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循环周期现象的消除
投票机制
从理论上, 公共选择学派提出了两种方法:
一是, 如果使参与投票的总人数为单数, 则简单多 数规则就可产生惟一的集体选择方案; 该方 案所达到的决策结果与中间投票者偏好一致。
中间投票者
指的是对议案或公共产品的需求选择持中间 立场, 或者说是偏好中性的人。
第二节
投票机制
加权投票规则承认了不同参与者之间的利益差别。
第二节
三、加权投票规则
投票机制
第二节
总计538票
• 伊利诺伊州 22票 • 弗吉尼亚州 13票 • 夏威夷州 4票
投票机制
美国各州“选举人”票数分布情况:
怀俄明州 3票 缅因州 4票 科罗拉多州 8票 康涅狄格州 8票 印第安纳州 12票 西弗吉尼亚州 5票
第二节
• 投票结果:
投票机制
低支出胜中等支出 2:1, 中等支出胜高支出 2:1, 高支出 胜于低支出 2:1, 形成循环多பைடு நூலகம்。
如果按一定顺序投票, 逐一淘汰, 即两两表决,可选出一 个方案。而这又取决于投票议程安排。 如果是赞成多在经济建设方面开支的人控制投票委员会, 先以高支出方案与中等支出方案之间进行投票, 中等支出 方案胜。 然后再跟低支出方案较量, 低支出方案将被选 中。
其三,相对多数规则下投票可能没有结果。
第二节
2、简单多数规则
投票机制
过半数规则, 又称简单多数制。 指的是一项关于公共产品量的协议, 当超过半数或超 过半数之上某一比例的投票者赞成时, 就可以 通过的制度规则。 过半数规则具有节约集体决策成本的优点。 过半数规则也是一种最常用的投票规则。
“多数人强制”——少数人遭受损失。
投票机制
议案 A :甲增益 160 个单位; 乙损失60 个单位; 丙损失55 个单位。 议案 B: 甲损失40个单位 ; 乙增益150个单位; 丙损失40个单位。
第二节
多数规则投票行为分析
投票机制
第二节
多数规则投票行为分析
投票机制
如果两个议案分别决定于过半数规则, 由于各投票者 对不同议案的偏好强度不一, 两个议案都得不到过半 数投票者的赞同。 在各自独立投票的多数规则下, 甲和乙都将会失掉可 能得到的净收益。
在一个州里拥有最多票数的候选人就赢得了那一州所有 选举人的票数。
要赢得总统大选,候选人必须至少获得总共538个选举人 中的270张票。
第二节
投票机制
总计538票:以各州的人口为基准。
在美国的选举制度中,人们并不直接投票给总统候选人,
第二节
四、否决投票规则
投票机制
否决投票的方法是由丹尼斯〃穆勒最先提出。
第二节
投票机制
第二节
六、互投赞成票
又称为投票交易
投票机制
它是多数规则选举制度中的合作行为:
即一投票者在投票赞成自己强烈偏好的议案的同时, 也赞成与自己关系不大甚至稍有损害而对另一投 票者至关重要的议案, 以换取该投票者对自己强 烈偏好议案的支持。
第二节
多数规则投票行为分析
甲、乙、丙 三个投票者 A 和 B 议题
第二节
投票机制
• 最著名的例子——循环多数问题的解决
对3 个人对 三种备选方案进行投票的例子加以扩充:
3 个人——张三、李四、王五;
三个国防开支水平方案——A 为高开支, B 为中等开支, C 为低国防开支方案。
张三赞成加强国防, 他的选择是:A>B>C; 李四是中间派, 认为:B>A>C; 王五赞成在经济建设方面多支出, 主张低国防开支, 他选择:C>B>A。
投票机制
美国各州“选举人”票数分布情况:
北达科他州 3票
华盛顿州 11票 佛蒙特州 3票 纽约州 33票
北卡罗来纳州 14票
爱达荷州 4票 新泽西州 15票 华盛顿特区 3票 威斯康星州 11票
加利福尼亚州 54票
第二节
投票机制
总计538票:以各州的人口为基准。
在美国的选举制度中,人们并不直接投票给总统候选人, 而是由选民投票给支持各个候选人的“选举人”。 每一州的选举人人数和代表此州的国会议员人数相同, 等于每一州有两位参议员,加上众议院的众议员人数 (以各州的人口为基准)。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三、公共选择与私人选择
1. 选择的场所和方式不同
2. 选择所遵从的原则不同
3. 选择结果的不同指向性
4. 市场竞争性质的不同
第二节
一、全体一致规则
投票机制
首先, 这种方案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 其次, 所有参与者的权利都能平等地得到保障 再次, 可以有效避免“搭便车”行为的发生
第三章
公共选择理论
•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 投票机制
• 官僚经济理论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一、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及过程
(一) 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1. 凯恩斯主义指导下国家干预的失败
2. 政府经济理论的缺乏
3. 新福利经济学的影响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二)公共选择学派产生的过程
第二节
投票机制
第二节
双峰偏好
投票机制
指在多个备选提案中,某投票人对其中一项提案的偏好 程度较高,但沿某一方向离开该提案向其他提案变动时, 偏好的程度开始下降继而上升。 或说,就是存在一个最低偏好提案,其附近任何一个提 案得到的偏好都高于该提案,该投票人的偏好顺序在几何 图形上就表现为双峰。
第二节
1. 发源阶段 2. 逐渐形成阶段 3. 影响日益扩大的阶段 4. 迅猛发展的阶段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二、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前提
1. “经济人”的假定
把“经济人”假定应用于政府领域, 是公共选择 学派的一大创举
布坎南的论述:
一是“个人的行为天生要使效用最大化”; 二是“个人追逐他们自己利益的行动可以无意识 地产生有利于整个社会利益的结果”。
如果存在一个独裁的个人, 只要他坚持认为 X 优于 Y, 社会选择的结果是 X 优于 Y 。 非独裁性强调:社会偏好次序不受个别人偏好左右, 任何人不能将他的偏好强加于社会。
第二节
投票机制
阿罗通过严密的数理逻辑推导证明:
不可能存在任何一种社会选择方法, 能同时满足以上 五个条件。从个人偏好顺序出发, 不能推导出反映多 数意愿的社会选择顺序, 也就是说, 根本不可能得到 一个合乎自由民主要求的规则。 人们在设计一个集体选择过程或起草政治宪章时, 不 管怎么做,都至少得违背五个条件中的一个, 从而形 成对个人自由的某种侵犯, 形成强加或独裁。并由此 得出结论:“民主和独裁是一对联体怪胎”。
投票机制
投票人A、C的偏好都只有一个峰值,均属于单峰组合偏好; 而投票人B此时的偏好有两个峰值(提案X 和 Y),属于
双峰值偏好组合。..\扫描 PPT\ppt 1\双峰.ppt
双峰偏好的含义:
假定投票人遵循的原则是,如果不能选择使自己效用最 大化的备选方案,那么退而求其次,他将选择满足程度离 该方案最近的方案。
第二节
投票机制
按照简单多数制从 A 、B 、C 三个方案中任选两个, 会出现一个奇怪的循环现象:
认为 A 优于 B 的人:2/3; 认为 B 优于 C 的人:2/3; 认为 C 优于 A 的人:2/3 。 如果按照投票者对三个方案偏好的显示强度, 就会产生:
A>B>C>A> ……
——如此不断的循环现象, 即投票循环现象。
• 犹他州 5票
• 新墨西哥州 5票 • 田纳西州 11票
佛罗里达州 25票
内布拉斯加州 5票 阿肯色州 6票
特拉华州 3票
蒙大拿州 3票 亚拉巴马州 9票
第二节
总计538票
• 路易斯安那州 9票 • 肯塔基州 8票 • 罗得岛州 4票
投票机制
美国各州“选举人”票数分布情况:
俄勒冈州 7票 马里兰州 10票 俄克拉何马州 8票 内华达州 4票
亚利桑那州 8票 马萨诸塞州 12票
• 阿拉斯加州 3票
• 明尼苏达州 10票 • 南卡罗来纳州 8票
新罕布什尔州 4票
艾奥瓦州 7票 俄亥俄州 21票
密苏里州 11票
南达科他州 3票 得克萨斯州 32票
第二节
总计538票
• 堪萨斯州 6票
• 密歇根州 18票 • 密西西比州 7票 • 佐治亚州 13票 • 宾夕法尼亚州 23票
第二节
投票机制
假定A、B、C 三人就教育拨款问题进行表决投票:
X 提案拨款额度为10万元, Y 提案为20万元, C 提案为30万元。 投票人A 的偏好顺序为X、Y、Z 投票人B 的偏好顺序为Y、X、Z 投票人C 的偏好顺序为Y、Z、X 用图描绘出三个人对三个备选方案的偏好顺序,即 “投票人的单峰偏好”。 ..\扫描 PPT\ppt 1\单峰.ppt
分两步进行:
首先, 让参与投票的每个人提出一个对自己最有利 的方案, 并加以汇总; 其次, 每个成员再从汇总的方案中否决对自己最不 利的一个方案。 经过每个成员的逐一否决,最后剩下的方案 就是全体成员最终所做出的集体选择结果。
第二节
五、循环投票现象
投票机制
又称“周期多数现象”或“投票悖论现象” 多数票制或最优过半数规则存在的问题: 具有导致议案相互循环最终结果不存在的可能性。 假定三个投票者 (甲、乙、丙) 就三个方案 (A、 B、 C)进行投票: 甲认为:方案 A 优于方案 B, B 又优于 C; 乙认为:方案 B 优于方案 C, C 又优于 A; 丙认为:方案 C 优于方案 A, A 又优于 B 。
第二节
1. 个人偏好可排序
投票机制
一个集体决策规则应符合的标准:
个人面临一组选择方案时,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图排列 偏好顺序。
2. 帕累托最优
如果人人都偏好某种选择 X, 而非其他选择 Y, 那么, 集体选择过程则应该选择 X, 而非 Y 。
3. 无约束区域
社会选择的基础是个人的偏好顺序,不可以通过限制 个人的偏好顺序范围来获得社会偏好次序。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3. 经济学与政治学的“交易”性质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
经济学中的基本命题不再是“选择”, 而是交换, 即不同经济个体之间的交换。
公共选择理论最大的突破:
从交易的角度看, 经济学和政治学并没有什么不同。 在政治市场上, 投票人和政治家都是追求利益最大 化的理性经济人, 他们在追逐利益的过程中, 行为 的本质也只不过是一种交易。
布坎南和塔洛克把这种损失,即集体决策结果与个人 愿望不一致时对个人的损失,称之为决策规则的“外 部成本”。
第二节
三、加权投票规则
基本特点:
投票机制
根据利益差别将参与成员进行“重要性”程度的分 类和分配选票, 相对重要者拥有的票数较多。
此时的多数规则选择方案, 其选票是实际赞成票数 的多少, 而不是实际参与人数的多少。
一致同意规则的明显缺陷在于:
第一, 决策成本高、效率低。 第二, 否决权给予了投票人过大的讨价还价的 能力。 第三, 该规则忽视了投票人的策略行为。
第二节
二、多数规则
1、相对多数规则
投票机制
其一,相对多数规则可能使两个彼此对立的提案都 得以通过。
其二,相对多数规则下产生的结果可能不符合多数 人的偏好。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概述
2. 政治规则完善论
合理的政治行为规则:
一是必须保证个人参加政治交换所付出的“成本” 与获得的“收益”之间具有等值性, 即个人 对通过纳税所获得的政治环境已经满意;
二是良好的社会秩序能够得到保障, 即经济方面 的繁荣和政治方面的稳定与平等;
三是规则必须具体化, 不能过于笼统。
第二节
投票机制
4. 无关备选方案的独立性
对两个备选方案的任一选择, 只取决于个人对这两个方 案 X 和 Y 的排序, 而与其他备选方案 Z 无关。 比如, 原来有两名候选人, 现在又添加一名候选人, 但 人们对原来两个候选人的偏好次序不应受添加候选人 的影响。 减少一个候选人的情况也一样。
5. 非独裁性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
甲和乙可以互相交换选票——即甲投乙的票,乙 投甲的票, 两个议案在甲和乙相互获利的基础上 得到通过。
投票交易也会影响社会资源的配臵效率。
第二节
阿罗研究证明:
投票机制
七、阿罗不可能定理
满足一切民主要求,又能排除循环投票困境的决策机 制并不存在 。这就是 “阿罗不可能定理”或称为 “阿罗悖论”。 揭示了民主政治存在内在的弊端。 无论在哪种规则之下,政府决策都可能产生偏差。 民众对政府提出的各种要求实际上是不可能完全同 时实现的。 多数决策不一定能够引出正确的决策,而民主政治 不一定完美无缺。
二是如果每个参与投票人的偏好排列都呈单峰状态, 循环 周期现象就不会出现。
偏好单峰状态
指的是个体对多个选择方案的偏好排列顺序如同 一座只有一个顶峰的高山, 具有同质特性。
投票人的偏好为单峰值
指在多个备选提案中,某投票人最偏好其中一个 提案,并且离开该提案向任何其他提案变化时, 偏好程度都会开始下降,从而使投票人对各提案 的偏好顺序在几何图形上表现为单峰。 ..\扫描 PPT\ppt 1\单峰.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