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两则》导学案(共两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两则》导学案
编写人:周玉玲审核人:编写时间:2014-08-31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结构。

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内容、层次并体会语言的准确、简洁。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学法指导】掌握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了解与新闻相关的知识。

【知识链接】
1、关于新闻
“新闻”这个名称,从广义来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从狭义来说,就是指消息。

消息(新闻)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条。

一是事实说话。

正如陆定一同志所说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二是迅速及时。

三是高潮在前。

写消息时,通常把最主要、最新鲜、人们最关心的事实写在前面,把比较次要的内容写在后面,形成所谓“倒金字塔”式的结构。

四是简明扼要。

2、关于战争
王昌龄的《从军行》为例: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从将士的角度,写因长期戍边而产生的精神上的痛苦。

王昌龄的《从军行》较为典型:琵琶起舞换新声,总只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的“边愁”有对于现实的忧愁、建功立业的渴盼,更有离乡背井抛妇别雏的痛楚、无限的乡愁。

宋人范仲淹的《渔家傲》和《苏幕遮》也表达了因长期戍边又毫无结果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酒如愁肠,化作相思泪。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些都是表达思乡之情的典型诗句。

【学习过程】
一、走进新闻——新闻有哪些特点和要素?
新闻的特点:
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基本结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标题:
导语:
主体:
二、新闻朗读,整体感知。

1、朗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了解课文内容。

(要求读准字音,并努力读出文章的感情和气势。


2、根据新闻的结构特点,理清文章的层次及新闻的要素。

标题:
导语:
主体: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3、学生快速朗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概述各部分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画画地图。

画画地图:分别将西路军、中路军、东路军已占领的地方用红色标线,向前进发点用箭头标出。

(可画在课本上的地图上)
四、积累关于战争的古诗词。

(题目、作者、名句)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体会新闻语言的准确,简洁。

2.体会新闻鲜明的感情色彩。

3.所学知识自主阅读新闻,培养阅读能力。

学习步骤:
一、语言品味,学习提高。

学生进一步品读课文,体会新闻的语言特点,提高阅读能力。

1、语言的准确、概括。

(所谓准确,就是要准确反映事实。


示例:“突破”准确表现了战斗过程;(“越过”的对象是静态的,)“渡至”,准确表现了水战进军的特点;(“到达”,泛,)“24小时内”,时限明确,(“共”,时限不明,一般化,)“即已”,准确表现了神速特点。

(“现在”,时界相对模糊,)“至发电时止”,时界更为确切;“余部”,军事术语,准确得体,(“剩下的”,表达内容模糊。


①例如“九江(不含)”一词
②再如“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
③还有全文最后,分别用了“歼灭”及“击溃”“占领”并“控制”,对长江是“封锁”,对铁路则用“切断”,这些动词如何理解?
④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其它体现新闻语言准确、简洁特点的词语。

2、语言鲜明、富有感情色彩。

“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

二、课外延伸。

1、比较阅读,理解提升。

①找“同”
分别阅读两则新闻,将两者相同的地方找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找“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大声朗读新闻,做到吐字清晰准确,语气恰当,读出作者感情。

四、学以致用: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英雄救人不留名受奖反遭人妒嫉
本报讯据《深圳特区报》报道,曾被《人民日报》等新闻宣传媒体宣传过的不计个人安危、奋勇救人不留名的英雄——河南省新野县航远公司“新机85号”船船长冯安义,最近遇到了尴尬事。

1997年7月24日下午3时左右,冯安义驾驶的“新机85号”船正在湖北宜昌市青滩码头卸大米,突遇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的客轮与一货轮在江心发生碰撞。

冯安义顾不上再卸货物,亲自操舵,向事故现场驶去,并指挥家人站在船舷边,接应从失控客轮上跳下来的旅客。

半小时过去了,“新机85号”船随客轮下漂三四公里,救下了200多名乘客。

重庆东方轮船公司经过一个多月的查访,终于找到了英雄。

为此,南阳市交通局奖给他1万元,新野县委、县政府奖励他5000元,新野县见义勇为基金会奖励他2000元,共计1.7万元。

谁知就在这时,一件令英雄尴尬的事出现了:“新机85号”救险“东轮”的时候,此船正被湖北省科委宜昌岩崩滑坡研究所下属的劳动服务公司赵某租赁。

赵得知冯安义得到奖励1.7万元,以抢险时他在租船,停港耽误生产等为由,将原欠冯安义的2.62万元租金不给了,而冯安义应得的1.7万元奖金,又全都捐给了福利院。

《北京青年报》刘东林
1.这是一篇()。

a.消息
b.通讯
c.小说
d.议论文
2.“英雄救人不留名”从新闻知识角度说,这句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新闻消息知识的写法分析一下这篇文章的三个部分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当堂检测】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
阻遏()鄂豫()()逃窜()
2、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

”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