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

合集下载

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损伤影响评价方法检测

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损伤影响评价方法检测

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损伤影响评价方法检测高纯度蓝光越来越普遍地被使用在电子设备、室内照明和医疗领域。

然而,长时间接触高纯度蓝光可能对人体的视网膜细胞造成损伤。

因此,评价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影响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来评价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影响。

一种常用的方法是细胞存活率测定。

这种方法通过测量视网膜细胞中的细胞存活率来评价高纯度蓝光对细胞的损伤程度。

常用的细胞存活率测定方法包括MTT法、CCK-8法和细胞计数法。

这些方法都是通过测量细胞中的代谢活性或细胞数量来间接评价细胞的存活率。

通过比较暴露于高纯度蓝光和未暴露于高纯度蓝光的细胞存活率,可以评估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程度。

另一种常用的方法是测定细胞凋亡率。

细胞凋亡是一种常见的细胞死亡方式,通常被认为是蓝光导致视网膜细胞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测定细胞凋亡率可以通过DNA断裂检测、流式细胞术或细胞凋亡相关蛋白的检测来进行。

这些方法可以直接测量细胞内的凋亡标志物,如DNA断裂片段、细胞凋亡相关蛋白激活等。

通过比较高纯度蓝光照射组和对照组的细胞凋亡率,可以评估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程度。

此外,还可以通过测定氧化应激程度来评估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影响。

高纯度蓝光照射会导致视网膜细胞内氧化应激的产生,从而引发细胞损伤。

测定细胞内氧化应激指标,如ROS(活性氧化物种)的产生、抗氧化物质的消耗等,可以间接评估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影响程度。

常用的测定方法包括DCFH-DA法、GSH/GSSG比值测定法等。

除了上述方法,还可以根据细胞内炎症因子的产生来评价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程度。

高纯度蓝光照射对于视网膜细胞来说可能引起炎症反应。

测定细胞中炎症因子的产生,如IL-1β、IL-6等,可以间接评估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影响。

常用的方法包括ELISA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等。

综上所述,评价高纯度蓝光对视网膜细胞的损伤影响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包括细胞存活率测定、细胞凋亡率测定、氧化应激程度测定和炎症因子产生测定。

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

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

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显示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工具:可穿戴显示、手机、平板、家电以及广告娱乐等,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

不仅如此,人们注视显示屏的时间也在不断攀升,长达日均8h。

在关注显示品质的同时,人们对显示产品的光辐射安全和健康影响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由于长时间注视高亮屏可能带来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以及对人的生物节律造成影响的非视觉生物效应,与此相关的标准正在热议中。

本文将结合LCD、led以及OLED等不同显示产品的特点,阐述蓝光对人体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为业内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示屏的种类越来越多,如LCD,led,OLED以及PLED等等,新型显示技术不仅在反应速度、色域范围以及使用寿命上大幅改善,在视觉感官上,以OLED为代表的新生代显示,以其优良的画质、轻薄的结构以及自由的设计成为智能显示领域的新宠儿,并在智能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可穿戴显示、手机/ipad、家电以及广告娱乐等等。

图1显示屏的应用从一定意义上,显示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人每天对着电脑、手机、户外广告以及电视显示屏的时间长达8小时,在如此长时间的注视下,显示屏的光辐射对安全和健康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显示屏的发光一般在380-780nm可见光范围内,彩色显示一般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控制技术得到彩色图像。

对于不同显示屏,其光谱功率分布(SPD)相差较大(图2是典型LCD,LED、OLED光谱图),但蓝光成分都相对比较突出。

蓝光是组成白光和其它色光的重要成分,但过高能量的蓝光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伤害,对此,相关标准与报告中都有确切的规定以及分析。

图2几种典型显示屏的光谱功率分布(SPD)视网膜蓝光危害及其评价参数可见光波段的辐射一般通过眼睛的眼角膜和晶状体聚焦成像至视网膜上,从而达到视见效果,如图3所示。

若蓝光辐射能量过高,则有可能引起视网膜光化学损伤: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表现为视力下降、颜色分辨力减弱等症状,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电子产品显示屏蓝光危害分析及护眼软件效果研究

电子产品显示屏蓝光危害分析及护眼软件效果研究

电子产品显示屏蓝光危害分析及护眼软件效果研究作者:王蕊李甬南来源:《中国信息化》2018年第01期一、电子显示屏蓝光辐射危害及现状现代社会,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手机、台式机、平板电脑、儿童学习机、电视等电子产品,很多人对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有过度依赖,每天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长达五六个小时甚至更多,殊不知电子产品中,电子显示屏所发出的蓝光辐射的危害性。

蓝光是波长主要处于400nm~50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眼睛长时间直视蓝光,会大大增加视疲劳、近视、白内障等眼科疾病发生的概率,该波长内的蓝光还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诱发黄斑病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

蓝光为什么会导致视疲劳和近视?由于蓝光的波长短,聚焦点并不是落在视网膜中心位置,而是离视网膜更靠前一点的位置。

要想看清楚,眼球会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引起视疲劳。

长时间的视觉疲劳,会导致人们近视加深、出现复视、阅读时易串行、注意力无法集中等症状,影响人们的学习与工作效率。

蓝光为什么会诱发一些眼科绝症?因为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引起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萎缩甚至死亡。

光敏感细胞的死亡将会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这种损坏是不可逆的。

蓝光还会导致黄斑病变。

人眼中的水晶体会吸收部分蓝光渐渐混浊形成白内障,而大部份的蓝光会穿透水晶体,尤其是儿童水晶体较清澈,无法有效抵挡蓝光,从而更容易导致黄斑病变以及白内障。

黄斑病变是最可怕的眼科疾病之一,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一旦罹患不可逆转,被称为眼科绝症。

在2010年国际光协会年会中,世界顶尖光学专家一致指出:短波蓝光具有极高能量,能够穿透晶状体直达视网膜。

蓝光照射视网膜会产生自由基,而这些自由基会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衰亡,上皮细胞的衰亡会导致光敏感细胞缺少养分从而引起视力损伤,而且这些损伤是不可逆的。

世界卫生组织爱眼协会也曾发出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隐性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SARS、H1N1病毒的破坏性,无形中吞噬人的双眼。

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团体标准

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 团体标准

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团体标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大屏显示终端已经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长时间接触大屏幕可能对人们的视觉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因此如何评价大屏显示终端对视觉健康的影响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为了更好地保障人们的视觉健康,一些专门的团体制定了相关的评价方法,从而为大屏显示终端的使用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标准。

本文将围绕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团体标准展开探讨,主要内容如下:1. 背景介绍在介绍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团体标准之前,首先需要对大屏显示终端以及其对视觉健康的影响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大屏显示终端是指屏幕尺寸较大的电子显示器,如电视、电脑显示器、投影仪等。

长时间使用大屏显示终端可能导致眼睛疲劳、干涩、模糊视觉等不适感,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眼部疾病的发生。

针对大屏显示终端对视觉健康的影响进行评价和规范是非常必要的。

2. 目的和意义团体标准的制定往往是为了规范某一领域的行为,保障相关的权益和利益。

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制定也是出于类似的目的。

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规范大屏显示终端对视觉健康的影响评价方法,为相关的行业和个人健康提供一定的指导和保障。

3. 制定过程团体标准的制定往往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和程序。

对于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制定而言,首先需要确定标准的制定机构和相关的参与方,然后对标准的内容进行论证和讨论,最后经过审批和公布。

整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方的利益和意见,力求达成一致的共识。

4. 内容和特点大屏显示终端视觉健康影响评价方法团体标准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标准级别等。

评价指标体系是评价方法的核心,其包括了对于大屏显示终端对视觉健康影响的各个方面的评价指标,如亮度、色彩、对比度、刷新率等。

评价方法则是针对每个评价指标的具体测量方法和标准要求,而标准级别则是对评价结果的等级划分,从而为用户提供清晰的评价结果。

蓝光你在哪?实测各种屏幕光谱(一)

蓝光你在哪?实测各种屏幕光谱(一)

可 以看 到 ,
和i P h o n e 5 S
虽 然把 亮 度 降低
到了2 0 %,但 是
的结 果一样 , i Pa d mi 3 i i 在 各 个亮 度下 的 蓝光 强度 也都 是位 居 整个 光谱 的最 高 峰 。不过 有一 点 变化 ,那就 是在 低 亮度下 ,蓝 紫
蓝 光你在 哪? 实测各种屏幕光谱 ( 一)
小编之 前的一次 败家讨论 ,最终 演变成 了一场 有关显示器蓝光 危害的研究 。这 次 我们就 用仪 器 ,实 际测量一下 各种手机 、平板 、笔记本 等设备屏 幕的光谱 ,看看 蓝光 在这些显示器 中,到底 占据了多大的量 。
・实际的使 用环 境
第 一 个 测 试 的 是 P h o n e 5 S 在1 0 0 %屏幕亮 度 F 的光谱 ,可 以看 到蓝光 的
・i P a d m i n i 屏 幕 光谱
有 了前面 i Ph0 n e 5 S 的 测 量 结 果 ,我 们 对 于 i P a d mj n i 的 测 量 结 果 也 早有 预 料 。不 过 有 意思 的 是 ,在 3 6 0~4 1 0 纳米 的波
神机 。用 光谱 计 测 量这 玩 意 儿 的屏 幕 时 ,会 显 示 色 温错误 。不过 ,光谱 图倒是显示 j E 常 。当然 ,既然是
L E D背光的屏幕 ,蓝光强度 自然高。 那我们到底要不要 防蓝光?
毕 竟 这些 亮 度 也是
要 靠 蓝 光 来 激 发
的。
看 了上一页 的光 谱图 ,我 自己都 感觉我仿佛 是存 妖魔化蓝 光 了。确 实 ,作 为 自然 环境 中存在 的一种 光 线 ,我们在现 实生活 中是无法摆 脱蓝光 的 ,所 以从这

蓝光危害及其测量方法

蓝光危害及其测量方法

蓝光危害及其测量方法郭玮宏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83)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袁士东丁昆张涛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200083)摘要:随着白光LED光源的广泛应用,蓝光危害问题也愈加受到人们关注。

蓝光危害的内涵,既包括波长在400~500 m n的 光辐射对人体视网膜的潜在伤害,也包括蓝光所引起的非视觉生物效应。

在光生物安全的相关标准中,对蓝光危害的计算方法、测 量方案和等级评价划分标准做出了指导性规定。

但经过分析可知,受制于测量条件,这些规定并不适用于真实光环境中某一位置蓝 光危害的测量。

因此,文章提出了基于实际光环境的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并对与蓝光危害问题相关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蓝光危害;测量方法;光生物安全;实际光环境;LED〇引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照明光源的生物安全 性问题越来越受到光源生产商和消费者的重视。

目前,市场上主流白光LED光源,采用蓝色LED芯片激发 黄色荧光粉,使两种色光混合而产生白光。

由于其光 谱中蓝光成分较多,由此带来的“蓝光危害”问题更 是引起了学界和商界的广泛讨论。

有研究表明,蓝光的确存在使视网膜受到损伤的 潜在可能,但只有对实际使用中的光源进行量化测量,才能得出危害等级结论,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因此,文章旨在简要介绍蓝光危害的产生机理及测量、计算和评价方法,针对现有方法不适用于现场测量的 劣势,提出基于实际光环境的蓝光危害检测方法,同时对蓝光危害研究中依然存在的相关问题进行梳理,以便今后深入研究。

1蓝光危害的概念“蓝光危害”问题,属于光生物安全相关问题的一 种。

光生物安全是指波长在200 ~3 000 nm范围内的 光辐射对没有防护的人眼和皮肤在过度曝辐时可能 会引起非可逆性病变的描述m。

光辐射对人体的危 害,主要包括对人体皮肤危害、对人体眼睛前表面 (角膜、结膜和晶状体)危害以及对人体视网膜危害 三种。

光辐射对人体的生物反应是由多种能量传递 过程产生的,一般可大致分为光化学作用和热作用。

LED蓝光的评价方法和实验测试

LED蓝光的评价方法和实验测试
ProMetric Y2 使用科学级 2 兆像素 (1600 x 1200) CCD 传感器,该传感器 经过热电制冷,可提供精确且可重复的12位测量结果。 ProMetric Y16通过16 兆像素 (4896 x 3264) CCD 传感器,提供了更高的分辨率。ProMetric Y29 通过 29 兆像素 (6576 x 4384)
LED蓝光的测试方法
按照上述试验方法通过光谱仪得到相对光谱功率分布,利用成像亮度计得到最大亮度,结合蓝光辐射的公 式,最后我们可以计算出蓝光辐射的指标参数,指导我们的具体实践。 附录:上海开玄光电成像光度计(ProMetric ® Y 成像光度仪)简介:
PM系列成像光度计示意图和分解图
ProMetric Y系列 成像光度计
LED蓝光的评价方法分析光的评价方法分析
∆λ 为波长带宽(nm),
t为辐射持续时间。 当眼睛注视光源的时间t≤104s,LB与时间t的乘积不应该超过
106J·m–2·Sr–1,最大允许照射时间tmax=106/LB。
这用于评估蓝光加权辐亮度很大的光源对于人眼视网膜的短时间照射所引起的危害。当眼睛长时间注视光源(t>104s), 限制LB≤100W·m–2· Sr–1,用于评估蓝光加权辐亮度较小的光源由于长时间照射所引起的视网膜伤害。
LED蓝光的评价方法分析光的评价方法分析
表1为蓝光危害等级对应的蓝光加权辐亮度LB、辐照度EB、曝辐时间t和有效对边角αeff的阈值。
LED蓝光的测试方法
如上所述,为了评估光源的蓝光危害,我们需要得到光源的辐亮度或辐照度。因此,我们首先用光谱仪测试LED光源的相对光谱 功率分布,用成像光度计(ProMetric ® Y 成像光度仪)得到LED光源的最大亮度,两者结合计算出光源的光谱辐亮度;然后, 由蓝光危害加权函数计算不同光源的蓝光危害效率和蓝光加权辐亮度。实验流程如图1所示。

一种评估LED蓝光危害的方法

一种评估LED蓝光危害的方法

一种评估LED蓝光危害的方法饶丰;吴晓程;王雅静;许昊【摘要】提出了一种估算荧光粉转换型LED的蓝光危害方法.先选择同型号普通照明用白色LED样品21只,用光谱仪测量其正常发光下的归一化光谱分布,然后计算光源的色温和蓝白比,以及在蓝光危害限值范围内可以容许的亮度,最后得到在蓝光危害限值内,容许亮度与色温和容许亮度与蓝白比的关系.研究表明:对于该类型的荧光粉转换型LED,当色温小于7500K时,亮度在100 000 Cd/m2以下不会引起蓝光危害,如果LED的荧光粉失效,只要亮度小于31 400 Cd/m2,也不会对人眼造成蓝光危害.色温和容许亮度曲线及蓝白比和容许亮度曲线随温度变化很小,对于同一类型白色LED,这2条曲线均可用来评估LED灯具是否对人眼构成蓝光危害.【期刊名称】《江西科学》【年(卷),期】2014(032)004【总页数】4页(P455-458)【关键词】蓝光危害;发光二极管;色温;蓝白比【作者】饶丰;吴晓程;王雅静;许昊【作者单位】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213002,江苏,常州;常州光电技术研究院,213002,江苏,常州;常州光电子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213002,江苏,常州;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213002,江苏,常州;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213002,江苏,常州;常州工学院光电工程学院,213002,江苏,常州【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32.2LED亮度高、寿命长,节能环保,被认为是下一代理想的光源[1-2]。

目前,LED已经广泛地应用于照明和显示领域。

随着技术的发展,LED光效和功率进一步增大,亮度将越来越高。

当人们在享受的LED带来的高亮和舒适的同时,LED也有可能造成人眼的辐射危害[3]。

其中,蓝光危害就是最典型的危害[4]。

因此,准确、方便、快捷地评价LED灯具的蓝光危害,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光生物安全性(包括蓝光危害在内)的检测,2002年国际照明学会发布了CIES009/E:2002《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2006年,国际电工委员会等同采用了该标准,出版了IEC62471:2006年[5]、2008年、2009年又进行了修改,最终发布了标准IEC/TR62471-2-2009。

对LED蓝光危害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建议

对LED蓝光危害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建议
68 9 。
]一
] 熙 髓
平凝
合讳
2 0 1 4 年9 4 第1 8 卷 第3 期
矧 固 I
= 检测 目的和依据
目的:检测 和评估L E D 照 明产 品的视 网膜 蓝光 危
险。

样品来源及 组成 ( 一 )样 品来源受测样 品数共 为2 7 个 ,分别来 自
科 技 的进 步使 各种 照 明光源 不断 涌现 ,这 些 光 会 造 成 严 重 的 伤 害 ,甚 至 是 失 明 。 根 据 L E D 产 品 町能 源在丰 富照 明产 品和 满足人们使用需求 的同时也会 因 存 在 的蓝 光危险 , 了解市场 ) : L E D 照 明产品蓝 光危险 为使J } ] 不 而对人产 生危害 。国家眼科医师学会 副会 的研 究成粜 ,I E D 发 出的蓝光 长期作用于 人眼 的话 , 的情况 一 卜 海市质 监局专 门组织检 测机构对 部分L E D
依据:检测和分类标准 《 灯 和灯系统 的光生物安
全性 》 ( 6 B / T 2 0 1 4 5 — 2 0 0 6)
C E E C T L ( 国际 电工委 员会 一 实验 侣 判定依据文 付 伸 饽 件I ∞ E 舱 斟
室 委 员会 ) 决 议D S H 0 7 4 4 。
表2
新 胃 危害费簧辍 倥c v I f 叶 n ・ s —l 释 晶 释 品 籍 号 色置 ( K) 套辜 ( W3
盘 馨 亮度越 f W・ m . 3 一l
6 2 Ox 1 O ’
元盎 逢
引o o

1 粪悬 殪
副 ×1 0 ‘
2 篓定 碴
s 4 ×’ o 毫

硬件低蓝光测试方法

硬件低蓝光测试方法

硬件低蓝光测试方法引言:随着人们对眼睛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低蓝光技术开始在显示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设备的低蓝光性能达到标准要求,需要进行硬件低蓝光测试。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硬件低蓝光测试方法,帮助读者了解如何评估显示屏的低蓝光性能。

一、测试仪器准备1. 光谱辐射计:用于测量显示屏输出的光谱辐射。

2. 分光电流计:用于测量显示屏输出的光强。

3. 低蓝光滤光片:用于屏蔽掉高能蓝光,只测量低蓝光部分。

4. 光纤连接线:用于将光谱辐射计和分光电流计与显示屏连接起来。

二、测试步骤1. 设置测试环境:确保测试环境光线充足、无干扰,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2. 安装低蓝光滤光片:将低蓝光滤光片安装到显示屏上,屏蔽掉高能蓝光。

3. 连接仪器:使用光纤连接线将光谱辐射计和分光电流计与显示屏连接起来,确保信号传输畅通。

4. 开始测试:启动显示屏,调整至正常工作状态,并将测试仪器读数清零。

5. 测量光谱辐射:使用光谱辐射计测量显示屏输出的光谱辐射,记录下每个波长点的辐射强度。

6. 测量光强:使用分光电流计测量显示屏输出的光强,记录下每个波长点的光强值。

7.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绘制光谱辐射和光强分布图,分析显示屏的低蓝光性能。

三、测试结果分析1. 光谱辐射分析:通过光谱辐射图可以了解显示屏在不同波长点的辐射强度分布情况。

低蓝光测试的重点在于蓝光波段的辐射强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2. 光强分析:通过光强分布图可以了解显示屏在不同波长点的光强分布情况。

低蓝光测试的关键在于低蓝光部分光强是否能够满足要求。

3. 结果判定:根据标准要求,对测试结果进行判定。

若显示屏的低蓝光性能符合标准要求,则可以认定为合格产品。

四、注意事项1. 测试环境的光线应保持稳定,避免外界光线对测试结果的影响。

2. 正确安装低蓝光滤光片,确保屏蔽高能蓝光的效果。

3. 测试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对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应定期校准和维护。

4. 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受到测试仪器的精度和分辨率限制,应选择合适的仪器进行测试。

LED显示屏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

LED显示屏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

LED显示屏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LED显示屏在信息传播和广告展示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视觉舒适性对用户体验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研究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主观评价的方法,参与者对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和视觉舒适性进行了感知评价。

同时,使用客观测试工具对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进行了评估,并使用生理和心理测量工具对参与者的视觉舒适性进行了评估。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LED显示屏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与客观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LED显示屏;显示效果;视觉舒适性;主观评价;客观分析引言LED显示屏的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评价既涉及主观评价方法,也涉及客观测试工具。

研究通过对这两个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全面了解LED显示屏的用户体验质量,为优化LED显示屏设计和改进用户体验提供科学参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究主客观评价结果之间的关联,并开发更有效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基于此,本文探究LED显示屏显示效果与视觉舒适性的主观评价与客观分析。

1LED显示屏的应用近年来,LED显示屏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迅猛的发展。

以下是LED显示屏应用和发展的详细内容:(1)广告宣传。

在室内和室外广告宣传中,LED显示屏因其高亮度、丰富的色彩和大尺寸的优势而得到广泛应用。

无论是商业广告牌还是车站广告牌,LED显示屏能够吸引更多观众的注意力,提高宣传效果。

(2)舞台演出。

在演艺行业,LED显示屏成为不可或缺的舞台背景装饰和视觉效果工具。

通过组合拼接多个LED模块,可以实现高清晰度、大画面的背景显示,给观众带来震撼的视觉体验。

(3)运动场馆。

体育赛事和运动场馆经常使用LED显示屏来播放现场比赛画面、实时数据和广告宣传。

这些显示屏能够为观众提供更好的观赛体验,同时为赞助商提供更多的曝光机会。

(4)商业展示。

LED照明产品蓝光危害的测试与分析

LED照明产品蓝光危害的测试与分析

科技与创新┃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122·2018年第07期文章编号:2095-6835(2018)07-0122-02LED 照明产品蓝光危害的测试与分析李俊,徐洪海,张璟,杨艺伟(绍兴市上虞区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浙江绍兴312300)摘要:为了获得不同类型的LED 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情况,对6款不同类型的LED 照明产品进行了蓝光危害测试和数据分析,获得了这6款LED 照明产品的色温、亮度以及蓝光加权辐亮度限值,从而获得了这6款LED 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等级,为消费者购买LED 照明产品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蓝光危害;LED 照明产品;色温;蓝光加权辐亮度中图分类号:TN312+.8文献标识码:ADOI :10.15913/ki.kjycx.2018.07.122目前,LED 照明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但是,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同时,LED 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对视网膜的伤害就是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外已经对LED 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予以了足够的重视。

刘婕等人获得了色温在低于6226.85℃(6500K )以下的光源,只要亮度不超过100kcd/m 2就是蓝光安全的结论[1]。

赵介军等人对LED 灯进行了蓝光危害的实验研究,分析了蓝光危害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2]。

为了让企业和广大消费者了解LED 照明产品蓝光危害的真实情况,我们对不同LED 照明产品的光学特性进行了测试与评估,得到了不同类型的LED 照明产品光学特性产生蓝光危害的影响情况,加深了消费者对蓝光危害的认知程度。

1LED 蓝光危害的评估方法LED 照明产品的蓝光危害波长主要集中在400~500nm 的蓝光波段之间,长期注视光源会引起视网膜的损伤。

国际电工委针对LED 照明蓝光危害专门制定了IEC/TR 62778标准,通过该标准的判断,确定不同类型的LED 照明产品蓝光危害限值。

关于蓝光危害的评估以及降低蓝光危险的主要方法

关于蓝光危害的评估以及降低蓝光危险的主要方法

关于蓝光危害的评估以及降低蓝光危险的主要方法
 固态照明为人们带来了诸多好处,包括夜间能见度的提高,亮度和安全感的增强,以及用于管理昼夜节律的光谱调谐。

 然而,正如美国医学协会(AMA)最近的一份报告所显示,LED照明的普及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并重新唤起了人们对于照明负面影响的担忧,如光污染、不舒服的眩光、昼夜节律扰乱,以及蓝光危害。

 伦斯勒理工学院照明研究中心(LRC)的一项新研究采用定量方法评估光源的蓝光危害。

研究人员根据照明工程协会和国际照明委员会目前的蓝光危害计算程序,评估了白炽灯、荧光灯、LED和日光源的光谱辐射功率特性。


 研究结果显示,在大多数用例中,LED不会比其他光源(包括白炽灯)具有更高的蓝光危险风险。

在典型的使用情况下,无需对LED蓝光危害有额外的担忧,因为我们的自然光吸收反应(如眯眼和避免注视)限制了明亮光线进入眼睛。

但是,在可能不会发生恐光反应的地方,例如眼科手术或早产儿,则需要小心。

 如AMA等一些组织,则建议不要使用相关色温(CCT)超过3000K的LED。

但是LRC的研究发现,避免蓝光危害主要与控制光源辐射有关,而与光谱分布的关联则没有那幺大,特别是当用CCT表示时。

 LRC研究的作者指出,不应将CCT用作表征蓝光危害潜力的指标,例如2856K白炽灯的蓝光危害风险甚至比6500K LED光源都要高。

 要知道使用光谱辐射亮度分布评估蓝光危害,特别是那些可能不会发生恐光反应的情况。

对于普通照明应用,研究作者建议使用透镜、挡板和扩散器来减轻眩光,以此作为降低蓝光危险的主要方法。

对LED蓝光危害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建议_上_俞安琪

对LED蓝光危害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建议_上_俞安琪

消费日报/2013年/1月/24日/第B03版科技对LED蓝光危害检测结果的分析与建议(上)国家电光源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上海) 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俞安琪科技的进步使各种照明光源不断涌现,这些光源在丰富照明产品和满足人们使用需求的同时也会因为使用不当而产生对人的危害。

例如目前传播得较广的LED蓝光危害,其实际情况到底是如何?根据LED产品可能存在的蓝光危险,了解市场上LED照明产品蓝光危险的情况,市质检院/市照明产品质监站对LED照明产品进行了摸底检测,检测情况及相关分析报告如下:一、样品来源及组成1.样品来源受测样品数共为27个,分别来自于:8个样品购于小的非正规商店;5个样品购于大型超市;14个样品是大中型生产企业的试验留样。

2.样品组成27个样品中,8个 LED台灯、7个LED射灯、9个LED筒灯、1个LED灯泡和2个LED 平板灯。

二、检测目的和依据目的:检测和评估LED照明产品的视网膜蓝光危险。

依据:检测和分类标准:GB/T20145-2006灯和灯系统的光生物安全性判定依据文件:IECEE CTL(国际电工委员会-实验室委员会)决议:DSH0744三、蓝光危险等级及相应要求1.蓝光危险等级依据GB/T20145-2006蓝光视网膜危险可分类为:1)无危险(辐亮度≤100W·m-2·sr-1):无危险类的科学基础是灯对于本标准在极限条件下也不造成任何光生物危险;2)低危险(1类)(辐亮度≤1×104W·m-2·sr-1):在曝光正常条件限定下,灯不产生危险;3)中危险(2类)(辐亮度≤4×106W·m-2·sr-1):灯产生的光不会使人感到强光和温度的不适反映的那种危险。

4)高危险(3类)(辐亮度>4×106W·m-2·sr-1):灯在更短瞬间造成危害。

2.相应判定要求依据IECEE CTL决议 DSH0744:1)亮度小于10000cd/m2,且只发出可见光时,不需要按GB/T20145-2006进行危险等级分类,可以归类为无危险等级,可以直接使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1 前言医学图像是由各种不同的成像系统通过测量患者的生理或功能属性而产生的。

这些图像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图像的尺寸、空间分辨力以及其数据深度。

从不同的成像系统中得到的数据也会因其观察和理解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以往大部分的医学成像设备都是直接把图像记录在胶片上,然后通过观片灯来阅读图像进行临床诊断。

胶片响应阐释的是人体成像部分的生理属性和图像特性之间的关系[1]。

对于屏一片系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广大医学研究工作者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成像系统图像显示的评价体系。

但是随着数字成像模式的出现逐渐产生了电子医学图像。

在一些早期的应用中,这些数字图像是通过数字打印机呈现出来的。

而当时所要做的主要是,校准每个图像源和打印机来控制所打印的图像外观以达到临床上能够接受的结果。

当医学显示工作站出现后,医学图像就可以在能够改变图像外观的视频显示仪器上进行观察。

这些显示仪器主要是用来接收和显示从成像设备中得到的数字图像。

图像的外观可以通过使用显示仪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控制来调节。

但是软阅读显示广泛的应用,其图像显示的可变动性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对医学图像外观一致性的关注[2][3][4]。

软阅读和硬阅读图像的交叉使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对电子医学显示器进行接收测试和质量控制[10]。

2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器评价标准2.1 SMPTE RP 133-1991在八十年代早期,电影和电视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Motion Pi ct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就开始为了使用者评价的需要而对显示仪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86年发表了这一实践建议,对于电视监视器和硬阅读记录照相机的医学诊断图像测试图形的规定(Specifications for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Test Pattern for Television Monitors and Handcopy Recording Cameras,SMPT E RP 133-1991)。

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及其优化方法探索

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及其优化方法探索

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及其优化方法探索液晶屏幕在如今的电子设备中占据了重要地位,如手机、电视等。

因此,液晶屏幕的显示质量评估变得极为重要。

本文将探索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及其优化方法,以提高液晶屏幕的显示效果。

首先,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的关键在于准确度和效率。

为了实现准确度和效率的平衡,我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1. 色彩准确度评估算法:液晶屏幕应能准确显示各种颜色和色彩深度。

为了评估其色彩准确度,我们可以采用人眼感知模型,通过对比屏幕显示的颜色和真实颜色的差异,量化衡量屏幕的准确度。

2. 对比度评估算法:对比度是显示屏幕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它影响到屏幕的清晰度和色彩鲜艳度。

为了评估液晶屏幕的对比度,可以通过测量显示屏幕黑色和白色之间的差异,并对其进行定量化评估。

3. 响应时间评估算法:响应时间是液晶屏幕显示速度的重要指标。

为了评估屏幕的响应时间,可以通过在屏幕上显示快速移动的物体,然后根据物体在屏幕上的残影程度来衡量屏幕的响应速度。

除了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外,还可以采取一些优化方法来提高液晶屏幕的显示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优化方法:1. 屏幕校准:对液晶屏幕进行校准可以帮助消除屏幕上的色彩偏差和色域不良的问题。

通过校准工具和图像测试模式,可以根据校准结果调整屏幕的颜色和对比度,使显示效果更加准确和真实。

2. 背光调节:背光对于液晶屏幕的亮度和对比度至关重要。

通过调整背光的亮度和对比度,可以提高显示效果。

在不同的环境光线下,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背光的亮度,可以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3. 噪点抑制:噪点是影响液晶屏幕显示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采用噪点抑制技术可以减少屏幕上出现的噪点和干扰,提高图像的清晰度和细节。

总结起来,液晶屏幕显示质量评估算法及其优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改善液晶屏幕的显示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采用准确度和效率平衡的评估算法,可以量化评估液晶屏幕的色彩准确度、对比度和响应时间等指标。

同时,通过屏幕校准、背光调节和噪点抑制等优化方法,可以进一步提高液晶屏幕的显示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显示屏蓝光健康评价及测量方法探讨显示屏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沟通工具:可穿戴显示、手机、平板、家电以及广告娱乐等,充斥着生活的各个角落。

不仅如此,人们注视显示屏的时间也在不断攀升,长达日均8h。

在关注显示品质的同时,人们对显示产品的光辐射安全和健康影响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由于长时间注视高亮屏可能带来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以及对人的生物节律造成影响的非视觉生物效应,与此相关的标准正在热议中。

本文将结合LCD、led以及OLED等不同显示产品的特点,阐述蓝光对人体安全和健康的影响,深入分析其评价方法和检测技术,为业内提供参考意见。

随着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显示屏的种类越来越多,如LCD,led,OLED以及PLED等等,新型显示技术不仅在反应速度、色域范围以及使用寿命上大幅改善,在视觉感官上,以OLED为代表的新生代显示,以其优良的画质、轻薄的结构以及自由的设计成为智能显示领域的新宠儿,并在智能显示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例如可穿戴显示、手机/ipad、家电以及广告娱乐等等。

图1显示屏的应用从一定意义上,显示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中国人每天对着电脑、手机、户外广告以及电视显示屏的时间长达8小时,在如此长时间的注视下,显示屏的光辐射对安全和健康也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显示屏的发光一般在380-780nm可见光范围内,彩色显示一般通过红绿蓝三基色控制技术得到彩色图像。

对于不同显示屏,其光谱功率分布(SPD)相差较大(图2是典型LCD,LED、OLED光谱图),但蓝光成分都相对比较突出。

蓝光是组成白光和其它色光的重要成分,但过高能量的蓝光却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甚至伤害,对此,相关标准与报告中都有确切的规定以及分析。

图2几种典型显示屏的光谱功率分布(SPD)视网膜蓝光危害及其评价参数可见光波段的辐射一般通过眼睛的眼角膜和晶状体聚焦成像至视网膜上,从而达到视见效果,如图3所示。

若蓝光辐射能量过高,则有可能引起视网膜光化学损伤:通过光化学反应,产生大量具有细胞毒性的自由基,破坏细胞正常生长,表现为视力下降、颜色分辨力减弱等症状,不利于人体的健康。

特别对于婴幼儿群体,其晶状体的光透射率比成人要高的多,对蓝光辐射也更为敏感,因此婴幼儿乃至青少年的视网膜蓝光危害问题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图3视网膜成像原理光路示意图视网膜蓝光危害的程度主要取决于人眼所接收的蓝光剂量,如果光源的辐亮度高、蓝光成分丰富、作用时间长便会引起视网膜蓝光危害。

标准用视网膜蓝光危害加权辐亮度LB来测评,定义为光谱辐亮度与蓝光危害加权函数B(λ)加权积分后量值,单位为W·m-2·sr-1,简称蓝瓦,计算公式见式(1):其中,Lλ为光谱辐亮度,W·sr-1·m-2·nm-1单位为;B(λ)为蓝光危害加权函数(如图4),λ为波长,单位为nm。

图4蓝光危害加权函数此外,视网膜蓝光危害也可以用蓝光危害效率KB.V来评价,定义为蓝光危害加权辐亮度Ls与相应的光度量的比值,计算公式见式子(2),表征可见光辐射内蓝光成分的相对量值,在显示屏亮度相同的情况下,KB.V越高,对视网膜危害的可能性就越大。

标准中将视网膜蓝光危害分为四个等级:无危险类、1类危险、2类危险和3类危险,危害程度由低到高排列,相应等级的限值也是由低到高的。

其中,无危险类可允许连续曝辐的时间为最长8小时,作为一种需要长时间注视的产品,显示屏的蓝光加权辐亮度则应低于无危险类限值。

蓝光对生物节律的影响非视觉生物效应(non-imageformingeffects)的提出来源于2002年DavidBerson教授对视网膜上第三种感光细胞——神经结细胞(ipRGC)的伟大发现,研究表明,ipRGC上的黑视素感应不同波长的光辐射并将感应到的光信号传递到大脑中,进而控制松果腺褪黑激素的分泌来控制人的作息状态,影响人体生物节律,人体的其它生理机能如血压、心率和体温也受影响。

图5(b)为日本福冈女子大学的Morita,T.等人做的一个光照对褪黑激素分泌影响的实验,试验中采用3种光照条件对若干人进行了试验,分别为50lux(dim)、1000lux(baselinecondition)、1400lux(40%increasedonthebaseline),并持续对人眼进行90min照射,每30分钟进行唾液采样分析褪黑激素的分泌量值,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光照的加强,褪黑激素分泌受到抑制。

图5(a)视觉和生物神经传导通路;(b)褪黑激素与光辐射关系此外,非视觉生物效应对不同波长光的敏感度不同,其主导作用波段为蓝光波段,峰值位于460~470nm之间(如图6所示),即蓝色波段的光会对褪黑激素的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使人体表现为兴奋和机敏。

而显示屏光谱中存在的大量蓝光成分恰好位于非视觉生物效应主导波段,如果在睡觉前玩手机、看电视等,显示屏中的蓝光辐射可能会对人体的褪黑激素分泌产生抑制,进而导致入睡时间增长、睡眠质量变差,破坏人体正常生物节律,长此以往,对人体健康十分不利。

图6非视觉生物效应节律作用函数显示屏光辐射对非视觉生物效应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其辐射光谱中蓝光成分,目前国际照明委员会(CIE)正在成立了专门的联合技术委员会(JTC),研究非视觉效应的测量标准化问题。

为了定量测量显示屏的非视觉影响,可采用节律因子来进行测评,定义为显示屏光谱覆盖波段(380-780nm)内,非视觉生物效应加权辐射亮度与光亮度的比值,不计二者的单位换算系数,计算公式为:C(λ)为节律作用函数,如图6所示。

在相同的亮度下,Kc值越高,则对生物节律的影响就越大。

蓝光成分测量方案探讨传统的显示屏测量中,一般采用亮度计或色度计进行亮度、色度等基本特性测量。

亮度计的测量原理如图7所示,一般在探测器前放置与CIE标准视效函数V(λ)相匹配的滤色片,以获得与人眼感知成正比的光度参数。

然而V(λ)曲线(见图8)与B(λ)、曲线相差很大,使用传统亮度计或色度计并不能获得上述的视网膜蓝光危害和节律因子Kc等量值。

简单的做法是在图7所示的亮度计上进行改造,即重新配置滤色片,使探测器的响应与B(λ)或相匹配,然而这样的滤色片匹配技术还远不成熟,失匹配误差一般较大,无法精确测量LB和Kc的值。

图7滤色片式亮度计光路设计图图8CIE1931标准色度敏感曲线与一般色度计敏感曲线(CIE(Y)曲线对应视效函数V(λ))为实现上述量值,光谱测量方法成为新的突破口,且随着高精度快速光谱测量技术的发展以及制造工艺的高度集成化,光谱辐亮度计已经逐渐发展成熟,成为了蓝光成分测量的理想测试设备。

图9所示为典型的光谱辐亮度计的测量原理图。

在标准视场角测量条件下,瞄准被测发光区域,测量光束经色散系统(一般为光栅)分光后,投射至阵列探测器的探测表面,阵列探测器的像素与光谱波长一一对应,从而获得瞄准区域的光谱功率分布(SPD)和光谱辐亮度,软件结合理想的B(λ),V(λ)以及)函数,可以得到准确的视网膜蓝光危害参数LB、KB,V和节律因子KC。

图9光谱辐亮度计测量几何为了实现各类显示屏蓝光成分的高精度测量和准确评估,按照标准规定,光谱辐亮度计应具备以下特点:必须有极好的杂散光控制能力,尽量避免杂散辐射,避免危害量的过高或过低评估;具有较高的波长准确度和稳定性,能够获得准确的加权量值;线性范围足够宽,能够适应低亮度仪表显示屏至高亮度户外显示测量的需求;测量视场需可调,满足不同尺寸显示屏的测量应用测量速度足够快,满足全波段、高效率测试需求软件功能齐全,能够自动控制测试并处理获得蓝光成分评价参数。

典型的显示屏测量结果本文中选用图10远方SRC-600光谱辐亮度计对手机显示屏进行一系列蓝光成分测量实验,测试界面和测试结果如图11所示。

图10光谱辐亮度计(远方SRC-600)图11SRC-600显示屏蓝光测试界面图试验中,对两种显示屏进行蓝光成分测试和比较,其中一个为采用led背光的LCD显示屏(表示为LED-LCD);另一个为Oled屏。

测试中将显示屏调至全白场,采用1°视场。

首先将两显示屏亮度调到最大进行测试;继而将两显示屏调至亮度基本相同进行测试,具体测试结果见表1。

表1显示屏蓝光测试结果从表1的测试结果可以得出:(1)同一种显示屏,亮度越高,蓝光加权辐亮度也越高,造成的视网膜蓝光危害也越大;同时显示屏亮度的改变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显示屏的辐射光谱,所以蓝光危害效率与节律因子也会发生改变。

(2)不同材料的显示屏,其光谱分布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即使在相同的亮度下,其蓝光参数也存在着差异。

在本实验中,当Oled屏与LED-LCD屏处于同一亮度时,所测的Oled显示屏视网膜蓝光危害低于LED-LCD显示屏约20%,同时OLED屏对生物节律的影响高于LED-LCD屏8%左右。

目前市场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显示屏,其光学特性有着很大的差异,使用SRC-600光谱辐亮度计可以方便快捷的对电视、电脑、广告屏等显示产品进行蓝光成分测试,可以广泛应用于显示产品的测试中。

总结显示屏的蓝光成分因关乎健康和使用舒适性,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其标准化也引起业内热议。

现有的光辐射相关标准已经为我们评价蓝光辐射提供了参考,就视网膜蓝光危害和非视觉生物节律这两类参数而言,现有的光谱辐亮度测量技术已经发展成熟,高精度、高灵敏度以及宽动态范围的光谱彩色亮度计将成为各类显示屏蓝光成分测量的理想选择,也是显示测量的大趋势。

本文由中国标识网收集整理,更多信息请访问标识商学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