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蝉》省级优秀教案5篇
《蝉》教案5【目标预设】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能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身后隐患的道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隐患的道理。
教学难点:理解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设计理念】对寓言这一体裁,学生并不陌生。
但学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节,不善于思考蕴含的道理。
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语句,围绕具体形象的故事,理清蝉、螳螂、黄雀、少年间的关系,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隐伏的祸患,从而深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告诉人们的道理。
语文教学,要以学生实践为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而落实这一点的关键是对教材的重组。
教材上的每一篇课文,都应该根据学生情况,或大胆取舍,或切换段落,或从课外补充,在课文基础上设计简明流畅的教学流程,使学生能主动、充分、自由而有创意地学习。
而不是一概从头到尾,每篇课文都细细给学生梳理一回。
【设计思路】教师的教学,应做到心中有本,目中有人,在理解、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我结合教材及教学对象的特点,教学时打破了文章的顺序,根据教材本身特点,重组教学内容,从看故事入手,让学生对螳螂捕蝉这个故事有一个整体形象的感知。
再引导学生读故事发生之原因及结果,帮助学生理解少年讲述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对于吴王的影响及该成语故事阐述的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忽视隐患的道理,从而感受少年的机智和螳螂捕蝉与吴王攻楚二者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过程】(本教学过程为第二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解决字、词问题,引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成语导入,增加积累1、同学们,你们到现在一定积累了不少成语,那今天我就来考考大家,看看谁掌握的成语多。
2、学生用1分钟时间想成语后交流。
八年级语文上册《蝉》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提示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成语和精彩语句。
2.教师对课文进行逐段讲解,分析作者观察蝉的过程,以及作者对蝉的赞美和思考。
3.教师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词、成语和典故,如“蜕变”、“薄翼”、“饮露”等,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1.教师设计课堂练习,检测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如:
a.选择题:判断下列关于课文《蝉》的表述,正确与否?
b.简答题:请简要描述课文《蝉》中作者对蝉的态度和观点。
c.创作题:请以《蝉》为题材,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散文,表达你对生命的感悟。
4.教师总结:通过学习《蝉》,我们认识到了生命的短暂和珍贵,要尊重自然、热爱生活,珍惜时间,努力拼搏。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探索、勇于创新,追求真善美,塑造美好心灵。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选择一种昆虫或植物,详细了解其生命周期、生活习性等,并撰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要求:报告内容真实、具体,能够体现出你对生命的尊重和自然的热爱。
4.教师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如:作者为什么会对蝉的生命周期感到惊讶?蝉的一生给我们什么启示?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课文中的蝉具有哪些特点?
b.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样的?
c.从蝉的生命周期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人生启示?
5.跨学科融合,拓展视野:结合生物学、环境保护等学科知识,拓展学生对蝉的认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态保护,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是漂亮的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借鉴,希望对大家有一些参考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理清说明思路,概括课文内容。
(重点)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加强说明生动性的写作方法。
(难点)3、细读课文,感受作者孜孜以求的科学精神和细致严谨的科学方法。
(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虞世南的《蝉》sbquo;垂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8219;导入本课学习。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通读全文,理清说明顺序提问1: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说说每一部分说明的内容及其说明顺序。
明确:全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sbquo;蝉的地穴#8219;,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
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第1段),表明自己sbquo;有研究蝉的习性的很好环境#8219;,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第27段),写蝉的地穴和幼虫的地底生活。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23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段说明建穴,第57段写伺机出穴。
第三层(第811段),写蝉出洞蜕皮的过程。
这一层次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是按对事物的观察顺序进行的。
第8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910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1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sbquo;蝉的卵#8219;,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蝉》这首诗的意思,并能够熟读成诵。
2、通过想象感悟托物言志手法的作用,并体会作者高洁的志向。
3、感受积累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日积月累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通过托物言志所表达出的高洁志向。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准备】两首托物言志的诗【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有这样一句话: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你们听过吗?谁知道它的大概意思和大家分享一下。
小结:对,这句话其实简单概括就是要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做好积累,最终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现在就请大家把这句话连读两遍,积累到你的知识宝库中,让它带我们正式踏上今天日积月累的旅程。
二、古诗赏析(一)初识作者1、学生自由汇报预习成果。
2、教师小结补充。
请大家关注一下唐太宗的评价。
你从评价中读出了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3、用平时积累的成语来形容一下诗人。
(二)理解诗意1、初读解疑。
出示学习要求:读一读,在你不懂的、不确定的地方画上“?”然后我们进行交流。
緌:读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这里,“垂緌”就代表蝉。
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疏桐:梧桐树稀疏的枝杈。
藉:凭借。
2、正音后再读古诗。
3、默读思考:你从诗中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学习单)我看到了:垂緌清露疏桐我听到了:流响声远我懂得了:蝉品性高洁,令人佩服。
4、学生汇报:预设:我看到了一只蝉,它停留在高高的枝头上,正在津津有味地喝着露水。
预设:我看到了稀稀疏疏的梧桐树。
预设:我看到了晶莹剔透的露水。
教师相机点拨。
5、除了我们能看到的这些代表着高贵的意象的叠加,我们还能听到什么?预设:我听到了蝉连绵不绝的叫声。
(连绵不绝、响亮)6、联系上下文,你懂得了什么呢?生:我明白了蝉因为住的高,所以声音传的远,而并不是因为秋风的原因。
《蝉》优秀教案
《蝉》优秀教案《蝉》教案篇一一、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二、教学难点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三、教学过程【预习检查】背诵三首古诗【目标展示】感悟并理解古诗描写的景物和表达的情感,了解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新知研习】一、学习《蝉》虞世南(558,638),唐代诗人、书法家。
能文辞,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并称唐初四大书法家。
2.诵读、探讨(1)从“饮清露”、“出疏桐”中可以看出蝉具有什么品质?(生性高洁,栖高饮露)(2)“高”有哪些含义?(一是实指蝉所居的梧桐树高,二是暗指“饮清露”的品格之高)3.背诵这首诗二、学习《孤雁》1.简介写作背景2.反复诵读并讨论(1)“不饮啄”的原因是什么?(思念着、追赶着它的同伴,执着的精神。
)(2)“谁怜”包含什么感情?由此体会诗人对孤雁的感情。
(诗人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可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寓了诗人自己的影子。
)(3)野鸦与孤雁的叫声有何不同?体会这两种鸟的象征意义。
(野鸭象征着一些缺乏情感的平庸之辈,诗人以孤雁自比)3.感悟理解并背诵全诗三、学习《鹧鸪》1.简介写作背景郑谷(约851,约910),唐代诗人。
少颖悟,7岁能诗,世称郑都官。
2.诵读探讨:(1)整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绪?诗的首联简单交代了鹧鸪的外形体貌和习性。
第二联借写鹧鸪开始刻意营造一个独特的意境,渲染一种惆怅凄切的气氛。
第三联借人情写物象,借助于佳人的身心感受,烘托了鹧鸪啼鸣的凄切。
尾联又进一步从环境的角度加以渲染,使全诗所营造的悲凉氛围和伤感情调达到了极点。
这首诗重在表现鹧鸪啼声哀怨凄切,借以抒写游子的乡愁旅思。
(2)了解颔联“青草湖”、“黄陵庙”的典故,并仔细品味颔联。
(3)体会并背诵。
八年级上册语文《蝉》教案设计篇二一、理解分析第一段(注意:1、结合朗读;2、指导督促学生做好字句解释的笔记)(一)请学生说句子大意,间以师生质疑、释疑,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选择词典中的义项。
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6篇
第1篇蝉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目的:知识与能力:1、学会10个生字,认识6个字。
注意多音字“壳、哗、调”的读音。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弄清课文是如何将内容表达具体的,学会表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蝉》中天才乐师沉浸在自我陶醉中不停的演奏场景。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难点:学习语言,品味语言。
让学生自己读书,抓住关键词句理解。
教具安排:生字卡片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言激趣:一肚子没学问,开口闭口知道,瞧瞧这小家伙,实在真是骄傲。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小动物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蝉的一篇课文。
二、初读自读课文。
想想课文写了些什么,并边读边圈生字,读完课文后把所圈生字反复多读几遍直到熟练。
把生字送回课文再读课文,想想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可提出来。
三、精读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什么?2、生交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蝉是我的邻居,一到夏天,我家屋外就成了蝉的天下。
)3、那么蝉还有些怎样的特点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学习生字1、本课有三个多音字,壳,哗,调。
注意字音。
“蝉、弱、震”是翘舌音,操是平舌音,腾是后鼻音。
教学时,重点指导学生读准这些字音。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可采取归类学习。
3、全班交流。
4、重点指导生字书写:叠腾第二课时教学目的:1、具体学习蝉的特点,知道蝉是如何脱壳的,了解雄蝉喜欢唱歌的特点。
2、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蝉脱壳的过程。
理解重点句子,学习怎样把课文写具体。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复习生字。
抽读生字卡片。
2、上节课同学们了解了我家屋外成了蝉的天下,那么蝉又是如何脱壳,雄蝉喜爱演奏、蝉的视觉,听觉分别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二、精读课文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
边读边思考;蝉是怎样脱壳的?勾画重点词句,特别是动作的词语。
《蝉》 教学设计
《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积累文中的生字词,了解作者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体会文中准确生动的语言。
(3)理解蝉的生命历程,感受蝉在地下四年与在阳光下歌唱五星期之间的强烈对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生动的描写,学习作者由蝉的习性悟出的人生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感受蝉生命的不易,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历程。
(2)学习作者细致的观察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对蝉的赞美之情,理解文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意识和能力。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文中的重点字词、文学常识和文章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
2、朗读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言美,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文中精彩的描写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蝉鸣的音频,让学生闭上眼睛倾听,感受蝉鸣的声音。
(2)提问学生:听到蝉鸣,你想到了什么?(3)引出课题《蝉》。
2、检查预习(1)让学生朗读课文,检查字音是否准确。
(2)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如“喧嚣”“罅隙”“隧道”等。
3、作者简介(1)介绍法布尔及其作品《昆虫记》。
(2)强调法布尔对昆虫的细致观察和热爱之情,为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4、整体感知(1)学生默读课文,思考:文章围绕蝉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明确文章的结构。
5、精读课文(1)学习蝉的地穴引导学生阅读描写蝉地穴的段落,思考:蝉的地穴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描写的?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者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技巧。
2023最新-《蝉》教案优秀8篇
《蝉》教案优秀8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本文是美丽的小编给家人们整理的《蝉》教案优秀8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蝉的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提高朗读能力,在读准字音的同时要能读出感情;2、了解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以及培养由事物引发哲思的能力;3、体会不管生命如何短暂,必须要好好活着的情感,树立对动物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理解和尊重。
教学重难点:由抑到扬的写作手法的掌握难点:对生命的意义的理解教学方法:提问法、引导法学法:讨论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前让学生收集关于蝉的成语,比赛说出找到的成语)蝉不知雪:知了夏天生,秋天死,看不到雪。
比喻人见闻不广。
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把蝉的翅膀看成是重的,三万斤的重量看成是亲轻的。
喻指是非颠倒,真伪混淆。
春蛙秋蝉:春天蛙叫,秋天蝉鸣。
比喻喧闹夸张、空洞无物的言谈。
功薄蝉翼:功劳象蝉的翅膀那样微薄。
形容功劳很小。
常用作谦词。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
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
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金蝉脱壳:蝉变为成虫时要脱去一层壳。
比喻用计脱身,使人不能及时发觉。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
象深秋的蝉那样一声不吭。
比喻因害怕有所顾虑而不敢说话。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
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蝉喘雷干:蝉:昆虫名,知了;干:空。
蝉喘息,雷声净。
形容酷热干旱。
(同学们喜不喜欢蝉?那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一篇关于蝉的文章,看看作者笔下的蝉是不是和成语当中的蝉感觉一样。
)二、初步感知,读熟《蝉》1、请大家齐读一遍课文,注意结合预习,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对文章进行正音训练,积累生字词。
2、读过课文,你们觉得蝉还烦不烦?你们还喜不喜欢蝉?三、整体感知,了解“蝉”“蝉之烦”1、作者为什么说蝉的叫声是“烦人的聒聒”?(蝉鸣得早,知知不休,使事忙的人听了很烦)追问:因为蝉打扰了我们人类,就觉得它烦,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安排讨论)“蝉之恕”1、我们知道,作者最终宽恕蝉“烦人的聒聒”,从文章当中我们可以找到哪些作者宽恕的原因?(预设答案:病蝉可怜、小小的却响彻夏天、等了17年才等到一个夏天、好好的过活90天)2、“我”和朋友进行了第一次“对话”,请找出来,说说这次对话说明了什么道理?(“我”认为仅仅是一个夏天的时间却是蝉的一辈子,通过用17年和一夏三个月的时间对举,说明人类不能以自我为中心,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蝉,以我们自己的好恶去苛责蝉。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优秀6篇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优秀6篇《蝉》虞世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零落断续收敛宽恕。
2、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能力目标1、培养学习的阅读能力。
2、结合本文学习写作理论知识,提高写作能力。
德育目标体会生命的真谛:虽然生命短暂弱小,但可以通过奋斗使她的意义和价值得以体现。
教学重点:通过蝉的一生体会生命的意义。
教学难点:欲扬先抑,托物寓意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启发式教具准备:录音机,朗读带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课——蝉。
二、作者:小思,原名卢玮銮,香港作家。
三、朗读:1、跟录音朗读一遍课文。
2、再自由朗读一遍课文。
板书:聒噪四、理解:1、问:这篇文章可以分哪几个部分?答:三部分。
第一部分(1),第二部分(2—6),第三部分(7)。
2、问:第二部分先讲对蝉声的厌烦,再讲对蝉的理解,这样可分哪几部分?答:二部分,第二段为一部分,后面为一个部分。
3、问:这样课文可以分四个部分,各是什么意思?(方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答:第一部分(1):蝉鸣;第二部分(2):厌烦;第三部分(3—6):生命;第四部分(7):宽恕。
五、思路:点题——承接——转换——总结六、鉴赏:(先给时间让学生思考再做讨论总结)1、思路清晰:起——承——转——合2、层次分明,结构完整。
3、欲扬先抑:第一二部分厌烦,第三四部分赞扬,前后对比,立意更加鲜明突出。
4、托物言志:蝉——生命感悟七、主题:本文赞扬了生命脆而短暂的蝉对生命意义的不懈追求,启发人们应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创造生命。
八、练习:讨论有关练习《蝉》虞世南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学会8个字、词,认读三个字。
能力目标:朗读课文,按要求积累词语。
默读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蝉的,是怎样来说明的。
情感目标:体会把事物人格化的好处,选择感兴趣的句子抄写。
了解说明文的表达方法。
产生对事物仔细认真观察的兴趣和愿望。
《蝉》获奖教学设计
《蝉》获奖教学设计引言:《蝉》是一部以蝉为背景的中篇小说,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蝉的生活、迁徙和繁衍过程。
这个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深入研究《蝉》这篇作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自然界中微小生物的生命和价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和情感体验。
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蝉》,学生能够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活动,并能从中获得对大自然和生命的发现和思考。
2. 培养学生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1)阅读《蝉》;(2)学习了解蝉的生态特点和生命周期;(3)分析小说中的语言运用;(4)学习欣赏蝉的鸣叫声并进行模仿。
2. 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通过讲解、解读、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阅读技巧。
(2)小组讨论:分小组讨论,就小说中展现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等问题进行研究,引导学生发表观点和分享案例。
(3)实地观察与实验:组织学生实地观察蝉的生活和行为,以及它们在周围环境中的相互关系,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4)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互相合作,进行文本分析和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在小组内互相讨论、交流观点,并形成自己的个人观点。
三、教学流程1. 第一课时:导入与预习(1)学生观看一段蝉的录音视频,引起学生对蝉的困惑与好奇,并激发他们探索蝉生活的意愿;(2)学生自主预习《蝉》,了解其中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2. 第二课时:阅读与讨论(1)学生进行朗读实践,体会并模仿蝉的鸣叫声;(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阅读讨论,学生分析文中描写手法和情感表达。
(3)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提问和解答,互相交流。
3. 第三课时:实地观察与实验(1)学生组织到校内或者校外观察蝉的生活与行为,并记录所见所闻;(2)学生将观察所得进行整理和总结,将其与小说中的描写进行比较分析。
4. 第四课时:文本分析与表达(1)学生将观察与实验的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然后与小组成员交流所得并提出问题;(2)学生展示和解读小说中的精彩语言片段,讨论其中的情感表达;(3)学生撰写读后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蝉》的理解和感受。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优秀)
《蝉》虞世南教学设计(优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蝉》这篇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艺术的魅力,培养学生对古文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古文写出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教学重点:1.了解《蝉》这篇古文的背景和主题。
3.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
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通过讲解古文的背景和主题,指导学生理解文章作者的用意。
2.分组讨论:划分小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写作指导:通过讲解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意境,指导学生如何在写作中运用这些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古文的了解和兴趣。
2.引入话题:通过回忆学生平时在夏天有没有听到过蝉鸣的声音,激发学生对夏天的印象和感触。
二、教学主体(30分钟)1.讲解古文背景和主题(10分钟):a.介绍虞世南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b.简要解读《蝉》这篇古文的主题和意境。
2.分组讨论(15分钟):a.将学生分组,每个小组成员都要参与讨论。
3.整合讨论(5分钟):a.邀请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
三、拓展阅读(15分钟)1.布置课外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其他与夏天或蝉相关的古文作品。
2.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在下一节课前将自己阅读过的古文作品进行分享。
四、写作训练(25分钟)1.分析修辞手法:讲解《蝉》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对仗等。
2.引导写作:让学生在理解古文的基础上,写一篇关于夏天蝉鸣的短文。
a.提醒学生运用学过的修辞手法和意境,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b.鼓励学生多尝试使用古文的语言风格,提高写作的鲜活性和表达力。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10分钟)1.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向全班分享自己写的短文。
2.总结:回顾本节课学到的知识点和经验,强调古文的价值和重要性。
3.作业布置: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古文的读后感或心得体会。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既满足了学生对古文的学习需求,又培养了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掌握本课的重点词语,理解文章主题。
(3)学习课文谋篇布局的手法,提高写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掌握生字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再进行解析课文。
让学生既从情感上受到熏陶,又能学到行文布局的,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蝉》的学习明白:不论生命短暂与否,都要积极面对,好好的活。
教学重难点:1、重点(1)读懂课文,体会文章的寓意。
(2)借鉴文章的“先扬后抑”的方法。
2、难点(1)透过文章故事,理解文章故事的寓意,并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2)从整体结构上把握文章的布局。
教学设计:一:课程导入:在上课之前,我要先让同学们猜一种生物:这个生物只能生活在夏天,并且它还必须要经历一次蜕变,才能最终在树上唱出那最响亮的歌声。
明确:学生举手回答:《蝉》二、教授新课1、听录音,注意朗读时的语气以及生字词。
2、教师板书易读错的生字词。
明确:听完录音之后,让学生到黑板上注音。
3、学生朗读课文:(1)单个学生朗读课文(2)学生齐读课文,4、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问题一:作者对蝉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其中有没有变化从原文中找到依据。
明确:烦朋友的话宽恕(理解敬佩)第一段:知知不休(抑1)第三段和第五段:朋友的话(扬1和扬2)第二段:写病蝉(抑2)第七段:直接写对蝉的宽恕对蝉的厌恶外貌:透明的翅收敛着动作:身躯微微颤动抒写对蝉的赞美之情语言:没有声响最终目的写作手法:欲扬先抑、托物言志问题二:17年埋在泥中,出来就活一个夏天明确:千年的等待,换取的只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就像烟花只为一时的璀璨,流星也只为一时的辉煌!但是,烟花的美丽,我们欣赏到了,流星的飞逝,带走了我们的梦想!所以,它们是幸福的!而蝉,同样也是在唱响自己的夏天,也在为自己幸福的生活着,那么,作为人的我们该怎么办呢要好好的活,要有意义的活,问题三:那是蝉的生命意义“那”具体指代什么呢明确:不论生命长短,都必须好好活着。
《蝉》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蝉》教学设计引言:《蝉》是由石默创作的一首经典的中国古诗,描述了蝉的生活和鸟儿的互动。
通过教授《蝉》,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命的情感,同时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本教学设计将为教师提供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资源,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学生能够运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诗歌;3. 学生能够通过欣赏和表演体验诗歌的美。
教学准备:1. 课本或教材上的《蝉》古诗;2. 石默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与自然相关的诗歌作品。
教学步骤:第一步:诗歌鉴赏(10分钟)1. 为学生展示《蝉》的诗歌内容,并提醒学生不需要深究每个字词的解释,重点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 向学生提问,激发对诗歌的兴趣:-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的蝉和鸟儿是怎么互动的?- 你觉得这首诗有什么情感表达?第二步:朗读与模仿(20分钟)1. 教师示范正确的朗读方式,包括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2. 要求学生根据老师的示范进行朗读,并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3. 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内轮流朗读和模仿。
第三步:情感体验(15分钟)1. 介绍其他石默的作品或与自然相关的诗歌;2. 要求学生选取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进行朗读和表演;3. 鼓励学生通过诗歌的表演来体验其中的情感。
第四步:诗歌创作(2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内心对自然的感受和情感;2.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创作一首以自然为主题的诗歌;3.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融入到诗歌中。
第五步:展示与分享(15分钟)1. 邀请学生将自己创作的诗歌进行朗诵和表演;2. 学生之间互相欣赏和分享自己的创作;3. 老师鼓励学生互相赞美和提出建议,共同进步。
第六步: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堂课的内容,并总结课堂学到的知识和体验;2. 学生可以回答以下问题:- 你对《蝉》这首诗的理解有什么变化?- 通过模仿、朗读和表演,你有什么收获?- 创作自己的诗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结语:通过本教学设计,学生能够通过欣赏、朗读和创作进一步理解和感受诗歌的美。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
语文《蝉》教案(优秀11篇)《蝉》教案1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活动准备1.乐幼教课件-照片:蝉2.乐幼教课件-声音:蝉。
声音活动过程一、导入课件声音演示:听听谁在叫,引起幼儿兴趣。
播放《蝉》的叫声,听一听,是什么叫声?猜猜是谁?二、展开1.课件-照片:引导幼儿观察《蝉》(1)蝉是什么样子的?(黑褐色)(2)蝉的头上有什么?(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3)背上有什么?(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4)身体下面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2.师幼讨论,蝉的声音是怎样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结束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语文《蝉》教案2一、激趣解题,明确目标。
1.教师谈话:在生活当中你都会遇到你“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或“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用演讲的方式来畅谈。
2.自由发言:说说什么是“演讲”,怎样才能搞好演讲。
3.师:介绍演讲的特点,讲解演讲的技巧。
4.自主发言,说说你对这种行为和习惯的认识和理解。
二、观图,分析图意。
1.看图,说出主要意思。
2.拼图,从主到次依次说出图中所见的人或景物,“最敬佩的一种行为”“最看不惯的一种现象。
3.哪些是非讲不可?描绘一下他们的特征。
4.推前:事情的起因是什么?5.想后:结果会怎样?三、明确演讲要求。
1.设计演讲要注意的'三点。
①想好演讲的内容。
(我敬佩的行为是什么,为什么要敬佩,怎样敬佩,我看不惯的现象是什么,为什么看不惯,怎样改变这种现象。
)②列提纲,安排演讲思路。
③根据自己特长:选合适的表达方式。
(语言流畅,态度自然大方,有感情。
)2.同桌交流,互相启发,完善演讲准备。
四、小组畅谈,全班交流。
1.以小组为单位畅谈。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蝉唐虞世南教学设计第1篇】第一二课时一、教学任务(一)分析了解课文结构(二)掌握课文内容——蝉的生长过程(三)分析写作特点(第二三课时)二、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大家知道这个是什么虫子吗?”学生自由回答(蝉,知了,等等)。
“我们今天讲的就是这个——蝉(板书)那么有人可以来说下和蝉有关的东西不?(学生发言)我这里有一个和蝉有关的古希腊神话。
(曙光女神爱上了一个人类青年,为了能和他长相厮守,她向宙斯请求赐给爱人永恒的生命,但是曙光女神忘了请求给那个青年永恒的青春。
于是时间一天一天过去,青年渐渐衰老萎缩,最后沦落到了只会不停的向碰到的每一个人诉说他和女神的爱情的地步。
女神的爱情也渐渐的被消磨殆尽,最后女神抛弃了他,可怜的人变成了一只虫子,继续讲他的故事。
这只虫子就是蝉。
)我说了这么多,大家有什么感想可以谈谈吗?(预计学生发言——大家说的很好,可见我们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那么现在请大家翻到P78面,我们来看一下这篇法布尔的《蝉》(板书,法布尔)(二)分析课文类型首先想请一位同学说一下,蝉这篇文章是什么样的文体?(学生回答)这是一篇法布尔的科学小品,什么是科学小品?有人知道吗?(学生回答)科学小品:科学小品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那么说科学小品就是说明文的一种了。
科学小品有什么特点呢?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这些我们在读蝉的时候都要特别注意体会)——板书(三)简单分析课文结构大家把课文的第一和最后两自然段划开,然后花10分钟时间看下课文。
等下我有问题要问大家。
(要求:A、标注全文自然段,B注意课文中的生字词,并作好记号,C试着划分下段落层次)1,分析课文开头。
大家集体朗读第一自然段(我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
一到七月初,蝉就占据了我门前的树。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
《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课程名称:《蝉》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课时数:1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蝉》,学生能理解并描述蝉的生命周期、习性和生存方式。
2. 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蝉的生命周期和习性。
2. 掌握运用上下文推测词义的方法。
教学准备:1. 课文《蝉》的复印件或电子版。
2. 教师准备草稿纸和笔。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蝉的注意。
2. 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导入:“你们见过蝉吗?蝉是什么样的昆虫?”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尽量提出自己的观点。
二、阅读活动(25分钟)1. 教师分发课文《蝉》,并要求学生默读一遍。
2.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蝉的生命周期是怎样的?- 蝉为什么会这样生活?- 蝉有什么特殊的习性?3. 学生小组汇报各自的观点和答案。
三、词义推测活动(10分钟)1.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的方法,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词。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文中的词义推测练习,将推测的答案写在纸上。
3. 学生小组互相交换答案并讨论,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
四、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总结学生们的收获和不足。
2. 学生进行个人反思,思考自己在本课中的表现并写在笔记本上。
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自行查阅关于蝉的信息,拓宽对蝉的认识。
2. 学生可以尝试观察自家周围的蝉,记录蝉的习性和生活方式。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与合作程度。
2. 学生对蝉的生命周期、习性和生存方式的理解。
注意事项:1. 教师在课前应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好相关教学材料。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讨论,不仅着重于知识的传授,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语文《蝉》教案6篇
语文《蝉》教案6篇《蝉》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通过观察,了解蝉的外形特征和习性。
2、对蝉有探究兴趣,能用语言表达自己对蝉的认识。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蝉的特征。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活动准备:蝉若干只、蝉的鸣叫声。
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录音机放蝉的鸣叫声,请幼儿听一听、猜一猜这是什么东西的叫声?二、引导幼儿观察蝉。
1、教师出示蝉,引导幼儿讨论:蝉是什么样子的?2、引导幼儿观察:蝉的头上有什么?嘴是什么样子的?背上有什么?身体下面有什么?肚子是什么样子的?3、小结:蝉的身体是黑褐色的。
头上有一对复眼,一对短短的触角,嘴像针,是一根空心的管子。
背上有两对薄而透明的翅膀。
身体下面有三对足。
肚子是一节一节的。
4、讨论:蝉能发出怎样的声音?这种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雄蝉在夏天发出“知了、知了”的声音,这种声音是蝉的翅膀振动发出的。
)三、了解蝉的生活习性。
讨论:蝉生活在哪里?吃什么?(蝉生活在树上,靠吸树枝里的汁生活,所以它危害树木,是害虫。
)教学反思:我明白“只有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获取,学生才能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
但蝉脱壳那一段实在太难想象了!要是有录像参照,可能还好点儿,通过真实观察,再来看语言文字是怎么再现的。
蝉的教学设计篇二教学目标:1.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到、很、想、名、本、领、知、识,永”等9个生字,重点读准“本领”一词的音。
2.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课文,基本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根据提示说清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媒体课件、田字格卡纸、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过程:一、拼音引入,揭示课题1.板书音节:chán,指名拼读。
2.板书:蝉,结合字形简单介绍“蝉”。
师:蝉是一种昆虫,所以左边是个虫字旁(板书:虫)。
右边是个“单” (板书),合起来就是蝉。
这是一个形声字,虫字旁表义,单表音。
《蝉》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了解蝉的特点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学会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法,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培养学生勇于探究、合作交流的精神。
(3)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生字词,了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2. 教学难点:(1)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的理解。
(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课文内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4. 实践教学法:结合实际情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动画视频片段2. 蝉的图片及实物模型3. 生字词卡片4. 分组讨论的任务单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动画视频片段,引导学生关注蝉。
(2)展示蝉的图片及实物模型,让学生对蝉有直观的认识。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3. 课堂讲解(1)讲解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命周期。
(2)讲解生字词,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
4.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任务单,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讲解。
5.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受。
6.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思考蝉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
《蝉》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蝉》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科学文学作品,提高阅读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奋斗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2. 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学习与掌握。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蝉鸣声音,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氛围。
(2)简要介绍蝉的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课文注释,学习生僻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结构,分析课文主题。
(2)每组挑选一名代表进行汇报,总结讨论成果。
4. 精讲点拨:(1)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和点拨。
(2)重点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5. 课堂练习:(1)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6. 课堂小结:(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和感悟。
7. 作业布置:(1)设计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知识面。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兴趣。
2. 课后作业评价: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蝉》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蝉》教学设计(辽宁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蝉》的主要内容,掌握蝉的生态习性。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观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蝉》的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蝉的生态习性和生命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信息和描述方法。
2.2 课文的推理和分析: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分析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蝉的图片或实物,激发学生对蝉的兴趣。
引导学生思考蝉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3.2 阅读与理解:学生自读课文《蝉》,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并提供解答和指导。
3.3 推理与分析:学生通过课文内容,推理和分析蝉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供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身的进步和不足。
4.2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分享学习经验和提出建议。
4.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蝉》。
5.2 蝉的图片或实物。
5.3 参考资料关于蝉的生态习性和生命过程。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准备:学生收集关于蝉的图片、视频或相关资料。
教师准备教学PPT和教学材料。
6.2 课堂活动: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蝉的相关资料,分享给全班同学。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蝉的特点和生态习性。
第七章:小组讨论7.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蝉的生活习性进行讨论。
每组成员共同研究和分析蝉的生活习性,并准备进行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读全文,理清说明思路,梳理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生动说明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作者锲而不舍的工作精神,以及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方法。
教学重、难点:
1、通读全文,理清说明思路,梳理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生动说明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同学们先读一读,再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打一昆虫)?
(大屏展示图片及诗歌)[初唐]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明确——蝉。
二、学习目标
1、通读全文,理清说明思路,梳理课文内容。
2、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生动说明的写作方法。
三、初读识大意
过渡语:现在让我们在学习目标的引领下,正式进入课文的学习。
默读要求:理清文章两部分说明思路,梳理课文内容。
阅读提示:
蜣qiāng(屎壳郎)
窠kē(鸟兽做的窝)
墁màn(用砖或石块铺地面)
纤xiān(细小)
蚋ruì(小昆虫,体长两三毫米,头小,色黑,胸背隆起,吸人和牲畜的血液)
鳍qí(鱼类的运动器官)
曝pù(晒)
1、理清思路
蝉的地穴
地穴洞口
如何建穴
幼虫
蝉
蝉的卵
2、两部分的说明顺序一样吗?
明确:一样,都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四、细读明特点
1、现在请同学们细读课文,要求:画出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蝉的科学知识(蝉的特点),试着完成“蝉生命简史”的表格填空。
成虫产卵——蝉卵孵化——(即刻) 幼虫走出体外 (不久)幼虫落在地上(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几分钟以后)幼虫钻进地里——(四年后)幼虫从地穴爬出(徘徊一阵)幼虫爬上灌木枝或草叶——(半个小时后)变成成虫——(三个半小时)成虫离枝飞去——(五星期后)成虫交配、产卵、死亡
2、为什么要选择介绍“地穴”和“卵”?
五、对比品语言
过渡语:对于蝉,百科知识上也有介绍。
百科知识
(大屏展示图配文)蝉:蝉科昆虫的代表种类。
雄的腹部有发音器,能连续不断发出尖锐的声音。
雌的不发声,但在腹部有听器。
幼虫生活在土里,吸食植物的根,成虫吃植物的汁。
蝉属不完全变态类,由卵、若虫,经过数次蜕皮,不经过蛹的时期而变为成虫。
本文也在介绍蝉,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品品语言,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比较本文和百科知识对于蝉的介绍,你更喜欢哪一种?
明确:法布尔的,因为法布尔运用了准确而生动的语言和拟人化的修辞手法。
2、和以前学习过的说明文做对比,说说作者为什么安排这样的写作顺序。
明确:作者并没有按照昆虫的一般成长过程——卵,幼虫,成虫的顺序来介绍,而是从幼虫时代入手,介绍这一过程,这正是作者别具匠心的地方。
其一幼虫建筑地穴,这比成虫产卵要生动、丰富、有趣得多,以此开头,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进而跟随作者去进一步探究蝉的世界的奥妙。
其二也是最重要的,是突出蝉“四年黑暗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蝉一生中绝大部分时间的活动)。
3、法布尔对蝉怀有怎样的思想感情?从中你能体会到法布尔怎样的科学精神?
明确:敬佩,同情,热爱。
对世界充满好奇心;重视观察和实验;尊重世间万物
结论:本文是科学小品文,又名知识小品,是一种用小品文的笔调介绍某一方面科学知识的说明文体。
它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性。
成虫产卵 幼虫入地 成长 卵 幼虫
六、质疑促理解
1、请同学们在自己阅读感悟的基础上出几道题考考你的同学。
要求:考题写在纸上,自己知道问题答案的在题号前画“√”,不知道答案的画“?”
2、请同学小组内交流
3、请两个小组展示
4、请大家将组内未能解决的问题提出。
(可以适当留几个问题作为大家课下继续探究的方向)
七、小结得学法
科学小品的特点:内容真实,结构严谨巧妙,语言生动准确
初读:整体感知说明内容
再读:理清说明顺序
把握说明对象特点
赏读:体会语言特色
揣摩作者情感
八、补充作者介绍
齐读:“4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
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4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
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这,多么像是法布尔自己艰难困苦一生的写照啊!
大屏展示:
法布尔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没有上过像样的小学,为了补贴家用,还得给人打短工。
在农村里,他被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昆虫迷住了,爱上了研究昆虫这一行。
有时候他会一连十几个小时趴在地上一动也不动地对一种昆虫进行精细的观察,以致有人以为他发疯了。
法国著名作家雨果:昆虫世界的荷马。
鲁迅称法布尔为“讲昆虫故事的楷模”。
达尔文称他是“难以效法的观察家”。
推荐阅读《昆虫记》:
(大屏展示)这是一部引人入胜的科普散文集,它以生动有趣的文笔,向人们展现出一个绚丽
多彩的昆虫世界。
作者通过对蝉认真观察15年之后才写出本文的。
可见他的治学态度是非常严谨的。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昆虫记》被称之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与“昆虫的史诗”
九、师生共勉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
最重要的是你自己有没有觉悟。
——法布尔
这话是法布尔成功的秘诀,是不是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十、布置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要求:同学们也能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观察,认真地研究,然后写成文章。
十一、板书设计
蝉的地穴蝉
蝉的卵
地穴洞口
如何建穴
伺机出穴
出穴成长
成虫产卵
幼虫入地
幼虫
成长
卵
幼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