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教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53b302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e3.png)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什么是图书馆,并能够说出图书馆的作用;2.学生能够正确理解书架、藏书、分类、借还书规则等术语;3.学生能够正确引导自己使用图书馆,合理借阅相应书籍,并遵守借阅规则;4.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书本,对读到的内容进行理解和归纳。
教学内容:1.图书馆概念;2.图书馆内的书架、藏书、分类等;3.图书馆的借还书规则;4.阅读书籍并进行理解和归纳。
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什么是图书馆,与平时我们借书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图书馆的作用。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以简单生动的示意图为说明,讲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理解。
3. 图书馆内的商品(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内的书架、藏书、分类等,并带学生浏览几本书籍。
4. 借还书规则(10分钟)教师讲解图书馆的借还书规则,并进行重点强调,引导学生遵守。
5. 阅读练习(25分钟)教师带学生分类借阅自己喜欢的书籍,学生自行阅读,并在书中找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自己的问题。
6. 总结(5分钟)教师进行小结和评价,并提醒学生,平时在借阅时一定要遵守规定,爱护书籍,劳逸结合,认真学习。
教学方式:1.教师讲解、学生跟着讲;2.教师示意图、学生跟着看;3.学生分类借阅、自主阅读;4.互动答题。
课后作业:1.每位同学在阅读自己的书籍时,摘抄出一段自己认为好同的文字,做到真正了解这本书。
2.学生整理好阅读笔记,发在班级群中分享自己的精彩阅读经历。
教学反思:这是一节让孩子们了解图书馆的课程,在本堂课中每个环节都需要保持互动和重视。
在概念讲解环节,利用生动的示意图配合简洁的口头讲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度,在图书馆内书架、藏书、分类的引导学生浏览几本书籍,开拓学生的阅读眼界。
课堂上的互动答题烘托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入到了学习中来。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1b7d37dd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c1.png)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图书馆》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去图书馆的时候,是否注意过书架上的书本数量?”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图书馆中的数量关系奥秘。
1.能够运用10以内加法和减法运算,解决图书馆场景中的数量关系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
2.通过观察、分析图书馆场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3.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表达和交流,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提升人际沟通核心素养。
4.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发展自主学习核心素养。
(2)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策略选择:在面对具体的图书馆场景时,学生需要能够选择合适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难点解释:不同的数量关系问题可能需要不同的解决策略。例如,当问题涉及“减少”时,学生需要选择减法运算;当问题涉及“增加”时,学生需要选择加法运算。学生需要学会根据问题情境选择合适的运算方法。
(3)小组合作中的有效沟通:在小组合作完成图书馆主题的数学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学会有效沟通,共同解决问题。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运算符号以及在图书馆场景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这些概念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活动围绕《图书馆》这一章节展开,通过引入图书馆的场景,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在教授1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过程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这些运算符号和概念的理解有了明显的提升,但也遇到了一些挑战。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图书馆-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图书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b25070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9c79a5c.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图书馆》中的相关知识点。
具体包括:认识整数10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并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图书馆书籍的数量等。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加减法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加减法。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方法,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课件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数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实际情景引入,如“图书馆里的书籍数量增加了,我们需要计算一下现在图书馆里有多少本书。
”2. 新课讲解:讲解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如“如果图书馆原来有30本书,现在又增加了20本书,那么图书馆现在有多少本书呢?”引导学生通过加法运算得出答案。
3. 随堂练习: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加减法,如“图书馆原来有50本书,借出去了20本,又还回来了10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4.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加法:A + B = C减法:A B = C例题:1. 图书馆原来有30本书,又增加了20本书,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答:30 + 20 = 50(图书馆现在有50本书)2. 图书馆原来有50本书,借出去了20本,又还回来了10本,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答:50 20 + 10 = 40(图书馆现在有40本书)七、作业设计1. 计算图书馆书籍的数量:图书馆原来有20本书,又增加了15本书,又借出去了5本书,又还回来了8本书,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答案:20 + 15 5 + 8 = 38(图书馆现在有38本书)2. 计算图书馆书籍的数量:图书馆原来有40本书,又增加了10本书,又借出去了8本书,又还回来了5本书,现在图书馆有多少本书?答案:40 + 10 8 + 5 = 47(图书馆现在有47本书)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让学生理解了加减法的概念,并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图书馆 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图书馆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77eafc0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9.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图书馆北师大版教学目的
1.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功能
2.学会使用图书馆的搜索工具找到所需的图书
3.学会借阅图书和归还图书的操作
4.锻炼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课:认识图书馆
1.通过展示PPT和讲解,让学生了解图书馆的概念及其基本功能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图书馆学科分类和图书分类
第二课:图书馆的搜索工具
1.教师向学生展示图书馆的搜索工具
2.学生自主查找所需图书并记录在纸上
第三课:图书的借阅和归还
1.教师介绍图书馆的借阅和归还规则
2.学生分组练习实际借阅和归还图书,锻炼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课:图书馆参观
1.学生到图书馆进行实地参观
2.学生自由阅读喜欢的图书,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
第五课:开展阅读小组活动
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本书进行讨论
2.小组成员阅读书籍并讨论书中主要内容及意义,同时进行名人语录、经典语句积累等活动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演示法
3.实践教学法
4.探究式学习
教学评价
1.通过学生对基本概念、搜索工具、借阅归还、阅读小组讨论等方面的答疑解惑,考察学生的了解程度和学习效果。
2.通过观察学生进行借阅和归还图书的操作,考察学生的操作熟练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3.通过听取学生阅读小组讨论的内容和精彩言论,考察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总结
通过学习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和功能,学生可以更好地利用图书馆资源进行知识学习和自我提高,同时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团队协作的能力。
推广本次教学活动对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学习成效具有积极作用,有利于促进学生成为认真阅读和爱学习的好学生。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e745884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ec.png)
北师大版一年数学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图书馆》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图书馆的场景展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加减法运算,以及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材通过图片和文字的结合,让学生在理解情境的同时,掌握数学知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加减法的基本运算,但对实际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尚待提高。
此外,学生对图书馆这一场景有一定的熟悉度,有利于他们对教材内容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图书馆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提高他们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减法运算。
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表达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问答法。
通过设置图书馆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数学;通过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解决问题中提高自己的能力;通过问答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图书馆》相关内容。
2.图书馆场景的图片或视频。
3.计算器、纸张等学习用品。
4.小组合作学习的相关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图书馆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你们在哪里见过图书馆?在图书馆里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让他们描述图片中的场景。
提问:“图片中有哪些数学信息?我们可以怎样用数学来描述这些信息?”引导学生发现图片中的数学问题,并为解决问题做好准备。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图书馆中的实际问题,如:“图书管理员找到了两本书,一本有150页,另一本有200页,请问这两本书一共有多少页?”让学生独立解决这些问题,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图书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书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6d0e2c8a4128915f804d2b160b4e767f5acf802c.png)
图书馆教案学科:数学年级:一年级教材版本: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识读数学专业的书名。
2.学生能够认识图书馆。
3.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借书和还书。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2.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3.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爱好阅读和学习。
2.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学会自觉完成借书和还书的任务。
3.培养学生珍惜图书馆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能够识读数学专业的书名。
2.能够认识图书馆。
3.能够学会如何借书和还书。
教学难点1.如何让学生理解专业书名。
2.如何让学生学会借书和还书的流程。
三、教学准备1.物品:黑板、粉笔、教材、图书馆借阅卡。
2.环境:清净、安静。
3.准备:准备一些数学专业的书,由老师提前在图书馆借来。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问学生:“同学们,你们都喜欢阅读吗?”2.引导学生回答。
3.提问:“那么,我们读书的地方在哪里呢?”4.引导学生回答。
5.引导学生进一步想一想:“读书的地方需要什么东西呢?”6.引导学生回答。
7.带领学生认识图书馆。
步骤二、讲解1.进入正题,教师给学生展示准备好的数学专业书。
2.问学生:“同学们知道这些书的名字是什么吗?”3.引导学生回答。
4.利用黑板,向学生逐个讲解专业书名字。
5.与此同时,讲解书的内容,并逐步唤醒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步骤三、练习1.让学生自由选择一本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书名,并领取借阅卡。
2.学生到图书馆借书,按照借书流程完成借书并拿走自己选择的书。
3.家庭作业:学生按照还书流程归还所借阅的书。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自由选择书名是否正确。
2.学生的借书流程是否正确。
3.学生的还书流程是否正确。
4.学生的专业书名是否读得清楚。
六、教学后记1.本次教学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素养。
2.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选择书、借书、还书的流程,并懂得珍惜图书馆资源。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1](https://img.taocdn.com/s3/m/4df252570640be1e650e52ea551810a6f424c819.png)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图书馆》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图书馆》这一章节主要围绕图书馆的场景展开,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教材通过引入图书馆的场景,让学生认识和理解加减法的概念。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如何在实际情境中应用加减法。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减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加减法解决问题时,还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和运用加减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加减法的运算规则,能够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运用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以及在实际情境中的应用。
2.难点:如何在实际情境中灵活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引入图书馆的场景,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数学。
2.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2.学具:学生作业本、练习题3.教学资源:图书馆场景的图片、视频等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图书馆的场景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图书馆中的数学问题。
教师提问:“大家在图书馆里能看到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如何在图书馆这个场景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图书馆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请大家看看这幅图,想想看,有哪些数学问题可以解决?”学生思考后,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有3个小朋友在借书,每本书有2本,那么一共就有6本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2023秋)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2023秋)](https://img.taocdn.com/s3/m/803f2a6f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ec.png)
此外,学生小组讨论环节,虽然大部分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但仍有个别学生较为内向,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5.培养数感与符号意识:让学生在图书馆主题的学习过程中,加强对数字和数学符号的感知,形成良好的数感和符号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概念:加法和减法是一年级下册数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通过图书馆情境,让学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意义。
举例:在图书馆中,小明原有3本书,又借了2本书,现在有多少本书?学生会通过实际情境理解加法的运算。
首先,关于新课导入,我发现有些学生对图书馆这个场景并不熟悉,导致在问题提出时,他们不能迅速进入思考状态。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选择他们更为熟悉的话题进行导入,以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在理解加减法概念时仍然存在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对基本概念的讲解,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加减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尝试通过图书馆这个主题来引导学生学习加减法知识。从学生的反馈来看,这个主题的引入确实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图书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图书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7e21cbe9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10.png)
《图书馆》(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程教材为《数学》一年级下册北师大版,本课为第一单元第一课《图书馆》。
本课程是一节关于图书馆的数学课程,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对于图书馆的常识了解和熟悉借还书流程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图书馆中借还书的一些基本规则,应用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将得到提升。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认识和理解图书馆的标志和特点。
b.了解借还书流程和规则。
2.能力目标:a.培养学生观察、记忆、注意力和表达能力。
b.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a.帮助学生认识图书馆的地位和作用,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
b.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学生爱好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a.使学生掌握图书馆的标志和特点。
b.使学生熟悉借还书流程和规则。
2.教学难点:a.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b.如何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1.游戏教学法:通过游戏的方式,创造轻松的氛围,使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课堂中。
2.讲解法:老师通过讲解方式,结合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规则等。
3.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交流与学习成果,激发学生思考。
五、教学内容1.课前预习:首先老师给出要求,布置家庭作业——去图书馆看看,并观察图书馆的标志、特点。
2.课堂授课:(1)引入:老师通过儿歌《借书》引入,让学生了解图书馆和借书的流程。
(2)讲解和示范:老师简要介绍图书馆,讲解借还书的流程和规则,并且进行示范,提醒学生借还图书的注意事项。
(3)小组讨论: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图书馆的标志和特点,以及如何借还书,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4)游戏环节:老师设计游戏,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例如:取一本书,并用正确的流程归还书;进行小组比赛,比较哪个小组能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本指定的图书等等。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43f572a2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65.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版教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我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关于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的图书馆主题。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北师大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的第五章第一节《图书馆》。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规律,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规律,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图书馆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规律,难点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图书,以及一些排列规律的道具,同时也准备了一些练习题供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拿出一些图书,问学生:“你们知道图书是如何分类和排列的吗?”学生可能会回答:“按照字母顺序排列”或者“按照书的大小排列”。
我会引导学生观察图书的封面,发现图书的分类和排列规律。
2. 讲解与示范:我会向学生讲解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规律,并举例说明。
例如,我会拿出一本数学书和一本语文书,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封面,发现数学书和语文书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
然后,我会再拿出一本大的图书和一本小的图书,让学生观察他们的封面,发现大的图书和小的图书是按照大小排列的。
3. 实践与探索:我会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拿一些图书,让他们自己尝试分类和排列。
学生在实践中会发现问题,并能够通过合作解决问题。
4. 例题讲解:我会给学生出一道例题,例如:“图书馆里有5本数学书,3本语文书,2本英语书,请问数学书比语文书多几本?”让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出一道随堂练习题,例如:“图书馆里有8本书,其中有3本数学书,2本语文书,3本英语书,请问数学书比英语书多几本?”让学生独立解答。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图书馆的分类和排列规律:1. 按照字母顺序排列2. 按照大小排列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图书馆里有6本数学书,4本语文书,2本英语书,请问数学书比语文书多几本?2. 图书馆里有7本书,其中有3本数学书,2本语文书,2本英语书,请问英语书比数学书少几本?答案:1. 数学书比语文书多2本。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试一试)》(教案)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试一试)》(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1f724d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25.png)
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试一试)》(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案的重要性。
本教案是针对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六单元《图书馆(试一试)》而设计的。
在这一单元中,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掌握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包括图书的分类、排列顺序以及如何借还书等。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教材P63页的例题以及“做一做”和“练一练”部分的题目。
通过这些题目,学生将能够理解和掌握图书馆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图书的分类和排列顺序,掌握借还书的基本流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书的分类和排列顺序,以及借还书的基本流程。
难点则是如何引导学生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教材、多媒体课件以及一些图书作为教具。
学生则需要准备好笔记本和笔,以便记录重点知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发生在图书馆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图书馆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2. 新课导入:介绍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包括图书的分类、排列顺序以及借还书流程。
3. 例题讲解:以教材P63页的例题为例,讲解图书的分类和排列顺序。
4. 练习:让学生完成“做一做”和“练一练”部分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图书的分类、排列顺序以及借还书流程。
通过板书,使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七、作业设计2. 请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同时,我也会寻找一些相关的资料,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他们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一年下数学《图书馆》教案与反思
![一年下数学《图书馆》教案与反思](https://img.taocdn.com/s3/m/e5ee4ba1ce2f0066f4332260.png)
《图书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进一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二、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理解“满十进一”的运算规则。
三、教具学具课件、小棒、计数器、笑脸卡等。
四、教学过程(一)、互动热身,口算激趣师:上学期我们班上有孩子获得了“口算王”的称号,其他孩子也想成为口算小能手吗?开火车,完成口算(准备不同类型的口算习题)(二)、引发问题,探究交流1.创设情境,引发问题(1)谈话引入情境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学校图书馆买了许多适合你们的图书,想去看看吗?现在我们一起去图书馆看一看,呈现情境图(课件)。
(2)看图提问题,列式师:仔细观察,学校图书馆为我们准备了哪些图书,各有多少本?学生自主回答。
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哪些加法问题?学生自主提问并列式,能解答的直接口算解答。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生列式,师板书算式。
2.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师:28+4怎样计算呢?孩子们,试着用想到的方法算一算。
(1)摆小棒的方法(凑十法)请生1上台演示并说明摆法。
师:后面这一捆小棒表示几个十?它是怎么凑成的呢?师:用小棒摆的,还有其它不同的摆法吗?(2)看算式直接口算,先算8+4=12,再算20+12=32。
(3)拨计数器师叙述,请生1示范在计数器上拨数。
师:先在计数器上拨出28,再拨4个,这4个珠子应该在哪位上拨呢?(师做犯难状,请其他孩子帮助解难)。
个位只有2个珠子,先从个位拨2个,还有2个怎么办呢?引导学生发现把个位的10颗珠子换成十位的1颗珠子。
10个一换成了1个十,个位满十了要向十位进一(满十进一)。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图书馆》北师大版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图书馆》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d1792a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9e.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6.1《图书馆》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图书馆的基本概念和用途,了解借阅图书的流程。
2.能够使用简单的有耐心的方式排队等候,积极参加有安排的活动。
3.能够根据书名和类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并借阅归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初步了解图书馆的用途和借阅流程,掌握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耐心的培养,以及根据书名和类别找到自己需要的图书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活动教师拿出一本绘本,告诉学生这是自己最喜欢的绘本,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然后提问:•你们喜欢什么样的书?(学生自由回答)•你们知道有哪些地方可以借书?(教师指导学生回答)随后,教师简单介绍图书馆,告诉学生老师带他们去参观图书馆,让学生去了解图书馆。
2. 参观图书馆教师带领学生进入图书馆,检查书包是否可以携带进入图书馆,去读者服务台,了解借阅的流程,了解规则和注意事项,并告诉学生如何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
3. 找到想要的图书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若干书名,并以速度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快速找到自己要找的书籍。
2.给学生几个假设情境:Tom看过什么书,Peter喜欢什么类型的书,让学生根据书名或者图书类别找到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且借阅归还。
4. 其他活动1.让学生排成队伍,每个小组选举出一位代表,按顺序排队,代表们分别到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办公室与管理员问好并领取一份小礼品。
2.让学生自由选择书籍,找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然后给同桌进行简单的讲述,分享自己的感想和体会。
四、教学评估1.考查学生对图书馆基本概念和借阅流程的掌握能力,设计与讲解标准化的借书流程,让学生捋顺流程和顺序并完成指定活动,然后进行口述测验,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基本借阅流程。
2.考查学生对图书馆类别和图书的了解,让学生从一定书籍范围内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并进行书目调研,了解学生是否掌握相关知识点。
3.考查学生耐心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让学生按规矩顺序完成图书馆参观活动,了解学生是否有耐心完成指定任务。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777fc144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e3.png)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图书馆的基本知识,区分不同的书籍分类;2.学生能够运用简单的图形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3.学生能够使用简单的度量单位及其转换;4.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几何图形的拼凑和分解。
二、教学内容1.数字和形状–数字的制数方法–数字的大小比较–2D和3D图形识别–图形的分类和区分2.度量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容量单位–时间单位3.几何图形–平面图形的组成和分类–几何图形的转换和拼凑–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统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数字的制数方法,2D和3D图形的识别,平面图形的组成和分类。
2.教学难点:图形的分类和区分,几何图形的转换和拼凑。
四、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生活中实际案例,引领学生理解数字和形状之间的关系。
2.游戏教学法:通过学生喜欢的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3.讨论教学法:通过小组探究、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现。
五、教学资源和环境1.教学资源:数字、图形模型、量具、几何图形玩具等。
2.教学环境:教室、图书馆等。
六、教学评价1.知识测评:通过考试、测试等形式,考察学生对数字、形状、度量单位和几何图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2.兴趣爱好测评: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爱好程度。
3.自我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了解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于自身学习的感受和认识。
七、教学安排本教学设计总时长为8周,具体安排如下:周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1数字制数方法、数字的大小比较案例教学法22D和3D图形识别游戏教学法3图形的分类和区分讨论教学法4长度单位、重量单位案例教学法5容量单位、时间单位游戏教学法6平面图形的组成和分类讨论教学法7几何图形的转换和拼凑案例教学法8数据资料的收集和统计游戏教学法八、教学反思本教学设计符合一年级下学期的课程要求,能够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通过案例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讨论教学法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图书馆(教案)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图书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635dd23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c2.png)
2022-2023学年一年级下学期数学图书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能够使用图书馆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操作流程;
2.掌握初步的数字排序和计数方法;
3.通过阅读图书和模拟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并通过团队合作完成任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图书馆的操作和规则;
2.数字排序和计数方法;
3.阅读图书和模拟游戏。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
第一周:图书馆介绍
1.介绍图书馆的规则和操作流程;
2.引导学生进入图书馆,逐步熟悉图书馆的环境和特点;
3.学生模拟借书、读书的场景,并分组完成游戏任务。
第二周:数字的排序和计数
1.讲解数字的顺序和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进行数字排列和计算练习;
3.通过数字识别和比较游戏,提高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第三周:数学图书的阅读
1.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数学图书中的故事或问题;
2.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第四周:模拟游戏
1.学生进行数学题目的模拟游戏;
2.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3.学生进行个人 or 小组合作,在比赛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和反思
1.通过图书馆模拟、数字排列、阅读图书和模拟游戏任务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掌握和实践能力;
2.每周针对教学内容、任务要求、活动地点、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
3.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状况,通过家访、座谈等形式与学生和家长沟通和反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案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a1feb2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c.png)
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案一年级数学下册《图书馆》教案1教学目标:1、学问目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
2、力量目标:培育学生学问间的迁移力量,以及实际应用的力量,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情感目标: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重点: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究并把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1、出示:“买书”的主题图。
请学生观看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争论。
在小组中争论完后,再在自己的本子中,写出所提的问题,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学生可能提出:(1)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2)汪汪乐园比海底世界多多少本?(3)汪汪乐园、海底世界和咪咪学校一共多少本?(4)买1本汪汪乐园和1本海底世界需多少钱?(5)买2本汪汪乐园需多少钱?……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赐予鼓舞(二)、自主学习,探究算理。
1、尝试解决问题。
先对“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多少本?”进展争论。
要求这个问题,需要哪些条件,并列式:28 + 4 =让学生尝试计算,有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并让学生有充分发表意见的时机。
2、探究算理。
请学生汇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补充,帮忙。
方法一:借助小棒。
方法二:借助计数器,进展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方法三:28 + 2 =30,30 +2 = 32 。
方法四:8 + 4 = 12,20 +12 =32。
方法五:2 8+ 1 4 = 3 2竖式计算:(可能会有局部学生已经有所熟悉,可以让他们说说,自己所熟悉的竖式算法)在用竖式计算时,要留意哪些问题?依据竖式,在小组中说说。
请学生汇报:(1)、数位要对齐,个位对准个位,十位对准十位。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图书馆》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456761d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91ba272.png)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图书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新课标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68-69页。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既是20以内数的加法和100以内数的不进位加法的进一步发展,也是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基础。
探索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教材中通过生活情境,提出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问题,并且先借助直观模型,呈现了三种解决问题的思路,然后呈现竖式的算法。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数学知识能解决很多的生活问题。
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通过操作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2.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感受数的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温故知新。
口算: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二、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见大家都是勤奋好学的好孩子。
2.引入情境。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开了个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情境图)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
三、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提出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童话世界》有28本,《丛林世界》有4本,《海底世界》有9本,《咪咪学院》有8本……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童话世界》和《丛林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https://img.taocdn.com/s3/m/061caa6d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c8.png)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图书馆》北师大教案:《图书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北师大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第36页至38页的《图书馆》章节。
该章节主要围绕图书馆中的图书分类和计数展开,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图书馆中图书的分类方法,学会用数学方法对图书进行计数。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图书的分类和计数,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 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图书分类的方法,掌握计数的基本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书模型、计数棒、卡片等。
2. 学具:学生每人一本图书,计数棒、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图书馆的故事,引出图书的分类和计数。
如:小明的图书馆,图书乱七八糟地放在一起,小明想整理一下,但他不知道怎么分类和计数。
2. 观察图书:让学生观察自己手中的图书,发现图书的分类方法。
如:按照书名、作者、出版社等进行分类。
3. 学习计数:讲解如何用计数棒对图书进行计数。
如:每本书用一根计数棒表示,相同类别的图书放在一起,用相同颜色的计数棒表示。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将手中的图书进行分类和计数。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
6. 应用拓展:让学生想象自己是一名图书管理员,如何快速找到一本图书。
如:按照书名、作者、出版社等进行搜索。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图书分类方法、计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用我们今天学到的方法,将家里的图书进行分类和计数,并写一篇关于图书分类和计数的日记。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图书分类和计数的方法,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图书的分类概念理解不深,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一年级下册《图书馆》教案
![一年级下册《图书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021318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3b.png)
图书馆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以及实际应用的能力,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运算过程中,借助学具的操作,进一步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能正确地列式并进行计算。
3.感受数的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学习目标: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法:探究法学法:小组合作教具:计数器学具:小棒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图书馆”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请学生先在小组中讨论。
(2)在本子上写出所提问题。
二自主学习,体会算理。
1. 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童话世界和格林世界一共多少本?(1)学生尝试计算。
(2)独立列式。
2.探索算理。
(1)借助小棒。
(2)借助计数器,进行拨珠计算,先拨出28,再在个位上拨出4,个位上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上剩2,十位上的2加上1就是3,合起来就是32。
(3)列竖式: 2 8+ 1 43 2三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完成“试一试”第1小题。
学生试着列出算式,再算一算,说一说。
2.完成“试一试”第2题。
(1)在数线图画一画,算一算,并结合画图说一说。
(2)利用竖式计算进位加法。
四、课题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第二课时教学过程:1、完成课本第69页圈一圈,算一算。
2、用竖式算一算。
58+7= 52+32= 38+6= 8+27=3、完成课本第70页3、4题,让学生说一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4、课本第70页“练一练”第5、6题。
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细心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笔算竖式的书写格式。
3、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个位相加满十要进位的道理。
教学准备:PPT、小棒
教学过程:
课前:复习20以内进位加法(“开火车”口算)。
一、情境创设,谈话导入。
1.谈话引入。
同学们喜欢看课外书吗?谁来说说你喜欢看些什么书?同学们喜欢看的书真不少,可以看出大家都是好学的孩子。
2.引入情境。
我们的好朋友“机灵狗”最近新开了图书馆,听说里边的书可多了,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PPT)瞧,这就是图书馆的一角。
(出示课题:图书馆)
二、提出问题,初探进位加法。
1.提数学问题。
(1)看图提问题。
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幅图,说一说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小朋友观察的真仔细,说的很好,那你们能提出数学问题吗?(生独立思考,指名提出数学问题,师在黑板上贴问题)
(2)根据问题列式。
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一下子就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下面我们先来解决这个问题:《汪汪乐园》和〈〈海底世界〉〉一共有多少本?你会列式吗?请拿出练习本列出算式。
(生列式师巡视)
2.初探进位加法。
(1)初探算法。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列式的?大家都同意这样列式吗?(板书:28+4)你们会算吗?我们先来估一估,大概是多少?比30多,多一些)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
(自主探索)
(2)交流算法。
算好的小朋友请把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与你的同桌小伙伴说一说。
现在谁愿意把你的方法介绍一下。
算法一:我是用摆小棒的方法算出来的,先摆28根小棒,再摆4根,先从4根拿2根放到8根里就是10根了,把它捆一捆合在2捆里就得到3捆零2根,就得32了。
师:请你上台演示一下。
还有用小棒摆的吗?你是怎么摆的?
算法二:先从8根拿6根放到4根里就是10根(一捆)。
师:请你上台演示计算过程。
师:试着用小棒摆一摆。
板书:计算方法:①、摆小棒师:还有其他方法吗?
算法三:我是用看算式直接口算出来的,我是这样算的先算8+4=12,
再算20+12=32。
师:谁也是这样算的?(板书:②、8+4=12 20+12=32)
算法四:先算28+2=30,再算 30+2=32。
(板书:③28+2=30, 30+2=32)算法五:我用竖式计算的。
(让学生说用竖式计算,写得时候要注意什么呢?又是怎么算的?)
师:8+4=12满十怎么办?怎样记不会忘了进一。
(生讲师板书进位一)谁还会说个位相加满十了怎么办?(多指名回答)板书:④竖式(满十进一)
师:出示计数器演示“满十进一”
师:学生在练习本上尝试列竖式。
(3)小结。
通过大家的思考,我们有口算、摆小棒和列竖式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这几种方法中,你更喜欢用哪种方法?(让几个同学说说)
师: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相信你的速度会越来越快。
接下来,在刚开始贴出的问题中,选择其中一题,用你喜欢的方法,动手算一算。
师:做完后,同桌小声交流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找生来说算法。
选择1名列竖式的同学上台板演。
请你们也试一试列竖式的方法,好吗?
三、多层次练习,巩固进位加法
1、摘小花儿
(1)机灵狗说咱们班的小朋友个个学习认真,现在大家轻松一下,
玩个“摘小花儿”的游戏吧?(出示图)看到这么多漂亮的小花儿,你们想摘吗?给你们1分钟思考时间。
(选人计算)
(2)摘一个评价一个,最后评价左边一竖列与右边的题有什么秘密?
2、看谁是个最好的医生你们看谁来了?(出示琢木鸟图)它可不高兴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快去看看吧!原来呀这里有3棵大树生病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帮它吧!确诊一下大树的病因好吗?(指名说错因)
四、成功体验,回味进位加法。
1.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谁来说说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
2.你想要提醒大家在计算中要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