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方法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翻译方法、技巧》导学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技巧。

2、通过翻译训练,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技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小试牛刀

1、君何以知燕王?

2、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答案:

三、翻译原则

1、信:

2、达:

3、雅:

小结:要做到“信”、“达”,就必须按照古代汉语中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的使用特点一一对应地直译,必须增减的内容方可增减。

四、翻译方法

(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直译: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句式特点、风格力求和原文一致。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句也不够通顺。

2、意译:所谓意译,是指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

原文的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如:

原文: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直译:

意译:

小结: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所要达到的目的出发,文言文的翻译应当采用以直译为主的方式,意译只能是一种辅助的手段。直译不便表达意思时再采用意译。

(二)注意采分点

1、注意通假现象

2、注意一词多义

3、注意词类活用

4、注意古今异义

5、注意特殊句式

6、注意古代文化常识

7、注意偏义同义复词现象

五、翻译技巧

1、加字法:文言文单音词多,翻译时应逐字对照。在文言单音节词之前或之后加字,使之成为表达准确、符合现代汉语规范的复音节词或短语。

(1)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2)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3)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2、解释法:也叫“对译法”,即对某个词怎样解释就怎样翻译。

(1)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2)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

3、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文言词语。

(1)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4、保留法:文言文中的专有名词(如帝号、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以照录保留,不必翻译。

如:(1)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2)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3)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4)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5、改写法:将文言文中的习用语改换为现代说法。

(1)又嘱学使俾入邑庠。

(2)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3)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6、补充法:文言文中常出现借一定语境省略某些句子成分的现象,为使译文准确、通顺,翻译时应将某些省略了的成分先补上,然后再翻译。

(1)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7、删减法:有的文言虚词只起某种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翻译时,删去不译。

(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8、调序法: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调整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把倒装句译成非倒装句。

(1)豫州今欲何至?

(2)甚矣汝之不惠!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9、凝缩法:把用了繁笔的文句译为简笔。(合并同类项)

如:(秦)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可翻译为:

课堂小结:

文言文翻译的技巧有几种?(学生总结)

复习技巧

一、在翻译上,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坚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直译就是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与原文一致。意译,即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表达。如“下车”“视事”“山陵崩”“乞骸骨”等不好直译的表现古文化特征或特称的词语时,可按现在的说法用意译的办法解决。

二、高考文言文翻译题应对策略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增加了直接翻译题,这既能考查学生对实词、虚词、不同的句式、古代文化常识、句子间语意关系的领会,又能考查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这比以往的用选择的形式来判断文言句子翻译的正误,难度上升了。要做好这一类文言翻译题,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方法:

1.加字法。即在单音节词前或后加字,使之成为包含这个语素的双音节词或短语。

例如:天下事有难易乎?(《为学》)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之分吗?

2.替换法。有些词,在古书里常用,但在现代汉语里已不用或不常用,或者有些词所表达的意思古今说法不一样,这就要用今天的说法去置换古代的说法。

例如:将兵与备并力逆操。(《赤壁之战》)

“将”换成“率领”,“并”换成“合”,“逆”换成“迎战”。

3.拆分法。有些词在文言文中使用,在现代汉语中也使用,但词义已发生变化,有的扩大或缩小了,有的已发生了转移,翻译的时候就要使用拆分法。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妻子”在这里就要拆分成“妻子儿女”。

4.补充法。文言文中有较多的省略成分,在翻译时要将原文省略句中省略的成分增补出来,使句意完整,然后再翻译。

例如: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促织》)

“以一头进”前省略了主语“华阴令”,“试使斗”前省略了“上官”,“才”前省略了“促织”,“责”后省略了宾语“之”,翻译时要补上再翻译。

5.转述法。用符合现代汉语习惯的词语来表述用了某种修辞格的词语。

例如: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五人墓碑记》)

“缙绅”是古代大臣上朝将手板插在腰带里,这里是借代用法,译为“做官的人”。

6.保留法。古文中的专名如人名、地名、年号、国名、官职名、朝代名等一律照抄,不必翻译。

例如: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这里除了“予”“除”之外,都可保留。

7.删略法。指删去那些只起语法作用而没有实在意义的虚词,或某些表敬称或谦称的词。

例如:(1)战于长勺,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句中的“之”是个音节助词,可不译出来。

(2)张良曰:“谨诺。”(《赤壁之战》)

句中的“谨”表谦称,也可删去不译。

8.调序法。古汉语中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有一些不同之处,常构成倒装句,应调整成合乎现代汉语的规范句序后再翻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