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GBT 15795-1995

合集下载

四川省16个小麦品种田间抗条锈病评价

四川省16个小麦品种田间抗条锈病评价

蒋欣东,康晓慧,李 杰,等.四川省16个小麦品种田间抗条锈病评价[J].江苏农业科学,2020,48(15):144-147.doi:10.15889/j.issn.1002-1302.2020.15.025四川省16个小麦品种田间抗条锈病评价蒋欣东,康晓慧,李 杰,任梦星,金小靖,张 洪(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摘要:选用2008—2018年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的16个小麦品种,在绵阳通过田间自然诱发,评价小麦抗条锈性,意在选择较抗条锈病小麦品种,为四川小麦生产降低条锈病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小麦育种提供优良的种质资源。

对小麦几个生育期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川育26、川麦59、川麦67、绵麦51、川育23、西科麦9、绵麦112表现为中抗,绵麦367表现为中感,其他品种均表现为高抗。

不同生育期小麦的抗条锈性表现不一致,部分小麦品种的反应型、普遍率、严重度、病情指数存在差异性,且各抗性组分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结果表明,川育26、川麦67、川育23、绵麦112、绵麦367抗条锈性减弱,且绵麦367出现感病,已不适合于该地区,其他品种依旧表现出较好抗条锈性,同时生产上及时防治条锈病才能减缓病情加重、减少产量损失。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条锈性;生育期;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四川省 中图分类号:S435.121.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15-0144-04收稿日期:2019-11-2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编号:2018YFD0200500);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编号:CARS-3)。

作者简介:蒋欣东(1995—),男,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E-mail:2233212503@qq.com。

通信作者:康晓慧,教授,主要从事植物保护研究。

E-mail:xhuik@126.com。

小麦是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小麦条锈病一直是小麦生产关注的重点,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转化型条形柄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引起的,具有长期性、暴发性、流行性和变异性等特点,是一种活体寄生、可通过气流传播的小麦病害。

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湖北省标准

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湖北省标准

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规程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湖北省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的防治策略、防控技术及质量控制等。

本文件适用于湖北省范围内小麦主要病虫害的绿色防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4404.1 粮食种子第1部分:禾谷类GB/T 15795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GB/T 19630 有机产品生产、加工、标识与管理体系要求GB/T 35238 小麦条锈病防治技术规范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 967 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小麦NY/T 2683 农田主要地下害虫防治技术规程DB42/T 893 防治小麦苗期病虫害技术规程种子药剂处理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一喷多防 one spraying for multiple prevention在小麦各生育期根据病虫发生种类,合理使用杀虫剂、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混配(现混现用)一起喷雾,达到喷施一次防治多种靶标病虫,同时增粒增重的一项关键技术措施。

4 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树立“科技支撑、绿色植保”理念,以作物健康栽培为基础,从增强农田生物多样性入手,组装和配套使用以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为主,科学化学防治为辅的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充分保护利用天敌控制病虫害,最大限度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

5 防控技术播种期5.1.1 防治对象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茎基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和蚜虫、金针虫、蝼蛄、蛴螬等主要病虫。

5.1.2 防治技术5.1.2.1 选种抗(耐)性品种各地根据实际合理选用高产优质抗(耐)病虫品种(应按照GB 4404.1和NY/T 967执行),并将含有不同抗病虫基因的品种进行合理布局。

鄂西北旱地麦区,是条锈病越冬菌源区,宜选用抗(耐)条锈病小麦品种,局部孢囊线虫病重的地方宜选用对孢囊线虫病有一定抗(耐)性的小麦品种;江汉平原和鄂东南、鄂东北稻茬麦区是赤霉病常发区,宜选用抗(耐)赤霉病小麦品种。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
一、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以普查田块的加权平均病情指数为主要指标,以地区内的病田率为参考指标确定。

发生程度划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生(4级)、大发生(5级),各级指标见表1。

表1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分级指标
二、病情普查苗期病情调查方法
条锈病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块面积667㎡以上的田块,随机5点取样,每点实查6—7㎡;田块面积不足667㎡,则全田实查。

实查采用低头慢步踏查(观察幅1m)和发现病叶蹲下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发生情况。

每块田还需选取1m行长(条播田)或0.5m(撤播田)的代表性样点,计算叶片数目,用以估计叶片密度(片/667㎡)。

已全田普遍发病的田块,5点取样,每点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的发病情况。

三、病情系统调查方法
在系统调查田或观测圃内标定3个已有病叶的调查点,每点2m行长(条播地区)或1㎡(撒播地区),每5天调查一次,至小麦成熟期或条锈病病情停止增长为止。

发病初期,需检查点内全部叶片发病情况;病叶率达5%以上时,调查200个叶片。

将调查结果记入小麦条锈病系统调查表。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标准小麦条锈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对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了及时有效地判断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科学家们提出了一套严重度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标准以及相关的评估方法。

首先,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 叶面覆盖率:即叶面被病斑所占的百分比。

一般来说,叶面覆盖率越高,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重。

评估叶面覆盖率时,可以将受病斑覆盖的叶片面积与总叶片面积进行对比,得出一个百分比。

2. 病斑扩展速度:即病斑的扩大速度。

通过观察一段时间内病斑的变化情况,可以判断病斑是否扩展迅速。

扩展速度越快,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高。

3. 病斑颜色与形状:病斑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反映出小麦条锈病的种类和程度。

一般来说,病斑颜色越深,病斑形状越大且不规则,说明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越高。

为了更加准确地评估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科学家们还制定了一套具体的评估方法:1. 野外调查法:在小麦田间随机选择一定数量的样方,评估病斑的严重程度。

每个样方内随机选择一棵小麦植株,记录该株叶面被病斑覆盖的范围,并计算叶面覆盖率。

2. 病斑扩展观察法:选择一段时间内的若干小麦植株,记录其病斑的变化情况,包括病斑的形状、颜色以及扩大的范围。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段的观察结果,可以计算病斑的扩展速度。

3. 形态学观察法:根据病斑的形态特征,比如颜色、形状、大小等,对小麦条锈病的严重度进行评估。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病斑进行分类,得出小麦条锈病的严重程度。

需要指出的是,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评估是一个综合判断的过程,需要考量多个因素。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结合以上提到的评估方法,综合考虑病斑的叶面覆盖率、扩展速度以及形态学特征,来得出一个较为准确的评估结果。

总之,小麦条锈病是一种严重的病害,及时准确地评估其严重度对于保护小麦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合理的评估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小麦条锈病的发展态势,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

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

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摘要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条锈病最经济、最有效的途径。

开展抗病育种工作必须开发准确而简便易行的抗病性鉴定技术,通过抗病性鉴定和筛选,选育出优良品种。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抗锈性鉴定;基本要求;鉴定方法中图分类号S435.121.4+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44-02抗锈性鉴定是抗病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在锈病自然流行或人工接种发病的条件下,鉴别植物材料的抗病性类别和评定其抗病性程度。

抗锈性鉴定主要用于抗原筛选、杂交后代选择和高代品系、品种的比较评定以及抗锈性研究。

1基本要求小麦抗锈性是由其抗病基因决定的,但抗病基因的表达只有当小麦与条锈病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相互作用后,即发生病害后,通过调查发病的表现,才能被人们认识。

同一个基因型,由于条锈病菌毒性不同或环境条件不同,其抗病性表型也不相同。

因而抗锈性鉴定中,只有在小种毒性和环境条件为已知数的条件下,测定的病情数值才能作为抗锈性的代表值,当两者未知或不能给以确定峰值时,只能以已知抗锈品种为参考系(对照品种),用同一小种病菌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所测得的发病情况与对照品种相比较,才能确定供试品和的相对抗病程度[1]。

对抗病性鉴定有以下基本要求:(1)目标明确。

根据育种目标或研究目的,确定所应鉴定的寻象病害或对象小种,所期望的抗病情类别和应达到的抗病性水平。

(2)结果准确。

鉴定结果就能代表自然流行条件下的发病水平以及在生产中的损失程度。

为此,要采用可靠的鉴定方法,并保证发病适度。

室内鉴定时,应对接种体和环境条件加以严格控制。

田间鉴定时,需要取诱发病害的措施,使用标准的感病和抗病品种作为参考系,要有完整的调查记载能够分析病原变量与环境变量的效应。

(3)全面衡量。

对重要抗原材料、杂交后代或品系、品种,应全面鉴定其潜在的抗病能力。

有条件的,需针对多种小种,在不同生育阶段,在变动的环境条件下进行鉴定。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标准号GB/T 15795-1995标准文件GB/T 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程度记载标准、病情发展系统调查、越夏区和春麦区调查和测报资料收集的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2 发病程度记载标准发病程度主要用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表示;秋苗和早春调查时,还用病田率、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数量表示;普遍率普遍率为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严重度严重度指病叶上条锈菌夏孢子堆所占据的面积与叶片总面积的相对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设1%、5%、10%、20%、40%、60%、80%和100%八级;叶片未发病,记为“0”,虽然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记为“t”微量;调查时需参照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参见附录A补充件〕,目测估计严重度,记载平均严重度;平均严重度%=Σ各严重度级别×各级病叶数/调查总病叶数;反应型反应型是根据小麦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其强度划分的病斑类型,用以表示小麦品种抗锈程度,按0、0;、1、2、3、4六个类型记载,各类型可附加“-”或“+”号,以表示偏轻或偏重;反应型划分标准如下:0免疫型:叶上不产生任何可见的症状;0;近免疫型:叶上产生小型枯死斑,不产生夏孢子堆;1高度抗病型:叶上产生枯死条点或条斑,夏孢子堆很小,数目很少;2中度抗病型: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大小,较少,其周围叶组织枯死或显着褪绿;3中度感病型:夏孢子堆较大、较多,其周围叶组织有褪绿现象;4高度感病型: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不裉绿;病田率指发生条锈病的田块占全部调查田块的百分率;每块调查田面积不小于334m2,随机选取;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数量小麦苗期条播麦田单垄15cm长度内,撒播麦田15cm见方内有3 张以上条锈病病叶时即为传病中心;传病中心的病叶由初侵染病叶及其再侵染病叶组成;调查面积内分散而孤立出现的病叶称为单片病叶;传病中心数量用密度个/667m2、面积m2和中心内病叶数目等指标表示;单片病叶数量仅用其密度片/667m2表示;3 病情普查病情普查分别在小麦秋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生长后期进行;秋苗期3.1.1 调查时间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区在越冬前调查;非越冬区和冬季繁殖区在秋苗发病盛期调查;同一地区各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3.1.2 调查田在测报站调查范围内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秋苗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在各代表性区域内选感病品种早播和适期播种麦田调查;调查田块数量原则上依据距越夏菌源远近和常年秋苗发病普遍程度确定,距越夏菌源较近,秋苗发病较普遍,调查田块可少些,反之应多些,一般不少于10~30块地; 每田块面积应大于334m2;3.1.3 调查方法若条锈病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块面积667m2以上,则5点取样,每点实查67m2,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实查采用低头慢步踏查观察幅1m和蹲下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发生情况;另外,每块田还需选取1m行长条播田或0.5m2撒播田代表性样点,计数叶片数目用以估算叶片密度片/667m2;若全田已普遍发病,则取5个样点,每点2m2,随机检查200个叶片的发病情况;3.1.4 记载项目按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见表1的项目,区分调查田点片发病或普遍发病两种情况分别记载;表内传病中心密度和单片病叶密度据实查面积内的数量折算,传病中心平均面积和传病中心平均病叶片数取实查诸传病中心的平均值;另外,还需由发病田块数和调查田块总数计算病田率,记入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的右下角栏内;表 1 早期调查表返青拔节期在小麦返青后15~20d左右调查,若没有发病,则应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行调查;小麦无明显越冬现象的地区在早春条锈病情开始上升后进行;以外地菌源为主,春季发病较迟的地区,普查时间至拔节期进行,调查田块、调查方法、记载项目和表格与秋苗期普查相同;生长后期3.3.1 调查时间在小麦乳熟期或当年病情停止发展前进行普查;3.3.2 调查田主栽品种调查早、中、晚播各类麦田或具代表性栽培条件的麦田,田块数按品种的栽培面积酌定,一般不少于10~15块地;栽培面积较小的品种只调查代表性麦田;3.3.3 调查方法每块调查田5点取样,每点2m行长或1m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旗叶和旗下一叶;计算普遍率%、平均严重度、判定反应型;3.3.4 记载项目按后期调查表见表2的项目分品种记载;表2中“类型田”系按当地造成品种发病差异的主要栽培及环境因子地形、地势、播期等,选取各类代表性田块;品种总平均的普遍率和严重度是该品种所有调查田块加权平均值;表 2 后期调查表4 病情发展系统调查病点发展系统调查本项调查仅在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地区实施;4.1.1 调查方法选取发病条件好的感病品种早播麦田作为调查田;秋苗期发现条锈病后即标定5个传病中心传病中心周围至少2m以内无其他病叶作为病点,每隔10d调查一次病点消长情况,直至春季田间普遍发病为止;若秋苗期无传病中心则不进行本项调查;4.1.2 记载项目按病点发展系统调查表见表3的项目统计记载;表 3 病点发展系统调查表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仅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地区确需本项资料作为早春预测依据的测报站实施调查;4.2.1 调查方法秋苗发病盛期至少标定5个传病中心,小麦越冬后返青前将标定的传病中心范围内全部麦苗移植于温室或塑料棚内,逐日检查连续显症的病叶,至不再出现新病叶止;每次检查后应将显症病叶摘除,以防止发生再侵染;4.2.2 记载项目按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表见表4的项目记载;表中潜育病叶率为显症叶片数占移植麦苗叶片总数的百分率;表 4 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表病田定点系统调查4.3.1 调查时间在小麦条锈菌非越冬区和潜育越冬区由春季发现病叶后开始定点调查;秋苗期至春季条锈病能持续发展为害的地区,由秋苗发病后开始定点调查;4.3.2 调查田选发病条件较好,发病较早的代表性感病品种麦田作为系统调查田;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难以选定系统调查田,则应预先在发病条件较好,观察方便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建立“测报调查圃”,用于系统调查;4.3.3 调查方法在系统调查田内或测报调查圃内标定3个调查点调查点需有病叶,每点2m 行长条播地区或1m2撒播地区,每隔10d调查一次,至小麦成熟期或条锈病病情停止增长为止;发病初期,需检查点内全部叶片发病情况,当普遍率达5%以上时,每点查200个叶片;4.3.4 记载项目按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见表5的项目记载;表 5 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5 越夏区调查本项调查仅在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地区实施;调查时间依越夏地区不同可在各年8月下旬或者越夏寄主晚熟春麦、冬麦,自生麦苗发病盛期进行调查;调查田每年按一定的路线巡回调查,选晚熟春、冬麦感病品种代表性田块和滋生自生麦苗的麦茬复种田、休闲田作为调查田;调查田块数按各类型田块的实际面积酌定,但每个调查地点实查的自生麦苗田块数应不少于10块,总面积不少于5×667m2;调查方法晚熟春、冬麦调查田可目测估计条锈病发病情况,自生麦苗调查田采取踏查估计和取样细查相结合的方法估计自生麦苗密度和病情;记载项目按越夏调查表见表6的项目记载;表 6 越夏调查表6 春麦区调查病田定点系统调查田间发现病叶后开始定点系统调查,具体作法按4.3.2、和办理;当地当年条锈病发病始期填入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的备注栏中;小麦生长后期病情普查于小麦乳熟期或条锈病发病盛期普查,具体调查记载方法按办理;7 测报资料收集和调查数据汇总测报资料收集实施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a.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灌溉麦田面积及其他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b.主要品种栽培面积、生育期和抗锈性;c. 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d.越夏区晚熟春、冬麦栽培面积,自生麦苗发生面积;e.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各测报站需及时汇总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填写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参见附录B补充件〕,分期寄送上级测报站;部分汇总资料分别在春节前和3月下旬用模式电报报上级测报站;调查资料表册本调查规范的调查表和有关资料统计表格编印制成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见附录C补充件〕,供调查记载使用并作为正式档案保存;附录 A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补充件附录 B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补充件表 B1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一注:此表在春节前寄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份测报站: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月日表 B2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二注:此表一般应在当年3月下旬寄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测报站:负责人:1份;填表时间:年月日表 B3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三注:此表在当年9月份寄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测报站:负责人:站1份;填表时间:年月日附录 C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补充件一九年测报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测报站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纬:_______东经:______海拔:_____测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表 C1 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秋苗期表 C2 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返青拔节期表 C3 小麦条锈病后期普查表表 C4 病点发展系统调查表表 C5 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表表 C6 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表 C7 越夏调查表表 C8 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抗病品种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早播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当年发病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受害减产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发病田面积_________________%防治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行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kg挽回损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kg越夏区情况晚熟冬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晚熟春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麦茬复种田自生麦苗发生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自生麦苗密度_______株/667m2麦茬休闲田自生麦苗发生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自生麦苗密度_______株/667m2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

麦类赤霉病测报调查规范【标准号】GB/T 15796-1995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麦类赤霉病菌源基数调查、麦类生育期观察、病情系统调查和普查、气象资料的收集以及病情预报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 菌源基数调查稻桩子囊壳调查病菌越冬后,调查稻桩上子囊壳的普遍程度。

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由产生子囊壳的稻桩占全部调查稻桩数的百分率来表示。

华北、西北和东北等旱作地区调查玉米秸秆和病残麦穗上的菌源基数。

2.1.1 调查时间在麦类的拔节期、孕穗期和始穗期各调查一次。

2.1.2 调查田块和取样数选择当地主要夏熟作物1~2个类型田各3~5块,每次每块田取样50~100丛稻桩,调查结果填入表1。

表 1 稻桩子囊壳带菌率调查表单位年度?????2.1.3 加权平均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按式(1)计算。

加权平均稻桩子囊壳丛带菌率=∑(某一类型田子囊壳平均丛带菌率×该类型田所占面积的百分率) (1)稻桩子囊壳成熟度调查2.2.1 子囊壳成熟度分级标准以显微镜视野内大多数孢子的成熟程度为定级依据,共分四级:0级子囊壳形成,但无子囊和子囊孢子;Ⅰ级子囊期,压破只见棍棒状和菊花状簇生子囊,未见子囊孢子;Ⅱ级子囊孢子期,子囊孢子分隔清楚,或子囊内有明显可辨分隔的孢子;Ⅲ级子囊孢子释放期,子囊壳体积大,易碎,内有大量子囊孢子,子囊壳表面常有灰色或粉红色粉末。

2.2.2 子囊壳成熟指数按式(2)计算:子囊壳成熟指数=〔(Ⅰ级根数×1+Ⅱ级根数×2+Ⅲ级根数×3)/3×镜检总根数〕×100 (2)2.2.3 调查时间结合稻桩带菌率调查时进行。

2.2.4 调查方法从带菌稻桩中取下一根子囊壳较多的稻根,每类型田的总取样数应在10根以上,带回室内镜检,每根挑取子囊壳堆一角(包含里层和外层的子囊壳),放置在有水滴的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压碎子囊壳镜检,检查结果记入表2。

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编制说明前言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是直接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对于依质定价,指导粮食生产结构调整,促进粮食产销衔接,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竞争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早在七十年代,有的省市就开展了粮食质量调查,主要用于指导粮食收购依质定价和作为政府对粮食进行宏观调控决策的依据。

这些工作分散、不系统,没要形成整体效益和有效的信息资源,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

为了规范我国的粮食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自2001年开始,河南省粮食局在国家粮食局的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方案,并结合实际开展了小麦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工作。

经过近八年来的工作实践和方案的推广实施,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已基本形成了统一的规范,有必要上升为国家标准,使在全国范围内把局部的有效工作整合成全局性的工作,使个别资料形成整体资源,使传统的手法转变成科学的方法,提高粮食比较效益,促进农民增收,保持粮食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任务来源及工作过程小麦收获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全国粮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2007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要求启动的,项目编号为-T-449。

该标准的起草由河南省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站作为牵头单位,河南工业大学为参与单位。

该项任务下达后,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确定了该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和工作计划。

首先,我们汇集有关省近几年来的品质测报方案,结合国家粮食局的方案,编制了标准的草稿。

在2008年7月17日于武汉召开的收获粮食质量测报技术规范标准暨第六批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工作研讨会上,对标准草稿进行了讨论。

根据与会专家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完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在企业、质检机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广泛征求意见并进行沟通、交流,在此基础上形成小麦收获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技术规范标准的《送审稿》二、标准的编制原则编写规则是按照GB/T 1.1-200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及GB/T 1.2-2002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二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要求进行的。

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2010224105328

小麦病虫测报调查规范(蚜虫、白粉、纹枯、蜘蛛、吸浆虫、叶锈)-行标.-.2010224105328

NY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 NY/T612-200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the investigationand forecast of wheat aphides2002-12-30发布 2003-3-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1NY/ T612-2002前言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杨建国、张跃进、刘万才、勾建军。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

2NY/ T612-2002小麦蚜虫测报调查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蚜虫发生程度记载项目和分级指标,系统调查、大田普查和天敌调查方法,测报资料收集、汇报和汇总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实施小麦蚜虫的测报调查。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5799.129 天敌单位的换算。

GB/T 1.1—2000 第一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说明。

3术语和定义3.1系统调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发生消长动态,进行定点、定时、定方法的调查。

3.2大田普查为了解一个地区病虫整体发生情况,在较大范围内进行的多点调查。

3.3挽回损失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挽回的产量损失,即防治区比不防治对照区增加的产量。

3.4实际损失农作物通过防治病虫草鼠后仍因残存病虫草鼠害造成的产量损失。

3.5蚜株率调查有蚜麦株数(本规范中株与茎意义相同,均指单蘖或单穗)占总调查麦株数的百分率。

3.6百株蚜量调查或折算100株小麦上的蚜虫数量为百株蚜量。

3.7发生期当季蚜虫累计发生量达发生总量的16%、50%、84%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一段时间为发生盛期。

DB11_T283-2005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DB11_T283-2005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本标准附录 A 为资料性附录,附录 B 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北京市农业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北京市植物保护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谢爱婷、杨建国、金晓华。
I
DB11/T 283—2005
小麦叶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小麦叶锈病(参见附录 A)发病程度、分级指标、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方法,测报资料 收集和汇总方法。
同 5.3,结果填入表 3。
表 3 小麦叶锈病病情普查表
年:
调查单位:
调查 日期
调查 地点
调查田基本情况 代表面 小麦生
品种 积(hm2) 育期
调查 发病 病点率 调查总 点数 点数 (%) 叶数
发病 叶数
病叶率 平均严 备注
(%) 重度(%)
7 品种抗性调查
7.1 调查田块
在大田或品种区域试验田选择当地主栽小麦品种 3 种~5 种,进行品种抗性调查。
A.2 病原菌识别
Puccinia recondita Rob. ex Desm. f.sp. tritici Eriks et Henn.属于担子菌纲锈菌目,柄锈菌科,柄锈菌属。 夏孢子单胞,球形至近球形,黄褐色,表面具细刺,有散生发芽孔 6 个~8 个,大小(18~29)×(17~ 22) (μm);冬孢子双胞,棒状,顶平,柄短暗褐色,大小(39~57)×(15~18)(μm)。与小麦条 锈菌区分时,挑少许夏孢子,滴一滴浓盐酸或正磷酸,加盖玻片镜检,条锈菌夏孢子原生质浓缩成多个 小团,叶锈菌则在中央浓缩成一团。
5
DB11/T 283—2005
附录B (规范性附录) 小麦叶锈病发生情况调查统计与防治基本情况记载表
表 B.1 小麦叶锈病发生情况调查统计表

2012年最新国标列表

2012年最新国标列表

2011年第14号国家标准公告序号标准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号实施日期1 GB/T 3220-2011 集装箱吊具GB/T 3220-1982 2012-03-012 GB/T 3499-2011 原生镁锭GB/T 3499-2003 2012-05-01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第14部分:2012-05-01 3 GB 5135.14-2011预作用装置粮油检验粮食、油料脂肪酸值GB/T 5510-1985 2011-12-01 4 GB/T 5510-2011测定土方机械司机的身材尺寸与司5 GB/T 8420-2011GB/T 8420-2000 2012-01-01机的最小活动空间生活锅炉热效率及热工试验方GB/T 10820-2002 2012-03-01 6 GB/T 10820-2011法7 GB/T 11059-2011 原油蒸气压的测定膨胀法GB/T 11059-2003 2012-01-018 GB 13223-2011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03 2012-01-019 GB/T 15775-2011 森林植物害虫分类与代码GB/T 15775-1995 2011-12-0110 GB/T 15791-2011 稻纹枯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1-1995 2011-12-0111 GB/T 15793-2011 稻纵卷叶螟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3-1995 2011-12-0112 GB/T 15795-2011 小麦条锈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5-1995 2011-12-0113 GB/T 15796-2011 小麦赤霉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6-1995 2011-12-0114 GB/T 15797-2011 小麦丛矮病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7-1995 2011-12-0115 GB/T 15799-2011 棉蚜测报技术规范GB/T 15799-1995 2011-12-0116 GB/T 15801-2011 棉红铃虫测报技术规范GB/T 15801-1995 2011-12-0117 GB/T 15802-2011 棉花叶螨测报技术规范GB/T 15802-1995 2011-12-0118 GB/T 15804-2011 高梁蚜测报技术规范GB/T 15804-1995 2011-12-0119 GB/T 16417-2011 煤炭可选性评定方法GB/T 16417-1996 2012-03-0120 GB/T 18002-2011 中密度纤维板生产线验收通则GB/T 18002-1999 2011-12-01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检测GB/T 18566-2001 2012-03-01 21 GB/T 18566-2011评价方法22 GB/T 18609-2011 原油酸值的测定电位滴定法GB/T 18609-2001 2012-01-0123 GB/T 18612-2011 原油有机氯含量的测定GB/T 18612-2001 2012-01-0124 GB/T 19065-2011 电加热锅炉系统经济运行GB/T 19065-2003 2012-03-0125 GB/T 19141-2011 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GB/T 19141-2003 2012-08-0126 GB 19272-2011 室外健身器材的安全通用要求GB 19272-2003 2011-10-01土方机械照明、信号和标志灯GB/T 20418-2006 2012-01-01 27 GB/T 20418-2011以及反射器28 GB/T 26876-2011 中华鳖池塘养殖技术规范2012-02-0129 GB 26877-2011 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2012-01-0130 GB/T 26879-2011 粮油储藏平房仓隔热技术规范2011-12-0131 GB/T 26880-2011 粮油储藏就仓干燥技术规范2011-12-01粮油储藏通风自动控制系统基32 GB/T 26881-20112011-12-01本要求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1部33 GB/T 26882.1-20112011-12-01分:通则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2部34 GB/T 26882.2-20112011-12-01分:分机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3部2011-12-01 35 GB/T 26882.3-2011分:软件粮油储藏粮情测控系统第4部36 GB/T 26882.4-20112011-12-01分:信息交换接口协议37 GB/T 26883-2011 粮油机械单螺旋榨油机2011-12-0138 GB/T 26884-2011 粮油机械浸出器2011-12-0139 GB/T 26885-2011 粮油机械螺旋清仓机2011-12-0140 GB/T 26886-2011 粮油机械压力曲筛2011-12-0141 GB/T 26887-2011 粮油机械蒸脱机2011-12-0142 GB/T 26888-2011 粮油机械磁选器2011-12-0143 GB/T 26889-2011 粮油机械淀粉气流干燥机2011-12-0144 GB/T 26890-2011 粮油机械磨辊磨光拉丝机2011-12-0145 GB/T 26891-2011 粮油机械双螺旋榨油机2011-12-0146 GB/T 26892-2011 粮油机械玉米破糁脱胚机2011-12-0147 GB/T 26893-2011 粮油机械圆筒初清筛2011-12-0148 GB/T 26894-2011 粮油机械振动清理筛2011-12-0149 GB/T 26895-2011 粮油机械重力分级去石机2011-12-0150 GB/T 26896-2011 粮油机械砻碾组合米机2011-12-0151 GB/T 26897-2011 粮油机械铁辊碾米机2011-12-0152 GB/T 26898-2011 大花惠兰盆花质量等级2011-12-0153 GB/T 26899-2011 结构用集成材2011-12-0154 GB/T 26900-2011 空气净化用竹炭2011-12-0155 GB/T 26901-2011 李贮藏技术规程2011-12-01热带、亚热带生态风景林建设技56 GB/T 26902-20112011-12-01术规程57 GB/T 26903-2011 水源涵养林建设规范2011-12-0158 GB/T 26904-2011 桃贮藏技术规程2011-12-0159 GB/T 26905-2011 杏贮藏技术规程2011-12-0160 GB/T 26906-2011 樱桃质量等级2011-12-0161 GB/T 26907-2011 油茶苗木质量分级2011-12-0162 GB/T 26908-2011 枣贮藏技术规程2011-12-0163 GB/T 26909-201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核桃属2011-12-01 64 GB/T 26910-201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柳属2011-12-01 65 GB/T 26911-2011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测试指南山茶属2011-12-0166 GB/T 26912-2011 竹木复合地板生产线验收通则2011-12-0167 GB/T 26913-2011 竹炭2011-12-0168 GB/T 26914-2011 棕榈藤名词术语2011-12-0169 GB/T 26915-2011太阳能光催化分解水制氢体系的能量转化效率与量子产率计算2012-03-01 70 GB/T 26916-2011小型氢能综合能源系统性能评价方法2012-03-01 71 GB/T 26917-2011真空过滤系统中絮凝剂助滤效果测定方法2012-03-0172 GB/T 26918-2011 选煤厂煤的转筒泥化试验方法2012-03-0173 GB/T 26919-2011选煤厂煤泥水自然沉降试验方法2012-03-0174 GB 26920.1-2011商用制冷器具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第1部分:远置冷凝机组冷藏陈列柜2012-05-0175 GB/T 26921-2011电机系统(风机、泵、空气压缩机)优化设计指南2012-03-0176 GB/T 26922-2011 服务业节水型单位评价导则2012-03-0177 GB/T 26923-2011 节水型企业纺织染整行业2012-03-0178 GB/T 26924-2011 节水型企业钢铁行业2012-03-0179 GB/T 26925-2011 节水型企业火力发电行业2012-03-0180 GB/T 26926-2011 节水型企业石油炼制行业2012-03-0181 GB/T 26927-2011 节水型企业造纸行业2012-03-0182 GB/T 26928-2011 节水型社区评价导则2012-03-0183 GB/T 26929-2011 压力容器术语2012-02-0184 GB/T 26930.1-2011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煤沥青第1部分:水分含量的测定共沸蒸馏法2012-05-0185 GB/T 26930.2-2011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煤沥青第2部分:软化点的测定环球法2012-05-01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煤沥青第86 GB/T 26930.3-20112012-05-013部分:密度的测定比重瓶法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煤沥青第87 GB/T 26930.4-20112012-05-014部分:喹啉不溶物含量的测定原铝生产用炭素材料-煤沥青第88 GB/T 26930.5-20112012-05-015部分:甲苯不溶物含量的测定89 GB/T 26931-2011 锆及锆合金废料2012-05-0190 GB/T 26932-2011 充电电池废料废件2012-05-0191 GB/T 26933-2011 钢制通用集装箱封闭槽型顶板2012-05-0192 GB/T 26934-2011 集装箱电子标签技术规范2012-05-01集装箱钢材表面处理和涂料施93 GB/T 26935-20112012-05-01工规范94 GB/T 26936-2011 集装箱自粘标贴2012-05-0195 GB/T 26937-2011 统计集装箱量的换算单位2012-05-0196 GB/T 26938-2011 牛胚胎生产技术规程2012-02-0197 GB/T 26939-2011 种羊鉴定术语、项目与符号2012-02-0198 GB/T 26940-2011 牡蛎干2012-02-0199 GB/T 26941.1-2011 隔离栅第1部分:通则2012-05-01隔离栅第2部分:立柱、斜撑和2012-05-01 100 GB/T 26941.2-2011门101 GB/T 26941.3-2011 隔离栅第3部分:焊接网2012-05-01 102 GB/T 26941.4-2011 隔离栅第4部分:刺钢丝网2012-05-01 103 GB/T 26941.5-2011 隔离栅第5部分:编织网2012-05-01 104 GB/T 26941.6-2011 隔离栅第6部分:钢板网2012-05-01 105 GB/T 26942-2011 环形线圈车辆检测器2012-05-01 106 GB/T 26943-2011 升降式高杆照明装置2012-05-01隧道环境检测设备第1部分:通107 GB/T 26944.1-20112012-05-01则隧道环境检测设备第2部分:一2012-05-01 108 GB/T 26944.2-2011氧化碳检测器隧道环境检测设备第3部分:能2012-05-01 109 GB/T 26944.3-2011见度检测器隧道环境检测设备第4部分:风110 GB/T 26944.4-20112012-05-01速风向检测器111 GB/T 26945-2011 集装箱空箱堆高机2012-02-01侧面式叉车第1部分:稳定性试112 GB/T 26946.1-20112012-02-01验113 GB/T 26946.2-2011侧面式叉车第2部分:搬运6m及其以上长度货运集装箱叉车的附加稳定性试验2012-02-01114 GB/T 26947-2011 手动托盘搬运车2012-02-01115 GB/T 26948.1-2011工业车辆驾驶员约束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第1部分:腰部安全带2012-02-01116GB/T26949.10-2011工业车辆稳定性验证第10部分:在由动力装置侧移载荷条件下堆垛作业的附加稳定性试验2012-02-01117 GB/T 26950.1-2011防爆工业车辆第1部分:蓄电池工业车辆2012-02-01 118 GB/T 26951-2011 焊缝无损检测磁粉检测2012-03-01 119 GB/T 26952-2011焊缝无损检测焊缝磁粉检测验收等级2012-03-01 120 GB/T 26953-2011焊缝无损检测焊缝渗透检测验收等级2012-03-01 121 GB/T 26954-2011焊缝无损检测基于复平面分析的焊缝涡流检测2012-03-01 122 GB/T 26955-201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焊缝宏观和微观检验2012-03-01 123 GB/T 26956-201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宏观和微观检验用侵蚀剂2012-03-01 124 GB/T 26957-2011金属材料焊缝破坏性试验十字形接头和搭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2012-03-01 125 GB/Z 26958.1-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滤波第1部分:概述和基本概念2012-03-01126GB/Z26958.20-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20部分:线性轮廓滤波器基本概念2012-03-01127GB/Z26958.22-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22部分:线性轮廓滤波器样条滤波器2012-03-01128GB/Z26958.29-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29部分:线性轮廓滤波器样条小波2012-03-01129GB/Z26958.31-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31部分:稳健轮廓滤波器高斯回归滤波器2012-03-01130GB/Z26958.32-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32部分:稳健轮廓滤波器样条滤波器2012-03-01131GB/Z26958.40-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40部分:形态学轮廓滤波器基本概念2012-03-01132GB/Z26958.41-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41部分:形态学轮廓滤波器圆盘和水平线段滤波器2012-03-01133GB/Z26958.49-2011产品几何技术规范(GPS) 滤波第49部分:形态学轮廓滤波器尺度空间技术2012-03-01134 GB/T 26959-2011 装箱机2012-01-01 135 GB/T 26960-2011 半自动捆扎机2012-01-01 136 GB/T 26961-2011 不透性石墨设备水压试验方法2012-01-01 137 GB/T 26962-2011高频电磁场综合水处理器技术条件2012-01-01 138 GB/T 26963.1-2011废旧轮胎常温机械法制取橡胶粉生产线第1部分:通用技术条件2012-01-01 139 GB/T 26963.2-2011废旧轮胎常温机械法制取橡胶粉生产线第2部分:检测方法2012-01-01 140 GB/T 26964-2011 振动筛筛板磨耗2012-01-01 141 GB/T 26965-2011 圆锥破碎机能耗指标2012-01-01 142 GB/T 26966-2011 矿井提升机提升能效检测方法2012-01-01 143 GB/T 26967-2011 一般用喷油单螺杆空气压缩机2012-01-01 144 GB/T 26968-2011 饲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2012-01-01 145 GB 26969-2011家用太阳能热水系统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2012-08-01 146 GB/T 26970-2011家用分体双回路太阳能热水系统技术条件2012-08-01 147 GB/T 26971-2011家用分体双回路太阳能热水系统试验方法2012-08-01 148 GB/T 26972-2011 聚光型太阳能热发电术语2012-08-01149 GB/T 26973-2011空气源热泵辅助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储水箱容积大于0.6m3)技术规范2012-08-01150 GB/T 26974-2011平板型太阳能集热器吸热体技术要求2012-08-01 151 GB/T 26975-2011 全玻璃热管真空太阳集热管2012-08-01 152 GB/T 26976-2011 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技术条件2012-08-01 153 GB/T 26977-2011太阳能空气集热器热性能试验方法2012-08-01154 GB/T 26978.1-201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第1部分:总则2012-03-01155 GB/T 26978.2-201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第2部分:金属构件2012-03-01156 GB/T 26978.3-201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第3部分:混凝土构件2012-03-01157 GB/T 26978.4-201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第4部分:绝热构件2012-03-01158 GB/T 26978.5-2011现场组装立式圆筒平底钢质液化天然气储罐的设计与建造第5部分:试验、干燥、置换及冷却2012-03-01159 GB/T 26979-2011 天然气藏分类2012-01-01 160 GB/T 26980-2011液化天然气(LNG)车辆燃料加注系统规范2012-01-01 161 GB/T 26981-2011 油气藏流体物性分析方法2012-01-01 162 GB/T 26982-2011 原油蜡含量的测定2012-01-01 163 GB/T 26983-2011原油硫化氢、甲基硫醇和乙基硫醇的测定2012-01-01 164 GB/T 26984-2011 原油馏程的测定2012-01-01 165 GB/T 26985-2011 原油倾点的测定2012-01-01 166 GB/T 26986-2011原油水含量测定卡尔?费休电位滴定法2012-01-01 167 GB/T 26987-2011 道路车辆路面摩擦特性测定2012-03-01 168 GB/T 26988-2011 汽车部件可回收利用性标识2012-03-01 169 GB/T 26989-2011 汽车回收利用术语2012-03-01燃料电池电动汽车车载氢系统170 GB/T 26990-20112012-03-01技术条件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最高车速试171 GB/T 26991-20112012-03-01验方法172 GB/T 26992-2011 主题公园服务规范2011-12-01 173 GB/T 26993-2011 奶粉定量充填包装机2011-12-01 174 GB/T 26994-2011 塑杯成型灌装封切机2011-12-01塑料瓶冲洗灌装旋盖机通用技175 GB/T 26995-20112011-12-01术条件非正规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服务2011-11-01 176 GB/T 26996-2011学习服务提供者基本要求非正规教育与培训的学习服务177 GB/T 26997-20112011-11-01术语178 GB/T 26998-2011 职业经理人考试测评2011-11-01 179 GB/T 26999-2011 职业经理人相关术语2011-11-01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基础2011-10-01 180 GB/T 28101-2011术语181 GB/T 28102-2011 城市公共休闲服务与管理导则2011-10-01 182 GB/T 28003-2011 城市中央休闲区服务质量规范2011-10-01 183 GB/T 28004-2011 纸尿裤(片、垫) 2012-02-01 184 GB/T 28005-2011 纸内裤2012-02-01 185 GB/T 28006-2011 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气味等级2012-02-01备注:GB 13223-2011《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6877-2011《汽车维修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等2项国家标准由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小麦锈病反应型调查记载标准

小麦锈病反应型调查记载标准

附表1 小麦锈病反应型调查记载标准反应型划分标准抗性评价0 无症状免疫(IM);产生枯死斑点或失绿反应,不产生夏孢子堆近免疫NIM)1 夏孢子堆很小,数量很少,常不破裂,周围有枯死抗病(R)反应2 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周围有枯死和失绿反应;秆锈中抗(MR) 夏孢子堆苗期通常长于绿色组织上,绿色组织外有一失绿坏或枯死环围绕,形成所谓“绿岛”型反应3 夏孢子堆中等大小,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但有轻中感(MS) 微失绿现象;秆锈夏孢子堆不常愈合4 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组织无枯死反应,早期失绿感病(S) 现象不明显;叶锈在丰满的孢子堆周围常有一周次生小孢子堆出现;秆锈夏孢子堆常互相愈合附表2 小麦白粉病0-9级法病级划分标准病级划分标准抗性评价0 全株无病1 第一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病斑点叶面积2%以下) 高抗(HR)2 第二段叶片有少数病斑,第一段叶片轻度发病3 第三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二段叶片中度发病,第一段中抗(MR) 叶片严重发病(轻度、中度和严重发病分别是病斑点叶面积3-10%、11-25%和25%以上)4 第四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三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5 第五段叶片轻度发病,第四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中感(MS)6 第六段叶片轻度发病,第五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7 第七段叶片轻度发病,第六段以下叶片中到严重发病高感(HS)8 旗叶病斑较少,旗叶以下叶片严重发病9 整株叶片严重发病,穗部不同程度发病,穗部病情用分数表示,如“9/60”表示病情9级,穗部严重度60%- 1 -高抗中抗中感高感附图1 小麦条锈病成株期反应型分级标准示意图高抗中抗中感高感附图2 小麦叶锈病成株期反应型分级标准示意图高抗中抗中感高感附图3 小麦秆锈病成株期反应型分级标准示意图- 2 -附图4 小麦锈病严重度分级示意图A:锈菌夏孢子堆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B: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百分率即目测的病害严重度。

附图5 小麦白粉病病位高度示意图1:高抗;3:中抗;5:中感;7-9:高感- 3 -。

农业部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06.11.03•【文号】农农发[2006]9号•【施行日期】2006.11.03•【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农业部关于印发《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的通知(农农发[2006]9号)河北、山西、安徽、山东、河南、湖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省(自治区、直辖市)农业(农牧)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局:小麦条锈病是影响我国小麦生产的第一大病害,具有发生区域广、暴发性强、流行频率高、危害损失重等特点,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为进一步贯彻全国植物保护工作会议精神,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统筹规划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和综合防控力度,稳定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我部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农业部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三日小麦条锈病中长期治理指导意见小麦条锈病是一种突发性、大区流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甘肃、四川、陕西、湖北、重庆、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安徽、贵州、云南、青海、宁夏、新疆等小麦主产区,常年发生面积6000-8000万亩,一般发生区可损失产量10-20%,严重流行区可达30%以上,严重威胁着我国小麦生产安全。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一直十分重视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早在1964年,周恩来总理提出要像对付人类疾病一样来抓小麦条锈病防控工作;1965年,国务院发文批转《农业部关于小麦条锈病防治方案》,农业部和有关省份相继成立了小麦条锈病防治指挥部。

在各级政府的重视支持和农业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小麦条锈病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摸清了其发生与流行规律,初步建立了监测预警体系和应急防控机制,研发推广了一系列综合防控技术,较好地控制了小麦条锈病暴发危害局面。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的探讨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的探讨

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的探讨商鸿生;任文礼【期刊名称】《植物保护》【年(卷),期】1990(016)001【摘要】麦类锈病严重度调查需根据分级标准图目测估计。

严重度分级是依据叶面锈病夏孢子堆所占叶片面积的比率设计的。

国际上应用较多的有改进Cobb氏分级标准(设3,5,10,25,40,65和100%7级)和Peterson分级标准(设1,5,10,20,30,40,50,60,70,80,90和100%12级),但两者的分级标准图都不是为小麦条锈病设计的,我国现行农作物主要病虫测报办法中将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为8级(1,5,10,25,40,65,80和100%),级距较乱,且没有配套分级标准图。

有关植病专著和参考资料中虽有分级图,但来源不一,有的经多次复制,严重失真。

为促进条锈病调查标准化,提高调查数据代表性,作者等制定了新的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方案和分级标准图。

为了解条锈孢子堆尺度和面积。

【总页数】1页(P31)【作者】商鸿生;任文礼【作者单位】不详;不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相关文献】1.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识别 [J], 李小龙;秦丰;赵龙莲;李军会;马占鸿;王海光2.冬小麦条锈病严重度不同估算方法对比研究 [J], 王静;景元书;黄文江;张竞成;赵娟;张清;王力3.高光谱在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识别中的应用 [J], 王海光;马占鸿;王韬;蔡成静;安虎;张录达4.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的研究简报 [J], 李复宁5.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与反射率光谱数据监测小麦条锈病严重度的对比分析 [J], 赵叶; 竞霞; 黄文江; 董莹莹; 李存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病的表达规律

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病的表达规律

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病的表达规律胡小平;王雅婷;商鸿生【摘要】植物的高温抗病性是由较高环境温度所诱导的一种低反应型抗病性,由主效基因控制,易于鉴选和利用,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病性的品种,不同生育阶段之间高温抗病性强度没有差异,花斑期更有利于高温抗病性的表达,最低诱导温度为18~21℃,最短诱导时间为6~12 h;在高温抗病性表达时条锈菌的产孢量下降,产孢期缩短.%High temperature resistance (HTR) of plant is one kind of resistance of low infection type, which is induced by higher environment temperature, controlled by major gene, and identified and used easily. Xiaoyan 6 is a all-stage HTR wheat cultivar. The experi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mong growing stages of Xiaoyan 6. The optimal conditions for HTR expression of Xiaoyan 6 were induced under lowest temperature of 18 -21 ℃ , shortest inducing time of 6 -12 h during infection stage of incubation and symptom-expression stage. The production of ure-diospore was reduced, and sporulation period was shortened after HTR was expressed in Xiaoyan 6.【期刊名称】《西北农业学报》【年(卷),期】2012(021)002【总页数】5页(P43-47)【关键词】小麦;条锈病;高温抗病性;小偃6号【作者】胡小平;王雅婷;商鸿生【作者单位】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旱区作物逆境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保学院,陕西杨凌71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435.121.4+2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是中国小麦的主要病害和重点监测、防治对象[1-2]。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标准号】GB/T 15795-1995【标准文件】GB/T 15795—1995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程度记载标准、病情发展系统调查、越夏区和春麦区调查和测报资料收集的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 发病程度记载标准发病程度主要用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表示。

秋苗和早春调查时,还用病田率、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数量表示。

2.1 普遍率普遍率为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2.2 严重度严重度指病叶上条锈菌夏孢子堆所占据的面积与叶片总面积的相对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设1%、5%、10%、20%、40%、60%、80%和100%八级。

叶片未发病,记为“0”,虽然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记为“t”(微量)。

调查时需参照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参见附录A (补充件)〕,目测估计严重度,记载平均严重度。

平均严重度(%)=Σ(各严重度级别×各级病叶数)/调查总病叶数。

2.3 反应型反应型是根据小麦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其强度划分的病斑类型,用以表示小麦品种抗锈程度,按0、0;、1、2、3、4六个类型记载,各类型可附加“-”或“+”号,以表示偏轻或偏重。

反应型划分标准如下:0(免疫型):叶上不产生任何可见的症状;0;(近免疫型):叶上产生小型枯死斑,不产生夏孢子堆;1(高度抗病型):叶上产生枯死条点或条斑,夏孢子堆很小,数目很少;2(中度抗病型):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大小,较少,其周围叶组织枯死或显著褪绿;3(中度感病型):夏孢子堆较大、较多,其周围叶组织有褪绿现象;4(高度感病型):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不裉绿。

2.4 病田率指发生条锈病的田块占全部调查田块的百分率。

每块调查田面积不小于334m2,随机选取。

2.5 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数量小麦苗期条播麦田单垄15cm长度内,撒播麦田15cm见方内有3 张以上条锈病病叶时即为传病中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条锈病测报调查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lon and forecast of thewheat stripe rust(Puccinia striiformis Wesit.)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小麦条锈病的发病程度记载标准、病情发展系统调查、越夏区和春麦区调查和测报资料收集的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承担系统测报任务的区域病虫测报站使用。

2 发病程度记载标准发病程度主要用普遍率、严重度和反应型表示。

秋苗和早春调查时,还用病田率、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数量表示。

2.1 普遍率普遍率为发病叶片数占调查叶片总数的百分率,用以表示发病的普遍程度。

2.2 严重度严重度指病叶上条锈菌夏孢子堆所占据的面积与叶片总面积的相对百分率,用分级法表示,设1%、5%、10%、20%、40%、60%、80%和100%八级。

叶片未发病,记为“0”,虽然已发病,但严重度低于1%,记为“t”(微量)。

调查时需参照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参见附录A(补充件)〕,目测估计严重度,记载平均严重度。

平均严重度(%)=Σ(各严重度级别×各级病叶数)/调查总病叶数。

2.3 反应型反应型是根据小麦过敏性坏死反应有无和其强度划分的病斑类型,用以表示小麦品种抗锈程度,按0、0;、1、2、3、4六个类型记载,各类型可附加“-”或“+”号,以表示偏轻或偏重。

反应型划分标准如下:0(免疫型):叶上不产生任何可见的症状;0;(近免疫型):叶上产生小型枯死斑,不产生夏孢子堆;1(高度抗病型):叶上产生枯死条点或条斑,夏孢子堆很小,数目很少;2(中度抗病型):夏孢子堆小到中等大小,较少,其周围叶组织枯死或显著褪绿;3(中度感病型):夏孢子堆较大、较多,其周围叶组织有褪绿现象;4(高度感病型):夏孢子堆大而多,周围不裉绿。

2.4 病田率指发生条锈病的田块占全部调查田块的百分率。

每块调查田面积不小于334m2,随机选取。

2.5 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数量小麦苗期条播麦田单垄15cm长度内,撒播麦田15cm见方内有3 张以上条锈病病叶时即为传病中心。

传病中心的病叶由初侵染病叶及其再侵染病叶组成。

调查面积内分散而孤立出现的病叶称为单片病叶。

传病中心数量用密度(个/667m2)、面积(m2)和中心内病叶数目等指标表示。

单片病叶数量仅用其密度(片/667m2)表示。

3 病情普查病情普查分别在小麦秋苗期、返青拔节期和生长后期进行。

3.1 秋苗期小麦条锈病菌越冬区在越冬前调查。

非越冬区和冬季繁殖区在秋苗发病盛期调查。

同一地区各年调查时间应大致相同。

3.1.2 调查田在测报站调查范围内依据小麦栽培区划和常年秋苗发病情况选定若干代表性区域,在各代表性区域内选感病品种早播和适期播种麦田调查。

调查田块数量原则上依据距越夏菌源远近和常年秋苗发病普遍程度确定,距越夏菌源较近,秋苗发病较普遍,调查田块可少些,反之应多些,一般不少于10~30块地。

每田块面积应大于334m2。

3.1.3 调查方法若条锈病处于点片发生期,且田块面积667m2以上,则5点取样,每点实查67m2,田块面积不足667m2,则全田实查。

实查采用低头慢步踏查(观察幅1m)和蹲下细查相结合的方法,检查传病中心和单片病叶发生情况。

另外,每块田还需选取1m行长(条播田)或0.5m2(撒播田)代表性样点,计数叶片数目用以估算叶片密度(片/667m2)。

若全田已普遍发病,则取5个样点,每点2m2,随机检查200个叶片的发病情况。

3.1.4 记载项目按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见表1)的项目,区分调查田点片发病或普遍发病两种情况分别记载。

表内传病中心密度和单片病叶密度据实查面积内的数量折算,传病中心平均面积和传病中心平均病叶片数取实查诸传病中心的平均值。

另外,还需由发病田块数和调查田块总数计算病田率,记入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的右下角栏内。

表 1 早期调查表在小麦返青后15~20d左右调查,若没有发病,则应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行调查。

小麦无明显越冬现象的地区在早春条锈病情开始上升后进行。

以外地菌源为主,春季发病较迟的地区,普查时间至拔节期进行,调查田块、调查方法、记载项目和表格与秋苗期普查相同。

3.3 生长后期3.3.1 调查时间在小麦乳熟期或当年病情停止发展前进行普查。

3.3.2 调查田主栽品种调查早、中、晚播各类麦田或具代表性栽培条件的麦田,田块数按品种的栽培面积酌定,一般不少于10~15块地。

栽培面积较小的品种只调查代表性麦田。

每块调查田5点取样,每点2m行长或1m2,各点随机检查100个叶片(旗叶和旗下一叶)。

计算普遍率(%)、平均严重度、判定反应型。

3.3.4 记载项目按后期调查表(见表2)的项目分品种记载。

表2中“类型田” 系按当地造成品种发病差异的主要栽培及环境因子(地形、地势、播期等),选取各类代表性田块。

品种总平均的普遍率和严重度是该品种所有调查田块加权平均值。

表 2 后期调查表4.1 病点发展系统调查本项调查仅在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地区实施。

4.1.1 调查方法选取发病条件好的感病品种早播麦田作为调查田。

秋苗期发现条锈病后即标定5个传病中心(传病中心周围至少2m以内无其他病叶)作为病点,每隔10d调查一次病点消长情况,直至春季田间普遍发病为止。

若秋苗期无传病中心则不进行本项调查。

4.1.2 记载项目按病点发展系统调查表(见表3)的项目统计记载。

表 3 病点发展系统调查表仅小麦条锈菌潜育越冬地区确需本项资料作为早春预测依据的测报站实施调查。

4.2.1 调查方法秋苗发病盛期至少标定5个传病中心,小麦越冬后返青前将标定的传病中心范围内全部麦苗移植于温室或塑料棚内,逐日检查连续显症的病叶,至不再出现新病叶止。

每次检查后应将显症病叶摘除,以防止发生再侵染。

4.2.2 记载项目按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表(见表4)的项目记载。

表中潜育病叶率为显症叶片数占移植麦苗叶片总数的百分率。

表 4 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表4.3.1 调查时间在小麦条锈菌非越冬区和潜育越冬区由春季发现病叶后开始定点调查。

秋苗期至春季条锈病能持续发展为害的地区,由秋苗发病后开始定点调查。

4.3.2 调查田选发病条件较好,发病较早的代表性感病品种麦田作为系统调查田。

若当地普遍种植抗病品种,难以选定系统调查田,则应预先在发病条件较好,观察方便的地块播种感病品种,建立“测报调查圃”,用于系统调查。

4.3.3 调查方法在系统调查田内或测报调查圃内标定3个调查点(调查点需有病叶),每点2m行长(条播地区)或1m2(撒播地区),每隔10d调查一次,至小麦成熟期或条锈病病情停止增长为止。

发病初期,需检查点内全部叶片发病情况,当普遍率达5%以上时,每点查200个叶片。

4.3.4 记载项目按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见表5)的项目记载。

表 5 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本项调查仅在小麦条锈病主要越夏地区实施。

5.1 调查时间依越夏地区不同可在各年8月下旬或者越夏寄主(晚熟春麦、冬麦,自生麦苗)发病盛期进行调查。

5.2 调查田每年按一定的路线巡回调查,选晚熟春、冬麦感病品种代表性田块和滋生自生麦苗的麦茬复种田、休闲田作为调查田。

调查田块数按各类型田块的实际面积酌定,但每个调查地点实查的自生麦苗田块数应不少于10块,总面积不少于5× 667m2。

5.3 调查方法晚熟春、冬麦调查田可目测估计条锈病发病情况,自生麦苗调查田采取踏查估计和取样细查相结合的方法估计自生麦苗密度和病情。

5.4 记载项目按越夏调查表(见表6)的项目记载。

表 6 越夏调查表6.1 病田定点系统调查田间发现病叶后开始定点系统调查,具体作法按4.3.2、4.3.3和4.3.4办理。

当地当年条锈病发病始期填入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的备注栏中。

6.2 小麦生长后期病情普查于小麦乳熟期或条锈病发病盛期普查,具体调查记载方法按3.3办理。

7 测报资料收集和调查数据汇总7.1 测报资料收集实施小麦条锈病预测预报,需收集下列有关资料:a.小麦播种期和各期播种的小麦面积,灌溉麦田面积及其他必要的栽培管理资料;b.主要品种栽培面积、生育期和抗锈性;c. 小麦条锈病发病面积、防治面积和防治效果;d.越夏区晚熟春、冬麦栽培面积,自生麦苗发生面积;e.当地气象台(站)主要气象要素的预测值和实测值。

7.2 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各测报站需及时汇总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填写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参见附录B(补充件)〕,分期寄送上级测报站。

部分汇总资料分别在春节前和3月下旬用模式电报报上级测报站。

7.3 调查资料表册本调查规范的调查表和有关资料统计表格编印制成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见附录C (补充件)〕,供调查记载使用并作为正式档案保存。

附录 A小麦条锈病严重度分级标准图(补充件)附录 B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补充件)表 B1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一)填表时间:年月日表 B2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二)填表时间:年月日表 B3 小麦条锈病测报资料定期报告表(三)注:此表在当年9月份寄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1份。

测报站:负责人:填表时间:年月日附录 C农作物病虫调查资料表册小麦条锈病(补充件)(一九年)测报站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盖章测报站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站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北纬:_______东经:______海拔:_____)测报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农业部农作物病虫测报站编制表 C1 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秋苗期)表 C2 小麦条锈病早期调查表(返青拔节期)表 C3 小麦条锈病后期普查表表 C4 病点发展系统调查表表 C5 传病中心越冬后潜育病叶调查表表 C6 病田定点系统调查表表 C7 越夏调查表表 C8 小麦条锈病发生防治基本情况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耕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抗病品种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早播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田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当年发病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受害减产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发病田面积_________________%防治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拌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喷药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行程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损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kg挽回损失______________________kg越夏区情况晚熟冬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晚熟春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占小麦面积___________________%麦茬复种田自生麦苗发生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自生麦苗密度_______株/667m2 麦茬休闲田自生麦苗发生面积__________________ 自生麦苗密度_______株/667m2简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附加说明:本标准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