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修改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棉布 英国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 40 60
美国
120 100 80 60 40 20
小麦
0
30
60
90
120
150
180
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有两条 一是两个国家两种产品 二是完全竞争市场即商品的价格等于成本
小麦的机会成本等于小麦与布匹的相对价格 (Pw/Pc)
美国120/180﹦2/3﹦美国小麦的机会成本﹦美国小麦与布 匹的相对价格
不完全分工




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各国仍然可以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进 行生产和贸易. 差别在于,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各国的分工是不完全的, 中国在生产丝绸的同时还在生产一部分小麦,这是因为小麦的 进口会降低国内价格,丝绸的出口会提高国内价格,当两个 国家的国内比价趋于一致时,资源就不会发生转移了,因为 没有动力. 原因在于,随着分工的深化,两国的商品价格在不断接近, 当价格在两国相等时,各国就在此均衡点上进行贸易,不再 有扩大比较优势商品生产的动力. 结论:机会成本递增导致两国的生产不完全分工.
这样,随着每一个国家专门生产各自具有比较优势产品的同 时,两国的相对商品价格就会相互接近,直至相等。
国际贸易中的大国与小国



按照李嘉图模型,由于机会成本不变,国际贸易 导致完全专业化分工。 但如果一个是大国,一个是小国,国际贸易并不 会导致完全专业化分工。其结果是小国完全专业 化分工,只生产一种产品,而大国仍然需要同时 生产两种产品,并非完全专业化生产。 在机会成本递增的情况下,国际贸易不会出现完 全专业化的问题。
优势
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孤立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是指在生产和消费相等那 一点上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和无差异曲线的公切 线的斜率。
A国X产品的孤立均衡相对价格是P1=Px/Py=1/4, B国X的均衡相对价格为P2=Px/Py=4。
孤立均衡的比较优势判定
同一商品的均衡相对价格在哪个国家偏低, 则该国在该商品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国际贸易中的大国与小国

在一般情况下,国际贸易会导致两国产品 的相对价格都发生改变,相对价格趋同。 例如说在封闭情况下,A国X与Y产品的相 对价格是1:2,B国X与Y产品的相对价 格是1:4,通过国际贸易世界价格变为1: 3,处于国际贸易之前两国相对价格的中 间地带,通过贸易,两国均获得好处。

均衡的说明)
equilibrium-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and comparative advantage(均衡相对价格和比较优
势)
一、什么是孤立均衡?
在不发生对外贸易的条件下,当一国达到其生产
可能性曲线所允许的最高的社会无差异曲线时,
该国就达到了均衡状态,这发生在社会无差异曲
成本递减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O Y A 此图是机会成本递减情况下的生产可 能性曲线,该图表示,随着X产品生产 的增加,所放弃的Y产品会越来越少, 因而曲线凸向原点,这种情况只有在 产品具有规模效益时才可能发生 (a)机会成本递减 B X
O
2014-7-25
8
opportunity costs and 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成本递增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Y A B
0 10 30

50 70 90 110 130
X
从A到B,每多生产20单位的X,所需放弃的Y的数量 是在不断增加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差异 要素供给不同 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 生产可能性曲线
同一国家内部生产可能性 生产技术不同 曲线也在不断发生移动
边际转换率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的Y的数量。 意义: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 趋势:递增 原因:成本递增
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相对商品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是指一种商品相对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即 一种商品的价格与另一种商品的价格之比。
如果以 Px和Py 分别表示 X、Y两种商品的价
格,则商品X相对于商品Y 的价格为Px/Py。
美国 小麦
180 150 120 90 60 30 0
贸易条件下的均衡及均衡相对价格

前提:不完全分工 分工依据:无贸易时的国内均衡相对价格 均衡条件:两国同一商品的国内相对商品价 格相同。同时总供给=总消费。
贸易均衡的相对商品价格: ①定义:贸易平衡时贸易双方共同的相对价 格。

②确定:摸索、尝试。
③需求偏好对相对商品价格的影响: 一国对进口商品的需求越强,贸易均衡相对 价格就越接近该国国内的相对价格,该国的 贸易所得就越低。 ④意义: 贸易均衡相对价格的确定有助于我们准确知 道贸易所得在两国间的分配情况。
T′ E
U1
F
E′
PD
O
T
X
国际贸易利益的衡量与分解
贸易三角 新的相对价格PW就是贸易 线(trade line),该国 Y 出口FE′的X,进口FC的Y。 FCE’就是贸易三角 (trade triangle)。 斜边代表贸易线,其 斜率的绝对值代表世界价 格水平。
O T′ E U1 C′ U2′
固定成本下的贸易所得
C C
U.S
120 70 60 A
120
B1
U.K
E
B
50 40 180 W
A1
E1
90
110
40 60 70 120
W
成本递增条件下贸易的基础与所得的说明
Y 140
A国 E 80 P =1/4 A 70 60 40 20 0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40X A 120 100 B′
是福利最大化。
同样,A1为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 I1的切点,B国 A1点达到均衡。 在A国,商品X的均衡价格就是其生产可能性曲线与无差异曲线 在点A的公切线的斜率,图中PA=1/4。对于B国,PA1=4。
由于 X 在 A 国的均衡价格低于 B 国,故 A 国对于 X , B 国 Y 具有比较
分工所得(gains from specialization),是指生 产者按照国际市场价格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专业化生 产可能得到的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的利益。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Y Ⅱ T
80
A国
源自文库
A
60 40 20
E

PA=1/4
B
PW=1
0
10 30 50
PB= PW= 1
X
70 90 110 130 150
1
孤立均衡及均衡相对价格
供给方面: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1、成本递增 引入目的:更接近经济现实 定义:每多生产1单位的X产品所必须放弃的Y产品 的生产数量是不断增加的,即随着X产品产量的扩 大,X的机会成本是不断增加的。
递增原因: 生产所需的要素具有如下特征: ①要素不是同质的。 ②生产同一种商品的过程中,要素的投入比例 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生产可能性曲线的影响 决定了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 线,而非直线。
40 20 0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40X
140 120 100
80 A 60 P=1/4 40
B国 A1
20
0 30
PA1=4
40
60 80 85
X
illustration of equilibrium in isolation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A 国在 A 点组织生产和消费,而 A 点正是其生产可能性曲线和其 能达到的最高无差异曲线I的切点,这时A国达到了均衡,或

2、边际替代率 定义: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情况下,每多消费1 单位X所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趋势:递减 意义:决定了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三、 Equilibrium in isolation (孤立均衡) 什么是孤立均衡?
illustration of equilibrium in isolation(对于孤立
Y PB=1
B国
CIC2 CIC1
B
80
60 C′
CIC1′
E′
A′
CIC2′
C
40
20 0
30
40
60 80 100
X
在固定成本条件下,每一个国家都完全分工生产其具有比较
优势的商品。 在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在两国生产中存在这不完全分工 这种不完全分工的原因是: 当一国专门生产X时,它生产X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同样, 随着B国生产Y的产量的增加,它生产Y 的机会成本也不断提高



在美国Pw/Pc﹦2/3,相反Pc/Pw﹦1.5;在 英国Pw/Pc﹦2,相反Pc/Pw﹦1/2。 根据比较成本理论,美国小麦的机会成 本低于英国小麦的机会成本,这表明美 国在小麦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英国布的机会成本低于美国布的机会成 本,这表明英国布生产上有比较优势


根据机会成本理论,机会成本差异是国 际贸易产生的原因,而商品的机会成本 又等于其相对价格 因此,我们可以说两国相对价格的不同 是其比较优势的反映,这位两国开展互 惠贸易提供了基础。
但如果A国是大国,B国是小国,国际贸 易的结果是世界相对价格等于A国封闭 状况下的国内价格,B国也即小国得到 全部的贸易好处。无论是李嘉图模型, 还是标准贸易模型,都是如此。
国际贸易所得的衡量与分解
一、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交易所得与分工所得)
(一)贸易所得与相对均衡价格
C′ Y U2′ PW C U2 PW′
交易所得: 无法进行分工,只能在原有生产点上进行生 产。 20X=20Y A(50X 60Y) T(30X 80Y) 分工所得 可以进行分工,生产点有所变动。

A(50X 60Y)
60x=60y
B(130X 20Y) E(70X 80Y)
(补充)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最有效率的量是从社会的有限资 源中得到最大的价值量 从竞争市场的交换双方来说,最大的价值可以用代表 消费者剩余与生产者剩余之和的总剩余来表示 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实际支付价 格之间的差异,从图形上反映为需求价格曲线以下和 实际支付价格以上的面积,因而价格的变化会引起消 费者剩余和总剩余的变化 消费者剩余能衡量消费者总的净收益,反映了买者的 经济福利
线与生产可能性曲线相切的位置上。两条切线在
切点的公切线的斜率给出了国内的均衡相对价格,
反映了该国的比较优势。
illustration of equilibrium in isolation (对于孤立均衡的说明) Y
M A
E F
CIC3 CIC2 CIC1
B N M
O
Y
Y A国 80 70 60
英国 棉布
0 20 40 60 80 100 120
小麦
60 50 40 30 20 10 0
棉布
0 20 40 60 80 100 120
美国转换曲线的斜率为 120/180﹦2/3﹦美国小麦的 机会成本,并且固定不变 英国转换曲线的斜率为 120/60﹦2﹦英国小麦的机 会成本,并且固定不变
棉布
X产品的机会成本等于X产品对Y产品的相对价 格,等于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斜率,即边际转换率,
该指标反映了一国的比较优势。
需求方面:社会无差异曲线 1、社会无差异曲线 定义:反映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
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性质: ①不相交。 ②越偏离原点,所代表的效用越高。 ③斜率为负。 ④凸向原点。
PW
C
U2
PW′
F
E′
P
T
X
贸易所得与相对价格 差距
贸易后的国际均衡价 Y 格与贸易前的相对价 T′ 格差距越大,贸易后 的社会无差异曲线的 位置就越偏上,因此 贸易所得也就越大。
C′
U2′
PW
C
U2
U1
PW′
E
F
E′
PD
O
T
X
(二)贸易所得的分解 分解为交易所得和分工所得。
交易所得(gains from exchange),是指在资源 配置和产出组合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按照国际市场 价格而不是国内市场价格消费可能产生的利益。
A、B两国贸易条件下的均衡情况
Ⅲ’ A国 Y
120
B国
B PA’=4
Y
80 60 40 20
Ⅰ A
E
100
Ⅲ PA=1/4 B PB=1
80 60 40 20
E’
A’ PB’=1 Ⅰ‘
40 80
0
0
10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X
X
A国 B国 交换比率:60X=60Y
贸易前 分工后 贸易后 福利增加 50X 130X 70X 20X 60Y 20Y 80Y 20Y 80X 40X 100X 20X 40Y 120Y 60Y 20Y
第三章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深入与拓展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为假设 条件非常严格,理论的基础建立在这些假 设条件基础之上,但在实际运行中,这些 假设条件往往是不成立的 本章的内容是在分析现实国际贸易运行的 基础上,逐步放宽这些假设条件,从而使 得这些理论更加适合于现实状况
2014-7-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