心脏传导阻滞所致
• 氟烷及异氟烷等有较强的负性肌力和负性传导作用, 容易引起婴儿及新生儿广泛心脏抑制和心排血量急剧 下降
• 低血容量(通常由出血所致)和高血钾症(继发于大量 输血)是最常见原因
急诊21%
Morray et al. Anesthesiology 2000
第三十页,共五十一页。
小儿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儿科POCA登记的最初发现
Morray et.al. Anesthesiology 2000 第三十一页,共五十一页。
小儿麻醉相关的心跳骤停:儿科围术期心跳骤停 1998-2004年接近80个北美医疗机构参加, POCA登记397例
Darryl Hampson-Evans Pediatric Anesthesia.2008,18:281-288
第二十二页,共五十一页。
术中支气管痉挛
• 从你的麻醉机开始!!!:
– 确保呼吸回路和气管导管中无扭结(“并非所有喘鸣 都是哮喘”)
–吸入100% O2 、加深麻醉(七氟醚)
• 静脉注射氯胺酮:0.5-2 mg/kg (加深麻醉) • 吸入2受体激动药 • 静脉注射肾上腺素
上呼吸道状态与麻醉风险
• 上感患儿发生喉痉挛、支气管痉挛、低氧饱 和状态和插管后喉炎的几率增加 家长反映患儿有感冒、打鼾、被动吸烟、 鼻充血或咳痰时,麻醉风险较高
• 感染控制后4-6周以上手术,可降低麻醉风 险, 使用丙泊酚、喉罩、面罩降低麻醉风险
Ouedraogo N, Anesthesiology1998;88:317-26
如何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
![如何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https://img.taocdn.com/s3/m/d181140e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ea.png)
如何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麻醉是外科手术的必要环节,是提高小儿耐受度,缓解患儿痛苦的重中之重。
但是考虑到小儿可能合并其他疾病,加上手术之前未能依照护理要求保证禁食,因此在麻醉时,可能引发各类风险,影响正常手术进程。
那么小儿麻醉存在哪些危险,又该注意什么,以提高小儿麻醉安全性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1 小儿麻醉有哪些危险?小儿麻醉术中可能会出现各类风险,最常见的就是呼吸心跳骤停,或者支气管痉挛、喉痉挛,此时患儿会憋气,机械供氧难度也会进一步增加。
一些患儿也可能出现恶性高热的症状,对正常手术进程的推进造成较大影响。
其中,支气管镜乱,和喉痉挛,均是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类,因此而取消手术的情况屡见不鲜。
之所以会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和手术外科操作、气管内插管等因素相关。
除此之外,患儿也可能出现高危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此类麻醉风险通常在3岁以下患儿群体,且颅面异常患儿中易于出现。
这类患儿会降低对二氧化碳的反应性。
同时,一些患儿的动脉血氧化钙会处于较低水平,此类患儿如果使用阿片类药物,同样会增加术中风险。
2 小儿麻醉应注意什么?小儿麻醉应格外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当加强术前对患儿的访视,这样不仅能够减少患儿的恐惧心理,和患儿之间建立良好的信任,赢得患儿的好感,还能增加对患儿病情的了解。
在访视过程中,应和患儿家属了解患儿有关情况,明确患儿是否有过敏史或麻醉史,且在手术之前,是否有明显不适的症状。
针对患儿的异常情况,应当采用心电图、X线平片、血常规等检验手段进行检验。
手术当天应当明确患儿体温情况,判断患儿是否存在上呼吸道感染情况。
结合上述信息,判断患儿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如果患儿基础疾病过于严重,应当先针对性展开治疗,尽快为后续手术做准备。
护理人员同时应在术前,将术前禁食的重要性告知患儿家长,并告知患儿家长适合的禁食时间。
通常情况下,患儿禁食5-7小时即可。
之所以要保持禁食,主要为避免胃部空虚,还可以将麻醉过程中误吸、反流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降至最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醉风险是麻醉专业特有的职业风险,手术有大小之分,麻醉无大小之别,无论麻醉方法简单或复杂[1],其危险性和意外情况的发生概率均存在,麻醉安全问题始终是麻醉学科的头等大事。
由于麻醉的风险程度不仅与患者的年龄、疾病严重性以及并存疾病等因素有关[2],同时也与麻醉医生的安全责任意识、专业技术水平和临床应变能力等因素密切相关[3]。
所以全面提高临床麻醉学的教学水平,造就创新性医学人才,是关系到麻醉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发展及医疗技术发展极不平衡,各基层医院的麻醉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尤其是小儿麻醉较成人麻醉而言风险更高,更容易引起医疗纠纷和投诉,在许多基层医院甚至没有开展儿外科手术[4]。
儿童的各个系统器官的形态和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机体自身代偿能力有限,新生儿、早产儿、低体质量儿可能伴有尚未被发现和诊断的先天畸形和缺陷。
据统计4岁以下小儿麻醉所致心搏骤停发生率为12岁以上小儿的3倍,1岁者麻醉致心搏骤停的发生率比年长儿大10倍。
小儿麻醉潜在风险是无法预计的,因此小儿麻醉临床教学给带教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尖锐的挑战。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于1956年由上海医学院儿科系迁渝创建,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综合性儿童专科医院、是全国儿科学重点学科,近年来医院大力发展小儿外科,迅速带动麻醉科的发展,目前本院已开展肿瘤、神经、心胸、胃肠、肝胆、泌尿、骨伤、新生儿、五官等多个专业组的外科手术,住院部手术量每年超过16000台。
多年来本科一直承担重庆医科大学麻醉系本科生、研究生、国外留学生的临床教学以及进修医生、麻醉专业住院医生的规范化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1年本科被评为全国首批小儿麻醉培训基地。
作为一名麻醉科带教教师,面对数量较多、层次不同的学生,不仅要保证临床教学质量,更应该重视麻醉风险防范,减少或避免因教学给患儿带来的不必要的伤害。
1加强安全教育,思想上始终保持高度警惕麻醉医生对每台手术都要保持高度的责任心,不能因为有学生或下级医生就放松警惕。
带教教师应该以身作则,加强对学生的监督以及对患儿的监护和管理,在麻醉实施过程中严禁擅离职守、看书看报、严禁带手机进入手术室。
带教教师与学生相对固定并充分掌握学生的特点和习惯,评估其临床工作能力,做到放手不放眼,更不能将患者全权交给实习生,学生不能擅自决定麻醉方案和麻醉用药,指导教师也要认真考虑下级医生提出的合理建议,相互尊重、团结合作,保证麻醉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某些带教教师心存侥幸,将患儿交给学生,自己在手术室外谈笑风生,术中患儿呼吸抑制发生缺氧一直未被发现或者是学生误用药品,最后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这些教训应该时刻提醒自己[5]。
2督促学生做好术前访视和充分的术前准备,做好医患沟通手术下级医生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必须做好术前访视,将患儿的特殊情况及时汇报给带教教师,并做好与患儿家属的沟通,患者的情况没有充分的了解、术前准备不充分,当出现紧急情况的时候,就不能应对自如,充分发挥其技术优势。
比如要做右侧肺叶切除的手术需要做单肺通气,术前访视后就应该通知呼吸内科做好纤支镜引导插管的准备,否则麻醉时肌松剂推注以后,才发现插管困难,重新制定插管方案。
在学生尚未完全掌握与家属的沟通的能力和技巧时,带教教师必须亲自完成术前访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
术中若需要改变麻醉方式也需要跟家属解释清楚,因学生术前沟通不到位引发的医疗纠纷也时有发生。
比如一个髋关节脱位的矫形手术,最开始选择的硬膜外麻醉,但由于学生操作不当,导致硬膜外穿刺失败,需改为全麻插管,如果没有很好的术前沟通和术中的合理解释,很容易引起家属的不满。
3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严防低级错误发生术前应严格核对患者的姓名、性别、住院号、药品、手术部位及左右侧等,还需核查好麻醉机工作状态是否正常,氧气是否开启,钠石灰是否有效,没有上级医生的同意,下级医生不能擅自推注药品,使用任何药品之前必须核对药品名称,静脉药和局麻药等应该分开摆放,尤其是肝素、氯化钾等应该放在特殊的地方,且不能和静脉药、局麻药放在一起,用后立即扔掉。
小儿麻醉临床教学中应重视的风险防范舒仕瑜(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麻醉科,重庆400014)【提要】随着医学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发展,进入麻醉科学习的学生也逐渐增多,学生之间的水平差异比较大,因此为临床教学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小儿麻醉临床教学风险较成人更高,稍不注意就可导致患儿不必要的损伤和严重后果,极易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针对小儿麻醉临床教学,在重视教学质量的同时,更应重视麻醉风险防范,以保证医疗质量的安全。
【关键词】麻醉;儿童;教学/方法;风险防范文章编号:1009-5519(2012)16-2534-01中图法分类号:R192;R614文献标识码:B(下转第2543页)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8月30日第28卷第16期J Mod Med Health,August30,2012,Vol.28,No.16夜间急诊手术时要保持高度的清醒,督促学生和下级医生平时养成将药物区分开来的习惯,避免低级错误的发生。
实习医生和进修医生不能参与对血。
血液制品静脉滴注之前要反复核对血型[6]。
4严格临床操作规范,避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带教教师经过严格考核才能取得带教资格,临床操作一定要规范,严格掌握好让下级医生实施临床操作的指针[7],在保证医疗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地给予下级医生操作的机会,风险比较高的操作尽量不要让“新手来试一试”,必须在有充分的熟悉操作流程和足够把握的情况下,才允许逐步尝试,循序渐进。
例如中心静脉穿刺风险比较高,曾经发生过由于下级医生操作过于粗暴或解剖定位不清楚,误穿锁骨下动脉导致出血不止,失血性休克,给患儿造成严重的后果;气管插管的过程中暴露手法不当,导致牙齿脱落;气管插管时将气管导管误入食管,导致胃胀气;硬膜外麻醉导致硬膜外血肿、神经损伤进而导致患儿术后穿刺部位严重疼痛。
5保证麻醉监测每个手术患者必须要有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监测,新生儿必须要有体温监测,全麻气管插管患儿必须要有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
时间长的手术必须导尿。
大型手术需要做有创监测如动脉压、中心静脉压监测等[8]。
特别是门诊短小手术、胃肠镜检查更是不能马虎。
6要求准确无误的作好麻醉记录麻醉记录单非常重要,是麻醉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及临床操作处理的真实反映。
更是麻醉实习生、进修生和住院医生的主要工作,除了要求书写工整、干净整洁以外,要严格记录术中的操作。
如麻醉中药品的名称、剂量和单位,输血、静脉滴注的种类和量,导尿及尿量,气管导管的型号及深度,检查血气分析等,必须详细准确记录。
带教教师应该仔细核对学生书写的麻醉记录单,及时发现问题和改正,以免导致不必要的纠纷。
7病例讨论选择合适的病例对临床常见的错误和失误包括一些并发症进行讲解,不仅可提升学生的兴趣,加深印象,也起到了良好的警示作用,使学生从别人的教训中获益。
参考文献[1]林健清,林财珠,蔡宏达.病例分析教学法在临床麻醉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7):258-259.[2]施小彤,王维,毛新俊,等.临床麻醉教学改革的探索与提高[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8,25:277.[3]冯昌盛,李军祥,左友波,等.麻醉前准备程序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8).[4]陈玉培.麻醉学专业本科生临床实习的带教体会[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4):469-470.[5]舒运兵,孙广运,黄河银,等.运用科学发展观规范临床麻醉教学的体会[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2(2):32-39. [6]刘琪林,刘仕强,张勇,等.麻醉学专业学生的实习教学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09,7(23):158-159.[7]彭明清,唐文.临床小儿麻醉教学的改进和探讨[J].医学教育探索,2008,7(7):709-710.[8]陈选琼,周华玲.浅谈麻醉教学中麻醉安全教育的几点体会[J].医学信息,2011,24(8):355-356.(收稿日期:2012-06-14)在医学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都有专门的教学机构承担,有的学校称为社会科学部、有的称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部等,主要负责医学生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工作,开设课程主要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
作为有医学专业背景辅导员,在工作之余完全可以进入课堂对这些课程进行系统学习,形成完整思想教育理论体系。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校具体情况,依托一些其他机构开展的各种培训、辅导班充实自己,如职业规划师培训、心理咨询师培训、省辅导员培训基地的辅导员培训班等,并定期组织考评,考核其工作实绩。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和培训班的培训,提高有医学专业知识辅导员的工作理论水平,为更好地履行辅导员工作职责打下基础。
总之,辅导员肩负着稳定校园秩序、培养合格人才、提高办学质量的重任,要致力于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建设,学校要为辅导员创造条件,辅导员自身要充分利用各种机会。
医学院校的辅导员也是如此,无论以前是什么专业背景,只要是在辅导员工作岗位,都要对辅导员的角色有全面、准确的认识,利用一切条件和机会进行必要的专业拓展是可行的,也是必需的。
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07-23.[2]徐朝阳.从高等医学院校辅导员现状探析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15):2466-2467.[3]惠伟静.对医学院校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J].光明中医,2010,36(10):1933-1934.[4]苗洪霞.试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与专业发展[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39(2):12-15.[5]安琳,印晓星,高罕红,等.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共同干预的医学生网络成瘾矫正新模式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8):1279-1280. [6]崔媛媛,王兰,郑慧媛,等.高血历青年教师从事医学教学的优势[J].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0):1575-1576.[7]黄志莲,李军,刘华程.麻醉专业中实行本科生导师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9):1430-1432.(收稿日期:2012-04-24)(上接第2534页)·2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