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应用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进行生物礁储层预测

应用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进行生物礁储层预测邹文;贺振华;陈爱萍;李亚林;黄东山;李大军【期刊名称】《石油天然气学报》【年(卷),期】2009(031)001【摘要】时频分析技术在油气检测中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它能够在时问域和频率域同时表示地震信息.使得在时间域内难以得到的地震信息在时频域内能十分清晰显示出来.传统的时频理论有着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且难以同时提高时间分辨率和频率分辨率,研究选用高精度的时频分析方法--S变换.通过S变换时频分析.得到共单频属性剖面,结合全频段原始剖面,探讨了使用共单频属性剖面进行地震相分析,最后用该方法预测长兴组生物礁中储层分布,结果与实际钻进符合较好.【总页数】4页(P53-56)【作者】邹文;贺振华;陈爱萍;李亚林;黄东山;李大军【作者单位】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成都理工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四川,成都,610059;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川庆钻探工程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四川,成都,6102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相关文献】1.AVO技术在生物礁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胡伟光2.数值模拟技术在生物礁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组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为例 [J], 徐敏3.数值模拟技术在生物礁储层研究中的应用——以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组碳酸盐岩生物礁储层为例 [J], 徐敏4.低频伴影技术在生物礁油气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陈勇;陈洪德;关达;文晓涛;刘玉琦5.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J], 刘传虎;刘福贵;李卫忠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频分析技术在储层分析中的应用

Th pp ia i n o i e f e e c n l ss i e e v i na y i e a lc to f tm - r qu n y a a y i n r s r o r a l ss
LI io U M a
(nt ue fSNO E S a g a Jsoe l& G s n a y h n h i 0 1 0 ( n ) Is tt o I P C h n h i fhr Oi i O a O. p n ,S a g a 0 2 , ia 2
Ke r s i -r q e c n ls ;su y o e e v i n y r c r n p tn il e e o rc l r t n;l h lg r d c in y wo d :t me fe u n y a ay i t d n r s r or a d h d o a b o e t ;r s r i a i a i s s o a v b o i oo y p e it t o
meh s d t n lz h es cd t r u d t l e rt ea e ,a d t e r s l r v as t a w e u n y s i c t o i u e o a a y e t es i d s mi a a a o n wo wel n a h r aA s n h e u t e e l h t1 Hzl f q e c es 5 o r mi
料进 行 储层 时频 分析 和 分 频属 性提 取 , 时频 主 极 值 频 率 曲线 与伽 马 曲线 有 较 好 对 应 关 系 , 其 是 其 低 频 趋 势线 。 对 A 区块 周 尤 边 的 两 口井 井 旁道 进 行 了时频 分析 , 示 出该 区 1 z 频数 据 体 与 储 层 及 含 油 气相 关性 较 好 。 针 对 这 一 特 征 , 该 区三 维 揭 5H 低 对 地 震 体 进 行 了运 算及 属 性 提 取 , 述 其 储 层 展 布 。 描 关键词 : 频分析 ; 层及含油气研究 ; 时 储 储层 标定 ; 性 预 测 岩 中 图分 类 号 :6 14 3 文 献标 识 码 : D :0 3 6  ̄.s .0 8—2 3 .0 10 .3 P 3 . 4 A OI1 .9 9 i n 1 0 s 3 6 2 1 .2 09
一种基于时频域波形分类的储层预测方法

一种基于时频域波形分类的储层预测方法石战战;王元君;唐湘蓉;庞溯;池跃龙【摘要】传统时频分析方法在储层预测中面临以下2个问题:受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或交叉项的影响,常难以满足分辨率要求;增加了信号的冗余度,频域采样率越高,信号冗余度越高,解释工作量就越大.为了解决这2个问题,提出基于时频域波形分类的储层预测方法,该方法通过同步提取变换对地震信号进行时频谱分解,相当于将复杂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和不同时移量的)简单波形的叠加,并对分解结果利用生成拓扑映射进行分类,进而通过测井、钻井资料标定波形分类结果.该方法能够有效检测地震信号波形变化、精细刻画储层形态.【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8(030)004【总页数】7页(P98-104)【关键词】储层预测;时频分析;同步提取变换;生成拓扑映射;波形分类【作者】石战战;王元君;唐湘蓉;庞溯;池跃龙【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四川乐山614000;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物理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32.1+40 引言随着油气勘探领域向深层、岩性地层油气藏的转变,储层预测更加依赖高精度地震资料处理及解释方法[1]。
地下地层介质物性及流体性质变化会引起地震波形的微弱变化,通过识别波形变化特征就有可能圈定出含油气储层[2]。
时频分析和地震波形分类是常见的用来检测地震波形变化的处理、解释方法。
时频分析是研究非平稳信号时变特征的一种有效方法,广泛应用于地震资料处理等领域[3]。
传统的时频分析方法可分为3类:①线性时频分析,包括短时傅里叶变换(Short-time Fourier Transform,STFT)[3]、小波变换(Continuous Wavelet Transform,CWT)[3-4]、S 变换[5-6]、广义 S 变换[5-7]、匹配追踪[8]等。
地震信号时频谱分析技术在储层分析中的应用

地震信号属于非平稳信号 ,信号的功率潜密度是时变的。地震波在地层介质传
播 过程 中 ,除 了 岩 石 固有 的散 射 和 吸 收 衰 减外 影 响频 率 外 ,地 震 波 在 穿过 流 体 时 , 高 端 频 率 能 量 将 被 吸 收 ,这 是 时 频 分 析 技 术 应 于 储 层 分 析 与 油 气 检 测 的理 论 基
技术创新 l 3 1
地震信号是典 型的非平 稳信 号,信号的功率谱 密度是 时变的,时频分析 方法
地震信号时频谱分析技术在储层分析
在 非平 稳信号 分析方 面,具有 独特优 势。本 文应用 目前常用 的时频 分析技 术对
X G 油 田 井 旁道 进 行 分析 比较 ,揭 示 了时 频 分 辨 率 S 变 换 与 小 波 变换 较 好 , 频 率 衰
层对高频吸收有突出贡献时 结 构分 析和 沉 积旋 回研 究 等 方面 。
地震波的衰减反映了地震波在介质中传播的本征属性。因此 ,地震波在介质传
播 中的衰 减 必然 包含 了 该地 层 的岩 性 和流 体 特征 。 自1 9 9 9年P a r t y k a 等 利用 频 谱分 解
技术刻画了地质体的不连续性 和河道走向之后 ,该技术在国内外油 田储层分析及预
息 小波变换和广义 S变换克服了短时傅 里叶变换分析时窗固定 的缺陷 ,具有多分
辨 率 的能 力 ,且 汁算 效 率高 ,如今 已经 广 泛 用于 三维 地震 资 料 的频 潜分 析 。 本 文在 阐述 地 震信 号 S变换 时 频 谱 分解 的算 法 原理 基 础 上 ,通 过 对 比几 种 常 用
“ 相 位 校 正”。 函数h ( t ) 的s 变 换 表示 为 :
『 - — f  ̄ ( r — - t ) m 1 1, I S ( r , n:I ( , ) 士 X e L 3 e 一
地震时频属性及其在油气地震地质技术中的应用

180近年来,地震时频属性的分析技术已经逐渐被应用到油气地震地质技术的各个方面,正在逐渐成为相关研究的热点。
就目前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油气地震地质勘探技术也已经较为成熟,无论是地震储层研究、地震层序界面识别,还是地震沉积研究,都是围绕着有效转化地震信息,从而反映出油气地质的综合勘探目标。
1 地震时频技术简介时频分析技术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新兴信号处理的方法,它通过不同频率分量的时间关联性,把信号从时间域有效地转换到时频平面上来,而且,信号的能量无论在何时都会在瞬时频率附近聚集,逆变换也可以转换成等效时间信号。
虽然时频分析技术的研究和发展时间较短,但其一经推出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很快被应用到地震勘探技术的各个领域[1]。
2 地震时频属性应用于地震储层研究在地震时频应用于储层研究工作中,频谱分解无疑是常见的方法,既稳定又简单,它不仅能对地震地层和构造目标进行高度分辨,还能对油藏进行成像。
频谱分解的做法较多,就目前而言,通常是把频率域的谱组合成同一频率的谱,以此来描述地震地层的基本特征,例如构造特征和沉积特征等。
3 地震时频属性应用于地震层序界面识别地质分界面在不同的高中低三种地震时频资料里的表现形式不同,高时频能显示出复杂的年代地层结构,中、低时频可以呈现出光滑连续的镜面反射界面的特征。
地震层序界面的时频分析综合数据能够明确地表现出每一层分界面的反射波频率成分是如何沿界面分布的,为实时对界面性质变化研究提供准确的信息。
地震时频分析数据还可提供不同地震剖面频率成分(分频)的对比、各个层位不同地震信号频率的纵向对比和地震信号在各层位的频率分布情况。
4 地震时频属性应用于地震沉积研究目前,利用地震属性来对沉积环境变化进行检测,已经可以基于现有原始地震数据来实现了。
主要是因为地震时频属性已经可以把地震资料中隐藏的沉积信息明确表示出来,研究表明,除了波形聚类、多道相干体、瞬时振幅、瞬时相位和单道瞬时频率这五种地震底本属性之外,其他各种属性所表现出来的地质信息都不准确。
时频分析技术在预测残留地层厚度中的应用--以 PG 地区石炭系黄龙组为例

时频分析技术在预测残留地层厚度中的应用--以 PG 地区石炭系黄龙组为例彭俊;何文祥;彭嫦姿【期刊名称】《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版)理工卷》【年(卷),期】2015(012)002【摘要】依据薄层反射的调谐原理,每个薄层产生的地震反射在频率域都有一个与之对应的特定频率成分,该频率成分可以指示薄层的时间厚度。
PG 地区石炭系残留地层厚度较薄,地震资料主频在25~30 Hz 之间,分辨率低,常规的地震属性分析和地震反演不能满足石炭系黄龙组(C2 h)残留地层厚度预测,特别是地层尖灭线刻画的要求。
时频分析技术是采用小波变换,将地震数据变换到频率域,根据地震响应的时频变化规律来研究薄层结构和厚度的一种新方法技术,其中振幅谱描绘时间地层厚度变化,相位谱显示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
应用该技术对 PG 地区C2 h 残留地层厚度进行预测,预测结果与钻探成果符合度较高,应用效果较好。
【总页数】4页(P28-31)【作者】彭俊;何文祥;彭嫦姿【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环境与水资源学院,湖北武汉 430100;中石化勘探南方分公司,四川成都61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相关文献】1.拟声波反演技术在岩溶储层预测中的应用——以元坝地区雷口坡组为例 [J], 孙均;李金磊;陈灵君2.时频分析技术在预测残留地层厚度中的应用--以PG地区石炭系黄龙组为例 [J], 彭俊;何文祥;彭嫦姿3.地震多属性分析在混积环境砂体识别中的应用——以桑塔木南地区石炭系Ⅳ砂组油为例 [J], 徐浩;贾晓静;张云峰4.基于应力场分析裂缝预测技术在车排子地区石炭系火成岩储层中的应用 [J], 王月蕾;陈学国;于洋;张燕5.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识别含气层中的应用——以川中某地区雷口坡组雷3含气层为例 [J], 田仁飞;曹俊兴;方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时频分析方法及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刘传虎;刘福贵;李卫忠
【期刊名称】《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年(卷),期】1996(000)0S1
【摘要】本文所述的时频分析方法是采用快速傅里叶交换,将时间域地震记录变
换为频率域。
通过对不同厚度组合地层模型及储层合油气模型的时频特征分析发现:①时频特征值变化的方向性取决于地层厚度的变化方向;②时频能量的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有地层组合、子波波形特征及反射系数的变化。
因此,在已知地区地质条件下,可根据时频能量的变化定性地预测储层的含油性,反演储层的厚度。
文中对ZX、CX等地区的储层进行了时频分析,预测了储层厚度及含油气性,提高了勘探精度和效益。
【总页数】11页(P11-20,147)
【作者】刘传虎;刘福贵;李卫忠
【作者单位】胜利石油管理局物探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631
【相关文献】
1.应用高精度时频分析方法进行生物礁储层预测 [J], 邹文;贺振华;陈爱萍;李亚林;
黄东山;李大军
2.时频分析方法预测储层 [J], 刘传虎;刘福贵
3.时频谱熵属性在春光油田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J], 肖学; 田仁飞; 赵乾辰
4.R/S分析方法在储层裂缝预测中的应用——以定边东仁沟长7~3储层为例 [J], 张亮;施里宇;梁卫卫
5.变分模态分解与包络导数算子结合的时频分析方法及溶洞储层预测 [J], 武迪;宋维琪;刘军;陈礼豪;陈俊安;杨子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频率信息在埕岛东坡古近系滨浅湖滩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频率信息在埕岛东坡古近系滨浅湖滩坝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分析埕岛东坡古近系各时期沉积的滨浅湖滩坝储层沉积特征和岩石物理特征,归纳了储盖组合类型,明确了主要模型速度特征,建立了正演模型,研究了不同频率的信号反映储层的敏感程度,建立了瞬时频率与钻井岩性发育情况的对应关系,提取瞬时频率属性来刻画滨湖沙坝储层横向变化及分布,在埕岛地区应用效果良好。
标签:瞬时频率滩坝;古近系;埕岛东坡引言埕岛油田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部的极浅海海域,构造上处于济阳坳陷与渤中坳陷交汇处的埕北低凸起的东南端。
研究区位于埕岛东部地区,前期钻探表明该区主要含油层系为古近系,其中东营组32-4砂组所上报储量占该区上报总储量的98%。
但是随着勘探不断深入,该区在东营组底部、沙河街组底部层位均取得突破,新发现了滨浅湖滩坝油藏类型,该类油藏逐渐由兼探层系转变为主探层系,成为海上勘探的重点。
通过钻井信息统计,我们认识到埕岛地区古近系各时期滩坝储层沿不整合面广泛发育,钻井情况表明有28口钻遇滩坝储层,其中9口井获油流、15口见油气显示,探井见油气显示比例高达85%,因此勘探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滩坝储层的地震预测。
地震预测多是利用地震资料的振幅、波形、频率、相位等相关属性来进行预测[1-2],对本区来讲,前期利用振幅、波形类属性所反映出的储层分布,其规律性不强,效果较差。
于是我们尝试利用频率信息来进行储层预测。
文章书籍调研结果表明频率特征与地层特征关系目前尚无确定性论述,且随着区域变化,试用性不强[3-4]。
地震资料受采集、处理等因素影响,本身频率特征存在多变性,不同的地震资料,认识不同[5],因此需要探索本区频率信息与储层的关系。
1 地质概况研究区滩坝油藏具有其特殊性,储层位于不整合面之上,与其上覆、下伏地层形成的两个岩性界面是穿时的。
同时,从该类型油藏岩性负责多样,厚度分布不一,与下伏地层的组合类型多,可以是上古生界、中生界、斜坡带低部位还有沙三、四地层。
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刘百红 郑四连 任鹏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江苏南京# " $ $ " @
摘要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特点!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提出了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的思路! 给出了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时频分析的计算过程以及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技 术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步骤#最后! 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 了频谱成像# 关键词时频分析" 频谱分解" 频谱成像" 储层预测" 分频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B
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主要储集类型是以 由于其与构造油气藏 河道砂体为主的岩性油气藏!
样点! 用时移后的复小波与地震道做互相关! 产生 复互相关系数" 复互相 &将复互相关系数的模作为振幅谱! ! 关系数的相位角作为相位谱# 对于每个时频谱上 的点! 时间坐标就是地震道的采样时间点! 而频率 就是小波的主频# 这样对每个一维的地震道就会形成一个二维
第! "卷
振幅数据体和相位数据体! 通过研究源自些不同频率 下的调谐振幅变化和相位变化可以了解本区下石 盒子组盒三段储层的横向展布特征#
! 图@ 是 下 石 盒 子 组 盒 三 段 频 率 为 " AE F ! 红黄色为强 # AE F ! AE F和 @ AE F的能量谱图 $ 能量! 兰色为弱能量 & # 从图 @ 3 8上可以看 图@
&综合分析# & 综合分析解释是频谱成像技术中最关键的一
# 应用实例
鄂尔多斯大牛地工区含气储层为砂体! 是典型 的岩性油气藏! 其砂体薄且岩性的横向变化快而 大! 非均质性严重#利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刻画出下 石盒子组盒三段地层中非均质性强而且厚度很薄 的含气砂岩储层的内幕特征# 通过井旁道地震数 图! 可以看到合成记录和井旁道的 据频谱分析$ & ! 保证了模拟结果能正确 频谱成像结果一致性较好! 指导实际资料的解释# 由于调谐振幅的最大值对 据此! 确定了目的层的调谐频率范 应着调谐频率! 围! 得到最佳的计算频带范围为 " # 利用 $ A $E F 时频分析技术对下石盒子组盒三段主频为 # ! AE F 频带范围为 %& AE F的纯波保幅地震数据体进 行全频段扫描! 得到了一系列频率连续变化的简谐
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在地震储层预测中的应用刘小龙;王华;赵淑娥;陈建军;魏军;刘强【摘要】提高时频分辨率是频谱成像技术研究的重点.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采用随信号特征自适应变化的核函数,在模糊域对远离原点的互分量进行抑制,并尽可能的保留集中在原点附近的自分量.通过理论模型验证,该方法较好地抑制了交叉项干扰,同时较连续小波变换和平滑伪Wigner-Ville分布等方法具有更高时频分辨率.最后在营尔凹陷长沙岭地区的实例应用中,利用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对该区目标储层进行了频谱成像处理,并结合沉积相特征对长沙岭地区进行有利区带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实际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对储层刻画优于传统方法,且对研究区储层预测具有有效性.%To improve resolution is the key point of spectral imaging. Adaptive optimal kernel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used a kernel function which can change adaptively with signal characteristics to weight the ambiguity function. The cross-components located away from the origin of the ambiguity plane are suppressed, and the auto-components centered at the origin are passed. Adaptive optimal kernel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decreases the impact of cross terms obviously and obtains a better time-frequency resolution tban the methods as CWT and SPWVD, which is proved by the model data. Based on adaptive optimal kernel time-frequency representation, the seismic data of the target layer in Changshaling area of Ying'er Sag are processed by spectral imaging.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imaging result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a prediction of favorable zones in Changshaling area was made.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is method is not only suitable forthe time-frequency analysis of seismic signal and excels the traditional methods in reservoir description, but also takes an effectiveness in reservoir prediction.【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2(043)008【总页数】7页(P3114-3120)【关键词】自适应最优核时频分布;高分辨率;频谱成像;储层预测【作者】刘小龙;王华;赵淑娥;陈建军;魏军;刘强【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海油研究总院,北京,100027;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酒泉,735010;中国石油玉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甘肃酒泉,735010;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资源学院构造与油气资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TE19自1999年Partyka等[1]利用频谱分解技术刻画了地质体的不连续性和河道走向之后,频谱成像技术在国内外储层预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在烃类直接检测[2-5],流体类型及分布预测[6],缝洞型碳酸盐岩溶洞识别[7],刻画储层边界及空间分布[8]等工作中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方法及其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

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方法及其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问题阐述地震勘探是现代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中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是地震勘探工作的核心和难点,也是取得正确储层描述的基础。
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地震数据分析方法,它们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两个方面入手,探讨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劣势以及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
二、研究内容1. 地震相干分析方法(1)地震相干分析的基本原理(2)地震相干分析与传统地震处理的关系(3)地震相干分析在识别储层中的应用2. 时频分析方法(1)时频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2)时频分析方法在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3)时频分析方法在储层描述中的应用3. 基于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的储层描述方法(1)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的融合应用(2)储层描述的精细化和数字化(3)储层描述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三、研究意义本文对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方法的理论和应用进行了深入地探讨,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有助于提升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的水平。
同时,本文还提出了基于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的储层描述方法,扩展了储层描述的分析手段,使其更加精细化、数字化和科学化,为石油勘探的储层描述和评价提供了一定的思路。
四、预期成果(1)对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两种方法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应用研究,阐明它们在地震数据处理和解释中的优劣势和应用前景。
(2)提出基于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的储层描述方法,探讨它的精细化、数字化、定量化特点,展现其应用价值。
(3)建立储层描述的定量化评价方法,为地震勘探的储层描述和评价提供参考手段。
五、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文献法、案例法、理论分析以及实例数据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储层描述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探讨,最终提出基于地震相干分析和时频分析的储层描述方法。
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定的, 它的相位谱也 同样稳定 ; 如果横 向上存在不
连续 , 在通 过 不 连 续 界 限 时 相 位 响 应 也 变 得 不 稳 定, 因此相 位 谱可 用 于描述 局部 岩石 特征 。
1 2 地震 分 频数 据体 计算 与解 释 的关键 .
高频信号的检测。而小波变换 的优点是对信号 的 低频部分有较高 的频域分辨力 , 而对信号的高频部 分( 即信号的突变) 能较好 的定位 , 即有较高的时域
分 辨 力 。 因此 , 要基 本 小 波 选 择合 适 , 波 变 换 只 小 可 以很 好地 用 于地震 分频 数据 体计 算 。据 此 , 以 可
利用地 震 资 料识 别 目的储 层 。首 先 利 用 时频 分 析技 术将 地 震数 据逐 道变 换 到时 问一 频率 域 。频 谱 成像 数据 处 理 过程 能 够 计 算 地 震 道 上 每一 样 点
它是用小波变换等方法得 到分频数据体然后再进 行 解 释 _ 。在短 时 窗傅 里 叶变 换 中 , 于时 窗变 4 ] 由
短, 可供分 析 的信 号 量 减 少 , 经 典 的 谱估 计 方 法 用 计 算所 引起 的误 差 所 占 比重会 增 加 。而 且 一旦 选 定 时 窗后 , 整个 变 换 中时 窗 的长 度 是 不 变 的 , 在 变 换 后 的时频 分 辨 率也 就 固定 了 , 样 不利 于低 频 、 这
3 )将 复 互 相 关 系 数 的模 作 为振 幅谱 , 复互 相
关系数 的相位角作为相位谱 。对于每个 时频谱上 的点 , 时间坐标就是地震道 的采样 时间点 , 而频率 就 是 小波 的主 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这 样 对 每个 一维 的地 震 道就 会 形 成 一个 二 维 的时频 谱 ( 1 。 图 ) 通 过对 地 震资料 进行 时频 分 析 , 单个 地震 剖 将 面转化 为一 个 三维 的时频 体 , 结合 调谐 效应 分析 其 振 幅谱 就可 以描 述反 射层 厚度 的变化 , 而相 位谱 反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一、概述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是近年来地球物理勘探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对储层的精细刻画和准确预测已成为提高勘探成功率、降低开发成本的关键所在。
地震多属性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能够从地震数据中提取出多种与储层特征相关的信息,进而实现对储层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地震属性是指从地震数据中提取的能够反映地下介质某种物理特性的量度。
这些属性可以包括振幅、频率、相位、波形等多种类型,它们与储层的岩性、物性、含油气性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对地震属性的分析,可以揭示出储层的空间展布规律、物性变化特征以及含油气性等信息,为储层预测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震多属性分析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地震数据本身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噪声干扰、地层非均质性等,这可能导致提取出的地震属性存在误差或不确定性。
不同地震属性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或冗余性,如何选择合适的属性组合以最大化预测效果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如何将地震属性分析与其他地质、工程信息相结合,形成综合的储层预测模型,也是当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本文旨在通过对地震多属性分析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研究进行综述和探讨,分析现有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提出改进和优化策略,以期为提高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具体实例,展示地震多属性分析在储层预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实践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1. 研究背景:介绍地震勘探在石油勘探中的重要性,以及储层预测对于油气开发的关键作用。
地震勘探作为石油勘探领域的一种重要技术手段,其在揭示地下构造、地层岩性以及油气藏分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随着石油勘探难度的不断增加,对地震勘探技术的精度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深入研究地震勘探的多属性特征,并将其应用于储层预测中,对于提高油气开发的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频谱分解技术在储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

94内蒙古石油化工2014年第8期频谱分解技术在储层厚度预测中的应用代磊(中国石化股份胜利油田分公司物探研究院,山东东营257015)摘要:薄储层厚度的计算已有不少成熟的方法,如反射振幅法等,但这些方法都是基于地震资料主频来计算厚度的,分辨率相对较低。
而频谱分解技术基于薄层调谐的原理,利用全频段的信息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突出了高频信号,从而提高了对薄储层厚度的识别能力。
本文通过频谱分解技术在河183井区的应用,探讨了频谱分解技术求取储层厚度的适用性。
关键词:储层厚度;频谱分解;薄层调谐;适用性中图分类号:P631.4十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981(2014)08一0094一03储层厚度的求取是油藏描述的一个重要环节。
精确解释、定量计算后获得的储层厚度不仅直接用于预探井位的确定,而且还可用于沉积相分析及现代油藏描述储层计算等。
地震资料在经过目标处理后,关于地层的地震响应时差、振幅、频率等信息基本上消除了层间干扰,使应用地震信息估算砂层或目标储层的厚度成为可能。
1储层厚度计算方法1.1地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H>X/4)当地层厚度大于调谐厚度时,储层顶底反射可分开,厚度信息主要包含在波形中,地层厚度可以由视厚度即时差直接转换:△H=(△TX V)/2式中:△H一地层厚度,单位为m,△T一时差,实为双程时间,单位为s;V一地震波速度,单位为m/s。
1.2地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H<X/4)当地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时,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一个同相轴,厚度信息主要包含在振幅中。
对于这种薄储层的厚度计算主要基于W i de ss调谐原理,即储层厚度小于调谐厚度时,振幅与砂岩厚度呈正相关。
薄储层厚度的计算已有不少成熟的方法,如反射振幅法、地质统计学法等等[5一],但这些方法的分析计算都是基于地震资料主频的。
而频谱分解技术基于薄层调谐的原理,利用全频段的信息将地震数据从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突出了高频信号,也就相对提高了地震资料的主频,从而提高了对薄储层厚度的识别能力。
地震时频分析与分频解释及频谱分解技术在地震沉积学与储层成像中的应用

地 球 物 理学 进 展
2009年lo月(页码:1679~1688)PROGRESS IN GEOPHYSICS
v01.24,No.5 Oct.2009
刘喜武,宁俊瑞,刘培体,等.地震时频分析与分频解释及频谱分解技术在地震沉积学与储层成像中的应用.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9,24(5):1679~1688,DOI:10.3969/j.issn.1004-2903.2009.05.018. Liu X W,Ning J R,Liu P T,et a1.Seismic time-frequency analysis for frequency decomposition with applications tO seismic sedimentology and reservoir imaging.Progress in Geophys.(in Chinese),2009,24(5):1679~1688,DOI:10.3969/j.issn.
1004—2903.2009.05.018.
地震时频分析与分频解释及频谱分解技术 在地震沉积学与储层成像中的应用
刘喜武1’2”, 宁俊瑞1, 刘培体4, 詹 威5
(1.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 3.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青岛266100}4.中国右化胜利油田物探研究院,东营257001; 5.中国石油大庆钻探工程公司测井一公司,大庆163412)
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储层成像研究中的核心原理 就是如何挖掘和有效利用地震资料中的联合时频属 性信息.联合时频分析、分频解释和频谱分解等技术
是其主要的实现工具.如果不严格区分,时频分析技 术、分频解释和频谱分解,几乎是大同小异的概念, 时频分析算法用于地震资料,延伸应用可实现分频 解释和频谱分解,而分频解释和频谱分解的基础就 是时频分析.地震道进行时频分析或频谱处理的方 法很多,包括短时Fourier变换、最大熵频谱分析、 连续小波变换以及匹配追踪分解等等,每种方法都 有各自的优点和不足,选择何种方法,根据应用的不 同需要而定.在实际应用中最为重要的如何对分解 的结果进行有效的分析和合理的利用,地震储层研 究和地震沉积研究是重要的应用方面.自BP公司 应用频谱分解进行薄储层调谐研究以来,地震频谱 分解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与推进,本文将对其进行 较为系统的阐述.
基于时频分析和波阻抗反演的M地区礁滩相储集层预测

基于时频分析和波阻抗反演的M地区礁滩相储集层预测张志伟;贺振华;黄德济【摘要】中国南海相继发现大量礁滩相油气藏,它们具有埋藏深、油气分布不均匀、勘探难度大等特点.低频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是基于小波变换谱分解的两种时频分析方法,它们与储集层中流体密切相关,不仅可以作为流体识别的重要标志,还可以确定储集层的横向展布,但是不易对其顶、底边界进行识别.作为储集层预测重要方法之一的波阻抗反演,可以利用测井纵向分辨率高的优点,有效地分辨储集层的顶、底界限.因此,将这两种方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预测M地区储集层位置,在纵、横向上精细刻画储集层及其油气富集范围,提高预测精度.【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1(032)001【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礁滩相;频率衰减梯度;小波变换;时频分析;波阻抗反演;储集层预测【作者】张志伟;贺振华;黄德济【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成都理工大学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445近年来,在珠江口盆地发现了一批碳酸盐岩生物礁油藏。
极大地增强了人们在珠江口盆地寻找更多礁滩相油气藏的信心。
珠江口盆地M地区珠海组含油气储集层属于复杂隐蔽性构造-岩性油气藏,埋藏深度一般较大,深层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低,预测难度大。
笔者尝试将基于小波变换谱分解原理的低频伴影和频率衰减梯度两种时频分析方法与波阻抗反演方法相结合,对研究区礁滩相储集层进行了综合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小波分析发展成为应用数学的重要分支,并在地震勘探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小波变换是将信号分解成一组经过平移和伸缩的小波,小波函数ψ(t)满足即不含零频率成分(直流成分),具有波形特征,被称为小波的容许性条件。
基于S变换的时频分析技术在碳酸盐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带 宽地震 子 波 内各种 频率 分量 特性 , 过短 时 离散 通
傅 里 叶变 换 将 薄层 地 震 数 据 由时 间域 转 换 到 频率 域 . 够有效 描述 薄层地 质体特 征 。然 而 , 能 由于短 时
傅立 叶 变换存 在 时窗 固定 不变 的限制 . 导致 其 时 间
和频率 分 辨率 在整 个 时频 平 面上 固定不 变 ; 由于地 震数 据为 非平 稳信 号 , 其不 能根 据信 号 在各 个 时刻
21 0 0年 7月
岩 性 油 气 藏 LT I H0L 0GI C RES RVOI E RS
C G 会 议 专 干 E l J
・
地震解 释 ・
基 于S变换 的 时频 分 析技 术在碳 酸盐岩储 层 预 测 中的应 用
韩 瑞 冬 , 忠宏 , 万 张红 英
( 中国石 油 东方地球物理勘探 公 司物探技 术研 究 中心 )
摘
要 : 酸盐岩储 集 空间主要 由孔 、 、 碳 缝 洞组 成 , 非均质性 强 , 中的孔 、 、 其 缝 洞在地 震剖 面上很 难被 直接
识别 。常规属性如 振 幅属性 、 干属 性等 , 一定程度 上能够描 述碳酸 盐岩储层 边界 以及 平面分布 , 相 在 但是 不能 清晰刻 画其 内部特征 。 目前 , 于短 时傅 里叶 变换 方法 的谱 分解技 术能够有 效地识 别和 预测碳 酸 盐 基
要 为细 晶次 生 白云 岩 、 晶间溶 蚀为 主 的孔 隙型 储 以 层: 气藏 主要 受 开 江一梁 平 海槽 和鄂 西一 城 口海 槽 所控制 ; 环海 槽 分 布 , 台缘 带 有 利 相 带是 生 物 礁储
集 层发 育 的地 质基 础 。
() — =
储层预测特色技术简介

储层预测特色技术简介基于模型的三维叠前深度偏移技术,采用模型正、反演相结合和反复迭代的思想方法求取层速度,建立并优化地下地质模型,以地质模型为控制实现全三维叠前深度偏移。
通过对实际资料处理,我们总结出了解决复杂构造成像问题的处理方法和有效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处理效果。
三维时间模型三维深度模型常规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利用三维建成模思路,对二维多线工区建立统一的时间模型、层速度和深度模型,实现联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多测线交点的深度域闭合问题,保证小幅度构造成像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二维联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技术在不同地区得到了广泛应用,取得了明显的地质效果。
工区统一时间模型工区统一层速度模型常规时间偏移叠前深度偏移时频分析技术是把地震资料的频特性与实际地质体相结合,利用地震资料的频特征研究实际地质的一项技术。
地震资料的频成份能够反映沉积岩石体的厚度和沉积岩颗粒的粗细,因此可以利用时频分析研究地质体的层序和岩性变化特征,进行构造层序解释和沉积旋回解释等方面的处理工作。
井旁道垂直时频分析油页岩标志层追踪图地震动力学储层参数反演技术(简称CCFY),为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西北地质研究所专有。
该技术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在井约束条件下反演出多种表征地层岩性特征的物理学参数,从而描述油气或其它储层的岩性、物理变化及空间展布。
该技术以垂向分辨薄层的能力强而具优势。
目前可分辨4米左右的单砂层、2-3的煤层、2-3米的泥岩或灰岩夹层。
它是目前国际国内地震储层预测的领先技术。
该技术使用六年来,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CCFY孔隙度剖面CCFY层速度剖面多域迭代静校正方法以野外获得的静校正量为初始条件,在共炮点域、共检波点域和共偏移距域进行初至拟合和误差分配,能较好地解决短、中、长波长的静较正量。
该方法采用多迭代、逐步逼近和最优化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强的容错能力。
通过对西部复杂地区资料的广泛应用,效果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除了对地震数据进行小波变换 该方法的应用! 以外! 还包括以下关键点'
&地震数据分析# " 频谱成像方法的效果取决于子波相位求取的
&地质数据分析# # 首先要了解研究区目的层的主要沉积环境! 建
立研究区的沉积相模型! 进而有目的* 有针对性地 开展频谱成像分析! 初步了;卷
振幅数据体和相位数据体! 通过研究这些不同频率 下的调谐振幅变化和相位变化可以了解本区下石 盒子组盒三段储层的横向展布特征#
! 图@ 是 下 石 盒 子 组 盒 三 段 频 率 为 " AE F ! 红黄色为强 # AE F ! AE F和 @ AE F的能量谱图 $ 能量! 兰色为弱能量 & # 从图 @ 3 8上可以看 图@
收稿日期 " 改回日期 # # $ $ > $ % # $ # $ $ % $ # " ! 第一作者简介 刘百红 $ %& ! 男! 硕士! 工程师! " ? > " # $ $ @ 年毕业于 成都理工大学石油物探专业! 现从事科技管理工作#
位的 D 形成复小波" ) ( 2 + 4小波! 在每条地震道的每个时间采 &读入地震道! #
包括二维剖面* 平面成图和 个步骤# 所有的图件! 空间图形! 只有赋予一定的地质含义! 说明某个有 意义的地质或物理的概念! 才有实际的意义#综合 分析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它架起一座桥梁! 一边 是由地球物理或某种数学运算得到的某种图件! 另
图! 合成记录和井旁道的频谱分析
# #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基础上! 可以仔细对比各种测井曲线与目的层段内 频谱成像的结果! 更明确地了解频谱成像结果所代 表的地质意义#
&层位解释# @ 层位解释是一切工作的基础# 只有层位解释
正确! 沿层提取的属性才有地质意义! 分析研究的 频谱成像结果在空间上才有明确的地质含义#
第 !期
刘百红等G 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第! "卷第!期 # $ $ %年 &月 文章编号 $ & " & > " % A % A # $ $ % $ ! $ # " ? $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 ( ) ( + , , ./ 0 2 ) ( 3 4 ) .5 + ) 6 , 8 , * 1 1 7
! 9 ) 2 : ! " ; ) : ! ! < = . : # $ $ %
图A AE F相位谱切片 沿层#
图& 地震反演得到的储层厚度
上特征说明该区储层最发育位置为< " 井南北向的 条带上! 次厚的储层则发育在< # 和< ! 井的东南部 位#就 J 区 而 言! 在图@ 3上能量最强区域位 于 在该条带的中 L "井正南边一个南北向的条带上! 表现为黄色" 在图 @ 也 部位置能量有所减弱! H 上! 有同样的强能量条带! 只是在中部位置能量较强一 些! 表现为黄色偏红" 在图 @ 8 上能量较 " AE F和 强能量的范围也变小了! 说明在 # AE F的能量弱! 厚储层发育于 L J 区内! "井东南角#对于 K 区而 言! 对比图 @ 不难发现! ! 3 8 " AE F切片上的 图@ 说明在 K 区的 能量较 # AE F和 ! AE F的能量弱! 储层厚度最大值不及 B 区和 J 区储层厚度的最 大值# 图A是下石盒子组盒三段频率为 # AE F的相 位谱#结合图!及图 A 中的 B! 可以看到 J! K 区! 相位谱在 B 区变化最缓! 说明在该区岩性相对较 稳定! 而在 K 区相位谱变化相对剧烈! 说明 K 区的 岩性变化也相对比较剧烈#同时结合图 ! 及图 A ! 可以看到图@中相位谱的极大值与图 ! 和图 A 中 的极小值局部对应较好# 这说明可用相位谱反映
# # $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第! "卷
图" 地震道信号的时频谱
相位空变的情况! 如果井点多 ! 可以分区块选择 ! 在每个区块上选择典型的井作相位分析 ! 以保证 空变的均 匀 性 # 也 可 以 人 工 统 计 多 井 的 相 位 变 化情 况 ! 给 出 一 个 统 计 的 相 位 值! 进行常相位 处理 #
图@ 沿层分频振幅谱切片
" " " 3 " AE F H# AE F 8 ! AE F I@ AE F
第 !期
刘百红等G 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 !
地层岩性尖灭点! 但是需要结合其他信息#综合以 在该工区! 石盒子组盒三段储层具有很强 上结果! 的分区分条带的特点! 厚储层主要集中在 B 区* J 区和 K 区# 图 & 是测井约束地震反演形成的下石盒子组 盒三段储层的厚度# 从图上可以看到整个工区的 储层发育也呈现出较强的分区分条带性! 反演结果
) " ! 窗傅里叶变换( 来实现! 使用的数据是解释后的
通过对地震资料进行时频分析! 将单个地震剖 面转化为一个三维的时频体! 结合调谐效应分析其 振幅谱就可以描述反射层厚度的变化! 而相位谱反 该技术也被称为频谱成 映了地质上横向的不连续! 像#频谱成像技术将地震信息变换到频率域! 利用 振幅谱和相位谱确定反射薄层及其厚度变化! 使解 释人员迅速* 有效地确定薄层干涉和地下不连续 它提供了利用三维地震资料和离散频率域变换 性! 来成像反射层厚度和地质上不连续性的手段# 因 为相位谱对细微的干扰很敏感! 可用于探测横向声 波特征的不连续# 如果时窗内岩石特征是横向稳 定的! 它的相位谱也同样稳定" 如果横向上存在不 连续! 在通过不连续界限时相位响应也变得不稳 定! 因此相位谱可用于描述局部岩石特征#
基于小波变换的分频数据的计算过程 相 &在目标频带内分别计算出零相位和 ? " $ C
分析技术将地震数据逐道变换到时间 频率域# 频 谱成像数据处理过程能够计算地震道上每一样点 的振幅谱和相位谱! 通过组合将振幅谱变成同一频 率的成分#经处理的数据体可在剖面和平面上成
$ & # 图$ 同频率的切片& 图#
证实了 B 区内储层最发育的位置在 < " 井南北向 最厚达到# 而在< 的条带上! AM! # 井和< ! 井东南 部区域储层较厚! 也在 # #M 以上#J 区内储层最 厚度为 # 厚的位置在 L " 井的东南位置! #M#K 区内储层厚度在 " &" ?M 之间# 对比图 ! 和图
! 可以看到储层的分区性和条带性具有很好的一 A 致性#
# # "
&井旁道地震数据频谱分析# A 研究分析目标层段井点处合成记录及井旁道
一边是某个确定性的物理意义或地质概念! 通过建 确定图件中特定特征的地质 立两者之间对应关系! 意义#
的频谱成像最佳调谐频率范围# 分别计算合成记 对比各自的计 录的频谱成像和井旁道的频谱成像! 以确定合成记录和井旁道的频谱成像结果 算结果! 的一致性! 保证模拟结果能正确指导实际资料解 释#由于调谐振幅的最大值对应着调谐频率! 因此 频谱分析可以帮助确定目的层的调谐频率范围以 及最佳的计算频带范围# 这个分析过程类似于地 震正演模型的计算! 能让我们知道目的层段中目标 岩性体$ 含油气砂岩* 泥岩或含油气岩性体& 的最佳 调谐频率#
&层位标定# ! 层位标定准确才会有正确的时深关系# 在此
正确性和振幅的处理#在频谱成像处理之前! 首先 需要进行数据品质分析! 保证数据为纯波保幅数 据#其次! 需要研究分析整个数据体上的频谱变化 情况! 尤其需要针对目的层段做大量的频谱分析! 这主要包括研究薄层的调谐效应! 调查了解目的层 段的频谱在空间中的变化情况! 以及频带宽度的变 化情况#一般情况下! 我们要求数据至少要保证一 倍频宽以上的频带范围! 如主频为 # 则 ! A! $E F 要求数据必须达到 " $ & $E F的频宽范围# 对于
&综合分析# & 综合分析解释是频谱成像技术中最关键的一
# 应用实例
鄂尔多斯大牛地工区含气储层为砂体! 是典型 的岩性油气藏! 其砂体薄且岩性的横向变化快而 大! 非均质性严重#利用传统的方法无法刻画出下 石盒子组盒三段地层中非均质性强而且厚度很薄 的含气砂岩储层的内幕特征# 通过井旁道地震数 图! 可以看到合成记录和井旁道的 据频谱分析$ & ! 保证了模拟结果能正确 频谱成像结果一致性较好! 指导实际资料的解释# 由于调谐振幅的最大值对 据此! 确定了目的层的调谐频率范 应着调谐频率! 围! 得到最佳的计算频带范围为 " # 利用 $ A $E F 时频分析技术对下石盒子组盒三段主频为 # ! AE F 频带范围为 %& AE F的纯波保幅地震数据体进 行全频段扫描! 得到了一系列频率连续变化的简谐
时频分析技术及其在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刘百红 郑四连 任鹏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南京石油物探研究所 江苏南京# " $ $ " @
摘要 根据岩性油气藏的特点! 以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为例! 提出了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时频分析方法进行 岩性油气藏储层预测的思路! 给出了利用小波变换进行时频分析的计算过程以及利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技 术进行储层预测的关键步骤#最后! 用基于小波变换的谱分解技术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工区的地震资料进行 了频谱成像# 关键词时频分析" 频谱分解" 频谱成像" 储层预测" 分频 中图分类号 ' & ! " : @ 文献标识码 B
地震分频数据体计算与解释的关键 利用地震资料识别目的储层# 首先利用时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