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0819
通州湿地规划方案
(一)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
1.严格保护湿地范围,设立湿地保护区,明确边界,加强监管;
2.对湿地内现有生态环境进行调查评估,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
3.恢复湿地植被,增加湿地水源补给,提高湿地水质;
4.引入湿地动植物物种,丰富生物多样性,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湿地生态旅Biblioteka 开发(二)湿地生态旅游开发
1.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造湿地生态旅游品牌。
2.规划生态旅游线路,开发特色旅游产品。
3.完善旅游基础设施,保障旅游安全和舒适度。
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湿地生态旅游知名度。
(三)湿地文化传承与教育
1.挖掘湿地文化内涵,展示湿地历史和民俗。
2.设立湿地文化展示区,开展文化活动。
1.整合湿地周边旅游资源,构建湿地生态旅游体系;
2.设立生态旅游区,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提升游客体验;
3.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旅游安全和舒适度;
4.加强旅游宣传推广,提高湿地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湿地文化传承与教育
1.挖掘湿地文化内涵,传承和弘扬湿地文化;
2.设立湿地文化展示区,开展湿地文化宣传教育活动;
1.开展前期调查,明确湿地保护与利用现状。
2.制定湿地生态保护与恢复方案,开展试点工程。
3.启动湿地生态旅游项目,完善基础设施。
4.推广湿地文化,开展生态教育活动。
5.监测评估湿地生态状况,调整优化规划方案。
六、预期效果
1.湿地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显著提高。
2.湿地生态旅游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新亮点,带动周边产业升级。
3.推广湿地生态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
4.组织志愿者参与湿地保护与管理,促进公众参与。
湿地公园设计漫谈
感谢聆听!
►
通常a=100m2/人
线路法:C=M*D/a
(M-景区规划道路面积、 D-周转率、 a-人均游览面积)
通常a=8~10m2/人
环境容量法:参考《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的环境容量表。 ► 以湿地生态保育为前提,适度保护性开发的水面区域可采用 生态环境容量 Qe=Min{水体环境容量、大气环境容量、固体垃圾容量、生物 环境容量} 生物环境容量Qv=水体可游面积*船均载客量*船均生物影响 承受标准面积
《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规范》 分区结构: 湿地保育区、湿地生态功能展示区、湿地体验区、服务 管理区。 建设内容: 保护恢复工程、景观工程、宣教工程、科研检测工程、 游览设施工程、安全卫生工程。
湿地公园日游人容量
人流集中活动区域通常采用面积法和线路法相校核 面积法:C=A*D/a (A-可游览面积、D-周转率、a-人均游览面积)
5、自然式驳岸:以自然升起的湿地的基质土壤沙砾代替人工 砌筑,建立起水与岸自然过渡的种植湿地植物的区域。 6、人工硬质驳岸:在人流活动集中的区段或水岸陡峭部分, 可采用退台式驳岸设计满足景观及功能的要求。 7、要充分满足湿地均洪的功能需求,重点考虑低水位与高水 位间涨落带的景观处理效果。 8、水生植物应控制在水面面积1/3以下,避免水生植物疯长 而影响水质及水体景观效果。
► (水上游线)
合理安排水上游览线路,控制游船密度和游赏区域,避免游船对核 心区或重点保护区的环境干扰。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要素之二
► 管理服务性建筑
1、管理用房、游客服务中心、科普展馆、茶室(餐饮)、公厕等可二合一 或多合一,另可设置必要的亭廊、观鸟屋等,垃圾转运站是容易被忽略 的功能型建筑。 2、总建筑占地指标应低于《公园设计规范》中的用地比例,应严格控制建 筑的数量和规模。 3、管理服务性建筑应尽量减少对核心区环境的影响,设置在公园入口附近。 4、管理服务性建筑实行无障碍设计。 5、造型:应低调、质朴或采用掩体、半掩体建筑。 6、材料:环保、生态、可回收利用、质朴、乡土材料,与环境相协调。 7、观鸟屋等应隐蔽、隔音。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
湿地公园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一、前言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目的与意义 (4)3. 研究范围与方法 (5)二、湿地公园现状分析 (7)1. 自然地理条件 (8)2. 生态环境状况 (9)3. 社会经济状况 (10)三、湿地公园建设必要性分析 (11)1. 生态保护与恢复 (12)2. 生物多样性保护 (13)3. 水资源保护与管理 (14)4. 土地利用与规划 (16)5. 旅游开发与经济发展 (17)四、湿地公园建设可行性分析 (19)1. 政策支持与法规保障 (21)2. 技术与人才储备 (22)3. 资金筹措与投资回报 (23)4. 市场需求与营销策略 (24)5. 社会效益与影响评估 (26)五、湿地公园规划与设计 (27)1. 总体规划与布局 (29)2. 功能分区与设施配置 (30)3. 交通组织与游览路线 (31)4. 景观设计与艺术表现 (33)六、湿地公园建设与管理 (34)1. 建设进度计划与实施安排 (36)2. 资源保护与管理措施 (37)3. 公园运营与维护方案 (38)4. 安全保障与应急预案 (39)七、结论与建议 (41)1. 结论总结 (42)2. 建议与展望 (43)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45)一、前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生态环境和休闲娱乐的需求。
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生态功能,已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科普教育和生态保护的重要场所。
本报告旨在对湿地公园的可行性进行研究,为湿地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力度。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的重要载体,对于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在湿地公园的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资金不足、管理滞后等。
(完整版)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
城市湿地公园设计导则住房城乡建设部年月前言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促进城市湿地资源的系统保护与合理利用,提升生态园林建设质量,保障城市湿地公园设计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更好地发挥城市湿地公园的综合效益,在总结国内外湿地保护与湿地公园科研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栖息地设计、水系设计、竖向设计、种植设计、道路与铺装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组织编制。
主要起草单位: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东北林业大学、西南林业大学、上海市园林设计院、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等。
本导则由住房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负责指导实施与监督管理,华中农业大学风景园林系负责技术解释。
请各单位在使用过程中,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
目录总则术语设计原则总体设计..............................................................................................……………………基本要求资源调查与分析评价定位与目标功能分区游客容量计算用地比例湿地保护与修复栖息地设计...........................................................................................…………………..…基本要求动植物保护栖息地系统设计栖息地要素设计水系设计基本要求水域设计驳岸设计竖向设计基本要求高程控制挖填方设计道路及场地坡度设计种植设计基本要求植物选择与配置道路与铺装设计交通组织道路设计铺装及场地设计配套设施设计基础工程设计设计成果编制说明为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城市湿地资源,规范城市湿地公园设计,指导公园有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导则。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批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插图的函-皖自然资测函〔2019〕11号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批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插图的函
正文:
----------------------------------------------------------------------------------------------------------------------------------------------------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关于批准《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划》插图的函
皖自然资测函〔2019〕11号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调查规划设计院:
你院报审的《环巢湖湿地公园群总体规
划》插图(巢湖流域水系图、巢湖演变略图、环巢湖地区生态敏感度综合评价图、环巢湖地区生态网络分析图、环巢湖湿地总体规划图、规划结构图、科普教育基地分布图、湿地恢复规划图、水质监测点规划图、交通规划图),编制单位: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规格:16开单面,图幅数量:2份,用途:公开出版,样式:纸质。
经地图技术审查,地图内容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审查合格,批准审图号为:皖S(2019)4号。
2019年4月9日
——结束——。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规划探析:以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规划探析:以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为例邓小明;王荣;徐博【摘要】阐述了龙源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规划,分析了规划建设的成效,探索了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规划区的最佳尺度及生态休闲模式.以实例印证国家湿地公园合理利用区的规划主旨在于重自然、少人工,重保护、轻改造,尊重场地、因地制宜.【期刊名称】《湿地科学与管理》【年(卷),期】2019(015)001【总页数】4页(P4-7)【关键词】合理利用;规划;生态旅游【作者】邓小明;王荣;徐博【作者单位】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陕西省林业调查规划院,陕西西安 710082【正文语种】中文陕西眉县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为2013年国家林业局批准的国家湿地公园建设试点。
该湿地公园主要以渭河及其支流原生态较好的河流湿地为资源基础,以多种保护水禽及自然、优美的湿地风光为特色,成为渭河流域最具代表性的湿地公园。
湿地生态旅游既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形式,也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资源开发的有效方式(王磊等, 2016)。
由于龙源国家湿地公园毗邻眉县县城,其生态休闲功能对构建眉县友好、宜居型人居环境十分重要,因此在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都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较高诉求。
本文根据该湿地公园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中对合理利用区的设想及施工后的成效验证,力图对湿地公园合理利用模式进行探索与小结,并为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规划提供借鉴。
1 龙源国家湿地公园的资源特色龙源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陕西省眉县北部,横贯县境东西,包括渭河及其一级支流汤峪河、霸王河水系,以及槐芽泉、柿林泉两处沼泽湿地。
湿地公园南倚秦岭,北接渭河,是连接关中平原河流生态系统与秦岭山林生态系统的有机体。
公园内湿地生态系统较其它一般的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更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公园所在地眉县古称“眉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西周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龙源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顺应了周文化注重崇尚自然、敬畏天命的生态伦理,是对周文化的绿色传承。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0819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迪沟湿地公园位于皖北平原颍上县东北部,以迪沟镇的地域范围为依托,总面积为2800hm2。
迪沟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良,有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
迪沟湿地公园的地势西高东低,其边缘受西淝河、济河的水患灾害影响,形成大面积低湖洼地和坡岗地,又因自1996年以来,迪沟镇列于国家大型煤矿——谢桥煤矿重点开采区,加之四周罗源、展沟、刘庄、顾桥、丁集、张集、新集等煤矿的不断开采,地面持续下陷,一部分村庄和农田变成湖泊和低洼地,形成了大面积水域,水面面积达到1900hm2。
近几年,迪沟镇政府在湿地的保护、宣传、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更有效保护水禽资源,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迪沟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并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一致目标。
1.2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19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1.3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注重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吸收国际、国内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抓住旅游业的发展契机,始终把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指针。
多样性湿地景观的成都实践——以成都198环城湿地公园案例区景观规划为例
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年12月第12期0前言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
湿地为人类的生产、生活与休闲提供多种资源,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
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湿地公园的大力建设,城市湿地作为重要的环境资源进入人们的视线。
2012年,成都市提出在沿绕城高速198km2的中心城区控制用地中(含生态绿地130km2,建设用地68km2),以130km2的生态绿地为依托打造“成都198环城湿地公园”的总体战略构想,并要求规划后的湿地公园应具文化性,生态性,景观性,参与性等多种效益于一体。
随着总体规划编制的不断深入,对于具有如此大尺度的环城湿地公园,其规模于全球来说都极其罕见。
为便于更好地理解湿地公园的空间尺度,景观形态,功能定位,同时为湿地公园的全面建设提供一个形态参考与模式借鉴,项目组即时展开了案例区的规划设计工作。
希望通过案例区的规划实践,能将“成都198环城湿地公园”的各类湿地景观在案例区进行缩略模拟,形成一个功能完整,类型多样,景观丰富的湿地公园规划实践。
1成都198环城湿地公园多样性景观思考1.1湿地载体的多样性成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因水而生,因水而兴的城市。
自古蜀国河流水域众多,绵延覆盖灌溉整个成都平原。
良好的天然水资源优势为成都打造198环城湿地公园提供了有利的基础条件。
规划的“成都198环城湿地公园”的水源、水态问题无疑成为了湿地公园的核心问题。
通过系统研究,将穿越成都中心城区的府河、摸底河、清水河等主要水系作为河流及湖泊湿地区的主要引水来源,同时将利用污水处理厂的处理用水作为部分人工净化类湿地的水源。
1.2湿地景观的多样性基于不同的湿地功能与湿地形态,对于湿地公园的景观规划也提出多样性的要求。
河流湿地区依托现状河流及联通水道形成带状湿地,该类湿地景观应着重研究水陆界面的景观多样性,通过不同形式的过水断面及堤岸形态塑造多样性的滨水带状景观,突出空间的延展性。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
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文件林湿综字[2019]7号国家林业局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关于印发《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内蒙古、龙江、大兴安岭森工(林业)集团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局:为进一步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内容和规划成果,科学推进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我中心研究制定了《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二〇一〇年二月二十三日附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1 总则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
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湿地公园发展规划
三一文库()〔湿地公园发展规划〕一、本辖区内湿地资源及保护管理概况XX湖属人工湿地蓄水区类型湿地资源,始建于1958年,是宜宾市最大的人工湖,控制流域面积32.7平方公里。
位于XX县西北部汪家镇新桥村、大观镇云丰村、大坪乡民主村境内,东经10450381045326,北纬285845290100,总面积776.13公顷,其中水域面积80公顷,总容量1765万立方米,有五条溪流的溪水汇入XX湖,再经大坝流经新桥入黄沙河至长江汇流,XX湖具有明显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特征,它不仅为我县的生产、生活提供多种资源,而且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效益,在抵御洪水、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促淤造陆、美化环境等方面有其它系统不可替代的作用,兼有水产养殖和旅游综合利用功能。
XX湖湿地植被属盆东湿润森林植被区常绿阔叶植被带,由于经过常年的农业开发,湿地植被现状表现较为单一,物种主要有杉木、湿地松、马尾松、火炬松、丝栎、青杠、润楠、灯台、擦木、桤木、漆树、化香、四川大头茶等。
林下植被主要有杜鹃花、盐肤木、悬钩子及竹类等森林资源;林下草本主要有凤尾蕨、山叉蕨、兰草,还有种类繁多的砂仁、红参等药用野生植物。
二、本辖区湿地公园发展规划原则和规划目标XX湖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应遵循系统保护、合理利用与协调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在系统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发挥环境效益的同时,合理利用城市湿地具有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在美化城市环境中的作用。
(一)、规划原则1、系统保护的原则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为各种湿地生物的生存提供最大的生息空间;营造适宜生物多样性发展的环境空间,对生境的改变应控制在最小的程度和范围;提高城市湿地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并防止外来物种的入侵造成灾害。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连贯性:保持城市湿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连续性;保证湿地生物生态廊道的畅通,确保成为动物的避难场所;避免人工设施的大范围覆盖;确保湿地的透水性,寻求有机物的良性循环。
浅谈风景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
浅谈风景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摘要】迪沟镇是皖北旅游发展的一支奇葩,拥有迪沟生态园、湿地公园等风景区,是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典范。
科学地做好集镇建设规划对于风景区建设,风景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颍上县迪沟镇为实证,分析了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建设模式,以期为风景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提供借鉴。
【关键词】风景旅游;风景区;小城镇1.迪沟镇现状情况迪沟镇经济社会发展十分突出,先后获得首批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国煤矿安置示范点、国家园林城镇、全国第二批小城镇发展改革试点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十大旅游休闲基地、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全省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迪沟镇是地企统筹新村镇建设试点镇,以采煤塌陷搬迁与城镇化建设、生态环境治理“三合一”,统筹镇村发展建设,取得了双赢。
通过地企统筹,迪沟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速通道,走出了一条迪沟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迪沟镇旅游资源概况迪沟镇随着周边谢桥煤矿和刘庄煤矿采煤塌陷区的不断加大,镇区南部沿济河已经形成了大片湿地及洲、岛屿等丰富的自然地形。
在煤矿塌陷区改造成的生态示范园内饲养着40多种野生动物,种植了300多个品种的古树名木、奇花异草。
镇西南的竹音寺公园是利用农民搬迁后的旧村庄老宅基地开发改建而成,经安徽省佛教协会批准修复重建的竹音寺天王殿、大雄宝殿是全国较大的寺庙建筑之一。
迪沟国家湿地公园项目定位于向皖北地区乃至更大区域辐射的现代化生态旅游区,是具有原生态湿地特色的休闲公园,也是国家AAAA级迪沟风景区的有机组成部分,总面积约264平方公里,19平方公里的第一期建设已经开始,重点是湿地生态修复及开发利用。
3.迪沟镇建设与风景旅游相结合模式分析3.1迪沟镇风景旅游发展特征根据《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迪沟镇旅游资源属于水域风光类。
迪沟风景区位于颍上县境内的济河与面淝河交汇处,总面积2800公顷,是在原湖泊洼地微地貌背景下,因煤矿开采导致地面持续塌陷而形成的,既有湖泊地貌、水文、生物的基本特点,又有鲜明的人工塑造烙印。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基于景观三元论的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目录1. 内容概览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4)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2. 景观三元论概述 (6)2.1 景观三元论的定义与内涵 (7)2.2 景观三元论的发展历程 (8)2.3 景观三元论的应用范围 (10)3.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基础 (10)3.1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与分类 (11)3.2 城市湿地公园的特点与功能 (13)3.3 城市湿地公园的规划设计原则 (14)4. 景观三元论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的应用 (15)4.1 空间布局设计 (17)4.1.1 功能分区 (18)4.1.2 交通流线 (19)4.1.3 视野与景观节点 (21)4.2 生态环境设计 (22)4.2.1 水体保护与恢复 (23)4.2.2 植物多样性保护 (25)4.2.3 生态系统服务提升 (26)4.3 文化与社会价值传承 (27)4.3.1 历史文化挖掘 (28)4.3.2 社区参与与教育 (29)4.3.3 休闲游憩功能塑造 (31)5. 案例分析 (32)5.1 国内城市湿地公园案例 (34)5.1.1 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 (35)5.1.2 北京南海子公园 (37)5.2 国际城市湿地公园案例 (37)5.2.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39)5.2.2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阿尔特拉蒙特湿地公园 (40)6. 结论与展望 (42)6.1 研究成果总结 (43)6.2 存在问题与不足 (44)6.3 未来发展趋势与建议 (45)1. 内容概览背景介绍:介绍城市湿地公园的背景及其重要性,强调城市湿地公园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景观三元论的概述:阐述景观三元论的基本理念,包括自然景观、人工景观和人文景观三个核心要素。
强调在城市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应充分考虑这三个要素的相互作用和平衡。
湿地公园的场地规划与设计
( 1业局 中南林 业调 查规 划设计 院 , 长沙 4 1 0 0 1 4 ;
3 .国 家林 业 局 调 查 规 划设 计 院 ,北 京 1 0 0 7 1 4 )
摘
要 :综合 运用场地设计理论 , 从 生态 系统的完整性要 求 出发 , 在大尺度场地规上 来确定湿地公 园的
范 围和 大小, 利 用生态主导 因素来确定 中尺度 的公园功能分区从使 用者的感知上来考虑 , 在 小尺度 角度
上 设计景观 ( 点) 的位置 、 大小和边界。 关键词 :湿地公 园; 场地 ; 规划 ; 设计
从景 观角度 上 ,能 够 独立 承 担 ( 受 )一 个 主题
素有三个方面 :一是 场 地 的选择 ,包括 位 置、大小 、
范 围和各种地 形要素等 ;二是对选择好 的场地进行 合
理配置 ,即功 能区划 ;三是在规划确定场地范 围和场 地功能 限制下 ,对场 地 的合 理 改造 。在 一定 意义 上 , 这三个 方面分别代表 了大尺度 的场地 、中尺度的场地
DAN We i y u , DAN Xi n q i u , Z HOU We i , GUO We i
( 1 . C e n t r a l S o u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s t r y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C h a n g s h a 4 1 0 0 0 4, h u n a n , C h i n a ;
一
个功能完整 的公 园 ,涉及到场地规划 的设计要
地貌 、水文 、气 流 、交 通 等 ) 下 ,对 场 地使 用 进 行 合理分配 ,并使各种人类利用方式适宜地在不 同区域 开展 ,并为 了适应人类 的利用需求 ,而对场地 的局部 整理 ( 所谓筑 山理水 ) 的技术与措施设计过程 。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国家湿地公园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水资源保护以及气候调节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湿地公园的边界定制标准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意义。
一、湿地公园边界的界定意义湿地公园的边界是指湿地公园范围内的地理范围,边界的确定直接关系到湿地公园内外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
通过合理的边界确定,可以有效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促进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湿地公园边界的确定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
二、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的制定和内容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是指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结合湿地公园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的适用于湿地公园的边界确定标准和程序。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边界确定的原则:包括生态完整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公正原则等,确保边界确定符合湿地保护的目标和原则。
2.边界确定的依据:主要包括湿地类型、湿地功能、湿地面积、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依据,为边界确定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3.边界确定的程序:包括边界调查、边界划分、边界公示等程序,确保边界确定的公开透明和科学合理。
4.边界确定的标准:包括边界线的确定、边界标志的设置、边界管理的程序等标准,确保边界确定的有效实施和可操作性。
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的制定,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边界确定,才能更好地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
三、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对于湿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实践验证,国家湿地公园边界定制标准对于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提高湿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动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迪沟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
迪沟跻身国家湿地公园行列
本刊记者
【期刊名称】《安徽林业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11月,颍上县迪沟湿地公园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湿地公园,这是继太平湖国家湿地公园后我省第二处国家湿地公园。
【总页数】1页(P25-25)
【作者】本刊记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荣誉见证实力品质赢得未来——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跻身国家检测实验室行列 [J],
2.荣誉见证实力品质赢得未来——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跻身国家检测实验室行列 [J],
3.新疆可可托海国家地质公园跻身世界地质公园行列 [J], 中新网
4.荣誉见证实力品质赢得未来——厦门虹泰光学有限公司检测中心跻身国家检测实验室行列 [J],
5.乐业县城跻身“国家卫生县城”行列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迪沟湿地公园位于皖北平原颍上县东北部,以迪沟镇的地域范围为依托,总面积为2800hm2。
迪沟湿地公园自然环境优良,有丰富的湿地生物资源。
迪沟湿地公园的地势西高东低,其边缘受西淝河、济河的水患灾害影响,形成大面积低湖洼地和坡岗地,又因自1996年以来,迪沟镇列于国家大型煤矿——谢桥煤矿重点开采区,加之四周罗源、展沟、刘庄、顾桥、丁集、张集、新集等煤矿的不断开采,地面持续下陷,一部分村庄和农田变成湖泊和低洼地,形成了大面积水域,水面面积达到1900hm2。
近几年,迪沟镇政府在湿地的保护、宣传、监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为更有效保护水禽资源,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迪沟湿地公园的建设工作逐渐步入规范化、科学化的发展轨道,并不断加快建设步伐、提高管理水平和建设更有效的保护管理体系,达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和谐一致目标。
1.2 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199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1975)《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2002~203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2000)《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林护发[2005]118号)《公园设计规范》CJJ 48-92(1992)《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2002)1.3 规划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与时俱进,注重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吸收国际、国内区域发展的成功经验,抓住旅游业的发展契机,始终把促进人与人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作为指针。
以资源为依托,以保护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坚持统筹发展、整体规划,突出重点,讲究特色,注重产品策划。
利用区位、资源、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根据当地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在规划过程中,根据《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2010)》、《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以及《国家林业局关于做好湿地公园发展建设工作的通知》等宏观政策对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原则和方针,把保护和恢复湿地景观、改善湿地水质、注重当地的历史文化保护和民俗文化的延续为重点,探索因地制宜的湿地保护模式。
1.4 规划基本原则(1)遵循与湿地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与国际有关规定相一致,符合现阶段国家对湿地保护与开发原则的整体要求。
(2)注意维护城市湿地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规划的编制注重当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以及生态系统多样性的保护,对于人为干扰而遭到破坏的湿地,应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其恢复与修复工作。
(3)坚持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相结合的原则。
应在全面保护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适度开展科研、科普及游览活动,发挥城市湿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湿地公园的规划建设要着重突出生态效益,注意发挥其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等方面的生态功能,同时也要发挥游览观光、度假休闲,解决当地人的就业问题,促进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4)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统筹控制、重点突出、阶段发展的原则。
依据各地段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旅游资源类型等状况的不同,把湿地公园分成不同的区域分别规划,并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力求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开发、管理得当。
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和湿地保护现状,突出重点、体现特色、因地制宜、分步实施。
(5)注重社区参与、谋求共同发展的原则。
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通过一些旅游项目的设计,为当地居民充分参与到湿地旅游中创造多种途径的就业方式,以改善当地落后的经济状况和缓解日渐突出的就业压力。
注意旅游产业与当地的农业、林业、渔业等传统产业的结合,形成一个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一条多种产业相互促进的产业链,实现旅游业与传统产业的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1.5 湿地公园性质平原煤矿塌陷区湿地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湿地生态系统,随着两淮煤矿开采范围进一步扩大,塌陷区湿地将逐渐成为当地最主要的生境。
因此迪沟湿地公园的性质定位为:在保护和展示平原塌陷区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以塌陷区湿地植被演替过程和鸟类变化为研究重点,集塌陷区湿地生态保护、科研与科普宣传教育、湿地观光游览为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并建成我国煤矿塌陷区湿地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利用研究和示范的重要基地。
1.6 规划目标在维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功能完整性、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上,发掘迪沟湿地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并加以合理利用,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在改善生态环境、美化城市、科学研究、科普教育和休闲游乐等方面所具有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力争把迪沟湿地建设成为湿地景观展示并集观光、度假、休闲、环境教育、科普和科研等功能于一体的一流的国家湿地公园,实现迪沟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7 规划期限规划期限为10年,即2009~2018年。
规划分为三期实施:近期2009~2012年,中期2013~2015年,远期2016~2018年。
第二章基本情况概述2.1 地理位置与范围安徽迪沟湿地公园位于阜阳市颍上县东北部,北靠西淝河,南临济河,与淮南市凤台县、亳州市利辛县接壤。
地处济河与西淝河交汇处,距颍上县城20km,距阜阳市区60km,行政区划隶属安徽省颖上县迪沟镇。
迪沟湿地公园地理坐标为东经116°19′37"~116°26′13"、北纬32°47′05"~32°49′36"。
范围包括三河、五岔、谢彭、卢高四个行政村。
湿地公园南临谢桥煤矿、罗源煤矿,北临展沟煤矿、生态农田,西临刘庄煤矿,东临顾桥煤矿、丁集煤矿、张集煤矿、新集煤矿。
迪沟湿地公园南湖丰水位25.3m,丰水面积1900hm2。
枯水位23.7m,枯水面积1030hm2,平水位24.5m,水域面积1300hm2。
2.2 自然条件2.2.1地质地貌迪沟湿地公园地处淮河平原西北部,地貌类型以河漫滩、洼地、湖泊为主,局部分布河间平原和孤丘。
地势总体为西高东低,海拔高差为5.6m,地势低洼,地面高程多在洪水位以下,多数滩地、洼地在汛期时洪涝灾害相当严重。
湿地周围土壤多为棕壤,成土母质为黄土性古河流沉积物。
2.2.2 气候迪沟湿地公园区域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夏热冬寒,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该区气候具有以温带向北亚热带渐变的过渡带气候特征,既兼有南北方气候之长——水资源优于北方,光资源优于南方;同时又兼有南北方气候之短——有的年份少雨干旱,有的年份多雨成涝,旱涝灾害频繁,表现出气候明显的变异性。
(1)气温年均气温14.5℃~15.0℃,1月平均气温1.0℃~1.2℃,是阜阳地区相对暖区,7月平均气温28℃;常年月气温波动幅度以2月最大,可达9℃,以9月最小,一般在3.5℃;极端最高气温平均值接近35℃,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在-14℃左右;年平均无霜期221天。
(2)日照和辐射年均日照时数为2183.7~2425.3小时,北多南少,相差251.6小时。
一年之中,以8月最多,2月最少。
日照时数与太阳辐射量季节变化而变化显著。
太阳辐射总量自北向南为5000~5150MJ/m2。
(3)风迪沟湿地公园属季风气候区,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交替变化。
全年以偏东风居多,冬季盛行北至东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春季以东南风居多,秋季多东风至东北风。
地区年平均风速在2.3m/s~3.5m/s 之间。
月平均风速以3月和4月风速最大,接近4m/s,冬季风速次之,夏秋季风速最小。
超过8级或8级以上大风日数为8~10天。
(4)降水和蒸发常年平均降水量950mm左右,1954年降水量最大,为1722mm,1966年降水量最小,为389.6mm。
地区年蒸发量1614.1mm~1928.9mm,随季节变化而不等,以夏季蒸发量最大,冬季最小,春季大于秋季。
一年之中,6月蒸发量最大,可达年蒸发量的1/7~1/6,1月蒸发量最小,低至60mm左右。
(6)相对湿度迪沟湿地公园位于半湿润区域,相对湿度稳定。
3~6月相对湿度较大,在82%以上;10月至翌年1月较小,在78%以下;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0%。
2.2.3 土壤迪沟湿地公园区域由于地处暖温带南缘,地带性土壤应为棕壤。
但由于该区域大部分为河间平原,开发利用历史久远,地下水直接参与成土过程,加之河水泛滥的侵蚀和覆盖,导致土壤结构、类型错综复杂。
该区域土壤类型主要分为4类,分别为砂礓黑土、潮土、棕壤和水稻土。
其中,砂礓黑土为主要耕作土壤,潮土是河流沉积物受地下水影响,并经过旱耕熟化而形成的,主要分布在颍河沿岸地带;棕壤系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的土壤,分布不均;水稻土是砂礓黑土、潮土和棕壤经过长期水耕植稻熟化而成的一种非地带性土壤,主要分布在低洼地区域。
2.2.4 水文水质颍上县南临淮河,北接西淝河,中贯颍河,境内有小润河、八里河、济河及流域面积20km2以上的大沟、内河25条,中小沟纵横成网,大小湖泊72个,素有“五河三湾七十二湖”之称,河沟总长2028km,水资源总量年均8.76亿m3,其中地表水4.95亿m3。
根据颖上县40年(1951~1990年)水资源可利用量统计结果表明,该县水资源丰富,总面积达21800hm2,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布上,基本特点为南多北少。
(1)地表水主要来自降水,地表水径流深度一般为200mm~300mm,年际间和季节间变化较大。
客水主要来自淮河、颍河,其次是西淝河、济河、润河等,共长273.3km,流域面积1885.6km2。
其中淮河流域743.9km2,西淝河流域223.8km2,淮河年径流量1.23×1010m3左右,颍河为4.97×109m3左右。
(2)地下水颍上县分布在1097km2内0m~40m浅层地下水蓄水量1.7×109m3,埋深2m左右。
富水区(颍河两岸)单井出水量可达40 m3/h~50m3/h,贫水区单井出水量在20 m3/h左右。
中层水埋深在40m~110m,深层水埋深在110m以下。
现在地下水使用主要集中在浅层水,可开采量在2.0×108m3~2.5×108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