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误差分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x xi x n i1
珠峰高度为(29000 6)英尺
n
2. x 绝对误差平均值(早期曾用最大 误差)。
3.误差的有效位数一般保留一位,且 修约时只进不舍;当误差位小于等于 2时可以保留两位;测量结果的末位 与误差位看齐。
例题:米尺、卡尺、千分尺配合使用,测量一长方形平板
的体积(长约22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0.3厘米)。长、 宽、厚都要求有四位有效位数。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注:1979年电视大学习题)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计量员培训辅导讲座(三)
经典误差理论和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离不开测量, 测量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 ——误差公理
案例1:8’的误差推翻 了地心说
16世纪“星学之王”第谷的学 生开普勒(Kepler J,1571-1630) 在验算第谷的观测数据时,发现 火星轨道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8’, 显著大于仪器误差。 由此发现了开普勒三 定律,成为第一个以 科学实验为依据否定 地心学说的人。
s( x ) i
1 n 2 ( x x ) i n 1 i 1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n s( xi ) 1 2 s(xi) ( x x ) i n(n 1) i 1 n
(不仅限于正态分布)
3.3粗大误差(测量异常值)
定义:明显超出规定测量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它是统计的异常值。 3σ判据—拉伊达准则
随机误差=测量值 x i- 平均值 x
(1)随机误差的来源 仪器因素。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f (x)
(2)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f (x)
1 ( x )2 exp( ) 2 2 2
单峰性。 对称性。 有界性。 抵偿性。
称为标准偏差。
P( ) f (x)d (x) 0.683
案例3:评委给选手打分。
解析1:不同评委同等条件下的打分误差是随机误差; 解析2:不同评委的打分误差服从高斯分布; 解析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归因于剔除异常值; 解析4:对于高斯分布求算数平均值是最佳估计; 解析5:某选手的得分=平均值 最大误差。
珠峰高度:(29000
6)英尺。
瑞利(Rayleigh J W, 1842-1919)发现化学法制取 的氮气密度比空气法制取的 密度大0.46%,这个数值虽 然不大,但却超出实验误差 的22倍,引起他的注意。因 此他和化学家拉姆赛 (W.Ramsay)合作发现了惰 性气体,1904年获得诺贝尔 奖。
经典误差理论的定义:
以高斯分布为研究工具,以随机误差为研 究对象,用“误差”修正测量结果的误差理论。
对比的方法 。 理论分析的方法 。 检查实验条件的方法 。 数据分析的方法 。
(3)系统误差的消除或修正
从测量仪器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从原理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从实验方法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从测量者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注意:只能消除已定系统误差!
3.2随机误差
定义: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 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那部 分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V V
小
结
1.误差是对测量结果的评价,属于经典误差 理论的范畴,它是现代误差理论的基础。 2.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伴随测量过程始终。 3.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4.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转换。 5.系统误差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不能消除,但可以计算。
谢谢大家!
案例2:0.46%的密度偏差 导致了惰性气体的发现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3.实验误差分析
3.1系统误差
定义: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方式变化的那部分误差 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平均值 x -真值 x0 (1)系统误差的来源 仪器误差。 理论(或方法)误差。 环境误差。 个人误差。
(2)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
国家标准GB4883-85指出,对于正 态样本异常值的四种处理办法为: (1)剔除 (2)保留 (3)剔除后补测 (4)找原因
卢瑟福和盖革
(1910年)
密立根油滴实验 (1917年)
4.测量结果的表示
x x x
说明:
1. x 剔除粗大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测量 列算术平均值(测量结果)。
1 n x xi n i 1
测量项目
仪器名称及准确度 零点误差
长L(厘米)
宽B(厘米)
厚H(厘米)
尺 示 读 数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尺示平均值 实际平均值 最大误差 相对误差 体 积
L'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L L
B' B B
H' H H
(厘米3)
E V V L L B B H H
案例2:原子核的发现 1910年卢瑟福 用射线轰击各种物 质,以了解 射线 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他和助手盖革(H.Geiger)发现入射 的 粒子每8000个有一个要反射回来, 经过进一步研究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
主要内容
1.经典误差理论概述 2.测量与误差 3.实验误差分析 4.测量误差的表示
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年)1772年 开始寻找连续误差分布函数(拉氏 分布),并进一步证明了平均值的 优良性。在误差理论上另一个贡献 是,1810年结合高斯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关于误差的中心极限定理。
误差的中心极限定理——当测量误差是由许多个 误差分量联合作用产生时,只要各分量的方差相对于 分量方差之和均匀的小,而不管各分量服从何种分布, 则这些分量之和的分布(各分量分布函数的卷积)趋 于正态分布。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 1809年发表了其数学和天 体力学的名著《绕日天体 运动的理论》。在此书中 第一次指明了误差的正态 分布,并严格推导出了误 差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分布分散性的重要参数。正态分布 也称为高斯分布。
1 f ( x) e 2 f ( x )为正态分布曲线。 则是代表
P(2 )
2 2
x
f (x)d (x) 0.954
P(3 )
3
3
f ( x)d (x) 0.997
:是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3)标准偏差
根据贝塞尔公式: 样本(单点)的实验标准偏差
贝塞尔(1784~ 1846)Bessel 德国天文学家, 数学家
x2 2 2
以高斯分布(不涉及其他分布) 为研究工具,以随机误差(不涉及 系统误差)为主要研究对象,用 “误差”修正(片面修正)测量结 果的误差理论。
——经典误差理论定义
2.测量与误差
2.1测量 ( 1 )直接测量: 凡是使用仪器或量具
能直接测得结果的测量就是直接测量。 ( 2 )间接测量: 先经直接测量,然后 根据待测量与直接测量量值之间的函数关 系,通过计算得到测量量的结果,这类测 量称为间接测量。
1.经典误差理论概述
他对“观测误差”有三点描述: (1)所有观测值都有误差, 来源可归因于观测者、观测工具 和观测条件。 (2)观测误差对称地分布在0 的两侧。 (3)小误差出现的比大误差 更频繁。
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 出了误差传递的概念。
伽利略 (G.Galileo, 1564—1642) 1632年第一个 在著作中提出观 测误差这个概念 (随机误差)。
单次测量、多次测量(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
2.2误差
(1)误差的表示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x x x0
E (x / x0 ) 100%
真值:理论真值、约定真值 约定真值: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公认值、高
一级仪器的测量值、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残差:
i x x
(2)误差的分类
辛普森(Thomas Simpson 1710—1761)1755年,第一个提 出“观测平均值”的人。他根据 伽利略的理论假设了一种误差分 布(三角分布),然后从数学上 证明了取多次观测的平均值比取 “最佳值”误差更小。
p( e 1) 0.725 p( e 2) 0.967 p( e1 1) 0.444 p( e1 2) 0.667
珠峰高度为(29000 6)英尺
n
2. x 绝对误差平均值(早期曾用最大 误差)。
3.误差的有效位数一般保留一位,且 修约时只进不舍;当误差位小于等于 2时可以保留两位;测量结果的末位 与误差位看齐。
例题:米尺、卡尺、千分尺配合使用,测量一长方形平板
的体积(长约22厘米,宽约5厘米,厚约0.3厘米)。长、 宽、厚都要求有四位有效位数。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注:1979年电视大学习题)
天津市质量技术监督系统
计量员培训辅导讲座(三)
经典误差理论和实验误差分析
实验离不开测量, 测量不可避免的产生误差。 ——误差公理
案例1:8’的误差推翻 了地心说
16世纪“星学之王”第谷的学 生开普勒(Kepler J,1571-1630) 在验算第谷的观测数据时,发现 火星轨道测量值与理论值相差8’, 显著大于仪器误差。 由此发现了开普勒三 定律,成为第一个以 科学实验为依据否定 地心学说的人。
s( x ) i
1 n 2 ( x x ) i n 1 i 1
平均值的实验标准偏差
n s( xi ) 1 2 s(xi) ( x x ) i n(n 1) i 1 n
(不仅限于正态分布)
3.3粗大误差(测量异常值)
定义:明显超出规定测量条件下预期的误差, 它是统计的异常值。 3σ判据—拉伊达准则
随机误差=测量值 x i- 平均值 x
(1)随机误差的来源 仪器因素。 环境因素。 个人因素。
f (x)
(2)随机误差的分布规律
f (x)
1 ( x )2 exp( ) 2 2 2
单峰性。 对称性。 有界性。 抵偿性。
称为标准偏差。
P( ) f (x)d (x) 0.683
案例3:评委给选手打分。
解析1:不同评委同等条件下的打分误差是随机误差; 解析2:不同评委的打分误差服从高斯分布; 解析3:去掉一个最高分和最低分归因于剔除异常值; 解析4:对于高斯分布求算数平均值是最佳估计; 解析5:某选手的得分=平均值 最大误差。
珠峰高度:(29000
6)英尺。
瑞利(Rayleigh J W, 1842-1919)发现化学法制取 的氮气密度比空气法制取的 密度大0.46%,这个数值虽 然不大,但却超出实验误差 的22倍,引起他的注意。因 此他和化学家拉姆赛 (W.Ramsay)合作发现了惰 性气体,1904年获得诺贝尔 奖。
经典误差理论的定义:
以高斯分布为研究工具,以随机误差为研 究对象,用“误差”修正测量结果的误差理论。
对比的方法 。 理论分析的方法 。 检查实验条件的方法 。 数据分析的方法 。
(3)系统误差的消除或修正
从测量仪器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从原理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从实验方法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从测量者入手消除系统误差。 注意:只能消除已定系统误差!
3.2随机误差
定义: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 过程中,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的那部 分误差称为随机误差。
V V
小
结
1.误差是对测量结果的评价,属于经典误差 理论的范畴,它是现代误差理论的基础。 2.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伴随测量过程始终。 3.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 4.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可以转换。 5.系统误差一定程度上可以消除,随机误差 不能消除,但可以计算。
谢谢大家!
案例2:0.46%的密度偏差 导致了惰性气体的发现
系统误差、随机误差、粗大误差。
3.实验误差分析
3.1系统误差
定义:在同一被测量的多次测量过程中, 保持恒定或以可以预知方式变化的那部分误差 称为系统误差。 系统误差=平均值 x -真值 x0 (1)系统误差的来源 仪器误差。 理论(或方法)误差。 环境误差。 个人误差。
(2)发现系统误差的方法
国家标准GB4883-85指出,对于正 态样本异常值的四种处理办法为: (1)剔除 (2)保留 (3)剔除后补测 (4)找原因
卢瑟福和盖革
(1910年)
密立根油滴实验 (1917年)
4.测量结果的表示
x x x
说明:
1. x 剔除粗大误差和系统误差的测量 列算术平均值(测量结果)。
1 n x xi n i 1
测量项目
仪器名称及准确度 零点误差
长L(厘米)
宽B(厘米)
厚H(厘米)
尺 示 读 数
1 2 3 4 5
1 2 3 4 5
6 7 8 9 10
尺示平均值 实际平均值 最大误差 相对误差 体 积
L'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L L
B' B B
H' H H
(厘米3)
E V V L L B B H H
案例2:原子核的发现 1910年卢瑟福 用射线轰击各种物 质,以了解 射线 和物质的相互作用。
他和助手盖革(H.Geiger)发现入射 的 粒子每8000个有一个要反射回来, 经过进一步研究证明了原子核的存在。
主要内容
1.经典误差理论概述 2.测量与误差 3.实验误差分析 4.测量误差的表示
拉普拉斯(Pierre Simon de Laplace,1749─1827年)1772年 开始寻找连续误差分布函数(拉氏 分布),并进一步证明了平均值的 优良性。在误差理论上另一个贡献 是,1810年结合高斯的研究成果, 提出了关于误差的中心极限定理。
误差的中心极限定理——当测量误差是由许多个 误差分量联合作用产生时,只要各分量的方差相对于 分量方差之和均匀的小,而不管各分量服从何种分布, 则这些分量之和的分布(各分量分布函数的卷积)趋 于正态分布。
高斯(Carl Friedrich Gauss,1777—1855)。 1809年发表了其数学和天 体力学的名著《绕日天体 运动的理论》。在此书中 第一次指明了误差的正态 分布,并严格推导出了误 差概率分布密度函数:
分布分散性的重要参数。正态分布 也称为高斯分布。
1 f ( x) e 2 f ( x )为正态分布曲线。 则是代表
P(2 )
2 2
x
f (x)d (x) 0.954
P(3 )
3
3
f ( x)d (x) 0.997
:是表示测量结果分散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3)标准偏差
根据贝塞尔公式: 样本(单点)的实验标准偏差
贝塞尔(1784~ 1846)Bessel 德国天文学家, 数学家
x2 2 2
以高斯分布(不涉及其他分布) 为研究工具,以随机误差(不涉及 系统误差)为主要研究对象,用 “误差”修正(片面修正)测量结 果的误差理论。
——经典误差理论定义
2.测量与误差
2.1测量 ( 1 )直接测量: 凡是使用仪器或量具
能直接测得结果的测量就是直接测量。 ( 2 )间接测量: 先经直接测量,然后 根据待测量与直接测量量值之间的函数关 系,通过计算得到测量量的结果,这类测 量称为间接测量。
1.经典误差理论概述
他对“观测误差”有三点描述: (1)所有观测值都有误差, 来源可归因于观测者、观测工具 和观测条件。 (2)观测误差对称地分布在0 的两侧。 (3)小误差出现的比大误差 更频繁。
他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提 出了误差传递的概念。
伽利略 (G.Galileo, 1564—1642) 1632年第一个 在著作中提出观 测误差这个概念 (随机误差)。
单次测量、多次测量(等精度测量、不等精度测量)。
2.2误差
(1)误差的表示
绝对误差: 相对误差:
x x x0
E (x / x0 ) 100%
真值:理论真值、约定真值 约定真值: 国际计量大会通过的公认值、高
一级仪器的测量值、多次测量的算术平均值。
残差:
i x x
(2)误差的分类
辛普森(Thomas Simpson 1710—1761)1755年,第一个提 出“观测平均值”的人。他根据 伽利略的理论假设了一种误差分 布(三角分布),然后从数学上 证明了取多次观测的平均值比取 “最佳值”误差更小。
p( e 1) 0.725 p( e 2) 0.967 p( e1 1) 0.444 p( e1 2) 0.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