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蝇杂交基础知识
果蝇杂交-伴性遗传
果蝇杂交-伴性遗传引言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方式与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有一定差别,它在亲代与子代之间的传递方式与雌雄性别有关,这种遗传方式称为伴性遗传。
伴性基因主要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决定果蝇红眼和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是一对等位基因。
红眼是野生型,白眼是突变型。
果蝇红眼和白眼的杂交如下:反交:突变型(雌)X野生型(雄)P:wX+XX w X YF1:wX+X YX wX(红眼)(白眼)F2:wX+YX wX w YXX+wX雌:1/2野生型,1/2突变型;雄:1/2野生型,1/2突变型。
材料方法1主要材料试剂实验材料:野生型果蝇、突变型果蝇主要试剂:乙醚、果蝇培养基2 实验流程和操作要点1.选处女蝇:将母本旧瓶中的果蝇全部麻醉处死,在8-12h内收集处女蝇(野生型红蝇)5只,将处女蝇和5只雄蝇转移到新的杂交瓶中,贴好标签,于25℃培养;2.亲本果蝇培养11-12天,将亲本麻醉致死。
3.F1成蝇出现后观察记录F1表型;4.选取5对F1代果蝇,转入一新培养瓶,于25℃培养,其余F1代果蝇处死。
5.F1代果蝇杂交培养11-12天后麻醉并处死F1亲本。
6.F2成蝇出现后,开始观察记录F2代表型及数量,连续统计至200-300只。
X检验。
7.进行2结果与讨论1.结果表:F2代果蝇数量及表型统计表型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雌蝇白眼雄蝇合计实得数(a) 60 68 79 80 287 按1:1:1:1预期数(b)71.15 71.15 71.15 71.15 287b2 )ba(1.75 0.14 0.87 1.1 3.862X=3.86 n=3 0.25<p<0.52 讨论1.在选择处女蝇时,一定要将亲本杀干净,且要保证所用亲本雌蝇一定是处女蝇。
2.在将果蝇转入新的培养瓶时,将培养瓶横放,防止果蝇掉入瓶底培养基而死亡。
3.F1杂交时不需要选择处女蝇。
4.不用的果蝇要及时麻醉杀死处理。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资料
3.按各杂交组合需选的果蝇品系,每瓶放入3 -5对,塞好瓶塞,贴好标签,置于25℃恒 温培养箱中培养。
4.过本6成-虫7(天成,虫可一见定到要F1除幼干虫净出)现。,即除去亲
5.再过4-5天,观察各杂交组合F1成蝇的性 状,观察时要注意所有用具都要消毒(用 于培养F2),并做好记录。
6.分选别3-把5各对杂移交入组新合的F培1 养果基蝇中适继度续麻培醉养,(然无后 需挑处女蝇)。
每3位同学一组,互相协作,共同完成以上实验
实验步骤
1.在杂交前19-20天按杂交组合数量,计划和 培养好亲本。
2.收集处女蝇:一般选择在晚上9点钟把亲本 (种蝇)全部活的成虫转出处死(一个都不能 剩),第二天9点钟前(12小时内,最好8- 10小时内)把培养瓶里羽化的成虫转出,并 按♀、♂分开培养,所得的♀蝇即为处女蝇。
果蝇遗传系列杂交实验
系列杂交实验内容
1.果蝇的单因子实验杂交组合
18#♀ x 2 #♂ (正交) 2#♀ x 18#♂(反交)
2.果蝇二对因子自由组合实验的杂交组合
e♀ x 2#♂ (正交)
2#♀ x e#♂ (反交)
3.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组合
18#♀ x 22#♂ (正交) 22#♀ x 18#♂ (反交)
注意事项
1.果蝇要适度麻醉,挑蝇 用毛笔,忌用镊子和其他工 具,以免影响果蝇生长繁育
2. 挑处女蝇时, 每次只挑12小时内羽化成 虫,超过12小时的成虫已逐渐 有交配能力,必须一只不留地倒
出处死,才能进行第 二次挑选
3. 刚羽化的果蝇色淡白,体软绵, 难辨♀♂,务必小心区别
4. 使用毛笔和瓷板,要用酒精棉球 消毒,同时必须凉干才能使用。
2.样本自由度为n-1
果蝇杂交
果蝇双因子杂交、伴性遗传杂交和三点测交实验目的学习果蝇杂交方法、遗传学数据统计处理方法;实验验证自由组合规律、伴性遗传规律;通过三点测交学习遗传作图。
实验原理孟德尔定律是G.J.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提出的遗传学中最基本的定律,包括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
孟德尔最早选用豌豆,根据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提出了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对之后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分离定律(law of segregation)是指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其表现在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种个体进行杂交,F1代全部表现显性个体的性状,F1代自交,F2代出现隐性个体的性状。
并且,在理论上,F2代中,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的比例为3:1。
孟德尔最初使用豌豆的花色(红花和白花来验证)。
理论如图所示图一:分离定律图示图二:自由组合定律图示自由组合定律(the Law of Independent Assortment)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决定不同对性状的基因在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不同对基因(非等位基因)之间互不干扰,其实质是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最初由孟德尔在做两对相对性状(豌豆的子叶颜色黄色,绿色,圆粒和绉粒)的杂交实验时发现,基因分离比为9:3:3:1。
(如图所示)独立组合位于不同染色体上的2个等位基因是独立传给子代的。
因此可在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同时,选取其中一组性状来验证分离定律。
用于杂交的2对等位基因必须位于不同染色体上,即不能连锁。
所以实验选取14号果蝇(残翅vg,檀黑体e;vg基因和e基因分别位于第2、3号染色体上)与18号野生型果蝇杂交,得到F1代杂合体,再由F1代个体自交得到F2代,预计应有野生型、残翅、檀黑体、残翅檀黑体四种表型,其比例应接近9:3:3:1。
遗传学果蝇杂交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果蝇杂交实验报告(眼色分析)一、实验原理及方法生物某些性状的遗传常与性别联系在一起,这种现象称为伴性遗传(sex-linked inheritance),这是由于支配某些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果蝇属XY型生物,共有四对染色体,第一对为性染色体,其余三对为常染色体。
雌果蝇的性染色体构型为XX,、雄果蝇为XY。
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则没有与之相应的等位基因。
将红眼(+)果蝇和白眼(w)果蝇杂交,其后代眼色的表现与性别有关。
而且,正反交的结果不同。
(仅供参考)二、实验材料(品系及性状)亲本正交6#(雌、白眼)X18#(雄、红眼)亲本反交18#(雌、红眼)X 6#(雄、白眼)(可写成基因型)三、实验用品(实验指导书上有)四、杂交实验流程1、培养基的配制,并在培养瓶上写清杂交组合、杂交日期、实验者班级。
室温下培养,至于阴暗温热环境中。
2、两个亲本杂交1、2号培养瓶中分别挑选亲本正交、反交的处女蝇。
3、在接入杂交亲本1、亲本2第七或八天(从开始杂交算第一天)清除所有亲本成蝇。
4、观察正反交组合中不同性别子代1成蝇的眼色,至少观察20只,记录观察结果,并注意是否有例外的情形。
5、从正交组合的子代1中挑选出5对果蝇,放入F 1自交1号培养瓶中,贴上标签,室温下培养(反交组合也一样处理)。
6、在接入子代1培养的第七或八天(从子代1接入新培养瓶算第一天)清除所有子代1成蝇。
7、当子代2数量足够时,观察不同性别的果蝇的眼色,分别统计并做好记录。
五、实验结果及分析图谱分析正交 反交P : X w X w (雌白眼)× X +Y (雄红眼) X +X +(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F1: X +X w(雌红眼)× X w Y (雄白眼)X +X w (雌红眼)× X +Y (雄红眼)理论: 1 : 1 1 : 1实际: 25 : 16 20 : 19F2: X +X w X w X w X +Y X w Y X +X + X +X w X +Y X w Y雌红眼 雌白眼 雄红眼 雄白眼 雌红眼 雄红眼 雄白眼理论 1 : 1 : 1 : 1 2 : 1 : 1 实际 13 : 9 : 12 : 10 21 : 11 : 52显隐性判断:正交的结果不论雌雄均为红色,反交的结果是雌性为红眼,雄性为白眼。
果蝇杂交实验实验报告
引言: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方法,通过对果蝇的交配与基因传递进行观察和研究,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探索基因的遗传规律以及基因变异的机制。
本实验报告旨在阐述果蝇杂交实验的相关概念、实验设计、实验结果及其分析,并提出一些对进一步研究的思考。
概述:果蝇(Drosophilamelanogaster)是一种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模式生物。
其繁殖力强、短寿命和基因多样性使其成为遗传学研究的理想模型。
果蝇杂交实验通过对不同基因型的果蝇进行交配,观察后代的表型和基因组成,以了解遗传传递的规律和基因的分离与联合。
正文内容:一、实验设计1.选择适合的果蝇品系2.选择合适的交配模式3.标记果蝇的基因型4.记录并统计实验数据5.设计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二、果蝇杂交基础1.果蝇基因的遗传定律2.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3.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4.分离比和连锁比的计算方法5.遗传图谱的构建和分析三、果蝇杂交实验的常见模式1.单因素杂交2.双因素杂交3.多因素杂交4.杂交断裂分析5.回交和自交的应用四、果蝇杂交实验的结果与分析1.收集交配后果蝇的数据2.观察和分析后代的表型3.使用分离比和连锁比计算基因频率和遗传距离4.判断基因型的遗传方式(隐性、显性、共显性等)5.通过遗传分析进行基因组定位和识别五、果蝇杂交实验的意义和展望1.果蝇杂交实验在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性2.果蝇杂交实验在基因突变和功能研究中的应用3.果蝇杂交实验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4.结合其他研究方法和技术的进一步探索5.果蝇杂交实验在深入理解遗传学规律方面的未来挑战总结:通过对果蝇杂交实验的设计、实施和分析,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基因的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机制。
果蝇杂交实验是遗传学研究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于揭示生物多样性和遗传变异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果蝇模型生物在遗传学、医学和农业领域的潜在应用,为人类的健康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做出更大贡献。
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课件
要点二
展望
通过对果蝇伴性遗传现象的深入研究,不仅可以推动对性 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制的理解,也有助于解决一些社会问 题,如性别比例失调等。同时,果蝇作为重要的模式生物, 其研究成果也将有助于对其他生物性别决定和性别分化机 制的研究和理解。
1.谢谢聆 听
04
杂交实验的准备
实验材料准备
挑选健康且性成熟的果蝇,确保 其处于适宜的生理状态。同时准 备实验器材,如培养皿、盖玻片、
染色剂等。
实验设计
根据研究目的和要求,确定合适的 杂交组合和分组,制定实验方案。
实验场地选择
选择安静、无污染的实验场地,确 保实验过程中不受外界干扰。
杂交实验的操作流程
亲本选择
选择适合的果蝇亲本,要求其具有不 同的伴性遗传特征,以便产生具有特 定遗传特征的后代。
01
02
配对操作
将选择的亲本果蝇进行配对,根据实 验设计要求,可采用单对或群体配对 的方式。
03
交配诱导
通过食物或化学诱导方法,促进果蝇 进行交配,提高交配成功率。
后代筛选
根据伴性遗传的特征,对培养出的后 代进行筛选,选择具有特定遗传特征 的果蝇。
挑战所在
果蝇的伴性遗传机制复杂,涉及的基因和分 子调控网络庞大,对其实质的理解需要不断 深入。此外,由于果蝇的繁殖和饲养条件对 实验结果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需要严格控
制实验条件。
研究前景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前景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手段的不断创新,对果蝇伴性 遗传的研究前景广阔。未来可以通过构建果蝇基因组数据 库、开发新的遗传筛选方法等手段,更深入地探究果蝇的 伴性遗传机制。
02
伴性遗传通常与性别决定和性别 分化有关,涉及到多个基因和环 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果蝇杂交试验课件
探讨了果蝇杂交后不同基因型之 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以及基因 型与表型特征之间的关系。
数据表格和图表展示
展示了杂交果蝇的遗传谱系、基因型 和表型特征的数据表格。
展示了果蝇杂交试验中使用的不同杂 交方案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图表,包括 表格、柱状图、饼图等。
结果分析和解释
详细解释了果蝇杂交试验的结果,包括杂交果蝇的表型特征、基因型和表型特征之 间的关系、不同杂交方案的结果比较等。
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案例
作物抗病性研究
利用果蝇杂交试验可以研究作物对某种病害的抗病性,通过观察不同基因型果蝇 对某种病害的易感性,可以找到与抗病性相关的基因和标记,为作物抗病育种提 供指导。
作物产量和品质改良
通过果蝇杂交试验可以研究不同基因型果蝇之间的繁殖力和生存能力对作物产量 的影响,同时也可以研究果蝇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从而为作物的改良提供依据。
要点二
Wang, P., Zhang, L., & Li, …
recent progress and future challenges.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Zoology, Part B: Molecular and Developmental Evolution, 318(3), 177-185.
果蝇杂交试验的基本原理
杂交
将不同品种或品系的果蝇 进行交配,以获得具有特 定性状的后代。
自交
将具有特定性状的果蝇进 行自交,以获得纯合子后 代。
测交
将获得的纯合子后代与另 一种具有不同性状的果蝇 进行交配,以验证基因型 和表型之间的关系。
果蝇杂交试验的方
02
法和步骤
实验材料准备
准备果蝇种群
实验二三四 果蝇的杂交实验
三点测交实验 三点测交实验
P 野生型♂ ♀三隐性 w m sn3 × + + + 野生型♂ w m sn3 ↓ ♀ w m sn3 × w m sn3 ♂ + + + ↓ 测交后代
F1
果蝇的突变型
影响部位 突变名称 基因符号 性状特征 染色体号 残翅 vg 翅形 翅退化 Ⅱ m 小翅 翅小 Ⅰ(X) nub2 勺状翅 翅小似勺 Ⅱ cy 翘翅 翅后翻 Ⅱ w 眼 白眼 复眼白色 Ⅰ(X) B 棒眼 复眼棒状 Ⅰ e 体色 黑檀体 体色黑亮 Ⅲ b 黑体 体色黑 Ⅱ 黄体 y 体色浅橙黄色 Ⅰ sn3 刚毛 焦刚毛 刚毛卷曲 Ⅰ f 叉刚毛 刚毛近中部分叉 Ⅰ
三因子杂种中交换可能发生在: 三因子杂种中交换可能发生在:
m sn3 w
m sn3 w
m sn3 w
+
+
+
+
+
+
+
+
+
1
m sn3 w 5
m sn3 w m sn3 + + + w +
3 m + + + sn3 w 4 2 + + +
6 + +
m sn3 w F1雌蝇产 雌蝇产 种不 m + w 生8种不 7 同的配子 8 + sn3 + F1雄蝇是 雄蝇是 三隐形个 + + + 体
• 根据自由度,可从Χ2分布表中查 根据自由度,可从 的概率范围。 出Χ2的概率范围。 • Χ2 的概率 的概率P>0.05时,认为观察 时 值与理论值是相符的, 值与理论值是相符的,即它们之 间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间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
果蝇杂交知识点总结
果蝇杂交知识点总结果蝇是一种十分常见的昆虫,通常被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果蝇杂交是指通过控制果蝇的繁殖,使不同基因的果蝇产生后代,以便研究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果蝇杂交研究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遗传学和进化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果蝇杂交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果蝇的遗传特性、杂交实验的原理和步骤,以及果蝇杂交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等方面。
果蝇的遗传特性果蝇是一种双翅目昆虫,体型较小,生命周期短,繁殖力强。
由于其繁殖周期短,易于饲养和实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遗传学和生物学研究。
果蝇遗传特性的主要特点包括:1. 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果蝇的遗传特性服从孟德尔的遗传定律,即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比例为3:1。
显性性状指的是在杂合子中表现出来的性状,而隐性性状指的是只有在纯合子中才会表现出来的性状。
2. 遗传连锁:果蝇的染色体是线状的,雄性只有一对染色体,雌性有一对杂合性染色体。
在果蝇体内,存在遗传连锁的现象,即某些基因位点的遗传连锁程度很高,不易分离。
3. 多态性:果蝇具有遗传变异性大的特点,即不同个体之间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种多态性使得果蝇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果蝇杂交的原理和步骤果蝇杂交是通过人工控制果蝇的繁殖,使得不同基因的果蝇产生后代,以便研究不同基因之间的关系。
果蝇杂交的原理和步骤如下:1. 选择杂交种:首先需要选择参与杂交的果蝇种类,通常选择有明显表型差异的品种作为杂交种,以便于观察和研究。
2. 交配和分析:将所选的果蝇种类进行人工控制繁殖,使得不同基因的果蝇产生杂交后代。
然后对产生的后代进行表型和基因型分析,探究不同基因之间的遗传规律和相互关系。
3. 纯合子筛选:通过连续杂交和纯合子筛选,将所需要的基因型纯合子果蝇筛选出来,用于后续的实验研究。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实现对果蝇遗传特性的深入研究,以便研究其基因的表达规律、遗传连锁现象以及多态性等遗传特性。
果蝇杂交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果蝇杂交在生物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遗传学研究:通过果蝇杂交,可以研究各种遗传性状的遗传规律,探究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遗传比例、遗传连锁现象以及多态性等遗传特性,有助于深入了解遗传学规律。
Exp03-5 果蝇杂交
反交
P ♀ XwXw X+Y ♂
↓
F1 X+Xw XwY ↓互交 F2 X+Xw XwXw X+Y XwY
果蝇翅形的两对基因互补
翅形基因互补的F2分析(正交)
+vg X+Xm +vg X+Y
翅形基因互补的F2分析(反交)
+vg X+Xm +vg XmY
三、材料与试剂器材
1. 材料: WT黑腹果蝇及4种突变型: 2﹟(vg) , 6﹟(w sn3 m),
10﹟(e), 14﹟(vg e), 22﹟(w)品系
2. 试剂: 乙醚、琼脂、白糖、酵母粉、丙酸、玉米粉
3. 器材: 恒温培养箱、高压灭菌器、烧杯、量筒、天平、培养
瓶、棉塞、滤纸、毛笔、镊子、牛皮纸、记号笔、玻璃棒
四、实验步骤
1. 四人一组 , 确定杂交组合 ( 单 、 双因子 、 伴
性遗传、三因子及互补),选定所需亲本
2. 实验设计: 包括时间安排
3. 繁殖亲本,收集处女蝇 4. 杂交及互交,统计实验数据 5. 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1. 选处女蝇: 提前3-5d收集8h内羽化的成蝇,分辨♀♂
2. 果蝇杂交: 转移4-5对亲本,写明标签(杂交组合、日期
及实验人)
3. 去亲本: 杂交后一周
4. F1观察及互交: 去亲本后连续观察2-3d; 转移5-6对
三点测验
白眼w, 卷刚毛sn, 小翅m w sn m//w sn m + + +/ Y w sn m//+ + + w sn m/ Y w sn m + + + w+ + + sn m w sn + + +m w + m + sn +
果蝇杂交实验三大遗传规律讲课文档
画一表格;根据统计数据,验证连锁遗传规律, 计算单交换,双交换的数据;基因定位及基因 间的距离
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生物基地61)
3.31 4.7 4.14 4.21 4.28 5.2 5.5 5.12
观察、配组合 倒亲本 F1自交(换新管,雌5,雄3只) 倒F1 统计1 统计2 统计3 交作业
时间安排(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农学62)
4.10 4.17 4.24 5.1 5.8 5.12 5.15 5.22
观察、配组合 倒亲本 F1自交(换新管,雌5,雄3只) 倒F1 统计1 统计2 统计3 交作业
验证独立分配规律
世代 统计 正交:♀黑体(aaX+X+) 日期 x♂三隐性(AA XwY)
反交:♀三隐性(AA XwXw) x ♂黑体(aaX+Y)
灰红 灰白 黑红 黑白 灰红 灰白 黑红 黑白 F2
总计实际观 察个数 理论比例 理论个数 卡方值 P
根据计算结果判断是否符合理论比例。
F2
(灰红9:灰白3:黑红3:黑白1)
反交:
♀三隐性 (AAXWXW) × ♂黑体(aaX+Y )
F1: ♀灰体红眼:♂灰体白眼
( AaX+XW:AaXWY )
F2 : 灰红:灰白:黑红:黑白
比例?
伴性遗传
考察性状:眼色,性别
正交:黑体(X+X+)×三隐性(XwY)
反交:三隐性(XwXw)×黑体(X+Y)
70%酒精棉球将镊子、白瓷盘擦干净,手 指及毛笔消毒
仍需饲养的果蝇宜轻度麻醉,以便复苏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知识点
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知识点一、实验背景。
在遗传学发展早期,对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等问题还存在诸多未知。
摩尔根以果蝇为实验材料进行杂交实验,为遗传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果蝇具有繁殖快、易于饲养、相对性状明显等优点,是理想的遗传学实验材料。
二、实验过程。
1. 选择亲本。
- 摩尔根选用了红眼雌果蝇(野生型,基因型设为X^WX^W)和白眼雄果蝇(突变型,基因型设为X^wY)进行杂交。
2. F1代的产生。
- 按照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如果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红眼雌果蝇(X^WX^W)和白眼雄果蝇(X^wY)杂交,后代应该雌雄表现型相同。
但实际杂交结果是,F1代全为红眼果蝇。
- 从性染色体的角度分析,F1代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红眼雌果蝇)和X^WY(红眼雄果蝇)。
这表明红眼对白眼为显性性状,而且这个性状的遗传与性别有关,初步推测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
3. F1代自交得到F2代。
- 让F1代的红眼雌果蝇(X^WX^w)和红眼雄果蝇(X^WY)相互交配。
- 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和伴性遗传规律,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情况如下:- 雌性果蝇:X^WX^W(红眼):X^WX^w(红眼) = 1:1。
- 雄性果蝇:X^WY(红眼):X^wY(白眼) = 1:1。
- 在F2代中,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的比例为3:1,但白眼果蝇全部为雄性,这进一步证明了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三、实验结论。
1. 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 摩尔根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将特定的基因(控制眼色的基因)和特定的染色体(X染色体)联系起来,为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理论提供了有力的实验证据。
2. 发展了伴性遗传理论。
- 该实验揭示了伴性遗传的特点,即某些性状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在果蝇眼色遗传中,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所以表现出在后代中不同性别的果蝇眼色表现型比例有所差异的现象。
果蝇的伴性遗传杂交课件
生命周期
果蝇的生命周期大约为 10~30天,具体时间取决 于温度和食物供应。
果蝇的繁殖方式
交配与产卵
雌蝇通常在腐烂的水果或蔬菜表 面产卵,一次可产数百个卵。雄 蝇通过交配将精子送入雌蝇体内 ,受精卵孵化成幼虫,再经过蛹
阶段最终变成果蝇。
性别比例
在正常的繁殖条件下,雌蝇的数 量通常多于雄蝇。
繁殖特点
实验材料
01
果蝇
为了进行伴性遗传杂 交实验,需要准备不 同性别的果蝇,以便 进行杂交。
02
培养基
用于培养果蝇,提供 适宜的生长环境。
03
显微镜
观察果蝇的性状和杂 交结果。
04
其他工具
如移液器、玻璃培养 皿等。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材料
准备好所需的果蝇、培养基和显微镜等实验 材料。
3. 观察杂交结果
详细描述
直毛和分叉毛的遗传规律与红眼和白眼的遗传规律类似,也是伴性遗传现象。 通过研究直毛和分叉毛果蝇的杂交后代,可以进一步揭示伴性遗传的奥秘。
其他伴性遗传现象
总结词
除了红眼与白眼、直毛与分叉毛外,果蝇还有其他伴性遗传 现象。
详细描述
除了红眼与白眼、直毛与分叉毛外,果蝇还有其他多种伴性 遗传现象,如长翅与短翅、橙色与黄色等。这些现象都可以 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进行研究,以深入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
红眼与白眼
总结词
红眼果蝇与白眼果蝇之间的遗传规律 ,是研究果蝇伴性遗传的基础。
详细描述
果蝇的红眼和白眼是典型的伴性遗传 现象,其中红眼对白眼为显性。通过 观察红眼和白眼果蝇的杂交后代,可 以深入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直毛与分叉毛
总结词
直毛和分叉毛果蝇之间的遗传规律,也是研究果蝇伴性遗传的重要内容。
《果蝇的有性杂交》PPT课件
F2中:亲组合﹥50% 重组合﹤50% 用重组值公式计算w和m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和图距
4、伴性遗传规律的验证
考虑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 - w)所控制的红眼和白眼这一对相对 性状的杂交结果。 F1的观察结果:复眼的颜色
反交中F1的自交就是测交
F2的观察结果: 表8 三点测交的F2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反交后代数目 眼、翅、刚毛 ♀ ♂ 合 计 1+++ 2 w sn3 m 3 w++ 4 + sn3 m 5 + sn3 + 6 w+ m 7++ m 8 w sn3 +
判断w、m和sn3三个基因的排列顺序,计算三个基因间的重组值和图 距,用并发率测定干涉的大小
3、连锁互换规律的验证
只考虑反交实验中复眼颜色( + / w )和翅形( + / m)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 交结果。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均在X染色体上,是连锁遗传。 F1的观察结果:复眼颜色和翅形
表3 F1表型观察统计表 表 型 反交后代数目 复眼颜色、翅形 ♀ ♂ 合 计 红眼、长翅 白眼、小翅
F2的观察结果:
蝇。刚羽化的果蝇在12小时之内不进行交配,所以在这段时间内选出的雌 蝇即为处女蝇。为保险起见,可以在羽化后8小时内挑选。 2、杂交:
将选出的果蝇进行杂交,在25℃培养。(注意!>30℃或<10℃ ) 3、倒亲本:
7~8天后移去亲本,待F1成蝇出来后观察记录F1的性状。正反交产生的 F1不必挑处女蝇。
5、三点测交分析
考虑反交实验中复眼颜色( + / w )、翅形( + / m) 和焦刚毛(+/sn3) 三对相对性状的杂交结果。控制这三对性状的基因均在X染色体上,是连锁 遗传。 F1的观察结果:复眼颜色、翅形和刚毛
果蝇·基础知识
雌性 X
2L
2R 2L
3L
3R 2L
4
雄性
2L
2R 2L
3L
3R 2L
4
Y
“L”指染色体左臂,“R”则代表右臂。X 和四号染色体有相对较长的左臂和很小的右 臂(标准画法不画右臂)。果蝇 X,2L,2R,3L 和 3R 染色体的大小基本相当,而四号染色 体大约仅有上述染色体的五分之一大小。
指 2 号染色体左臂(L)与右臂(R)发生多次倒置(In)。
● 最后一个染色体基因型指 4 号染色体。这是两个显性等位基因 “无眼”和“前臂断脉”
通俗地写作“Curly-O,”“Curly-Oster,”或者“Curly of Oster,”以发现者 Irwin Oster 的名
字命名),带有一个引起卷翅的显性突变;另一条上带有显性突变 Scutoid (Sco, 后被重 命名为 nocsco,意为 no ocelli 等位基因 ),突变体果蝇缺少(eliminates)胸部刚毛;In (2LR)
命名法 果蝇的命名法是纸老虎。 出自非正式毛泽东语录(uncollected sayings) 果蝇遗传学符号的写法可被简化为几条简单的规则。见以下例子中的描述(也可参见
FlyBase Consortium 2003)。
1. f ; cn bw; TM 2 tra
这个例子中示范了以下几项要点: ● 只有染色体存在突变或是其他变化的基因型才标注出来。染色体总是按 X/Y; 2; 3; 4 的顺序
果蝇的性别决定于其 X 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的比例。在雄蝇中,一条 X 染色体对应两 套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的比例为 0.5;而在雌蝇中这一比例为 1.0。Y 染色体上 只含有少量基因,除了精子的正常运动必须有 Y 染色体的参与外,雄性个体的大部分发育 过程不需要 Y 染色体的参与。
果蝇杂交实验
果蝇杂交实验1. 引言果蝇(学名:Drosophila melanogaster)作为经典模式生物,在遗传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果蝇的繁殖和遗传实验,科学家们能够了解基因的传递方式和变异机制。
其中,果蝇杂交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研究不同基因型之间的遗传关系。
2.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果蝇杂交,观察并分析不同基因型对于后代表型和基因型的影响,进一步了解遗传规律和基因型的遗传转换。
3. 实验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雌性果蝇和雄性果蝇•标签和标签夹•实验培养皿•显微镜3.2 实验方法3.2.1 实验前准备在开始实验前,首先需要分离和筛选出不同基因型的果蝇。
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不同的突变果蝇品系作为实验材料。
3.2.2 实验操作步骤1.将雌性果蝇分别与不同基因型的雄性果蝇进行配对。
为了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可以进行多次配对操作。
2.将配对后的果蝇置于实验培养皿中,提供适宜的食物和环境条件供果蝇生长。
3.注明果蝇配对信息的标签并用标签夹固定在培养皿上,方便后期观察和记录。
4.经过一段时间,观察和记录果蝇的生长情况和表型特征。
5.统计并分析不同基因型的果蝇后代表型和基因型的比例。
6.使用显微镜观察果蝇显微特征,如眼色等,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实验结果与讨论4.1 实验结果根据杂交实验的结果,可以得到不同基因型果蝇后代的表型和基因型信息。
通过统计和观察,得出相应的比例和特征描述。
4.2 实验讨论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对果蝇杂交的遗传规律和基因型的转换进行讨论。
例如,如果出现部分表型不符合传统的Mendel 遗传规律,可能存在基因互作或其他遗传调控机制的影响。
此外,也可以讨论杂交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方向。
5. 结论通过果蝇杂交实验可以观察和分析不同基因型的遗传关系和遗传规律。
通过实验结果和讨论,可以进一步加深对果蝇遗传学的认识,为遗传学研究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6. 参考文献1.Ashburner, M., & Golic, K. (2005). Genetics ofDrosophila melanogaster. Cold Spring Harbor Laboratory Press.2.Morgan, T. H. (1919). The theory of the gene. TheAmerican Naturalist, 53(624), 336-352.。
果蝇的杂交分离定律
2
杂交:正交 长翅♀Ⅹ残翅♂
(df=1),查X 表,若P≧5%,说明 2 12小时之内挑选贞蝇,正交和反交管各放3对果蝇置于25℃条件下培养。
棉塞,向麻醉瓶的侧口滴加2-3滴100%乙醚,晃 选取处女蝇:选取12小时之内孵化出来的贞蝇
观察值与理论值相符合,可以认为 基因完整的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由该基因的显隐性决定其在下一代的性状表现。
通过果蝇一对因子的杂交实验,即可以验证它。
五. 数3滴100%乙醚,晃
在什么情况下杂交二代性状分离为3:1的比例? 选取处女蝇:选取12小时之内孵化出来的贞蝇 掌握果蝇单因子的杂交方法和杂交实验结果的统计处理方法,掌握分离定律的原理。
杂交后7-10天时倒去杂交亲蝇。
计算X2值,根据X2值和自由度(df=1),查X2表,若P≧5%,说明观察值与理论值相符合,可以认为观察值是符合分离定律的。
基因完整的从一代传递到下一代,由该基因的显隐性决定其在下一代的性状表现。
• 计算X 值,根据X 值和自由度 2 用肉眼熟练地鉴别果蝇的性别。
选取处女蝇:选取12小时之内孵化出来的贞蝇
反交 残翅♀Ⅹ长翅♂
解剖针、直管瓶、麻醉瓶、棉塞 灭菌锅。
杂交:正交 长翅♀Ⅹ残翅♂
反交 残翅♀Ⅹ长翅♂
在什么情况下杂交二代性状分离为3:1的比例?
7-10天倒去F1代亲蝇。
动麻醉瓶至果蝇麻醉,杂交实验需轻度麻醉。
思考题
1. 在什么情况下杂交二代性状分离为3:1 的比例?
2.请解释孟德尔-摩尔根学派对分离现象的 理论。
理论上配子的分离比是1:1,即产生带A和a基因的配子数相等,因此等位基因杂合体的自交后代表现为基因型比AA:Aa:aa是1:2:
1,如果显性完全,其表型分离比为3:1,这就是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
11893-遗传学实验-果蝇的杂交
6、统计F2代成蝇的雌雄比例性状,50-100只。
7、统计实验结果并填写统计表,进行X2检验,
卡方检验法—适合度检验
(观测值-理论值)2 卡方值X2 =∑---------------------------
特点。
三、实验材料
❖ 红眼(+)——白眼(w)
常染色体遗传方式
P
++ × ww
F1
+w ×
F2
++ +w +w ww
正交 P
伴性遗传方式
X+X+
X
XwY
F1
X+ X X+Y
F2 X+X+ X+Y X+Xw XwY
反交 P
伴性遗传方式
XwXw
X
X+Y
F1
X+Xw X XwY
F2 X+Xw X+Y XwXw XwY
X染色体例外不分离现象
反交 P XwXw X ∧
XwXw O
X+Y
F1 X+XwXw OY X+O XwXwY
XXX个体大多死亡;Y个体不能发育为成虫;而在果蝇中,只
有两个X染色体才能产生足够的雌性化信号,仅一个X染色体的 就是不育雄蝇;另外果蝇的Y染色体在性别决定中的作用比X染 色体小,所以只要有两个XX染色体就是雌蝇,XXY是雌蝇。
F1 合计
F2
卡方测验表
观测值(O) 理论值(E) O-E (O-E)2/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果蝇杂交基础知识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果蝇遗传学已发展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研究时间较长,信息得到积累固然是其快速发展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果蝇自身独有的生物学特性,以及以次为基础建立的一系列独特的遗传学研究“工具”。
最直接的,比如果蝇的交配设计就更加可靠、更加明确,因为可以有效控制减数分裂过程中的随机化和重组效应(shuffling effect ),因此定位果蝇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也就相对比较容易。
接下来将介绍果蝇遗传学和果蝇饲养中的基础知识,同时也包括果蝇的基本命名法(Rosetta stone )。
果蝇的染色体果蝇有四对染色体,通常用直线和圆圈分别表示染色体臂和着丝粒:雌性雄性“L ”指染色体左臂,“R ”则代表右臂。
X 和四号染色体有相对较长的左臂和很小的右臂(标准画法不画右臂)。
果蝇X ,2L ,2R ,3L 和3R 染色体的大小基本相当,而四号染色体大约仅有上述染色体的五分之一大小。
果蝇的性别决定于其X 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的比例。
在雄蝇中,一条X 染色体对应两套常染色体,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组的比例为0.5;而在雌蝇中这一比例为1.0。
Y 染色体上只含有少量基因,除了精子的正常运动必须有Y 染色体的参与外,雄性个体的大部分发育过程不需要Y 染色体的参与。
果蝇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学特性是雄性不发生重组。
通常情况下,异型配子的个体(即具有两个不同性染色体的个体,通常为雄性)重组率比较低。
在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中,雄性个体的有效重组率为零。
雌性个体则恰恰相反,其重组非常活跃。
可以利用果蝇研究中最独特的工具:平衡染色体,来人为控制重组的发生。
由于射线诱导等引发染色体发生多点裂断和重接,结果形成序列顺序混杂的染色体——平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初期,平衡染色体不能和原来的具有正常顺序的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和重组。
平衡染色体的存在可以很容易地通过显性标记的突变来识别,当然平衡染色体中也包含隐性标记。
利用这些标记,可以清楚地追踪平衡染色体的遗传传递过程。
由于平衡染色体可以有效地阻断与同源染色体的重组,我们也可以对其同源染色体的传递过程进行追踪,即使同源染色体没有显性标记,也能追踪到它的遗传传递轨迹,因为减数分裂中必然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如果后代没有得到平衡染色体,它肯定得到了相应的同源染色体。
平衡染色体是果蝇交配设计中最重要的一个规律。
染色体倒置是染色体重排中的一种很普遍的过程。
平衡染色体(我们在本章的后半部分将会详细介绍)就是染色体倒置的一种特例。
其他的染色体重排过程还有:染色体置换、复合染色体、染色体缺失和复制。
这些都会在本书中加以讨论。
主要的染色体重排类型及图示如下:1.倒置,同一条染色体上发生两次断裂和修复,形成一个倒置片断。
(断裂点用括号表示):2.置换,断裂发生在两条不同的染色体上,两个片断发生了交叉互换:(图中应有箭头)3.复合染色体,两个左臂或是两个右臂被连接在同一着丝粒上(例如出现双X,双2L,双4号染色体)。
4.缺失(也称作删除),两次断裂事件都发生在同一条染色体上,修复过程却把被切除的序列排除在染色体之外:5.复制,被切除的片断插入到另一条染色体中:果蝇另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多线性唾液腺染色体。
它们拥有独特的高分辨率的染色体带型。
最初,人们利用这一点将基因定位与染色体的物理特性联系起来,以此确定染色体重排的断点。
在分子研究中,人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性,更容易地定位出已克隆DNA序列的物理位置。
每个主要的染色体臂都被分成二十个区,1-20对应X染色体,21-40对应2L,41-60对应2R,61-80对应3L,81-100则对应于3R。
4号染色体仅被分成101-104这4个区。
每个数字区,又被分成若干字母区,用A,B,C,D,E代表。
每个字母区又被分成若干数字带。
(数字区中字母区的数量和字母区中数字带的数量在染色体上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由所在位置的染色体射线物象照片(topography)决定)。
X,2号,3号和4号染色体的着丝粒区域分别定为20,40-41,80-81和104区。
各染色体对应的端粒区分别为:1(X),21(2L),60(2R),61(3L),100(3R),和101(4)。
图标记识别识别标记突变型是解读基因型的关键。
这些突变有时被用来标记你想追踪的染色体,但更多情况下,他们是用来标记丢掉的染色体。
不管怎样,大量的各种各样的突变组合,如影响眼睛颜色、形状,翅脉形状,翅脉形态,刚毛颜色、形状,以及表皮色素沉着的突变——以主要的突变类型来命名(to name the major categories)——都可以作为标记,标示出不同的染色体臂。
我们可以查询到突变表型的详细描述。
喜欢查阅印刷品的可以参考Lindsley 和Zimm 的书(1992),喜欢用计算机的可登陆FlyBase(FlyBase Consortium 2003,参见附录)。
你将会很容易熟悉对这些标记特点的识别。
其实我们重点要注意的是对标记表达的一致性以及标记之间的相互作用。
表达的一致性反映了突变基因型有多大机率会显现为突变表型(即外显率)。
即使出现了突变表型,这种表型又会在多大的范围内表达(即表现力)。
在Lindsley和Zimm的书中把突变表达的一致性划分成等级,最高的等级(RK1)表示一致性最高。
当对给定的标记进行正向选择时,一定程度的表达不一致是可以接受的,因为可能出现的最糟糕的情况也就是一小部分果蝇会在选择时被遗漏。
更为危险的是,某种特定的突变标记会被选择所淘汰(例如,只有不含有标记的果蝇才能存活)。
在这些例子中,关键是能够依靠标记的表达一致性,或是至少认识到哪些因素会影响到标记的表达密度。
在你熟悉这些标记前,RK比率可以帮助你判断哪些标记是有问题的。
(Much more dangerous, however, is selecting against a particular maker (i.e., saving flies based on the absence of the marker). In these cases, it is crucial to be able to rely on the marker’s consistency. The RK rating helps you to discern the ones that are problematic until you get a feel for it.)一旦你发现你所用的两个标记共同作用于同一性状的时候,了解两个标记间的相互作用就会变得非常重要。
例如,你在应用两个都会影响刚毛形状的不同的突变标记,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你要知道两个突变同时存在的时候,刚毛是什么样子,能否与两个突变单独存在时的表型区别开。
在Lindsley和Zimm的书或FlyBase中都很少会发现这方面的信息(某些眼色突变例外)。
人们通常是依靠自己的经验进行判断。
命名法果蝇的命名法是纸老虎。
出自非正式毛泽东语录(uncollected sayings)果蝇遗传学符号的写法可被简化为几条简单的规则。
见以下例子中的描述(也可参见FlyBase Consortium 2003)。
TM21.f ; cn bw;tra这个例子中示范了以下几项要点:● 只有染色体存在突变或是其他变化的基因型才标注出来。
染色体总是按X/Y; 2; 3; 4的顺序排列。
在本例中,f; cn bw; TM2/tra分别表示X,2号和3号染色体。
如果相关突变只发生在X和3号染色体上,则跳过2号染色体,写成f; TM2/tra。
● 果蝇的基因型(如,f)作为突变或基因的名称总是用斜体字母表示。
这是本书所遵循的传统习惯。
● 突变的名称被缩写为三个或少于三个字母(尽管由于近些年有大量的突变被命名,而在事实上已放弃了这一简化命名原则。
如,突变norpA和disco)。
f代表forked,是影响刚毛形态的突变;cn是朱红眼(cinnabar)的缩写,bw褐色眼(brown)的缩写,二者都是影响果蝇眼色的突变,两个突变同时存在时,将产生白眼;TM2代表平衡染色体“third multiple 2”;tra代表transformer,一个参与性别决定过程的基因。
● 小写的缩写字母表示隐性表型,大写则表示显性;基因座位的名字取自所编码的酶或蛋白(例如,Adh为乙醇脱氢酶的结构基因),或特定的染色体重排(如本例中的平衡染色体TM2)。
● 用分号来分隔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型符号。
如本例中它们分别是X; 2; 3号染色体的基因型符号。
● 逗号跟在染色体重排符号的后面,指该染色体上存在突变。
(例如,TM2的全称是TM2,Ubx 130,因为在TM2上面带有一个Ulrabithorax 突变位点,编号130(known as number 130))。
● 一条染色体的基因型写在一行上,表示这个品系在这个位点是纯合的。
杂合子则分别写在两行上(如TM2/tra ),每行对应一条同源染色体(注意,在出版物中杂合子基因型也被写成像TM2/tra 一样,在一条线上)。
● 没有标注位点都默认为野生型。
因此,f 表示X 染色体在该位点携带了forked 突变的等位基因,并且假设X 染色体上的其他位点都是野生型。
类似的,表示杂合子时,每条染色体上只表示出发生突变或者重排的基因座位。
2.D Dey ci Sco Cy O LR In Y y RM C ;,)2(;,)1(2● C(1)RM 表示这条染色体是复合染色体。
C(1)说明是第1条染色体(X 染色体)的复合染色体,RM 指倒转的等臂染色体,也就是说,着丝粒位于染色体中央(等臂染色体),从线性顺序上(and in the linear order of the chromosome ),一条臂相对于另一条翻转(即,两条臂以相同的末端连接);C(1)的一种常见的速记方法为“XX ,attached-X ”。
● 这个复合染色体上y 2基因(2代表时第二个被发现的基因座位)是纯合子。
y 2是影响黄体体色的突变基因;突变个体具有黄色的表皮和黑色的刚毛。
这区别于第一种被发现的黄体基因( Y )的表型——刚毛和体色一样都是黄的。
● 由于复合X 染色体在一个着丝粒上连接(contains )了两条同源X 染色体,这两条同源染色体彼此不发生分离。
通常在保持这样的群体时,不论雌性还是雄性个体都携带一条Y 染色体,这是为了保证群体中雄性个体都可育。
(Y 染色体的存在不会影响性别决定,也不会对含有两条X 染色体的雌性个体有任何影响,但它却是精子运动所必需的。
由于雄性的Y 染色体与X 染色体要分离,其中任何一个与复合的X 染色体组合形成的个体都将是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