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凝集实验
实验一 凝集反应
1.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2.抗“O”试验
【原理】在受检血清标本中,加入溶血素“O”致敏的 胶乳试剂反应,如标本中含有高单位抗体,可出现清晰 而均匀的凝集颗粒。
试剂:ASO胶乳试剂、待检血清、双凹玻片、滴管、 生理盐水。
2.抗“O”试验
方法: (1)在右侧中加生理盐水1滴,在玻片左侧内加待检血清 1滴, (2)加溶血素“O”致敏胶乳1滴,混匀,再连续缓慢摇 动3min。观察结果。 结果:
实验室规则
一、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 二、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实验服,必要的文具应玻片等器材,应放在指定的地方。 四、实验完毕,应清理桌面,把用过的物品放回原处。 五、值日生负责整理清洁实验室,关好水、电、门、窗。 六、未经许可,不得将实验室内任何物品带出室外。
玻片、接种环、酒精灯。
NS+伤寒杆菌
诊断血清+伤寒杆菌
轻摇玻片1-2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对照侧——均匀混浊状;
试验侧——乳白色凝集块(阳性); ——均匀混浊,不出现凝集(阴性);
对照侧、试验侧均出现凝集,为自凝。
2.试管法凝集试验
【原理】用定量抗原悬液与一系列的待检血清混合,静 置后,根据每管内颗粒抗原凝集的程度,以判断待检血清 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
特异、敏感、快速、简便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检测方法
根据抗原物的性质、出现结果的现象、参 加反应的成分不同,可将抗原抗体反应分为:
•凝集反应 •沉淀反应 •补体参与的反应 •免疫标记技术
实验一 凝集反应
(agglutination reaction)
颗粒性抗原(红细胞、细菌等)与相应抗体特 异结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物。
的结构互补性。
凝集反应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1)
凝集反应实验原理和方法(直接凝集反应和间接凝集反应)(1)凝集反应是指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或表面覆盖抗原的颗粒状物质与相应抗体特异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的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
一、直接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如细菌、红细胞等)直接与相应特异性抗体结合,在适量电解质存在条件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称直接凝集反应。
参加凝集反应的抗原称为凝集原,而抗体则称为凝集素。
直接凝集反应有玻片法和试管法两类。
(一)玻片凝集反应在玻片上进行的直接凝集反应,主要用于抗原的定性分析,数分钟之内便可观察结果,快速、简便。
常用于细菌的分型鉴定,也用于ABO血型的测定。
【实验材料】( 1)抗原:受检菌液或受检者的血细胞盐水悬液。
( 2)抗体:用于细菌鉴定的1:20稀释诊断血清。
血型检测的A及B诊断血清。
( 3)生理盐水、玻片、吸管、接种环。
【实验方法】( 1)于洁净玻片的一端加诊断血清1滴,另一端加生理盐水1滴作阴性对照。
( 2)用接种环取待检菌液或血细胞悬液分别涂于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
( 3)轻摇玻片,静置数分钟,观察结果。
【结果分析】玻片上抗原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团块状或絮状凝集物,其周围液体澄清,为阳性反应。
阴性反应和生理盐水对照均不发生凝集,为均匀混浊的乳状液。
【注意事项】细菌鉴定时,特别是肠道菌种的沙门菌属或志贺菌属,原则上先用多价诊断血清检测,如为阳性,再用单价诊断血清进行分群或定型。
血型测定时,室温需保持在 20oC左右,若低于10oC,易出现冷凝集现象而造成假阳性的错误诊断。
(二)试管凝集反应是用定量的颗粒性抗原悬液与一系列倍比稀释的待检血清在试管中进行的凝集反应,根据试验结果判定待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对血清中抗体进行半定量分析。
此法目前仍常用于某些病原微生物感染的免疫学诊断,例如,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肥达氏( Widal test)反应,诊断斑疹伤寒的外—裴氏反应(weil-felix test)。
实验一 细胞凝集反应
实验一细胞凝集反应1.实验目的1.1了解细胞膜的表面结构。
1.2掌握凝集素促使细胞凝集的原理。
1.3学习研究细胞凝集反应的方法。
1.4掌握耳缘静脉兔子取血的方法。
2.实验原理凝集素是一类含糖(少数例外)并能与糖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目前已发现近千种植物中含有凝集素,在各种真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特能提的各种组织和器官中及某些病毒体内也含有凝集素。
常用的为植物凝集素,通常以其被提取的植物命名,如伴刀豆凝集素A、麦胚凝集素、花生凝集素和大豆凝集素等,凝集素是他们的总称。
在细胞表面,组成细胞膜的糖脂和糖蛋白伸出寡糖链,形成细胞外被(又称为糖萼)。
凝集素能与细胞外被中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膜结构间形成“桥”,从而引起细胞凝集。
凝集素引起的血细胞凝集,其细胞膜结构没有发生变化,与血液凝固中发生的复杂生物化学过程完全不同;另外,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加入域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能与不同的糖蛋白特异性结合,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但是凝集素不是来源或参与免疫反应的产物,因此,Ponder(1983)提出应称“凝集素组织化学”而不能称为“凝集素免疫组织化学”。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与血小板凝血的原理不同。
当人体受伤流血时,血小板就迅速向血管破裂处大量聚集。
它们首先释放肾上腺素、5-羟色胺等具有收缩血管作用的物质,使受损血管不同程度地紧闭,减少血流量。
然后血小板一旦与非血管内膜表面接触,便会迅速扩展,颗粒向中央集中,并伸出多个伪足,转变成树突型血小板,大部分颗粒随即释放,血小板之间融合,成为粘性变形血小板。
粘性变形血小板在伤口大量堆积粘附形成血栓,堵住伤口,制止流血。
如果伤口很大那还要与纤维蛋白一起封堵。
血小板凝血是一个生理反应,要注意与凝集素使细胞凝集相区分。
3.实验用品3.1材料家兔3.2试剂 PBS缓冲液土豆凝集素4.实验步骤4.1取土豆去皮块茎2克,加10mlPBS缓冲液,浸泡24小时,浸出的粗体液中即含有可溶性土豆凝集素。
凝集试验的注意事项
凝集试验的注意事项
凝集试验是一种血型鉴定方法,主要通过抗体与抗原的反应,来确
定人体的血型类型。
在进行凝集试验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安全措施
1. 对于人类血清和血液制品进行操作时,需要遵循生物安全操作规范,穿戴好实验室必备的防护设备,包括实验服、手套、安全眼镜等。
2. 要确保实验室卫生清洁,并经常对实验室设备进行消毒。
二、试剂准备
1. 准备全血或血浆时,需注意采血器具的清洁和消毒。
2. 要使用新鲜制备的试剂来进行凝集试验,以减少因试剂老化带来的
影响。
三、样本选择
1. 样本应按照血型系统进行分类保存,并标记清晰。
2. 样本应保持新鲜,不宜长时间保存。
四、试验操作
1. 实验操作前需洗手,或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液进行手部消毒。
2. 在进行凝集试验时,需根据试剂的浓度和比例,精确掌握试管内液
体的加入量。
3. 在反应完成后,需进行仔细观察和比对,以确认凝集的结果。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1. 所有的试验结果应记录下来,包括样本的编号、试剂名称、试验时间、试验结果等。
2. 鉴定结果需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要对结果进行综合判断,并进行核实。
凝集试验是一项重要的血型鉴定方法,正确的操作能够确保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可以为医学研究甚至救死扶伤提供必要的依据。
因此,每一个进行凝集试验的人员都有义务遵守以上的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第九版传染病学-第六章 螺旋体病 第一节 钩端螺旋体病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2. 中期(器官损伤期) 起病后3~10天,为症状明显阶段,各临床类型表现各异,主要分为以下类型: (1)流感伤寒型 (2)肺出血型: ①肺出血普通型 ②肺弥漫性出血型 (3)黄疸出血型 (4)肾衰竭型 (5)脑膜脑炎型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二)病理
➢ 基本病理变化:全身毛细血管感染中毒性损伤。 ➢ 临床类型的病理基础:由全身毛细血管病变导致的各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碍,则形成了主要的临床表现,并依据
受累主要靶器官的不同,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临床类型。 ➢ 本病的病理特征:器官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与组织形态轻微变化不相一致,较易逆转。如肺弥漫性出血时,其
广泛出血。 ➢ 肾衰竭为本型死亡的主要原因。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五、临床表现
(4)肾衰竭型 ➢ 各型患者均可出现,主要表现为蛋白尿及少量细胞和管型。 ➢ 仅严重病例可出现氮质血症,少尿或无尿,甚至肾衰竭。 ➢ 此型常与黄疸出血型合并出现,并为其致死的主要原因。单独的肾衰竭型较为少见。
要菌群。 ➢ 钩体的型别不同,其毒力和致病性也不同。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三
流行病学
配套题库请下载 医学猫 APP,执业、三基、规培、主治、卫生资格考试、正副高等题库已导入。
传染病学(第9版)
三、流行病学
凝集试验的原理
凝集试验的原理
凝集试验是一种用于测定物质聚集程度的实验方法。
其原理基于聚集体在溶液中形成颗粒、胶体或凝胶的自发过程。
在凝集试验中,首先将待测物质溶解在适当溶液中,并在一定条件下进行搅拌或震荡。
随着时间的推移,聚集体会逐渐形成,使溶液浑浊或聚集成团。
实验者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浓度、透明度或使用专用的仪器来测量聚集度的变化。
凝集试验的原理可以分为物理凝聚和化学凝聚两个方面。
物理凝聚是指在溶液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相互作用力,例如范德华力、静电作用力或受溶剂表面张力等。
当这些相互作用力超过分散力(例如热运动或溶剂分子撞击)时,聚集体开始形成。
物理凝聚常见于胶体系统中,例如悬浮液或胶体溶液。
化学凝聚是指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或某些添加剂,例如凝集剂或聚集剂,引发分子间的化学反应,从而促使聚集。
这种凝聚过程通常是不可逆的,且产生的聚集体通常比物理凝聚更稳定。
例如,在免疫凝集试验中,特定抗原和抗体以化学方式相互作用,从而导致可见的凝聚。
凝集试验可以用于分析物质的聚集性质、测定胶体溶液的稳定性、研究聚集剂的作用机制等。
在医学领域,凝集试验还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特定抗体和抗原之间的互相作用,用于诊断某些感染性疾病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总之,凝集试验通过观察溶液聚集体的形成程度,可以提供参
考物质的聚集情况和相互作用的特性,从而帮助我们了解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一)
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一)大一生理学凝血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人类血液凝固的基本原理;•学习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测定方法;•分析影响凝血时间的因素。
实验原理凝血是人类的一种保护性机制,当血管损伤时,血液会通过凝固形成血凝块来封堵伤口。
血液凝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血小板聚集: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形成血小板血栓;2.凝血因子激活:伤口处的凝血因子被激活,形成凝血酶;3.纤维蛋白形成:凝血酶将纤维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在伤口处形成纤维蛋白血栓。
本实验主要测定凝血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凝血酶时间反映的是形成血栓的时间,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反映的是因子凝集的时间。
1.取出试剂盒中的试剂,室温放置30分钟;2.取一只试管,加入1ml试剂2,放置5分钟;3.加入0.1ml受试者血清样本;4.设置计时器,倒入3ml试剂1,立即开始计时,轻轻摇晃试管;5.当血液凝固时,停止计时器,记录凝血时间。
重复以上步骤,测定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得出,样本一的凝血时间为12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15秒,样本二的凝血时间为11.5秒,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为14.5秒。
实验分析通过上述测试数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凝血时间与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但并不完全一致;•影响凝血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的因素很多,如血小板数量、凝血因子含量、温度等;•本次实验所得结果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实验操作的标准化程度、受试者的个体差异等。
通过本次实验的学习,我们掌握了凝血的基本原理,学习了几种常用的凝血指标的测定方法。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在实验操作中需要严格遵守标准化程度,而在临床实践中更要考虑个体差异,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结果。
实验思考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也可以思考以下问题:•如何判断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除了所测参数外,还可以通过哪些方法对凝血功能进行评估?•凝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异常情况有哪些,如何诊断和治疗?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思考,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凝血功能及其相关医学知识的理解。
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实验(TPPA)操作程序
梅毒螺旋体抗体凝集实验(TPPA)操作程序1.标本种类及收集要求标本种类:血清2.设备和材料2.1设备:旋转振荡仪、精确移液器2.2材料:梅毒螺旋体确认试剂盒。
来源:富士瑞比欧梅毒螺旋体抗体诊断试剂盒或者类似产品。
有效期内。
2.3 试剂盒:按说明书要求调制致敏粒子和未致敏粒子悬液。
3.原理将梅毒螺旋体Nichols 株的精制菌体成分包被于明胶颗粒上,此种致敏颗粒与检样中的抗TP 抗体结合时可产生凝集反应。
4.试验步骤4.1 将诊断试剂盒平衡至室温4.2 按下述手工操作方法,迅速连贯地进行操作。
定性试验只做4孔,半定量(测抗体滴度)试验做12孔。
4.3 在反应板第1孔中微量移液管取(100μl)血清稀释液,第2~4孔每孔滴1滴(25μl)。
4.4 用微量移液管取待测血清25μl加至第1孔中,然后再用微量加样器混匀后取25μl至第2孔,依次稀释至第4孔(或12孔)。
此时,第1孔待测血清为1:5倍稀释,第2~4孔分别为1:10~1:40(第12孔则为10240)。
4.5 用试剂盒中的专用滴管在第3孔中滴加1滴(25μl)未致敏粒子,在第4孔中滴加1滴(25μl)致敏粒子。
待测血清的最终稀释倍数第3孔为1:40,至第12孔为1:20480。
4.6 平板在平板混合器上混合30s,加盖后置室温(15℃~30℃)下水平静置2h(即使24h不影响结果判定),用观察镜观察并记录结果。
4.7 对照试验:每个试剂盒中的阳性对照血清都要与样品用相同的测定方法进行试验,阳性对照血清调制成抗体效价为1:320(最终稀释倍数)。
5.结果判断及报告5.1 判定标准:见下表5.2结果判定:阳性:第3孔(加未致敏粒子,待测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1:40)为(—),第4孔(加致敏粒子,待测血清最高稀释倍数为1:80)为(﹢),判为阳性。
如做12孔测定,则以出现(﹢)的最终稀释倍数为抗体滴度。
阴性:只要第4孔为(—),即判为阴性。
可疑:第3孔为(—),第4孔为(±)时判为可疑。
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报告(1)
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报告(1)实验二细胞凝集反应和细胞膜通透性的观察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糖被的特点和功能,了解植物凝集素的作用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二、实验原理1、细胞膜表面的有分支状糖外被,细胞间的联系、细胞的生长和分化、免疫反应、肿瘤的发生等都和细胞表面的分支状糖分子有关。
凝集素(lectin)是一类含糖并能与糖分子专一结合的蛋白质,它具有凝集细胞和刺激细胞分裂的作用。
凝集素使细胞凝集是由于它与细胞表面的糖分子连接,在细胞表面间形成“桥”的结果,加入与凝集素互补的糖可以抑制细胞的凝集。
2、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结构。
可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进出细胞,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水分子可以按照物质浓度梯度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以至于在高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失水而收缩;在低渗环境中,动物细胞会吸水膨胀直至破裂。
本实验将红细胞分别放于各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通透性不同,使得不同溶质透入细胞的速度相差很大,有些溶质甚至不能透入细胞。
当溶质分子进入细胞后可引起渗透压升高,水分子随即进入细胞,使细胞膨胀,当膨胀到一定程度时,红细胞膜会发生破裂,血红素溢出,此时,原来不透明的红细胞悬液突然变成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溶血。
由于各种溶质进入细胞的速度不同,所以不同的溶质诱导红细胞溶血的时间不同,相反可通过测量溶血时间来估计细胞膜对各种物质通透性的大小。
三、实验材料、器具和试剂1、器材与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直管、5ml量筒、滴管、天平、离心管2、材料与试剂:土豆块茎,鸡(采血)、5mmol/LNaCl、65 mmol/LNaCl、0.15 mol/LNaCl、0.8 mol/L甲醇、0.8 mol/L丙三醇、2% Triton X-100、氯仿、PBS缓冲液、生理盐水四、实验步骤(一)细胞凝集反应1、2%鸡血红细胞悬液制备:以无菌方法抽取鸡静脉血液(加抗凝剂),用生理盐水洗5次,每次2000rpm离心5 min,最后按沉淀压积的红细胞体积,用生理盐水配成2%红细胞悬液待用。
微检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到,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1.周浆间隙:位于革兰阴性菌细胞膜与外膜的脂质双层之间,含有多种蛋白酶、核酸酶、解毒酶及特殊结合蛋白,在细菌获得营养、解除有害物质毒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细菌L型: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结构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被破坏或合成被抑制,在高渗环境下仍然能够生长和分裂者。
3.正常菌群: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表及其与外界相通的腔道都有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寄生,这些微生物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甚至有益,故成为正常微生物或正常菌群。
4.菌群失调:正常菌群发生定性和定量的改变,由生理性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
5.异染颗粒:许多细菌含有储藏高能磷酸键的多聚偏磷酸盐颗粒。
1.真菌:是一类有典型细胞核和完整细胞器,无根、茎、叶,不含叶绿素的一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2.菌丝: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成熟孢子出芽长出芽管,芽管逐渐延长后形成的丝状结构。
3.单细胞真菌:圆形或椭圆形,以芽生方式繁殖,其菌落与细菌的菌落相似。
如酵母型、、类酵母型真菌4.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结构,由生殖菌丝产生的。
大多数真菌是通过各种有性或无性的孢子繁殖的,也是真菌鉴定和分类的主要依据。
1.病毒: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类型核酸,严格活细胞内寄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2.病毒体: 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有感染性,完整的病毒颗粒。
3.顿挫感染:宿主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的成分,则病毒在其中不能复制称为顿挫感染。
4.缺陷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基因某一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5.灭活:从细胞中释放的病毒体受外界理化因素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
6. 干扰现象: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称为干扰现象。
1.侵袭力:病原微生物能突破宿主的防御机制,在机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
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
实验一凝集反应(ABO血型的鉴定)[实验目的]1.掌握凝集反应的原理,玻片法和试管法凝集实验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
2.了解凝集反应基本类型及血型鉴定的各种方法包括正、反定型,血型板鉴定法和血型卡鉴定法。
[实验原理]在一定浓度的电解质溶液中,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块,称为凝集反应。
人类ABO血型抗原主要有A和B两种,根据红细胞表面这两种抗原的有无可把血型分为四种。
据此,将抗A和抗B抗体分别与待测红细胞混合,抗A或(和)抗B抗体与红细胞表面上的相应抗原结合而引起红细胞凝集,据其凝集情况便可判定出受试者的血型。
[实验器材]1.器材:光学学显微镜,消毒缸2.材料:消毒干棉球,一次性采血针,载玻片,玻璃试管,一次性带刻度朔料吸管,医用黄色垃圾袋3.试剂:75%医用酒精,0.9%NaCl注射液,抗血清试剂抗A、抗B[内容与方法](一)玻片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1ml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载玻片1块,在中间用蜡笔画一条竖线,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载玻片两端。
3. 用毛细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白瓷板的两个圆孔内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4.肉眼观察红细胞有无凝集发生。
如有凝集,可见红细胞凝集成块;无凝集,红细胞呈均匀分散。
若肉眼观察不明显,可在显微镜下观察是否存在微小凝集5.记录凝集情况,判定受检者的血型。
(二)试管法凝集实验1.用酒精棉签消毒被检者手指尖端,以采血针刺破皮肤,稍加挤压,使血液流出。
滴1至2滴血液于含有生理盐水的试管内,摇匀,制成约0.5%血球悬液。
用干棉球止血。
2.取洁净试管2支,分别标记上A、B字样,将抗A、B分型试剂分别加1滴于相应标记的试管中3.用一次性吸管吸取血球悬液,在2支标记试管中各加一滴,并充分混匀,放置5-10分钟。
1.凝集实验报告
姓名:邹雨星学号:2015222816 班级:15检验3班第四组
实验题目:凝集实验
一、实验内容:直接凝集实验(玻片法)——血型鉴定
1.实验原理:
(一)血清学反应: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由于机体绝大部分抗体存在于血清中,故又叫血清学反应。
特点:(1)高度特异性;
(2)分子表面的可逆性结合;
(3)Ag、Ab比例合适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二)凝集反应: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适当的电解质条件下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块,称为凝集反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Ag——凝集原;相应Ab——凝集素。
2.主要材料及实验步骤:
(1)材料:已知Ab:标准血清:抗A和抗B血清
待测Ag:RBC血型抗原
(2)步骤:(1)取血(无名指尖或耳垂)——NS试管——2-5%RBC悬液;
(2)准备一张载波片;
(3)加血清各1滴;
(4)加RBC悬液各1滴;
(5)牙签搅和并摇晃混匀;
(6)结果判断(10-15min后)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本人为A型血
5.实验讨论:
二:实验内容:间接凝集实验——类风湿因子检测
1.实验原理:
2.主要材料及实验步骤:
(1)材料:已知Ag:致敏乳胶(乳胶颗粒上有变性IgG)、待测Ab:待检血清中的类风湿因子(2)步骤:A、取一乳胶凝集实验反应板
B、加阳性和阴性对照血清、待测血清各一滴;
C、各加一滴致敏乳胶;
D、牙签搅拌;
E、5分钟后观察结果;乳胶凝集如细沙状。
以黑背景观察为佳
3.实验结果:
4.实验结论:
5.实验讨论。
凝集试验资料
凝集试验凝集试验是一种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检测特定物质在溶液中形成凝集的能力。
凝集试验的原理基于抗体和抗原之间的特异性相互作用,通过观察形成的沉淀或凝固来判断样品中是否存在特定的物质。
实验原理凝集试验的实验原理是基于抗体与抗原之间的反应。
当抗体与抗原结合时,会形成一个稳定的复合物,从而导致溶液中的物质凝集沉淀或凝固。
通过观察这种凝集现象的形成和程度,可以推断样品中相应的抗原或抗体的存在与浓度。
实验步骤1.制备试剂–准备所需的抗原和抗体溶液,根据实验要求进行稀释。
–开始实验前,确保准备充分,避免实验中断。
2.混合试剂–将不同浓度的抗原和抗体溶液混合,确保混合均匀。
–注意控制混合试剂的比例和浓度,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观察凝集现象–把混合后的试剂滴加到凝集板或载玻片上,观察形成的凝集现象。
–根据凝集的程度和形态,判断样品中的抗原或抗体存在及浓度大小。
应用领域凝集试验在临床诊断、药物研究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诊断中,它常用于检测血清中的特定蛋白质、细胞因子或病原体抗体。
在药物研究中,凝集试验可用于评估药物的稳定性和相互作用。
在生物学研究中,凝集试验则可用于检测蛋白质相互作用等。
结论凝集试验作为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实验方法,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抗体与抗原之间的凝集现象,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样品中特定物质的存在与浓度,为科研和临床诊断提供重要帮助。
通过不断地改进实验方法和技术,相信凝集试验在未来将发展出更多的应用领域,促进科学研究的进步。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玻片凝集试验通常在玻片上进行。
首先,在玻片上滴加相关抗原和抗体的稀释液。
然后,通过轻轻晃动玻片,使抗原与抗体相互结合。
如果抗原与抗体能够特异性地结合,它们将形成可见的凝集物,即聚集在一起的颗粒。
凝集物的大小和形状取决于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亲和力和其他影响凝集的因素。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基于两个主要的现象:悬浮性聚集和凝聚性聚集。
悬浮性聚集是指抗原与抗体以颗粒的形式悬浮在试验液中,当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时,颗粒被包裹在凝集物中。
凝聚性聚集是指试验液中的抗原与抗体形成可见的网状络合物。
玻片凝集试验的原理还涉及到抗体的两个特性:可变区域和凝集作用。
可变区域是指抗体分子表面的区域,与特定抗原结合。
当抗原与抗体的可变区域匹配时,它们就会结合在一起形成凝集。
凝集作用则是指抗体分子间的作用力,使它们能够相互结合形成凝集物。
在玻片凝集试验中,抗原与抗体的适当浓度是关键。
浓度过低可能无法观察到凝集反应,而浓度过高可能导致过度的凝集,阻碍结果的解读。
因此,在进行试验时需要进行多次试验,逐渐调整抗原和抗体的浓度,以找到最佳的试验条件。
玻片凝集试验广泛用于医学诊断和疾病监测中。
例如,它常用于检测某些感染性疾病的抗体,如风疹、单纯疱疹等。
此外,玻片凝集试验也可用于检测自身免疫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通过观察凝集的形状、大小和密度,可以判断抗体滴度的高低,从而提供对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信息。
总之,玻片凝集试验通过观察抗原与抗体在适当条件下的凝集反应,实现对特定抗原与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检测。
通过调整试验条件和浓度,可以获得准确的检测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和监测。
布氏杆菌试验检测步骤
布氏杆菌检测
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
在玻片上准确加30μl待检血清,然后加30μl虎红平板凝集抗原,立即混匀后5分钟观察结果。
在光线充足处以出现肉眼可见的颗粒判定为阳性结果,反之为阴性结果。
图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试剂
图2:试验方法:
评价:简便快速、容易操作,漏检率极低,适用于基层大面积检疫;容易出现假阳性,临床上需要借助SAT来确认。
2. 试管凝集试验(SAT):
每份血清取9支小试管,在第一支管加0.5%石碳酸生理盐水2.3毫升,第二支不加,第三支到第九支管各加0.5毫升,然后取待检血清0.2毫升加入第一管中,混匀后吸1毫升加入第二、三管各0.5毫升,第三管混匀后再吸0.5毫升加入第四管,以此类推到到第八管吸0.5毫升弃去,从第二管开始每管加入经0.5%石碳酸生理盐水10倍稀释的试管凝集抗原0.5毫升。
血清最终的稀释度为1:25、1:50、1:1001:200……1:1600第一管为血清对照。
最后一管为抗原对照。
混匀置37℃孵育20-22小时,取出置室温1-2小时观察结果。
较薄的伞状沉淀覆盖在试管底部且上清液为50%混浊者判为该份受检血清的效价。
效价1:100及以上者判为阳性。
图3:试管凝集试验检测试剂
图4 :试验方法
图5:操作方法
评价:(1)实验室诊断标准之一
(2)滴度1︰100及以上或病程一年以上者滴度为1︰50及以上为阳性
(3)特异好,实用性、敏感性强
(4)主要检查血清中的IgG和IgM,适合于急性期病人的诊断。
(5)缺点:有前带现象,有时出现假阴性结果;产生一定的交叉反应;出结果慢,需要两天。
人源化抗体制备的主要方法1
1)特异性结合抗原 2)激活补体 3)结合Fc受体 4)穿过胎盘 5)免疫调节
SCID The recombination –activating genes (RAG-1/2) required for synthesis of the functional Ig and TCR that characterize mature B and T cells.
SDR grafting—a new approach to antibody humanization
构建表达载体
SDR grafting—a new approach to antibody humanization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DR grafting and the CDR grafting
抗体的检测
1. ELISA用于检测针对可溶性抗原(蛋白 质)和细胞表面抗原的mAb。 2. FACS(流式细胞仪)用于检测细胞表面抗原的mAb。 3. 用western blot 检测单抗的特异性。 克隆化一般是指将抗体阳性孔进行克隆化。 因为经过HAT筛选后的杂交瘤克隆不能保证一个孔内只有一个克隆。 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有数个甚至更多的克隆,可能包括抗体分泌细胞、 抗体非分泌细胞;所需要的抗体(特异性抗体)分泌细胞和其它无关抗体分 泌细胞。要想将这些细胞彼此分开,就需要克隆化。克隆化的原则是, 对于检测抗体阳性的杂交克隆应尽早进行克隆化,否则抗体分泌的细胞 会被抗体非分泌的细胞所抑制,因为抗体非分泌细胞的生长速度比抗体 分泌的细胞生长速度快,二者竞争的结果会使抗体分泌的细胞丢失。即 使克隆化过的杂交瘤细胞也需要定期的再克隆,以防止杂交瘤细胞的突 变或染色体丢失,从而丧失产生抗体的能力。 用克隆化的方法很多,而最常用就是有限稀释法和软琼脂平板法。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
布病试管凝集试验一、实验前准备1、试管的准备①把试管浸泡于带有洗涤剂的温水中30分钟,浸泡后用试管刷将其刷干净。
先用自来水冲洗10遍,再用去离子水冲洗1遍。
②试管冲洗干净后倒置于篮子中,等水沥干后置干燥箱中,160℃干燥3个小时(整个干燥过程需要5~6个小时)。
③实验前要配置0.5%的石炭酸生理盐水配置方法:称取0.5克石炭酸,加入100ml的生理盐水中,配置后置高压锅中121℃高压30分钟。
2、试剂的准备①标准抗原:按照说明书使用。
使用时充分摇匀,用稀释液作1:20(工作浓度)稀释。
②标准阳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③标准阴性血清:冻干品,使用前用蒸馏水溶解至规定容积。
3、被检血清①按常规方法采血分离血清血清必须新鲜,无明显蛋白絮凝物、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②运送和保存血清样品防止血清冻结和受热,以免影响凝集价。
若3d内不能送到实验室,可用冷藏方法运送血清。
二、试验操作过程1、确定被检血清的稀释度牛、马、骆驼稀释用1:50,1:100,1:200,1:400(4个稀释度);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1:100,1:200(4个稀释度)。
大规模检疫时也可用2个稀释度,即牛、马、骆驼用1:50,1:100,猪、山羊、绵羊和狗用1:25,1:50,为测定强阳性血清效价,稀释度可以增加。
2、稀释被检血清--猪、山羊、绵羊和狗血清的稀释①每份被检血清用4支试管,标记检验编号后第I管加0.92mL稀释液,第2-4管各加人0.5m L稀释液。
②取被检血清0.08mL,加人第1管,充分混匀。
③从第1管中吸取0.5mL加人到第2管,混合均匀后,再从第2管吸取0.5m L 至第3管,如此倍比稀释至第4管,从第4管弃去0.5mL,稀释完毕。
④从第1至第4管的血清稀释度分别为1:12.5,1:25,1:50,1:100。
3、加抗原将0.5m L抗原(1:20)加入已稀释好的各血清管中,并振摇均匀,猪、羊或狗的血清稀释则依次变为1:25,1:50,1:100,1:200,牛、马和骆驼的血清稀释度则依次变为1:50,1:100,1:200,1:400。
虎红平板凝集实验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检测布鲁氏菌病的原理和方法由于布鲁氏菌培养的营养条件苛刻而且时间长,所以布鲁氏菌病的诊断以血清学诊断为主。
其原理主要是根据相应抗原抗体可以在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并呈现可见反应,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检测体液中未知的抗体(或抗原)。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灵敏度高,价格便宜,操作方便,检测快速,适于群体布鲁氏菌病的普查。
在国际贸易中是牛、羊、猪布鲁氏菌病检测的指定试验,在我国也用于人布鲁氏菌病监测的初筛。
检测布鲁氏菌病所用的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是用抗原性良好的布鲁氏菌菌株经培养,灭活,离心收集菌体用虎红染料染色后,悬浮于乳酸缓冲液中制备而成。
试验原理: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又称为班氏孟加拉红平板凝集试验。
由于所用的抗原是酸性(PH3.6-3.9)带色的抗原,该抗原与被检血清作用时能抑制血清中的IgM类抗体的凝集活性、检查的抗体是IgG类,因此提高了反应的特异性。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具体方法如下:一、材料准备1、虎红平板凝集抗原、标准阳性血清、阴性血清由制标单位提供,按说明书使用。
2、被检血清应新鲜,无明显蛋白凝块,无溶血和无腐败气味。
3、洁净的玻片或玻璃板,其上划分成4cm2的方格。
4、吸管或移液器,适于滴加0.03mL液体。
5、牙签、混合棒或火柴杆,供搅拌用。
二、操作方法1、实验前,应将血清和抗原在室温放置30-60min。
2、将玻璃板上各格标记被检血清号,然后加相应被检血清0.03mL。
3、在被检血清旁滴加虎红平板凝集抗原0.03mL。
4、用牙签类小棒搅动血清和抗原,使之充分混合,在5分钟内观察结果。
5、每次试验应设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对照。
三、结果判定1、在阴、阳性血清对照成立的条件下,方可对被检血清进行判定。
2、受检血清在4min内出现肉眼可见凝集现象者判为阳性(+),无凝集现象,呈均匀粉红色者判为阴性(-)。
四、方法评价1、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布鲁氏菌病,方法简便、快速、容易操作,适于基层大面积检疫;2、该方法敏感性较好,检查牛的阳性率稍高于绵羊、山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材料
已知Ab:标准血清: 已知Ab:标准血清:抗A和抗B血清 Ab:标准血清 和抗B 待测Ag:RBC 待测Ag:RBC血型抗原 Ag:RBC血型抗原
2、方法
(1)取血 无名指尖或耳垂)——NS试管—— (1)取血(无名指尖或耳垂)——NS试管—— 取血( NS试管 5%RBC悬液; RBC悬液 2-5%RBC悬液; (2)加血清各 (2)加血清各1滴; 加血清各1 (3)加RBC各 (3)加RBC各1滴; (4)牙签搅和并摇晃混匀 (4)牙签搅和并摇晃混匀; 牙签搅和并摇晃混匀; (5)结果判断(10-15min (5)结果判断(10-15min后)。 结果判断(10 min后
2、间接凝集反应
(1)间接凝集试验 (1)间接凝集试验 已知可溶性Ag包被载体,检测未知Ab 已知可溶性Ag包被载体,检测未知Ab。 Ag包被载体 Ab。 例如:间接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例如:间接乳胶凝集试验检测类风湿因子等。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已知Ab包被载体,检测未知可溶性Ag 已知Ab包被载体,检测未知可溶性Ag Ab包被载体 例如:某些传染病和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验 例如:
(二)类风湿因子检测
间接乳胶凝集试验 Ag: 变性IgG Ag: 变性IgG Ab: 抗变性IgG(类风湿因子) Ab: 抗变性IgG(类风湿因子) IgG(类风湿因子
方法: 方法:
A、取一乳胶凝集实验反应板; 取一乳胶凝集实验反应板; B、加待测血清、阳性和NS对照各一滴; 对照各一滴; 加待测血清、阳性和NS对照各一滴 结果。
在白背景 上观察
A凝集、B不凝集——A型血 凝集、 不凝集——A A不凝集、B凝集——B型血 不凝集、 凝集——B A凝集、B凝集——AB型血 凝集、 凝集——AB型血 A不凝集、B不凝集——O型血 不凝集、 不凝集——O
4、注意事项
(1) RBC悬液浓度 2-5%; RBC悬液浓度 5%; (2) 牙签搅拌混匀时,不能使抗A和抗B血 牙签搅拌混匀时,不能使抗A和抗B 清混合; 清混合; (3)在白色背景上观察效果好。 (3)在白色背景上观察效果好。 在白色背景上观察效果好
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 颗粒性抗原(细菌、细胞等)与相应抗体在适当 的条件下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块, 的条件下凝集成肉眼可见的小块,称为凝集反 agglutination)。 应(agglutination)。
颗粒性Ag——凝集原 颗粒性Ag——凝集原; 凝集原; 相应Ab——凝集素 相应Ab——凝集素。 凝集素。
实验一
凝集实验
一、实验内容
1、直接凝集实验(玻片法)——血型鉴定 直接凝集实验(玻片法)——血型鉴定 每人做 2、间接凝集实验——类风湿因子检测 间接凝集实验——类风湿因子检测 小组做
二、目的要求
1、掌握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影响条件 掌握血清学反应概念、特点、 及类型; 及类型; 2、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其用途; 了解凝集反应的原理、类型及其用途; 3、熟悉常用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熟悉常用凝集反应的实验方法及结果判定。
免 疫 学 实 验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 杨晓燕 Tel: 68485813(O) : E mail: immuneyxy@ :
免疫学试验注意事项
1、必须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必须穿白大衣进实验室; 2、实验中注意实验室秩序,禁止喧哗打闹; 实验中注意实验室秩序,禁止喧哗打闹; 3、爱惜实验器材,如发生损坏应及时报告; 爱惜实验器材,如发生损坏应及时报告; 4、节约实验药品; 节约实验药品; 实验结束后,要回收的玻璃器材如载玻片等, 5、实验结束后,要回收的玻璃器材如载玻片等, 放于指定容器内;废品弃于垃圾袋内, 放于指定容器内;废品弃于垃圾袋内,严禁丢弃 在水槽中。 在水槽中。 6、实验完毕,清理桌面,班长安排清洁,老师检 实验完毕,清理桌面,班长安排清洁, 查后,做清洁同学方可离开。 查后,做清洁同学方可离开。
试验报告书写格式
试 验 题 目
1、试验主要步聚; 试验主要步聚; 2、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 3、结论; 结论; 4、讨论。 讨论。
血清学反应: 血清学反应:
即体外进行的Ag Ab反应, 即体外进行的Ag-Ab反应,由于抗体主要 Ag- 反应 存在于血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 存在于血清中,故又称血清学反应。 特点: 特点: (1)高度特异性; (1)高度特异性; 高度特异性 (2)分子表面的可逆性结合; (2)分子表面的可逆性结合; 分子表面的可逆性结合 (3)Ag Ab比例合适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3)Ag、Ab比例合适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Ag、 比例合适才会出现肉眼可见的反应
直接凝集反应
间接凝集反应
1、直接凝集反应
(1)玻片法: 已知Ab, Ag,为定性实验; (1)玻片法: 已知Ab,测Ag,为定性实验; 玻片法 Ab,测 用途:鉴定菌种、菌种分型、血型检查。 用途:鉴定菌种、菌种分型、血型检查。 (2)试管法: 已知Ag, Ab,为定量实验; (2)试管法: 已知Ag,测Ab,为定量实验; 试管法 Ag,测 用途:诊断肠热症(Widal reaction) reaction) 用途:诊断肠热症( 诊断布氏菌病( 诊断布氏菌病(Wright reaction)
(3)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例如: 例如:妊娠试验
(4)协同凝集试验
——用于检测传染病早 ——用于检测传染病早 期血液及分泌液中的微 Ag。 量Ag。
三、试验内容
(一)血型鉴定(每人作): 血型鉴定(每人作)
ABO血型 ABO血型 A 血型Ag 血型Ag 血型Ab 血型Ab A 抗 -B B B 抗 -A AB A、B 一 O 一 抗-A、B
颗粒性抗原: 颗粒性抗原:
凝集反应
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混浊悬液,如细菌、 光镜下可见,肉眼观呈混浊悬液,如细菌、 RBC等 RBC等。 可溶性抗原: 可溶性抗原: 沉淀反应
光镜下不可见,肉眼观呈澄清透明, 光镜下不可见,肉眼观呈澄清透明,如蛋 白质、多糖抗原等。 白质、多糖抗原等。
凝集反应类型: 凝集反应类型:
肉眼可见的 凝集物。 凝集物。
影响条件 1、电解质:0.85% NaCl等; NaCl等 电解质: 2、酸碱度:pH6~9; 酸碱度:pH6~ 3、温度:370C。 温度:
Ag-Ab反应种类: Ag-Ab反应种类: 反应种类 1、凝集反应; 凝集反应; 2、沉淀反应; 沉淀反应; 3、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 4、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 5、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标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