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注塑产品设计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注塑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注塑结构设计注意要点

注塑设计注意要点:1、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2、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3)、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3)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4)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注塑件设计要点——结构设计

注塑件设计要点——结构设计

注塑件设计要点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2.1 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2.1.1 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击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1.2 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2.1.3 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2 脱模斜度2.2.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2.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2.2.3 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2.3 产品壁厚2.3.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3.2 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2.3.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2.4 加强筋2.4.1 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4.2 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2.4.3 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2.5圆角2.5.1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5.2 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2.5.3 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

注塑件模具设计应注意的几大要点模具工业是制造业中的一项基础产业,是技术成果转化的基础,同时本身又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领域,在欧美等工业发达国家被称为“点铁成金”的“磁力工业”。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德国则认为它是所有工业中的“关键工业”;日本模具协会也认为“模具是促进社会繁荣富裕的动力”,同时也是“整个工业发展的秘密”,是“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

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注塑件结构设计要求

注塑件结构设计要求

注塑件结构设计要求一、脱模方面。

1. 首先呢,这个注塑件得能轻松从模具里“跑出来”,就像小老鼠从洞里溜出来一样顺溜。

要是设计得不好脱模,那就麻烦大了,模具和注塑件都得“较劲儿”,很容易把注塑件弄伤或者把模具搞坏。

所以啊,那些个有倒扣的地方,得想办法处理一下,要么做个滑块,要么搞个斜顶啥的。

2. 注塑件的表面不能有那些坑坑洼洼或者棱棱刺刺的地方,阻碍脱模。

就好比你从一个狭窄的通道走,要是到处都是障碍物,肯定走得磕磕绊绊的。

二、壁厚方面。

1. 壁厚要均匀,可不能像有的小孩吃饭,一口厚一口薄的。

壁厚不均匀的话,注塑的时候塑料流动就不顺畅,薄的地方可能还没填满塑料就凝固了,厚的地方又容易产生缩痕,就像脸上长了个小坑洼似的,难看还影响质量。

2. 也不能把壁厚设计得太厚或者太薄。

太厚呢,浪费材料不说,冷却时间还长,生产效率就低了;太薄呢,注塑件就容易脆,就像薄纸一捅就破,强度不够。

三、加强结构方面。

1. 如果注塑件需要承受一定的力,就得给它加点“肌肉”,也就是加强筋。

不过这个加强筋也不能乱加,不能太粗,不然就像人长了个大瘤子一样难看,还可能产生缩水;也不能太密,太密了就像头发乱成一团,塑料流动也会受影响。

2. 要是注塑件比较大或者形状比较特殊,可能还得考虑加一些支撑结构,就像给房子加柱子一样,让它能稳稳地立住,不会在使用过程中变形或者断裂。

四、外观方面。

1. 外观要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是设计得奇奇怪怪的,除非是搞艺术创作,不然肯定没人要。

线条要流畅,就像美女的身材曲线一样迷人。

2. 对于那些有外观要求的面,不能有分型线或者顶出痕迹太明显的情况,不然就像脸上有个大疤,多影响美观啊。

五、装配方面。

1. 如果这个注塑件是要和其他零件装配在一起的,那得给它设计好装配结构。

就像两个人牵手,得有合适的地方和方式。

比如要有定位结构,不能装配的时候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撞;还有连接结构,要牢固可靠,不能轻易就松开,就像扣紧的纽扣一样。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塑料产品开发的结构设计原则⑴、结构设计要合理:装配间隙合理,所有插入式的结构均应预留间隙;保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规测试),并适当设计合理的安全系数。

⑵、塑件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模具的可制造性,尽量简化模具的制造。

⑶、塑件的结构要考虑其可塑性,即零件注塑生产效率要高,尽量降低注塑的报废率。

⑷、考虑便于装配生产(尤其和装配不能冲突)。

⑸、塑件的结构尽可能采用标准、成熟的结构,所谓模块化设计。

⑹、能通用/公用的,尽量使用已有的零件,不新开模具。

⑺、兼顾成本。

2、材料的选取⑴、ABS:高流动性,便宜,适用于对强度要求不太高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支撑架(键板支架、LCD支架)等。

还有就是普遍用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

目前常用奇美PA-757、PA-777D等。

⑵、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

适用于作高刚性、高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

常用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⑶、PC:高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

适用于对强度要求较高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片等。

常用材料代号如:帝人L1250Y、PC2405、PC2605。

⑷、POM具有高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小的蠕变性和吸水性、较好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

常用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用材料代号如:M90-44。

⑸、PA坚韧、吸水、但当水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常用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力较大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

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⑹、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老化240小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光,室外十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高,有一定的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寸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用于有一定强度要求的透明结构件,如镜片、遥控窗、导光件等。

注塑件设计要点

注塑件设计要点

注塑件设计要点1、利用注塑工艺生产产品时,由于塑料在模腔中的不均匀冷却和不均匀收缩以及产品结构设计的不合理,容易引起产品的各种缺陷:缩印、熔接痕、气孔、变形、拉毛、顶伤、飞边。

2、为得到高质量的注塑产品,我们必须在设计产品时充分考虑其结构工艺性,下面结合注塑产品的主要结构特点分析避免注塑缺陷的方法。

2.1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2.1.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1.2例如:保险杠的开模方向一般为车身坐标χ方向,如果开模方向设计成与χ轴不一致,则必须在产品图中注明其夹角。

2.1.3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2.2脱模斜度2.2.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2.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

2.2.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要求小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密度强度。

2.3产品壁厚2.3.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3.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印。

2.3.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2.4加强筋2.4.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4.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小于产品壁厚的1/3,否则引起表面缩印。

2.4.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2.5圆角2.5.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5.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2.5.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减少应力集中:在进行结构设计时,需要避免应力集中的情况,因为这样容易导致产品的断裂和损坏。

可以通过增加圆角、过渡半径和增加支撑结构等方式来减少应力集中。

2.提高结构刚度:塑料产品通常需要具备一定的结构刚度,以保证其在使用中不易变形和破损。

为了增加产品的结构刚度,可以采用加强筋、加厚结构和增加内部支撑等方法。

3.增加产品的抗疲劳性:塑料产品在长时间使用或重复加载下容易发生疲劳破坏。

为了提高产品的抗疲劳性,可以采用设计增加圆角和过渡曲线,同时避免锐角和过渡面等设计措施。

4.考虑产品的装配性: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时,应该考虑产品的装配性,使得产品易于装配和拆卸。

可以通过设计合理的拼接接口、预留装配空间和减小装配工艺难度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装配性。

5.考虑产品的可维修性:塑料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可能遭受损坏或磨损,因此需要考虑产品的可维修性。

设计时应该考虑到易损部位的更换和修理,尽量采用可拆卸结构和标准化零件,以方便维修。

6.确保产品的安全性: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时,需要确保产品的安全性。

要保证塑料产品在正常使用和意外情况下都能够满足安全要求,避免出现塑料破裂、断裂和松动等情况。

可以通过增加防护结构、增加强度和使用合适的材料等方式来提高产品的安全性。

7.选择合适的材料:塑料产品的性能取决于所选用的材料。

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应根据产品的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塑料材料,考虑材料的强度、硬度、耐温性、耐化学性等指标。

同时还需要考虑材料的成本和可塑性等因素。

8.结合生产工艺:在进行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时,需要结合产品的生产工艺来考虑设计要求。

不同的生产工艺可能对产品的结构设计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注塑工艺需要考虑产品的模具结构和塑料流动性等因素。

总结起来,塑料产品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产品的强度、刚度、抗疲劳性、装配性、可维修性、安全性和材料等因素。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设计出质量可靠、使用寿命长的塑料产品。

最全注塑模具设计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讲解

最全注塑模具设计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的讲解

控铣削等加工方法,确保型芯、型腔的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02
浇口套、定位圈等关键零件加工工艺
采用高精度磨削、研磨等加工方法,保证零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公差。
03
导柱、导套等导向零件加工工艺
采用无心磨床、外圆磨床等高精度磨削设备,确保导向零件的精度和耐
磨性。
装配顺序和调试方法论述
装配顺序
遵循先下后上、先内后外的原则,先进行模架等支撑零件的装配,再进行型芯、型腔等成型零件的装配,最后进 行浇口套、定位圈等关键零件的装配。
根据模具结构确定加热装置的安装位置, 确保加热均匀且不影响模具其他功能。
油温机/水温机:适用于大型模具,加热 均匀,稳定性好。
03
06
考虑加热装置与冷却系统的协调,避免相 互干扰。
温度控制精度要求及实现途径
01
温度控制精度要求
02
根据制品要求确定温度控制精度,一般要求在±2℃ 以内。
03
对于高精度制品,温度控制精度要求更高,可达 ±1℃以内。
03
04
加强与客户和同行的沟 通和合作,不断提升服 务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提供有力保障。
感谢观看
THANKS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和经验分享
常见故障排查技巧
介绍常见的注塑模具故障排查技巧,如检查模具磨损、清洗模具等。
经验分享
分享行业专家在注塑模具故障排除方面的经验和案例,提高读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预防性维护策略推广
预防性维护策略
阐述预防性维护在注塑模具管理中的重要性 ,提出定期维护、保养和检查等策略。
推广实施
调试方法
在装配过程中,采用试装、试模等方法进行调试,确保模具各部件的配合精度和动作顺畅。对于复杂模具,还需 进行多次试模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状态。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塑料产品结构设计注意事项1、塑料产品开发的结构设计原则⑴、结构设计要合理:装配间隙合理,所有插⼊式的结构均应预留间隙;保证有⾜够的强度和刚度(安规测试),并适当设计合理的安全系数。

⑵、塑件的结构设计应综合考虑模具的可制造性,尽量简化模具的制造。

⑶、塑件的结构要考虑其可塑性,即零件注塑⽣产效率要⾼,尽量降低注塑的报废率。

⑷、考虑便于装配⽣产(尤其和装配不能冲突)。

⑸、塑件的结构尽可能采⽤标准、成熟的结构,所谓模块化设计。

⑹、能通⽤/公⽤的,尽量使⽤已有的零件,不新开模具。

⑺、兼顾成本。

2、材料的选取⑴、ABS:⾼流动性,便宜,适⽤于对强度要求不太⾼的部件(不直接受冲击,不承受可靠性测试中结构耐久性的部件),如内部⽀撑架(键板⽀架、LCD⽀架)等。

还有就是普遍⽤在电镀的部件上(如按钮、侧键、导航键、电镀装饰件等)。

⽬前常⽤奇美PA-757、PA-777D等。

⑵、PC+ABS:流动性好,强度不错,价格适中。

适⽤于作⾼刚性、⾼冲击韧性的制件,如框架、壳体等。

常⽤材料代号:拜尔T85、T65。

⑶、PC:⾼强度,价格贵,流动性不好。

适⽤于对强度要求较⾼的外壳、按键、传动机架、镜⽚等。

常⽤材料代号如:帝⼈L1250Y、PC2405、PC2605。

⑷、POM具有⾼的刚度和硬度、极佳的耐疲劳性和耐磨性、较⼩的蠕变性和吸⽔性、较好的尺⼨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良好的绝缘性等。

常⽤于滑轮、传动齿轮、蜗轮、蜗杆、传动机构件等,常⽤材料代号如:M90-44。

⑸、PA坚韧、吸⽔、但当⽔份完全挥发后会变得脆弱。

常⽤于齿轮、滑轮等。

受冲击⼒较⼤的关键齿轮,需添加填充物。

材料代号如:CM3003G-30。

⑹、PMMA有极好的透光性,在光的加速⽼化240⼩时后仍可透过92%的太阳光,室外⼗年仍有89%,紫外线达78.5%。

机械强度较⾼,有⼀定的耐寒性、耐腐蚀,绝缘性能良好,尺⼨稳定,易于成型,质较脆,常⽤于有⼀定强度要求的透明结构件,如镜⽚、遥控窗、导光件等。

注塑 零件设计 要点

注塑 零件设计 要点

注塑零件设计要点
1. 嘿,你知道注塑零件设计的要点之一是什么吗?那就是尺寸精度啊!就好比盖房子要把每块砖都放对位置,注塑零件的尺寸精度要是不达标,那可不行呀!想象一下,一个本该严丝合缝的零件,却大了或小了那么一点点,整个产品不就出问题啦!所以尺寸精度可得把握好咯!
2. 注塑零件设计,材料选择超重要的呀!这就像选队友,得选个靠谱的。

比如说,如果你要做个耐磨损的零件,却选了个软趴趴的材料,那不是白搭嘛!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性,咱可不能瞎选,得根据需求来,是不是这个理儿?
3. 哇哦,还有一个要点可不能忽视,那就是结构设计!这就像是搭积木,得有合理的架构。

你想想看,如果一个零件的结构设计得不合理,可能就容易变形、破裂。

比如说设计了个特别薄的地方,那能经得住折腾吗?所以结构设计一定要精心考虑呀!
4. 注塑零件设计的脱模斜度也很关键呐!这就像要让一个东西顺利滑出来一样。

如果脱模斜度不够,零件被卡在里面,那可就麻烦啦!这可不是好玩的,咱得把这个考虑进去,让零件能够轻轻松松地出来,是不是呀?
5. 嘿呀,别忘了表面质量这个要点呀!就像人的脸一样,要干净光滑。

要是一个注塑零件表面粗糙坑洼,那多难看呀,谁会喜欢呢!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就得想好怎么让它的表面质量漂亮些,这很重要哦!
6. 最后一点哦,注塑零件设计的成本控制也不能马虎呀!这就好像过日子要算计着花钱一样。

如果设计的时候不考虑成本,那最后成本太高,可就得不偿失啦!所以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成本,这才是明智之举呀!
我的观点结论就是:注塑零件设计的这些要点都非常重要,每一个都不能小瞧,得认真对待,这样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注塑零件。

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

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注塑件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考虑塑料的收缩率:塑料在注塑过程中会收缩,设计时应根据塑料的类型和收缩率进行调整,以使最终产品满足尺寸要求。

2.确保壁厚均匀:注塑件的壁厚必须均匀,以避免在冷却过程中出现不均匀的收缩,影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

3.考虑拔模角度:注塑件的外表面应符合光顺要求,同时为了方便脱模,需要设置拔模角度。

4.避免尖锐的角位:尖锐的角位会导致应力集中,使产品易损坏。

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将角位设计为圆角或斜角。

5.确保合理的进胶位置:进胶位置不合理可能导致产品翘曲或产生气泡。

因此,应根据产品的大小和形状选择合适的进胶位置。

6.考虑模具的冷却效果:模具的冷却效果对注塑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设计时应考虑冷却液的流动和分布。

7.避免使用过大的加强筋:加强筋可以增加注塑件的强度,但过大的加强筋可能导致产品产生收缩或翘曲。

加强筋的厚度不应超过部件壁厚的1/2,否则可能导致加强筋的作用变弱,并可能引起注塑制品变形或破裂。

相对应的,壁厚过薄也会导致注塑制品强度不足,影响其使用寿命。

8.考虑材料特性:不同的塑料有不同的特性和加工条件,设计时应充分考虑材料的收缩率、热膨胀系数、流动性等特性。

9.考虑脱模问题:设计时应考虑如何将注塑件从模具中脱出,特别是对于大型或复杂的产品,需要考虑脱模的导向和支撑。

一般来说,脱模角度在0.5°~3°内变化。

塑件尺寸大、精度高,脱模角度应该小一点。

为了防止塑件出模刮伤以及顺利出模,脱模角度应当大一点,一般为3°。

塑胶材质收缩率大,脱模角度也应该大一点,例如2°~3°。

制件上的凸起或加强筋单边应有4°~5°的斜度;制件沿脱模方向有几个孔或呈矩形格子状而使脱模阻力加大时,宜用4°~5°的斜度;侧壁带有皮革花纹时应有4°~6°的脱模斜度。

注塑制品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尺寸精度

注塑制品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尺寸精度

注塑制品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尺寸精度通常,开发一个新的注塑制品包括如下步骤:①确定产品的最终使用要求。

一般指制品的使用环境、承载要求、尺寸、外观要求、寿命等;对一些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也应是制品设计中确定使用要求时应该考虑的内容。

②结构造型设计。

对注塑制品设计而言这也算是初步设计,主要是在尽可能详细考虑加工条件的情况下进行的结构与外观设计,应尽量避免侧向分型抽芯,简化脱模机构。

③选择材料。

根据产品的使用要求,确定可选用的材料,同时根据材料的性能考虑产品结构,对其造型进行再设计,并确定最终材料。

④从成型工艺角度改进设计。

这一步需在材料被确定之后再进行,这是因为流动性、成型收缩率等会因材料不同而存在差异,其加工性能也不完全相同。

⑤样模制造。

样模的制造主要是对以上设计进行检验,以便在全面评价加工性能和使用性能之后进一步对设计进行修改。

由以上步骤可以看出,注塑制品的设计是根据使用要求,通过造型设计、结构设计、材料选择等构成步骤的一个综合过程;其中,这些步骤彼此交错,相互影响,必须在设计过程中综合衡量,才能得到最佳的设计效果,这也就是所谓的并行设计理念。

只有对注塑制品设计的过程、塑料材料及注塑制品的结构与工艺性能的关系有较为深厚的理解,制品设计人员才能设计出能够正常生产的注塑制品,加工人员也才能对生产中的某些制品缺陷进行识别和进行注塑工艺参数调整。

本章主要以制品结构特征分类,介绍在注塑制品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尺寸精度塑件的尺寸设计时,从理论上来说只取决于塑料的流动性。

但由于加工条件、工艺因素等影响,制品在设计时要考虑较多的因素。

如制品结构、模具情况、注塑机的效能等。

如对于薄壁制品,即使所选材料流动性较大,也不能设计得过大,否则由于模具温度低,可能会发生料流没有完全充满模具型腔时就已经固化,或者料流前锋不能很好熔合而形成冷接缝的现象,影响制品的外观和强度。

注塑制品的尺寸精度是指所获得的注塑制品尺寸与产品图中的尺寸的符合程度,即所获尺寸的精确度。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注塑模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很多,那么都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分享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快来看看吧!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孔1.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3.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4.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防孔针冲弯5.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浅析注塑产品设计注意事项

浅析注塑产品设计注意事项

浅析注塑产品设计注意事项摘要:结合注塑产品的成型过程、成型原理、模具加工、批量生产等,浅析注塑产品在设计、成型过程中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原理;模具设计一、引言公司的产品按照材料特性可以分为两大类:注塑类和钣金类。

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需要遵守相应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才能满足产品的使用需求,产品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体验的增加,对产品的精致美观,装配简单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注塑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供设计人员入门做参考。

二、外观设计产品外观是指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一体化视觉效果,形状是指产品的造型,图案是产品设计的点缀,色彩是构成图案的因子,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美的统一。

很多结构设计人员主要以机械工科为主,缺乏工业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前卫的设计理念,导致前期产品的外观为外包设计,无形之中增加了产品的设计成本,但纯工业设计人员对公司产品的结构、硬件配合的使用要求不清楚,从而导致后期结构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典型的为烟感的设计,在后期生产、送检出现的结构问题,反复修改模具,生产中按键、卡扣、干涉等问题,也无形之中增加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成本,降低效率。

设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一些工业设计理念,在进行外观设计时,就能配合硬件人员对结构要求作出及时调整,从而做到一次开模成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图1 小米烟感造型图2 8014烟感造型在进行外观的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看多想,多看就是参考其他家产品的外观图案,通过网上搜索图片、实物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一类产品的各种外观,然后进行总结、思考各种外观的优缺点,实现难易程度,以及后期结构设计的难易程度,统一规划,比如在设计新烟感外观的过程中,参考了小米烟感以及本公司烟感的外观特点,既满足外观需求也要满足功能性需求,其中功能性需求优先,如图1、2所示。

注塑模具设计方法与技巧

注塑模具设计方法与技巧
12
模具公差的设计
- 注塑件精度低于金属件,需按标准选择适当的公差要求。- 参考GB/T14486-93《工程塑料模塑塑料件尺寸公差》。
13
综合考虑产品外观、性能和工艺
- 有时牺牲部分工艺性,可得到更好的外观或性能。- 结构设计无法避免注塑缺陷时,尽可能让缺陷发生在隐蔽部位。
注塑模具设计方法与技巧
序号
设计方法与技巧
说明与注意事项
1
确定开模方向和分型线
- 确保开模方向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分型线应选择在产品脱模方向的最大投影边处,避免倒扣。
2
设计合理的脱模斜度
-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大于内表面斜度。
9
嵌件的设计
- 镶入嵌件可增加局部强度、硬度等,但会增加成本。- 嵌件应设计止转和防拔出结构,周围塑料适当加厚。
10
标识的设计
- 标识一般设置在产品内表面较平坦处,采用凸起形式。- 选择法向与开模方向一致的面处设置标识,避免拉伤。
11
浇口的设计
- 浇口是连接分流道与型腔的关键部分,类型包括点浇口、侧浇口等。- 浇口的形状、数量、尺寸和位置对塑件质量影响大。
6
孔的设计
- 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避免抽芯。- 长径比大于2的孔应设置脱模斜度。
7
抽芯滑块机构的设计
- 当塑件按开模方向不能顺利脱模时,应设计抽芯滑块机构。- 利用型腔型芯碰穿等方法实现脱模。
8
铰链的设计
- 利用PP料的韧性,可将铰链设计成和产品一体。- 铰链的薄膜尺寸应小于0.5mm,且保持均匀。

注塑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注塑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注塑件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一、常用塑胶材料一般特性。 二、注塑件外观面设计原则。 三、常用扣位、螺钉柱、加强筋等内部结 构特征设计原则。
一、常用塑胶材料一般特性。
塑料名称
代号
特性
应用
聚丙烯
PP
是最轻的塑料之一,其屈服、拉伸、压缩强度和硬度均优于 低压聚乙烯,有很突出的刚性,高温(90℃)抗应力松弛性 能良好,耐热性能较好,可在100℃以上使用,如无外力 作一般结构零件,作耐腐蚀化工设备和受热 150℃也不变形,除浓硫酸、浓硝酸外,在许多介质中很稳定, 的电气绝缘零件 低分子量的脂肪烃、芳香烃、氯化烃,对它有软化和溶胀作 用,几乎不吸水,高频电性能不好,成型容易,但收缩率大, 低温呈脆性,耐磨性不高。 机械强度较高,化学稳定性及介电性能优良,耐油性及抗老 化性能也较好,易熔接及粘合,价格较低。缺点是使用温度 低(在60℃以下),线膨胀系数大,成型加工性不良。 制品有管、棒、板、焊条及管件,除作日常 生活用品外,主要用作耐磨蚀的结构材料或 设备衬里材料(代替有色合金、不锈钢和橡 胶)及电气绝缘材料。 常用的为层压酚醛塑料和粉末状压塑料,有 板材、管材及棒材等。可用作农用潜水电泵 的密封件和轴承、轴瓦、皮带轮、齿轮、制 动装置和离合装置 作一般结构或耐磨受力传动零件和耐腐蚀设 备,用ABS制成泡沫夹层板可作小轿车车身
5.避免外观零件表面出现熔接痕 熔接痕也是常见的塑胶件表面外观缺陷,需要避免。具体方法如下:塑胶件表 面咬花可以部分掩盖熔接痕,但并不能完全掩盖熔接痕,喷漆可以掩盖熔接痕, 合理设置浇口的位置和数量,避免在零件重要外观表面产生熔接痕,保证模具通 风顺畅。
二、注塑件外观面设计原则。
6.避免外观零件表面出现断差或毛边 模具公母模交汇处、型芯与型芯交汇处、型芯与公母模交汇处等很容易出现断 差或毛边,因此,机械工程师应当仔细检查模具结构中的分型面位置,避免在零 件重要外观面出现断差或毛边,影响零件外观质量。另外,应避免把顶出结构放 置于零件的重要外观面处,这也会产生毛边。对于透明塑胶件更应特别注意。

注塑模具设计要点

注塑模具设计要点

注塑模具设计要点一、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二、脱模斜度1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 、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三、产品壁厚1 、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 、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 、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四、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五、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 、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六、孔1 、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 、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3 、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4 、盲孔的长径比一般不超过4。

防孔针冲弯5 、孔与产品边缘的距离一般大于孔径尺寸。

七、注塑模的抽芯、滑块机构及避免1、当塑件按开模方向不能顺利脱模时,应设计抽芯滑块机构。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

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注塑模设计的注意事项有很多,那么都有哪些呢?下面,店铺为大家分享注塑模具设计的十七个注意事项,快来看看吧!开模方向和分型线每个注塑产品在开始设计时首先要确定其开模方向和分型线,以保证尽可能减少抽芯滑块机构和消除分型线对外观的影响。

1.开模方向确定后,产品的加强筋.卡扣.凸起等结构尽可能设计成与开模方向一致,以避免抽芯减少拼缝线,延长模具寿命。

2.开模方向确定后,可选择适当的分型线,避免开模方向存在倒扣,以改善外观及性能。

脱模斜度1.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拉毛(拉花)。

光滑表面的脱模斜度应≥0.5度,细皮纹(砂面)表面大于1度,粗皮纹表面大于1.5度。

2.适当的脱模斜度可避免产品顶伤,如顶白.顶变形.顶破。

3.深腔结构产品设计时外表面斜度尽量要求大于内表面斜度,以保证注塑时模具型芯不偏位,得到均匀的产品壁厚,并保证产品开口部位的材料强度。

产品壁厚1.各种塑料均有一定的壁厚范围,一般0.5~4mm,当壁厚超过4mm时,将引起冷却时间过长,产生缩印等问题,应考虑改变产品结构。

2.壁厚不均会引起表面缩水。

3.壁厚不均会引起气孔和熔接痕。

加强筋1.加强筋的合理应用,可增加产品刚性,减少变形。

2.加强筋的厚度必须≤(0.5~0.7)T产品壁厚,否则引起表面缩水。

3.加强筋的单面斜度应大于1.5°,以避免顶伤。

圆角1.圆角太小可能引起产品应力集中,导致产品开裂。

2.圆角太小可能引起模具型腔应力集中,导致型腔开裂。

3.设置合理的圆角,还可以改善模具的加工工艺,如型腔可直接用R刀铣加工,而避免低效率的电加工。

4.不同的圆角可能会引起分型线的`移动,应结合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圆角或清角。

孔1.孔的形状应尽量简单,一般取圆形。

2.孔的轴向和开模方向一致,可以避免抽芯。

3.当孔的长径比大于2时,应设置脱模斜度。

此时孔的直径应按小径尺寸(最大实体尺寸)计算。

注塑模具外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注塑模具外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注塑模具外观设计应注意的事项
很多模具设计师只注重内模部分的设计,模具外观设计考虑得不周全,常常会出现运水接头与码模介子干涉、忘记设计撬模脚、接线盒超出面板顶部等等问题。

为了防止这些问题发生,我跟大家分享一些注塑模具外观设计注意事项。

1.安装接线盒时要注意卡臂的摆动空间以及手指动作空间,当横放空间不够时可以竖这放,如图所示,注意A面必须低于模板面1mm 以上。

2.当吊模板下面有接线盒时,需加角架,留有足够的插头空间,设计运水进出水时,必须考虑是否与码模介子干涉,避开码模介子
3.添加防尘板的注意事项
4.每块相连的模板必须设计撬模脚
5.运水接头必须沉进模板,防止碰伤运水接头,并打上进出水字码
6.计数器必须安装在操作侧,方便工作人员观看
7.当空间不够放置双头接线盒时,可分作两个单插接线盒,但要注意接线盒边面A距离模板面必须有10mm以上。

注塑设计注意要点

注塑设计注意要点

注塑设计注意要点【中英文版】英文文档内容:Injection molding is a widely used manufacturing process for producing plastic parts.To ensure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 it is important to consider several key factors during the design phase.Here are some important considerations for injection mold design:1.Part geometry: The design of the part should be optimized for injection molding.This includes minimizing the number of slides, corners, and undercuts, and ensuring that the part is designed for efficient cooling and gate placement.2.Material selection: The choice of material is crucial for the success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The material should be selected based on the required properties of the final product, such as strength, flexibility, and temperature resistance.3.Mold design: The mold design should be carefully planned to ensure proper cooling and gate placement.The mold should also be designed with sufficient strength and rigidity to withstand the high pressures and temperatures of the injection molding process.4.Draft angles: Draft angles should be included in the part design to facilitate easy ejection of the part from the mold.These angles should becarefully calculated based on the material and mold temperature.5.Rational cooling system: A well-designed cooling system is essential for achieving high-quality parts with minimal warpage and shrinkage.The cooling system should be designed to provide uniform cooling and minimize the risk of hotspots.6.Gate placement: The gate location is critical for achieving proper flow and filling of the mold.The gate should be placed in an area that allows for smooth flow and minimizes the risk of air traps and voids.7.Mold surface finish: The surface finish of the mold should be carefully selected to minimize friction and wear, and to ensure smooth release of the part from the mold.8.Tolerance control: Careful consideration should be given to the tolerances of the part, as these will directly impact the quality and functionality of the final product.9.Runner and manifold design: The runner and manifold design should be optimized to ensure efficient material flow and minimize pressure loss.10.Product testing: It is important to test the injection mold design with actual material to identify and resolve any potential issues before full-scale production.中文文档内容:注塑成型是一种广泛用于生产塑料零件的制造工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注塑产品设计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9-04-28T10:10:42.0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6期作者:马雯钰[导读] 摘要:结合注塑产品的成型过程、成型原理、模具加工、批量生产等,浅析注塑产品在设计、成型过程中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注意事项。

蚌埠依爱消防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安徽蚌埠 233000摘要:结合注塑产品的成型过程、成型原理、模具加工、批量生产等,浅析注塑产品在设计、成型过程中的一些设计手法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外观设计;结构设计;成型原理;模具设计
一、引言
公司的产品按照材料特性可以分为两大类:注塑类和钣金类。

产品在设计的过程中影响因素很多,需要遵守相应的基本要求和设计原则,才能满足产品的使用需求,产品结构设计的优劣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机交互体验的增加,对产品的精致美观,装配简单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以注塑产品的外观和结构设计过程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简单的总结,以供设计人员入门做参考。

二、外观设计
产品外观是指产品的形状、图案、色彩等一体化视觉效果,形状是指产品的造型,图案是产品设计的点缀,色彩是构成图案的因子,三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形成美的统一。

很多结构设计人员主要以机械工科为主,缺乏工业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前卫的设计理念,导致前期产品的外观为外包设计,无形之中增加了产品的设计成本,但纯工业设计人员对公司产品的结构、硬件配合的使用要求不清楚,从而导致后期结构出现一系列问题,最典型的为烟感的设计,在后期生产、送检出现的结构问题,反复修改模具,生产中按键、卡扣、干涉等问题,也无形之中增加了产品的研发设计和生产成本,降低效率。

设计人员要不断学习一些工业设计理念,在进行外观设计时,就能配合硬件人员对结构要求作出及时调整,从而做到一次开模成功,提高效率,节约成本。

图1 小米烟感造型
图2 8014烟感造型在进行外观的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多看多想,多看就是参考其他家产品的外观图案,通过网上搜索图片、实物观察等方式了解这一类产品的各种外观,然后进行总结、思考各种外观的优缺点,实现难易程度,以及后期结构设计的难易程度,统一规划,比如在设计新烟感外观的过程中,参考了小米烟感以及本公司烟感的外观特点,既满足外观需求也要满足功能性需求,其中功能性需求优先,如图1、2所示。

在外观设计的过程中,关键的几点:广泛参考、不断总结、多出方案、征求意见、评审确定。

三、结构设计
产品结构设计是满足基本使用功能的关键保证、也是影响产品生产流水效率的关键因素,在必须满足功能性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的结构简单、模具简单、装配简单。

在设计新烟感和8000声光结构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紧密地与硬件人员进行配合,了解这个产品的功能需求,再确定好电路板布局,并进行三维造型,将电路板、元器件绘制出三维模型,随时在模型中查看有没有元器件干涉,考虑好电路板的固定方式,如新烟感中电路板是通过螺钉固定,8000声光中电路板是通过卡扣固定,至于选择哪一种根据电路板元器件的多少、尺寸大小、保证牢固可靠来决定,如下图;
图3 电路板固定(螺钉)
图4 电路板固定(卡扣)
结构件之间的装配,要保证牢固可靠,安装便捷,同时具有一定的防误装功能,比如新烟感结构中的上下壳体装配,可以采用卡扣配合,也可以采用螺钉固定,卡扣方式装配简单,但是牢固性不能保证,H12就是在送检冲击过程中出现卡扣断裂或者松动导致面壳分离的情况,所以为了满足送检需求,必须保证结构件的装配牢固可靠,因此我在新烟感结构中采用卡扣与螺钉固定相结合的方式,如图下所示;而8000声光采用纯卡扣配合形式,其卡扣一端是固定结构,这样不易脱落,如图所示。

当然,除了配合结构之外,还需要一些辅助结构,但又是必须的,比如防误装结构、限位结构、防不装电池结构等,如下图所示
图5 8000声光中卡扣固定结构
图6 防误装结构与限位结构图
图7 防不装电池结构
模具的复杂程度,也会影响模具成本,注塑效率,如果在下面开通孔,则完全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如下图所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