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合集下载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模板范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三年级[X]班。

4. 授课内容:[章节名称,如“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教学过程。

# (一)导入(5分钟)有趣开场。

老师走进教室,手里拿着一篮子小木棒。

一上来就笑着对同学们说:“同学们,今天咱们来玩个小魔术。

”这可把同学们的好奇心都勾起来了,一个个眼睛瞪得大大的。

老师从篮子里拿出3根小木棒,问同学们:“这是几根呀?”同学们齐声回答:“3根!”老师又拿出3根,再问:“现在呢?”同学们回答:“6根!”老师就这样一根一根地拿,每次都让同学们快速回答一共有多少根。

同学们回答得可带劲了,就像在玩一个超级有趣的游戏。

然后老师突然停住,说:“同学们,这样一根一根地加太麻烦了,如果我一下子拿出好多堆3根的小木棒,那可怎么快速算出总数呢?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这个导入啊,就像一把小钩子,一下子就把同学们的注意力紧紧地钩住了。

# (二)新授知识(20分钟)1. 乘法概念的引出(8分钟)借助实例讲解。

老师把刚才的小木棒在黑板上摆了摆,摆成了3个一堆,一共摆了4堆。

然后说:“同学们,像这样有4个3根小木棒,咱们就可以用一种新的算式来表示,这个算式就是3×4。

”老师一边说,一边在黑板上写下这个乘法算式。

这时候有个小同学举手问:“老师,这个×是什么呀?”老师笑着回答:“这个×就像一个小魔法符号,它叫乘号。

当我们有几个相同的数相加的时候,就可以用乘法来表示,这样计算起来就会更快哦。

就像咱们刚才数小木棒,一根一根加是加法,现在3 + 3 + 3 + 3就可以写成3×4,是不是简单多啦?”同学们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老师又举了几个例子,像2个5相加就是2×5,3个4相加就是3×4等等,还让同学们自己在本子上写一写,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同学们都写得可认真了。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三班级数学《面积和面积单位》听课记录这是一节数学练习课,内容是学校数学国标版三班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

应当说相对于新授课而言,练习课不好上,由于它不简单出彩,简单变成枯燥无味的解题课。

所以一般老师不会选择练习课来展现,所以学习完本节课后我收获多多,现将自己的听课感受和课后反思排列出来,以便更好地完善自己。

听课感受:1、本节课的老师有独特的眼光,选择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作为内容上课。

由于这部分内容无论是练习的形式还是呈现的方式都是丰富多彩的,整节课需要同学动力脑、动手、动口,需要孩子们之间合作探究,所以课堂教学就不那么单调,课堂气氛就不会那么沉闷,同学练习的兴趣会犹然而生,根本不需要老师过多语言的刺激或者其他方式的调整。

2、老师很大气的教学风格,精炼的数学教学语言,大刀阔斧地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并且依据自身班级的实际状况,进行了筛选,同时前后联系增加了一些有价值的练习题目。

3、亮点频繁消失。

每节数学课要有让人眼球一亮的地方,本节课课始时数学日记的使用不仅复习了常用的面积单位,而且让同学在情境中熟悉到正确使用面积单位的重要性,正所谓潜移默化,效果极佳。

课中不同层次的练习,从规章图形到不规章图形,让同学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到把握方法解决问题。

课尾的合作探究掀起了课堂教学的高潮,充分体现了小组间的合作探究,挖掘了同学的潜能,拓展了同学数学思维的视野。

课后反思:课后与同事一起咀嚼这节课,有这样一些思索。

1、课堂教学中我们在强调算法或方法多样化的同时,应当关心同学去分析得出最优的算法或想法。

由于和同学一起比较,这个过程会让同学的学问得到内化,力量得到提升,思维的广度得到拓展。

2、小组合作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招牌菜,不管是平常的随堂课还是讨论课展现课都会有,但是我们老师让同学去合作争论呢,还是让同学觉得需要合作学习探究呢?想法显而易见,所以我们应当通过各种问题、教学机灵力促同学自己去合作,调动同学的自主性,主动性,主动讨论相互沟通合作。

三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笔记范文10篇一、授课教师:[教师姓名]二、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三、授课地点:[教室名称](一)教学过程。

1. 导入。

-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加减法有关的场景图片,如超市购物的小票、家庭每月水电费账单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从这些图片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 学生积极回答,提到了物品的价格、费用的增减等内容,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

2. 新授。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三位数,如321和145,然后用小棒演示加法运算过程。

边演示边讲解:“我们先把整百数相加,3个百加1个百是4个百;再把整十数相加,2个十加4个十是6个十;最后把个位数相加,1加5等于6。

所以321 + 145 = 466。

”- 接着,教师让学生用计数器来演示这个加法过程,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加强对加法运算的理解。

- 在讲解减法时,教师同样以一个例子,如567 - 342,先从计数器上拨出567,然后演示减去342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从高位减起的计算顺序。

3. 练习巩固。

-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了几道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练习题,如234+456、789 - 231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答案进行展示和讲解,针对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如数位没有对齐等问题。

4. 课堂小结。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强调了相同数位对齐、从高位算起的计算要点。

(二)教学优点。

1. 导入部分贴近生活,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 教学方法多样化,通过小棒演示、计数器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运算,符合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

3. 练习设计有针对性,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并且在练习讲解过程中注重错误分析,有助于学生提高计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一、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本次听课是针对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时间安排为60分钟。

听课的
老师是张老师,有20名学生参加。

1、课前组织
张老师提前安排,学生分为4组就坐,每组坐5人,分别以绿、红、黄、蓝四个颜色标记小组。

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要做好笔记,集中注
意力。

2、课堂气氛
张老师开展了活泼有趣的教学活动,带领学生用数学分析问题,学习
重点知识。

他的授课方式活跃有趣,大家积极思考讨论,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气氛活跃,学生很投入。

3、上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小数的学习,老师首先讲解了小数的概念,
然后用例子让学生加深理解,同时举出例题让学生练习,学生通过讨论,
相互辅导,完成题目。

4、教学方法
张老师把讲解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用趣味性图片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增加课堂的互动性,用例题来巩固学生的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知识,老师用奖励,示范,让学生更有自信,兴致勃勃地参与学习。

5、教学效果
教学结束时,老师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反馈,大多数学生都表现出良好的学习状态,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提示,自主解决问题,并且能够掌握小数的知识点。

6、总结。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以下是一份可能的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供您参考:
课程名称:三年级数学
授课教师:XXX
听课日期:XXXX年XX月XX日
听课地点:XXX教室
课程目标:通过讲解基本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过程:
1. 开场(5分钟):老师简短自我介绍,并对课程目标进行了简要说明。

2. 数字和计数(15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复习了数字和计数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字的读写、加减法等。

老师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数字的概念。

3. 图形和空间(20分钟):老师讲解了图形的分类和基本性质,例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老师还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的图形,进一步理解图形的特点。

4. 逻辑思维(10分钟):老师通过一些简单的谜题和推理题目,引导学生
了解逻辑思维的初步概念,例如排除法、归纳法等。

5. 课堂互动(10分钟):老师邀请学生上台回答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反馈
和鼓励。

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6. 总结(5分钟):老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布置了相关的课后作业。

教学评价:
1. 教学内容丰富,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2. 教学方法多样,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3. 课堂互动良好,学生参与度高。

4. 教师表达清晰,能够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建议:
1.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增加更多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2. 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听课记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
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分数》听课记录课时:一课时课题:认识分数
听课地点:第一小学
班级:三年级
课堂教学纪要
一、谈话导入。

去野餐,相机播放图片
师:图中有什么?
生:他们准备了什么?
师:一个蛋糕每人分一份,两瓶矿泉水每人分一瓶,怎样分?师:四个苹果用什么数字表示?生:4。

二、新授。

1、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师:这个2表示什么?生:表示有两个人。

师:对吗?同意吗?生:不同意。

生:把一个分成2份。

3、强调平均分成。

4、师:1又表示什么呢?生:两瓶矿泉水每个人一瓶
生:把蛋糕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

完整word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doc

完整word版,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doc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年 (1) 班目:四形:第二一、情境,引入新1、教放像(介第四小学的校园),然后学生察主(本的)教提①:“在中你能看到什么?” (同桌互相交流)②:“你看到形了?”学生 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色地板学生 2:我看到了方形的色地⋯.(接着好几个学生回答)2、点明主在个美的校园里有多的形。

其中像正方形、方形、色地的形状和推拉的形状,都叫四形。

(引出主:四形)二、探究交流,学新知(1)、涂一涂(教向每位学生一画有多形卡片)教的:在卡片上找出你是四形的形,并把它涂上色。

(学生都很真地找和涂)最后老展示两学生的果,在学生之行价(2)、四形的特点教投影出涂好的四形,并;“ 察一下些四形有什么特点?”(学生以四人一小行)小果:四形的特点是有四条、四个角生共同探究,一步学生和到四形都有四条直的,有四个角。

(3)、例一步深化两个学生到前提出方体的面是四形(得出:方形的六个面是四形)教学生系周的西有哪些是四形(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三、手践,取得新知1、前教每个小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形卡)教要求每个小按不同的分法把形卡分。

后小分果:( 1)、按形的相似来分(2)、按形的色来分⋯点:利用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各种形,加深学生四形的,从而引出新的主(四形)。

学生通察、直感知四形,能区分和正确辨四形,并以小礼物励的形式去表学生,从而学生的极性。

以小形式培养学生的相互合作;生共同探究的教学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教循循善,使学生跟着一起、手,且学生去表自己的意,提高课堂气氛。

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教师提问: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 (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两个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边相等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师用教具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校名:XX小学
班级: 三年级三班
任课教师:xx
上课时间:2020年9月15日
具体内容:数学课
【听课内容】
今天老师给学生详细讲解了加减法运算,重点讲解了两个数之和的计算,以及用数字
计算结果的表示方法,然后提出两个实际的问题,让学生用加减法的规律去求解。

老师讲
解这些内容的过程中,充分地强调了数学的概念,以及用数字表示的方式,注重知识的不
断建构,力求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概念的本真。

老师还详细讲解了算术运算,如如何从多个数之中准确确定最大值和最小值,以及如
何计算多个数之和,并让学生在教室内实际进行练习。

期间,老师不断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做出正确的答案。

当学生觉得不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老师及时给予提醒,及时引导学生
尝试性解答,让学生们学会自己独立解决问题,操作过程中老师也经常对学生的操作进行
指导,让学生更加熟练掌握计算术的技巧。

【反思】
本次听课,老师干脆明确,节奏把控的很好,老师讲解的内容也充分的突出重点,能
让学生们增强理解加减法的能力,很强的突出了实践性,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如此,每次提出的问题也具有很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更加容易掌握,在鼓励学
生发表想法的同时,又把课堂环境调动起来。

整个听课过程,老师的讲练结合的完美,学生更加有效的接受知识,积极的参与了课
堂活动,从中学习到了很多丰富的内容,同时也为以后数学课堂的上课提供了一种极好的
参考。

总之,本次听课充分体现了老师细心备课、教学精湛的风范,本次听课受益良多,也
反思出了自己在及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上应该有更多的实践。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大小比较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大小比较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大小比较听课记录
1、教师引入:通过比较两个身高体重的数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小数大小比较。

2、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了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包括小数点位置的比较、小数部分数位的比较、小数部分数位相同的比较等。

3、举例说明: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演示了如何运用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

4、学生练习:教师让学生们自己举例子,练习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并在黑板上演示了自己的比较过程。

5、互动讨论:教师让学生们互相讨论,交流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并请学生上台讲解自己的比较方法。

6、巩固提高:教师通过做一些小数大小比较的练习题,巩固提高学生对小数大小比较的掌握能力。

7、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并强调了小数大小比较的重要性。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师讲解清晰,举例生动,学生参与度高,互动性好,教学效果良好。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精选8篇)一般说来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

都会有听课记录。

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范文(精选8篇),一起来看看!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10月18日下午第一节课我聆听了张海玲老师执教的《加法的验算》这节课,我觉得张老师这节课有以下特点;1. 老师能联系实际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学生需要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课件出示此情境图后先让学生观察然后提出数学问题,最后学生自己列式解决了,接着老师提问:“你们的计算对不对呢?怎样检验加法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最后引出新课——《加法的验算》,再让学生分组交流体验验算方法:如验算的方法有用183-135=48;183-48=135;48+135=183来验算,让学生体会算法的多样化,突破难点。

2.老师非常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应用所学的知识找到验算的方法,这样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主要体现在第一、二环节上)。

3. 教学环节紧凑,准备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是在老师创设环境中先提出数学问题而后轻松学习新知的。

4. 老师非常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如:强调验算的书写格式等。

5. 教师评价学生的方法多元化,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受到鼓励。

在听的过程中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1、在引入新课题时,由于验算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可能会说不出“验算”这个词来,我觉得是否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学生把一套运动服和鞋的钱计算出来后就用课件显示教材中小精灵的话:你怎么知道这个结果就是正确的呢?让学生独立思考大约2分钟后再回答:学生可能会说出:用口算再算一遍、也会有学生这样说:我在草稿本上再计算一遍……这时老师就可以说:对!你们的方法很好,在数学中我们把它就叫做验算,今天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研究有关“加法的验算”,大家有没有信心!2、练习时,可以让学生从四道题中任意选一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验算;或者分男女两组各做两道题后到视频展台上展示。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时间:2023年5月12日课程主题:小学数学授课教师:张老师班级:三年级(1)班听课记录:1.课程开始张老师早早地进入了教室,开始了今天的数学课。

她先让学生们复习了一下上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加减法运算,然后提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测量。

2.导入新课张老师拿出了几个不同大小的物品,问学生们这些物品的尺寸。

学生们纷纷给出了答案,张老师又问,大家是如何知道这些尺寸的。

学生们回答是通过测量得到的。

张老师赞扬了学生们,并引出了本节课的主题是——如何进行测量。

3.讲解知识点张老师详细讲解了测量的定义和单位,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她还拿出了一把尺子,演示了如何用它来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

学生们认真听讲,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4.学生互动张老师把学生们分成了几个小组,让学生们用尺子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并将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们积极参与,张老师不断地在各个小组之间指导,鼓励学生们大胆实践并互相帮助。

5.学生展示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上台展示他们的测量结果,并讲述他们是如何进行测量的。

张老师对每个小组的展示都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同时也指出了一些普遍存在的问题。

6.巩固练习张老师让学生们做一些练习题以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点。

学生们很配合,积极投入到了练习中。

7.课程小结在课程的最后,张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小结,强调了测量的重要性和本节课所学知识点对以后学习数学的作用。

她还鼓励学生们要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8.学生反馈课后,我与一些学生进行了交流,发现他们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掌握得很好,对测量的概念和单位有了深入的认识。

学生们纷纷表示以后会更加努力地学习数学,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9.教师反思张老师在课后反思中写到: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测量的概念和单位,以及如何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同时,她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在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反馈和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在小组合作学习的环节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效果,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锻炼。

三年级数学计算经过时间听课记录上册

三年级数学计算经过时间听课记录上册

三年级数学计算经过时间听课记录上册
以下是一个三年级数学上册《计算经过时间》的听课记录示例: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课程主题:计算经过时间
教师:XXX
听课记录:
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情境(如从家到学校的行程)引入了计算经过时间的概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详细解释了如何计算时间差,包括小时、分钟和秒的计算。

通过实例和练习题,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 互动:教师组织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行程和所需时间,并计算经过时间。

这种互动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课堂氛围:课堂氛围良好,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练习。

教师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给予正面反馈和鼓励。

5.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了一些与计算经过时间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教师评价:教师对本节课进行了总结评价,指出了学生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听课感想:
本节课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引入概念,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经过时间的意义。

教师讲解清晰,互动方式多样,课堂氛围良好。

学生通过练习和讨论,能够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师评价客观,有助于学生认识自己的不足并改进提高。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通用8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篇1一、创设情境,揭题。

1、谈话。

师: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春天万物复苏,春暖花开,这是一个植树的好季节。

(课件出示春天图,再出示同学们举着队旗走在山坡上去植树的情境图)大家看,图中的小朋友正忙着去种树。

学校规定中高年级参加植树,他们各年级的种树任务都不一样,大家猜一猜:哪个年级的植树任务重些?为什么?生:应该是六年级的任务重些,因为他们大些。

师:让我们先来看看分配给六年级同学的任务。

2、看图列式,口算。

课件出示六年级同学植树的任务:共要种树90棵,有3个班。

师:根据这图上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平均每个班种多少棵?师:你怎么想的?用什么方法解决?学生口答,师板书:90÷3=30(棵)课件依次出现五、四、三年级的植树任务,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口头说算式再口算结果。

教师板书:81÷3=52÷2=42÷2=213、揭题。

师:大家口算90÷3、42÷2很快,像81÷3、52÷2这两题口算起来就有点难了,不太方便,以后碰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四位数除以一位数该怎么办?生1:可以用计数器。

生2:估算、生3:列竖式。

师:这些方法都行,要准确知道结果,可以用列竖式,也就是用笔算。

看来,我们有必要用笔算来解决。

这节课就来学习笔算除法。

板书课题:笔算除法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2。

师:52÷2=的竖式你认为该怎么写?请你在本子上试试看。

学生尝试列竖式,展示学生各种的竖式写法。

师:那么笔算52÷2=的竖式到底该怎么写?我们还是借助小棒分一分,把52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分小棒,汇报:你是怎么分的?请上台演示。

生1:先把5整捆小棒平均分成两份,得到每份是2整捆,还余1捆,再把1捆拆成10根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5根。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臻选11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臻选11篇)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范文1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例题:将-4,+3,+4,-3分成两组。

1·将-4、-3分在一组,将+4、+3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为另一组。

2·我将-4,+4分在一组,将-3,+3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3·我把-4与+3分在一组,把+4与-3分在另一组。

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考虑这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

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那么它们又应该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内容: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意义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 ,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应该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4是-4的相反数,也可以说-4是+4的相反数,即+4与-4互为相反数。

请大家一起把“+3与-3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60篇一、听课基本信息。

1. 听课日期:[具体日期]2.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3. 授课班级:三年级[X]班。

二、教学过程。

1. 导入(3分钟)- 教师通过展示一幅有3组气球,每组有12个气球的情境图,提问学生:“同学们,从这幅图中你们能发现什么数学信息呢?”- 学生回答:“有3组气球,每组12个。

”- 教师接着问:“那一共有多少个气球呢?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

2. 新授(2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用加法计算:12 + 12+ 12 = 36,并在黑板上列出算式。

- 然后教师提出:“除了用加法,我们还可以用乘法来计算。

12×3,那12×3等于多少呢?我们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

”- 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摆小棒,先摆1捆(10根)和2根表示12,一共摆3组。

- 引导学生观察小棒图,说:“我们先看单根的小棒,2×3 = 6根,再看整捆的小棒,10×3 = 30根,最后把它们加起来,30+6 = 36根。

”-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竖式计算的过程:12.× 3.-36.- 教师详细讲解竖式计算的步骤:先将3与12个位上的2相乘,二三相得六,写在个位下面;再用3与12十位上的1相乘,一三得三,写在十位下面。

3. 练习(15分钟)-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几道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练习题,如:23×2、31×3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 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课堂,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 练习完成后,教师请几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进行讲解。

4. 课堂小结(2分钟)- 教师提问:“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学生回答:“两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乘法。

”- 教师强调:“在计算两位数乘一位数时,我们可以用小棒来帮助理解,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要注意数位对齐。

”三、教学评价。

三年级下数学时间计时法听课记录

三年级下数学时间计时法听课记录

三年级下数学时间计时法听课记录一、讲师介绍本次课程的讲师是XXX老师,拥有多年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对时间计时法有深入的研究和理解。

他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们讲解时间计时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

二、主题概述本节课的主题为时间计时法,主要介绍了时间的两种基本表示方法: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

通过对比两种计时方法的优缺点,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时间计时的基本规则,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时间计时法。

三、重点内容和关键概念1.时间的基本概念:时间是指事物发生发展的顺序和持续性,是计量时间长短的工具。

时间的计量单位有秒、分、时、日等。

2.12小时制的表示方法:12小时制是以12小时为一天的时间制度,通过AM和PM来区分上午和下午。

在12小时制中,从午夜至中午为上午,从中午至午夜为下午。

3.24小时制的表示方法:24小时制是以24小时为一天的时间制度,通过00至23来表示。

在24小时制中,从午夜至中午为上午,从中午至午夜为下午。

4.两种计时方法的比较: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各有优缺点。

12小时制方便记忆和理解,但在表示时间时需要加上上午或下午的标记;24小时制可以避免混淆,但需要记忆的数字较多。

在实际生活中,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使用哪种计时方法。

四、案例分析或实践介绍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时间计时法,XXX老师介绍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例子。

例如,一些公共场所和交通工具使用24小时制来表示时间;而一些个人和家庭则更倾向于使用12小时制来表示时间。

此外,老师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不同的场合选择合适的时间表示方法,以便更好地与人沟通。

五、思考和讨论环节在课堂的后半段,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于时间计时法的理解和体验。

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了自己对于时间计时法的看法,并且提出了许多有趣的问题和观点。

通过交流和讨论,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时间计时法的运用和重要性。

六、结论和总结在课程结束之际,XXX老师对本次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总结。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听课记录一、课程信息。

-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二、课程导入。

老师一上课就笑眯眯地问同学们:“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园玩吗?”大家齐声喊:“喜欢!”老师接着说:“那今天咱们就一起去游乐园里找找数学的秘密!”这可把大家的兴趣一下子勾起来啦。

三、新授内容。

1. 老师展示了游乐园的门票价格:成人票 48 元,儿童票 36 元。

然后问:“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一起去游乐园,买门票一共要花多少钱呢?”这可难不倒聪明的小朋友们,大家纷纷举手回答。

- 有个小朋友站起来大声说:“把 48 分成 40 和 8,36 分成 30 和 6,先算40 + 30 = 70,再算 8 + 6 = 14,最后 70 + 14 = 84 元。

”老师竖起大拇指夸他:“你真厉害,思路很清晰!”- 另一个小朋友也不甘示弱:“我是这样想的,48 接近 50,36 接近 40,50 + 40 = 90,多算了 2 + 4 = 6,所以 90 - 6 = 84 元。

”老师笑着点头:“你的方法很巧妙,会用估算来解决问题啦!”2. 老师又出了几道类似的题目让大家练习,小朋友们都做得可认真啦。

四、课堂练习。

老师在大屏幕上放出了一些练习题,有“25 + 38”“47 + 29”等等。

小朋友们在练习本上刷刷刷地写着,不一会儿就有好多同学做完了,争着把本子拿给老师看。

老师一边检查一边表扬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还鼓励做错的同学别灰心,继续加油。

五、课堂总结。

快下课的时候,老师问大家:“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呀?”小朋友们七嘴八舌地说:“学会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老师笑着说:“对啦,大家回去要多练习哦,这样才能算得又快又准!”六、听课感受。

这节课老师教得生动有趣,小朋友们也学得积极主动。

老师通过游乐园的情境导入,让数学变得不再枯燥,而且很注重启发小朋友们的思维,鼓励大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课堂练习的设计也很有针对性,让小朋友们能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及反思 (1)

一、听课时间:3月24日上午第三节。

二、科目:数学
三、授课教师:
四、听课班级:三四班
五、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练习
六、授课时长49分44秒
七、听课及评课人:三数全体
八、上课流程
1.先进行检测,长方形正方形周长面积公式填空,两个练习题,难易程度适中,6分钟左右。

2.学生自主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先做练习题。

3.教师引导讲解,出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习题,教师讲解,师生连麦,教师讲解非常清晰,学生积极性高,连麦人数多。

4. 课件教学直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5.课堂练习设计类型多,覆盖知识广泛。

6.教师对本节课的重难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进一步巩固。

九优点:1、课堂效果好,普通话标准,连麦互动能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练习设计多样化,注意层次性。

不足:连麦时网络较卡,影响上课效果。

十、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要求每个学生说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先算什么,然后算什么。

要求学生思路清楚,语言流畅。

不足之处:
1.1.教学内容稍重
这节课我教学了例1和例2中的第一个问,内容有点多,导致在课堂上有抢时间的现象。

2.教材钻研不够
问题二的教学有一个较大失误,就是菜地和草坪的区别没有提到,导致学生对问题模棱两可,我才意识到。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细致深入地钻研教材。

3.注意教学语言要自然得体。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引言本次听课记录是对小学数学课堂的观察和记录,旨在了解小学数学教学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以及学生在数学课上的学习情况。

通过听课记录,可以更好地了解小学数学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并为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参考。

教学背景听课的教学班级是一所小学三年级的数学课。

教室整洁干净,墙上贴着学生的作品和数学公式。

教室内有一台黑板,教师讲台前摆放着一个投影仪,方便教师演示教学。

课程内容本次听课的数学课程内容是关于“加法与减法运算”的教学。

课堂观察与记录第一节课:复习加法运算第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向学生复习了之前学过的加法运算。

教师首先让学生大声读出数学公式“1 + 2 = 3”。

然后教师通过投影仪展示了一些加法运算的例子,并鼓励学生发言,找出其中的规律。

教师提问了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例如,“如果有一个水果篮里已经有3个苹果,再放入5个苹果,一共有多少个苹果?”学生积极参与,纷纷举手回答。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学生的回答,并与学生一起讨论。

通过这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加法运算的规律。

第二节课:复习减法运算第二节课的重点是复习减法运算。

教师给学生出了几道简单的减法题目,让学生课前准备好答案。

在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讨论。

教师依次批改学生的答案,对于正确的答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于错误的答案则进行指导和纠正。

这种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

第三节课:练习与巩固第三节课的内容是练习和巩固之前所学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师让学生进入小组活动,每个小组共同完成一些练习题。

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教师巡视每个小组,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互相讨论。

通过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与反思通过这次听课记录,我对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特点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首先,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三年级数学听课记录
教师提问
①“在图中你能看到什么?”(让同桌互相交流)
②“你看到图形了吗?”
学生1我看到了正方形的蓝色地板砖
学生2我看到了长方形的蓝色地砖….(接着请好几个学生回答)
2、点明主题
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有许多的图形。

其中像正方形、长方形、蓝色地砖的形状和推拉门的形状,都叫四边形。

(引出主题四边形)
二、探究交流,学习新知识
(1)、涂一涂(教师向每位学生发一张画有许多图形卡片)
教师的问题在卡片上找出你认为是四边形的图形,并把它涂上颜色。

学生都很认真地找和涂
最后老师展示两张学生的结果,在学生之间进行评价
(2)、四边形的特点
教师投影出涂好的四边形,并问“观察一下这些四边形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四边形的特点是有四条边、四个角
师生共同探究,进一步让学生发现和认识到四边形都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3)、举例进一步深化
请两个学生到电视前提出长方体的面是四边形
(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六个面是四边形)
教师还让学生联系周围的东西有哪些是四边形
(学生争先恐后地回答)
三、动手实践,取得新知识
1、课前教师给每个小组一个信封(里有很多图形卡)
教师要求每个小组按不同的分法把图形卡分组。

讨论后小组汇报分类结果
(1)、按图形的相似来分
(2)、按图形的颜色来分…点评
利用录像引起学生的注意。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在屏幕上随机出现各种图形,这加深学生对四形的认识,从而引出新课的主题(四边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够区分和正确辨认四边形,并以小礼物
奖励的形式去表扬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以小组讨论形式培养学生间的相互合作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教学设计由浅入深,使学生容易接受知识
教师循循善诱,使学生跟着一起动脑、动手,且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意见,提
高课堂气氛
2、游戏(准备工具橡皮根、钉子板)
要求学生亲自动手围一个四边形
教师提问
①“你围成什么四边形”
学生答①“长方形”或“正方形”
教师提问②“为什么围成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为什么认为它是长方形或正方形?”
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请多个学生回答
再讨论“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特点?”(小组讨论,每组项基本原则找一至
两个发言)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最
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总结
①长方形、正方形的角是直角
②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边相等
2、联系实际问题引入另一游戏
“我们镇是毛织重镇,用毛线编织出美丽的衣服”(回归生活)引出游戏,教
师用彩色的橡皮根用手指编织多种四边形,这时学生自己动手编织出长方形、正
方形等图形。

四、让学生再次阅读课本,如果有不明的地方提出,教师解答,并总结整节课。

五、板书
四边形
四条直的边
四个角但教师没有说出正确的分法
以游戏的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提高其积极性,发挥其创造思维并且让学生
去总结知识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对家乡的关注。

反馈学生掌握的知识的程度
板书简洁而明了,突出四边形的特征


这节课教师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知识点。

通过多种游戏,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并认识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积
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
(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
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通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
体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
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

7.练习(口答)
(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2.做“练一练”第1题。

(1)指定2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集体订正。

3.判断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
(2)圆柱体积一定比圆锥体积大。

()
(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高是2厘米,体积是2立方厘米。

()
4.做“练一练”第2题。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
②计算圆锥体积时要特别注意什么?
5.完成练习八第2题。

(1)学生尝试做题。

交流解答方法。

(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可以直接得到答案?
(3)做实验加深理解。

6.考考你
一根圆柱形木料,底面半径是6厘米,高12厘米。

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
7.现在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有什么收获与心得?
(六)、布置作业
完成练习八第1、3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