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历史《秦汉开拓西域和丝绸之路》优秀说课稿范例一、说教学理念与目标(一) 有关教学理念结合结合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精神和初一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我力求用新课程理念来统领全课,本着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作用,力求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旧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方式的转变,积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合作探究,独立思考,团结协作,努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分析、整合历史资料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评价中,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全程评价,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二) 有关教学目标新课程改革将目标指向学生发展的方向,指向以能力和个性为核心的发展。

依据《历史课程标准》,结合本课的内容和授课学生的具体情况,本课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点: 1 、知识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识与能力的目标中,要求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关于过程与方法的目标,要求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

通过收集历史资料并处理展示的过程,学习从多种途径获取历史资料并分析、整合历史信息的方法,并初步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

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不仅学会而且会学。

课堂进程中自始至终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与合作意识。

二、说教学内容和过程(一)有关教材的内容、地位和作用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内容。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下面,我主要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和说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建设.同时,从世界范围来说,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针对初一学生理性思维弱,感性思维强的特点,同时,依据新课程以人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指导思想的要求,我对本课教学目标作如下设定: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域;张骞;张骞通西域的背景、目的和意义;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名称的由来、路线、作用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1)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汉朝疆域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等,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能够正确认识张骞在西汉民族交往中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初步培养培养学生归纳、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正确认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重点:一是张骞通西域,二是丝绸之路。

对于课标中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我把重点定在学习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和张骞的优秀品质上。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范文篇1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一)说教材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教学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三)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张骞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

所以具有重要地位。

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在此当中丝绸之路的形成和意义及衰落又是重点的重点。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课件(讲解

人教版七上第三单元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课件(讲解

张骞两次出使西 域的基本情况。
张骞通西域:
比一比
第一次 时间
图表归纳法
第二次
任务
成果
张骞通西域:
西域之旅
情景三:
情景创设法
“张骞像”
杜甫的《有感五首》之一 情景四: “入乡随俗”
张骞有哪些 精神值得我 们学习? 新疆地区从什么 时候才隶属于中 央政府管辖的?
丝绸之路:
欧洲 新疆地区
地图讲解法
西亚
人教版初中历史 七年级 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内容
说教材 说教法学法 说教学设计
说教材
教材地位:
1、本课包含三个子目——“张骞通西域”、 “丝绸之路”和“班超经营西域”,主要讲 述两汉时期对内对外交流的基本史实。 2、中外交流由来已久,而汉朝的对外交往 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 ,“张骞 出使西域”与“丝绸之路的开辟”都对汉朝 的发展与中西文明的交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说教材
知识目标:掌握张骞通西域的原因、过程及精神品质; 了解丝绸之路的路线和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 课程目标: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 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解读材料与现象比较,培养初步的历史分析 能力。 3、同图说历史的方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 历史表现力。
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说教材
情感目标:
1、让学生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 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 的意识; 2、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 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文化差异下文化交流 的重要性。
重点: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

【参考文档】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实用word文档 (2页)

【参考文档】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实用word文档 (2页)

【参考文档】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初中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情况和课标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
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
(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下面我从本课在教材的地位作用、学情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过程几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本课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选自人教课标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的国家建立》中的第15课。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长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对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也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说学习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2、能力目标: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学会查找资料。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学会交流,增强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3、情感目标:⑴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内容的描述,使学生体验通西域的艰辛和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

⑵通过对丝绸之路的学习,认识西汉时期在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发展的交流,以及吸取他国先进科技文化,对促进我国经济文化发展的作用。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1、本课重点:⑴张骞通西域⑵丝绸之路2、本课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重要地位。

五、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以西汉初期和东汉末期的地图的显著改变导入新课。

2.出示图表,提出问题。

师生互动,演绎历史。

3.关于丝绸之路,观看《丝绸之路》的地图4. 预习法,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信息。

5.借助图表锻炼学生归纳知识的能力。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讲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讲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集体备课记录学科:历史主讲:李成南时间:10月25日一.教材(一)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这将是本课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本课选自人教课标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的国家建立》中的第15课。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使学生识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使学生正确认识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努力寻找解决历史问题的办法。

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3、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四)1、本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我将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文材料加以突破。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则是本课的难点,我将通过学生模拟导游、播放视屏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二、教法我将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对学习丝绸之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同时利用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三、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因此利用多媒体图片展示,比一比,看谁能用最快的速度找出图中所画的物品哪些是中原原有的,哪些是从西域传入的。

教师不急于对学生的猜测给予评价,而是要求学生在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发现答案,从而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以导入新课。

(二)创设情境、讲授新课张骞通西域1、西域在何方?2、到西域去!(1)为何去?(2)谁来去?(3)怎么去?(4)能去吗?(5)成功否?3、西域都护多媒体展示秦和西汉的疆域图,通过对比,使学生直观感受到疆域的拓展,对西域都护设置的重要意义有更深刻的理解。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我今天说课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中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的内容是第三单元《统一国家建立》中的重点课文。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乃至欧洲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它不仅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也带动了西域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的开发和发展。

从世界范围来说,它可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本课要达到的知识目标有: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即西域都护府的设立;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本课要达到的情感目标有(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交流对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性,从而进一步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经济的发展在我国整体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和贡献,由此推及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张骞、班超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精神的学习和讨论,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开拓进取意识。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汲取历史经验,为祖国西部和边疆的发展出谋划策。

3、本课要达到的能力目标有:(1)通过将中原地区的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认识,培养学生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2)通过对“张骞在我国历史上的功绩”的分析和对张骞的客观评价,以及丝绸之路开辟在中西方交流史上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让学生学会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

(三)本课重点:①张骞出使西域②丝绸之路对于这两个重点,我是这样突破的。

第一个重点:张骞出使西域,我先通过学生即兴表演“张骞拜别汉武帝”场景来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接着通过学生的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张骞,在遇到你所设想的艰险时,你会怎么做?”从而激发活跃学生思维。

初中历史七级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范文

初中历史七级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范文

初中历史七级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范文初中历史七年级上?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范文说课稿一,教材分析^p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本课主要讲述了汉朝的对外交往,包括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两局部内容,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在中西方交流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根本史实.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将历史事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桥梁作用.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的重点有两个:1,张骞通西域.张骞出使西域是汉朝对外交往当中最为重要的事之一,有着开先河之意,所以具有重要地位.2,本课的第二个重点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本课的主线,并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所以丝绸之路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在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的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在中西方交流中的重要地位.四,教法采用和学法指导本课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式教学方法,学生课前预习,分组搜集有关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制作多媒体课,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有关历史影像资料,并辅以动态路线图,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五,教学流程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以乐曲导入,创设情境播放乐曲?丝绸之路?,同时展现雄奇的大漠风光,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创设一种积极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讲授新课一张骞通西域首先引导学生看书了解西域的地理位置,接着由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诗句,了解西域当时的情况.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他出使西域的原因和经过由学生讲解,学生课前的预习已根本可以解决.重点放在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和他的精神对我们的启示上.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播放影片?汉武大帝?中关于张骞通西域的片断,让学生对张骞这种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形成感性认识,以此到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对于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评价张骞通西域"在学生讨论的根底上,教师归纳升华: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联系;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户,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管辖.二,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目是本课的重点,所以应当花较多时间来探讨.这里主要从丝绸之路的由来,路线,作用,启示四个方面层层深入进行.丝绸之路贸易的主要货物是中国的丝绸等中国传统的商品,可以通过一些丝路沿线考古开掘的实物图片,加深学生的印象.丝绸之路的路线,我不仅仅是通过老师的演示,而是要求每一个同学自己动手绘制,然后展示评比.可以弥补初一学生历史地理概念模糊的缺乏,同时可以提快乐趣,增强动手能力.丝绸之路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安排学生分组讨论,为了提高效率,对此我把学生分成经济,政治,宗教,文化四个组,这样一方面为学生指出了方向,另外也减轻了学生的负担,有利于在某一个方面能更深入的探讨.通过讨论,使学生感受到丝路的文化内涵,及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成功突破难点,过渡到第四个主题:丝路的启示.拓展延伸——丝路的启示这一主题我的设计意图是,发挥历史学科学以致用的特点,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联系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能力.我在这一环节设置了一些与丝路有关的当代热点问题在课堂上讨论:比方:围绕西部大开发和对外开放政策两个热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性,和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再如:对罗布泊和楼兰古城消失之迷的解读使学生树立起一定要善待自然,促进人类和谐开展的生存观.三,班超经营西域这一局部由学生阅读教材,对班超和甘英在西域的活动有一个大概的认识,最后教师指出:班超是张骞之后又一位为稳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作出重大奉献的杰出人物,甘英在中外交流史上也功不可没.课堂小结一丝绸之路二前60年汉设西域都护166年,大秦使臣来东汉三张骞,班超,甘英探究学习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把改革开放作为我们的根本国策,你有金点子可提吗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历史小论文,题目自拟,并交流讨论.此是对本节课内容的升华,以史为鉴,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对我国所实施的改革开放,特别是对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有更为深刻的了解,同时结合所学为祖国的建设出点子,加强了对学生的爱国思想教育.以上是我的教学设计,如有不当之处请领导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初中历史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三课?收复?说课设计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专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课?收复?,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p 、教学方法和教学程序三个方面加以说明。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各位专家领导:你们好!今天我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内容。

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2.教材的内容要素分析: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三者之间因果相联,体现了中原王朝、匈奴族与西域各民族之间的民族关系。

3.学情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4.课题的教学目标要求: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奠定基础。

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通过对于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指导学生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地理空间去认识和思考,培养学生跨学科的综合思维的初步能力。

过程与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把现代信息技术与本课内容进行整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为主,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和促进,通过师生共研,生生合作,由浅入深达到教学所预期的目标。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谈古论今话丝路大家请看这两幅图片,这就是“丝路明珠”——罗布泊,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对丝绸之路的研究也越来越热,我认为在我们初中教学中也应对此有所体现。

丝绸之路是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背景下出现的,充分体现国家统一、经济强盛的重大意义,是中原与边疆及国外大规模友好往来的开始,为以后学习隋唐时期的中外交往奠定基础。

根据教学需要,我对内容作了调整,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根据学生情况和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还有教法学法的使用,为避免重复,这些将在下面的教学过程中详细叙述。

教学过程我把整节课分成四部分:开辟丝路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活动一:“张骞”招聘会。

具体问题是“你认为有哪些条件能帮助你成功出使西域?”学生分成四组应征,他们参照前面学过的相关内容,组内协商后,归纳形成策划方案。

为了形成开放的课堂,学生给出的答案可多元化,不唯一。

教师不限制学生的思维,学生给出的答案只要合理,就加以肯定。

以包含这4个方面的方案为最佳:1、汉武帝时经济强盛。

这是对前面两汉经济发展的回顾,以初一的学生认知能力,不能从深层理解政治,经济的关系,这里要使学生有一个初步认识。

2、匈奴的威胁仍然存在。

是学生对上一课知识的回忆。

3、自己希望建功立业。

初一的学生还处在崇拜英雄的阶段,能够体味出张骞当时的心情,能够从决心,毅力,坚持几个角度答出。

4、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这一点学生多数考虑不到,我们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很少体会到挫折,教师加以引导,使学生思路更加开阔,在想象艰辛的过程中形成生活态度,提高他们面对挫折,解决问题的能力。

获胜的小组被命名为“张骞组”并奖励“西域地图”一幅。

奖励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第14课_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说课稿】

第14课_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说课稿】

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早上好。

我叫XXX。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2024人教版新教材第14课《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

下面我将从: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课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八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教材分析】《丝绸之路的开通与经营西域》一课是2024人教版新教材七年级上册中国古代史的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中的第14课,课本内容包括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汉朝对西域的管理三个子目。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设置西域都护,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而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多个文明的相互渗透,可以与欧洲开辟新航路之举齐名并重。

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加之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战略,以及针对此战略,我国近年来与丝绸之路相关的活动和事件频繁且丰富。

因此,本课的学习也极具现实意义。

【教学目标】根据2022年历史课程标准:要求通过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知道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

本课立足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丝绸之路的开辟、两汉对西域的管理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事件中的内在联系。

通过阅读材料立足史料,实证分析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提升学生史料分析的能力。

立足时空观念,通过敦煌壁画、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路线图以及视频等,提升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立足家国情怀,感受张骞为报效祖国不畏险阻、勇于开拓的进取精神,通过了解两汉对西域管理的史实,初步树立国家版图意识【教学重难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历史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树德,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初中历史说课稿-《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0

初中历史说课稿-《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_0

初中历史说课稿-《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3、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正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已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和地理学科整合。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共36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课件(共36张PPT)

1)汉初的西域
展示图片
达成知识目标:西域的含义能力目 标:获取信息能力
1.张骞通西域
2)张骞两次通西域
图片
播放《汉宫秋月》的古筝曲古,达 成知识目标:时间,路线和意义
3)西域都护的设置 突出 重点;能力目标:读图、获取信 息能力
西域在哪里?
西域
1)对汉初西域的学习
狭义的专指阳关、 玉门关以西,葱岭 以东,主要是今天 的新疆地区 广义的则指阳关、玉 门关以西,包括中亚、 南亚、西亚、北非及 欧洲等广大地区
3. 西汉设置西域都护是在 ( ) A.公元前138年 B.公元前119年 C.公元前60年 D.公元前116年
二、能力拓展 结合地图填出丝绸之路的途经地点
课堂总结:
板书总结法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两通西域 目的、过程、结果 二、丝绸之路 1、路线—— 陆上 : --------海上: --------2、意义——政治、经济、文化
2.教学目标
域的背景、任务、经过、结果; 中央政府对西 域的管辖;两条丝绸之路的路 线和开通后东西方 的交流。 过程与方法: 鼓励学生通过回答环环相 扣,由浅入深的问题,理解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 及其在东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让学 生学会独立思考、对比分析、归纳总结、提取概 括等基本学习技能。
3)西域都护府的设立
时间:公元前60年
职权:管理西域的军事, 政治,保护往来商旅. 意义:西域(今新疆天山 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 政权管辖.
想一 想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之后, 西域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 增多,西汉在西域的政治, 军事活动加强。
丝绸之路
这世界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鲁迅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教案说课稿一、说教材《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辽阔的疆域”中的一课,主要讲述了汉朝对西域的通商和开发,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汉通西域,包括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对西域的治理;第二部分是丝绸之路,包括丝绸之路的路线、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二、说学情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对历史人物、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的认知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具体的史实来感知历史,理解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通西域的背景和过程,掌握汉朝对西域的治理措施。

(2)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提高学生表达、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增强民族自豪感。

(2)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汉通西域的过程和丝绸之路的开通。

难点:丝绸之路对后世的影响。

五、说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史料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图片形式展示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引导学生关注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教学内容(1)汉通西域①介绍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和目的。

②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过程及意义。

③分析汉朝对西域的治理措施。

(2)丝绸之路①介绍丝绸之路的路线。

②讲述丝绸之路的开通过程。

③分析丝绸之路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

3.小组讨论(1)汉通西域对汉朝有哪些影响?(2)丝绸之路为什么被称为古代东西方交流的桥梁?(3)丝绸之路对后世有哪些影响?(2)强调丝绸之路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国家观。

5.课后作业(1)熟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相关史实。

【精品优质说课课件】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课件

【精品优质说课课件】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说课课件

清晰明白,一目了然,知识得到巩固
他(张骞)是一个 冒险家,又是一个天 才的外交家,同时又 是一员战将,真可谓 中国出类拔萃之人物 也! -(历史学家)翦伯赞
张骞始开西域之迹。
——《汉书》
升华情感,提升价值观
骞以校尉从大将军(卫青)击匈奴,知水草 处,军得以不乏,乃封为博望侯 ——《汉书· 张骞传》 为大败匈奴打下了基础 使者相望于道,一辈大者数百,少者百余人, ……其后益习而衰少焉。……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 矣。 大宛列传》 加强了与西域各国的联系——《史记·


欧洲
乌孙

大宛 葱岭
新疆
疏勒
玉门关 敦煌
西
鄯善
阳关
河西走 汉 廊 河西走廊 长 长安 安
大月氏 秦
塞琉西亚
西亚 安
于阗

丝绸之路简图
用精简的语言概括丝绸之路的 路线并进行口头展示
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广东沿海 印 度
孟加拉湾 中 南 半 岛 斯里兰卡 马六甲海峡
教学设计:如何突破难点
丝绸之路通西方
1、通过合作探究学习, 使学生意识到国家统一 安定的重要意义。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 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 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 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 的意识。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汉通西域 丝绸之路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认识丝 绸之路的文化内 涵及其在中西方 交流史上的重要 地位
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的对象是初一学生,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 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方法,知识体系很松散,但求知 欲强 我创设情境,以形象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氛围引起学生对 学习丝绸之路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热情。 同时利用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方式交流表达自己 的想法,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本课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中的第15课。

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和评价小结这五个环节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

首先,说教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秦汉时期的大一统”和“汉朝与匈奴的和战”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

本课是初中第一次提到中外关系,对以后同类问题的教学具有示范作用。

根据2011年历史课程标准——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我将教学目标定为: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于同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和地理学科整合。

(3)通过探究丝绸之路历史作用和对今天的启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2)通过学习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探究,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重点、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我将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文材料加以突破。

由于初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和知识积累程度的限制,对理性知识较难领会,所以本课的难点是如何让学生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第二,说教法本课教学所面对的是初一学生。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我将通过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资源利用、说特色等五个环节阐述我对本课的理解。

首先是说教材环节。

(一).课程标准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这将是本课设计的重要依据。

(二).本课选自人教课标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的国家建立》中的第15课。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长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对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也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三).根据课标要求、初一学生的学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所能利用的农远资源,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方面使学生识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等基本史实;使学生正确认识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理解西域都护设置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利用农远资源整合多媒体课件,提供丰富的历史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努力寻找解决历史问题的办法。

这是过程与方法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的意志。

在师生合作、小组探讨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加深师生情感交流。

(四)1、本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我将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辅以图文材料加以突破。

2、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则是本课的难点,我将通过学生模拟导游、播放视屏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理解。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汉通西域和丝
绸之路》说课稿
为了突出这个重点,我播放影片《汉武大帝》中关于张骞通西域的片断,让学生对张骞这种为报效祖国,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形成感性认识,以此达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
一、说课标
XX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对这一课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课标要求是本课设计的主要依据。

二、说教材
本课是《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的国家建立》中的第15课。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促进了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对外交往的发展。

汉武帝时期两度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中原与西域的友好往来,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长生了深远影响,成为东西方交流的桥梁,对于今天的西部大开发也有重要的经济和文化价值。

三、说学情、教法和学法
初一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尚未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和
方法,知识体系很松散,但求知欲强,我在教学中主要着眼于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特别是我这是第一次教初中课程,对自己能否适应初中教学没有信心,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探求初中历史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历史课感兴趣,让他们在快乐中了解历史并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所以这节课的教学我基本上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他们在创设的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历史,我主要是课前指导他们排演情景剧,搜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课上引导他们思考问题,解析疑难。

学生在课前预习时需要查找相关的资料,熟悉本课的内容,部分学生需要排演情景剧;课堂学习过程中需要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课堂讨论等活动,在各种活动中掌握重点知识化解难点。

四、说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能力: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外交流等基本史实;能够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收集从西域传来的食物和生活用品,了解西域与中原经济文化交流的史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张骞克服困难、不辱使命
等内容的学习,培养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坚强意志;通过丝绸之路开通后东西方频繁经济文化交流的事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受人与鱼,莫过于授人与渔”,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仅仅为了“学会”知识,更是为了“会学”知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培养。

在本节课中,学生将通过多种途径,如:观察、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尝试操作等等,来开展学生之间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本课的重点是: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对“张骞通西域”这个内容我是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表演情景剧既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又对他面对挫折不屈不挠的品质有了深刻的认识实现突破的;对“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我是通过学生模拟导游的方式加以突破的。

本课的难点是: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我是设置问题让学生转换角色展开课堂,各抒己见,最后归纳整理学生见解适当补充我的看法和观点加以突破的。

五、说课堂教学
导入部分:播放歌曲《新疆好》然后提问学生:是否知道的这首乐曲来自什么地方的?同时让学生欣赏几种美食:核桃、石榴和葡萄。

提问: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秦
始皇能不能听到来自新疆地区的音乐?又能不能吃到这些美食?由此导入新课。

新课教学设计:
一、张骞通西域
首先教师设置问题:西域,顾名思义就是西面的地域,那么西域到底在哪呢?我们一起看图来确定一下它的地理位置。

学生看地图册确定西域的地理位置。

教师板书:1、西域的地理位置。

继续设问:提到玉门关、阳关,同学们能不能说出一些相关的诗句?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学生基本上能答出一些内容,然后教师引导并介绍张骞,用翦伯赞对张骞的评价:“他是一个冒险家、又是一个天才的外交家,同时又是一员战将,真可谓中国历史上出类拔萃的人物也。

”引起学生对张骞的兴趣,最后过渡到:张骞两通西域。

学生表演情景剧《张骞通使西域》,教师板书:2、汉与西域的联系 (1)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过程、意义让学生根据同学的表演和幻灯片的展示回答相关内容。

教师则设置问题“根据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遇到的挫折我们应该学习他的哪些优秀品质”展开课堂讨论,最终达成: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一定要有胆、有识、有行、有恒,这是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激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要这样。

教师过渡: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了解了西域的的地理、特产和各族人民的生活,也了解到西域各族人民很
想同汉朝往来。

张骞把这些情况,详细地报告给汉武帝。

为了扩大汉朝的政治影响,与西域各国建立联系、交换物产,汉武帝派遣张骞于前119年第二次出使西域。

教师板书:(2)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目的、收获学生阅读教材并回答。

教师设问“张骞出使西域,在中国历史上具有怎样的重大意义?”学生结合教材内容思考后基本能答出一些来,教师再加以总结归纳并指出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为了加强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使西汉的疆域扩大,这一块地区(指图),也就是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板书3、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
海洋比陆地更重要,这在当今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情,之所以讨论一番,是因为罗马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他们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些,而我们的祖先没有给以足够的认识,我们的历史也只是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才给以我们这些证明。

当然,这之间的差别纯粹可以说是由地理所决定的,可是难道人类的思想都须依赖环境的刺激,而不能高瞻远瞩吗?对于那些那些敏感而有远见的民族显然是不成立的。

由于年代久远,学生对这段历史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我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现代化教学手段,提供有关历史影像资料,并辅以动态路线图,给学生以直观感受,从而突出重点,加深学生印象.
二、丝绸之路
这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两个情境:情境1、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向大家介绍他所了解的丝绸之路,共有四位同学参与这个活动,介绍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基本情况;情境2、假如你是一位中国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你准备把哪些东西带到西方去?假如你是一位西方商人,你准备把哪些东西带到中国来?组织学生展开课堂讨论。

学生非常对于这种角色假设很感兴趣,各种意见见解精彩纷呈,课堂气氛更加活跃。

教师对学生的见解充分肯定之后,强调: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最后板书:汉代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意义促进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

课堂小结:西汉时的张骞是开辟西域道路的第一人,他两次出使西域,对内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频繁交往;对外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商道——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文明,并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要深刻体会张骞通西域的开拓精神,又要把握丝绸之路开通所带来的开放精神,并以此激励我们要不畏艰难克服困难实现目标。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来讲比较成功,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
积极性很高,而且教学目标基本达成,同学科组的老师也很认同我的这种初中教学方式的尝试,增强了我不仅能够胜任高中教学同样也能胜任初中教学的信心,学生在课后评价中也认为这样的课堂活动能让他们学的轻松学的快乐。

这都对我是一种激励,我会继续努力积极探求适合我校初中学生的教育教学方式,使自己的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为学校的发展做贡献,为和平教育做贡献。

海洋比陆地更重要,这在当今已经成为人所共知的事情,之所以讨论一番,是因为罗马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并且他们的历史也证明了这些,而我们的祖先没有给以足够的认识,我们的历史也只是到了十九世纪的时候才给以我们这些证明。

当然,这之间的差别纯粹可以说是由地理所决定的,可是难道人类的思想都须依赖环境的刺激,而不能高瞻远瞩吗?对于那些那些敏感而有远见的民族显然是不成立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