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了解海洋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提高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二、实验时间2023年4月15日三、实验地点某沿海城市海域四、实验人员1人五、实验仪器1. 海水温度计2. 盐度计3. 水质分析仪4. 潜水装备5. 拖网6. 采样瓶六、实验内容1. 海水温度和盐度测量将海水温度计和盐度计分别放入海水样品中,读取温度和盐度值。
2. 水质分析将海水样品倒入水质分析仪,分析其溶解氧、氨氮、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指标。
3. 潜水观察穿戴潜水装备,观察海洋生物种类、数量、分布等。
4. 拖网采集使用拖网采集海洋生物样品,观察其种类、数量、分布等。
5. 采样瓶采集使用采样瓶采集海水样品,用于后续分析。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1. 海水温度和盐度本次实验测得海水温度为20℃,盐度为32‰。
与该海域常年海水温度和盐度相比,本次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2. 水质分析本次实验测得溶解氧为5.8mg/L,氨氮为0.1mg/L,硝酸盐为1.5mg/L,亚硝酸盐为0.2mg/L。
与该海域常年水质相比,本次实验数据基本一致。
3. 潜水观察本次实验观察到海洋生物种类繁多,包括鱼类、贝类、藻类等。
其中,鱼类种类较多,贝类和藻类分布较广。
4. 拖网采集本次实验采集到海洋生物样品约30种,数量约2000个。
其中,鱼类占主要比例,贝类和藻类数量较少。
5. 采样瓶采集本次实验采集的海水样品将用于后续分析,以了解该海域海水理化性质。
八、实验结论1. 本次实验成功掌握了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为海洋环境保护提供了数据支持。
2. 该海域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指标基本符合正常水平,海洋生态环境较为稳定。
3. 海洋生物种类繁多,鱼类占主要比例,贝类和藻类数量较少。
4. 需加强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监测和保护,确保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
九、实验建议1. 建立健全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定期对海水温度、盐度、水质等指标进行监测。
2.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海洋资源,防止海洋污染。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流程图
现场勘察.污染源及历史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级染调查
生物学调查
监测项目确立与方法的设计的确立
制定监测方法
水样底质等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2021/6/4
10
(1)现场勘查与和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1)工矿、企业的自然条件。 (2)生产原料及产品种、性质等 (3)污染历史与治理状况; (4)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污量。
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4
2. ,国家海洋局新组建了全国立体海洋监测网。该网是利用卫星、 飞机船最近舶、浮标(包括锚定浮、 ARGO浮标、漂流浮标)、岸基监测站 平志愿团等手段构成的海洋监测立体监测系统。任务是对我国管辖的全部 海域时性监测监视。该系统再近岸、近海、远海和远海监测区域以及主要 海洋功能区,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监测,并对海洋赤潮、风 暴潮、海上巨浪、海冰以及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视。如下 面的卫星遥感系统:
2.水体污染调查
(1)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质料,掌握不同时期的流速、流量变化情况; (2)了解沿途工厂,城市排入水域的废水种类,性质;并注意水的色、臭的变化 及海产情况 (3)对底质采样分析(很多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毒物、石油类可沉入水底)
3水体生物学调查:
水生物种类、数量、分布、体内残毒测定等了解水污染状况。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 业资源监测
国家海洋局(南通、上海、宁波、温州、闽东南、厦门)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
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如何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
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如何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一环,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在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一、海洋环境污染监测难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然而,海洋的广阔和复杂性给环境检测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以下是海洋环境污染监测的主要难题:1. 海域广阔:海洋面积广阔,光靠有限的资源和人力很难完成全面的监测。
海洋环境监测需要覆盖大片海域,增加了工作的难度。
2. 多种污染源:海洋环境受到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城市污水等多种污染源的影响,各种污染物质的检测不仅需要针对不同来源制定相应的检测方案,同时还需要综合考虑各种污染源的叠加效应。
3. 监测技术不足:与陆地环境相比,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相对较少。
海洋环境的特殊性,如盐度、水动力学因素等,对监测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解决方案为了应对海洋环境污染的监测难题,环境检测事业单位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强化科研支撑:加大对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提高监测技术水平。
开展海洋环境监测装备的研发和应用,使其更适应海洋环境的特殊性。
同时,加强与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共同攻克监测难题。
2. 建立协同网络:构建环境检测事业单位之间的协同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互通。
通过合作开展联合监测,共同应对海洋环境污染。
同时,加强与相关政府机构、企业的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提升监测效能。
3. 完善监测体系:建立健全的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包括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频次的确定和监测指标的选取等。
采用现代化的监测设备和先进的监测方法,提高监测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4. 提高人才水平:加强对环境检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
通过培训和学术交流,不断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海洋环境监测提供坚强的人力支持。
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
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是保护海洋环境和维护水生态系统稳定的重要任务。
随着经济和人口的不断增长,近岸海域面临着日益严重的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威胁。
因此,建立有效的水质监测体系和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一些重要的近岸海洋水质监测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
一、近岸海洋水质监测1.水样采集与分析对近岸海洋的水质进行监测需要采集一定数量和深度的水样,并进行分析。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溶解氧、 pH值、浊度、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此外,还需要监测有机污染物如重金属、有机磷和有机氯等。
2.自动监测系统近年来,自动监测系统在近岸海洋水质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这些系统能够连续监测关键水质参数,并实时传输数据,提高监测的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监测系统的安装位置应遍布海洋区域,以全面监测海洋水质变化。
3.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一种无接触的水质监测方法,能够提供大范围和高分辨率的水质信息。
通过获取红外光谱和可见光谱信息,分析海洋水体的温度、色素含量和叶绿素浓度等指标。
遥感技术的优势在于快速获取信息,适用于大范围的监测和评估。
二、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1.建立保护区和人工湿地建立近岸海洋的保护区和人工湿地是一种重要的水生态系统保护方法。
保护区的建立可以限制捕捞和破坏性活动,保护海洋生物的栖息地。
而人工湿地则可以增加近岸海洋的自然滤波系统,净化海水和提供栖息地。
2.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源的排放是保护近岸海洋水质的关键。
工业企业应建立和执行严格的污染物排放标准,确保废水经过必要的处理才能排入海洋。
此外,加强农业的管理和监管,控制化肥和农药的使用,减少非点源污染对近岸海洋的影响。
3.海洋生态修复对已经受到污染和破坏的近岸海洋,需要进行生态修复。
生态修复可通过重建海底植物、人工投放海洋生物和人工鱼礁等方式实现,以恢复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对于受损的滨海湿地,及时进行生态修复工作也是重要的保护措施。
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研究
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研究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研究概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的加快进程,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日益增多,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为了有效地保护海洋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该领域的研究进行探讨,并提出发展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建议。
一、海洋监测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拥有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
同时,海洋也是全球气候系统的调节者,对全球气候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海洋面临多种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海洋酸化等。
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必须采取一系列监测措施。
二、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概念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是指通过利用不同领域的技术手段和资源,将各类监测手段整合起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该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先进的遥感技术、海洋物理模型、数据融合和分析等手段。
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具有多种优势,如高时空分辨率、全方位监测、快速响应能力等。
三、空间方面的研究1. 遥感技术遥感技术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卫星和飞机等载体采集海洋的多种数据,包括海面温度、海洋生物量、海洋污染等。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观测和动态监测。
2. 数据融合与分析海洋监测过程中涉及到大量的数据,如何将海洋监测数据与其他海洋数据进行融合和分析是一个关键问题。
通过融合和分析海洋气象、海洋生态、海洋地理等多源数据,可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海洋环境信息。
四、天空方面的研究1. 航空监测航空监测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飞机等载体在海洋上空进行监测,可以获取更高分辨率、更丰富的海洋信息。
2. 卫星监测卫星监测是空天地海一体化海洋监测体系中的核心技术。
通过卫星的遥感技术,可以实现对全球范围内海洋环境的监测。
同时,卫星还可以提供更长时间序列的数据,为长期环境变化的研究提供支持。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
海洋生态监测站建设指南的标准化构建一、选址标准1. 监测站应选址在能代表某一特定海洋生态区域或生态类型的地点,以便进行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监测。
2. 选址时应考虑地理、水文、气象等自然环境因素,以及交通、通讯等便利性。
3. 应尽量避开污染源和人为干扰因素,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设施布局1. 监测站设施应包括实验室、观测平台、宿舍、仓库等,布局应合理、紧凑,方便工作和生活。
2. 设施应考虑抗风、抗浪、抗腐蚀等性能,以及防雷、防震等安全措施。
3. 应配备必要的供电、供水、通讯等基础设施,以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三、设备配置1. 设备配置应根据监测项目的需要,包括水质分析仪、生物采样器、气象观测仪等。
2. 设备应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高可靠性等特点,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应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四、监测方法1. 监测方法应遵循国家或行业标准,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监测。
2. 监测频率和采样点布设应考虑海洋生态环境的季节性和年际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3. 监测方法应具有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以确保监测数据的可比性和可追溯性。
五、数据处理1. 数据处理应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对原始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 数据处理过程中应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避免数据失真和误导。
3. 数据处理应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高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
六、质量保证1. 监测站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质量保证措施应包括设备校准、样品处理、数据审核等方面,并对监测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
3. 应对监测人员进行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海洋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监测和评估方法
海洋保护区管理中的生态监测和评估方法海洋保护区是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及其生物多样性而设立的特殊地区。
生态监测和评估是海洋保护区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群落的长期监测和评估,能够了解其状态、变化趋势及对管理干预的响应,为科学合理地制定管理措施和保护策略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海洋保护区管理中常用的生态监测和评估方法。
一、生态监测方法1. 多指标监测法多指标监测法是一种综合利用多个指标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的方法。
通过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度、群落结构、物种间关系、环境因子等多个指标,能够全面了解生态系统的综合状况。
例如,利用鱼类多样性指标、底栖动物群落结构指标等指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2. 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法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遥感技术的监测方法在海洋保护区管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获取卫星数据,可以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和变化进行实时监测。
遥感技术能够提供水质、海洋植被、海洋生物及其他环境因子的信息,有助于提高海洋保护区的管理效果。
3. 水下摄像监测法水下摄像监测法是一种直接观察海洋生态系统的方法。
通过安装水下摄像头,可以实时观察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行为和生态联系等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提供直观的生物观测数据,有助于准确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和变化。
二、生态评估方法1. 系统评估法系统评估法是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全面评估的方法。
通过建立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考虑生物多样性、营养盐含量、水质等多个要素,评估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评估结果可以帮助制定恢复和保护策略,指导海洋保护区管理工作。
2. 功能评估法功能评估法是对海洋生态系统功能进行评估的方法。
通过评估生态系统的材料循环、能量流动、种群交互等功能,判断其对人类生活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持能力。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评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为海洋保护区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3. 基因监测法基因监测法是通过分析海洋生物的遗传物质,评估生态系统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稳定性,判断其健康状况。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
海洋环境监测概述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物理、化学、生物等因素进行长期、连续、系统监测和调查的科学方法和技术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和维护海洋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将从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内容和方法、现状和问题等方面进行概述。
首先,海洋环境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和演化趋势,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
监测可以获得大量的海洋环境数据,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了解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为科学家研究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原因和机理提供依据。
其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环境监测可以掌握海洋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质量等信息,可以通过监测数据指导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为渔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海洋环境监测对于减少海洋污染和环境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排查各类海洋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持对海洋污染进行源头控制和事故应急处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减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最后,海洋环境监测对于海洋安全具有关键意义。
海洋环境数据可以用于海上交通安全、海洋天气预报和灾害监测等方面,对保障海洋交通安全、减少船舶事故和灾害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物理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温、盐度、流速、波浪和海洋气象等方面的监测,通过对这些物理因素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环流、海洋气象变化以及物理过程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其次,化学环境监测。
这包括海洋水质监测和污染物监测,通过监测海洋水体中的盐度、营养盐、溶解氧、pH值等参数,可以了解海洋水体的养分状况、酸碱度变化以及富营养化和酸化等问题。
同时,还需要对重金属、有机污染物等进行监测,了解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物分布和浓度。
再次,生物环境监测。
这包括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海洋生物数量和分布等方面的监测。
通过对海洋生物的监测,可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状况,为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开展相关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如何进行海洋水质监测与评估
如何进行海洋水质监测与评估海洋水质监测与评估是确保海洋环境健康和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工作。
随着全球海洋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准确了解海洋水质的状况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如何进行海洋水质监测与评估,并探讨其在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中的重要性。
海洋水质监测与评估的目标是获取准确的海洋水质数据,评估海洋环境的健康状况,并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管理策略。
这个过程需要综合运用多个科学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如水质学、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等。
海洋水质监测主要通过收集水样、测量物理化学参数和生物指标,以及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分析。
首先,海洋水质监测需要选择适当的监测站点。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监测需求,监测站点可以选择在近海、沿岸或远洋等不同海区,并考虑到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演变特点。
这些站点应该覆盖到尽可能多的海洋区域,并且在时间上应该有一定的连续性,以便能够有效比较不同时间点的数据。
其次,采样和分析是海洋水质监测的关键步骤。
通过使用先进的水样采集装置,可以在不同深度和位置采集海水样本。
这些样本需要在实验室中进行一系列的分析,以获得关于水质的详细信息,例如溶解氧、温度、盐度、pH值、营养盐含量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收集生物样本(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来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然而,单一的监测结果无法准确反映海洋水质的整体情况。
因此,海洋水质评估是一个综合多源数据的过程。
在评估过程中,需要使用统计学方法来分析和解读数据,以发现潜在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迁移途径,并进行风险评估。
此外,还需要建立多指标和综合指数评估体系,以便对水质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估。
海洋水质监测与评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了解海洋水质的状况可以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和解决污染问题。
全球海洋面临着来自陆地排放、船舶废物排放、油污染等不同源头的重大污染威胁。
通过对海洋水质的监测和评估,我们可以及早采取措施来减少和防止海洋污染,保护珍贵的海洋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北海区新型海洋环境监测评价业务体系的构建
3 .国 家 海洋 局 北海 环 境 监 测 中心 青 岛 2 6 6 0 3 3 )
摘
要 :文章 认 真 总结 了北 海 区海 洋 环 境 监 测 机 构 建 设 、 工作 开 展 等 发 展 现 状 ,
深 入分 析 了监 测评价 工 作 中存 在 的体 制 不 顺 、技 术 落 后 、服 务 水 平 不 高 等 问题 ,结 合 北 海 区实 际情况 ,提 出 了构 建北 海 区创 新 型监 测评价 业 务体 系的建 议 。 关 键 词 :构 建 ;新 型 ;监 测评 价 ;业 务体 系 ;建议
随着 “ 天津 滨 海新 区” “ 河 北 曹 妃甸 循 环 经
倾倒 区 、海 洋 大 气 、海 洋 放 射 性 和 海 洋 二 氧 化 碳 等监 测 工 作 ,编 制 北 海 区 海 洋 环 境 公 报 及 各
济 示范 区” “ 辽 宁 沿 海 经 济 带” “ 河 北 沿 海 地 区
开 发” “ 黄 河 三角 洲 高 效生 态 经 济 区” 以 及 “ 山
* 基 金项 目:海 洋 公 益 性 科 研 专 项 ( 2 0 1 0 4 1 8 0 1 4 ) —— 我 国 海 洋 环 境 监 测 评 价 体 系 优 化 与 综 合 服 务 平 台 开 发 、 国 家 海 洋 局 专 项
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
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方案(一)方案资料:2023年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实施背景介绍海洋环境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但也是全球最容易被破坏与污染的环境之一。
为了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与预警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
目标和任务目标•提高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的质量和效率•实现全国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精准性和普适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任务•建设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实施计划建设全国海洋环境监测网1.在全国重点海洋区域建设监测站点,确保监测站网格化布局2.建立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站点网络,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覆盖和监测3.加强监测站点的设施和仪器设备更新,确保监测数据可靠性和精准性实施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1.制定全国海洋环境监测数据质量控制标准2.建立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对数据质量的监管和控制3.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审核机制,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增加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1.增加海洋环境采集技术和仪器设备的投入和更新2.开展海洋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性能测试和测评,提升仪器设备质量水平3.推广应用海洋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覆盖范围和数据精度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和信息化建设1.构建全国海洋环境监测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可视化和数字化管理2.推广应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持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和分析3.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和信息公开,提高数据利用率和社会影响力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水平1.鼓励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2.建立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创新平台,推进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创新和产业化3.开展海洋环境监测技术培训和交流活动,提高监测人员和技术水平后续工作1.加强海洋环境监测数据应用研究,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利用2.完善海洋环境监测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提高监测管理和技术规范化水平3.加大对高风险海洋区域的监测力度,推动海洋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工作。
对海水的保护有哪些方法
对海水的保护有哪些方法海水资源是地球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海水的保护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方法来保护海水资源。
1.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建立完备的海洋监测体系,监测海水质量、温度、盐度等参数,及时发现污染事件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2. 禁止污水排放:严格限制工业企业和居民的污水直接排入海洋,促进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使用。
同时,开展海洋环境污染和污水处理的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海洋环境保护的意识。
3. 限制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加强对河流和湖泊的监测,及时防止和治理河流和湖泊的污染,并做好持续性的生态修复工作,减少污染物进入海洋的数量。
4. 控制渔业活动:制定科学的渔业管理政策,限制过度捕捞和非法捕捞行为,保护渔种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推广渔具的节能环保型,减少渔具产生的废弃物和海洋垃圾。
5. 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划定不同保护区域的边界,限制捕捞和开发活动,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同时,加强保护区的管理和监测,确保其有效运行和维护。
6. 提倡可持续的海洋经济活动:鼓励开展海洋观光、海洋渔业和海洋能源开发等可持续发展的海洋经济活动,确保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保护海洋环境。
7. 减少海洋垃圾:加强对塑料、玻璃、金属等垃圾的管理和处理,减少垃圾进入海洋的数量。
开展海洋垃圾的清理工作,提高公众对海洋垃圾危害的认识和对垃圾分类的意识。
8. 控制海洋污染物排放:加强对船舶、工厂和农业排放污染物的监管,采取措施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排放,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
9. 保护沿海生态系统:保护珊瑚礁、海草床等沿海生态系统,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限制开发和破坏活动,维持生态平衡。
10. 国际合作与立法: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保护全球海水资源。
制定国际法和法规,建立国际机构,加强海洋环境治理和保护。
综上所述,海水保护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面的监测、科学的管理和良好的环境意识,才能保护好宝贵的海洋资源。
海洋环境监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
海洋环境监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在我们生活的这个蓝色星球上,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71%的面积,它不仅是生命的摇篮,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环境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如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海洋环境监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而标准化与规范化则是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基石,确保了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可比性和可靠性。
标准化与规范化在海洋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首先,它们能够保证监测数据的质量。
在海洋环境监测中,涉及到众多的监测指标和方法,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地区、不同机构所采用的监测方法和设备可能会存在差异,导致监测数据缺乏可比性和一致性。
这样的监测数据不仅无法为科学研究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还可能会误导我们对海洋环境状况的判断。
其次,标准化与规范化有助于提高监测工作的效率。
有了明确的标准和规范,监测人员在进行采样、分析和数据处理等工作时,可以遵循统一的流程和方法,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和错误,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此外,标准化与规范化还能够促进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海洋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全球性的挑战,各国之间需要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
而统一的标准和规范则为这种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基础,使得不同国家的监测数据可以相互比较和共享,共同推动海洋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
那么,如何实现海洋环境监测的标准化与规范化呢?这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
标准体系是海洋环境监测标准化与规范化的基础,它涵盖了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监测设备、数据处理和质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在制定标准时,需要充分考虑海洋环境的特点和监测工作的实际需求,同时也要借鉴国际上先进的标准和经验。
此外,标准的制定还应该具有前瞻性,能够适应未来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发展和变化。
其次,要加强监测设备的标准化。
监测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监测数据的质量。
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
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建设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海洋污染的增加,保护海洋环境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及时有效地识别、监测和预警海洋环境问题,建立一个完善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
一、建设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海洋利用的不断增加,海洋环境问题日益突显。
为了对海洋环境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建设一个全面、高效的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势在必行。
该体系将能够及时获取、分析和报告海洋环境的各项指标,并提供预警信息,以支持科学决策和采取紧急行动。
二、建设目标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准确、实时的监测和预警。
具体目标包括:1. 提高海洋环境监测能力:利用现代化的传感器、监测装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全面、连续、高分辨率的监测,包括海洋水质、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等方面。
2. 加强海洋环境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确保获取充足的、准确的海洋环境数据,并建立专业化的数据分析团队,对数据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和解读。
3. 提供及时有效的预警信息:根据监测数据的变化趋势,提前发现和预警海洋环境问题,包括海洋污染、海洋灾害、海洋气候变化等,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4. 支持科学决策和管理:为相关部门和政府提供科学、可靠的数据支持,促进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海洋环境的有效保护。
三、建设内容海洋环境监测与预警体系的建设涉及多个方面,包括技术设备的引进与更新、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的建立、预警机制的完善等。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建设内容:1. 建设先进的监测设备与技术:引进和研发高精度、高效能的海洋环境监测设备和传感器,包括遥感、卫星监测、水下观测系统等,提高监测的时空分辨率和覆盖范围。
2. 建立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建设覆盖范围广、数据采集能力强的网络,确保及时、准确地收集海洋环境数据。
同时,开发数据处理和分析软件,对大量复杂的数据进行自动化分析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和数据的可靠性。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环境是地球上最为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对维护全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保护海洋环境,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与评估的意义、方法和技术,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
一、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海洋环境监测是指对海洋环境中的水体、生物、岩石和沉积物等要素进行定量观测和数据收集的工作。
海洋环境监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态,发现并预防各种潜在的环境问题,从而保护和恢复生态环境的稳定。
2. 保护生物多样性:海洋生物多样性对于维持海洋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通过监测海洋环境,可以及时采取措施保护重要的物种和生态系统,减少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3. 资源管理和利用:海洋是重要的经济资源领域,监测海洋环境可以为合理管理和利用海洋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污染。
二、海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监测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包括传统观测方法和现代化技术手段。
1. 传统观测方法:传统观测方法包括采样、实地观察和数据记录等。
例如,通过收集水体和沉积物样品,可以分析其中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指标,评估海洋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状况。
2. 现代化技术手段: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化技术手段在海洋环境监测中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通过卫星观测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数据,包括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和海洋水文特征等。
同时,无人船、潜水器和遥控水下机器人等设备的使用也为深海环境的监测提供了便利。
三、海洋环境评估的方法和技术海洋环境评估是指对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系统健康状态的全面评价。
根据评估目的和需要,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技术。
1. 生物指标评估:通过确定特定生物群体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可以评估海洋环境对生物的适宜性和影响程度。
例如,通过对浮游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监测,可以评估水域的富营养化程度。
2. 化学指标评估:通过对水体和沉积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海洋环境中的污染程度和污染物的来源。
海洋监测规范
海洋监测规范海洋监测规范是为了保护和管理海洋资源,监测海洋环境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海洋环境问题而制定的一项规范。
下面是一份海洋监测规范的草案。
草案一、监测目的和范围1. 监测目的: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评估海洋资源的利用状况,发现和预测海洋环境问题,为海洋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范围:包括海洋水质、海底地貌、海洋生态系统、海洋气象等海洋要素的监测。
二、监测方法和技术1. 准确性:监测数据必须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监测方法和技术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2. 工具和设备:选择合适的监测工具和设备,确保能够准确、连续地获取监测数据。
三、监测指标和标准1. 指标选择:选择科学、具有代表性的指标进行监测,包括但不限于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营养盐、悬浮物等。
2. 监测标准:制定相应的监测标准,包括最大容许值、最小容许值、参考值等,以提供一定的评估依据。
四、监测频率和时段1. 监测频率:根据监测目的和要求,确定监测频率,包括定点监测、定期监测和不定期监测等。
2. 监测时段:监测时段应根据海洋环境变化的特点进行合理选择,确保监测数据的完整性和可比性。
五、数据处理和报告1. 数据处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科学的统计、分析和处理,包括数据整理、数据清洗、数据存储等。
2. 报告编制:对监测结果进行报告编制,包括详细的监测方法和数据分析,以及对海洋环境问题的评估和建议。
六、监测质量控制和管理1. 质量控制: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控制制度,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管理机制:建立监测管理制度,明确监测责任和监测报告的审核、发布程序,保证监测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七、监测结果的应用1. 监测结果应用于科学研究、环境评估、政策制定等方面,为海洋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2. 监测结果应及时通报相关部门和公众,增强海洋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公众参与海洋保护。
以上是一份海洋监测规范的草案,具体的内容和细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分析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分析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约 71%的面积,是地球上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
海洋生态系统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如渔业资源、石油和天然气等,还在调节全球气候、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海洋生态系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威胁,如海洋污染、过度捕捞、气候变化等。
因此,对海洋生态系统进行监测和分析,及时了解其变化趋势和健康状况,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是指对海洋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功能和动态变化进行长期、系统、全面的观测和数据收集。
监测的内容包括海洋物理环境(如温度、盐度、海流等)、化学环境(如营养盐、溶解氧、酸碱度等)、生物环境(如浮游生物、底栖生物、游泳生物等)以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等。
通过监测,可以获取大量的海洋生态数据,为后续的分析和评估提供基础。
海洋生态系统监测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现场观测、实验室分析和遥感监测等。
现场观测是最直接、最基本的监测方法,通过在海上设置观测站点,定期采集水样、生物样本等,并进行现场测量和记录。
实验室分析则是对采集回来的样本进行详细的化学和生物学分析,以获取更精确的数据。
遥感监测则是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对大范围的海洋区域进行快速、宏观的监测,可以获取海洋表面温度、叶绿素浓度、海冰分布等信息。
在进行海洋生态系统监测时,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监测网络和监测体系。
监测网络应覆盖不同的海洋区域,包括近岸海域、河口、海湾、大洋等,以全面了解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
监测体系应包括监测指标的确定、监测方法的选择、监测频率的设定、数据质量控制和管理等方面。
同时,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数据共享,提高监测的效率和水平。
海洋生态系统分析是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解释,以揭示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和内在机制。
分析的方法包括统计分析、模型模拟和生态评价等。
统计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监测数据的分布特征、相关性和趋势等。
海洋工程中的环境监测与评估
海洋工程中的环境监测与评估在当今世界,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断深入,海洋工程的规模和数量日益增加。
然而,这些活动在为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各种影响。
为了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海洋生态平衡,海洋工程中的环境监测与评估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海洋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和敏感的生态系统,它包括了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以及海底地形、海洋气候等多个方面。
海洋工程,如海上油气开采、港口建设、海底电缆铺设等,可能会导致海洋水质污染、海洋生态破坏、海洋生物栖息地丧失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因此,通过科学的环境监测和评估,我们能够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情况,预测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防范和治理。
环境监测是海洋工程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
它通过对海洋环境中的各种参数进行定期或连续的观测和测定,获取有关海洋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信息。
监测的内容通常包括海洋水质、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海洋气象和海洋水文等方面。
例如,对海水中的化学污染物(如石油、重金属、农药等)的监测,可以了解污染物的种类、浓度和分布情况,评估其对海洋生态系统的潜在危害;对海洋生物的监测,可以了解生物多样性的变化、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结构的改变,以及生物的生长、繁殖和健康状况,从而反映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
在海洋工程环境监测中,监测技术和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监测技术包括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遥感监测、自动监测站等。
现场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是传统的监测方法,它可以提供较为准确和详细的环境数据,但监测周期长、成本高,而且难以实现大面积和连续监测。
遥感监测则利用卫星、飞机等遥感平台,获取大范围的海洋环境信息,具有快速、宏观、动态的优点,但监测精度相对较低。
自动监测站可以实现对海洋环境参数的实时连续监测,数据时效性强,但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
为了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质量,通常需要将多种监测技术和方法相结合,形成一个综合的监测体系。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与方法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方法是指用于对海洋环境进行实时、连续和定量监测的技术和方法。
海洋环境监测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以及预测和应对海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海洋环境监测体系和常用的监测方法。
一、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海洋环境监测体系是由监测设备、观测站点、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以及各种监测项目组成的系统。
海洋环境监测设备主要包括各种传感器和仪器,用于测量海洋水体的温度、盐度、溶解氧、浊度、光强等参数,以及海洋底质的颗粒物、有机物含量等。
观测站点是指分布在不同海域的固定观测点,通过布设在这些点上的传感器和仪器来进行实时监测。
连续、定量、实时的海洋环境监测数据通过数据传输和处理系统传输到监测中心或相关机构,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并提供给用户。
海洋环境监测体系的合理布局对于监测海洋环境的全面与准确至关重要。
根据不同的目的和需要,可以布设观测站点在海洋中不同的位置,如近海、中海和远海区域。
观测站点的布置应该兼顾空间分布均匀性和监测点密度。
同时,观测站点的建设与运维工作也需要具备高度的可持续性。
二、常用的海洋环境监测方法1.传统采样分析法:传统采样分析法是海洋环境监测的基本方法,通过采集海洋水样或底质样品,进行实验室分析来获得环境数据。
传统采样分析法适用于对特定物质或参数进行分析的场景,如水质监测中的pH值、盐度、营养盐等参数的测定,以及海洋底质中的有机质含量等。
2.海洋遥感监测法:海洋遥感监测法利用卫星、飞机等载荷携带的遥感仪器,通过接收和处理遥感数据来获取海洋环境信息。
常用的海洋遥感监测方法包括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等。
海洋遥感技术具有广覆盖、高时空分辨率等优势,可用于监测大范围海域的水温、叶绿素浓度、海浪高度、水色等参数的变化。
3.海洋传感网络监测法:海洋传感网络监测法是利用分布在海洋中的传感器和仪器通过互联网进行数据传输和处理,实现对海洋环境的实时监测。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随着人们对环保意识的增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其在国家海洋战略和可持续发展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从技术规程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两个方面给大家介绍关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
一、技术规程应包括的内容:1. 环境监测标准。
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应包含一系列的环境监测标准,用于监测环境中的各种污染物排放、海水温度、流速等参数。
2. 监测设备标准。
定期检测、维护监测设备是非常必要的,其标准也应该被规程所包含。
如何维护设备、检测设备、使用设备等。
3. 数据分析与评估标准。
得到监测数据之后,也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使得数据的管理和使用更规范。
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和评估,也应该列入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中。
二、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1. 水质监测。
水质监测可以监测水中的溶解氧、浊度、化学需氧量、总磷、毒性物质等关键参数。
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识别水体中的污染源,更好地找出重点污染区域,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理。
2. 海洋生态采样。
采样可以获取到海洋中的有生命的物质,如浮游植物、底栖生物等,对它们的数量、种类和状态进行分析,从而解决降低生态质量和保护海洋生物的问题。
3. 海洋遥感监测。
利用遥感技术可以获取到进行海洋生态监测所需的海洋土地信息,包括海洋的图像、测量等。
它的优点是信息搜集速度、成本低,同时覆盖范围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技术应用是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几大方向,而具体的技术体系还需根据实际场景进行设计。
因此,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规程在实际应用中要灵活、适用性强,并能够针对不同的业务需求对具体的技术细节进行调整。
综上所述,规程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监测技术的推动和应用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继续关注其发展,进一步优化监测技术和规范运用,从而更好地保护海洋这一全球公共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 学 需 氧 碱性高锰酸钾法 量 活性磷酸盐 磷钼蓝分光光度法
GB17378.4—1998
铅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GB17378.4—1998 度法 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17378.4—1998
GB17378.4—1998
砷
亚硝酸盐— 盐酸萘乙二胺分光 GB17378.4—1998 氮、 光度法 锌镉还原法或镉柱 硝酸盐—氮、 GB17378.4—1998 还原法
水深
测深仪法 或 测 深 绳 GB12763.2—91 法 目视法 目视法 GB17378.41998
风向
风速风向仪 GB 12763.2—91 测定法
干湿球温度 GB 12763.3—91 计测定法
透明度 海况 风速
气温
GB 12763.2—91 气压
空盒气压表 GB 12763.3—91 测定法
粪大肠杆菌 弧菌数量
异养细菌总数 叶绿素a 浮游植物 总氮 总磷 挥发酚
发酵法 平板计数法
平板计数法 分光光度法或荧 光法 计数法 碱性过硫酸钾氧 化法 过硫酸钾氧化法 4-氨基安替比林 分光光度法
GB17387.7 参见附录A
GB17387.7 GB17387.7 GB17387.7 参见附录B 参见附录C GB17387.4
海洋污染物监测 1陆源排污口邻近海域监测
流程图
现场勘察.污染源及历史调查
工业污染源调查 水体污染调查
级
生物学调查
监测项目确立与方法的设计的确立
制定监测方法
水样底质等的采集、保存和预处理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1)现场勘查与和污染调查
1.工业污染源调查
(1)工矿、企业的自然条件。 (2)生产原料及产品种、性质等 (3)污染历史与治理状况; (4)污染物的种类,性质及排污量。
海洋监测体系如下图:
国家海洋局北海环境监 测中心 辽宁省海洋环境监测 总站
国家海洋局(北海、秦皇岛、大连、烟台、青岛、天津)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 (大连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丹东市海洋环境预报、营海市环境监测、盘锦 市海洋环境监测、锦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葫芦岛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 中心 (秦皇岛市海洋监测、唐山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沧州市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2)监测项目确立及监测频率与 时间
水文气象
1 检 测 项 目
2监测频率与时间
水质
沉积物(选测)
生物(选测)
水质监测一般每年4次,监测月份为3月、5月、8月和10月。 沉积物监测一般每年1次,监测月份为8月。 生物监测一年监测1次,监测月
(3)水样.底质等的采集、运输及预处理
水样采集
海洋污染以河口、沿岸地段最为严重。因此,除在河口、沿岸设点外,还可以 在河流入口的中心向外半径10~30km区域设若干横断面,并在每个断面上每隔~ 10~15km设一个采样点,且要采集不同水深的水样。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化学需氧量 pH值
氨氮 硝酸盐 亚硝酸盐 活性磷酸盐 硅酸盐 汞(Hg)
碱性高锰酸钾法 pH计法
次溴酸盐氧化法 镉柱法或锌镉还 原法 盐酸萘乙二胺分 光光度法 磷钼蓝分光光度 法 硅钼黄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选测 必测 选测
沉积物监测 项目
总汞、镉、铅、铜、砷、油类、DDT、多氯联苯、 硫化物、有机质、粪大肠杆菌
异养细菌总数、总磷、总氮、底栖生物
②.海洋区监测频率:a.常规监测,水质监测每月一次;沉积物监测每季度一次; b.应急监测 2水样.底质的采集.保存及预处理
3.分析方法 1.水质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六六六 滴滴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B17378.6—1998 GB17378.6—1998 GB17378.6—1998
无火焰原子吸收 GB17378.6—1998 分光光度法
多氯联 气相色谱法 苯
2海水增养殖区监测
1.监测项目与监测频率的确定
必测
①
检 测 项 目
水质监测 项目
水温、透明度、化学需氧量(COD)、pH、溶解 氧(DO)、盐度、无机氮(氨盐、硝酸盐、亚硝 酸盐)、活性磷酸盐、油类、叶绿素-a; 总氮、总磷、汞、镉、铅、铜、砷、硅酸盐、弧 菌数量、异养细菌总数、浮游植物、挥发酚
二、海洋环境监测方法
(一)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二) 、海洋污染物的监测
(一)海洋环境要素监测
1 水文要素监测主要有:水深、水温、盐度、海流、波浪、水色、透明
度、海冰、海发光等观测 其观测方式:①大面观测; ②断面观测; ③连续观测。 一些海洋要素的观测方法 项目 表层温度 深层温度 密度 监测方法 直接测量 深层温度计法.颠倒温度计法等 数值计算法
南 海 区
广西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海南省海洋监测预报 中心
2. ,国家海洋局新组建了全国立体海洋监测网。该网是利用卫星、 飞机船最近舶、浮标(包括锚定浮、 ARGO浮标、漂流浮标)、岸基监测站 平志愿团等手段构成的海洋监测立体监测系统。任务是对我国管辖的全部 海域时性监测监视。该系统再近岸、近海、远海和远海监测区域以及主要 海洋功能区,全面开展海洋环境质量和海洋生态监测,并对海洋赤潮、风 暴潮、海上巨浪、海冰以及海上溢油等海洋环境问题进行监测监视。如下 面的卫星遥感系统:
监测项目
水温
分析方法
水温表法
引用标准
GB17387.4
监测项目
镉(Cd)
分析方法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引用标准
GB17387.4
盐度
透明度 溶解氧
盐度计法
目视法 碘量法
GB17387.4
GB17387.4 GB17387.4
铜(Cu)
砷(As) 油类
火焰原子吸收分 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紫外分光光度法
铜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17378.6—1998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 17378.5—1998
镉
铅 砷 汞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17378.5—1998 硫化物
离子选择电 极法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GB 17378.5—1998
GB 17378.5—1998 GB 17378.5—1998
盐度
光学测定盐度法.比重测定盐度法.声学测定 盐度法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 2。海洋化学要素监测:主要为溶解氧、总碱度、活性硅酸盐、活性
磷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总磷、总氮、总碳。其一些监测方法如下图; 一般包括溶解氧(DO)及其饱和度、总碱度(AIK)、活性硅酸盐(SiO3-Si)、活 2.1海上污染物的来源 性磷酸(PO4-P)、硝酸盐(NO3-N)、亚硝酸盐(NO2-N)、铵盐(NH4-N)、氯 海洋污染 化物、总磷(TN)、总氮(TN) 、总有机物 (TOC)、溶解有机碳(DOC)。
国家海洋局(南通、上海、宁波、温州、闽东南、厦门)海洋环 境监测中心
(连云港市、盐城市、南通市)海洋环境预报监测中心
(宁波市海洋环境监测、嘉兴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舟山市海 洋环境监测预报、泰州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温州市海洋环境监 测)中心 (北海厦门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宁德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 抚州市海洋与渔业技术大连、莆田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泉州 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漳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与预报)海洋环境 中心 国家海洋局(汕尾、珠海、北海、海口)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北深圳市、赣州市、汕头市、惠州市、东莞市、广州市、中山 市、珠海市、江门市、阳江市、广州省茂名市、湛江市)海洋与 渔业环境监测中心 (北海市、钦州市、防城港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测中心 海口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无火焰原子吸收 GB17378.5—1998 滴滴涕 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法 原子荧光法 GB 17378.5 GB 17378.5 多氯联 笨
四、生物质量监测
石油烃 荧光分光光度法 GB17378.6—1998 砷
原子荧光分光光 度法 GB 17378.6
总汞 镉 铅
原子荧光分光光 GB 17378.6 度法 无火焰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法 GB17378.6—1998
2.沉积物监测项目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汞(Hg) 镉(Cd)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监测项目
硫化物 有机质
分析方法
GB 12763.3—91
风速风向 GB 12763 仪测定法
表层水温表 GB 17378.41998 法
天气现象 目视法
水温
二.水质的分析方法
监测项目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监测项 目
镉
分析方法
引用标准
盐度
盐度计法
GB17378.4—1998
无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 度法
GB 17378.4—1998
北 海 区
河北省海洋环境监测 中心 天津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山东省海洋监测中心
(青岛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滨州市海洋环境监测、东阳市海洋环境 监测预报、山东省潍坊市海洋环境监测、烟台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 威海市海洋环境监测、日照市海洋环境监测预报)中心
国 家 海 洋 监 测 中 心
海 东 区
国家海洋局东海环境 监测中心 江苏省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上海市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浙江省海洋环境监测 预报中心 福建省海洋环境与渔 业资源监测 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 监测中心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环 境监测中心
油类
紫外分光光度法
GB17378.4—1998
硫化物
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
GB 17378.4—1998
氨—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