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案.doc

合集下载

流行语言考试题及答案

流行语言考试题及答案

流行语言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选项不是2023年的流行语?A. 元宇宙B. 躺平C. 内卷D. 互联网+答案:D2. “打工人”一词最早起源于哪个国家?A. 中国B. 日本C. 韩国D. 美国答案:A3. “佛系”一词用来形容哪种生活态度?A. 积极进取B. 随遇而安C. 悲观消极D. 极端狂热答案:B4. “社畜”一词在流行语言中指的是?A. 社交达人B. 社交恐惧者C. 社交动物D. 被工作压垮的人答案:D5. “后浪”一词用来形容哪一类人群?A. 老年人B. 中年人C. 青少年D. 儿童答案:C6. “硬核”一词在流行语言中通常表示?A. 强硬的B. 核心的C. 困难的D. 技术含量高的答案:D7. “我太难了”这句话通常表达的是什么情绪?A. 高兴B. 兴奋C. 沮丧D. 愤怒答案:C8. “柠檬精”一词用来形容哪种人?A. 乐观的人B. 悲观的人C. 嫉妒的人D. 善良的人答案:C9. “锦鲤”在流行语言中通常指代什么?A. 好运的象征B. 一种鱼C. 一种食物D. 一种游戏答案:A10. “塑料姐妹花”指的是?A. 真正的好朋友B. 表面友好,内心不和的朋友C. 塑料制成的花D. 一种植物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________”一词用来形容那些表面上看起来光鲜亮丽,但实际上内心空虚的人。

答案:表面光鲜2. “________”一词指的是那些在社交媒体上频繁发布自己生活点滴的人。

答案:晒生活3. “________”是指那些在网络世界中拥有高人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鲜为人知的人。

答案:网红4. “________”是指那些在社交媒体上发布虚假信息,误导公众的人。

答案:键盘侠5. “________”是指那些在网络世界中拥有大量粉丝,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鲜为人知的人。

答案:网络红人6. “________”是指那些在网络世界中拥有高人气,但在现实生活中却鲜为人知的人。

【2019-2020】“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2019-2020】“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阅读试题及答案-word范文模板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阅读试题及答案流行语折射多元文化心态所谓流行语,是指在某一时期、地域中出现的、广为流行的语汇。

它以鲜活的形式来表达特殊的含义,丰富了我们的话语空间,对原生态的生活形式和内容有很强的概括性,又不失幽默、调侃的意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传媒的发达,尤其是网络的异军突起,流行语往往在一夜之间传遍社会的各个角落。

流行语无一不是社会现实、社会风尚的某种折射,借助于网络等传媒,犹如插上了翅膀,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

我们注意到,流行语的流行速度正在加快,有时甚至就在几秒钟的时间内流行开来,由于这些流行语契合了现代人的某种心理期待,产生了共鸣,成为其快速流行的社会心理基础。

其实,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总有属于这个社会、这个时代的流行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风”,何尝不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现在我们翻看《诗经》,依然能够品味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和价值取向。

美国、日本等西方发达国家,每年都有相当规模的流行语调查和发布,日本去年的“U-can 流行语大奖”颁奖仪式上,出自宫崎县知事东国原英夫之口的“必须做点什么”及高中生高尔夫球选手石川辽的昵称“腼腆王子”获得大奖。

关于获奖理由,评委会表示,东国原这句当初用在知事选举的口号“触动了日本全国男女老少的心弦”;在低调羞涩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的今天,石川选手独有的自然无造作的表情“让日本人产生怀旧之感”。

“‘流行语’的情况比较复杂,有的属于社会热点,有的属于网络语言,有的是商业化助推的结果。

” 留美博士、传播效果研究学者、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周培勤说,流行语属于典型的大众文化,有鲜明的大众文化的特点,以前可能是小范围的传播,现在由于借助于现代传媒,能够很快地在社会上传播,应该说,流行语的流行,是社会文化有活力的表现。

2020年年语文中考试题解析6——8题

2020年年语文中考试题解析6——8题

九年级上册
取。
级上册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
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七乡年级。级上下册册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
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九年级下册 级上册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关键词句的理解。要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和用法。 正确;C.有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不是写诗人 “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而是由眼前的孤独 激发出对未来团聚欢乐的憧憬,以将来的乐反衬今夜的别离之苦。 “何当”是何时将要。
诗词内容、 主旨情感 理解题建 议: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 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 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 功的壮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达了诗人对边塞奇异壮美风光的 喜爱之情。
起来了。 (2)在 A、B 两处分别补写恰当的文字,使文段语意完整。(2 分)
解析:根据前文“语言不只是表情达意的工具,还是思维的具体呈现” 论述了语言的两个方面,一是表情达意,二是思维。A 空,根据语段的 中心话题可知,因为我们选择“简单的网络流行语”,带来表情达意的 简单化。B 空,这里是阐述选择流行网络语言让思维简单化的弊病。据 此作答,填写“浅薄的思维方式”等即可。
原题再现
8.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中考语文试卷字体字号

中考语文试卷字体字号

中考语文试卷字体字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2020年,“内卷”一词成为风靡一时的“时髦”词汇,入选《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

当下,这一概念已被运用到政治学、经济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泛指这些领域中消耗性的、过度的竞争现象。

近日,知乎社区话题“怎样通俗易懂地解释内卷是什么意思”的访问流量已超过500万,回答超过1000条,大致有两种代表性的回答:一种情况是在没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内部人浮于事,没有业务,员工在大量表面工作上浪费时间,呈现出一种低水平状态里循环往复的样貌。

另一种情况是本来某团队每天工作八小时,准点下班,然而其中有一人因想多赚点钱,开始加班一小时。

每月都能涨工资的梦想计划使得大家都开始效仿加班一小时、两小时,由此便诞生了所谓的“996”(每天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每周工作6天)工作制。

分析这两种情况,可以看出员工每天看似忙于复杂化、精细化的工作,实则没有带来工作效率的提升,更没有带来收入的大幅上涨。

所以“忙而无用”“穷忙煳口”虽在形式上表现为青年群体在工作、学习等方面的一种生活样态,实质上却反映出青年群体面对自我价值实现、工作制度、社会环境等问题时所作出的妥协,表现了青年群体中低效率或无效率化的“内卷”特征。

有学者提出“过度竞争造成了产业内的生产能力大面积闲置,阻碍了稀缺经济资源向效率更高的产业部门转移”。

从传播学分析网络流行语

从传播学分析网络流行语

从传播学分析网络流行语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交际场所网络语言也成为了人们平常使用最频繁的语言形式之一.网络语言的主要使用主体是青年一代,他们思维活跃富有创造力.因此创造出了形式丰富的网络语言.网络语言呈现出的娱乐化,随意化,幽默化等特征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使用群体的存在,网络语言是他们表达思想价值观念,寻求身份认同的重要工具.网络空间中使用的网络语言构成了新的更为复杂的“拟态环境”,各种文化价值思想主义都混杂在这个“拟态环境”中.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变得更加间接复杂..网络语言一方面是现当代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物质载体,社会重要的价值观精神文化都集中体现在网络语言中.另一方面网络语言改变着人们的思维生活方式,改变了人们的文化价值取向。

网络流行语传播的主体特征在传播学理论中,传播者也被称作信源,指的是传播行为的引发者在社会传播中,传播者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或者组织.受传者也被称作信宿,指的是信息的接受者和反应者,受众并不是被动接受传播者所传递的信息,受传者可以通过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影响传播者的传播行为,受众的反馈对于传播者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考虑因素网络语言的主要创造者和使用者是互联网的使用者.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于,他们即是网络语言传播过程中的传播者,同时也是受传者,即受众.在网络语言的传播过程中,他们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结构等可以影响网络语言的流向和传播方向据CNNIC2012年的网络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网民的最主要的三个年龄阶段为10~19岁,20~29岁,30~39岁.他们所占的比例超过了70%.而从他们的职业结构分析得出,学生是网络语言使用的绝对主力军.这些数据显示出年轻化是网民的第一个明显特征.网民的年轻化使得互联网的发展也随之年轻化,互联网呈现出娱乐化,快捷化和易变化与之相适应,网民年轻化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基础,同时也是网络语的不规范、粗俗化、随意化的重要原因.作为受众的年轻网民正处于学习阶段,他们对社会对人生的都停留在表面感性认识阶段,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容易受到外界流行事物的影响他们对于流行的文化,热议的社会热点事件没有判断能力.再加上因为网络交际名性的特点,在群体暗示和群体感染以及趋同心理的作用下,很容易行为偏激,产生网络语言暴力现象互联网是网络语言赖以生存发展的土壤,网络媒介是网络语言传播储存的空间.网络媒介的独特性质,也影响着网络语从传播媒介的发展史来看,每一种新媒介形式的出现,都不可能是独立地承担着传递信息的功能.人类的传播历史是几种媒介传播叠加的过程.因此,作为第四媒介的互联网产生之后,它虽然兼备了报纸,广播,电视的诸多特点,但是,它仍然不能取代传统媒介的一些功能.每种媒介都有自己的有点,例如报纸方便携带,广播能让听众边听边干活,电视是集视觉听觉为一体的,能给观众带来强烈视觉感受的媒介,爱众在选择媒介的时候往往是没有排他性的近观近几年活跃在网络空间的网络语言,有许多网络流行语,网络热词的传播过程,是几种媒介共同作用的结果.报纸,电视和网络媒介三者之间的互动,使得这些流行语,渐渐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进入了人们的日常交流用语范围网络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不管是传统纸媒,还是电视媒介,都正在于网络密切融合.网络媒介与这两种媒介的融合,一方面网络媒介扩大了自身的影响力,引领着网络亚文化的发展和产生:另一方面媒介也从网络空间中吸取网络文化,扩充自身。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中图分类号】g640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

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

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

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

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嬛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

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

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网络流行语与思维》阅读答案

《网络流行语与思维》阅读答案

《网络流行语与思维》阅读答案网络流行语与思维①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一种思维的工具;不仅塑造了我们的社交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认知方式。

当我们在说流行语的时候,流行语也不可避免地影响到我们的思维活动。

②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当然有新鲜、活泼、接地气的优点,但由于网络传播极为快速,因而也存在三个明显的缺点:浮夸化、标签化和浅薄化。

浮夸化就是追求夸张的语义表达,动不动就封“王”称“霸”,说“神”道“仙”,语不惊人死不休。

标签化就是把复杂的社会现实、复杂的人物事件,都粗线条地划分为有限的类别。

浅薄化就是不追求形义配合的深层语言趣味,而只进行形式上的浅加工,能夺人眼球就够了。

比如蓝瘦香菇(难受想哭)、集美(姐妹)等等谐音梗,究其实质只是换了一个别字记音,和修辞中巧妙的谐音双关不可同日而语。

③网络流行语的这些缺陷肯定会对使用者的思维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长期使用浮夸的流行语,就会养成一种过度夸张的思维习惯,用情感的宣泄来代替理性的明辨。

对习惯使用网络语言的一代人来说,似乎所有的东西都是被放大的,好像说出的任何话语都是加上一个感叹号的,都是以“哇哦”“哇塞”这样的情绪表达出来的,但是对精微细腻的思想感情却缺少了识别和表达的能力。

④热衷于到处套用网络流行语,也很容易简化思维活动,采用“贴标签”的方式去和对象打交道。

仔细辨析的话,就可以发现标签的类型就那么几组,只不过是换了一个热点事件就换一个新表达,比如“社畜”“996”“打工人”流行的时间不同,但都表达了一个核心意思,并没有太多观念上的创新。

在人际交往中,按照这样简单分类的方式去评判对象,我们就不愿意去深入体会一个人身上的复杂性和全面性,而是用“懂王”“小镇做题家”“直男”一下子就对号入座了。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网络语言暴力频繁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即使在赞扬别人的时候也不例外,所有和疫情斗争的人都是“逆行者”,不再去思考“逆行”的具体过程和压力,不再去思考不同逆行者的细微差异。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成为社会语言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致力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及其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形成。

(1)童话语童话语·童谣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通过简洁有趣的语句,使特定情景更形象生动。

如:“白雪公主与七位小矮人”、9婴熊的故事”等,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上大量使用。

(2)拼音缩写网络上广泛使用拼音缩写,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意义。

如:“哈哈”(HaHa)表示开心,“大家一起来(dajia yiqi lai)”表示所有人一起参与。

(3)英文及混合语英文及混合语也是常见的构词方式。

混合语是将中文与英文混合组成。

例如,在网络上流行的“滚出去!真空!”(Gone out! Vacuum!),表达的是对某种行为的憎恶,也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1)简短而易懂网络语言特点是简短而易懂,多用一句话来表达某种情绪或价值观。

例如:“人到中年”(Renzhongnian),用来表示人从年轻到中年,多变化一下,就能配合不同场合,如:“人到中年,精神自然更佳”。

(2)以网友为中心网络流行语通常以网友为中心,有大量的模仿、致敬、互动等,可以紧密地结合,并得到网友的肯定和喜爱。

(3)模仿自然大众文化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自然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如童话故事、影视剧台词等,它们被网友们大量使用,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形成主要通过童话语、拼音缩写、英文及混合语等构词方式。

它具有简短而易懂的特点,以网友为核心,模仿自然大众文化。

网络流行语对于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网络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文字特征。

【2019-2020】冷眼看“热词”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2019-2020】冷眼看“热词”阅读答案-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冷眼看“热词”阅读答案冷眼看“热词”“热词”是指来源于突发事件或社会现象,经过形象、鲜明和恰当的隐喻性总结,让人们更深刻地记住关键信息的公共焦点词语。

近年来,中国互联网上流行的“热词”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新潮网络语言。

“打酱油”、“俯卧撑”乃至“被××”之类的热词从词语本身找不到任何流行的理由,而且这些词语往往不是逐渐扩散,而是瞬间的爆发。

显然这类热词不是像以往的许多网络语言那样因词语本身的娱乐性导致了流行,大多是因突发的社会事件传播得以派生,而且这类热词几乎无一例外具有较多的政治讽刺意味,反映的是社会“杯具”何其多,人们认为这是中国政治走向民主的一种方式,是中国网络政治化的一种体现。

中国的改革开放自90年代末以来进入了深水区,政治改革尤其步履维艰。

在这种现实状态下,网络的政治化可以说是公众表达的常规通道堰塞而造成的政治话语溢出现象。

而网络的确为当代中国民众提供了一种新的政治表达可能,有人因此而乐观地预言网络将成为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建设进程的重要力量。

可实际上,人们上网发表意见可能是自由的,但信息如何传播却完全由不得自己,各类网络运营者操控着网络信息的传播。

热词的出现使网络传播形势有了一些改观。

一个本来难以扩大影响的社会信息,由于被人从中提炼出具有讽刺性乃至黑色幽默意味的隐喻词语而产生了“陌生化”的情景效果,随即因为网上读者的关注和分享而成为口头禅并被强力传播,进而迅速走红成为热词。

显然,热词热起来的社会学原因在于网民自发形成的积极介入态度。

在网络日益被运营者操控的形势下,这种对传播的主动介入可以说是普通网民对“被传播”现实的一种反抗。

热词之所以会“热”,也和它的接受环境分不开。

在媒体自身权威性不够却又面对公众质疑时,许多“专家”和“权威机构”常常会冒出来强化信息的权威性。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案.doc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案.doc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案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原文: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20xx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20xx—20xx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xx年数量激增为33个。

20xx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xx年 "囧""雷人",20xx年"杯具",20xx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

20xx 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如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 "做俯卧撑"等,20xx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xx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

这说明20xx年至20xx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

中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网络流行语

中考语文非连续文本阅读练习:网络流行语

阅读下面的实用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岁末年终,又到了流行语大盘点的时候。

“破防了”“YYDS(永远的神)”“什么是快乐星球”“内卷”等开始竞争年度词,在2021年的内存条里占据一席之地。

②我的朋友圈平均两天出现一个“YYDS”,最近有被“破防了”赶超的趋势。

流行语是一种代表年轻的身份密码,等待同类接收、识别、会心一赞。

可当一个热词反复出现在聊天记录、综艺字幕、电梯广告、视频弹幕里时,它的诙谐和巧妙之处就被一次次稀释了。

③毫无技术含量的表达和缺乏趣味的文字,正在逐渐消磨我们的语言能力。

根据本报社会调查中心对 2002名受访者的调查,76.5%的人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

在豆瓣成立的“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里,有22万参与者求教怎么形容冰糖葫芦好吃、有什么能代替颜文字。

④“失语症患者”离文字越来越理,症状是容易大惊小怪、抛弃句号,因为句号意味着冷漠不满和谴责的语气,只有感叹号才显得热情。

他们也放弃遣词造句,需要表达时就打开图库贴张“说大事专用图”“不配图我总觉得不专业”“我是来凑图滴”;写文章要三行插入两个表情包,文字不再用来讲逻辑和故事,只呈现情绪和状态。

⑤渐渐地,我们连100字的点评也凑不满了,微博也都是零碎的叱语。

阅读和书写长文更显吃力,能够领悟别人所表达的意思,并且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成为一种逐渐稀缺的能力。

⑥摧毁我们语言能力的并不是流行语,而是我们不再思考。

语文教育改革者叶开先生在《对抗语文》一书中说:“一个人阅读量有限,不知道知识的传承关系,很容易就会拿一个小山包当华山,在那里杀猪一样抒情。

”在看似有趣的流行语外衣下,包裹着干瘪的灵魂。

⑦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写道:“我的语言的界限意味着我的世界的界限。

”复制流行语是容易的,但精确地形容思想、感受、味觉、气味,用别人未曾用过的表达,去触碰那些存在却未被注意和书写的地带,才是有价值的,也是永恒的。

⑧语言是活的,流行语自有归处,我们宁可发明些辞趣,也别让自个儿的大脑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

2020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流行语的生命力》练习及答案

2020中考语文议论文阅读《流行语的生命力》练习及答案

(12分)阅读下面文段,回答下列各题。

流行语的生命力①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一些流行语热起来,“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说出了不少人对诗和远方的幢憬;体内爆发的“洪荒之力”、点然了不少人挑战自我的“小宇宙”;而“新四大发明”,更是带火了“秒杀”“刷脸”“抢红包”“高铁游”等一批热词……这些流行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时代的发展进步,也折射出人们的精神气质。

②语言是交流信息的工具、表达思想的手段,影响着人们对自我和社会的认知。

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实验:六名专业摄影师为同一个人拍摄肖像,拿到的却是不同的身份资料,为了“准确传达”这样的信息,六张肖像照最终迥然不同。

有时候,哪怕只是一个语言标签,也容易让人先入为主,进而反作用于人的情绪和思想。

从这个角度看,一个语汇的背后,往往涉及一系列的价值判断。

③现实生活中,还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只是热衷于简单粗暴地“贴标签”,传递极端的情绪、使用夸张的表达,渲染或消极、或焦虑的心态,这样的语汇如被滥用,难免给社会心态造成不良影响。

比如,有人用“杠精”来形容动辄抬扛的情形,可如果只是生活上有不同看法、工作中提出改进意见就被如此称呼,岂不冤枉?又比如,有人用“积极废人”指称那些爱给自己定目标但永远做不到的人,如果仅停留在揶揄或自嘲层面,奋斗的意义又该如何安放?实际上,不论是“隐形贫困人口”还是“逃避性沮丧”或是“口头学渣”,这些网络热词看似调侃,实际上却是用贴负面标签的方式传递着焦虑,不经意间放大了一部分并没有那么大的负面情绪。

④传播学里有个概念叫“沉默螺旋”,是说当人们发现自己的观点处于少数或者容易被批驳时,会选择沉默来防止被孤立。

然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对媒体的影响增大,有学者提出“反沉默螺旋”现象:曾经的“一己之见”“片面认识”“表面意思”,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条件下,反而比以往更容易传播。

一些网络流行语,正是因为抓住了人们对困难际遇、负面情绪的代入感而走红一时。

我们需要认识到,被情绪裹挟的判断不会令人信服,被标签标注的生活无法让人热爱。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版18:文字材料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版18:文字材料分析

2019-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详解版18:文字材料分析3、【2012·贵州安顺】8、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回答问题:(4 分)4、网络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网络语言也特别流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一些语言——“给力”“神马都是浮云”“杯具”“洗具”“‘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我爸是李刚”……5、请分析上面这些网络语言流行的原因。

并谈谈你是如何看待这种语言现象的。

6、答:7、【答案】8、(共4 分)原因:语言形象生动,诙谐幽默,反映现实。

(2 分,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8、看法:(2分。

言之有理、语言通顺即可。

)9、【2012·江苏徐州】请你根据提供的材料并结合自己的理解,对下面的问题展开探究(3分)4月23日,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5年定下的“世界读书日”。

之所以选择这个日子,是为了纪念在这一天出生或逝世的塞万提斯、莎士比亚这样一批著名作家,也是在提醒人们,阅读可能是又一面临“消亡”的事物,尽管现在阅读物和阅读形式空前多样。

调查显示,目前,全国人均每天读书时间不足15分钟;只有 5.6%的国民知道身边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有74.4%的国民表示身边没有阅读活动或阅读节,另有20.0%的国民表示不知道身边是否举办过阅读活动;65.5%的国民希望当地有关部门举办阅读活动。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人均每年购书量不到5册,国民阅读率连年下降,每年有超过一半的识字成人一本书也没读过。

而700万人口的以色列却有100万人拥有借书证。

问题:如何改变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请你提出几条建议。

(至少写出三条)【答案】4、(3分,回答出一下答案中的三点即给三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1)政府要加大读书场所的建设和开放的力度;(2)图书出版发行部门要创作更多更好的读物,将读者重新引回到书本面前;(3)学校。

家庭都要注重创设读书氛围,培养个人良好的读书习惯;(4)设立阅读日或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5)设立农家书屋社区书屋,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阅读场所,更好的阅读条件。

浅析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新样态

浅析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新样态

201作者简介:卜繁婷(1997— ),女,汉族,山东青岛人,硕士研究生在读。

主要研究方向:广播影视语言艺术。

语言是记录社会生活的符号,流行语是对时代的反映。

流行语的传播受到经济、媒介等多方因素影响,当年的流行语能体现社会语言文化的变化。

日前,《咬文嚼字》编辑部公布2020年十大流行语,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后浪”“神兽”“直播带货”“双循环”“打工人”“内卷”“凡尔赛文学”。

较于前几年的流行语,其独具特点。

本文以十大流行语为研究语料,从以下两方面分析。

一、从来源上看(1)“抗疫热点词”占据明显优势。

以流行语的来源作为依据划分,将2010年至2019年十年流行语划分为政治领域、经济领域、网络领域、外来词汇、固有词汇五大类。

统计发现从高到低依次排序为固有词汇、网络领域、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外来词汇。

2020年流行语则呈现新态势:一是抗疫热点词优势明显,共出现五个,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飒”“神兽”“直播带货”;二是在网络领域出现的流行语皆因短视频而火爆,如“后浪”“打工人”;三是外来词汇和经济领域词占比较小,“内卷”和“凡尔赛文学”分别源于社会学术语involution和日本漫画《凡尔赛玫瑰》,另“打工人”源自经济领域。

(2)“全民流行语”呈上升趋势。

流行语的传播受到使用者年龄、背景、身份等多方因素影响,从而呈现不同的传播特点。

前几年流行语在传播过程中“区块化”态势较明显,如2019年“文明互鉴”、2018年“命运共同体”、2017年“不忘初心”等词常见于公文写作;再如2019年“我太难了”、2016年“一言不合就xx”等常在聊天软件中出现,使用者多为年轻人。

而今年抗疫成为社会关注焦点,因此在榜单中反映抗疫热点的流行语,如“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逆行者”“直播带货”等词并未受到影响,一跃成为“全民流行语”。

二、从特征上看(1)时代性强。

《咬文嚼字》主编黄安靖在解读今年流行语评选标准时讲道,“抗疫”是年度主题,因此评选的着力点是把能够反映“抗疫”主题的流行语挑选出来。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00026 网络流行语

现代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真题答案与解析之00026 网络流行语

编辑:cxf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材料一:12月19日,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在与商务印书馆、人民网、腾讯联合主办的“汉语盘点2018”揭晓仪式上发布了“2018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这十大网络用语是:锦鲤、杠精、skr、佛系、确认过眼神、官宣、C位、土味情话、皮一下、燃烧我的卡路里。

材料二:网络用语大多幽默风趣、风格鲜明。

它们勾勒新闻热点,描摹人世百态,反映出一年来百姓生活的大事小情。

它们的来源多种多样,或为网友有意设计,或为无心之作,生动描绘了网民2018年的关注关切和喜怒哀乐,透过这十个流行网络用语,我们看到一幅鲜活生动的生活百态图跃然纸上。

广大网友在“确认过眼神”后不禁感叹:没错,这就是我们走过的2018。

材料三:网络用语一方面给语言带来生命力,另一方面也对规范语言文字产生巨大冲击,消解了汉语带来的美感。

网络语言发展到一定时候,假如它有生命力,它就会融入到词汇中去,如果没有生命力,也就会自行消亡了。

究竟是洪波泛滥还是细水长流,要看它是否符合语言规律,是否具有开放和包容性,是否有强有力的文化做支撑,只有符合这样的特点才是好的语言,才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1)下列表述,符合以上材料内容的一项是A、年度网络用语都是幽默风趣、风格鲜明的。

它们反映出一年来百姓生活的大事小情。

B、年度网络用语的来源基本上是网友有意设计,部分为无心之作。

C、网络用语虽然给语言带来生命力,但也会消解了汉语带来的美感。

D、网络语言一经诞生就会融入到词汇中去,一般来说也不会自行消亡了。

(2)请从以上材料中提炼出两条主要信息。

(3)不同的网络热词背后各有其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也都折射着不同的心态,比如:遇到困难与挑战,大家会祈求“锦鲤”带来好运;处在关键的“C位”,要明白自己的责任重大。

请你照此示例,从余下的热词中任选两个,写一句话。

(提示:不得再使用“锦鲤”和“C位”)编辑:cxf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性文本,完成后面小题。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代表着当代汉语的发展和变化。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是我们研究语言演变与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特点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点1. 创造性与刷屏性:网络流行语通常由网友创造,并在网络中刷屏式传播。

这些流行语往往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幽默的内容和夸张的形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例如,“666”、“不科学”、“脑洞大开”等。

这种创造性的语言特点使其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魅力。

2. 简洁明了:网络流行语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通常使用缩写、拼音和简单的汉字组成。

例如,“666”代表赞美,指的是“牛逼”。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传播和理解。

3. 多样性与更新快速:网络流行语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流行语不断涌现,很容易就会替代旧的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文化氛围。

4. 趣味性与互动性:网络流行语常常带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还常常用于娱乐和社交目的。

例如,“致敬师傅”的表达方式,即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向某人致敬,逗乐友人。

这种趣味性和互动性使网络流行语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影响1. 反映社会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它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流行,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当下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热点。

例如,“表情包”、“梗”、“搞事情”等网络流行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热点和话题。

2. 促进社交互动:网络流行语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

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与他人进行群体沟通、表达共鸣、传递幽默和调侃等。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工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交互动的快乐和乐趣。

3. 影响词汇和语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对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流行语的变化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流行语的变化阅读题目以及答案

流行语的变化阅读题目以及答案流行语的变化阅读题目以及答案(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

(16分)①最近《人民日报》头版头条用了个新闻标题《江苏给力“文化强省”》,其中的“给力”二字新鲜独特,让很多人感到意外,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并引起争议。

②这让我联想到日前公布的《中国语言生活绿皮书暨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这份报告中收录了诸多有代表性的热字、热词和热语,即流行语。

有些人对此颇有微词,认为这些流行语所代表的语言现象不过是一时的时髦会破坏语言的“纯洁”和“规范”。

这种失之狭隘的观点反复申说了好多年——年年有流行语新冒出来,年年就有人老生常谈。

其实语言像一面镜子,如实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和社会文化的变化,而在语言三要素中,又以词汇对上述变化的反映最为迅速、最为活跃。

因此,流行语蕴含着超乎语言本身的意义,值得关注也值得研究。

③流行语记录着社会变化。

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有社会语言学家提出了著名的“语言与社会共变”理论,指出:语言对社会有依附性,即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随着会的发展而发展,因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比如1977到1980年间我国集中出现的流行语、“党纪国法”、“平反”、“冤假错案”等等,就如实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特征;之后经济改革启动,“市场调节”、“关停并转”、“个体户”、“中外合资”等一系列流行语又扑面而来。

流行语对社会变化感知的敏锐度与应变力是极为突出的。

④一些流行语具有丰富的含义。

有时,人们时同一流行语的解读,会因立足点不同而产生分歧,甚至理解截然相反,这并不会削弱它,反而能增加这些词语的张力,比如山寨”一词,最初源于香港,专指一些不正规的产品,是“不正宗”、“不正统”的意思,最入公众视线的“山寨”是“山寨手机”,之后出现了“山寨建筑”、“山寨春晚”等系列衍生品,人们也渐渐把“山寨”等同于“盗版”和“侵权”,但同时有人解释“山寨”为一种奢侈品趋向的妥协,是追慕的表现形式,还有人认为“山寨”闪耀着草根阶层的智慧——众多对“山寨”的解读,使得这个词的意义在使用中丰富起来,“山寨文化”,“山寨现象”甚至成了颇有深度的理论研究命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答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以供大家学习。

《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原文:
网络流行语,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20xx年网络流行语与往年同比数量增多,网络自造词比重加大,与时政的关系减弱。

20xx—20xx年网络流行语数量年均在10个左右,20xx年数量激增为33个。

20xx年以来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指这一流行语发源于网络,包括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等)比重呈现增加趋势,如20xx年 "囧""雷人",20xx年"杯具",20xx年"屌丝"等,但多数年份所占比重不大。

20xx年网络自造词占当年网络流行语比重达69.7%之高,其中贴吧、豆瓣、微博等自媒体生成类型占比最多,"女汉子""也是醉了"等均在此列;除此之外,网络自造词来源还有:网游型("不作死就不会死"等)、影视剧型("也是蛮拼的"等)、社会热点事件型("什么仇什么怨"等)。

与此
相对应的,则是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如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有"打酱油" "做俯卧撑"等,20xx年"躲猫猫""被下岗"等,占比都较高,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到14.3%,20xx年统计到的时政类网络流行语为零。

这说明20xx年至20xx年,政治和民生是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议题,可见网民心态从调侃到针砭时弊的演变历程。

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显示出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

往年,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

20xx年,网络流行语"给力"一词登上人民日报《江苏给力"文化强省"》,一度引发舆论热议;20xx 年《人民日报》特刊上出现网络流行语"屌丝"一词,但对此词持批判态度。

20xx年开始,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20xx年月"也是醉了"的网页数(网络热度)与网上新闻篇数(媒体热度)的比例为10:1;"有钱,任性"这一比例达到2:1;而"萌萌哒"比例甚至达到1:1,说明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体现青少年群体卖萌心态的"萌"系流行语是我国近年来网络流行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
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尤其是近两年,返童化的"卖萌"词汇增多,如源自方言的网络流行语"肿么了""你造吗""酱紫"等,是青年网民试图用一种略显幼稚的语言风格塑造自身群体特质的表征。

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负面时政事件引发的网络雷语大幅减少,说明网络舆论环境出现明显好转。

20xx年网络流行语多数来自网民原创,少数源自社会新闻事件但也多为娱乐化事件,如"什么仇什么怨"源自公交车上两位乘客的对话,"有钱,任性"源自一老人被骗仍坚持给骗子汇款的社会新闻,这两个社会新闻都不是负面时政事件。

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

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

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走向世界,显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

美国俚语词典20xx年4月新建的词条中新增了 "no zuo no die(不作就不会死) ""You can you up(你行你上) "等。

(人民网《网络传播》杂志 20xx年2月号有删改)
《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题目:
6.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是指被网民自发使用、高频出现、具有发酵功能并往往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的语言符号。

B.网络流行语中的网络自造词的来源,除了网络热点事件、自媒体外,还有网游、影视剧、社会热点事件等。

C.网络流行语中来自社会尤其是时政事件的数量呈现逐年下降趋势,20xx年时政类网络流行语比重已下降了14.3%。

D.20xx年至20xx年,网民心态经历了从调侃到针砭时弊再到"去时政"化的演变历程,表现出对时政关系的弱化。

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往年,由于网络流行语只有单一的网民自传播模式,因此网络流行语被传统媒体和官方接受的频率较低。

B.随着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20xx年以后,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

C.网络流行语被社会接纳的程度从这一词汇的网络热度与媒体热度的对比可见,二者比例越大说明社会接纳程度越高。

D.网络流行语的网民传播和媒体传播进入 "同频共振"阶段,网络流行语开始越来越多地进入一般词汇序列。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网络流行语反映社会生态变化。

"萌"系网络流行语盛行显示中国社会群体不断分化,年轻群体呈现排他性和返童性特质。

B.青年群体正以一种相对隐匿的方式,构建出群体规范,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正在被边缘化。

C.网络流行语中的负面时政因素减弱,显示舆情应对能力
及网络舆论环境好转。

正能量网络流行语增多,体现出社会认同度上升。

D.一些中国网络流行语被西方翻译并成为其固定词汇,说明越来越多的网络流行语正走向世界,显示出中西方文化交流提速。

《20xx年网络流行语特征分析》阅读答案:
6.B.(A.扩大范围。

原文"是指一定时段内,主要在网络场域......被网民自发使用.C. 偷换概念。

原文"比重已下降到14.3%. D.答非所问,不合题意。

题目问的是"网络流行语.,此处讲的是"网民心态.)
7. D (A."网络流行语只有单一的网民自传播模式.属无中生有。

B.因果倒置,"传统媒体尤其是新闻门户网站大量吸收网络流行语.使"网络流行语由网民自传播进入"网民-媒体.复合传播阶段.,才带来"网民影响社会的力量增大.。

C.概念不清。

二者比例越大,社会接纳程度越低。

)
8. B (或然——必然,原文是"主流话语权在青年群体这一话语权建构中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