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数字地形分析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体积计算
DEM 的体积可由四棱柱和三棱柱的体积进行累 加得到,四棱柱上表面可用抛物双曲面拟合, 加得到,四棱柱上表面可用抛物双曲面拟合, 三棱柱上表面可用斜平面拟合, 三棱柱上表面可用斜平面拟合,下表面均为水 平面或参考平面,计算公式分别为: 平面或参考平面,计算公式分别为:
其中S3 与S4 分别是三棱柱与四棱柱的底面积
3 W 3 E
2 SW S SE
坡向的综合表示
2、表面积计算
即求算格网表面的面积,对于格网分解为两个三角形, 即求算格网表面的面积,对于格网分解为两个三角形,然 后求三角形的表面积,整个DEM DEM的表面积为所有格网单元面 后求三角形的表面积,整个DEM的表面积为所有格网单元面 积之和;对于TIN 则直接求三角形面积; 积之和;对于TIN 则直接求三角形面积;求三角形面积使 用每点的(x, z)值 用每点的(x, y, z)值; 具体的计算公式(海伦公式) 具体的计算公式(海伦公式)为:
8、格点面元的粗糙度
格点面元的粗糙度(roughness) 格点面元的粗糙度(roughness)指格点面 元所对应的DEM 元所对应的DEM 上表面积与其水平投影面 积之比,记为CZ: 积之比,记为CZ: CZ = S 表面积/S 投影面积 粗糙度最小, 当CZ = 1 时,粗糙度最小,格点面元的实 际表面即为水平面; 际表面即为水平面;
6、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的计算
坡度变化率是指单位范围内坡度的最大变化值; 坡度变化率是指单位范围内坡度的最大变化值; 计算方法如下: 计算方法如下: 如图, 如图,设0 号格网点坡度为a0, j 号格网点的 8),记为 记为: 坡度为aj (j = 1, …8),记为:
6、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的计算
一、引言
一、引言
地形分析分类: 地形分析分类: 地形分析 基本地形因子计算 粗 坡 坡 糙 。 度 向 度 。 计 计 计 。 算 算 算 复杂地形分析 可 视 性 分 析
地 形 特 征 提 取
水 文 分 析
。 。 。
二、基本地形因子计算
坡度坡向的计算 表面积计算 投影面积计算 体积计算 剖面积计算 坡度变化率/ 坡度变化率/坡向变化率的计算 格点面元的相对高差 格点面元的粗糙度 格点面元的凹凸系数
地表粗糙度 一般定义为地表单元的曲面面积S曲面与 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面积S水面之比。 能反映地形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的宏观地形 因子。
9、格点面元的凹凸系数
格点面元的四个格点中, 格点面元的四个格点中,最高点与其对角点 的连线称为格点主轴, 的连线称为格点主轴,主轴两端点高程的平 均值与格点面元平均高程的比, 均值与格点面元平均高程的比,称为格点面 元凹凸系数,记为CD CD: 元凹凸系数,记为CD:
式中hmax 为最高格点高程,h’max 为最高格点的对角格 为最高格点高程, 点高程, 为格点面元高程的平均值, 为正时, 点高程,h 为格点面元高程的平均值,当CD 为正时,格 点面元的实际表面为凸形坡,为负时为凹形坡; 点面元的实际表面为凸形坡,为负时为凹形坡;
三、特征提取
地形特征是指对于描述地形形态有着特 地形特征是指对于描述地形形态有着特 别意义地形表面上的点、 别意义地形表面上的点、线、面,它们 构成了地形变化起伏的骨架. 构成了地形变化起伏的骨架. 地形特征点:山峰点、谷底点、鞍部点等 地形特征点:山峰点、谷底点、鞍部点等 地形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等 地形特征线:山脊线、山谷线等 地形面状特征包括地面的凸凹性, 地形面状特征包括地面的凸凹性,一般 与两个垂直方向的曲率有关; 与两个垂直方向的曲率有关;
K =1
n
K = 1, 2 ,3 , L , n
式中 hR 为距该谷点最近的脊点的平均高程值, V 为谷点高程。 h
三、特征提取
• 特征提取中最重要的有两部 的提取, 分:一是地形特征的提取, 的提取; 二是水系特征的提取; • 特征与地形表面的局部特性 密切相关, 密切相关,曲面上的点属于 哪个特征类依赖于它周围的 曲面结构。 曲面结构。 • 水系特征与地形特征的提取 内容大致相同: 内容大致相同:山脊线具有
分水性,山谷线具有合水性, 分水性,山谷线具有合水性,
因此提取分水线与合水线的 实质是提取山脊线与山谷线; 实质是提取山脊线与山谷线;
三、特征提取
两者的最大不同点之一是许多应用中需要 分析水系的流域范围如汇水流域等; 分析水系的流域范围如汇水流域等; 如何从多种结构的数字高程模型数据中自 动提取其中所隐含的地形特征来进行地形 分析,一直是地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分析,一直是地学工作者面临的一个课题, 也是近20 20年来研究的热点和取得进步较大 也是近20年来研究的热点和取得进步较大 的一个领域; 的一个领域;
第六讲
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是DEM数据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 地形分析是DEM数据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 DEM数据应用的一种具体表现 DEM中提取 产生多种地形特征的过程, 中提取、 从DEM中提取、产生多种地形特征的过程, 称为数字地形分析; 称为数字地形分析; 地形分析技术的发展: 地形分析技术的发展: 传统地形分析 数字地形分析 三维仿真地形分析
1、坡度坡向的计算
计算公式
坡向图是坡向的类别显示图,斜坡的倾斜方向可取方位角 0º~360º中的任意方向。坡向一般分为9类:东、南、西、北、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和平地。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综合为 四种坡向,即平缓坡、阳坡、半阳坡和阴坡,分别用1、2、3 和4表示。如图所示。
N NW 4 NE
1、坡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向的计算
坡度: 坡度:是表示地表面在地面某一点处的倾斜程 度的一个量;它是一个矢量, 度的一个量;它是一个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 向。其数值等于地表曲面函数在该点的切平面 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 与水平面夹角的正切,其方向等于在该切平面 上沿最大倾斜方向的某一矢量在水平面上的投 影方向; 影方向; 坡向:地表面上一点的切平面的法线矢量在水 坡向 地表面上一点的切平面的法线矢量在水 平面的投影与过该点的正北方向的夹角
四、水文分析
过去的二十多年来, 过去的二十多年来,研究者们一直致力于通 过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从各种结构的DEM中 过数字地形分析技术从各种结构的 中 提取流域河网和分水线两大地貌特征, 提取流域河网和分水线两大地貌特征,因为 这两大地貌特征是流域水文模型的主要参数; 这两大地貌特征是流域水文模型的主要参数; 目前许多基于格网数据结构的GIS系统都有 目前许多基于格网数据结构的 系统都有 水文建模的功能, 水文建模的功能,如:Arc/info -GRID系统 系统 系统, 和GRASS系统,可以进行空间任何地点的 系统 水流流向分析,计算上游集水区面积, 水流流向分析,计算上游集水区面积,生成 流域河网, 流域河网,进行流域分割以及其它水文建模 分析。 分析。
1、基本水文概念
集水流域(drainage,basin,watershed, 集水流域(drainage,basin,watershed, catchment): ):是指水流及其他物质流向出口 catchment):是指水流及其他物质流向出口 的过程中所流经的地区; 的过程中所流经的地区; 集水出口(outlet):是指水流离开流域的点, ):是指水流离开流域的点 集水出口(outlet):是指水流离开流域的点, 该点是集水流域边界上的最低点。 该点是集水流域边界上的最低点。 子流域(subbasin): ):是更大的集水流域网状 子流域(subbasin):是更大的集水流域网状 结构的一部分。 结构的一部分。 流域边界( boundary): ):两集水流域的 流域边界(basin boundary):两集水流域的 相邻边界,也称分水岭或集水流域边界。 相邻边界,也称分水岭或集水流域边界。 流域河网( ):水流到达出口所流经 流域河网(network):水流到达出口所流经 ): 的网络; 的网络;
式中, 对三角形两顶点间的表面距离, 式中,Di 表示第i 对三角形两顶点间的表面距离,S 表示三 角形的表面积, 角形的表面积,P 表面三角形的周长的一半
3、投影面积计算
投影面积指的是任意多边形在水平面上投影的 面积,可直接采用海伦公式进行计算, 面积,可直接采用海伦公式进行计算,一种简 单的方法是根据梯形法则, 单的方法是根据梯形法则,如一个多边形由顺 序排列的N 个点( 组成, 1,… 序排列的N 个点(xi, yi, i = 1,…, N)组成, 并且第N 点与第1 点相同, 并且第N 点与第1 点相同,则水平投影面积计 算公式如下: 算公式如下:(如果多边形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排 则计算的面积值为负,否则为正) 列,则计算的面积值为负,否则为正)
5、剖面积计算
根据某穿越地形表面的线路, 根据某穿越地形表面的线路,求该线路垂 直剖面积;具体计算时先求得该线路与DEM 直剖面积;具体计算时先求得该线路与DEM 格网边的所有交点Pi(Xi, Yi, Zi),再按 下面公式计算得到: 下面公式计算得到:
n 为交点数; Di,i+1 为Pi 与Pi+1 间距离。 为交点数; 间距离。
1、坡度坡向的计算
坡度
坡向
1、坡度坡向的计算
拟合曲面法 坡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经证明, 坡度的计算方法有很多,经证明,拟合 曲面法是解求坡度的最佳方法; 曲面法是解求坡度的最佳方法;
一般采用二次曲面, 一般采用二次曲面,使用一 窗口, 个3*3 窗口,每个窗口中心 为一个高程点, 为一个高程点,
4、体积计算
据上面公式,可计算DEM 的挖填方,在对DEM 据上面公式,可计算DEM 的挖填方,在对DEM 进行挖或填方后,体积可由原始DEM 进行挖或填方后,体积可由原始DEM 体积减 去新的DEM 体积求得: 去新的DEM 体积求得:
V = VoldDEM – VnewDEM
表示挖方, 时表示填方; 当V>0 时,表示挖方, V<0 时表示填方;
VD =
n
m

k =1
Lk /

i =1
Ai
K = 1, 2 , 3 , L , n
i = 1, 2 ,3 , L , m
切割深度分析. 切割深度分析 地表单元的谷点与最近脊点的平均高差为谷点的 切割深度, 切割深度,区域平均切割深度为若干谷点切割深度的 平均值。 平均值。
VH = ∑ (h RK − h VK ) / n
在格网内部, 在格网内部,任一格网点的坡度变化率应取其 相邻八个格网点坡度变化率中绝对值最大的一 且与它同号;位于四角的格网点, 个,且与它同号;位于四角的格网点,其坡度 变化率根据相邻三个格网点的坡度变化率确定, 变化率根据相邻三个格网点的坡度变化率确定, 位于边沿的格网点, 位于边沿的格网点,根据它对相邻五个格网点 的坡度变化率确定; 的坡度变化率确定; 坡向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和坡度相同, 坡向变化率的计算方法和坡度相同,将坡度换 为坡向即可。 为坡向即可。
7、格点面元的相对高差
格点面元是在格网DEM 的水平投影面上, 格点面元是在格网DEM 的水平投影面上,以 是在格网 四个相邻格点( 四个相邻格点(i, j), (i, j+1), (i+1, j+1), (i+1, j)为顶点的面积范围; 为顶点的面积范围; 格点面元的相对高差指在格点面元的四个格 格点面元的相对高差指在格点面元的四个格 点中,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按下式求算: 点中,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按下式求算:
沟谷密度分析 沟谷密度是表征地面破碎程度的一种指标, 沟谷密度是表征地面破碎程度的一种指标,它是沟谷总长度 (∑L)与地表单元总面积(∑A)之比.提取谷点和脊点, (∑L)与地表单元总面积(∑A)之比.提取谷点和脊点,将地表单 与地表单元总面积(∑A)之比 元内所有谷点在单元区域内的延伸长度累加, 元内所有谷点在单元区域内的延伸长度累加,便获得单元的沟谷 长度.沟谷密度为: 长度.沟谷密度为:
△h=MAX(h00, h01, h02, h03) – MIN(h00, h01, h02, h03) 0,1)为四个格点的高程; 式中hij = (i, j = 0,1)为四个格点的高程; 为四个格点的高程
地形起伏度 在指定的分析区域内所有栅格中最大高 程与最小高程的差。 RF=Hmax-Hmin 其反映地形的宏观地形因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