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案:4.3化学键(第一课时)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教案:4.3化学键(第一课时)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97c230da67ec102de3bd8988.png)
第四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离子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2.通过典型实例认识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动画模拟演示,深刻理解共价键的概念,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空间能力。
2.通过对氯化钠的认识,培养学生对身边事物的认知,形成科学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3.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离子键的概念,简单电子式的书写。
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简单电子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从元素周期表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有一百多种。
然而,由这一百多种元素的原子构成的物质已超过一亿种。
那么,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什么作用形成如此丰富多彩的物质呢?新课讲授【板书】化学键【设疑】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电子的转移)包括几种情况?(两种,一种是电子的得失,例如,生成NaCl;另一种是共用电子对的偏移,例如生成HCl)【思考与交流】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如何形成氯化钠的?【投影】钠原子与氯原子是形成氯化钠的过程【讲解】钠原子失去最外层1个电子转化为Na+,氯原子得到钠原子失去的这个电子,转化为Cl-,带相反电荷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形成氯化钠。
这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板书】化学键一、离子键:定义: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讲解】由离子键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例如:NaCl、CaCl2等。
一般来说,离子化合物通常包括两类:活泼金属化合物和铵盐。
【练习】下列关于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引力形成离子键B.阴、阳离子间通过离子键一定能形成离子化合物C.离子化合物一定能导电D.只有活泼金属元素和活泼非金属元素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答案B解析A项,离子键是指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它包括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B项,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只能是离子化合物;C项,离子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D项,NH+4与酸根离子之间也能形成离子键。
《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张喜平
![《化学键》第1课时教学设计—张喜平](https://img.taocdn.com/s3/m/09eb5104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39.png)
《化学键》教课方案备课人:张喜平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1.理解化学键的含义,划分别子键、共价键的内涵。
2.认识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观点,并能辨别常有的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教知识与技术 3.能划分电子式、构造式表示物质构成构造的化学用语的差异。
学学会书写常有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可以目用电子式表示常有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标 4.能从化学键变化的角度解说化学反响的本质。
经过离子键形成的教课,培育学生归纳能力;过程与方法经过对电子式的书写,培育学生的归纳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离子键形成的剖析,培育学生务实创新精神能划分电子式、构造式表示物质构成构造的化学用语的差异。
要点学会书写常有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常有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能划分电子式、构造式表示物质构成构造的化学用语的差异。
难点学会书写常有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可以用电子式表示常有的简单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
教课方法、手段研究议论、对照、归纳总结、课件个性教课过程(教课方案):步骤、内容、教课活动增补一、离子键1.离子键的形成 (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1)实验(2)利用原子构造的知识解说2.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离子键 :离子化合物 :二、电子式1.观点 :在元素符号四周用“·”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 )的式子。
2.微粒电子式的表示方法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AB 型 (如 NaCl) :AB 2型 (如 MgCl 2) :A 2B 型 (如 Na2O):三、共价键和化学键1.共价键(1)定义:原子间经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互相作用。
用电子式表示 Cl 2和 HCl 的形成过程(2)成键粒子:原子。
(3)成键元素:一般是同种或不一样种的非金属元素2.共价化合物(1)定义:以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合物。
化学必修1人教新课标1.3化学键第1课时教案
![化学必修1人教新课标1.3化学键第1课时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0269c19b89680203d825c4.png)
第三节化学键(第1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盛有氯气的集气瓶、金属钠、小刀、滤纸、镊子、铁架台、石棉网、酒精灯、火柴。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师:从前面所学知识我们知道,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决定于该元素的原子的结构。
而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那么,是不是任意两个或多个原子相遇就都能形成新物质的分子或物质呢板书:第三节化学键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
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推进新课]师:要知道什么是离子键,还须从我们初中学过的离子化合物说起。
什么是离子化合物?请举例说明。
演示实验1—2:钠在氯气中燃烧。
板书 2Na+Cl====2NaCl2师: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如若从微观的角度,又应该怎样理解上述反应呢[思考与交流]1.画出钠和氯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2.试解释氯化钠是怎样形成的。
[多媒体展示][多媒体展示]图1-3-3师:上述过程我们可以用电脑形象地表示如下:[展示多媒体课件]①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氯原子最外层7个电子在核外高速运动;②钠原子与氯原子互相接近(发生反应);③钠原子最外层1个电子跑到氯原子上去,钠原子变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氯原子变成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生成氯化钠。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7dddc15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7327547.png)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1.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学生将了解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特点和形成过程。
3.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型展示,学生将感受化学键的物理本质。
4. 通过课堂讨论和问答,学生将理解不同类型化学键的应用和意义。
5.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探索化学键与材料性质之间的关系。
6. 学生将参与小组合作活动,分析不同分子中的化学键特点。
7. 本节课将介绍化学键概念的历史起源和发展过程。
8.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结果,理解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9. 课堂中将采用多媒体展示,辅助学生理解化学键形成的过程。
10. 期望学生了解化学键在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
11. 课堂中将引导学生思考共价键和离子键在材料制备中的不同应用方式。
12. 学生将通过文献查找,探索金属键在材料工程中的重要性。
13. 本节课将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实际工程中化学键的设计原则。
14. 学生将参与小组探究活动,观察和讨论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
15. 期望学生掌握化学键与分子结构之间的联系。
16. 学生将共同制作化学键模型,加深对不同类型键的理解。
17. 教师将使用图表和示意图,直观展示共价键和离子键的生成过程。
18. 通过实验展示,学生将亲身感受不同类型化学键的性质差异。
19. 本节课将强调化学键的重要性和在材料科学领域中的作用。
20. 学生将参与学科交叉讨论,探究化学键在生物学和地球科学中的意义。
21. 课堂中将设置化学键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2. 通过应用案例,学生将理解不同键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23.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关注化学键的结构与材料性能之间的关系。
24. 学生将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价键和离子键对物质性质的不同影响。
25. 教师将组织学生展开化学键相关领域的科普知识普及。
26. 期望学生能够将化学键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和科研中。
27. 本节课将引导学生思考化学键的数学描述和计算方法。
28. 学生将参与化学键实践操作,感受化学实验的乐趣。
高一化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
![高一化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54be8416c85ec3a87c2c5c2.png)
高一化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陕西省西乡二县第二中学化学教研室教材依据: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思想:本节教学内容主要研究原子是怎样形成离子键,教学内容抽象,不容易理解,所以要求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来理解形成离子键的静电作用,其实质不仅仅是静电引力,还包括静电斥力,从而更好的理解离子键;本节另一个重点是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在电子式书写方面学生常常会出现很多错误,帮助学生正确书写电子式也是本节的另一个教学难点。
教学目标: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
3、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原子,离子以及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离子键,电子式教学难点:离子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方法:演示实验,引导探索,讨论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原子的组成结构和元素原子之间存在的一般规律,从而对形成物质的微观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我们知道任何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的,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之间的重新组合,那么原子又是怎样组成物质世界的呢?是不是任何原子都能反应形成物质呢?请大家思考并举例说明。
[学生] 讨论并回答有的原子之间能反应有的不能。
学生甲:空气中有N2和O2,他们没有反应,说明N和O 原子之间不反应;学生乙:H2和CL2在黑暗环境中不反应,光照或点燃才反应;学生丙:惰性气体原子很难与其他物质反应;。
[教师] 在化学反应中有的原子相遇能结合生成新的物质,有的原子相遇却不能相互结合,这说明在能组合的原子和原子之间,一定有某种作用的存在,才能使原子和原子相互结合成新的分子和新的物质。
而原子和原子组合时,相邻的原子之间所存在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我们又称其为化学键,这也是我们本节课所要讲的内容。
[板书]第四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师]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dc774e3e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f9.png)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3.能够区分不同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和应用。
4.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教学难点: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多媒体设备、实验用品。
2.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复习上一节课内容,回顾化学键的概念。
2.引入本课重点内容,向学生提问:“化学键是如何形成的?有哪些类型的化学键?”二、讲解共价键(15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共价键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2.结合例子,介绍共价键的特点和应用。
3.展示一些共价键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三、讲解离子键(2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离子键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2.结合实验展示离子键的特点和应用。
3.展示一些离子键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操作。
2.实验内容:观察氯化钠的溶解过程,通过实验现象分析其离子键的特点。
3.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五、讲解金属键(20分钟)1.利用多媒体展示金属键形成的原理和过程。
2.结合实例,介绍金属键的特点和应用。
3.展示一些金属键的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其特点和应用。
六、总结和拓展(10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各种类型化学键的特点和区别。
2.提出新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化学键的知识。
七、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课后作业:编写一份辩论稿,讨论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优劣势及应用。
2.提醒学生按时交作业,并督促学生复习下节课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实验操作等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掌握共价键、离子键和金属键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例和进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主题一 第四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
![《主题一 第四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8d85453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4.png)
《化学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学键的含义,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中的化学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键在物质世界中的重要性,培养对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物质世界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用具:黑板、白板、投影仪、化学模型等。
2. 准备教学材料:相关化学物质的图片和视频,以及一些典型的化学物质。
3. 安排教学流程:起首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化学键的含义,然后通过讨论和实验让学生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最后进行教室讨论和总结。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1. 提问:同砚们,你们知道物质是如何组成的吗?2. 引入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3. 今天我们将学习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化学键。
(二)化学键介绍1. 定义:化学键是相邻原子间通过互相作用而形成的互相作用。
2. 类型:离子键、共价键。
(三)离子键介绍1. 定义:离子键是由正离子和负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形成的。
2. 实例:NaCl、KOH等化合物。
3. 离子键的形成:当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金属元素的电子会转移到非金属元素上,形成正离子,同时非金属元素的电子也会转移到金属元素上,形成负离子。
这两个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就是离子键。
4. 离子化合物中的电子对运动:离子化合物中的电子会在整个化合物中自由地挪动,这使得离子键结构相对不稳定,但也正是因为这种结构的不稳定性,使得离子键结构能够参与化学反应。
(四)共价键介绍1. 定义:共价键是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
2. 实例:大多数的有机化合物都是由共价键形成的。
《第四章 第三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
![《第四章 第三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c2b2f76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c.png)
《化学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化学键的观点,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和联系。
2. 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化合物中的存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讲解,典型化合物中化学键的观察和分析。
2. 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或实例理解化学键的本质,以及如何区分不同类型的化学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教学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些典型的化合物样品,以便学生观察和识别其中的化学键。
3. 准备一些实验器械,以便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例如钠在水中燃烧等,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
4. 准备一些相关的学习材料和案例,供学生课外阅读和讨论。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四个部分:新课导入、新课教学、教室小结和作业安置。
1. 新课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干系,从而引出化学键的观点。
同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如钠与水反应、镁条燃烧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化学键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教学:(1) 化学键定义及分类:通过讲解化学键的观点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化学键是分子或晶体中相邻原子或离子之间强烈的互相作用,包括离子键、共价键等。
(2) 离子键教学:通过演示氯化钠、硫化钠等盐类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让学生了解离子键的形成和特点,同时引导学生分析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3) 共价键教学:通过讲解共价键的观点和形成过程,让学生了解共价键是原子之间通过共享电子产生的互相作用,例如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
同时,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如乙烯聚合反应、水分解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共价键的本质。
(4) 化学键能量的变化:讲解化学反应中化学键能量的变化及吸热放热反应,使学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5) 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干系:通过一些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化学键与物质性质的干系,如离子化合物性质的多样性、共价键在有机物中的体现等。
4.3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4.3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https://img.taocdn.com/s3/m/876f75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8c.png)
【学生】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各元素的化合价。形成从化
学键角度分析元素化合价的思维程序。
【教师】提出问题:从化学键的角度解释H2O2中O为-1价
的原因。
氯气处理含氰(CN-)废水,其化学反应原理如下(未配平),
则还原剂与氧化剂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学生】应用化学键角度分析元素化合价的思维程序解决
形成。
【学生】基于氢和氯的原子结构分析HCl的形成,从结构
的角度理解氯化氢分解温度高的原因。
【教师】示范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形成共价
键的概念。
介绍共价键可以形成单质。介绍结构式的涵义,给出氯化
氢和氯气的结构式。
【学生】用电子式表示水的形成过程;书写CH4、CO2、N2
的电子式。
【教师】提出问题:请解释氢原子与其他原子个数比不同
的角度理解不同状态氯化钠导电性存在差异的原因。
【教师】PPT展示干燥氯化钠不导电、熔融氯化钠导电的示意图。形成离子键的概念。介绍电子式,示范用电子式表
示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学生】用电子式表示氯化镁的形成过程;书写KBr、Na2O、
CaO的电子式。
环节二
共价键的形成
【教师】提出任务:请结合氢和氯的原子结构分析HCl的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课程导入
【教师】PPT展示不同状态氯化钠导电性的差异;氢气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氢和氯化氢分解氢气和氯气两个反应条件
的差异。
【学生】观察两组事实呈现的差异,思考粒子之间可能存
在某些作用。
环节一
离子键的形成
【教师】提出任务:请结合钠和氯的原子结构分析NaCl的
形成。
高一化学键教案(3篇)
![高一化学键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a1cee5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52.png)
高一化学键教案(3篇)高一化学键教案(3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化学键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化学键教案1【基础知识导引】一、学习目标要求1.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
2.学会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共价分子的形成过程,用结构式表示简单共价分子。
3.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本质及其形成。
二、重点难点1.重点:离子键和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2.难点:离子键和共价键本质的理解。
【重点难点解析】(一)离子键1.氯化钠的形成[实验5—4]钠和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实验目的:巩固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性质;探究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实验步骤:取一块黄豆大小已切去氧化层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净煤油,放在石棉网上,用酒精灯预热,待钠熔融成球状时,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钠在氯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和白烟。
实验结论:钠与氯气化合生成氯化钠2Na?Cl2点燃2NaCl注意:钠的颗粒不宜太大,当钠粒熔成球状时就迅速将盛氯气的集气瓶倒扣在钠的上方不宜太迟。
讨论:金属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试用已学过的原子结构知识来分析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氯的电子层结构为不稳定结构,钠原子易失去电子,氯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电子的稳定电子层结构的离子。
当钠与氯气相互接触并加热时,钠、氯原子具备了发生电子转移的充要条件,发生电子转移形成了稳定的离子——Na和Cl。
带异性电荷的Na和Cl之间发生静电作用,形成了稳定的离子化合物氯化钠。
2.想一想:Na与F、K与SO4、Ca与O等阴、阳离子之间能否产生静电作用而形成稳定的化合物?2.离子键的定义与实质(1)定义: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离子键。
(2)实质:就是阴离子(负电荷)与阳离子(正电荷)之间的电性作用。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83dabd32a5e9856a561260fe.png)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案背景:初中化学中仅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已经知道NaCl中是由于Na+和Cl-之间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的,又知道物质的基本组成(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但并没有涉及到离子化合物以及离子键的概念,而且学生对静电作用也不是完全理解。
所以本节课应该注重这部分的讲解和知识的延伸。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
但是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而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所以应该从易于让学生接受的感性知识出发,慢慢让学生形成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应该从低起点,小台阶出,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来突出重点,突破重点。
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板书练习,注重课堂讨论,讲练结合,让学生更快地接受知识。
教学课题: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方法:启发、诱导、阅读、讨论、练习、探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理解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及内涵2、让学生初步掌握电子式的书写规则过程与方法:以实验为依据,联系宏观物质与微观结构引入离子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离子键形成过程中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离子键的概念和形成过程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难点:电子式的书写、用电子式表示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进一步从结构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教学用具:投影仪、多媒体、化学实验仪器教学过程:【引入】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而这些元素组成的物质却有数千万种,那么元素的原子是通过什么作用结合在一起的呢?这是我们本节书要讨论的问题。
【板书】第三节化学键【演示】教师演示1-2(或者用多媒体播放实验录像),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填在课本19页的表格中。
点燃【板书】]2Na+Cl2====2NaCl(冒白烟)【设问】]从宏观上看,钠和氯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物质氯化钠。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
![化学键 第一课时 离子键 公开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4c9e926453610661ed9f4f1.png)
第三节化学键第一课时定远三中 XXX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离子键的概念。
(2)了解离子键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为学生对物质形成奠定理论基础。
(3)能用电子式表示常见物质的组成,以及常见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4)通过分析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的概念,并能识别典型的离子化合物。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NaCl形成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注意离子键的形成特点,学会学习概念的方法。
(2)通过观察分析钠与氯气的反应,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离子键的知识,让学生体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2)结合教师提问引导,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能力,合作意识和主动学习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的概念;2.离子键的形成、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教学过程导入:世界上已知的元素只有一百多种,但是这一百多种的元素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后能形成的物质却数以千万计,那么这些元素原子之间又是如何能够结合在一起呢?这是我们接下来探讨的问题。
推进新课板书:化学键1.离子键讲述:我们以氯化钠的形成为例来分析一下原因实验 1-2现象:钠燃烧集气瓶内充满大量的白烟化学方程式:2Na + Cl点燃 2NaCl2设问:氯化钠是通过什么方式形成的呢?分析:(学生先阅读P21老师后分析)问题:钠离子氯离子通过什么方式结合在一起的?(阴阳离子静电作用)延伸:很多物质和氯化钠一样也是通过阴阳离子的静电作用结合在一起的,这种结合方式在化学上成为离子键板书: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归纳:成键粒子:阴阳离子成键原因:得失电子成键方式:静电作用(静电引力和静电斥力)键的存在:活泼的金属(铵根)和活泼的非金属(酸根)离子之间(氯化铝和氯化铍除外)举例:KCl MgCl2 CaCl2ZnSO4NaOH NH4Cl板书:离子化合物: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离子化合物特征:1.熔沸点高 2.熔融态或水溶液中可以导电离子化合物在形成的过程如用上图分析虽然很清晰但是很繁琐,我们发现在形成离子化合物的过程中只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有关,为了方便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表达方式——电子式板书:2. 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子。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ae623b3fad6195f312ba6c5.png)
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中化学必修2《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2、使学生了解化合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3、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过程与方法:1、通过离子建的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2、通过对离子建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教学难点:化学键概念、化学反应的本质教学过程:第1课时[设问]自然界中存在各式各样的化合物,那么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学生回答]由离子与离子或原子与原子组合而成的。
[教师讲解]很好,那么离子与离子或原子与原子是如何结合成化合物的?[学生回答]化学键[板书]第三节化学键[教师讲解]根据原子和原子相互作用的实质不同,我们可以把化学键分为离子键、共价键、金属键等不同的类型,首先我们来学习离子键。
[板书]一、离子键1、离子键的形成[演示实验]钠在氯气中燃烧[学生观察记录现象]写出化学方程式现象:黄色火焰,白色烟化学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设问]金属钠与氯气是如何形成离子化合物氯化钠的?(钠原子易失电子,而氯原子易得电子)Na-e-Na+Cl+e-Cl-[学生思考交流][教师讲解]金属与非金属原子间通过电子得失而分别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之间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离子化合物。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补充说明]静电作用:带正电的离子与带负电的离子间的吸引作用、原子核与原子核间的排斥作用、核外电子与核外电子间的排斥作用[强调]①成键的主要原因:电子得失②成键的粒子:阴阳离子③成键的性质:静电作用④成键元素:活泼的金属元素与活泼的非金属元素⑤存在物质:离子化合物[设问]应指出NH4Cl、NH4NO3等化合物中也存在离子键,启发学生想一想为什么?[问题解释]略[过渡]由于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是原子最外层电子发生变化,为了分析化学反应实质的方便,我们引入了只表示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的一种式子电子式。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c2169ee7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7e.png)
化学键优秀教案第一课时教案名称:探索化学键的奥秘课程内容:第一课时一、课程目标:1. 了解化学键的基本概念和分类;2. 掌握化学键的形成条件和特点;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化学键的类型和特点;2. 化学键的形成原理和条件。
三、教学难点:1. 类比和比较不同类型的化学键;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实验探究能力。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2. 实验探究法: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验证化学键的存在;3. 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试剂瓶、试管、酒精灯等;2. 教学多媒体:准备相关的化学键形成原理动画视频;3. 教学案例:准备一些真实的化学反应案例,供学生分析讨论。
六、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学键?为什么物质会形成化学键?2. 知识讲解:介绍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并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3. 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验证不同类型的化学键;4.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键在生活中的应用;5.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不同类型的化学键的特点,形成条件和应用。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可针对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表现情况进行及时的评价和指导;2. 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键的奥秘。
八、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化学键在其他科学领域中的应用;2. 指导学生进行简单的科研实验,深入探究化学键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以上是关于化学键优秀教案的第一课时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主题一 第三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主题一 第三节 化学键》教学设计教学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b5b30f44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b.png)
《化学键》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化学键的含义,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能够识别不同类型的化学物质中所含的化学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学生学会从微观结构理解物质性质和化学反应本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离子键和共价键的观点,以及它们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化学物质中化学键类型的判断,以及化学键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包含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2. 准备相关化学物质的样品,如金属、非金属、有机物等。
3. 准备实验器械,如显微镜、电极、试管、烧杯等。
4. 安置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查阅资料,以便更好地参与教室讨论。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复习提问:什么是化学键?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区别是什么?2. 展示化学键的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化学键的本质。
3. 引入新课:化学键是化学反应中离子之间的互相作用,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化学键的类型——共价键。
(二)新课教学1. 共价键定义:原子间通过共享电子形成的化学键。
2. 电子式书写:通过电子式展示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并引导学生理解电子式的含义。
3. 共价键的类型: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理解两种类型的区别和特点。
4. 共价化合物:介绍共价键在共价化合物中的作用,并引导学生了解共价化合物和离子化合物的区别。
5. 实验演示:展示一些典型的共价键形成过程的实验,如氢气燃烧、二氧化碳分子结构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
6.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价键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高分子材料、半导体材料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室小结1. 回顾共价键的定义、类型和形成过程。
2.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知识,强调共价键在物质构成中的作用。
3. 提醒学生注意共价键形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发现和探索。
《化学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化学键》教学设计(第一课时)](https://img.taocdn.com/s3/m/f549775e87c24028905fc334.png)
《化学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化学键》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了解化学键的含义以及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增进学生对物质构成的认识;
2、通过氯化钠和水的微观分析,使学生初步学会如何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化学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NaCl、H2O的微观分析,建立微观粒子的相互作用力;
2、由宏观的感性认识到微观的理性认识,自主的建立起离子键、共价键以及化学的相关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化学键的学习,体会科学概念建立的探索过程。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微观形成原理;
难点:离子键、共价键的存在及理解;
三、教学思路和方法:
多媒体展示导学案
实验药品:NaCl固体
实验器材:铜丝若干、酒精喷灯、铁丝、学生电源、电流计、导线若干、坩埚、火柴、药匙
五、学习课时: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32卷第Sl期
V01.32NO.S1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JournalofZhaotongTeacher’sCollege
20XX年12月
I)ec.2010
●有效性教学设计
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黄铧
(昭通市第一中学化学教研组,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用flash动画从微观的角度展示NaCI的形成过程,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的
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
题,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探究学习精神.
关键词:化学键;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63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9322(2010)SI一0170—03
一
,教材内容
教材为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年级《化学》必修2;设计内容:第一章第三节化学键.
二,学习目标与任务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键,离子键,共价键的
概念;掌握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及供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化学键形成过程中的教
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由个别到一
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
律认识问题,结合教学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一丝不苟的探究学习精神.
(二)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说明
(1)掌握离子键和共价键的形成微粒,表示方法,以及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的区别.
(2)通过对两种化学键的学习,从不同的角度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
(3)通过概念学习,提高分析推理,归纳总结
能力;通过思考与交流,增强与他人合作学习的能力.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原认知能力,
学习氛围,认知的临近区)
(1)在初中已初步了解了原子的结构,知道核
外电子排布的基本方法.
(2)已能通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判断原子
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学习水平的分析与确定
(一)知识点的划分与要求达到的学习水平的
确定
(1)离子键:离子键的概念(理解);离子键的
形成(理解);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掌握).
(2)共价键:共价键的概念(理解);共价键的
形成(理解);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掌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理解);结构式(知道).
(3)化学键:化学键的概念(知道);化学键的
分类(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理解).
(4)分子间作用力:分子间作用力的概念(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强弱(知道);氢键(知道). (二)分析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离子化合
物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
的实质.
教学难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反应的实质.
收稿日期:20]O-O一29
基金项目: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课题”高中课堂实效性研究”(CTF060248)
作者简介:黄铧(】98]~),男,云南昭通人,中学二级教师,学士,主要从事高中化学教学及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
l70?
黄铧化学键(第一课时)教学设计第S1期
五,学习环境选择与学习资源设计
(一)学习环境选择
多媒体教室
(二)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
选择自制多媒体课件,用flash动画从微观
的角度展示NaC1的形成过程;化学键,离子键,
共价键的对比;课堂练习.充分利用教学媒体呈
现过程,解释原理;设疑思辨,解决问题的作用.
采用设疑一~播放——概括的媒体使用方式进行
教学.
六,学习情境创设
(一)学习情境类型
真实情境和问题性情.
(二)学习情境设计
情境1:通过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提出问
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2:通过对氯化钠形成过程的分析及原
子核外电子排布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推测氯化氢的形成过程,从而引出共价键.
七,学习活动组织
(一)自主学习设计方式选择支架式
演示钠在氯气中燃烧的实验.
使用资源:相关实验用品.
教师活动:指导.
学生活动:两个学生共同完成演示实验.
播放课件:NaCI形成;CI形成.
使用资源:PowerPoint课件.
教师活动:讲授.
学生活动:听讲.
提出问题,学生思考探索:通过什么方式形成
化合物的?
使用资源:Flash课件.
教师活动:点评.
学生活动:个人发言.
(二)协作学习设计选择:伙伴
探索总结
分组情况:以小组为单位.
学生活动:交流,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教师活动:提示,参与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八,课堂教学过程设计(流程图见下页)
九,教学评价设计
(一)测试形式与工具选择
课堂上提问,形成性检测.
(二)测试内容
(1)学生当场完成练习;
(2)课后完成课外作业.
十,教学反思
化学键是一节典型的化学概念教学课,知识
过于抽象,对高一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不容易理解.作为教师就需要将难点通过一定方式的教学设计,方法使难点变为简单易学.
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通过学生
自主学习去发现学习内容及目的,明确学习目标任务.再由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再通过设想,讨论,设疑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学生在解决
问题的同时发现新的问题,不断地在发现与解决的过程中使知识问题得以解决并使学生知识得到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
能力.
利用flash课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
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观看,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看不到的微粒运动的情景,增强直观感受,使抽象概念具体化;同时也便于难点和重点的理解.再对比学生自己构想,理解的知识,进行
思考,反思,从而形成知识的理解具体化.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和总结,尝试给”化学键”,”离子键”,”离子化合物”下定义,培养学生
的归纳总结能力,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设计课堂与课后练习,达到让学生自我
评价,巩固提高的目的.在本设计中,flash课件
的使用,对很抽象的化学键的形成和电子在成键时的作用,直观表现给学生,有非常好的作用.可
以说没有什么方式能有制作flash动画最能让高中学生更能理解化学键形成.这也是设计的成功之处.但恰好动画的效果也会对教学造成影响:
学生只注意到精彩的影像而易忽视学习,思考目的.这是flash课件教学的最大缺点.教师在使
用时务必注意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引导.
?
171?
第32卷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XX年(第Sl期)
钠氯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演示,引入主题:捉示学生观察现象和思考通过仕刍友生成离■—一化学键
子化合物NaCl
1r
带着问题让学生观察PowerPoint课件展示,解
Flash和PowerPoint课件■}—一决疑难问题INat.;1形tlasll
化学键含义;离子键内
涵:离:闽相互作J={j:吸●}—一教师讲授l
引排』一达到平衡I
有的化合物并不是以离子剑’r
形成的,芭们以什么作用形成Iur,l{r持k
化台物的?蝴娜嚓提出问题,学生探讨推测II…,L,,{~……
F曲动莉耐畿瓢
I.学生分析情况r
2.归纳价键原理-教师点评,讲授,
3.总结两种键区别及
判别1r
学牛讨论,对比总结
1r
板.I5.一,化学键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问强烈的相互作用
1,离子键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包括吸引,排斥,最后达到平衡)
离子键的内涵:①成键本质:静也作用
②成键微粒:阴粒子,阳离予
⑧成键条件:离子带异性I乜荷
2,处价键原予问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价键的内涵:①成键的微粒原予
②成键的条僻:……一非金属问或非金属和不活泼金属
③成键的原达到稳定的ll乜子层结构
④键的本质用电子刘
引出下竹课题:离子键,兆价键的表示
我们学了离子键和共价键,该怎样才能表示他们昵?我们川’
以用也子式来表示.如何表示呢?下节我们具体学习.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E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室.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2教师教学用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